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理所當然的關係也需要修補
剛好這個禮拜,跟某些家長談如何斥責孩子。我本身不斥責孩子,或者用口語一點講,我不罵小孩,主要以說理為主。我常說,當一般家長罵小孩的時候,把生氣的情緒拿掉,就會很接近說理了。
冷靜才能把道理講清楚,用最貼近我們想法的方式傳遞訊息,就事論事。生氣的時候罵小孩,或者說教,不但越講越生氣,而且常常講過頭,變成侮辱孩子的狀況,大有人在(像是說「你的頭腦是不是裝大便」、「你是豬嗎」)。
「對父母來說,罵小孩是為了小孩好,但他們表現出來的樣子,卻像是把小孩當成自己情緒宣洩的出口。」
《不生氣的心》這本書所提到的現象,常是我跟家長們探討的重點。其實,我們一氣起來,對孩子所說的話,或者做的事,很多時候,並沒有教育的意義,只是宣洩我們自己的情緒而已。
像是孩子水壺沒帶回家,就處罰孩子不能去上她最喜歡的律動課。忘了帶水壺,跟律動課的關係不大,而且當初律動課是為了孩子的健康與肢體協調。結果我們因為生氣,就把好的事剝奪,只為了讓孩子難過(那種「我不好過,我也讓你不好過」的報復心理,常透過處罰表現),這是兩敗俱傷。
如果真的是要針對忘記水壺這件事做處理,像是製作提醒物(在鉛筆盒貼紙條、請同學幫忙提醒),或者記錄好行為,像是水壺帶回家的次數,做成可見的圖表,給予適當的獎勵。要建立自律的好行為,處罰、責備常常是最後一步,但反而是最常執行的教養手段,因為表面上看起立竿見影,家長也最熟悉;鼓勵、說理或者親子共同想出解決問題之道,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部分,但一般父母所花的時間反而少,因為這個部分不太容易,父母需要學習,不見得能自然而然就會執行。
此外,孩子有不良好的行為,要立即讓孩子知道。主要的原因,是希望孩子別再有重複不良好行為的機會,套用宗教的說法,是「不要讓孩子有繼續造惡業的機會」。因為孩子第一次的不良好行為,有可能是無心,但是重複第二次、第三次以上,就比較有可能是故意了,環境也會有不同的解讀。
所謂「立即」讓孩子知道他的不良好行為,不見得是要馬上大罵一頓。以我來說,常常開玩笑地提醒孩子,有些孩子就知道可以停止了。有些孩子,則是盯著他不說話(不見得一定要瞪他),他就可能意會到了。有些孩子,或者某些跟肢體有關的不良好行為,則可以跟他拉開距離,或者減少回應,一方面也保護自己。
之後如果有時間,再好好針對問題點來探討、來處理,只針對表面的行為處罰,常常像隔靴搔癢,治標不治本。這時候孩子迫於權威答應遵守父母的要求,常常之後沒辦法做到,父母又更生氣。
很多不良好行為並非孩子意識可控制,忽略即可。有些孩子需要的是輔導,而不是處罰。
然後,我們不見得主動處罰孩子,可是,被動處罰,或者說是孩子行為的後果,我們要適當地讓孩子承受。我們家長完全剝奪了孩子該承受的後果,也幾乎算是剝奪了孩子獨立成熟與學習的機會。像是做錯事不道歉,孩子自然會面對他人的譴責,這要鼓勵孩子自己處理,跟孩子討論他可以彌補的方式,而不是都由大人出面幫孩子解決。
即使我們注意這麼多,我們還是會跟最依賴我們的孩子,把關係搞僵,何況是跟其他家人的關係。因此,作者提出用吃飯,來凝聚情感的方法,這個方法我也非常推薦。
不過,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就忍不住要訓話,把吃一頓飯搞得像部隊晚點名,就差沒有呼口號,這樣還不如各自吃飯,對心理健康與腸胃消化還比較好。再理所當然的關係,也需要修補,我們自己左腳都可能踩到右腳,何況家人相處。除了吃飯,懷著感恩的心、為家人付出、多注意家人的優點…,這些正向的作為不能忘記,作者在這本書裡面有相當多這類的提醒。
有好關係,話才聽得進去。關係不好,講話就會被當作蒼蠅嗡嗡嗡,互動對雙方都會累積壓力與煩躁,最後雙方都會主動保持距離。特別請出版社授權一些文字,讓我們跟作者學習。
---------------------------------
和小孩說話容易情緒失控發飆?
【枡野俊明】
管教小孩是作為父母親重要的職責之一。做父母的必須費心思考如何正確的指責小孩。
父母親如何管教小孩,其實從小孩的表情就能看得出來。動不動就被父母亂罵一通的小孩,不時會露出觀察大人臉色的怯懦眼神。
我曾在超市或車站前看到父母緊抓著抽泣著的小孩的手,激動大喊:「為什麼不聽媽媽的話!」「我要把你丟在這裡了喔!」
對父母來說,罵小孩是為了小孩好,但他們表現出來的樣子,卻像是把小孩當成自己情緒宣洩的出口。
下次指責小孩時,仔細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聲音,有沒有皺眉頭?語氣是不是比較粗暴?
若改不了對小孩說話時暴躁的脾氣,我建議你暫時離開現場,做幾個深呼吸,或先去做其他事情,轉換心情,等情緒穩定下來,要罵,這時候再來罵也不遲。
說到罵小孩這件事,最近,我發現另一個極端的情況。
最近看到許多年輕人的舉止,不禁讓人懷疑,他們是不是小時候從未被人指責過直到長大成人?因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犯錯被指謫時,不肯老老實實地道歉。
從他們的表情和動作看來,他們自己也知道不道歉是不對的,但就是說不出「對不起」三個字。我猜想他們無法誠心道歉的原因,是因為從小在沒挨過大人罵的環境中長大吧?
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我聽說最近的學校、幼稚園、托兒所裡面的老師都不大會嚴格指導學生或兒童,只有當小孩惹出大麻煩才會指責,其他的小事則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人不禁覺得這些老師的心態似乎過於消極,有一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感覺。
我認為家庭應該為小孩的人格形成負起最大的責任。不能做的事就是不能做。父母親遇到這種場面,應該毅然決然地指正小孩的錯誤。若因為「小孩好可憐」、「怕小孩討厭我」這些理由對小孩唯命是從,小孩子就錯失反省自己行為的機會。
想要指責小孩卻又不至於情緒失控,平常就要經營家庭的氣氛,維持圓滑的親子關係。我認為和家人在餐桌上一起吃飯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吃飯,是家人之間重要的交流時間。大家看著對方的臉,互相報告這一天發生的事情,父母親可以掌握小孩的最新動態,小孩也因為有人聽他說話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現在的小孩下課後要去上補習班、跑社團、學才藝,比大人還忙,家人相聚的機會減少很多。因此,我建議全家至少一個禮拜要聚在一起吃一次飯。在一家團圓的氣氛中,小孩子才有可能健康地長大。
.
不生氣的心:人生有九成的事都不值得生氣(2版)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6286
--------------------------------------------
《我想傾聽你》新書上市
1.金石堂:http://ppt.cc/Qv9m5
2.博客來:http://ppt.cc/XpS6Y
3.誠品:http://ppt.cc/p3Inz
4.預購詳細說明:http://ppt.cc/1gqcW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我想傾聽你》、《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失控的正向思考電子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想過了再做才是自己的
最近有個家長跟我談,他希望照著我書上有提到的步驟來做。我當然感覺受到尊重,可是我其實是擔心的。
我教孩子們的時候,我很希望培養出孩子們自己思考的能力。同樣,我跟家長們互動的時候,也期待家長們先想過,再去試試看。
原因是,想過之後再做,才是自己的。
這麼說吧!以前我剛當完兵帶孩子的時候,那時候當兵的習氣沒改,講話不難聽,也不會辱罵孩子,但音量沒控制好,兇的時候可以很兇,結果帶孩子的效果很好。一些很不好帶的孩子,雖然集中在一起,反而最後跟我相處得還不錯,喜歡上課也聽話。
我像吃到包著糖衣的毒藥一樣,以為受到孩子喜歡,家長肯定就是好事。後來一直自我反省,才發現那不完全是心理師的角色。甚至後來,經過幾年之後,還有家長在我演講完來找我,對我說,那時候只有我管得住孩子,他覺得非常神奇。我很快回應他,我後來修正了,我不那麼做了。
我後來可以練習到,內在保持平靜,但把音量加大,眼神也變得比較銳利,這單純是當成技巧來用。可是,這一則沒經過不斷地練習,容易被人誤用,通常一般是行為會影響情緒,大聲了,會忍不住真的氣起來,就開始失控了。二則還是會遇到沒有效的狀況,像是家長在家都用打的,孩子被打到都變皮了,不那麼怕大聲。
後來我反覆試過各種方法,好好講、多鼓勵,速度很慢,但如果長期相處,效果會一點一點看見,特別目標是要幫助孩子們的情緒與人際。當然,用正向的方法,還要夠敏感,反應要夠快,鼓勵的時機很重要,這一點我一直在練習。
自己想過的方法,去實施,會比較有自主性、控制感,對心理健康比較有幫助。然後,因為先想過,會比較能根據回饋修正,變成自己的方法,可以特別針對自己家裡的孩子量身打造。做起來也比較能堅持,不會敷衍了事,好像要跟誰交代一樣。
一次帶多個孩子的家長就會知道,要調整兩個以上的孩子的情緒,轉移注意力的技巧很重要(尤其是快要吵起來的時候,其實練習吵架也很好,但當時環境不允許,或者快要打起來的時候)。要先想好可供轉移的事物,像是玩具或活動,當成是鼓勵,然後,像是有些事物是兩個孩子都在意,給的時候要注意公平性。但是也要有一些比較特別的,是某方在意,另外一方不在意的,那也可以拿來個別操作,比較不會引起紛爭。
可是,這很難給SOP,最好還是經過當面討論會比較好。網路上其實也不好討論,因為資料太少,文字互動速度太慢也抽象,也沒辦法試過之後再來重新討論,更沒辦法直接示範與演練。
如果沒辦法當面討論,那就要家長自己試誤調整了。這時候書就能派上用場,還有網路上也有很多資訊,少數也有影片可以參考。其實教養的過程很有趣,最主要的樂趣就是家長能成長與動腦,然後有時候家庭成員之間可以和諧相處,那真的很幸福。
真的用心想,就不會只是為孩子,會把自己小時候怎麼被對待的事,也翻出來。其實要對自己有正向的感覺,常常就是要把自己以前想要的理想父母的形象,由自己實現出來。
反而這麼說來,技巧倒不是重點了,真的要知道,網路上資料也一大堆。而是我們整理過自己的過去之後,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自己先喜歡,有個平穩的情緒,自然表現出愛心、耐心,不管用什麼技巧,會相對容易達到我們期待的效果。
有時候,我們自己穩定了,問題就不太是問題了。
那麼自己的行為,就會對自己產生意義,而不僅僅是別人怎麼說,自己照著做就好。剛開始不想動腦筋,最後常會讓我們更傷腦筋。
言有盡而意無窮,心理世界的各種歷程,常要做了之後才有更深的體會,他人言說也很難把某些抽象的感受搞清楚。像是以「我訊息」溝通法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出一個具體可行的要求,這個要求對方要願意做,自己要先想清楚,對對方有什麼好處,如果對對方沒好處,或者對方目前感覺不到好處,要求的成功率自然會降低。就算一下子對方因為被脅迫而成功,沒好處的事,很難提升動機,自然難以長久。
但是就是這個「想清楚」,太花腦筋了,大部分的朋友會想要更快、更省力的方式,沒辦法將心比心。因為不管是自己改變,或者要別人改變,都不是那麼容易。要不然,就不會大家的互動走到僵局了。
有時候,想要快、輕鬆,最好是找第三人來談一談,把壓力給別人擔,請別人來「喬」。這時候,無辜的孩子就容易被牽扯進來,有些長輩也會因此介入晚輩的婚姻,讓問題更複雜化。
一個工作,如果沒有自主性,常要被指派,那會很容易覺得自己正在被奴役。那當父母這種工作這麼難,自主性沒出來,就容易感覺自己好像不存在也沒關係,好像自己的重要性不高那樣。
自主性的出現,要透過思考與實驗。祝福您,透過嘗試與實驗,找到自己喜歡的面對人與面對自己的方式。
--------------------------------------------
2016年9月《靜下心去愛》新書上市
1.博客來: http://ppt.cc/8fqNI (79折)
2.金石堂: http://ppt.cc/T0BZ9 (79折)
3.誠品: http://ppt.cc/6Vahf (79折)
4.星馬地區: http://ppt.cc/a2qjC
誠品網路書店2016閱讀職人投票(年度最期待作家),每日投票每日皆可得30元折價券:http://ppt.cc/poUfe (編號70和71,非網路會員也可投)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靜下心去愛》、《我想傾聽你》、《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http://0rz.tw/HJCSM
【課程】父母成長班-週三平日班(11/16-12/21) : http://ppt.cc/FW9zG
失控的正向思考電子書 在 失控的正向思考電子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 ... 的八卦
提供失控的正向思考電子書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正面思考心得、正向心理學、失控的正向思考epub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歡迎來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提供您 ... ... <看更多>
失控的正向思考電子書 在 [心得] 失控的正向思考| book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八卦
不管打開電子郵件收信、用臉書瀏覽他人新增近況、在書店掃視平台上展示的出版品,總是避免不了接收到某種訊息: 正面思考讓你過得更好。而在真實的世界中,正面思考真的 ... ... <看更多>
失控的正向思考電子書 在 失控的正向思考電子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 ... 的八卦
提供失控的正向思考電子書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正面思考心得、正向心理學、失控的正向思考epub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歡迎來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提供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