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荷蘭發明家史拉特,7年前構思「特殊補給船」,希望順著洋流與風,將人類製造的塑膠垃圾,帶回岸上、分類回收。
補給船今年9月從舊金山啟航後,成功從太平洋大垃圾帶,撈回首批塑膠垃圾,連小至0.1公分的塑膠都有。團隊期盼,在5年內清走太平洋大垃圾帶5成垃圾~
★詳細報導↘http://bit.ly/2pGeBY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可能性調查署第二季 #海洋垃圾 #垃圾島 每天,你都在執行一個飲食計畫,那就是「塑膠飲食計畫」🍽️。你每天都在喝塑膠,你每天都在吃塑膠,但多數人對此毫不在意。那麼,你呢? 🌏【章節重點】 00:00 小鴨們的奇幻漂流 00:30 友善漂流物 01:49 垃圾島國與塑膠濃湯 03:58 攔截垃圾...
太平洋垃圾帶洋流 在 蔡英文 Tsai Ing-wen Facebook 八卦
台灣是海洋國家,也擁有堅強的海洋產業實力,從遠洋漁業、航運,到造船的發展等,都是我們的成就,但海洋國家不能只有外貿船隻與貨櫃,而要把大門打開,勇敢面對海洋。我們應該用更開放、更積極、更多元的方式去親近海洋、運用海洋、與海洋共存,維持既有的優勢,探索包括新能源、新水源,及新的海洋休閒生活等,發展永續又有競爭力的海洋產業。
民進黨如果重新執政,在海洋事務方面,我們要推動幾項重要的工作:
一、要迅速完成整合性的海域利用規劃
要求未來專責海洋事務的海洋委員會,在最短期間內,完成整合性的海域利用規劃,以解決過去在欠缺完整規劃之下,海洋開發所產生的各種亂象。並且要加強海洋生態系統的科學調查與研究,推動整合性的海洋與海岸管理,以兼顧保護與利用。
二、推動海岸海洋的資源復育、保育及利用
1.依照《海岸法》等相關法規,加強海岸地區的防護與管理,讓具有國土保安、學術研究、經濟發展與觀光遊憩等用途的海岸地區,在敏感、脆弱的地質,及易受人為活動破壞、生態受衝擊的情況下,仍能永續發展。
2.面臨海洋資源的日益枯竭,政府應積極劃設「海洋保護區」。沿海與近海的魚類資源,是國人共有資產,政府必須重視生態環境的永續;同時,它也是漁民重要生計來源,政府須將漁民權益,納入相關的規劃和管理當中,妥善規劃資源利用,維護漁業秩序。也要建立重要的制度,就是沿岸「水域水質監測網」,以發展安全優質的漁業產業。
3.臺灣應投入人力及技術資源,來面對污染對海洋生物的威脅,包括海洋垃圾、油污染、陸源性廢棄物排放等,充實相關法規的擬訂,以減少海洋污染,維護海洋生物的多樣性。
三、積極開發海峽風力及黑潮能源
非核家園已成為社會共識,我們應該更積極探索海洋的再生能源。
1.全球最佳的風場多數就在台灣海峽。我們希望由政府整體規劃,交由國公營事業帶頭,結合國內外合作夥伴,共同推動台灣海峽的海上風力發電事業。
2.臺灣更是發展太平洋黑潮發電最好的試驗場所,有四個有潛力的地區,潛能高達63GW。鄰近的日本已經有先進的技術,我們應該尋求與日本或其他技術更先進的國家進行技術合作,共同開發,未來一同進軍全球洋流能源事業。
四、全力發展海洋觀光休閒產業
1.台灣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自然環境資源,我們應該全力發展海洋觀光休閒產業。包括海域、海岸及港口使用,可以重新檢視與改善,建置對環境友善且高品質的公共設施,引進國內外民間資金,投入生態旅遊、水域活動、郵輪、遊艇、濱海渡假等海洋休閒業。
2.我們希望各大港口能發展郵輪旅遊,鼓勵企業以台灣為母港,投資經營亞洲郵輪旅遊路線。而閒置或欠缺經濟效益的商港或漁港,也能重新規劃成適合渡假遊憩的港區,變成有自然及文化魅力的遊憩勝地。
(新聞稿全文:http://goo.gl/cfVmo1 )
太平洋垃圾帶洋流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塑膠似乎成為現代人類的上癮物,也成為世紀之毒。美國公共電視PBS特別針對這個世紀之毒拍攝紀錄片"塑膠之毒"The Plastic Problem,他們發現1929-1933年的全球經濟大蕭條時代,人類還是個講究"物盡其用,不要浪費"(DON'T WASTE)的社會,但問題出在二次戰後的經濟復甦期,這時大眾媒體開始大量宣傳塑膠產品,甚至許多企業用謊言,將塑膠神話為一種"用完即丟"時尚的生活方式,人類還有救嗎? 環保專家說得很真實,他們說,"若你能有個機會認真想一下,你現在用的塑膠吸管,一次用完即丟後,它到哪裡去了?"人類若有機會了解,"塑膠能回收再利用"其實是個世紀謊言的話,也許我們還有逆轉的機會。】
{內文}
(PBS紀錄片<塑膠之毒>)
海洋"游"在塑膠堆裡,江川被塑膠塞到窒嗆,海岸線成了塑膠集合場,垃圾場被塑膠塞滿,垃圾袋裡全是塑膠袋,塑膠之毒甚至飄在每天呼吸的空氣裡
(蓋羅嵐\\加州大學 工業環境學教授)
想像一下,把9公噸廢棄塑膠鋪平的話,涵蓋的面積是整個阿根廷,或是六倍的加州
塑膠,一個我們好像上了癮的,每天日常離不開之物,安靜卻深藏潛毒是塑膠最大的特色,它的壽命比我們一生之久 更久,我們幾乎忘了它得花上上百年之久才能分解,而且即使分解也不會消失,而是化為微粒子,傷害人類的食物鏈,好像千年倩女幽魂一般的存在。據統計,人類每天用掉5億個塑膠杯,塑膠袋3.3億個塑膠袋,到底塑膠是如何全面進入人類的,人類使用後又去了哪裡,是美國公共電視新聞網PBS的紀錄片,想討論的問題。1929-1933年的全球經濟大蕭條時代,人類還是個講究"物盡其用","不要浪費"(DON'T WASTE)的社會。
(PBS紀錄片<塑膠之毒>)
從廢金屬到橡膠 汽油 紙張,甚至動物脂肪(都反覆使用),人們會一次大量購買,並且裝收在車內
問題恐怕出在二次戰後的經濟復甦期,這時大眾媒體開始大量宣傳塑膠產品,並且將"用完即丟"神化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
(乾淨如魔術)
1955年的Life雜誌清楚可見,Throw away Living成為標題 成為風潮,十年後,1971年出現了"Keep America Beautiful"聯盟,一個由美國飲料與包裝產業成立,並出資的聯盟大力宣傳"塑膠 能讓生活乾乾淨淨"。
(美國廣告)
人類開始了汙染,也該由人類來停止
於是塑膠以一種美麗的外表,全面進駐人類生活,我們養成了一種習慣"用完即丟"。
(蓋羅嵐\\加州大學 工業生態學教授)
全球回收再利用的比率,我們估計只有9%,非常非常的低,而且並無改善的跡象,目前美國的回收使用率最多10%,即使在歐洲 也只約30%,但我認為 目前回收再利用塑膠製品,並非解決塑膠垃圾之途,我想更大膽的觀察是,回收反而讓問題更糟,(回收反而是問題 為什麼),因為即使回收塑膠,你也無法永遠使用它,到最後,你還是把它丟了,所以唯一能降低塑膠垃圾之法,是減少製造塑膠回收才不會變製造更多垃圾
環保專家殘酷的點出一個事實,因為塑膠難以消失,它最後還是會被丟棄。丟棄後它到哪兒去了呢?致力於研究海洋垃圾問題的NGO組織,透過3年深入研究後,發表"南太平洋垃圾帶"報告,因洋流堆積了大量飄浮的塑膠垃圾,面積是美國德州的1.5倍。這是繼20年前科學家發現,位於夏威夷與美國西岸間,面積足足是3倍法國面積大的"太平洋垃圾帶"之後,又一最新的發現。
換句話說,我們以為塑膠一丟眼不見為淨了,其實它流到這兒,我們的海洋成了你我隨手一丟的塑膠"掩埋場"。但最可怕的是,科學研究人員發現,塑膠製品最後分解而成,肉眼難以觀察到的"微塑膠",或微小的"塑膠粒",這是整部PBS紀錄片裡最扎心的片段。
(洛奇曼\\多倫多大學 生態學教授)
團隊發現"微塑膠"在每隻魚體內,(每隻魚啊) 每隻魚,他們把每隻魚和胃部做了標本,每隻胃裡至少都有一個微塑膠,這個發現,我大為震驚,我對此已經研究了超過十年
(PBS紀錄片<塑膠之毒>)
這代表魚不是唯一吃下微塑膠者,如果人也吃魚,是否我們也將微塑膠吃入體內了,洛奇曼的研究 嘗試回答這個問題,方法是剖析魚體。
(洛奇曼\\多倫多大學 生態學教授)
對於人體,目前所知甚少,有些研究者已經開始著手這領域,在我的實驗室裡我們試著釐清,微塑膠如何進入食物鏈裡,是否是透過藏身於動物胃部,而人類將曝露於風險,是當吃下魚腹或牡蠣類時,還是微塑膠將轉變為其他形式,再進入食物鏈裡,就像其他化學汙染物,這是我們還在釐清的部分,(所以我想問的是,就妳目前所知),(那麼妳還吃魚嗎),我還是吃魚,我還是吃,因為還有龐大未解的未知領域,
另一個我仍然吃魚的理由是,沒錯,魚會吃下微塑膠,但是我知道在飲水裡,在空氣裡塵霾(也有微塑膠),這和我把魚吃下肚裡,其實並沒什麼太大差別
不可否認的是,人類產出幾乎無法消滅的"怪獸",最終反噬的還是人類自己,2017年6月,愛爾蘭的研究證實,可以搭載病原體的微塑膠約等於細菌的大小,換句話說,它能穿透人體的細胞與器官。這使得各國已經開始啟動相關塑膠政策。
(PBS紀錄片<塑膠之毒>)
小島嶼加勒比海的多明尼加,禁止所有一次性的塑膠容器,包括發泡膠,蘇格蘭全面禁止塑膠棉花棒,盧安達全球第一個禁止塑膠袋之國,已經改變了全地景觀。
(蓋羅嵐\\加州大學 工業生態學教授)
4成塑膠製品是一次性使用的,(4成啊),所以若我們能戒掉使用一次性的塑膠品,我認為我們就能解決4成問題
人類還有救嗎?環保專家說得很真實,"若你能認真想一下","你現在用的塑膠吸管 一次用完即丟後","它到哪裡去了","又將造成什麼毒害",一點點的思想改變,龐大塑膠王國 就有改變的機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k1qBthKk48
太平洋垃圾帶洋流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評價
#可能性調查署第二季 #海洋垃圾 #垃圾島
每天,你都在執行一個飲食計畫,那就是「塑膠飲食計畫」🍽️。你每天都在喝塑膠,你每天都在吃塑膠,但多數人對此毫不在意。那麼,你呢?
🌏【章節重點】
00:00 小鴨們的奇幻漂流
00:30 友善漂流物
01:49 垃圾島國與塑膠濃湯
03:58 攔截垃圾救海洋
06:01 清理垃圾,這樣就夠了嗎?
08:43 萬惡的塑膠?
🌏【追蹤我們】
如果你喜歡我們💙
除了按讚影片、訂閱頻道,開啟小鈴鐺🔔
還可以到這些地方和我們一起聊生活中📱、時事裡📰、課本上📚沒有的科學 ↓↓↓
PanSci 科學新聞網|https://pansci.asia/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anSci/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ansci/
Telegram|https://t.me/pansciasia
🌏【參考資料】
👉論文或研究報告
(1)Plastic Teabags Release Billions of Microparticles and Nanoparticles into Tea|https://reurl.cc/lVnGeE
(2)海洋中的「塑膠微粒」|https://reurl.cc/xZen15
(3)This caterpillar can digest plastic|https://reurl.cc/g7NKZ4
(4)Biodegradation of polyester polyurethane by Aspergillus tubingensis|https://reurl.cc/9E024X
👉其他相關網站或資料
(1)海鳥食安大危機:不死的塑膠垃圾|https://reurl.cc/arE24G
(2)
你知道嗎?塑膠袋的發明初衷,其實是為了拯救地球|https://reurl.cc/D9YGoQ
(3)Plastic-eating bacteria could be small step toward tackling world's pollution crisis|https://reurl.cc/E7YE4n
(4)THE OCEAN CLEANUP UNVEILS PLAN TO ADDRESS THE MAIN SOURCE OF OCEAN PLASTIC POLLUTION: RIVERS|https://reurl.cc/oLmWrl
(5)一個水桶救海洋 澳發明家打造神奇垃圾桶|https://reurl.cc/D9YGjN
(6)【13 萬人想當垃圾公民】垃圾組成的國家正開放入籍!我拿雙重國籍的機會來了|https://reurl.cc/GVgWpp
(7)太平洋上的「新大陸」:塑膠濃湯|https://reurl.cc/62Xrjy
(8)海洋污染的危機|https://reurl.cc/oLmW8Q
(9)
Microplastics detected in humans for the first time|https://reurl.cc/Y1my3X
(10)研究:人類大便發現塑膠微粒|https://reurl.cc/3DyvM9
(11)Revealed: plastic ingestion by people could be equating to a credit card a week|https://reurl.cc/8GYdxd
👉新聞
(1)全球首座「氣泡屏障」攔截水中塑膠垃圾 荷蘭阿姆斯特丹試行|https://reurl.cc/d0O6Lk
(2)比台灣還大44倍的垃圾島?你看不見的海洋悲歌|https://reurl.cc/vDGVvl
(3)Filming rubber ducks in the Big Blue|https://reurl.cc/z8Oxpk
(4)研究發現一個優質茶包竟然泡出幾十億塑料微粒|https://reurl.cc/MvWq3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aGtitwmPlM/hqdefault.jpg)
太平洋垃圾帶洋流 在 南太平洋「塑膠垃圾帶」 竟比墨西哥還大 - YouTube 的八卦
塑膠汙染海洋有多嚴重?科學家發現除了北 太平洋 有「海洋 垃圾帶 」,南 太平洋 同樣又出現,甚至被汙染的面積達到200萬平方公里,比墨西哥還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