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一名22歲的法國男大生,因窮困潦倒被逼上絕路縱火自焚,震驚校園,同時也突顯了法國大學生就學.生活難題,據統計,有超過20%生活低於貧窮線,此名大學生的死諫,點燃校園怒火,馬克洪親上陣線試圖滅火無效,學生封校抗議,馬克洪的治理危機再添一樁】
{內文}
當香港中文大學外,抗議學生投擲汽油彈縱火,與警察發生衝突,幾乎同一時間在地球的另一端,法國里昂第二大學,一位22歲的大學生,也同樣以潑汽油縱火的激烈手段抗議,但是我們看不到縱火的畫面,因為他焚燒的是他自己。
(新聞旁白)
他把自己潑了滿身的汽油,他的衣服在瞬間燃燒,現場搶救之後被送往醫院急救,他全身90%遭到嚴重灼傷,是他的女友Laetitia報的警。
他選擇的自焚地點是里昂地區,高教中心大學餐廳的外面,因為他沒有錢進餐廳吃飯,在他放火自焚的幾分鐘前,他在臉書上PO了一則絕筆信,說明是最近這幾個月的窮困,把他逼上絕路。
(新聞旁白)
今年我沒有拿到助學金,但就算是我有助學金的時候,也只有450歐元,這樣夠活嗎?
沒有拿到相當於台幣1萬5700塊錢的助學金,主要是因為他連續兩年大二被當,因次也接連失去了其他的權益。
(自焚學生女友/Laetitia)
他沒法再享有高教中心學生宿舍優惠房租,他向地區高教中心求救,9月5日他見了社工人員,但是他申請臨時補助金的請求被拒絕了
房租平均佔掉大學生每個月69%的預算,全國平均的學生月租是608歐元,但是根據地區和城市差距很大,巴黎的租金高達其他地區的兩倍,除了房租,當然還有學費,大學學費平均一年,從170歐元到600歐元不等,當然還有教材和講義等學雜費用,接著就是一日三餐 網路 和電話費。
(新聞旁白)
目前法國每10位大學生中就有4位接受助學金,他們平均一年獲得的補助,從1000到5600歐元不等,另外還有獎勵優異成績的獎學金,受惠者是在大學入學考試成績優良的學生,金額是900至1800歐元。
但是對很多學生來說這顯然是不夠的,統計顯示法國五分之一的大學生,生活在貧窮線之下,這個比例是其他族群的兩倍。
(Laura/19歲)
這三個月來,我的第四級助學金為392歐元,付掉我391歐元的房租,因此我每月只剩下1歐元的生活費,在這些情況下我們沒有錢吃飯
有一半的大學生承認,一天吃不起三頓飯,生病時因為沒有錢而放棄就醫,每週一都有兩百多名學生,在這所大學的互助合作社大排長龍,等著領取少許免費的食物。
(大學生)
我就在旁邊的麥當勞打工,這也是個問題,因為一旦我們開始半工半讀賺取學費,我們對工作的注意力會超過學業,所以順利畢業的機率平均只剩下三分之一
這位學生悲劇性的自焚也是一個政治控訴。
(新聞旁白)
我控告是馬克洪 歐蘭德 薩科齊和歐盟致我於死地,是他們讓所有年輕人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他的自焚一觸即發地點燃了大學校園的熊熊怒火,憤怒的大學生在全國四十幾個城市的高教中心前抗議在巴黎示威的部分學生,更是直接瞄準高等教育部。
(新聞旁白)
幾分鐘之後,教育部的鐵柵欄被拆卸下來,他們闖進了教育部的中庭,直到被趕到的警察趕出去。
一星期之後,前任總統歐蘭德原訂應邀到北部的里爾大學演講,分享他剛剛出版的新書。
(抗議學生)
歐蘭德 殺人犯 歐蘭德 殺人犯
但是憤怒的學生衝破了維安的警力,闖進演講廳阻撓歐蘭德演講,因為縱火自焚的那位學生直接指控歐蘭德,最後歐蘭德只得在警方保護下倉促離開,同樣被點名的馬克洪自然也躲不過這一關。
(博士班研究生)
我們講的是那些沒有錢吃飯的研究生,然後告訴他們說你們明年再吃嗎?我們每天都要吃飯啊
馬克洪選擇了主動迎戰怒火沖天的學生,回到他曾經也是一名年輕學生的故鄉Amien,單槍匹馬面對面回應大學生的提問。
(女大學生)
您刪減對學生個人房租補助的五歐元,大學餐券漲了5分歐元,住宿變得越來越困難
(法國總統馬克洪)
個人房租補助的確減少了五歐元,但是學生健保的費用也被取消了每年可以少付多少錢,(對是一筆大數字)多少錢,(230歐元) 謝謝
馬克洪企圖修復和大學生關係的努力並沒有奏效,大學的抗議行動繼續升溫,「貧困致命」是他們的口號,里昂第二大學學生更進一步發動封校向政府施壓,校方目前已宣佈停課。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主任/Jean Viard)
大學生從六十萬人增加到三百萬人,這是一個好消息,我要說的是,黃背心的小孩都進了大學,說好聽一點就是這樣,所以他們的經濟問題,其實也就是他們父母家裡的經濟問題,這是很明顯的,我們完全沒有跟進的就是住宿問題,我們最糟糕的是關於住房問題
徹底震撼了馬克洪政府的黃背心運動裡並沒有年輕人,幾乎沒有學生,但是學生一旦決定動員串聯,他們的殺傷力絕對遠超過黃背心,沒有哪個政府敢忘記1968年的五月學潮。
(談話節目)
當時有80%的法國大學生,必須半工半讀才能付得起學費,這完全不是我們對六十年代的印象。
但是大學生的窮苦,的確是68年學潮的社會背景。
(談話節目)
這篇「學生的痛苦」文章,是1966年從Strasbourg大學流傳出來的,剛開始只有幾千分,但是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一直到68年的大學校園裡,有十幾萬份的發行量,這也是這場學運重要的因素之一。
1968年的大學生也許同樣清苦,但是他們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他們沒有錢,但是他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法國Nanterre大學學生)
大學原本應該是讓我們可以順利進入成人的社會,但是我們是第一個過的遠比我們的父母還要差的世代
被學生圍堵落荒而逃的前任總統歐蘭德,曾經說過一句被廣為流傳的形容詞,「學運就像一條牙膏,一旦被擠出來之後就再也收不回去了」。
(新聞旁白)
法國學生無意讓壓力下降,在里昂二大他們投票決定了繼續封校,學生工會也呼籲在12月5日在全國進行示威。
馬克洪雖然熬過了上週黃背心的週年紀念,但是12月5日才是真正的考驗,沒有在馬克洪修改勞工法時合作的三大工會,聯合發動12月5日的反退休改革罷工。
(法國IFOP民調中心主任/Jerome Fourquet)
還有許多其他的公務人員會加入,醫護人員 大眾運輸系統還包括警察,連航空業的地勤人員也宣布加入
當然還要再加上最具影響力的學生,這也是自黃背心以來,首次傳統式各個工會大規模動員,社會抗爭又回到由工會領導的傳統模式,馬克洪能不能輕鬆地慶祝自己12月下旬的42歲生日,要看他能不能順利地通過12/5的高壓測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HZq5zStws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薑汁黑糖糕近年在市場上成為一股潮流,很多自稱其薑汁黑糖糕才是正宗。 薑汁黑糖糕的靈魂是老薑、黑糖及椰汁。只是,各個糕品牌子,對材料的品質監控很難保證。用的老薑是否浸了硫磺的大肉薑,還是更差的浸了水的肉薑?黑糖必須是純正黑糖,可惜黑糖品質參差,有些供應商沒理會黑糖真假;椰汁當然要買百分百天然純椰汁,馬...
女大 男 小 比例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常依賴他人的意見替自己做決定,
這種人進入家庭容易不適應
「有時候我想,那樣的父母,是在嘗試將自己的想法灌輸到子女的生活中,企圖讓子女以為那是自己的想法。這些父母把自己的願望投射到他們下一代身上。」
作者談愛無能,自然會談到人格養成的部分。不過,我建議這位德國的作者到華人圈走一遭,那會讓他大開眼界。
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在幫孩子規劃未來,來彌補父母自己的遺憾,滿足父母對未來的期待。這種事,在我們的文化裡可以說是司空見慣。
在這種教育下,再加上孩子自己的先天氣質,就可能養出媽寶或爸寶的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依然搞不清楚自己,所以自己的人生,都交由別人來做決定。這種人遇到關係出問題,還常需要自己的父母出面。
在碰觸家庭議題的時候,這種困境時有所聞。然而,兩個人之間的事,要由第三人,甚至第四人來介入,再簡單也變得複雜。
我也遇過那種很有智慧的長輩,知道怎麼拿捏分寸,介入調停之後,真的能讓家庭或家族和諧,大家心服口服。不過,這種案例很少,而且當長輩的影響力大減之後,例如過世或失智,家庭或家族就開始趨向崩解。
家庭存在於社會脈絡下,所以作者也開始反省了社會體制,帶給我們個人的影響。
「我們就像體制的子女,而體制就是野心過大的父母,對我們有很高的期待。我們若接受這些過高的期待,便會感到力不從心…這套體制的本質,追求的是無止境的發展,我們自己也一樣,永遠沒有達成目標的一天。」
各種過勞或耗竭的新聞,我們都看到了。多少對社會、對職場的不滿,最後是由家庭來消化。
很多社會給的眼光,都非常理想化且嚴苛,這些標準套在自己身上,只是等著什麼時候把自己壓垮。譬如說,我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說是現代社會一個人要存一千六百萬才能退休,哇,我真的很想知道,多少比例的人能達到這樣的標準?!
(一千六百萬還不是我看到的最高數字,我有看過三千萬的。如果單位是用新台幣我實在不敢想像,用印尼盾我說不定有機會。)
在這種狀態下,很多人拚了老命工作,也不見得能安養天年。那麼,工作占據了我們生活那麼大的部分,還談什麼家庭生活?!
不要談到家庭,只談愛情就好。當工作的重要性大到占滿了我們的心思與時間,我們可以有多少能力兼顧愛情?!
「她說我是愛無能,沒辦法維繫真正的關係;她總覺得自己是和一個單身的人在交往。工作對我來說,比她更重要。」
這是作者寫到,他某位朋友之所以單身的自白。
我認識有朋友所在的公司文化是這樣,老闆自己晚來沒關係,但比老闆早走,老闆就會不高興。所以即使沒有要幹嘛,裝忙也要裝出來,等老闆走了,大家就迅速一哄而散。所以這位朋友,很不敢跟人約晚餐,因為老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走,變數太多,容易遲到。
我看偶像劇裡面,如果主要是談愛情的,我常會有一種疑惑:裡面的男女主角,好像都不用工作,光是在那邊愛恨情仇就沒有心思、沒有時間了。原來我們這個社會的強勢論述,是連愛情的樣貌,都脫離了現實。
「從前的日子是這樣過的:長大,就業,結婚,生兒育女,大功告成。現在則是到處都有聲音對你碎碎念,告訴你一切都還可以更好:工作、伴侶、生活、特別是你自己。換成另一種說法就是:我們處在一種持續自我優化的狀態中。我們知道一切都可能變得更好,直到完美為止。問題只在於,我們永遠不可能達到完美的地步。」
這一段作為結語真好,如果我們從小被教的、在社會上聽到的,不去懷疑,不去嘗試其他的活法。我們常會越努力,越焦心,像在滾輪上跑步的老鼠,大步向前,卻只停留在原地。
.
以上部分文字取自
愛無能的世代:追求獨特完美的自我,卻無能維持關係的一代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2851
.
--------------------------------------------
洪仲清傾聽你三書:認識自己與愛,是一生的功課
【《跟自己和好》+《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我想傾聽你》】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7881?loc=P_007_004
2017年5月《療癒誌》上市
博客來—獨家限量印章親簽版
https://goo.gl/mXkKR9
金石堂—限量親簽版+明信片乙張(四款隨機出貨)
https://goo.gl/P9g26T
誠品—明信片乙張(四款隨機出貨)
https://goo.gl/Snaj8b
讀冊—明信片乙張(四款隨機出貨)
https://goo.gl/0mBJ6U
海外 馬來西亞大眾—親簽明信片
https://goo.gl/mqnm56
療癒誌BV與各章簡介播放清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女大 男 小 比例 在 Tiffany Chen T妹 粉絲團 Facebook 八卦
我之前分享的繁殖論,這已經是國際常識了!還問哪裡有文獻找不到,反而老師說什麼,教科書上有才會相信。
當時我看澳洲電視,他們不是像台灣的許多節目,只是為了衝高娛樂效果,上節目滿滿講幹話。
我當時觀看的每一集,都會請來不同研究人員、或科學實驗人員、醫學知識、學者等⋯ 有如Discovery 頻道,當然不是空穴來風,況且我講的繁殖論,這根本是常識!因為生活在你我周遭,包括「全球正在上演」,不懂可以多出國看看,世界走透透,真的不懂上網找資料,怎麼會沒有?!打開一堆相關報導。
好比很多人說 在西方國家,通常窮人比較肥胖,這也是常識⋯ 你再說 哪裡有文獻。
這根本生活在周遭事件,並不是個人主觀意識,這是比例論。
因為外國的麥當勞等速食,相較來說 比較便宜,所以窮人通常都是吃速食店,而且熱量高容易飽足感,相較之下CP值更高。
你再跑了問我⋯ 哪裡有文獻?!
我真的無限傻眼,畢竟我不是生活白癡,用一下思考邏輯,自然有答應。
再來 外國人很喜歡做實驗,喜歡例如分兩組,一組只吃蔬果一年、另一組只吃肉類一年,或照現有的案例,然後分類研究。
好比 從小接觸寵物的小孩,反而減少生病率、並提升免疫力。
這你認為天方夜譚嗎?因為你沒知識。
外國醫院都在 pet therapy,你還在狗好髒唷!怎麼可以進醫院。
這些都是分類研究出的結論,人家反而都有真實研究,不是三姑六婆只活在自己社區妄想出來的。
我以上舉例的肥胖論是常識,也是分類出來的結論,你再一直跳針 哪裡有文獻的概念,真的很好笑。
好比 我之前一篇,窮人普遍生較多小孩,許多人都知道的常識,與各大學者都在討論的、與分類研究顯示的結論,一直說哪裡?
我來跟你講常識!而且不懂、少與世界接觸的人,可以上網Google。
窮人生小孩比例比較高 歸功很多原因
1、兒童死亡率高
由於發展中的國家兒童死亡率很高,父母可能故意擁有大家庭,因為嚴峻的現實是有時兒童無法生存,在布基納法索,令人震驚的8.5%的兒童會在五歲生日之前死亡。
2、受教育的機會有限
通常一個國家的教育程度和人均GDP越高,出生率越低,在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布基納法索,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民能熟練地讀寫,這裡每戶的平均孩子數在5到6之間,在澳大利亞識字率為99%,平均每對夫婦育有1.77個孩子,受過正規教育的婦女,比未受過教育的婦女更有可能使用避孕藥具,後來結婚,生育的孩子更少。
3、教育較低的女性,生小孩機率高。
隨著時間的流逝,女孩越來越多地上學也降低了生育率,受過良好教育的婦女很可能往後結婚,並生育較少的孩子。
4、早婚和性別角色
在某些落後國家/地區,預計女人的角色將是妻子和母親,在發展中國家,三分之二已婚的女孩常常承受著盡快懷孕的壓力。 這通常意味著結束女孩的教育,這可能會限製女孩的生活選擇,並導致使貧窮狀況永久化。
5、避孕方法有限
這些婦女大多數生活在地球上最貧窮的國家,四分之一的育齡婦女由於許多原因,包括信息有限,避孕方法的選擇和避孕方法的使用,文化或宗教的反對,以及供應鏈通常不會延伸到偏遠地區或農村地區。
6、照顧長者
在某些發展中國家,政府不提供退休金或社會保障福利,因此父母必須依靠孩子照顧他們的老年,夫妻可能會選擇有大家庭,以確保他們長大後能得到支持。
例如,在印度法律要求子女和孫子如果無法自給自足,則必須為其父母提供食物,住宿和保健服務。
7、需要額外的勞動
世界上超過70%的貧困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大多數家庭依靠勞動密集型農業生存。 在這些社區中,可能會有文化上的期望,希望有大家庭來應對他們對額外勞動力的需求。
8、不聰明的人生的孩子比聰明人多
令人擔憂的原因,我們大腦皮質中所有的信息處理能力,最終將使我們能夠解決現代的重大問題,使我們的後代能夠堅持到遙遠的未來。
恐龍比蟑螂聰明得多,但蟑螂的運行時間更長,人們反而普遍認為它們智商較高。
可考慮一些歷史與研究
1)家庭較大的人的智商較低。
2)在現代世界中,受過一般教育的人比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更早繁殖,並擁有更大的家庭。
3)受過一般教育的人比受過教育的人,更有可能持有保守的宗教信仰。
4)保守的宗教信仰與反對節育和流產有關。 傑森·韋登(Jason Weeden)的數據表明,這一點實際上接近自由左派和保守右派之間分裂的核心。
一些保守的宗教,例如LDS教會,積極鼓勵大家庭。
其他保守宗教,例如羅馬天主教會,通過禁止大多數計劃生育手段間接地鼓勵大家庭。
5)較大的家庭可能會更貧窮,貧窮會導致青春期提前和生殖早衰(大量最新研究表明,這種現象與生物生活史模式有關,並且獨立於宗教或地方的任何規範投入而展開 文化)。
9、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如今的家庭較小。
10、如果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宗教保守主義者的人數增加,並像他們投票一樣繼續投票,則教育和科學研究的資金也可能減少,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口不僅會導致人口規模的上升,而且還會導致經濟螺旋式下降,原因與海納·林德曼(Heiner Rindermann)和詹姆斯·湯普森(James Thompson)的一些令人著迷的發現有關。
這些研究人員檢查了90個國家/地區中智商變化的經濟後果,分析了每個國家/地區總體人口的平均智商,以及“知識精英”(人口的前5%)的平均智商,以及 最低的5%人口。
正如各國的財富分配不同,智商的分配也不同,例如,加拿大和美國的智商最高的人(120)相同,但加拿大最低的5%的人比最低的5%的美國人的智商高5點(75比80)。
倫德曼(Rindermann)和湯普森(Thompson)的分析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擁有高智商的知識分子階層-許多在科學,數學,技術和工程領域都有成就的人-直接轉化為一個國家的更多財富。
從純粹的經濟角度來看,平均公民每增加1 IQ點,一個國家的平均GDP就會增加229美元,而知識分子精英每增加1 IQ點價值468美元。
知識分子的高水平表現還與發達和較自由的經濟和政治體制有關,反過來又鼓勵該國的“認知資源”得到更多的發展,這被林德曼和湯普森稱為“良性循環”。
自由的氣候成為高智商創新者創新創造力的催化劑,他們因此解放出來重新思考舊的做事方式,並擴展到新的科學領域。
反過來,這又激發了新技術以及更新,更有效的經商方式,並為培育下一代創新者提供了更好的氛圍。
芬蘭的每個男性都必須參軍並接受智商測試,所有財務信息都將公開,因此這裡確實有大量有關智商,和其他人口統計特徵的信息。
答案顯示收入較高,結婚的可能性更高,但生孩子的可能性則更低。
智商低的人群有32%有孩子。 相反智商較高的只有26.6%的人有孩子。
許多報導文獻指出人們變得愚蠢那不是判斷; 這是全球事實。 在許多領先國家中,智商得分已經開始下降。
儘管對智商和智力之間的關係存在合理的疑問,並且人們普遍認為成功與否取決於毅力等其他美德,但當今全世界使用的智商測試確實確實捕捉到了有意義且持久的東西,數十年的研究表明,個人智商得分可以預測諸如學業成就和壽命,更廣泛地說,一個國家的平均智商得分與經濟增長和科學創新有關。
20世紀的智商增長步履蹣跚,使用各種公認的智商測試和指標進行的一系列研究發現,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英國,德國,法國和澳大利亞的分數均在下降。
震驚世界的研究表明,西方國家正在變得笨拙,因為聰明的人不再擁有比愚蠢的人更多的孩子。
研究表明我們的整體智力水平可能在1000多年以來首次下降。
西方的整體智慧正在下降,因為聰明的人沒有以前的孩子那麼多,而愚蠢的人卻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繁殖和繁衍。
聰明的人更有可能使用藥丸、避孕套或其他避孕藥具,受過教育的婦女比智商較低的婦女的嬰兒要少,這進一步降低了基因庫的整體智慧。
許多窮人為什麼養不活還要生?
因為窮人普遍沒有的自制力,貧困迫使他們短期思考,心理學研究表明貧窮使人們難以關心未來,並迫使他們生活在現在。
窮不會讓你變成罪犯,但是罪犯大多數都是低下階層的窮人,從另一個角度切入,有個經濟學家名叫蓋瑞貝克,他這麼解釋 富人生孩子是為了讓生命更完全,因為他的生命已經不用煩惱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 所以他們生孩子(在馬斯洛金字塔上生孩子是在滿足上層需求)。
女性不想生孩子的原因有很多,智商也是其中一種因素,英國一項研究顯示,智商跟願不願意生孩子之間存在著一種明確的關係:智商越高的女人,越不願意生小孩。
發表這份研究的倫敦經濟學院的研究員金澤聰表示,女性的智商越高會讓她生子生子的慾望越低,智商每增加15點,當媽媽的慾望就下降25%。金澤聰還參考了英國國家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並增加了經濟狀況及教育等因素,也發現了相似的結果:女性越有智慧,就越不願意生孩子。
英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自90年代以來,英國不願意生小孩的女性數量已經是以往的兩倍,平均每5名45歲的女性當中,就有1人沒有孩子,而在擁有學位的女性當中,沒有孩子的比例更是升至43%,這一數據也證實了金澤聰的研究,針對這一現象,英國約克大學的社會學家分析,越來越多的女性認為天倫之樂並不能帶來幸福,而當了母親後,會遇到太多繁瑣的日常生活問題,因此一些高智商、高知識的女性會擔心生兒育女會影響到自己的幸福感與生活空間。
好了!說到這裡⋯ 不然講不完,很多事 我都是點到重點,不要一直問 哪裡證明?這些都是常識,動點腦袋與推理,你就能更聰明。
女大 男 小 比例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薑汁黑糖糕近年在市場上成為一股潮流,很多自稱其薑汁黑糖糕才是正宗。
薑汁黑糖糕的靈魂是老薑、黑糖及椰汁。只是,各個糕品牌子,對材料的品質監控很難保證。用的老薑是否浸了硫磺的大肉薑,還是更差的浸了水的肉薑?黑糖必須是純正黑糖,可惜黑糖品質參差,有些供應商沒理會黑糖真假;椰汁當然要買百分百天然純椰汁,馬來西亞就是最好的。
既然這麼多人自認其黑糖糕最正宗,就將我這個食譜與大家分享吧!
材料(兩個/各880克):
1.糯米粉 450克
2.粘米粉 100克
3.鮮椰汁 190克
4.黑糖 380克
5.芥花籽油 30克
6.水 140克
7.薑汁 340克(老薑及有機老薑,比例隨個人喜好)
做法:
1.擘開薑,用水喉水一邊沖洗,一邊用刷刷走泥沙,再用毛巾吸乾。
2.薑連皮切大粒,加水,分批放入高速攪拌機將老薑打爛成蓉。
3.將已打爛的薑,倒入豆漿布袋,盡量揸出薑汁。
4.大煲放入薑汁、黑糖、椰汁,攪勻,加入油,煮熱至糖溶,不需要滾。備用。
5.將糯米粉及粘米粉放入攪拌機攪勻,逐少加入黑糖薑汁,用低速攪拌5分鐘後。繼續以低速攪拌7分鐘。
6.將攪好的粉漿倒入密篩,隔走粉粒,將留在密篩上的粉粒,用湯匙攪壓至能經過密篩。
7.每個糕盆掃油,倒入粉漿,放入鑊,以中大火蒸2小時,中間加水時不要打開鑊蓋。
8.最好用錫紙蓋糕盆才蒸。
9.將糕倒出,切塊,放入鑊慢火煎至焦香。即可上桌。
女大 男 小 比例 在 11點熱吵店 Youtube 的評價
「女大男小」的戀情近年來在台灣常見,根據內政部統計,我國「姊弟戀」步入婚姻的比例,去年增至的18.2%,創下10年新高。意即每10對夫妻就有近兩對是「姊弟戀」。像演藝圈的姊弟戀夫妻例子就有賈靜雯、修杰楷,霍建華、林心如,陶晶瑩、李李仁 …到底姊姊的魅力在哪裡呢?
》主旨:現在姊弟戀正夯 姊真的魅力較強嗎?!
》來賓: 亮哲、崔佩儀、賴薇如、林萃芬
【上班這黨事】
TVBS歡樂台(42台) 每週一到五晚間11點首播
主持人:陳建州 舒子晨
【上班這黨事】整集精彩內容官網看!
http://work.tvbs.com.tw/
【上班這黨事】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BS42.works/
TVBS官網:http://www.tvbs.com.tw/
TVBS新聞網:http://news.tvbs.com.tw/
職場甘苦、「血汗工廠」都在【T博客】專欄!
http://talk.tvbs.com.tw/blog/
女大 男 小 比例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東京銀座Sony Building後面的一條小巷,有間小店New Torigin,是間串燒及雞飯專門店, 跟老闆諗熟,一次閒談間請教老闆怎樣調校串燒汁,他竟毫無保留仔細解釋一遍,豉油用哪牌子、哪一種鹹度、味琳及糖的比例,煮汁的時間,火力大細等,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味琳,像我這味煎蝦碌,加了點味琳,比傳統煎蝦碌美味得多。購買味醂時,最好選擇日本製造,看清楚成分,酒精度14%,有糖,沒有鹽,是正貨。非純正的,有機會含鹽,酒精度只得1%。
材料:
1.游水大中蝦 8隻 ﹙每隻約75克﹚
2.蒜頭 4粒〈拍扁〉
3.薑 3片
4.紹酒 1湯匙
5.油 4湯匙
6.麵粉 3湯匙
蝦汁材料:
1.茄汁 3湯匙
2.味琳 2湯匙
3.生抽 1/2茶匙
4.岩鹽 1/2 茶匙
5.黃糖 2茶匙
做法:
1.用剪刀剪去蝦腳、頭上尖刺、雙眼、蝦嘴,剪開蝦頭頂,取出灰黑色污物。
2.將蝦放入膠盒裏,用水浸過蝦面,放入雪櫃直至用前30分鐘。
3.洗淨蝦,用乾淨毛巾將蝦抹乾。
4.蝦打橫斜切,一開二至三,如用小中蝦,不用切,用原隻更佳。
5.在乾淨膠袋裏,放入麵粉及蝦,將蝦件在膠袋裏滾動,使每塊蝦肉均勻沾上麵粉。
6.蒜頭拍扁。
7.蝦塊放入筲箕,將多餘麵粉篩走。
8.用中大火燒熱平底鑊,放入4湯匙油,油熱時先煎蝦頭至五成熟,每邊煎約2分鐘至蝦殼帶些微焦黃。
9.此時加入蝦尾,每邊繼續煎1 1/2分鐘至蝦頭、蝦肉七成熟。
10.拿出蝦,加入蒜頭及薑。
11.待蒜頭有香味時,灒酒,加入蝦、茄汁、味琳、鹽、生抽及糖,煮至汁稠,蝦只是九成熟,否則蝦肉太硬。
12.試汁味道。如需要,可加些少糖或鹽。拿走薑及蒜頭。
13.蝦碌上碟,可撒香荽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