有空就談金瓶梅-2
--
田曉菲:「與就連不更世事的少男少女也能夠愛不釋手的《紅樓夢》相反,《金瓶梅》是完全意義上的『成人小說』:一個讀者必須有健壯的脾胃,健全的精神,成熟的頭腦,才能夠真正欣賞與理解《金瓶梅》,能夠直面其中因為極端寫實而格外驚心動魄的暴力——無論是語言的,是身體的,還是感情的。」
——《秋水堂論金瓶梅》,頁3。
--
毫無疑問,《金瓶梅》一書的真正主角是潘金蓮,雖然她在第87回就領便當退場,剩下的13回頓時成了沒有主角的故事,但這其實是中國古典小說的慣例。在古典小說中,主要人物與故事情節大多會在全書3/4的時候提早結束,剩下的1/4用來交代其他人物的下場,營造出一種兵荒馬亂、物是人非的滄桑感,常給人一種「開頭熱鬧、結局淒涼」的感受;實際上,這種故事發展的形式恰恰符合佛教「萬事皆空」、「夢幻泡影」的旨意。
眾所周知,潘金蓮被刻畫成一位淫婦,她總是欲求不滿,無時無刻都想跟西門慶做愛;當西門慶沒辦法滿足她的時候,她就跟別的男人私通(如琴僮與西門慶的女婿陳敬濟)。說到底,她其實不愛西門慶,她只是把他當成一個做愛機器;故事到了後期,西門慶已經無法勃起的時候,潘金蓮還強迫他吃了三顆春藥,強行索精,這使得西門慶精盡出血,一命嗚呼。(這堪稱全書中令人最不舒服的橋段。)
此外,潘金蓮十分心狠手辣,毫無良知。她為了嫁給西門慶,不惜害死武大郎;武大郎在病重時曾哀求潘金蓮,只要潘救活他,他此後願意默許潘與西門慶通姦,但潘金蓮仍覺得必須殺人滅口,硬逼武大郎喝下砒霜,最終七孔流血,暴斃在被窩中。
在潘金蓮嫁到西門慶家之後,她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可說是無所不用其極。當然她也偶爾有敗陣的時候,但由於潘金蓮實在夠狠,到了中後期,已演變成她一人獨尊的局勢;就連西門慶要去別的妻妾房間睡覺,要如何與其他妻妾做愛,都得經過潘金蓮的同意。
在書中,潘金蓮最令人感到恐怖驚駭的,大概就是她設計害死李瓶兒的橋段。李瓶兒為西門慶生下孩子以後,就成了潘金蓮最大的敵人,於是她開始著手殘害李瓶兒及其兒子。她為了不讓李瓶兒的兒子睡覺,故意在深夜時鞭打寵物狗,讓狗哀嚎了一整夜;又故意凌虐婢女秋菊,又是鞭打,又是戳、刺、撕,讓秋菊痛哭到天明。光是這樣還不夠,潘金蓮還訓練她的寵物貓,讓貓去嚇唬李瓶兒的兒子,最後還真的把他給嚇死了。
李瓶兒的兒子死掉以後,李瓶兒日夜哀思,也隨之死了。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人能阻止潘金蓮發展她的勢力了。
儘管如此,《金瓶梅》並沒有單純把潘金蓮塑造成一個殘忍恐怖的負面人物。
--
《金瓶梅》的作者不會刻意去塑造角色的可憐可悲之處,這個部分總是夾在字裡行間,在一些無關宏旨的描寫中,讀者必須夠心細,才能讀出作者的弦外之音,體會到人物的可悲可憫之處。
潘金蓮在書中,經常有獨自一人唱歌的橋段,在她唱那些悲傷情歌的時候,她其實只是一位孤獨、寂寞的婦人,她也有彷徨、脆弱、無助的時候。雖然十分短暫,但在這些零星一見的橋段中,我們還是看到了潘金蓮的「人性」。
試想一下:像潘金蓮這樣一位女子,她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沒有什麼特殊的嗜好,且生活在一個與外界隔絕的地方,她甚至沒有朋友(在書中,幾乎沒有外界的朋友來探望過她)。在這樣的情況下,潘金蓮就像一隻籠中鳥,「性」是她唯一的出口。(一個在現實生活中愈是壓抑的人,他在性愛時就愈是放蕩、沒有羞恥。)對她而言,什麼都是假的,只要能夠沉浸在性愛的快感裡面就好;愈是沉溺在性愛裡面,她就愈是可以逃避現實——這導致她在現實中變得更加殘忍無情。
再看到潘金蓮的出身。
我們應該注意到,《金瓶梅》改寫了《水滸傳》中對潘金蓮出身的設定。在《水滸傳》中,潘金蓮的第一任丈夫就是武大郎,所以她有維護這段婚姻的義務,她必須為自己的淫蕩出軌負起完全的責任。但是在《金瓶梅》中,潘金蓮先是被母親賣到張大戶的家裡,失身於張大戶,後來張大戶又把潘金蓮轉嫁給武大郎,以便往後繼續與潘金蓮私通。
可以看到,在《金瓶梅》的改寫中,潘金蓮與武大郎的這段婚姻本身就是個幌子,所以她也沒有為這段婚姻忠誠的義務。張大戶給武大郎很多錢,為的就是把潘金蓮「寄放」在他家,以供自己淫樂;而武大郎默許了一切,從來也沒有把潘金蓮當成真正的妻子,他後來之所以反對潘與西門通姦,其實只是為了維護自己那可憐可悲的自尊心。
我們可以看到,在賣身與婚姻的過程中,潘金蓮完全沒有說「不」的權利,她就像是供人淫樂的玩具一樣,被男人賣來賣去,連婚姻都不由自己。不得不說,潘金蓮那種完全泯滅道德良知的個性,應該就是在這種慘無人道的社會文化中被塑造而成的。
《金瓶梅》的作者,確實有意將故事中的世界,塑造成一個沒有天理、沒有救贖、沒有任何美好想像的地方。所有的道德都是虛偽,只不過是用來掩蓋骯髒、醜陋、卑劣的遮羞布而已。
潘金蓮先是一個色老頭張大戶的玩物,後來又嫁給一個又矮又醜的侏儒武大郎,這場婚姻是滑稽可笑的,在過程中,沒有人在乎過她的感受,她一直是個被侮辱與傷害的人;她為了在這個毫無希望的世界中生存下去,她不得不泯滅自己的人性,成為一個最工心計、最殘暴、最冷酷無情的毒婦。
儘管潘金蓮在西門慶的庇護下,能夠張牙舞爪,站到很高的地位,一旦西門慶死了,她就再也沒有任何能夠依靠的人了。她就是一個無權無勢的低賤女人,再次被男人賣來賣去、玩來玩去,徹頭徹尾被當成一個「性玩具」來看待。
潘金蓮沒有讀過書,她除了跟西門慶的妻妾鬥來鬥去之外,她別無技能,甚至不曉得如何為自己的未來打算。她最令人感到可悲的地方,就在她機關算盡,害死了那麼多人,但除了滿足自己的「性」需求之外,還是什麼也得不到。
《金瓶梅》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就是一個看著潘金蓮淪落、墮落,終至完全扭曲了人性,走上滅亡的故事。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這種華麗又淒涼的形象,實在太適合用來形容潘金蓮了。
與其說,作者要透過這個故事來教化世人、勸善懲惡,還不如說作者是懷抱著一顆寬容的慈悲心,在描繪這個殘忍無道的世界,赤裸裸、血淋淋地演繹潘金蓮的一生,把最骯髒最醜陋的都攤在陽光下。潘金蓮當然可惡、可恨,而且令人噁心;但我們在閱讀《金瓶梅》的時候,仍然會情不自禁,產生對她的同情,甚至替她的遭遇感到辛酸、痛苦。《金瓶梅》寫作最傑出之處,就在於它透過大量淫穢的描寫,讓我們的心靈暫時麻痺,停止「道德判斷」的活動,然後才能看見其他東西——在低賤的、扭曲的人性背後,那個更廣大的社會、文化脈絡。讀《金瓶梅》,讓我們能設身處地去感受一個人,接納一個人。
--
「讀《金瓶梅》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
——(明)弄珠客〈金瓶梅序〉。
「如何停止精神出軌」的推薦目錄:
- 關於如何停止精神出軌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 關於如何停止精神出軌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 關於如何停止精神出軌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如何停止精神出軌 在 Re: [求助] 想拉回精神出軌的我- 看板Boy-Girl 的評價
- 關於如何停止精神出軌 在 精神出軌 的評價
- 關於如何停止精神出軌 在 停止精神外遇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如何停止精神出軌 在 停止精神外遇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如何停止精神出軌 在 停止精神外遇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如何停止精神出軌 在 男人精神出軌原因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如何停止精神出軌 在 《劈腿心理:外遇出軌,劈腿者要的到底是什麼?》課程簡介 的評價
- 關於如何停止精神出軌 在 精神外遇的男人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如何停止精神出軌 在 [求助] 妳對著我說,我們離婚吧 的評價
- 關於如何停止精神出軌 在 有男友卻喜歡上別人ptt - 我有男朋友 的評價
如何停止精神出軌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從福知山線脫線事件看如何從災難中學習
文: 陳信諭 醫師 、左營楠梓翰-李欣翰
台鐵普悠瑪蘇澳新馬事故屆滿24小時,在舉國同哀之際,由於事故原因尚待調查,雖有部分影片釋出並正調查ATP問題*,我們仍呼籲大家記得【停】、【看】、【聽】三原則,勿任意猜測、轉傳未確認消息,一切靜待正式調查結果。否則甚至會對受害者造成更大創傷。
然而我們可以思考的是,台灣重大鐵道意外,過去並無專責獨立機構負責調查,相比美國於1967年改組航空安全局業務為獨立機關「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日本也在2001年改組航空事故調查委員會為「航空、鐵道事故調查委員會」,再於2008年改為「運輸安全委員會」。台灣「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預定於今年才提出草案,相形之下已經較慢。
然而,從災難中學習,從打擊中進步,是成熟社會必備的條件。我們今天就要以日本「航空、鐵道事故調查委員會」處理的一個案例,來看「組織文化」如何釀成重大意外!
#一條爆量的通勤路線
和關東不同,關西的京阪神都會圈,傳統上是「私鐵王國」,阪神、阪急、南海、近鐵、京阪等業者百年來各擅所長,串起了三大都市,並形塑郊區多樣的風貌。
在日本國鐵民營化後,JR西日本相比JR東日本或東海,競爭壓力較重,必須在服務上急起直追。因此公司在「都市網路」內強化新快速服務,民營化後引進的207系、221系等新設計電車,也都是載客量大,加速優異的列車。
發生事故的JR福知山線,原本是大阪聯絡山陰地方福知山站的中長距離路線,但在新線建立與近郊都市化下,靠近大阪方向變成通勤為主的路線。不過因為在寶塚站後和阪急寶塚線,在伊丹站後和阪急神戶線、阪急伊丹線路線類似,也面臨和私鐵王者阪急的競爭。
福知山線歷史已久,存在老舊路線彎道多、月台長度無法擴建等問題。在無法增加列車節數下,JR只能把排點推到極限,將「餘裕時分」(用來追回誤點的緩衝時間)全廢,雖然自動列車停止系統是全線最舊的ATS-SW**,但仍將尖峰班次壓到兩分鐘一班。社內對駕駛員誤點的處罰也非常嚴格,對於準點的壓力到了難以想像的程度。
甚至在1997年時,JR為了縮短至尼崎的行車耗時,在塚口以南貨物站的改建工程中,將曲率半徑由原本較緩和的600公尺改建較彎曲的304公尺。
終於,悲劇發生了。
#福知山線悲劇發生
2005年4月25日,在早上通勤尖峰尾聲的9點18分,一列由寶塚駛往同志社前的207系5418M車次快速電車,在塚口以南約1公里高速通過彎道時,前五節車廂以超過100公里時速衝出軌道。
更慘的是,彎道旁緊鄰著一棟9層樓公寓大樓,第一節車廂直接衝進大樓停車場,第二節車廂被壓扁在外牆上,不鏽鋼製車廂扭曲變形,車內瞬間成了人間地獄。
搜救雖然馬上展開,甚至有許多居民義見勇為的用自家車馬上把輕傷者送醫,但前兩節車廂受損實在太嚴重,頸椎、內臟壓迫致死,甚至四肢切斷者不計其數。救援不眠不休持續進行三天後,才在大樓內挖出了23歲駕駛員高見隆二郎的遺體而告終,總計造成107死562人受傷,是JR民營化後迄今最慘烈的事故。
#事後調查
事發後,剛成立四年的國土交通省航空與鐵道事故調查委員會主導調查,分析行車紀錄發現列車嚴重超速,在上一站以列車極速120公里高速通過後,列車過彎時速高達116公里,遠高於70公里的彎道速限。
在我們的印象中,日本專業技術人員一版一眼,嚴守規範,為什麼這位司機會用這樣離譜玩命方式駕駛呢?
當時,國鐵時代資深司機員大量退休,人力青黃不接,年輕的駕駛員高見隆二郎僅有11個月經驗。
根據調查報告所述:事故當天,列車在前一站伊丹站停車時停過頭約72公尺,需要「倒退嚕」,導致誤點1分20秒。
JR西日本的內規是,如果司機誤點超過1分鐘,就要接受一個月的「日勤教育」。內容包含上班時禁止和別人講話、禁止喝水和上廁所,甚至被學長罰掃廁所等霸凌。
而高見在10個月前,上班三週時,就曾因為停車過頭100公尺,而嘗到「日勤教育」的苦頭。因此高見不但拜託列車長假報過站只有8公尺,同時一路「將車速推至極限以圖追回誤點的時間」。
因為分心於先前失誤,高見看到彎道時,才發現車速過快,出軌4秒前才啟動煞車,而且還不是緊急煞車而是普通煞車(因為用緊急煞車要上報,會受處分),這時一切都太遲了,列車就這樣以百公里時速一頭撞進大樓。
官方報告直接指出,JR西日本對司機的管理是出事可能原因之一,其他如舊式ATS-SW無法自動啟動減速,路線設計問題,列車側面防撞性等都是釀成重大傷亡原因。
#事件後處理和對我們的啟示
事故後,經過調查和安撫周邊居民,福知山線過了一個月多才開始復舊工事,55天才重新通車,期間JR每日損失3000萬日圓以上。通車時JR將號誌升級為ATS-P系統,並大幅調降沿線速限,也在其他各線全面完備化地上側速度照査機能,能在進入彎道前未減速時啟動緊急列車停止装置(EB)。
JR西日本會長與社長在輿論抨擊下引咎辭職,29名幹部受處分,除了賠償遺族外,JR也買下了受創的公寓,拆除至4樓後,改建為紀念館與慰靈碑。剛剛於今年9月啟用。
2011年,日本法院初審裁判JR西日本「日勤教育」不當,須賠償61位員工精神創傷。
雖然不能說問題都被解決,但在公開獨立的調查下,JR西日本變態的企業文化被揭開,硬體安全標準快速提升,日本鐵道界與民眾對於「準點」的無限上綱也有所改變,「安全」被重視的程度終於重於效率。
回到台灣,在一場悲劇發生後,我們能否盡快完成「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的制度準備? 能否讓國人有打擊假消息和造謠媒體的共識?能否在報告公布後,儘速改善潛在的路線標準、安全防護系統,乃至人員過勞與訓練的諸多長期問題? 這些都是災難後我們可以反思的,不要讓眾多的同胞平白犧牲!
*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列車自動保護系統,具有全程速度監控之功能,若列車速度超過限速後,由制動裝置控制列車停止或減至安全速度。
**ATS (Automatic Train Stop):自動列車停止裝置,沒有全程速度監控,當列車經過單個信號發射點時,若超速或冒進,緊急制動會將列車停下來。最基本的ATS-S(地上發射器型)是在紅燈或超速時,會對列車發出警訊要求停車。進階的ATS-P(數位制動曲線型),則有多個感測器,會計算一條制動曲線,讓列車在任何速度均可及時實行制動,並在紅燈前停下。
如何停止精神出軌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分心甚至可能會向我們最親密的關係討取通行費;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人輕易取得聯繫的代價,就是我們可能無法全心全意跟真的在身邊的人相處。
我們設置了一個十分鐘規則,並且承諾,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在晚間使用某個裝置,我們會等十分鐘再去用。這段時間讓我們有緩衝,可以進行「衝動衝浪」,並且用暫停的方式去打斷那個習慣,否則很可能會就盲目地做出這些行為了。
取自《專注力協定》
************************************
各位朋友,晚安:
每一天,我們讓自己的思緒凌駕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現實之上。我們習慣這樣說:「今天最好不要下雨,因為我要去露營。」或是:「我最好加薪成功,因為我真的很需要那筆錢。」請注意,這些「應該」或「不應該」的放肆宣言都不是建立在科學證據上,而是單純基於我們內心的個人喜好。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我們都用這樣的基準做事而不自知,彷彿真的相信周遭的世界應該根據我們的「喜歡」或「不喜歡」來展現;如果不是如此,那肯定有什麼地方出了大錯。這樣過日子非常辛苦,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在跟生活搏鬥。
~麥克‧辛格
當接觸手機或平板成慣性,只要腦中閃現了慣性的思緒,我們便相信我們這麼做有相當的必要性,幾乎不經思索地,打開了手機或平板—這是分心的其中一種歷程。換句話說,我們的「想要」常取代「需要」,最後「需要」沒被滿足,「想要」又永遠追求不完,我們因此總是焦躁疲累。
那些帶著我們遠離自己的思緒啊~我們常常沒辦法跟這些思緒保持距離,以至於我們幾乎不經思索,想按照這些思緒而活。事實上,這些思緒常常讓我們越活越有壓力,我們還以為,沒按照這些思緒過活,我們就活得不算什麼。
這篇摘文講得很實際,也很容易理解。好像很平凡,其實道理很深刻,這是這本書的特色。
只是說,知道歸知道,很多誘惑我們還是抵擋不了。沒關係,這也不會真得有多糟,知道就好,知道為什麼我們每天喊著沒有時間,重要的事又做不了幾件就好!
我曾經看過一個爸爸,在家庭聚會時間,從頭到尾沒有放下過手機,沒有跟孩子互動,沒有去看看外面的風景。他生活的世界,主要是在一個小框框裡面,外面的聲音他能回應,只是心不在焉。
真的沒關係,說不定真的有急事。只是家庭關係會比較疏離,只是眼睛會比較不健康,只是容易腰酸背痛肩頸僵硬,或者有時候突然會覺得空虛,如此而已!
這種不安適能度過,其實也能活,很多人也活得迷迷糊糊的,稀鬆平常。一直向外找解答,其實解答一直在自己手上,卻又視而不見,一邊抱怨一邊喊累!
如此說來,各位便能理解我常說的:有人只是活著,並沒有存在!
真正的臣服是勇敢地放開自我,全然擁抱當下的變化,
然後,我們會看見生命所安排好的、種種超乎意料的驚喜。
~麥克‧辛格
活在當下的豐富,而不是只活在侷限的頭腦中,我們因此專注。專注於生命中的美好,我們便由自己回應了我們誠心的祈禱。
祝願您,有一天能不用活得那麼累,能停下來,只在當下好好享受!
************************************
成為一個心無旁騖的情人
【文/ 尼爾.艾歐, 李茱莉】
每天晚上,我太太跟我都會進行這樣的例行公事:她哄我們的女兒上床睡覺、刷牙、打起精神,然後她會躺到被窩裡面,我們互相交換一個眼神,就知道時候到了,該做正事了,情侶或夫婦之間在床上當然要做這件事──她開始愛撫著她的手機,而我溫柔地撫摸著我的 iPad 螢幕,喔,真的是太爽了。
我們都跟我們的科技裝置有一腿,用臉書代替前戲的情侶,顯然我們不是特例。根據一項調查,「將近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與其要他們一整年不用手機,他們寧願選擇一整年沒有性生活。」
在我們學會怎麼變得心無旁騖之前,智慧型手機上通知給我們的誘惑,的確是非常難以抗拒的,原本答應只是要晚餐後很快地回一封信,最後卻演變成失去了當晚整整四十五分鐘時間可以讓我們進行親密的相處。我們陷入了一個夜晚的儀式,孤獨地察看著自己的科技產品,直到深夜。等到我們各自上床,準備睡覺的時候,都已經累到說不出話來了,我們的關係,就這樣承擔著這種痛苦,性生活就更不用談了。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百分之六十五的美國成人睡覺的時候會把手機放在床上或是身邊,我們兩個就是屬於這百分之六十五的一份子。習慣的養成是基於誘因送出的信號,那麼我們身邊的東西就是會點燃引線、誘發我們行動的那點星火。我們決定要把手機拿出臥室,放在客廳,既然外在誘因已經移除,我們在跟各自的科技產品出軌的這個問題上,重新拿回了一點點的控制權。
但在幾個沒有手機的夜晚之後,我開始察覺到一種焦慮感,讓我倍感壓力。我的腦袋裡被各式各樣的事情占滿,每件事情都想要獲得我的關注。是不是有人寄了一封緊急的信給我?我部落格上最新的留言內容是什麼?我是不是錯過了推特上什麼重要事件?這個壓力非常明顯,令我相當痛苦,因此我做了一件任何信誓旦旦地承諾要改掉壞習慣的人都會做的事:我作弊了。
我碰不到我的手機了,我得要替自己找個新的伴侶,而讓我鬆了一口氣的是,當我拿出我的筆電,開始在鍵盤上敲敲打打的時候,我發現我的焦慮感漸漸退散。我的太太,看到我的所作所為,欣然接受這個機會,解放自己的壓力,然後我們又回到之前的狀態了。
又過了幾個這樣的夜晚,在機器上耗到深夜,我們只能懦弱地承認,我們失敗了。雖然難堪,但我們下定決心要搞懂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我們發現我們跳過了一個關鍵的步驟,我們還沒學會去處理把我們拉回去的不適感。在對自己保持同理心的狀態之下,這一次,我們決定先從驅動著我們不良行為的內在誘因開始進行管理。
我們設置了一個十分鐘規則,並且承諾,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在晚間使用某個裝置,我們會等十分鐘再去用。這段時間讓我們有緩衝,可以進行「衝動衝浪」,並且用暫停的方式去打斷那個習慣,否則很可能會就盲目地做出這些行為了。
我們同時也把我們的路由器和螢幕裝在帶有計時器的插座上,這個插座是我們在當地的五金行,花了七塊錢買的,我們把它設定成每天晚上十點就會關掉。使用這個費力協定,意謂如果要「偷吃」的話,我們就得把身體扭成不舒服的姿勢,到桌子後面,把裝置的開關手動打開。
簡言之,變得心無旁騖的四種方法我們都用上了,結果我們有所進步。停止晚間使用科技裝置的強烈衝動帶來壓力,我們學會如何去處理這種壓力,並且隨著時間過去,去抗拒也變得比較容易。我們安排了很嚴格的就寢時間,並且主張臥室是個神聖的空間,把外在誘因,像是我們的手機和電視,留在外面。那個把多餘的分心源切掉的計時器插座,讓我們可以確實遵守跟自己訂下的預先承諾,並且這變成是一件我們每晚都會期待的事。我們對於自己的行為自制力增強的同時,我們也開始把這段重新得來的時間用在一些更「有生產力」的事情上。
儘管我們對於自己這個斷絕科技的發明相當自豪,現在有很多路由器,像是 Eero,都有內建可以切斷網路的功能。如果我忘了時間,企圖在十點以後察看電子郵件,我的路由器就會送一則訊息來提醒我把電腦關掉,去依偎在我太太身邊。
「分心甚至可能會向我們最親密的關係討取通行費;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人輕易取得聯繫的代價,就是我們可能無法全心全意跟真的在身邊的人相處。」
我和我太太依然熱愛這些科技的小玩意,出現新的發明的時候,也樂於擁抱這個改善生活的可能性,但是我們想要從科技中獲益,又不想讓其侵蝕性的影響力折磨我們的關係。學會了如何處理我們的內在誘因、替我們真正想做的事情找出時間,移除有害的外在誘因,並且使用預先約定,如此一來,我們終於得以克服我們關係裡頭的分心問題。
***
就像你在第一部分中所讀到的:「心無旁騖的意思就是努力去做到言出必行。」努力的意思指的是「奮力拚搏,強力對抗」,並不是說要完美無缺,絕對不會失敗。跟每個人一樣,我在面對分心時,有時候也會掙扎一番,當我壓力特別大,或是我的行程有些超乎預期的變化,我也會偏離正軌。
好在,花在替這本書做研究以及寫作的這五年,讓我學會了怎麼去對抗分心,並贏得勝利。分心還是會發生,但是現在我知道該怎麼處置這些分心,讓它們不會「一直」發生。這些技巧讓我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其方法和程度都是我之前做不到的。我對自己和對他人都一樣誠實,我按照自己重視的價值過活,我履行自己對所愛之人做出的承諾,並且在事業上的生產力前所未有地高。
最近我重新思索了我跟我女兒之間,關於超能力的對話。我跟她道了歉之後,我請她再跟我講一次她的答案,而她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她說,她想要擁有可以永遠都善待他人的力量。
我擦了擦我的眼淚,並且抱了抱她,接下來我花了點時間思考她的答案。我發現善良不是一種神祕的超能力,需要一些魔法血清之類的──只要想要,我們隨時都有善待別人的力量。我們只需要駕馭那些早已擁有的力量。
變得心無旁騖也是如此。讓自己變得心無旁騖,藉此我們可以成為別人的典範。在職場上,我們可用這些方法來改造我們的組織,並且在我們的產業內外都可以產生漣漪效應。在家裡,我們可以啟發自己的家人,親自試試看這些方法,並且過著他們所願景的生活。
我們都可以努力去做到言出必行,我們都擁有變得心無旁騖的力量。
***
本章一點通:
.分心可能會對我們最親密的關係造成妨礙。即時的數位連結性的代價可能是無法全心全意跟身邊的人相處。
.心無旁騖的伴侶能奪回時間,跟彼此相處。按照這四個變得心無旁騖的步驟,可以確保你找出時間給你的伴侶。
.現在輪到你變得心無旁騖了。
.
以上文字取自
專注力協定:史丹佛教授教你消除逃避心理,自然而然變專注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1163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如何停止精神出軌 在 精神出軌 的八卦
我的女友精神出軌之後跟我提了分手。 文長,跟女友交往兩年多了,剛開始時她是比較沒有安全感的人,凡事都會希望我報備,也會用開玩笑的方式搶過我的手機翻訊息,偶爾 ... ... <看更多>
如何停止精神出軌 在 停止精神外遇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八卦
讀法律,不必繃緊神經,這堂課,教你「輕鬆學民法」。 中年女性外遇者性心理療癒歷程之研究. 為了解決 停止精神 ... ... <看更多>
如何停止精神出軌 在 Re: [求助] 想拉回精神出軌的我- 看板Boy-Girl 的八卦
看到版友都一直罵你直接叫你跟女友分手,覺得你是爛人
還是給你一點中肯 又實用的建議吧!
第一,要避免這種事情,就是一開始就保持距離
我有女友的時候,
我可以做到我的手機定位直接給我女友看到,手機直接給我女友看,
在外面認識女生朋友,如果留聯絡方式 或 手機 就留我女友的,
認識的異性朋友幾乎全帶給我女友看過! 尤其越好的
自己主動保持距離 ,當你把這份距離給表達的很清楚,
甚至對對方表達得很清楚自己有女友 ,我想對方通常也不會跟你把距離拉太近
我就曾經連去酒店這種聲色場所 妹黏上來,
我很自然的講我有老婆了,還直接講說我有多愛我老婆,我老婆怎樣怎樣...
這句話超簡單, 原本酒店妹還一直想黏上來要你陪他過生日要去你家過夜 不收錢
當你表達這樣,對方就立刻冷掉了!
不過,這違反人類原本的本性,所以我也是經歷過一些事情後來才會主動做這些事情的.
人類的本性是,當你碰到一個還不錯的異性的時候你就會很本能的隱瞞隱藏這些事情,
原因很簡單,因為你希望能保有跟對方進一步的空間,就像你欺騙對方你分手了,
把手機這些改掉一樣 ,不想讓外面的人知道你有女友了,也是一樣
如果你真的想守著這份感情,你只要公告天下,基本上蒼蠅會少很多
提這點只是給你之後做為參考,因為你現在已經是先陷入這個困難了..
第二, 你中毒中很深嗎??? 在我看來,你還沒??
你現在充其量也不過還只是在有喜歡上的感覺而已,
你確定這份感情 跟 真的愛上 能比嗎? 真的愛上 再蠢的事你都會去做
何況你自己又意識到絕對不可能,
我猜啦,也許是很多方面的差異讓妳覺得不可能吧,
我自己曾經的經歷,在很早年的時候,
發生跟你一樣的事情吧!遇到一個女孩 也是覺得很聊得來阿,
開始可以聊東聊西,但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你跟她還沒走到生活..
兩個人的距離沒這麼近的時候才沒有甚麼要克服的問題
當然都只有美好的事情
聊著聊著,不要說精神出軌了,連身體都出軌了,
三個月吧,開始感覺到彼此過大的差異,也覺得不可能...
但是喜歡的這種感覺已經產生,
跟你一樣阿,會看他有沒有上線,有沒有在幹嘛.....
但是你會慢慢的意識到一件事情,她不是你的誰,你們的感情真的也沒到那...
慢慢的慢慢的,你就會自然的不太在乎他在幹嘛,
你愛得很深,你才會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有人愛得太深可能真的幾年都抽不了身
你的情況,我充其量不過是你有點在意這個女生而已,
個人覺得不會需要太久時間吧!
另外,只為了一時的喜歡,去丟下真正愛著你的人跟值得你愛的人
有一天你會明白,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雖然,所有的感情都是從一時的喜歡開始的,但慢慢的就會懂得去分
※ 引述《Lotsof (永遠在一起)》之銘言:
: 我跟現任女友已交往8年
: 這期間我真的很專情 不隨便對其他女生動心
: 跟屬於自己菜的女性朋友出去玩 也完全不會胡思亂想
: 就這樣 維持了8年專情 如今卻些許變調了
: 最近 跟一個女性友人A聊得很來 而我又是那種日久生情的人
: 當我發現我晚上睡覺會想到A時 來不及了.. 我真的也喜歡上A了
: 我讓A以為我已經分手
: 晚上 我會叫我女友去睡覺 然後藉機跟A聊通宵
: 會因為吃A的醋 當天就不開心、對女友愛理不理
: 跟A出去玩 會把手機裡有關女友的東西都刪除 通訊錄暫時改掉 就怕被A發現
: 而且 還會因為A而整晚失眠 就像我現在po文的時間一樣
: 只是 如今我也意識到 我跟A是絕對不可能的
: 所以我想拉回自己 不想再跟A聊天
: 我試著不上FB 但過沒多久又會偷看手機她有沒有上線 我真的 中毒至深
: 我不想再繼續這樣子了
: 我也沒法跟任何好朋友們分享我精神出軌的事
: 所以只能求救板友 我到底該怎麼做 才能忘掉A、回到正軌?
--
我不能獲得幸福,至少我可以試著去讓更多人得到幸福 ^_____^
https://davidkonson.pixnet.net/blog
https://www.facebook.com/david.kons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42.67.174.24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