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無意間看到朋友的小孩用的課本,
我非常驚訝:「這是課本嗎?簡直像繪本還是時尚雜誌吧!」
超大版面全部都是彩色,還幾乎每一頁都有插圖,現在的小朋友們用的課本跟我小時候真的非常不一樣。
其實教科書也是社會演進的反映與投射。
從過去大家統一一個版本,講到橘子會想到朱自清父親的「背影」,說到綠豆糕和棋盤就會聯想到「雅量」,還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趕緊驅之別院,都是那一代人的「兒時記趣」。
隨著時代推移,有些屬於那個時代和時空背景下的教材成為歷史,更多新穎多元的文章和觀點加入豐富我們的思維。
像是我最崇拜的好友知名作家謝哲青的文章也收錄小學課本中呢!
我印象中學生時代考題也是超制式的!
常常是出題者主觀認定了一個答案,囿限了學生的想像力和思考,各科之間關聯性也不高。
現在的考題不僅生活化貼近時事,更不再僅限於單一學科,有可能是「地理」+「歷史」的綜合題型。
我最近瀏覽「故事」網站,除了有許多古今中外有趣的報導和奇聞軼事,針對台灣教科書演進的歷史還做了系列專題,我覺得對於關心孩子教育的爸媽們應該挺有幫助也更能了解現況。
其中蕭宇辰和許懿心兩位老師都說,「一綱多本」對老師的影響多過於學生,老師必須花更多心力,準備教科書之外的教材,畢竟「課本是眾多教學素材的其中一種切入角度,重點還是在於,你想要教給孩子什麼東西」。
現在的教育從教科書的內容、編輯、設計,到老師的教學方式、教材應用,都在進化中。教科書的變革帶動了一連串的化學效應,這都是非常正向的。
還有照片內的圖片,是國中經典課文楊喚的〈夏夜〉,透過專業插畫家的詮釋,讓課文與圖片相互呼應,和早期課本黑白的版本相比,是不是更能呈現出課文內容的意境,讓靜謐又五彩斑斕的夏夜躍然紙上。
最後,最讓我驚訝的是,這樣一本內容豐富、印刷精美的教科書,竟然比一杯珍珠奶茶還便宜,是不是也算一種台灣奇蹟呢XDD
故事專題-上課囉!開箱學校大小事:https://storystudio.tw/featurette/memories-of-campus-life/
#教育 #教科書 #課本 #教學 #美感設計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9萬的網紅眼球中央電視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十萬青年十萬啵 點我捍衛中華榮光】 https://popcat.click/ • 綠委串聯槓政院 要求五倍券不用千元換 • 國瑜黨主席競選激烈 馬王成拉攏對象 • 夢多重話批評福原愛:真的看不下去 • 調查官轉賣查扣毒品 八年獲利3.6億元 【眼球福利社 世界大同掛布熱賣中】 https:/...
奇聞雜誌 在 沈富雄 Facebook 八卦
無病毒、無抗體、無懼境外移入的乾淨新世界
部桃事件(危機?)必須收尾,所以來個大規模的PCR和血清抗體大檢測。
結果出爐了,數字美到令人難以置信,卻完全不出我所料:
(一)PCR呈陽:零
是所謂「清零」?還是本來就是零?我相信是後者。指標案例838身上的病毒除了攻陷21個案例(其中6例為為無症狀,如不匡列,有可能成為漏網之毒),其他的攻擊全部失敗,因為出門後,碰到的盡是銅牆鐵壁、天羅地網,沒幾天就香消玉殞矣!在台灣並非首見,幾次的大規模群聚不都是平安無事?
(二)血清抗體呈陽:零
這就奇了!而且是奇中之奇,天大的奇蹟!這表示除了21例確診外,沒有一例是無症狀的感染者,專家們一天到晚所憂心的定時炸彈(即無症狀帶原者),在號稱重大危機的發生地及其週邊竟然一個也沒有!而且21例的感染顯然是直接感染,無需經過第三者傳播,這是多麼駭人聽聞的奇聞!
(三)境外移入攻堅全部失敗
台灣的確診案例多數境外移入,部桃事件的破口是醫護及其家屬,是少見的例外,其他一定有漏網之魚,但都自動消失於無形,台灣已經是一個不適合新冠病毒存活的絶境,僥倖混進,難逃一死。
我很多朋友,其中不乏流行病學的專家學者,他們都不相信這麼漂亮的數字,我選擇相信,而且由衷期待中央防疫團隊中比較有學問的把一年來的成績寫成學術論文,投稿到刺胳針(Lancet)或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政府不是很喜歡大內(外)宣嗎?不要糟蹋這份國人用怕死、怕罰、守法、愛面子而一起拚出來,足以傲視世人的亮麗成就。
奇聞雜誌 在 財務管家 Facebook 八卦
眾多高層生命,創造多元文化,人間才更精采。生命有其的神祕性,由於我們及週遭的人都是高層生命轉生,福份都很大,用心付出,無私無我,有一天您會發現,一睡醒來,您就是最佳男主角!
【在地攝影師陳柏銓 記錄鄉土 讓年輕人回家鄉】
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2/4444
《看》雜誌第117期 作者:鄭少凡
翻開厚厚的攝影圖文書《雲林有大家》,一張張雲林鄉土照片映入眼簾。鏡頭視角穿過麥寮、台西等台灣沿海鄉鎮,六輕周圍荒涼的土壤、破舊的老厝、養蚵的老農與靠海維生的漁民,在這裡奮鬥著。
老人與破舊的環境──雲林縣鄉鎮人口外移題,馬上抓住讀者的目光。
以攝影呼喚年輕人「回家」打拚
隨著鏡頭的移轉,在這些荒蕪景象中,許多精緻的在地文化與認真的面孔:公仔工藝、布袋戲布偶工藝、香包工藝……漸次呈現。仔細觀察,這些偏鄉裡,還有許多值得關懷的人事物。
最後,在鏡頭的深入挖掘下,發現了許多年輕的面孔。三、四十歲的年輕人回到家鄉,有的接下家業經營,有的在農田裡種起了有機蔬果。在這些年輕人身上,似乎看到了雲林偏鄉未來的希望。
這就是不到三十歲的攝影師陳柏銓,自費出版的攝影圖文書《雲林有大家》。他運用攝影鏡頭讓台灣人重新發現在地文化,希望藉此號召年輕人「回家」打拚,讓城鄉間的差距縮短。
剛從印刷廠「監工」完的陳柏銓,手裡拿著厚厚的《雲林有大家》書稿,介紹自己的綽號叫「阿破」,「因為我很喜歡『破』這個字,因為有打破、突破的意思。」
的確,今年才二十來歲的陳柏銓,人生道路似乎有些不循「正軌」:一個成大資工系、交大多媒體工程研究所畢業的電腦工程師,正當同學都在努力衝刺事業時,他卻選擇投入在地攝影的工作。
旅行的意義不斷轉變 決定探索台灣
這段轉折得從他的旅行經歷說起。年齡雖不到三十,但旅行的意義對陳柏銓而言,卻有多次深刻的轉變。
陳柏銓從大三起就開始自助旅行。第一次是和幾個朋友到德國,用自己的雙腳走在異國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嘴問出該走的路。那時,還是學生的他發現,旅行就是「去看見那多采多姿的世界」。
第二次自助旅行是在大四時,他隻身到了雲南,徒步翻過了許多雲霧繚繞的山嶺,並走過許多人煙稀少的村落。他熱愛這種自由自在的感覺。那時,他發現「一個人也能在這個世界來去自如」。
緊接著,研究所一年級時,他去到了希臘,為那裡的陽光和海洋著迷,不由自主地用相機拍下那些美景,不知不覺就拍了六千多張照片。
但是從希臘回來後,他感到莫名的空虛,心想連希臘這種全世界頂尖的美景都看過了,接下來呢,難道又是一個景點接著一個景點不斷地照相?而自己對當地又瞭解多少?「我的目的只是那些未曾見過的風景嗎?」陳柏銓反問自己。
於是,他開始轉變旅行的方式,改成在當地待上一段時間,真正地融入當地文化,並觀察不同的生活方式。研究所畢業後,陳柏銓趁著當兵之前,到印度當了62天的義工,協助當地的非政府組織教育當地貧民區的孩童,並用最後兩個星期隻身在印度旅行。
在擔任志工期間,陳柏銓與許多國外的實習生交談,常被問到「台灣有甚麼」?他答不出來,這才驚覺自己出國那麼多次,看到了國外許多美景,卻對自己生長的土地毫無所知。
印度之旅徹底使他轉變對旅行的思考。旅行,不只是不停地走在異國的土地上,而是回頭發現自己生長的土地上,那些熟悉卻不曾注意的人文、自然景致。他決定要好好探索台灣。
當兵期間,陳柏銓被調到台東服役,因離家遠,假日時便在當地民宿「以工換宿」,與當地民宿業者、咖啡店業者交朋友。他看到了原來生活有那麼多種方式,不是只有當工程師這樣一條死板的路。「其實生活的路沒有那麼窄啦!」陳柏銓開朗地說。
深入在地 熱情製作《雲林有大家》
退伍後,陳柏銓依照自己的專業擔任網頁工程師的工作。這段期間,他開始整理印度之旅的照片,自費出版了圖集《印度‧漂流》,對那段生命過程作了紀錄。出版後自行放到四十多個商家寄賣,頗受熱愛旅行的學生們歡迎,印了一千本,兩年內銷售殆盡。
偶然的情況下,《印度‧漂流》被雲林縣文化處看見,很讚賞陳柏銓寫實的攝影手法,邀請他接下一個雲林攝影專案。雲林縣文化處長李明岳說:「我們的刊物很美很感人,卻一點都不真實。你的觀點很好,我們想請你寫本雲林的書。」陳柏銓問:「主題是甚麼呢?」處長回答:「隨便你,你就放手去做吧!」就這樣,一個電腦工程師,帶著攝影機,隻身深入他完全陌生的雲林,尋找拍攝的主題,實現了他想好好探索台灣的願望。
起初,陳柏銓工作之餘,每個週末搭火車從台北南下到雲林拍照,週日再趕回台北。去年,他卸下了工程師的職位,全身心投入雲林,以年輕人回家為主題,寫實地記錄雲林人口外移的現象,並用鏡頭捕捉在地美與醜的景與人,讓讀者關注那些平常沒注意到、卻在身邊的種種台灣鄉土景象。
在投入的過程中,他發現要記錄的東西太多,這本圖文集頁數達三百多頁,文字達三萬多字,還加上中英翻譯對照,遠遠超出縣政府給的十幾萬預算。
陳柏銓說:「若要隨便交差也行,但我不是這樣的個性,我打算把這本書作成經典,可以流傳給子孫的那種!」於是他上群眾募資平台,爭取網友小額的贊助,募到約數萬,剩下的三十來萬得自費。他借了錢,決心用熱情製作自己的書。
整部書的步調,由一個陌生人的視角進入雲林,從地層下陷、六輕周遭環境殘破的景象,然後進入雲林與海的連結:有蚵農、養殖業者、漁夫,漸漸進入這些小人物的面孔,顏色開始繽紛,在地文化特色不斷浮現,由傳統工藝的老師傅,認真製作著戲劇臉譜、布袋戲布偶、捏麵人、香火袋……最後進入到年輕人回雲林家鄉打拚的面孔,點出「讓年輕人回家」的主題,充滿著鄉土與人文的關懷。
「一部分是希望年輕人能回家,那邊才有希望,城鄉差距才不會大!」陳柏銓期許地說。他預計印刷1,500本,在印製的過程中,網路上就預購了200本。
在行走雲林的過程中,陳柏銓證實了先前對旅行的體會──旅行不只是出國看奇聞異事,而是走回台灣,用攝影機關懷鄉土,喚起人們對土地的情感,同時也找到自己與土地的聯繫。他在部落格寫道:「人生走到了現在,我走進了雲林,因為看見了大家,也才看見了自己。」
受訪者攝影師陳柏銓的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impropc
❝ 喜歡就按讚,看過就分享 ❞
【在地攝影師陳柏銓 記錄鄉土 讓年輕人回家鄉】
《看》雜誌第117期 作者:鄭少凡
翻開厚厚的攝影圖文書《雲林有大家》,一張張雲林鄉土照片映入眼簾。鏡頭視角穿過麥寮、台西等台灣沿海鄉鎮,六輕周圍荒涼的土壤、破舊的老厝、養蚵的老農與靠海維生的漁民,在這裡奮鬥著。
老人與破舊的環境──雲林縣鄉鎮人口外移問題,馬上抓住讀者的目光。
以攝影呼喚年輕人「回家」打拚
隨著鏡頭的移轉,在這些荒蕪景象中,許多精緻的在地文化與認真的面孔:公仔工藝、布袋戲布偶工藝、香包工藝……漸次呈現。仔細觀察,這些偏鄉裡,還有許多值得關懷的人事物。
最後,在鏡頭的深入挖掘下,發現了許多年輕的面孔。三、四十歲的年輕人回到家鄉,有的接下家業經營,有的在農田裡種起了有機蔬果。在這些年輕人身上,似乎看到了雲林偏鄉未來的希望。
這就是不到三十歲的攝影師陳柏銓,自費出版的攝影圖文書《雲林有大家》。他運用攝影鏡頭讓台灣人重新發現在地文化,希望藉此號召年輕人「回家」打拚,讓城鄉間的差距縮短。
剛從印刷廠「監工」完的陳柏銓,手裡拿著厚厚的《雲林有大家》書稿,介紹自己的綽號叫「阿破」,「因為我很喜歡『破』這個字,因為有打破、突破的意思。」
的確,今年才二十來歲的陳柏銓,人生道路似乎有些不循「正軌」:一個成大資工系、交大多媒體工程研究所畢業的電腦工程師,正當同學都在努力衝刺事業時,他卻選擇投入在地攝影的工作。
旅行的意義不斷轉變 決定探索台灣
這段轉折得從他的旅行經歷說起。年齡雖不到三十,但旅行的意義對陳柏銓而言,卻有多次深刻的轉變。
陳柏銓從大三起就開始自助旅行。第一次是和幾個朋友到德國,用自己的雙腳走在異國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嘴問出該走的路。那時,還是學生的他發現,旅行就是「去看見那多采多姿的世界」。
第二次自助旅行是在大四時,他隻身到了雲南,徒步翻過了許多雲霧繚繞的山嶺,並走過許多人煙稀少的村落。他熱愛這種自由自在的感覺。那時,他發現「一個人也能在這個世界來去自如」。
緊接著,研究所一年級時,他去到了希臘,為那裡的陽光和海洋著迷,不由自主地用相機拍下那些美景,不知不覺就拍了六千多張照片。
但是從希臘回來後,他感到莫名的空虛,心想連希臘這種全世界頂尖的美景都看過了,接下來呢,難道又是一個景點接著一個景點不斷地照相?而自己對當地又瞭解多少?「我的目的只是那些未曾見過的風景嗎?」陳柏銓反問自己。
完整內容,詳見:
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2/4444
----------------------------------------
☆喜歡請按讚, 認同就分享☆
看雜誌粉絲團誠摯歡迎您的加入!
http://on.fb.me/OIAPZq
奇聞雜誌 在 眼球中央電視台 Youtube 的評價
【十萬青年十萬啵 點我捍衛中華榮光】
https://popcat.click/
• 綠委串聯槓政院 要求五倍券不用千元換
• 國瑜黨主席競選激烈 馬王成拉攏對象
• 夢多重話批評福原愛:真的看不下去
• 調查官轉賣查扣毒品 八年獲利3.6億元
【眼球福利社 世界大同掛布熱賣中】
https://www.cccreative.tv
【眼球員工社群帳號攏底加】
https://eyectv.soci.vip
【立即訂閱官媒YouTube頻道,並加入會員】
https://eyectv.pse.is/JAN9M
#五倍券 #福原愛 #夢多
#中國國民黨 #黨主席選舉 #黨內互打 #派系鬥爭 #王世堅 #王美惠 #蔡易餘 #莊瑞雄 #陳亭妃 #蘇貞昌 #韓國瑜 #杜汶澤 #卓伯源 #江啟臣 #朱立倫 #王金平 #馬英九 #九二共識 #立陶宛 #葉毓蘭 #調查局弊案 #毒梟 #盜賣毒品 #徐宿良 #popcat
畫面來源:
匯流新聞網
https://youtu.be/Ywe8NSVhVwM
udn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3RwTmghps
https://youtu.be/m7PZx65QELI
民視新聞
https://youtu.be/Oz86NTnWC0k
TVB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lRMW-lrX_A
BBC中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UWfC_VSqrM
台視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KwS71nWiGw
夢多 TV Mondo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aa2BNeZ3bU
鏡週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icv2DaotzI
外送員的奇聞怪事FB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196101979/videos/889221182033154
圖片來源:
香港經濟日報
0U1A3724_1024.JPG
鏡週刊
20210810103012-319934649cb728986b7bc41ff4c183d7-mobile.jpg
聯合新聞網
photo.php
天下雜誌
article-6111f53e069e2.JP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wv_-A4O1rk/hqdefault.jpg)
奇聞雜誌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評價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天下雜誌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CUgHhaipXU/hqdefault.jpg)
奇聞雜誌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評價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fcZBcU2y98/hqdefault.jpg)
奇聞雜誌 在 今集雜誌式講下唔同奇聞,日本開始會請人前起底 ... - YouTube 的八卦
請多多支持D100 YouTube頻道!記得俾『Like』『留言』『分享』,仲要『訂閱』支持D100頻道,同我地一齊撐住香港:http://bit.ly/subscribe-d10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