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變老,只怕還沒準備好》
粉絲團即將邁入「第五年」,「本爺」已經從當年四十歲的「七分熟男」,長成四十五歲「汁已乾、不彈牙」的「九分熟男」。
慶幸地是,雖然年紀徒長,但也明確地知道,自己在心智方面也是有那麼一點「長進」。
過去幾年,陸續寫過:『三十五歲前,在職場該知道的事』、『四十歲前,該學會的四個「不」』…
現在的崴爺,終於有「資格」寫這篇關於「四十五歲」的文章了。
『四十五歲,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對我來說,這個階段,和當年邁入「三字頭」的心情,有點類似。
三十歲,是成為「大人」的開始;四十五歲,則是人生「下半場」的起點。
這兩個神奇數字,像是一個「檻」,跨過去後,人生就到了另一個境界。
不同的是,人過四十五「逝者已矣」,少了三十歲那種「來者可追」的希望感。
▍
老爸,曾經是我心中「男人的樣板」。
那一輩的台灣男人,活得刻板、沒有太多自己;他們退休之後,彷彿也把自己的人生提前「過完了」。
缺乏社交、不懂享受、沒有興趣和嗜好、也和世界脫節,只能宅在家裡。
「唉,老爸,好歹也去吃喝玩樂、匪類一下吧!」
但一直到臥病、離開,爸爸退休後的二十年,大致都維持在一種「宅男」的狀態。
我的好朋也和我訴苦過,她爸爸退休後,整天在家裡看政論節目,抱怨政治不好、經濟不好、老婆不如人、兒女不成材….
像是全世界都辜負他。
年輕時當不成「富爸爸」,老了卻成了「負爸爸」。
退休的「歐吉桑」,是許多家庭「負能量」的來源。
▍
崴爺對「老」的恐懼,不是因為會變成皺巴巴的「老崴」,而是很怕變成印象中那種令人討厭、又同情的長輩。
不過,觀念不斷在進化,這幾年很多厲害的前輩,為「中年之後」做了很棒的詮釋。
「中場」到「終場」之間,原來有更優雅、更可愛的姿態啊!
如果,能在四十五歲之前「提前準備」幾件事,那你人生最好的日子,其實還在「後頭」喔。
.
.
▲準備一:要有【自知之明】
有些事,二十歲做叫「可愛」;三十歲做叫「帥氣」;四、五十歲之後做,就叫「可憐」。
你就別再勉強、逞強去做一些「不適合」自己的事啦!
人生下半場要開心,先要有「自知之明」;這不是對人生「消極」,而是讓自己「轉念」。
既然,已經用上半場的時間證明自己不是「偉人」、「強者」、「贏家」的料,那下半場,就要能享受做個「普通人」的快樂。
「沒有所謂的完美的人生,只有完美的心境。」
如果還體悟不到這點,四十五歲之後的你,只會變成酸溜溜的大人。
.
.
▲準備二:具備【理財知識】
電影《寄生上流》裡的窮爸爸,有句經典台詞:「你知道什麼計畫絕不會失敗?就是沒有計畫。」
有人說,這句話透露出窮爸爸的「貧窮思維」。
崴爺覺得,在某些方面這句話是種「豁達」,但至少,在「理財」方面,這樣絕對是「行不通」的。
四十五歲的自己,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財觀念」,也要有穩健的「財務規劃」;因為你體力、腦力正在衰退,「身段」也不像年輕時柔軟…
下半場,你不可能像「上半場」一樣,拿肝、拿命來換錢;只有穩健的財務基礎,才可能有安心的人生下半場。
ㄟㄟ,別再說你會理財囉,你真的有花時間研究過嗎?(心虛了吧)
連崴爺這種大學聯考,數學只拿20分、未達全國低標的人,都會理財了,別說你不行。
.
.
▲準備三:培養【心動的興趣】
「退休前,人生是彩色的;退休後,人生是黑白的」,這都是因為「太努力工作」、「生活只剩下工作」的後遺症。
72歲的漫畫大師弘兼憲史說:「不論年紀多大,心動的感覺,都會給我們生存動力。」
所以,除了工作之外,你至少要培養一種能讓你「心動」、又能不斷「進步」的興趣。
這點崴爺非常有感覺。
今年,我對桌球產生了的興趣和熱情後,生活又多了一個動力和目標,也讓自己,又多了更多「可能性」。
我還真的訂了一個目標,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得到某個比賽的長青組冠軍!
另外,「興趣」也是結交「新朋友」的管道;不想以後變成老宅宅,現在開始「培養一個興趣」是必要的準備工作。
.
.
▲準備四:不必【非我不可】的心態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運作方式。
對於年輕人,不論是他們的事業、愛情、婚姻、人生… (政治,也是一樣),當你到了下半場後,都應該學著放手,把世界留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做主。
你需要做的,就要給予他們祝福。
▍
崴爺知道你現在年輕,但凡事都要提早準備,才不會措手不及;你可不要在下半場,變成了那些曾經討厭過、可憐過、不屑過的大人啊。
來,和崴爺喊一聲口號:
“自己的老年「自己救」,別讓年紀,變成一種「詛咒」。”
【歡迎分享給你身邊40+的親朋好友】
.
.
.
.
#對了我的IG莫名被關了正在申訴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The World TOD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幾年前大家都在討論中國的「#狼性」,但近期卻有另一個職場文化正悄悄崛起,叫作「#摸魚」。對,就是偷懶、拒絕加班、降低工作品質、上班時玩手機或看小說,甚至躲進廁所搞消失。 為何部分 #中國 年輕人 堅持擺爛有理,甚至樂於被開除?狼性即將被摸魚文化取代了嗎? 《TODAY 看世界》每日精選國際話題,...
太努力工作 在 我是崴爺 Facebook 八卦
■《不怕變老,只怕還沒準備好》
粉絲團即將邁入「第五年」,「本爺」已經從當年四十歲的「七分熟男」,長成四十五歲「汁已乾、不彈牙」的「九分熟男」。
慶幸地是,雖然年紀徒長,但也明確地知道,自己在心智方面也是有那麼一點「長進」。
過去幾年,陸續寫過:『三十五歲前,在職場該知道的事』、『四十歲前,該學會的四個「不」』…
現在的崴爺,終於有「資格」寫這篇關於「四十五歲」的文章了。
『四十五歲,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對我來說,這個階段,和當年邁入「三字頭」的心情,有點類似。
三十歲,是成為「大人」的開始;四十五歲,則是人生「下半場」的起點。
這兩個神奇數字,像是一個「檻」,跨過去後,人生就到了另一個境界。
不同的是,人過四十五「逝者已矣」,少了三十歲那種「來者可追」的希望感。
▍
老爸,曾經是我心中「男人的樣板」。
那一輩的台灣男人,活得刻板、沒有太多自己;他們退休之後,彷彿也把自己的人生提前「過完了」。
缺乏社交、不懂享受、沒有興趣和嗜好、也和世界脫節,只能宅在家裡。
「唉,老爸,好歹也去吃喝玩樂、匪類一下吧!」
但一直到臥病、離開,爸爸退休後的二十年,大致都維持在一種「宅男」的狀態。
我的好朋也和我訴苦過,她爸爸退休後,整天在家裡看政論節目,抱怨政治不好、經濟不好、老婆不如人、兒女不成材….
像是全世界都辜負他。
年輕時當不成「富爸爸」,老了卻成了「負爸爸」。
退休的「歐吉桑」,是許多家庭「負能量」的來源。
▍
崴爺對「老」的恐懼,不是因為會變成皺巴巴的「老崴」,而是很怕變成印象中那種令人討厭、又同情的長輩。
不過,觀念不斷在進化,這幾年很多厲害的前輩,為「中年之後」做了很棒的詮釋。
「中場」到「終場」之間,原來有更優雅、更可愛的姿態啊!
如果,能在四十五歲之前「提前準備」幾件事,那你人生最好的日子,其實還在「後頭」喔。
.
.
▲準備一:要有【自知之明】
有些事,二十歲做叫「可愛」;三十歲做叫「帥氣」;四、五十歲之後做,就叫「可憐」。
你就別再勉強、逞強去做一些「不適合」自己的事啦!
人生下半場要開心,先要有「自知之明」;這不是對人生「消極」,而是讓自己「轉念」。
既然,已經用上半場的時間證明自己不是「偉人」、「強者」、「贏家」的料,那下半場,就要能享受做個「普通人」的快樂。
「沒有所謂的完美的人生,只有完美的心境。」
如果還體悟不到這點,四十五歲之後的你,只會變成酸溜溜的大人。
.
.
▲準備二:具備【理財知識】
電影《寄生上流》裡的窮爸爸,有句經典台詞:「你知道什麼計畫絕不會失敗?就是沒有計畫。」
有人說,這句話透露出窮爸爸的「貧窮思維」。
崴爺覺得,在某些方面這句話是種「豁達」,但至少,在「理財」方面,這樣絕對是「行不通」的。
四十五歲的自己,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財觀念」,也要有穩健的「財務規劃」;因為你體力、腦力正在衰退,「身段」也不像年輕時柔軟…
下半場,你不可能像「上半場」一樣,拿肝、拿命來換錢;只有穩健的財務基礎,才可能有安心的人生下半場。
ㄟㄟ,別再說你會理財囉,你真的有花時間研究過嗎?(心虛了吧)
連崴爺這種大學聯考,數學只拿20分、未達全國低標的人,都會理財了,別說你不行。
.
.
▲準備三:培養【心動的興趣】
「退休前,人生是彩色的;退休後,人生是黑白的」,這都是因為「太努力工作」、「生活只剩下工作」的後遺症。
72歲的漫畫大師弘兼憲史說:「不論年紀多大,心動的感覺,都會給我們生存動力。」
所以,除了工作之外,你至少要培養一種能讓你「心動」、又能不斷「進步」的興趣。
這點崴爺非常有感覺。
今年,我對桌球產生了的興趣和熱情後,生活又多了一個動力和目標,也讓自己,又多了更多「可能性」。
我還真的訂了一個目標,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得到某個比賽的長青組冠軍!
另外,「興趣」也是結交「新朋友」的管道;不想以後變成老宅宅,現在開始「培養一個興趣」是必要的準備工作。
.
.
▲準備四:不必【非我不可】的心態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運作方式。
對於年輕人,不論是他們的事業、愛情、婚姻、人生… (政治,也是一樣),當你到了下半場後,都應該學著放手,把世界留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做主。
你需要做的,就要給予他們祝福。
▍
崴爺知道你現在年輕,但凡事都要提早準備,才不會措手不及;你可不要在下半場,變成了那些曾經討厭過、可憐過、不屑過的大人啊。
來,和崴爺喊一聲口號:
“自己的老年「自己救」,別讓年紀,變成一種「詛咒」。”
【歡迎分享給你身邊40+的親朋好友】
.
.
.
.
#對了我的IG莫名被關了正在申訴中
太努力工作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八卦
幾年前大家都在討論中國的「#狼性」,但近期卻有另一個職場文化正悄悄崛起,叫作「#摸魚」。對,就是偷懶、拒絕加班、降低工作品質、上班時玩手機或看小說,甚至躲進廁所搞消失。
為何部分 #中國 #年輕人 堅持擺爛有理,甚至樂於被開除?狼性即將被摸魚文化取代了嗎?
《#TODAY看世界》每日精選國際話題,帶你秒懂世界大事!
↳ 看所有報導 https://lin.ee/7MAbPS0
馬上訂閱 LINE TODAY 官方帳號,全球脈動隨時掌握!
↳ 訂閱起來 https://lin.ee/19eXmdD
太努力工作 在 The World TODAY Youtube 的評價
幾年前大家都在討論中國的「#狼性」,但近期卻有另一個職場文化正悄悄崛起,叫作「#摸魚」。對,就是偷懶、拒絕加班、降低工作品質、上班時玩手機或看小說,甚至躲進廁所搞消失。
為何部分 #中國 年輕人 堅持擺爛有理,甚至樂於被開除?狼性即將被摸魚文化取代了嗎?
《TODAY 看世界》每日精選國際話題,帶你秒懂世界大事!
↳ 看所有報導 https://lin.ee/7MAbPS0
馬上訂閱 LINE TODAY 官方帳號,全球脈動隨時掌握!
↳ 訂閱起來 https://lin.ee/19eXm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