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樣的建築「巴不巴黎」?🤔 原來魔鬼藏在這些細節裡!(上篇)】
朋友們!一提到巴黎,你們會想到什麼樣的建築物呢?
巴黎浪漫的建物與市景,是很多人喜愛巴黎生活的原因。巴黎街道整齊、寬闊,建築物充滿美感,這其實是「奧斯曼男爵」« Le baron Haussmann » 的功勞,他改造了巴黎,也打造了巴黎的經典建築風格:「奧斯曼風格」« le style haussmannien »。
今天想跟朋友們分享:在眾多歐式建築物中,如何分辨「奧斯曼風格」建築呢?最後也會請朋友們跟我分享「台灣的都市規劃」😉
👉 拿破崙三世請出奧斯曼男爵,讓巴黎煥然一新!
今日,很多有錢人想在巴黎買房子,而且,有些人會要求買「奧斯曼風格」的建築。但是,中世紀時的有錢人—君主與貴族,其實不喜歡住在當時的「巴黎」。
法國的君主、貴族會住在「凡爾賽宮」 « Château de Versailles » 、「羅爾河谷城堡區」 « La Loire » 、「雪儂梭城堡」« Château de Chenonceau » 等等風景漂亮、有山有水的地區,君主與貴族居住的地方,離市中心也很遠,像是凡爾賽宮距離巴黎有16公里遠。
為什麼他們不喜歡住在巴黎呢?
因為19世紀的巴黎,缺乏現代化的建設。環境不衛生,很多地方沒有自來水,也沒有下水道,巴黎街頭遍地都是糞便、污水、廢水。再加上,人口成長速度快,導致18世紀到19世紀,巴黎的人口愈來愈密集,生活品質就愈來愈差了。
巴黎的衛生問題特別嚴重,建築物不通風,水源也不乾淨。1832年,巴黎還曾經發生過嚴重的霍亂。很多人擔心巴黎的空氣與水源會讓他們得到傳染病,有錢人就慢慢搬離巴黎市中心。他們寧願住在郊區,也不想住在巴黎。
當時,在巴黎居住的,是窮人與勞工階級,狹小的巷弄裡住滿了人,有點像是朋友們在雨果的「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 » 裡看到的,那種黑暗而擁擠的樣子,也因此,19世紀的巴黎,是革命的搖籃。
當時的巴黎,跟現在台灣人心目中的浪漫恰恰相反!
因此,拿破崙三世上任後,特別在1853年請出奧斯曼男爵,為巴黎設計了全新的樣貌。
首先,男爵先從街道開始,拆掉老舊的街區,把街道拓寬,再逐漸發展成今日的「輻射狀」道路。
除此之外,男爵把「污水池」改良成現代化的「下水道」,解決巴黎的衛生問題。
奧斯曼男爵也把擁擠的建築物拆除,用「奧斯曼風格建築」來替代。這樣的建築,成為了今日人人喜愛的巴黎街景,也是外國人心目中的「巴黎風格」建築。
但是,當時的都市規劃犧牲太多人的「自由」,因為很多人的房子被政府徵收,再加上,都更後「房價」大漲,很多人不得不搬出巴黎市中心,住到巴黎外圍 😡。民怨四起,奧斯曼男爵在1870年,因此被拉下台。雖然如此,他所規劃的藍圖仍然繼續被使用,過了半個世紀後,巴黎改造工程終於完成,巴黎成為「現代化」的都市,生活品質非常好。
👉 走在巴黎街頭,該如何找出典型的「奧斯曼風格建築」呢?🔎
在19世紀都市改革的過程中,巴黎有60%的房子被拆除,重建成奧斯曼風格的建築,這種風格的建築物,有十分嚴謹的構造與規則。
首先,奧斯曼風格非常講究「美感」😇。如何讓一個城市的建築物充滿美感呢?奧斯曼男爵的做法,是控制「外牆」 « la façade » 跟「高度」« la hauteur »。外牆的建材使用白色砂岩,並且用相同的裝飾線條,讓一棟一棟的建築物看起來像是一個「建築群」,有一個整體的感覺。
為了創造出整體感,建築物的高度不能差太多。奧斯曼風格的建築,高度最低12公尺,最高20公尺,不能高出其他房子太多,不然會有凌亂的感覺。建築高度不可超過7層樓。
除此之外,奧斯曼風格的建築也很講究內部的裝潢。比方說,天花板有「突出與凹入的裝飾紋路」« les moulures »、天花板高度要夠高、地板要用木頭製作、客廳要有壁爐等等。
第二個重點🙈:奧斯曼風格的「美感」,是依照當時的「社會階級」來區別的。7層樓裡面住著不同社會階級的人。「爬得愈高」,社會階級愈低。
現代社會,因為有電梯,都市裡的人喜歡往「高」的地方住,愈高愈安靜,生活品質愈高。
但是,當時電梯還沒有普及,所以住得愈「低」愈方便。比方說,三樓是給資本家、管理階層住的,不用爬太多層樓梯,方便他們上下班,公寓的坪數比較大,陽台也比較大,以隔絕街道的噪音;四、五樓是給中產階級住的,六樓是給經濟條件更差的人住的,他們必須每天爬樓梯;最後,七樓則是給幫傭住的,也被稱為「保母房」« chambres de bonnes » 。(這邊是用台灣的樓層算法換算給大家看)
奧斯曼風格建築的樓層,具有社會階級的意涵,它所講究的美感,也是依高度去分別:樓層愈低,窗框、陽台的裝飾愈豐富,天花板加得愈高;樓層愈高,陽台的裝飾愈簡陋,甚至沒有陽台,天花板的高度也給人壓迫感!
事實上,奧斯曼男爵是為了保持建築物的「平衡感」,才在「六層樓以上」設置簡陋的陽台。
👉朋友們!台灣有沒有類似概念的特色建築呢?🏠
歐洲的都市規劃法律很嚴謹,造就了歐洲的美麗市景,走在路上就可以看美景。像巴黎就以嚴謹的法律,保留「奧斯曼風格建築」的面貌,讓今日的巴黎,不至於因為人口密集,把建物全部改成高樓大廈。
不過,如果都市規劃太徹底,打擾到人們的生活,人們也會反撲,像是奧斯曼男爵就是為此下台。
就像世界各地的城市一樣,台灣的都市規劃,好像也有這種爭議。有些人的權益被犧牲,會出來抗議,拒絕搬走,因為房子是祖先留下來的,不希望政府把它拆掉。相反地,有些人可能在「等都更」,期待政府用高價來把房子買走。
朋友們遇到的狀況是什麼樣呢?請問台灣有沒有類似「奧斯曼建築」的都市規劃,或是建物群呢?
歡迎分享不同的資訊給我!
下一篇,想跟大家分享「香榭麗舍」« Les Champs-Élysées » 的命名由來,而這也跟奧斯曼男爵有關係😉 敬請期待 😎
#杰宇的法文邂逅
#奧斯曼建築
#巴黎
#都市規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Best Of Taiwan - 圖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跟妹妹的輕旅行-土耳其奧斯曼建築文化之旅 - (老外瘋台灣) Please Subscribe 訂閱頻道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6q...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bestoftaiwan...
奧斯曼建築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八卦
【🇫🇷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總統住的愛麗舍宮,命名來自冥界的淨土 👼!? 】
很高興看到,朋友們喜歡我上次分享的奧斯曼建築風格!😃
今天要分享的故事,也是跟巴黎的市景相關。朋友們有沒有好奇過一件事:為什麼香榭麗舍大道 « Les Champs-Élysées »,跟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 Le Palais de l'Élysée » 一樣,都叫做 « Élysée » 呢?
其實,« Élysée » 指的,是希臘神話中的一個地下世界!🤓
👉 古希臘神話世界跟東方的一樣,存在冥河跟閻羅王 👹?
為了解釋 « Élysée » 這個名詞,要先跟朋友們分享希臘神話故事。下面的資料來自我最近在閱讀的一本書——《希臘神話與羅馬神話》(我會把這本書的資訊放在下面)。
從前從前,古希臘的統治者 « Cronos »「克羅諾斯」(宙斯的爸爸),怕自己的統治被他的小孩子推翻,因此在每個小孩出生後,都會把他們吞進自己的肚子裡。
只有第六個小孩——宙斯 « Zeus » 被媽媽藏起來,媽媽用嬰兒巾包住一顆石頭,偽裝成宙斯,拿給克羅諾斯吃,宙斯因此逃過一劫。宙斯長大後,為了拯救哥哥姊姊,給克羅諾斯下了嘔吐藥,讓爸爸把他的哥哥姊姊和那塊石頭都吐出來了!
隨後,宙斯聯合他的手足們,推翻了克羅諾斯的政權。他們用抽籤的方式,決定了,宙斯掌管天界, 波賽頓 « Posédion » 掌管海界,黑帝斯 « Hadès » 掌管地下世界——冥界 « les Enfers »。
朋友們有沒有發現,法文的 « Enfer » 這個字,在形容古希臘的「冥界」時,會使用複數 « les Enfers »;在指「地獄」的時候則使用單數 « l’Enfer »。這是因為,現代的法文受到天主教的影響,天主教認為「只有是該受懲罰的壞人就會下地獄」,只有一個「地獄」的概念;反而,在古希臘神學中,人的靈魂不管好或壞都會去到「冥界」。希臘神話中的冥界相當複雜,裡面分很多不同區域,各有自己的功能,因此,法文使用複數型 « les Enfers » 來形容「冥界」。
冥界主要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一個人死後,會通過一道道的關卡,前往他可以去的世界。其中一個世界,就叫做 « l'Élysée »。
冥界,是人死後必須前往的世界。為了確保靈魂能到達冥界,古代人很重視葬禮。古希臘人有一個傳統:入土之前,要先清洗遺體,洗完之後,在往生者的口中放入一枚錢幣。如果屍體嘴巴裡面沒有放一枚錢,人的靈魂會在冥河河畔遊蕩100年😖。
這個錢幣要做什麼用呢?到了陰間,亡靈要通過 « Le Styx »(冥河),才能前往冥界。冥河的水質很特別:就算是放入一根羽毛,也會馬上沉入河底。所以一定要坐船才能過河。
但是這條河上只有一個叫做 « Charon » 的船夫在渡河。這個船夫很小氣,你一定要付他錢,他才會讓你上船。這個錢幣就是讓往生者可以過河用的「船資」。
通過冥河之後,亡者就來到冥界的大門,這裡有一隻「地獄犬」« Cerbère » 守著門,牠只讓死者進入,不讓活人進出。這隻「地獄犬」的典故在西方文明中常常出現,像是「哈利波特」裡面就有「三頭犬」負責守門。
進入冥界之後,亡靈會進入法庭,法庭中有三個法官 « Les juges des Enfers »,他們會檢視你這一生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壞事,來評估該把你送往哪個世界。
冥界的第一個世界叫做「水仙平原」« La plaine des Asphodèles »,「一般人」如果一輩子沒有犯過大錯,也沒有什麼豐功偉業,一生平平凡凡的,就會被送到這個地方。在這個地方,靈魂會永遠在平原中遊蕩,無盡地等待下去......
第二個世界叫做「刑罰曠野」« les Champs du Châtiment »,這個地方是有罪的靈魂受折磨的地方。若生前犯有「七大罪」« les péchés capitaux »(傲慢、貪婪、色慾、嫉妒、暴食、憤怒、懶惰),或是做過小偷、犯人,或是自殺或被判死刑的人,都會被送到這裡。
像是希臘神話中提到「薛西弗斯」« Sisyphe »,死後在這裡受處罰,要推巨石上山,巨石上山後會滾回原地,這個過程會永遠重複下去。法語中的形容詞 « sisyphéen »(薛西弗斯式的),指的是「極度辛苦卻又徒勞無功的」勞動。
第三個世界叫做「至福樂土」« les Champs Élysées »,這是陰間的「天堂」,只有英雄、賢士,或是對世界有很大貢獻的亡靈,可以被分到這個地方居住[註1]。而 « l'Élysée » 在古希臘文中的原意,就是「樂土」,是一個陽光永遠照耀、永遠都是春天的地方,充滿了鳥語花香。
荷馬 « Homère » 創作的史詩《奧德賽》« l'Odyssée »也提到,在「至福樂土」中,人們享有最好的生活 « la plus douce vie est offerte aux humains »。
在這個地方,從來不會颳風下雨或下雪,只會感覺到微微的西風從海上吹來,帶給人們一種清新的感受 « Jamais neige ni grands froids ni averses non plus ; On ne sent partout que zéphyrs dont les brises sifflantes montent de l'Océan pour donner la fraîcheur aux hommes. »。
👉 「香榭麗舍」意為巴黎的一片樂土,法國總統住在「陰間的天堂」裡?
因為希臘神話的典故,« l'Élysée » 這個字,後來就被用來指「一個美好的所在」。
像是大家到巴黎必去的打卡景點:香榭麗舍大道 « Les Champs-Élysées »,就是使用了希臘神話的這個典故。
其實,以前 « Les Champs-Élysées » 是一座花園,在19世紀,巴黎都市改造的過程中,才被改建成「大道」,變成今日巴黎的知名景點 [註2]!
« Les Champs-Élysées » 也常被稱為 « la plus belle avenue du monde »(全世界最美麗的大道),法國所有大規模的慶祝活動都會辦在那邊。比方說,慶祝法國世足拿冠軍、法國跨年最熱鬧的地方、國慶日閱兵地點等等[註3]。
1855年,巴黎舉辦「世界博覽會」 « l'Exposition universelle »,拿破崙三世為此請出奧斯曼男爵,負責打理巴黎市景。除此之外,拿破崙三世也整修了香榭麗舍花園,挪出了人行道的空間,在當時,香榭麗舍變成一個很時尚的地方,許多貴族會在這裡聚會,大道旁邊蓋滿了豪宅,是19世紀的熱門打卡景點(如果他們有打卡活動的話😂)。
而巴黎的愛麗舍宮 « Le Palais de l'Élysée »,從1848年(拿破崙三世)開始,成為法國國家元首的居所。起初,命名是為了呼應鄰近的香榭麗舍大道[註4]。
不過,法國總統府,以英雄與偉人所居住的「樂土」命名,是一件有趣的事。因為法國的總統,在其政黨執政時,可以擁有很大的權力,有時會被戲稱為「國王」,就像那些住在樂土中的「英雄」一般,是人們崇拜的對象。像是現任總統馬克宏,因為其作風,常被媒體冠上「國王」« le roi Macron » 的稱號。
朋友們!對於希臘神話中的「冥界」有什麼想法呢?台灣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傳說?😀
希臘神話其實對於法國的文明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最近非常喜歡閱讀希臘神話的故事 😉
如果朋友們有想要知道的故事,也歡迎分享給我!
#杰宇的法文邂逅
#希臘神話
#香榭麗舍
#冥界的淨土
奧斯曼建築 在 Facebook 八卦
艾蜜莉的傭人房
很多人剛到巴黎念書時最先認識的可能就是這種傭人房: 高樓層, 通常是最頂樓兩層, 房間小, 一般來說只有一個空間, 大概10-15平米(3-4坪), 吃喝拉撒睡都在裡面, 說不定衛浴廁所還要跟其他傭人/房客一起共用.
我剛到巴黎住的兩個房間都是這種傭人房, 因為便宜. 其中一間浴室像安置房間中間的狹窄電話亭, 每天洗澡就光著屁股走進電話亭, 洗完出來一房間的蒸氣像三溫暖.
住在戰神廣場旁的那間則有個小窗戶, 頭伸出去扭一下, 還可以看到鐵塔呢. 住在凱旋門的伏羲大道的那間就只有一個小窗戶透氣, 跟監獄差不多.
這類傭人房多半出現在19, 20世紀的建築, 巴黎的奧斯曼建築就是經典. 傭人房有幾個特色: 位在高級住宅區(有錢人才需要傭人啊), 主樓梯和傭人梯分開, 傭人都住最頂樓的一兩層 – 可是絕少有艾蜜莉的那個窗景.
以目視坪數至少20以上, 要說艾蜜莉那間是傭人房是有點刻意的矯情浪漫, 她的可是臥室, 客廳和淋浴分離的高級傭人房.
以現在的觀點看會覺得奇怪, 為何傭人房位在視野好, 採光好現代人追求的高樓層? 原因很簡單: 當時電梯尚未發明, 年紀大了的貴族富豪階級爬不了高樓層, 最高就是二樓(相當台灣的三樓).
至於採光和景觀也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當年傭人房都只有一個小窗戶, 採光差, 當然也不會有甚麼浪漫的巴黎屋頂或鐵塔聖心堂景觀了. 當然也許你看過艾蜜莉提到的Nicole Kidman主演的「紅磨坊」影片, 想看巴黎屋頂? 從窗口爬出去到外面的屋頂上吧.
那為什麼一棟樓會蓋主傭兩個樓梯? 也很簡單, 讓傭人的進出不跟主人賓客共用同一樓梯, 階級身份不同, 當然不能在同一個空間平等交錯, 擦身而過. 伺候服務的時候也是如神燈精靈一樣, 只有主人需要的時候才出現. 傭人梯有點像救生梯, 往往在建築物後面, 外面看不出到的, 有時還有獨立進出口, 無論如何不讓傭人在大門進出, 妨礙觀瞻門面.
艾蜜莉的傭人房還有一個很不實際的地方: 樓梯的地毯一路鋪到頂樓傭人房. 其實一般這種舊大樓的地毯往往只鋪到二三樓, 為了面子好看, 絕少鋪到頂樓去.
不過有一點影集裡沒說錯, 許多巴黎數百年的老房子公共空間太狹小根本無法建電梯, 只能有樓梯. 還有, 勢利臭臉的門房也始終都在, 可是如果換成帶葡萄牙口音的門房就更有巴黎原味了.
當然, 在唯美的巴黎影片裡, 沒甚麼是不可能, 也沒甚麼是不合理的.
不過現在有電梯, 高樓層的傭人房成了搶手物業, 許多房產建設公司收購傭人房將整層打通, 打開牆面, 拓張視野, 過去幽暗陰森的傭人房搖身成為敞亮奢華的豪宅.
看完站長的巴黎傭人房解說, 想不想來點零食重看艾蜜莉的玫瑰泡泡, 溫習/嚮往一下巴黎的假掰浪漫生活?
這次我為巴黎逛逛街選了向來只供應宮殿級旅館, 百年歷史的超級好喫堅果: 真正黑松露調味的腰果, 南法普羅旺斯迷迭香鹽花腰果, 芝麻五香長山胡桃, 非常適合看艾蜜莉這種不燒腦的肥皂劇.
請參考巴黎逛逛街網站: www.shoppinginparis.co
#EmilyInParis
#Netflix
#巴黎傭人房
#不真實的巴黎
#疫情世界的玫瑰泡泡
奧斯曼建築 在 Best Of Taiwan - 圖佳 Youtube 的評價
跟妹妹的輕旅行-土耳其奧斯曼建築文化之旅 - (老外瘋台灣)
Please Subscribe 訂閱頻道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6q...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bestoftaiwan/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bestoftaiwan1/
Twitter ➳ https://twitter.com/bestoftaiwa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j5yvN_YHTU/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CyUQjM8zy8KDza-AqOyP3zpffVAw)
奧斯曼建築 在 [短租] 巴黎15區再法式不過的奧斯曼建築 - Mo PTT 鄉公所 的八卦
... 年3月後(若此日期外歡迎詢問) 【房屋】巴黎15區全新裝潢奧斯曼建築16m2 大房短租。法式門窗、木質地板、奧斯曼雕繪牆壁和精緻壁爐…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