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臉書的動態回顧,陸續跳出7年前在立法院周遭的照片。
7年的時間是長是短?
再過幾個小時,7年前的今天深夜,就是長大成人的解嚴世代,親眼現場見證國家暴力殘酷面目的震撼時刻。
過了7年,記憶依舊像昨夜一樣鮮明。這樣說來,7年好像不長。
不過,近幾年接觸青年學生,經常發現,在太陽花運動發生時,他們不是小學,就是國中。每次都瞬間讓我覺得「天哪我已經老了」。
7年的時間,已經長得足以讓「太陽花學運」成為歷史。
更具體地說吧,今年的大一新生、公投首投族,在太陽花時還在讀小學。
明年11月的地方選舉首投族,在太陽花運動時才小學剛畢業。
如果我們粗略地同意大部分熱血青年的啟蒙時間約略在高中,那麼對於近兩年的熱血首投青年而言,「太陽花」不再是「一起寫下歷史」。而是在歷史課本的歷史事件名詞。
於是我想,我們都能認清一個有點殘酷的事實:
太陽花運動對現在25歲以下的年輕人而言,不再是時事,而是上個世代的事了。
(也因此我不得不改掉偏好稱318抗拒稱太陽花的習慣。太陽花已經是講古,再稱318就更少人知道那是什麼)
這並不是說,太陽花已經過時了,丟掉吧。
我們從事政治工作的理想召喚,若是丟棄,那每天的政治工作就只剩庶務和空殼,情何以堪。
重點在於,面對新的世代、新的青年,我們這群太陽花世代(如果真有這個集體意識的話),該如何讓太陽花所集結的獨左意識,在新的世代活得更好,開出新的花、結下新的果?
若太陽花已經是上一個世代的戰史,我們奉之為政治工作指南針的獨左精神,以及獨左理想的一切理論基礎,對於青年選民而言,不再是感同身受,不會是理所當然。
沒有經歷過太陽花的人,無法體會「國民黨一黨獨大」是什麼感覺。更無法直覺地了解為何我們會對中國國民黨如此反感。
沒有經歷過太陽花的人,無法體會什麼是「國民黨執政急速傾中」,也無法直覺地了解為何與中國經貿往來要極端謹慎,必要的時候還得壯士斷腕。
沒有目睹323慘狀的年輕學子,不會認為風度翩翩的學者江宜樺其實是下令血腥暴力鎮壓學生還敢做不敢當的懦夫,也不會發現邀請江宜樺進校園談民主是對民主的侮辱。
25歲以下青年的世界觀,很可能跟我們是截然不同的。
在他們對政治產生興趣時,民進黨已經全面執政。
沒有幾十年極權獨裁的噤聲記憶,也沒有力抗一黨獨大國民黨的經驗。
也難怪很多人認為民進黨就是應該為現狀負起一切責任的獨裁執政黨;而國民黨只是一個不需要為過往負責的弱勢在野黨。
也難怪,太陽花青年的民主進步是打倒國民黨;一部分今日青年的民主進步,卻變成幹倒民進黨。
也難怪,太陽花青年的第三勢力,是獨左(獨和國民黨對抗、左與民進黨不同);一部分今日青年的第三勢力,是寧做小藍不要小綠。
也難怪有些青年會把抗中保台的政治訴求,簡化嘲弄為騙票芒果乾。因為他們並未親自體驗把臺灣從懸崖邊拉回來有多困難。
因為成長環境脈絡已經不一樣了。
當他們開始認識「轉型正義」名詞時,台灣的促轉工作已經正式展開了。
過往幾十年的噤聲、壓迫、爭取,在(被刻意淡化的)記憶中並不存在。也難怪有些人會覺得「還有什麼好吵的」「再講過去都是消費歷史」。
當他們開始對能源議題感興趣時,最熱門的議題是「缺電」而不是「福島核災」。
核四興建的風風雨雨各種光怪陸離的事件,並不在青年的記憶中。也難怪有些青年真心以為核能發電是治百病的萬靈丹,以為核四只要放燃料棒就能快樂啟用。
就像從沒有見證共產黨的殘虐與欺騙性的藍二代,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些老榮民一生要堅決反共殺朱拔毛。
親共藍二代從未理解過去那段國民黨被騙到褲子全部被沖走的歷史,才會覺得共產黨是可以一起發大財的夥伴
就像生長在解嚴後的世代,有些人無法理解為什麼民主需要被珍惜。
因為從有記憶以來,民主自由好像就是陽光空氣水,隨手可得的東西為什麼要花力氣去守護?
不同的歷史記憶,造就不同的政治價值觀。
25歲以下的年輕人和我們有不同的政治意見,不是偶然而是環境差異的必然。
後太陽花的青年世代,已經有和我們截然不同的生長環境,甚至是相反的政治啟蒙記憶。
我們的理所當然,或許是他們的莫名其妙。
不同的土壤開出不一樣的花。新的世代,需要用新的論述方式來集結。
面對後太陽花青年世代,我們是否已經有負起溝通責任的覺悟呢?
不只高舉理念的大旗,更需要不厭其煩地敘述我們理念背後的一切脈絡、歷史、知識。
對25歲以下的年輕人而言,跟他講「太陽花那時候……」其實跟我們聽前輩講「野百合的時候……」感覺是差不多的。
有好感,還是有惡感,必須看講者用什麼樣的策略去溝通。
如果只是吹噓當年勇,或者用居高臨下的姿態說「你們都太年輕了,你們不懂,聽我的才是對的」,那得到的後果,你知道的,就像當年我們唾棄馬英九們一樣。
但如果能夠讓青年有感同身受的共鳴,那麼歷史就可以轉化為理想的動力。
我仍然相信,具有高度理想性的青年學子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基進力量。
重新認識25歲以下的年輕人,理解他們和我們或許不同的政治價值觀。才有可能在後太陽花時代,重新推廣、凝聚我們想集結的太陽花力量。
太陽花不是攬鏡自憐的水仙花,更不該以為訴說當年勇就覺得年輕人會跟隨。
如果我們對延續太陽花理念仍有盼望,就該對今日的青年不厭其煩地重新訴說、論述我們所為何來。
今日的青年和我們生長在不同的環境。以青年聽得懂的論述引發真心共鳴,才是讓太陽花在明日開出新花朵的的方式。
太陽花7週年的內心話,寫在年輕人覺得老人才用的fb,和所有與我一樣(為了現今政治局勢憂心)的太陽花阿伯阿姆(a-peh a-ḿ)分享。
與所有愛臺老青年共勉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Netflix旗艦奇幻鉅重磅登場!冰與火之歌之後最強? 🔥超龐大的世界,超多角色讓你頭昏?世界觀、角色解析讓你快速上手! 🔥太陽召喚者是誰?有三種格里莎?闇之手好帥?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留言抽原著小說《烏鴉六人組》套書,參加辦法在影片最後! 更多小說資訊:https://pse.is/3f7wy...
太陽召喚世界觀 在 Facebook 八卦
雖然很多人會因為你為他們做的事而愛你,但總是有些人愛你,是因為你就是你。
Most people love you for what you do for them, but there are still those who will love you just for who you are.
太陽召喚 (Shadow and Bone), 2021
YouTube劇評:http://lessons.piee.pw/3fabys
🔥Netflix旗艦奇幻鉅重磅登場!冰與火之歌之後最強?
🔥超龐大的世界,超多角色讓你頭昏?世界觀、角色解析讓你快速上手!
🔥太陽召喚者是誰?有三種格里莎?闇之手好帥?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留言抽原著小說《烏鴉六人組》套書,參加辦法在影片最後!
更多小說資訊:https://bit.ly/3nthVzq
《太陽召喚》改編自美國作家莉・巴度格Leigh Bardugo暢銷小說《太陽召喚:格里莎三部曲 The Grisha Trilogy》,以及她後來推出的外傳續作《烏鴉六人組 The Six of Crows》。故事發生在一個虛構架空的國度『拉夫卡Ravka』,在Ravka的中心,有一個橫跨了整個國度的巨大黑霧『影淵The Shadow Fold』,裡面不只不見天日、荒蕪貧瘠,更充滿了兇殘恐怖的怪獸,任何進入到影淵裡的人都只有死路一條。在《太陽召喚》的宇宙裡,有一種被稱為『格里莎Grisha』的人,具有特殊天賦能夠施展各式各樣的『超能力』,有人能操控元素,有人能治療傷口,更有傳說中能夠召喚太陽的救世主。
《太陽召喚》的第一季一共有八集,每集大約40多分鐘,目前已經全部上架。因為這個世界非常龐大,出場的人物也很多,因此今天的節目我們主要會和你分享《太陽召喚》,也就是『格里莎宇宙』的世界觀,以及幾位主角的背景和動機,讓你能夠快速地進入狀況!
再繼續看下去之前請先訂閱頻道並且按下小鈴鐺,也歡迎到各大Podcast平台上搜尋『那些電影教我的事』,聽我們聊更多的《太陽召喚》喔!另外感謝蓋亞文化的贊助,我們有兩套原著小說『烏鴉六人組』要送給你,參加的辦法在影片的最後喔!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KKBOX:https://bit.ly/3aJntQ8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太陽召喚世界觀 在 謝盈萱 Ying Xuan Hsieh Facebook 八卦
世大運開幕,幾乎所有的藝術工作者全部被召喚到台前幕後。
前幾天開始的瘋狂彩排,臉書頁面所有朋友們的討論與等待最終成果的驗收。背後的辛勞能說的不能說的,開場的那一刻都是藝術家累積出來的血汗,軟實力的動員在收拾行囊後回到生活中繼續為謀生而進行的日常排練,能不能擁有真正被大環境照顧且關注的未來,辛苦了所有台前幕後的工作者!!謝謝你們!!🎉❤☀️🌹🌈
#把創作名單一一列上這篇文就爆了
#喜歡那個創作環節可以上網搜尋創作者
The 2017 Taipei Universiade opened on August 19 with an impressive ceremony that was produced by TNUA.
The production team, organized by Interplan Group and led by Prof. Wang Yunyu, dean of the School of Dance, will also produce the closing ceremony for the Summer Universiade on August 30.
It is the second time that TNUA has been put in charge of producing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ceremonies of major sports events. The first was for the World Games 2009 in Kaohsiung.
The Universiade shows – a cross-department effort involving almost 200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TNUA – are again demonstrating to the world Taiwan’s creativity. The departments taking part in the production include the Department of Dance, the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the Department of New Media, the Department of Theatre Arts, and the Department of Theatre Design and Technology.
The show on August 19 was in three parts that respectively highlighted the energy of Taiwan, the host city of Taipei, and the country’s global reach. It was meant to demonstrate Taiwan’s cultural diversity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present a dialogue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with an eye on the future.
The first part of the August 19 show was directed by Chieh-hua Jeff Hsieh, a graduate from TNUA’s Graduate Institute of Dance; the second part was directed by Liao Jo-han from Tainaner Ensemble; and the third by Lin Kun-Ying, who holds a master’s degree from the Department of New Media.
There were some notable performers of the show. Billy Chang, an alumnus of TNUA and currently a member of Cirque du Soleil, performed a mid-air dance 25 meters above the ground. PeiJu Chien-Pott, a principal dancer at Martha Graham Dance Company and a graduate of TNUA, gave a solo performance.
Hsieh, who directed the first part of the show, said it was both a tough job and memorable experience.
展現臺灣藝術創意新能量 北藝大跨系師生校友製作團隊再次成功打造國際運動賽事開幕盛會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繼參與籌劃執行「2009年世界運動會」開閉幕典禮製作後,2016年再次與安益國際集團合作,投入「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開閉幕式典禮製作團隊。這次的活動由安益國際(Interplan)統籌,北藝大舞蹈學院王雲幼院長擔任總製作人,美術學院曲德益教授擔任視覺統籌,邀集校內舞蹈、美術、新媒、戲劇、劇設等跨系所師生校友近兩百人投入參與這次的活動策劃執行,再次打造一場完美的國際運動賽事開幕典禮,讓全世界看見臺灣文化藝術源源不絕的創意新能量。
於8月19日在田徑場舉辦的這場令人震撼之視聽饗宴,不僅結合藝術、文化、科技及娛樂等元素,三位新銳導演們分別以「活力島嶼」、「匯聚台北」,以及「世界部落」為主軸,展現臺灣孕育多樣生態與文化特色,傳統與現代不斷交錯之對話, 藉由一股前進躍動的力量,以年輕的視角回顧過去、凝視當代、前瞻未來,來讓全世界瞭解及認識「臺灣」這個夥伴。
「For You.For Youth!」在開幕式三段文化節目(簡稱CP)部分,各組導演分別為第一段(CP1)由舞蹈研究所校友謝杰樺,第二段(CP2)為台南人劇團導演廖若涵,第三段(CP3)是新媒系碩士班校友林昆穎,以及序曲暨儀典部分則為舞蹈研究所研究生劉彥成。節目策劃歷經1年8個月,共計投入國內各大專院校、國高中,以及民間企業、藝文團體等1500人次一同參與製作演出。
北藝大舞蹈學院為了這次的開幕式,從校友、老師、學生(貫四到貫七生)出動了百餘人次。其中在演出部分,為臺灣首位加入太陽劇團成員的校友張逸軍,於CP2吊掛上25公尺高度進行高空舞蹈呈現;現為瑪莎.葛蘭姆舞團(Martha Graham Dance Company)首席舞者的簡珮如則於CP3以前衛及充滿宇宙科技感造型擔任獨舞,並與學弟妹們一同演出。而焦點舞團(貫七生)的29位成員也於CP2表演「煙」舞,而這支舞之編舞者為舞蹈系校友沈怡彣,她同時也擔任此次世大運開幕典禮舞蹈系領隊與行政協助;此外,焦點舞團部分成員們並與系上學長學弟們一同參與三段節目不同小節之表演。
CP1導演謝杰樺表示,這次的節目策劃執行是一次很難得也很艱辛的考驗。在300多人的編制中,除了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系學生是舞蹈專長外,其餘的大多非科班出身,但大家對於參與這次活動都抱持一顆熱情的心,一起努力到最後一刻,來呈現出最佳的畫面在全世界觀眾眼前。CP3編舞者-舞蹈系林立川老師表示,二度參與國際運動賽事開幕式活動策劃,讓他學習很多,也更能掌握如何與參與學生們在這樣表演空間去溝通做呈現。
另在聖火臺部分,由新媒系校友張耿豪、林昆穎、陳志建與藝術家張耿華組成之豪華朗機工團隊負責製作,與竹編藝術家游文富協助造型設計。這個會移動的聖火裝置,使用了1萬7千多個零件,工法上則與腳踏車業者、自動化加工設備製造商製作,且通過風洞實驗室測試。耗時20個月的製作過程,歷經颱風的考驗,這座高達7公尺、寬幅6.2公尺,金屬扇葉造型的聖火台,在「永遠的第四棒」陳金鋒教練的揮棒引動下,完美呈現全世界的觀眾眼前,熊熊的火焰在搖曳的火台上燃燒著,展現生生不息的活力與熱情。
再次感謝全國年輕優秀表演者包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及臺中國體院等舞蹈科系學生,與中正高中、左營高中、華岡藝校、清水高中、桃園高中、北安國中等國高中舞蹈資優班學生,以及金山高中、樹林高中兩所學校的原住民藝能班學生的熱情參與。
Llunc Lin
攝影 王世邦 吳俊諺
太陽召喚世界觀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評價
🔥Netflix旗艦奇幻鉅重磅登場!冰與火之歌之後最強?
🔥超龐大的世界,超多角色讓你頭昏?世界觀、角色解析讓你快速上手!
🔥太陽召喚者是誰?有三種格里莎?闇之手好帥?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留言抽原著小說《烏鴉六人組》套書,參加辦法在影片最後!
更多小說資訊:https://pse.is/3f7wy7
《太陽召喚》改編自美國作家莉・巴度格Leigh Bardugo暢銷小說《太陽召喚:格里莎三部曲 The Grisha Trilogy》,以及她後來推出的外傳續作《烏鴉六人組 The Six of Crows》。故事發生在一個虛構架空的國度『拉夫卡Ravka』,在Ravka的中心,有一個橫跨了整個國度的巨大黑霧『影淵The Shadow Fold』,裡面不只不見天日、荒蕪貧瘠,更充滿了兇殘恐怖的怪獸,任何進入到影淵裡的人都只有死路一條。在《太陽召喚》的宇宙裡,有一種被稱為『格里莎Grisha』的人,具有特殊天賦能夠施展各式各樣的『超能力』,有人能操控元素,有人能治療傷口,更有傳說中能夠召喚太陽的救世主。
《太陽召喚》的第一季一共有八集,每集大約40多分鐘,目前已經全部上架。因為這個世界非常龐大,出場的人物也很多,因此今天的節目我們主要會和你分享《太陽召喚》,也就是『格里莎宇宙』的世界觀,以及幾位主角的背景和動機,讓你能夠快速地進入狀況!
再繼續看下去之前請先訂閱頻道並且按下小鈴鐺,也歡迎到各大Podcast平台上搜尋『那些電影教我的事』,聽我們聊更多的《太陽召喚》喔!另外感謝蓋亞文化的贊助,我們有兩套原著小說『烏鴉六人組』要送給你,參加的辦法在影片的最後喔!
🎁留言抽原著『烏鴉六人組』小說活動辦法🎁
1. 訂閱我們的頻道(要記得按小鈴鐺喔)
2. 幫這支影片按個讚,並且分享給你的朋友們看
3. 在5/9(日)23:59之前,在影片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對這部影集的心得或感想。
4. 我們會在5/10(一)抽出2位觀眾,中獎者可獲得原著『烏鴉六人組』小說一套!
5. 得獎者將公布在此,恕不另行公告
6. 贈品限寄台澎金馬
7. 中獎名單:
WeiHan Chen
張曼萱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KKBOX:https://bit.ly/3aJntQ8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太陽召喚
#ShadowAndBone
#Netf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