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年前的今天,2013 年 5 月 28 日,曾救人無數的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曾御慈醫師,在斑馬線上遭一輛酒駕,時速高達 80 公里的車輛撞擊,搶救後仍無力回天。家屬同意捐贈所有能捐出的器官,讓曾醫師的愛繼續留在這個世界。曾醫師的老師、同事與家人,也成立了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要一起 #改變台灣的酒駕文化,不要再有下一個曾御慈醫師的事件發生。
曾醫師從小就是有愛心又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對媽媽更是孝順。事發前的幾小時,他還和媽媽聊著將來想去當無國界醫師。之前母親節因為工作太忙沒能陪媽媽,原本計劃過幾天要和媽媽到花蓮補過母親節,但這個願望再也沒辦法實現。
如果你回顧曾醫師的生命,你會發現,這位醫師真的真的很不一樣。擁有在台大資歷,前程大好的他,選擇了留在台大最累最操的創傷醫學部病房工作,而且選擇照顧最弱勢的愛滋病人。我自己曾經在那個病房輪訓過,那不只是體力上的操而已,變化多端的病情以及病人本身與家屬的狀況,會讓你在精神上也疲憊不堪。能在那個單位長久待下來的醫師,我對他們都只有無盡的敬佩。
除了愛心,曾醫師更是個有正義感的醫師。他的老師柯文哲醫師回憶:「有一次我指責某位護理師辦事不力,只有曾御慈敢當面嗆我罵錯人,其他男醫師都不敢講話。」
但這樣近乎完美的醫師,因為一個素昧平生人多喝了幾杯酒,卻仍自行駕車,讓他的生命就停在正要起飛的 32 歲。
因為曾醫師的事件,立法院很快就修法通過了酒駕的刑罰提高。但近年來,酒駕的事件仍然層出不窮,由此可見,光是提高刑度或嚴刑峻法,並不足以完全改變酒駕的問題。因為酒駕不只是刑罰的問題,而是一種劣質文化的產物。
酒駕的人在事發酒醒之後,如果還有良知,多數都會感到後悔,只是後悔也來不及了。為什麼這些人喝了酒還會開車呢?這跟酒精本身的作用有關。大腦的前額葉會抑制你的原始衝動,但酒精的作用下,大腦抑制衝動的能力就會下降,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喝了酒就會酒後亂性,或者是幹出一些平常未必會做的事。喝醉酒掉進水溝裡,或這是在馬路邊失溫死掉,這些事情從來沒有少過。而酒後駕車更是其中最可怕的一種,那不只是在玩自己的命,更是在對不特定人的謀殺。
當醫生這些年來,我已經很少對某些事情發怒了。但對於台灣的 #勸酒文化 和 #拼酒文化,我真的是深惡痛絕。喝酒不是什麼好事,這在所有的科學研究都已經講得清清楚楚了。如果飲酒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那我也可以接受,你在家裡,或者是很安全的地方適度飲酒,不影響他人的狀況下也無妨。
但有些人就是喜歡勸酒,喜歡要人拼酒,覺得不這樣做場子就不熱,大家就不能交心。這根本就是鬼扯一通,如果必須要喝到茫才能講真心話的,那根本不是什麼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也不會把你灌到吐。如果有個人會想讓你吐到不省人事、失溫死在路邊、酒駕撞死人,或者是幾年後食道癌、胃癌、肝癌、肝硬化整個肚子腹水最後全身腫脹死掉,你最好還是離這樣的「朋友」遠一點。當兵的時候什麼差幾T先敬幾杯,或者是職場上職務低的人就要先敬一輪的這種文化,實質上根本就是一種 #霸凌 行為,真的正常、健康的組織根本就不會,也不需要這麼做。
要改變酒駕文化,除了酒後不開車以及指定司機以外,希望我們也能一起改變勸酒、拼酒的文化。酒後不開車以及指定司機這類做法能夠運作的前提,都是「這群人裡面至少還有一個人是腦袋清醒的」。當一群酒鬼互相勸酒拼酒都喝茫了,你能期待他們些什麼呢?
如果你是組織的領導人或老闆,希望你不要再助長這樣的文化。MedPartner 團隊的尾牙和聚餐,就從不主動提供任何酒精飲料。即使做不到這樣,至少你可以不在這些場合勸酒或要同仁拼酒。
如果你是組織的員工或成員,當別人勸酒或拼酒時,也不用在意什麼無聊的「男子氣概」或者是「面子」,就跟他們說你身體不好醫師告誡不能喝酒,或找個其他理由不要喝。如果這樣的狀況下,還會被逼著喝酒,那這種地方你也真的別待了。
當我們惋惜曾醫師的生命,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生命,因為酒駕而殞落的同時,也一起為改變這個社會做些什麼吧。台灣社會需要不拼酒、不勸酒的新文化,而且要從今天,從我們自己開始做起。
--
□ 延伸閱讀
從 2018 最新大規模研究一起重新思考:到底要不要喝酒?
https://www.medpartner.club/red-wine-prolong-life-myth/
服藥喝酒要注意!酒精和常見藥物可能的交互作用
https://www.medpartner.club/alcohol-drug-interaction-intro…/
--
面對媒體失能的年代,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https://youtu.be/ewMJ4T0qQ5c
失溫死掉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八卦
最近又是尾牙密集舉辦的時間了,你的公司也有 #叫員工表演 跟 #勸酒 或 #拼酒 的文化嗎?
下禮拜我們團隊就要去吃尾牙了,雖然沒賺錢還是要慰勞一下辛苦一整年的同事。但我們團隊一直都有三個原則:
1. 不叫員工表演
2. 不勸酒
3. 如果真的有人想喝,那絕對不可以拼酒
如果是員工自己超級想表演,那老闆應該是不用阻擋啦。但如果員工不想,那到底為什麼要逼著員工準備這些表演活動?這點我們實在很搞不懂。如果目標是感謝員工,那應該是老闆表演。如果目標是大家聚在一起,那應該是大家一起決定想要幹什麼,而且不能壓迫著任何人做他不想做的事。
另外台灣拼酒跟勸酒的文化,真的非常糟糕。之前我們就提過了,今年一定要再提一次!
在當年台大曾醫師遭酒駕撞死的事件,立法院很快就修法通過了酒駕的刑罰提高。但近年來,酒駕的事件仍然層出不窮,由此可見,光是提高刑度或嚴刑峻法,並不足以完全改變酒駕的問題。因為酒駕不只是刑罰的問題,而是一種劣質文化的產物。
酒駕的人在事發酒醒之後,如果還有良知,多數都會感到後悔,只是後悔也來不及了。為什麼這些人喝了酒還會開車呢?這跟酒精本身的作用有關。大腦的 #前額葉 會抑制你的原始衝動,但酒精的作用下,大腦抑制衝動的能力就會下降,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喝了酒就會酒後亂性,或者是幹出一些平常未必會做的事。
喝醉酒 #掉進水溝 裡,或這是在馬路邊 #失溫死掉,這些事情從來沒有少過。而 #酒後駕車 更是其中最可怕的一種,那不只是在玩自己的命,更是在對不特定人的謀殺。
當醫生這些年來,我已經很少對某些事情發怒了。但對於台灣的 #勸酒文化 和 #拼酒文化,我真的是深惡痛絕。喝酒不是什麼好事,這在所有的科學研究都已經講得清清楚楚了。如果飲酒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那我也可以接受,你在家裡,或者是很安全的地方適度飲酒,不影響他人的狀況下也無妨。
但有些人就是喜歡勸酒,喜歡要人拼酒,覺得不這樣做場子就不熱,大家就不能交心。這根本就是鬼扯一通,如果必須要喝到茫才能講真心話的,那根本不是什麼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也不會把你灌到吐。如果有個人會想讓你吐到不省人事、失溫死在路邊、酒駕撞死人,或者是幾年後食道癌、胃癌、肝癌、肝硬化整個肚子腹水最後全身腫脹死掉,你最好還是離這樣的「朋友」遠一點。當兵的時候什麼差幾T先敬幾杯,或者是職場上職務低的人就要先敬一輪的這種文化,實質上根本就是一種 #霸凌 行為,真的正常、健康的組織根本就不會,也不需要這麼做。
要改變酒駕文化,除了酒後不開車以及指定司機以外,希望我們也能一起改變勸酒、拼酒的文化。酒後不開車以及指定司機這類做法能夠運作的前提,都是「這群人裡面至少還有一個人是腦袋清醒的」。當一群酒鬼互相勸酒拼酒都喝茫了,你能期待他們些什麼呢?
如果你是組織的領導人或老闆,希望你不要再助長這樣的文化。MedPartner 團隊的尾牙和聚餐,就從不主動提供任何酒精飲料。即使做不到這樣,至少你可以不在這些場合勸酒或要同仁拼酒。
如果你是組織的員工或成員,當別人勸酒或拼酒時,也不用在意什麼無聊的「男子氣概」或者是「面子」,就跟他們說你身體不好醫師告誡不能喝酒,或找個其他理由不要喝。如果這樣的狀況下,還會被逼著喝酒,那這種地方你也真的別待了。
每次有酒駕撞死人的事件,大家總會群情激憤,同時也感到惋惜。但我們不能只是憤怒和惋惜,請一起為改變這個社會做些什麼吧。台灣社會需要不拼酒、不勸酒的新文化,而且要從今天,從我們自己開始做起!
--
□ 延伸閱讀
從 2018 最新大規模研究一起重新思考:到底要不要喝酒?
https://www.medpartner.club/red-wine-prolong-life-myth/
服藥喝酒要注意!酒精和常見藥物可能的交互作用
https://www.medpartner.club/alcohol-drug-interaction-intro…/
--
面對媒體失能的年代,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https://youtu.be/ewMJ4T0qQ5c
--
❤️讓我們一起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tinyurl.com/yak2hmkw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醫藥保健資訊:
https://www.medpartner.club
🌟跟我們一起邁向 YouTube 20 萬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MedPartner
🌟立即用 Line 輕鬆查詢醫藥營養資訊:
http://line.me/ti/p/%40MedPartner
🌟與超過 5000 位網友共同參與產品開發:
https://bit.ly/2MdQm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