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選戰打得火熱,其實美國期中選舉也是蠻值得一看的。
來認識這位天菜級民主黨政治新星吧! 很多民主黨粉絲看到他,眼睛就冒出愛心:)
雖然敗選,但故事也才剛剛開始的,德州民主黨參議員候選人歐洛克Beto O’Rourke.
歐洛克是德州艾爾帕索出身的眾議員,沒有什麼全國知名度,當他決定要角逐德州參議員時,其實也沒有什麼人看好他。德州就是深紅到不行的共和黨鐵票區,套句台灣非常流行的用語,共和黨在德州就算推個西瓜出來選,應該也會贏。
但歐洛克卻憑著一己之力,最後以大約百分之二的些微差距敗給實力不差的現任參議員克魯茲,把對方逼出一身冷汗。
歐洛克到底是何許人也?
46歲的歐洛克,是愛爾蘭移民第四代,氣質斯文,高瘦帥氣的外表相當引人注目,加上流著龐克樂手狂放不羈的血液,這樣的組合,完全是民主黨年輕選民心中的天菜啊。歐洛克1995年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主修英國文學,還是划船隊隊長,不過他的個性低調平實,不是很引人注意,很多同學都想不到他日後會從政,英文系的老師們更想不起來有教過這位學生。他畢業之後經歷了一段自我追尋的過程,棲身在布魯克林區哥大畢業藝術家互助的公寓,曾經當過保母,還擔任過龐克樂團的吉他手,後來他決定回到家鄉德州,創辦網路公司,幾年過後投入公職生涯,開始為民喉舌。
歐洛克是一個非常接地氣(Down to Earth)的政治人物,光是他的名字就有玄機,從小在墨西哥移民聚集區長大的他,名字也從Robert 改成鄰居備感親切的Beto,讓這個在保守南方長大的白人男孩有著濃濃自由派的色彩。他有一股純真的理想氣息,華府的爾虞我詐似乎完全沒有汙染他,他不對對手口出惡言,而拜票的方式,就像當年他跟著龐克樂團到處巡迴表演一般,勤勤懇懇開著車跑遍德州兩百五十四個郡,大熱天濕透了襯衫也不以為意,挨家挨戶跟民眾溝通,傾聽他們的心聲,誠意感動老人家帶上氧氣瓶也要去投票所投他一票。他也常在社群網站上開直播,甚至玩滑板,展現率真的一面,競選金費堅持不接受單一大金主的捐贈,但要到全國暴紅,也真的拜有川普這個對照組之賜。
川普上台之後,撕裂族群大打恐懼牌,讓美國社會民心不安。去年,美式足球球員卡普尼克率先在NFL比賽唱國歌時,以單膝下跪的方式,抗議美國社會對有色人種的歧視,讓川普爆怒,痛批這是不愛國的行為,歐洛克競選期間被民眾問到球員這樣的舉動是否不愛國,這個關鍵回答改變了他的人生:
歐洛克說: 「我的答案是 : 不,我一點都不覺得他們不尊敬國家。」
他說,他相信理性的民眾對這個議題還是有不同的意見,一開始就先包容與他看法不同的族群。
接著他引經據典,提到普立茲獎得主Taylor Branch 所寫的著作 – Parting the Waters: (America in) the King Years. 娓娓道來美國社會從1960年代金恩博士帶領的民權運動,非裔族群堅持以愛、和平、非暴力的方式爭取人權,即便他們遭受到的,是最殘酷的對待。 包括有人為了爭取身為人最基本的權益喪命;女孩們在伯明罕的教會遭種族主義者無辜炸死;大學生為了挑戰種族隔離,跑去在北卡羅萊納州格林思博羅的伍爾沃斯百貨公司白人午餐櫃檯靜坐;阿拉巴馬州的600位民眾為了爭取投票權,在民權領袖約翰路易士的帶領之下,透過步行的方式,計畫到州政府所在地蒙哥馬利,卻在抵達愛德蒙佩特斯橋另一頭幾步之遙之處,遭到大批州警以催淚瓦斯伺候,還用棍棒毒打…
歐洛克話鋒一轉,感性的說: 那些眼睜睜看著非裔人士不可以坐在同一區用餐的白人,其實大家的父執輩,不分膚色,不是都曾一起在二戰諾曼第登陸時在奧哈瑪浴血搶灘,在沖繩為了對抗日軍並肩作戰嗎?
為美國人民爭取自由的,不是只有穿制服的軍人,還有那些在街頭,膽敢從巴士後方走到前方白人區坐下的民權鬥士…..所以,當美式足球球員透過非暴力的方式,面對國旗單膝下跪來表達訴求,突顕目前的美國社會,還有許多手無寸鐵的非裔族群,在面對執法人員慘遭殺害的不公平處境,希望民眾看比賽的時候,也能正視這些問題,並且修正它們,「我覺得這是表現美國精神再自然不過的方式了! 」
歐洛克知道他的回答可能會得罪許多德州保守派選民,不過他堅持秉著的良心說話,過程中展現了翩翩風度,流利的口才加上誠懇的態度,讓人相當感動。 這段四分鐘左右的回答在網路上瘋傳,讓他一夕暴紅,連前總統歐巴馬的文膽都注意到,脫口秀名主持人艾倫狄珍妮指名訪問他,在另外一場脫口秀節目中,歐洛克被主持人Stephen Colbert問到川普在美墨邊境築牆的看法,他簡單一句: 「我們不需要高牆。」也博得如雷的掌聲,很多人在他身上看到了歐巴馬的親和與前衛,甘迺迪的文采與魅力,開始對他寄予厚望。
隨著投票日逼近,越來越多名人跳出來支持他,包括籃球皇帝詹姆士,因為寫下音樂劇漢米爾頓激勵無數人心的天才劇作家Lin-Manuel Miranda,到最後一刻,家鄉在德州休士頓的天后碧昂絲臨門一腳 ,讓一場德州選戰,拉高到全國規格,連向來跟克魯茲不和的川普,都必須放下個人好惡幫同是共和黨的克魯茲助選,還不忘酸歐洛克說,「我才不會讓這輕量級的傢伙把德州變成委內瑞拉。」
歐洛克最後還是沒能翻轉德州,但是他在德州為民主黨打下漂亮一仗,讓許多已經對政治失望的德州選民重新走進投票所,更翻轉了許多原本「深紅」的選區。敗選之夜,現場沒有悲傷,反而充滿溫暖與希望,他一句生猛的” I am so F***ing proud of you" ,讓電視台來不及消音,更是讓選民陷入瘋狂,紛紛喊出Beto2020,希望他兩年後出來跟川普一戰。
他本人之前雖然表示,沒有什麼意願選總統,不過這場選舉點燃了民主黨人失落以久的熱情。
選後第二天,歐洛克換上T-shirt與帽子,在自家廚房跟太太小孩吃著甜甜圈與選民玩直播聊天,親切程度簡直就像是隔壁鄰居,敗選後他的人氣反而更高,只是沒有了舞台的他該怎麼辦呢?
粉絲們不擔心,鼓勵他說,之前也有人競選參議員失敗,隔兩年就當選美國總統,那個人就是「亞伯拉罕‧林肯」。
據說歐巴馬卸任時,對於川普當選有深刻的反省,他忍不住想問,自己代表美國進步、前衛的大都會價值觀,是不是走得太快,以致有另外一半的人跟不上來,甚至產生反撲的力量?
歷經川普執政後的美國,不論誰來當總統,恐怕都需要很大的愛與寬容來修補已經嚴重被仇恨牌撕裂的美國。
歐巴馬接班人誕生,歐洛克的驚奇之旅,或許正要展開。
https://betofortexas.com/issues/
同時也有3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Onity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瑪利歐系列角色各自單飛出了各種獨自的遊戲,但你認識蘑菇頭嗎 🔰【訂閱鬼鬼】https://goo.gl/KhBmC1 🔰【更多NS遊戲】https://goo.gl/ozNHM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奇 諾 比 奧 隊長 音樂 在 羅致政粉絲團 Facebook 八卦
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不少,但真正有偉大歷史定位的人卻不多。人權領袖曼德拉就是一位能留下典範、價值與成就的偉大人物,我相信百年甚至千年之後,他的名字還會出現在後世全人類的史書當中!
------------------------
曼德拉生平:我盡了自己的職責
(BBC 中文網,2013年12月5日)
南非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於2013年12月5日在約翰內斯堡家中病逝, 享年95歲。
曼德拉是世界上最受尊重的政治家之一,他帶領南非結束族隔離制度,走向多種族的民主制度。1993年,曼德拉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1994年5月10日曼德拉成為南非首位黑人總統,達到他傳奇人生的高潮。
曼德拉曾被當局囚禁達27年之久,這沒有摧垮他,反而使他變得更堅強。他出獄後展示的自嘲式的幽默、活力以及對別人的寬恕讓他成為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之一。
鬥士和領袖
曼德拉生於1918年,父親是一位大酋長的高級助手。曼德拉經常目睹大酋長法庭審案,決心長大後要當一名律師。
1943年,曼德拉加入非洲人國民大會(簡稱非國大),先是以活動人士身份參加該組織,後來成為非國大青年團的創始人和主席。
1944年,26歲的曼德拉與伊芙琳·梅斯結婚,兩人生了三個孩子,1957年離婚。
1952年曼德拉獲得學位後取得律師資格,與奧立佛·坦波在約翰內斯堡開了一家律師行。兩人與非國大的其他成員一起發起了反對種族隔離政策的運動。
1956年,曼德拉與其它155名活動人士面臨叛國罪的指控,經過四年的審判,當局取消對他的指控。
1958年,曼德拉與第二任妻子溫妮結婚,她後來在要求釋放曼德拉的運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1960年,在沙佩維爾鎮,南非警察向黑人示威者開槍,69人被打死,非國大被迫轉入地下。
曼德拉認為和平抗議已經不能奏效, 需要調整策略。當時已是非國大副主席的曼德拉發動針對經濟的破壞活動,最終被逮捕,被判犯下蓄意破壞、賣國以及暴力陰謀等罪行。
1964年,曼德拉被判終身監禁。
曼德拉被關進開普敦桌灣的羅本島上的重刑犯監獄,與其他犯人一起在採石場幹苦力活,他成了他們中的領頭人。
1968到1969年期間,曼德拉的母親去世,他的長子也在車禍中喪生,他沒能獲准參加親人的葬禮。
曼德拉在羅本島上被囚禁18年之久,直到1982年才離開島嶼被轉送到波爾斯摩爾監獄。
儘管曼德拉長期被監禁,南非當局仍然無法抹去他在黑人心目中的地位。八十年代中,黑人城鎮發生騷亂,曼德拉的肖像貼得到處都是,甚至還出現在T恤衫上。
1980年,流亡海外的曼德拉的朋友坦波發起釋放曼德拉的國際運動,國際社會也加強了對種族隔離時期的南非政府的制裁。
重獲自由
1990年2月11日,曼德拉在被囚禁27年後重獲自由。
世界許多國家對南非當局實施了制裁。曼德拉70歲生日的時候,倫敦的溫布利露天體育場舉行了一場音樂會,要求南非當局釋放曼德拉。
壓力最終產生效果。1990年,時任南非總統德克勒克解除對非國大的禁令,同年2月11日,曼德拉在被囚禁27年後重獲自由。
那天下午,曼德拉從監獄大門裏出來的時候,人群中爆發出「非國大」的歡呼聲,大家都朝監獄大門跑去。曼德拉走出來,從這一時刻起,他成了自由人。
1993年,曼德拉和德克勒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5個月後,南非舉行歷史上首次包括所有種族的選舉,曼德拉當選總統。
曼德拉麵臨嚴峻的挑戰,貧困人口的住房和貧民窟是他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曼德拉知道解決南非問題的關鍵是黑人與白人之間的和解,他把日常的工作交給副手姆貝基,自己則專注重塑南非的國際形像。
1995年,南非橄欖球隊贏得世界冠軍,曼德拉與球隊隊員一起助興,南非的白人開始接受他。南非橄欖球隊隊長皮埃納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我們在更衣室看見他。他拿起我的球衣,還穿在自己的身上。我感到很激動。那一時刻,我是永生不忘的。我們開創了歷史。」
困難重重
曼德拉靠自己的政治技巧幫助南非取得和解,但是卻無法解決南非的社會問題。黑人聚集區一貧如洗,大城市的犯罪率持續上升。
曼德拉的私人生活也遇到諸多難題。他的妻子溫妮因綁架和參與攻擊他人而被定罪,使曼德拉陷入深深的痛苦中。1992年,兩人離婚。
離婚後,曼德拉娶了莫桑比克已故總統的遺孀格拉薩為第三任妻子。
曼德拉與溫妮離婚後,娶了莫桑比克已故總統的遺孀格拉薩為第三任妻子。
1999年6月,曼德拉卸任,他參加了他的繼任人姆貝基的就職儀式。姆貝基認為,由於曼德拉,南非才避免了流血衝突。有了曼德拉,南非才得到解救。
卸任後的曼德拉在國際生活中仍十分活躍,為防治艾滋病奔走呼籲。他還參與了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布隆迪和非洲及世界其他地區實現和平的談判。
2004年,85歲的曼德拉宣佈退出公共生活,之後幾次在公眾場合露面,大都和他發起的慈善機構「曼德拉基金會」的工作有關。
2005年,曼德拉宣佈他的兒子馬克加托死於艾滋病。這不僅在南非,而且在整個非洲大陸都引起了震動。因為在非洲,敢於公開承認直系親屬死於艾滋病的人還不多。
曼德拉說,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提倡一種更高的透明度,「同等對待艾滋病與其它疾病」。他的舉動贏得了艾滋病活動人士的讚賞。
在過去兩年中,曼德拉數次進入醫院接受治療,健康狀況日益引人關注。
曼德拉1980年代被監禁時曾感染肺結核。
最近幾個月,曼德拉由於不斷的肺部感染數次入院醫治。
盡職盡責
在慶祝世紀之交的儀式上,曼德拉在他曾被囚禁的牢房中點燃一根蠟燭,象徵民主南非未來的希望,「在未來的南非,不論種族和膚色,人人和睦相處」。曼德拉心胸寬闊,不計私仇,他的這種精神使南非夢想成真成為可能。
有一次人們曾問曼德拉,他希望世人如何紀念自己。他回答說:「我希望我的墓碑上能寫上這樣的一句話:『埋葬在這裏的是已經盡了自己職責的人』。除此之外,我別無他求。」
奇 諾 比 奧 隊長 音樂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八卦
【#地下榜單】
『 2019年「地下電影」心中台灣院線的 10 大佳片。』
2019 年有幸與 355 部電影共同走過,雖不算多,當中也有好有壞,但仍舊希望在此基數中,挖掘出自己的年度十大佳片,提供給讀者、影迷參考、交流或是留存,做為 2019 年的回顧。
這份榜單評選標準為「2019 年度台灣院線電影」,不包含影展、串流、數位修復等片,故《婚姻故事》、《愛爾蘭人》、《教宗的承繼》和其他佳片不在榜單中(要不然排名會重新洗牌)。
此外,榜單中的某些電影為去年出品,但因片商作業時間拉到今年的台灣院線放映,仍舊選進評選。要說這份榜單的最大遺憾,應該是《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了。
最後,謝謝今年有這些好電影,在紛擾的時代下,仍讓人有機會在漆黑場域,於光影中找到力量。
💞1.《#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上映日期:2019/07/24
《從前,有個好萊塢》充滿昆汀塔倫提諾的作者印記,熟稔昆汀的影迷能在此作中發現許多昆汀的風格元素,並找到極大樂趣,武術、戀足癖、義大利西部片、美國老式B級片、非線性敘事手法、《惡棍特工》中火焰槍的惡趣味(將曼森視作納粹)等等,片名《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更揭示了全片在寫實中充滿想像空間(與時間)的童話故事性(呼應充滿逆轉性的結尾),令人感受到昆汀對於曼森家族血案的浪漫憧憬,並帶著觀眾想像世界的未來能有一點不一樣。
全片最令人感動的戲,私以為是由瑪格羅比飾演的沙朗泰在戲院與《勇破迷魂陣》(1968)合照,眾所皆知,這是莎朗泰被曼森家族謀殺前上映的最後一部電影(遺作《12+1》於死後上映),昆汀大費周章地將莎朗泰進戲院觀影的戲完整拍出,讓片尾的結局格外動人,處處流露出不捨之情。
在舊好萊塢的致敬中找到新意,貼近老靈魂賦予想像力,《從前,有個好萊塢》是一幅以懷舊為水墨潑灑而成的新畫作,昆汀大膽、奔放且柔情地獻給每位觀眾。如果說,艾方索柯朗敦厚、內斂地在 1970 年有《羅馬》和墨西哥城,那昆汀塔倫提諾則是絢爛、外顯地在 1969 年有《從前,有個好萊塢》和洛杉磯。
🎥影評全文👉http://bit.ly/31q4OCQ
💞2.《#寄生上流》(Parasite),上映日期:2019/06/28
《寄生上流》延續著奉俊昊一貫的「階級」命題,但奉俊昊揮別了跨國大製作,回到韓國本土後的創作視角更加犀利通徹,此作彷彿披著《小偷家族》的表皮,內藏《我們》的血骨,以喜劇方式大膽切入社會議題,底層社會的悲哀無奈全都建立在大量的黑色幽默之下,沒有過多《小偷家族》的溫情,卻同樣以「欺騙」(無論階級)解構出人、家庭、社會與國族中「生存」的無力之感。
奉俊昊在片中也透過不同的象徵符號凸顯階級的上與下,諸如山頂與水溝,半地下室氣窗以及落地窗的對比,豪宅中又藏的的地下室,此外,還有狗、蟑螂等生物跟人類求生本能的隱喻,印地安人階級與被掠奪的投射、韓國寄生於美帝主義等等,其中也透過或明或暗以及極具空間感的攝影掌握,呈現出富人與貧人的心理狀態。
有趣的是,導演在電影裡將嗅覺立體化,即便寄生於上流,卻擺脫不了無形的「窮味」,這如同階級般無法消除的窮味也成為電影裡的關鍵點,最精彩的一場戲,當然是那場「暴雨」,在精準的交叉剪輯中放大人性,更把階級無力之感的意象沖刷出來,如排山倒海般反覆衝擊人心。
《寄生上流》入俗,卻深富底蘊,以精心設計的劇情、環環相扣的連鎖反應,流暢的運鏡,精準的構圖,畫龍點睛的配樂,搭配演員極具張力的表演,終究對韓國社會完成了一則笑中帶淚的警世寓言,奉俊昊極具特色的作者印記,創造出自身的電影語言。
🎥影評全文👉http://bit.ly/2ZbpPBu
💞3.《#幸福的拉札洛》(Happy as Lazzaro),上映日期:2019/04/26
此作表面抹上一層愛、善良與純真,但骨子裡包藏了導演艾莉絲羅爾瓦雀對義大利的哀愁,以聖潔的小寓言望向人類社會結構變遷上的巨大悲劇,其實更打破了文化隔閡的藩籬,跨越國族,這樣的故事或許存在於每個國家與階級中,且導演筆下的拉札洛實在令人討喜,拉扎洛或許象徵著使徒、英雄或是神祇,所以在結尾的死亡,才有了典型悲劇性的戲劇張力,流露出一股淡然的惆悵,這份惆悵並不令人討厭,卻教人鼻酸,甚至在觀者心中昇華成久久飄散不去的餘味。
小津安二郎曾說:「電影和人生,皆以餘味定輸贏。」在大銀幕上和拉札洛乘著時光機走過一遭,再回望自己的人生,或許我們都曾經善良的活過,卻因時間、空間、社會的轉變漸漸忽略內心與拉札洛相同的那份特質:是聖潔的使徒、是偉大的英雄、是不朽的神祇,或者更精確地說那是「好人的氣味」,而艾莉絲羅爾瓦雀則將這樣的氣味,以及那些逝去的美麗與當代的哀愁,永存進影像中。
🎥影評全文👉http://bit.ly/2FDpe2S
💞4.《#安妮華達最後一堂課》(Varda by Agnes),上映日期:2019/07/12
《安妮華達 最後一堂課》作為這位傳奇女導的最後一部作品(紀錄片),在今年初柏林影展映演,影片從「靈感」、「創造」、「分享」三個面向出發,起於劇情片《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止於紀錄片《最酷的旅伴》,在短短 115 分鐘的片長,扣緊了安妮華達各階段性的重要創作。
華達不斷從過往的舊作分享其人生觀,對於喜愛華達的影迷來說,應該是一部集大全的嘉年華,《幸福》、《無法無家》、《功夫大師》、《千面珍寶金》等經典之作一部接一部地出現。此外,華達與德米的婚姻生活、互為因果的創作型態也沒被此片遺漏;然而,華達不只是電影工作者,更是行為藝術家,從「拾荒者」為概念核心,進而以馬鈴薯的概念延伸創作出藝術品,透過藝術品讓普世感受出生命,都是華達的可貴之處。
《最後一堂課》就像那些以前我們看見的作品一樣,謙虛的行為處世,飽滿豐沛的情感,活潑靈動的性格,造就了她的一生,造就了她的影像。
全片也正如同華達最愛的沙灘那般,在沙灘上的風景,有天、有海、有地,最終拼貼成一幅送給世人最溫暖的美麗風景,想不到有任何謝幕方式比《最後一堂課》更好,謝謝電影,謝謝安妮華達。
🎥影評全文👉http://bit.ly/30Oo1hn
💞5.《#小丑》(Joker),上映日期:2019/10/03
陶德菲利普斯將此作時空背景設置於虛構的高譚市,然而,在分裂腐敗的高譚市中,更能與美國社會相呼應,從30年代經濟大蕭條走到21世紀初雷曼兄弟金融海嘯,自由經濟與資本主義的瓦解將眾人推向更無秩序的分裂,躁動的人心、底層的反動、階級的對立、政府的無能,在這樣的敘事背景中,處於社會邊緣的亞瑟,在爛泥般的生活中掙扎、對僅存的良善希望逐步瓦解,從城市的異化代入個人心理的轉變,《小丑》極佳地以緩慢的節奏緊抓故事核心,更將高譚市所謂的「虛構」指涉為「真實」,編導透過小丑的惡衝破文化藩籬,開槍鳴笛,打醒普世眾人。
「階級」的意象也透過「階梯」的形體象徵,更在示威抗議中體現,當窮人們在拋頭顱、灑熱血時爭取權益時,富人們坐在高級劇院中觀看查理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別忘記,《摩登時代》以經濟大蕭條的社會底層為命題,諷刺地在喜劇中呈現勞工階級於經濟危機中被大環境吞噬,無奈且無力,與命運拍桌對賭時,小人物的身影終教人鼻酸,導演刻意貼加此筆,加強其戲謔性,也暗示了故事走向。
然而,馬丁史柯西斯在《計程車司機》中,同樣闡述了階級的差異,《計程車司機》在後越戰時期討論了底層小人物的徬徨與迷惘,也流露出階級的不可違逆性,貫串全片的那句競選標語「We are the people.」過了43年,在陶德菲利普斯的《小丑》中則有了重新解讀的可能,或許「We are the clowns.」才是人性的最佳註腳,亞瑟與崔佛斯(《計程車司機》主角名),便是同一種人了。
🎥影評全文👉http://bit.ly/2ZFGCNg
💞6.《#沒有煙硝的愛情》(Cold War),上映日期:2019/02/14
波蘭導演帕威帕利科斯基繼《依達的抉擇》後,再度將故事背景放在二次大戰後,且同樣精彩地以黑白影像映襯出人性,交出不愧於坎城最佳導演的作品。
此片在黑白影像的質地、音樂的更迭當中將大時代下的愛情一刀一刀鑿下,故事主人翁糾纏橫跨20年的愛情,當中國族、權力、藝術間的天秤拉扯也都能自然鋪陳且不過於生硬,而每一段過場時的黑幕則留給了影像呼吸的空間,威帕利科斯基深知如何用影像說故事,其力道能生猛有勁,卻又同時能柔情似水,尤其片尾男女主角起身走出景框之外,留下風吹草動的無畏,將全片的餘味保留下來,綿延不絕地縈繞心頭。
冷戰的題材容易生硬且落入俗套,但帕威帕利科斯基能掌握住自己的風格,以小人物的情愛唱出時代悲歌,此片是導演獻給父母、波蘭的匠心鉅作。
💞7.《#痛苦與榮耀》(Pain and Glory),上映日期:2019/08/02
《痛苦與榮耀》為阿莫多瓦導演生涯第 21 部作品,同時為「導演三部曲」的最終章,從《慾望法則》、《壞教慾》 到今年的《痛苦與榮耀》共橫跨 32 年的時間完成,多數媒體稱之為集大成之作,故事描述描述年事已高的電影導演馬洛回憶起 60 年家鄉西班牙小鎮的故事,是阿莫多瓦的半自傳作品。
此作在今年坎城影展,於嚴格的場刊分數中拿到 3.3 的高分,僅次於奉俊昊拿下金棕櫚的《寄生上流》,且順利將第 8 度合作的「拉丁情人」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捧上今年的影帝寶座。
綜觀全片,阿莫多瓦細水長流地不斷回顧自己生涯的點滴,誠懇地翻攪出私密記憶攤在銀幕前,讓自己、讓觀眾去品嚐阿莫多瓦的人生哲思,全片最棒的一場戲出現在收尾,一盞明燈點醒了阿莫多瓦與觀影的影迷,電影是美好與救贖的意旨油然而生。
如果說昆汀塔倫提諾藉由《從前,有個好萊塢》,與童年往事共存,用電影讓美好的想像延續;那阿莫多瓦則是藉由《痛苦與榮耀》,與過去的自己和解,用電影找到除病的良藥。
💞8.《#你的臉》(Your Face),上映日期:2019/05/17
《你的臉》花了兩個月拍攝13張臉,最後剪輯成76分鐘的長片,此作品無法分類,它不是紀錄片也非劇情片,它就是一部「電影」,這部電影運用特寫鏡頭聚焦於臉部,透過大銀幕凝視著每張人臉,沒有任何表演,只是述說過往,在一張張臉與一段段陳舊往事中,閃現了人類的複雜情感,當你靜下心,這張臉已然是全世界。
這種體驗已然是屬於蔡明亮與電影院的行為藝術,透過鏡頭與場域,任何事情都變得不同,任何記憶都將在這張臉中浮現,真實、虛幻、時間,在巨大的黑盒子中不斷交錯、解構與再造,最終浮現的,是生命之美,謝謝蔡明亮,每張臉都好美好美。
💞9.《#我們的青春,#在台灣》(Our Youth in Taiwan),上映日期:2019/04/12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表面上瞄準了太陽花學運,但這部片不只講政治,更多時候,更大的重點是在講成長中的那些懷疑、酸甜與苦辣,是傅榆導演紀錄著自己、陳為廷與蔡博藝的青春,寫下帶著些許矛盾、些許莽撞、些許動人的生命篇章。
觀眾跟著傅榆的視角,從《我們的青春,在台灣》中看著那些大大小小的社運活動,諸如士林王家、反對大埔強拆、反旺中壟斷甚至是太陽花,多數紀錄社會運動的紀錄片多半聚焦在運動本身,但傅榆卻捕捉到另一層可貴的種種片段,傅榆從時代的巨輪中望向自身的微觀之處,談明星神話的破滅;談彼此脆弱的時刻;談人性勇敢的光輝,全片私密且誠懇,帶勁卻溫柔,令人印象深刻。
去年傅榆在金馬舞台上的那席話,再到今年上映所激出的漣漪,已然讓此片成為台灣近年不可或缺的電影之一。
💞10.《#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上映日期:2019/04/24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裡,導演以時空旅行作為逆轉一切的關鍵,讓英雄在拯救未來的同時,卻也修補他們各自過往的遺憾,索爾與母親的感人對話、東尼對父親的釋懷、隊長與心愛女孩的再次相遇,每個英雄都藉由彈指事件,得以拼湊自我。而那些經典台詞、熟悉場景的重現,帶我們細數過去11年來英雄的點點滴滴,名副其實的最終之作。
羅素兄弟的群戲調度功力不用說,但此次劇情更顯沈穩,每個角色都有著自己的主場時刻,也在電影裡找到自己的最佳歸宿。「始於鋼鐵人,終於鋼鐵人。」最後一場鋼鐵人葬禮,集結所有重要角色,除了感受到鋼鐵人對 MCU 的不可取代,這場景同樣具承先啟後的意義,開山始祖即便退位,下一階段仍後繼有人。
此片是「遊樂園」系列作的影史標竿,無論是幕前幕後所激起的討論火花,或是影迷與產業間發展出的獨有文化,各方面來看皆是 2019 不可忽視的作品,且往後幾十年仍舊會不斷搬上檯面討論。
#新年快樂
奇 諾 比 奧 隊長 音樂 在 Onityan Youtube 的評價
瑪利歐系列角色各自單飛出了各種獨自的遊戲,但你認識蘑菇頭嗎
🔰【訂閱鬼鬼】https://goo.gl/KhBmC1
🔰【更多NS遊戲】https://goo.gl/ozNHM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鬼鬼FB】https://fb.me/RelaxOnityan
👻【鬼鬼IG】https://www.instagram.com/onityan_
👻【部落格】http://onityan.blogspot.com
👻【常見問題】http://onityan.blogspot.tw/p/ask.html
🛑【紅石口袋】https://fb.me/RedStone.Pok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遊戲名稱:前進!奇諾比奧隊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錄影軟體】Open Broadcaster Software
🌀【後製軟體】PowerDirector
🎵【音樂來源】Original
📝【CC字幕募集中】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video?ref=share&v=roP_Rb3Hf9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按下訂閱💌與鈴鐺🛎,成為鬼鬼最專業的粉絲吧💯
#蘑菇頭 #解謎
奇 諾 比 奧 隊長 音樂 在 喵哈 Youtube 的評價
以前玩過Wii U的版本
當時很驚艷這個遊戲的玩法
只是沒有機會玩完他
趁Switch置入再回頭挑戰一次
遊戲名稱:前進!奇諾比奧隊長 (Switch).
進め! キノビオ隊長
音樂素材:
Youtube 音樂庫
後製軟體:威力導演18
#前進奇諾比奧隊長
奇 諾 比 奧 隊長 音樂 在 羅卡Rocca Youtube 的評價
喜歡我的影片歡迎點個喜歡、分享一下,順手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吧!
IG在這邊: https://www.instagram.com/roccarocca45/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Rocca45
訂閱生活頻道: https://pse.is/3c6m67
嗨!大家好!今天來分享的遊戲是巴蘭的異想奇境,這是一款玩起來頗有瑪利歐奧德賽加上奇諾比奧隊長玩法的遊戲,但整體來說,因為它是把童話故事(!?)加上了音樂劇來呈現,所以總共有多達80套不同的服裝,擁有不同的功能,與12個精彩的故事來給玩家一種全新的體驗哦!
#巴蘭的異想奇境 #Switch #羅卡Rocca
上一部影片: https://youtu.be/OifchV84rz8 超低延遲?Switch接上筆電對上直出電競螢幕究竟有多少秒的差距?GENKI SHADOWCAST影音傳輸棒 開箱
✔攝影工具:
SONY A7S3 + ZEISS 2.8 18mm + SONY 24-70 F2.8GM + SONY 20mm F1.8
SONY ZV-1
Insta360 ONE R
iPhone 11 Pro、iPhone 12 Pro
Rode VideoMic
Rode VideoMicro
剪片軟體:Final cut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