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回來,他們會因為你是同性戀而殺了你!」
多年來,Mohamed 的家人試著要讓他跟其他男孩一樣,更兇悍、更有男子氣慨。他們甚至強迫他使用一種傳說中可以將體內女性化因子驅離的迷幻藥。但最後,Mohamed 的家人決定殺了他。
2019 炙熱的天氣籠罩著 20 歲的 Mohamed,他用「之」字型的走法穿梭在 Hargeisa 的窄巷子裡。炙夏中午的這個時間,整個城市都睡著了,商店、餐館和辦公室都休息了,假如有人想不被發現地四處走動,現在就是絕佳時機。
Mohamed 正要去找他的秘密男友Ahmed,這種同性戀行為在索馬利蘭不僅會被判監禁,還可能會被判死刑。
Hargeisa 是索馬利蘭的首都,該國家 30 年前才從索馬利亞分裂獨立出來。索馬利蘭厲行伊斯蘭法律,而伊斯蘭教法認為同性戀是非法的,所以任何 LGBT 的索馬利蘭人都必須小心翼翼隱瞞他們的性行為。
他們活在恐懼中,隨時害怕自己的性向被暴露。Mohamed 是個非常女性化的穆斯林,所以他比其他 LGBT 更難隱藏自己很不異性戀的模樣。
Mohamed 和男友 Ahmed 關起門來開始他們的浪漫行為,但 Ahmed 的妹妹出乎意料地推開門走了進來,她嚇到開始大喊大叫,尖叫聲叫醒了整屋子的人。
幾分鐘后 Mohamed 逃出 Ahmed 家,躲進另一個朋友家,在那裡他接到一個好心家人來電:「別回家,他們準備要殺了你。」
——————
「我四、五歲的時候就意識到自己對性向、欲望、喜歡跟不喜歡的性別這些感到迷惘。」Mohamed說。
Mohamed 小時候跟哥哥和表兄弟睡在同一個房間。他們睡前都會聊些跟女生有關的事,他哥跟表兄弟會故意問他:「那你最喜歡女生身體的什麼部位啊?」
從那時起,Mohamed 就知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Mohamed 深受化妝與女性裝扮所吸引,他寧願花時間跟姊姊妹妹們一起玩,也不想跟兄弟們在一起。他會暗地裡偷穿她們的衣服,在第三次偷穿女裝被家人發現後,他母親覺得必須做點什麼來遏止 Mohamed 的行為。
母親指示 Mohamed 的大哥教這個娘娘腔弟弟《可蘭經》及其衍生經文的某些戒律,這些經文都是由先知穆罕默德說的話所組成的,也就是所謂的聖訓。
Mohamed 每天晚上都要不斷背誦:「將自己變得看起來像女人的男人都會被神懲罰,將自己變得像男人的女人也會受到懲罰。」
大哥告訴 Mohamed 說,他令神生氣,神會詛咒他,會讓他死後下地獄的。
Mohamed 那時才 10 歲,他沒法承受大哥這麼嚴厲的恐嚇,所以他經常做惡夢,半夜裡驚醒,滿身汗水地尖叫哭喊:「救命啊!救命啊!我在地獄裡要被燒死了!」
有那麼一陣子,Mohamed 試著讓自己看起來更像個男孩,以滿足家人的期望。
但到最後,他還是沒辦法掩飾自己真正的感受,而且他那時還很小,「小孩總是很容易就把事情拋到腦後…」Mohamed 說。
Mohamed 12 歲的時候,他母親不得不把他送到一個「康復中心」。
這些所謂的康復中心其實是專門用來「矯正」那些「價值觀偏離」的兒童和少年的地方。除了首都 Hargeisa 外,這些機構散布索馬利蘭各個城市。
被送進去「接受治療」的人總是被惡劣的虐待而不得不做出違背自己意願的行為。據 Mohamed 說,,在許多情況下,這些機構的負責人都是騙子,他們透過曲解伊斯蘭經文來獲取金錢利益。
Mohamed 的家人相信,他娘娘腔的行徑就是被妖女或邪靈附身的結果。康復中心裡的工作人員保證他們會把這些壞東西從孩子們的身體裡驅逐。他們自詡為「救贖者」,還聲稱他們在做的事都是要將「病患」從地獄裡救出來。
「我覺得那地方是這世上最可怕的存在。」Mohamed 說。
Mohamed 每天都要學習如何做出像個傳統男人般正確的言行舉止,包括走路的姿勢、講話的方式。除此之外,Mohamed 跟其他少年都被強迫要一起踢足球,這是 Mohamed 從小到大都儘量避免去做的活動。除了這些,他們每天都還要閱讀伊斯蘭教義。
Mohamed 被送進去的第四天,這些自詡「救贖者」的工作人員開始性侵他,他們會半夜強暴他,有時甚至多人一起來輪暴他。
強暴在這機構裡面是很尋常的事,無論病患或者工作人員都在強姦弱小的人。
晚上,所有人都擠在一個大廳裡面,身上只有一個睡袋,被送進來接受矯正的男子年齡從 10 歲到 30 歲不等,對幼小的男孩來說是沒有任何安全保護的。
「這些工作人員白天說一套,晚上做的又是另一套。他們為所欲為,因為他們知道我們出去以後永遠都不會跟任何人講。」Mohamed 說。
為了從他們體內驅逐妖女邪靈,他們偶爾會被要求使用一種叫做 Harmala 的藥草,它效果跟「死藤水」很像,會讓人產生幻覺,讓人吐出一些彷彿靈魂受到洗滌與啟蒙的承諾。但有報導指這些康復中心使用的草藥劑量遠高於安全值,尤其對孩童恐有致命危險。
「我唯一記得的是,我在滿是星星的地方飛行… 那些服用草藥的日子裡我不知道自己發生什麼事,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又被強暴,那個藥草讓我什麼都搞不清楚。」Mohamed 說。
他最後一次服用藥草後,是在醫院裡醒來。從那之後,他就經常胃痛。
從所謂的「康復中心」釋放回家後,在童年到青少年期間,Mohamed 學會了隱藏自己的性傾向。
但當他在同志秘密聊天室遇到 Ahmed,一切都變了,他們背著人們在彼此身上找到慰藉。
————
Mohamed 從 Ahmed 家逃出來,接著又知道自己家人打算要殺了他,他立刻計畫逃亡。
大部分的國家不會接受索馬利蘭人的簽證,除非他們符合某種特別高的標準,例如在銀行裡有數萬元以上存款。這對住在索馬利蘭的人來說幾乎不可能,因為這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例如衣索比亞、吉布提、肯亞和南非承認索馬利蘭護照。
除非在黑市花數千美元買假護照、偽造黃熱病疫苗接種證明,以及偽造簽證等等,才有機會。
這就是 Mohamed 逃亡的方式。在一名善心人士幫助下,Mohamed 在逃家幾天後拿到了文件。這位匿名的好心人指示他在 Hargeisa 機場前跟一個飛機維修員碰面。
就在他從男友 Ahmed 家離開三天後,他就得到這些文件,讓他能夠離開這個國家。這是他第一次搭飛機,對他來說,一切都很超現實,他目不轉睛地望著窗外。
他的目的地是馬來西亞,因為當地的落地觀光簽證是免費的。但身為索馬利蘭人,在馬來西亞尋求庇護的生活是艱困的,而且同性戀在馬來西亞一樣不合法。
尋求庇護者的生活都糟透了,而且這樣的日子至少要好幾年才有機會拿到難民身分。但 Mohamed 的案子被當局迅速處理,而且決定受理他的庇護案,他將獲得重新安置的機會;不過這至少也是一年以後的事。
此刻的 Mohamed 身無分文,由於馬來西亞不是《日內瓦公約》的簽署國,所以 Mohamed 在沒有難民身分證明或居留資格的狀況下,他也沒辦法工作養活自己。
另一個隱憂是他家人會不會找到他,強押他回索馬利蘭,然後將他謀殺?
Mohamed 完全無法信任其他等待身分審核的索馬利蘭人,以免他們出賣他。
「我心裡有個渺小的心願,也許哪天我可以到其他國家,也許歐洲,也許美國。不過在那之前,我必須保持低調,祈禱我家人找不到我。」
至於 Ahmed 後來怎麼了?Mohamed 並不知道,他試過各種方法,卻怎樣都聯絡不上 Ahmed…
.
(本故事人名都經過變更)
(插圖by Sarah Elsa Pinon)
原文 from BBC Stories :https://www.bbc.com/news/amp/stories-53438112
天梭維修中心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八卦
Joe:「以前雇用傳統勞工的許多行業,未來搞不好就轉變為雇用工程師了,AI和自動化越來越普及,維修工程師失業的機率可能更低了」
美國傳統零售業的代表,Walmart絲毫不畏擁抱新技術,這家自許為「科技公司」的全球零售龍頭,宣佈旗下店面將大規模進駐近4千台機器人與自動化設備,協助處理枯燥、重複的工作,Walmart計畫導入1500台自動拖地機器人、300台貨架掃瞄機器人、1200台快速卸貨裝置以及900台取貨塔(Pickup Tower)。
近年來,Walmart積極測試各項機器人與AI技術,希望能從一些低技術、作業式的工作中解放人手,令員工有更多時間與顧客接觸,或者進行重要性較高的工作。不過至今為止,大部分機器只在少部份據點進行測試,接下來Walmart希望能更加普及地運用這些新興技術,根據Walmart的聲明稿,Walmart員工一點也不擔心被機器人搶走工作,並且很快理解到,這些機器人令他們從重複勞動中獲得解放,能夠將更多時間放在推銷商品、服務顧客等更較讓人感興趣的工作內容上。
2018年秋天時,Walmart試驗了自動拖地機器人Auto-C,這隻機器人能自主清理與為地板拋光,而不必員工親自推著拖地機在店內奔走。這項工作每天花費員工兩小時處理,貨架掃描機器人Auto-S在2017年10月首度曝光,經過一年多的測試,目前全美Walmart共導入50台,現在也一舉擴充300台機器人,總計導入350台,Auto-S能在店內走道上自主穿梭,檢測兩旁貨架上的商品,並回報員工有哪些商品需要進行補充,或者哪些商品擺放到錯誤位置、標價不正確,再由人力進行更正,省下地毯式巡視的時間。
在消費者看不見的後端,Walmart也一直測試著自動卸貨裝置FAST Unloader。該裝置除可快速卸下卡車上的貨物外,能與貨架掃瞄機器人結合運用,依照優先順序替商品分門別類,讓員工能第一時間為顧客補充想要的商品。
自動卸貨裝置從去年夏天開始漸進式地導入,至今已有約500台,再加上本次宣佈的1200台,總數來到了1700台,取貨塔是Walmart為線上購物顧客提供的一種新取貨方案,消費者線上訂購商品後,可以選擇到實體店面透過取貨塔拿取商品,而不必負擔運費,這種作法也令Walmart省下大量運輸成本,在過去兩年間,Walmart已為各地商場導入約700台取貨塔,這次又再度追加900台,使總數超過1600台。
Walmart在機器人與自動化技術上的積極投入,可說是面對人力成本不斷上漲的回應。儘管如此,這家零售巨頭仍不斷強調這些新技術能節省員工時間,令他們專注在服務顧客、推銷商品等與人互動的工作上,儘管有部份工作被機器人取代,這並不代表工作機會將減少。實際上,Walmart目前正在招兵買馬,意圖進一步拓展其線上零售業務。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指出,機器人不能取代每一個人;但隨著人工智慧加速進展和現有工作自動化,美國有四分之一的工作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動;雖然對整體就業的實際衝擊不大,但幾乎沒有一個行業能夠不受影響。
研究人員檢討了大約800種職業,斷定未來幾十年美國有3600萬個工作將受到自動化高度衝擊,也就是利用現有科技,這些工作至少有70%可能很快就會被機器取代,人工智慧不會導致世界末日或烏托邦,不過擾動在所難免;而辦公室行政、製造、運輸和食品準備工作更可能被機器取代,其餘較有保障的工作範圍廣泛,從需要高等教育和創意的複雜專業和技術工作,到需要非例行活動的待遇較低護理和家庭服務工作,要確保更高品質經濟成長則需提高生產力,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無疑將會是解決之道,並可能在未來提升全國經濟和促進繁榮。
這些改變可能在幾年內出現,也可能在20年後來臨,不過等經濟陷入下一波不景氣,自動化步調可能加快,因為企業裁員時通常亟於採用能削減成本的科技,隨著人工智慧進展,會改變人力景觀的不僅是工業和倉儲機器人;一些連鎖餐館已改用自助點餐機器,少數餐館也在試用半自動廚房,Google準備在旅館大廳試用數位語音助理,為幾十種語言提供即時翻譯;自動駕駛車輛可能取代短程送貨司機;一些零售商也正準備利用附有面容識別科技的感應器或攝影機,開設無收銀員商店。
這些改變對小城市衝擊最大,尤其是在美國中心地帶和鐵鏽帶;年輕勞工受到影響的比率也會特別高,因為他們在自動化風險最高的食品服務和其他行業占多數,許多經濟學家發現,整體而言,自動化對勞工市場有積極效應,能夠促進經濟成長,降低價格和增加需求,同時製造新的工作彌補失去的工作。
但是,這種發展無疑仍有輸家和贏家;以前受創最重的是教育程度較低的製造業工人和其他男性藍領工人,以及擁有中等教育程度的女性文書和行政人員,隨著機器愈來愈聰明,受到自動化影響的勞工類別會愈來愈多,大致不受影響的主要是不僅需要高等教育程度,也需要人際技巧和情緒智商的工作;這些高薪工作需要高度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科技很難取代。
世界經濟論壇也預測到2025年,機器人將能接管目前52%的工作,可是科技進展也會製造工作抵銷這些失去的工作。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2889/walmart-hire-robots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614186
天梭維修中心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八卦
李開復《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專欄:新冠疫情加速自動化大躍遷
中文授權翻譯來自創新工場微信公眾號,原文刊載於經濟學人官網:https://www.economist.com/by-invitation/2020/06/25/kai-fu-lee-on-how-covid-spurs-chinas-great-robotic-leap-forward
2003年SARS疫情期間,北京的實體商店全數關門歇業,這迫使一家零售商嘗試向網路轉型,開拓新市場,這家零售商後來發展為當今中國大陸電子商務巨頭之一:京東。再把時間快轉到我們所在的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京東大舉推行新型自動化倉儲,單日訂單處理能力超過150萬單,推動銷售額飆升20%,還在武漢用上了機器人和無人機配送,並計劃於今年內在各地開設1000家自動化餐廳。
我們的世界正迎來疫情衝擊下的重大革新:自動化、智能化和數字化。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由自動化驅動的升級再造,大規模引入機器人科技來降低商業運作中人與人的接觸;在線業務、演算法和自動化實現了降本提效及安全保障。雖然這樣的轉變在此次疫情之前就已發端,但疫情確實起到了加速的作用。同時我預測,自動化技術短期內可以用於保證社交安全距離,長期而言將對商業運行機制產生更廣泛、更深層次的影響。這一波後疫情時代的自動化浪潮在中國如火如荼,或許也將於世界各地的商業環境開花結果。
過去人們以為要完成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就得與他人面對面互動。經歷疫情隔離後,他們發現其實並非如此。從醫療看護、餐飲、配送、製造、物流、運輸和教育這類藍領屬性的職業,到金融、客服、業務、人力資源、法律和會計這些白領屬性的工作,很大程度上都可以由軟體和機器人科技來完成。
從歷史角度看,當經濟下行週期恰逢新一波成熟科技的應用落地,往往會掀起自動化的熱潮。企業受到成本壓力後,會覺得有必要削減工作崗位和嘗試新科技。一旦企業成功引進機器人來取代人類員工,老闆們就不太可能走回頭路,因為機器人不會生病、不會曠工、不會因為要執行危險任務而要求漲薪。事實上,機器人可以說是疾病大流行期間取代高危崗位的最佳解決方案。難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大衛·奧特爾 (David Autor) 將新冠疫情稱為「自動化推手」。
中國在發展自動化經濟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雖然擁有龐大的勞動力,但在過去20年間,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增加了十倍,是越南的兩倍多。作為世界工廠,中國有十足的動力實現智能製造,進而從製造大國晉升為製造強國。現在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工業機器人市場,2018年大陸的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激增21%,達到54億美元,佔全球銷售額的三分之一,各行各業也在積極探索將機器人技術融入製造業的方方面面。
自動化加速的趨勢還輻射到製造業以外的諸多領域。 二月疫情在武漢迅速蔓延,規模龐大的火神山醫院在十天內建成,成列的機器人在醫院內奔走,進行消毒和物資運送,機器人的「身影」還出現在各地的學校、醫院、商業建築中。上海機器人公司擎朗開發的一款無人車結合了激光雷達、計算機視覺、傳感器等技術,可執行無接觸消毒任務。
前陣子我在北京居家隔離時,網購的包裹和食品都由社區的機器人運送,它裝有輪子、外形敦實,很像《星際大戰》中的R2D2,送貨時先以無線呼叫電梯,自主導航至我家門口,然後撥打我的電話通知開門取件。我取走快遞後,機器人就會回到前台等候下一個任務。
美團外賣也推出了「無接觸」配送服務,將餐品送至指定的取餐點,外賣小哥和顧客無需互動便可完成交易,美團還在積極測試無人駕駛送餐車。微信也開發了一個系統,人們可以用手機瀏覽餐廳菜單、點餐和結賬,由人類或機器人將食物送上餐桌。穿梭於店內的機器人服務生可能是為了隔離安全,也可能是為了炒噱頭,但未來它們或許會成為大多數普通餐廳的基礎配置(上流餐廳除外)。
不過短期來看,自動化對白領類型的工作影響更大。雖然流水線這樣基礎的重複性工作容易實現自動化,但多數手工技藝對機器人來說仍舊難以掌握。21世紀的「智能自動化」將有別於20世紀的初級物理自動化,因為如今的機器人需要將機械工程和用於感知和精細動作操控的人工智慧技術模塊融為一體。而在疫情期間,白領員工居家上班,他們在線上的一切活動、承擔的所有任務都被轉化成數據,標誌著向機器全面接手邁出了一小步。這就是自疫情危機爆發以來,提供“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的公司迎來一波銷售熱潮的原因。
作為身在中國的高科技投資人,我第一手見證了這些科技在疫情期間落地應用,舉例創新工場投資的追一科技公司開發了一款客服中心自動化軟體。疫情期間,大陸一家大型銀行的信用卡部門部署使用了該軟體,每天和客戶的通話量高達35萬,相當於1200名人工客服的工作量,這類對話機器人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提高了客戶滿意度,增加了收入。現在追一科技已將AI數字員工的落地應用擴大到智能營銷、智能分析、智能培訓、智能助理等諸多場景。
後疫情時代的商業環境新脈絡正在成形,一切可通過自動化降本提效的運營環節都將實現自動化,而自動化過程壓縮人類崗位,不僅僅是為了利潤和績效,更是為了健康和安全。機器人和軟體在疫情發生前便已展現出吸引力,如今這些技術更是有理由成為企業剛需——無論新冠肺炎疫苗是否會研發出來。
雖然一些工作因自動化改變或消亡,但許多新的工作崗位也被創造出來,例如數據中心、5G設備、智能軟體等新的數字化基礎設施,軟體將需要人類員工加以研發部署,而機器人的操作和維修也需要人類技師。同樣,以人為核心的數據收集和標籤分類工作也需要人類參與,以便為AI提供“燃料”,助力自動化經濟發展。許多行業將根據「人類-數字共生」的嶄新模式獲得重塑。以教育領域為例,AI可擔任24小時在線的老師和教練,而人類老師則是智慧的導師和激勵者;在醫療領域,AI將協助人類醫生,充當精準的、有針對性的診斷引擎,而人類醫生則負責與患者溝通和做出最終的決定。
在向自動化經濟轉型的進程中,政府和民間機構需要攜手努力,共同試驗和樹立最佳模式,幫助就業大眾做好準備,並對面臨失業風險的人群進行再培訓。中國較早採用自動化科技,而且有望成功從一個貧困的農業經濟體轉型為一個工業強國,說明中國大陸的實踐可以提供寶貴的經驗。
二戰後,美國的商業慣例成為了全球標準,世界各地的企業都立志與之看齊,在此次疫情的推動下,中國將加快推進自動化、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科技深入各行各業,同時為其他地區探索未來方向提供可藉鑑的思路。 ■
本文作者 | 李開復博士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院長
©The Economist Newspaper Limited, London 25th June 2020
天梭維修中心 在 天梭TISSOT SEA TOUCH 品質問題&修不好(保固內) 有想 ... 的八卦
7/28取回後隔兩天配戴僅開汽車~還有走路!!! 以電話詢問該品牌台北總公司李姓經理,為甚麼在連接目在牙無傷無損下會脫落,我相信他會回答你他也不清楚,後來我問他說維修部 ... ... <看更多>
天梭維修中心 在 [維修] 讓人感到絕望的天梭tissot原廠維修- 看板watch 的八卦
如標題,最近自己的天梭石英錶因為秒針一次走四格,雖然時間上沒有誤差,
但因為還在兩年保固內,就送原廠櫃位去修了。
在網路上看到有些人是說電池快沒電、或者是裡面的一個齒輪壞了,
總之想說原廠應該會好好處理的吧,就沒多想去修了。
專櫃收下來後說需要三個禮拜才能回報情況,有問題會再通知,嗯,有點久不過算了。
結果隔了一個月後接到電話,告訴我說裡面的電路板進水損壞,要換一塊需要2500
...裡面電路板進水損壞,有哪種電路板浸水會讓秒針一次走四格的損壞方式?
我只知道進水可能會短路、可能會燒壞元件,問題是他正常動作就秒針一次動四格,
這樣你確定是電路板的問題?
報價報2500,換一塊電路板,我幹嘛不直接買新錶?
隔陣子把錶拿回來後,發現維修單上寫的故障原因是"電路板異常放電"
...阿所以異常放電會讓秒針一次走四格?
寄信給客服抱怨在保固中修需要2500,這件事情太荒謬,
我去綠茶店再買一支都比花2500開心,這樣的保固不是有跟沒有一樣嗎?
於是客服隔天打電話來了,聽起來感覺就是客服SOP小妹,
傳了三張圖片給我說是人為損壞,圖片如下:
他們說用甚麼儀器進氣去測試證明有漏,所以說沒辦法修。
當下我也聽不進去他說用甚麼高科技的儀器怎麼判別了,我覺得很神奇的是,
日常用錶帶出這樣的損傷算很奇葩嗎?
我平常工作也就是教書,也不會去刻意碰傷甚麼的,甚至我的iphone損傷都比這個嚴重
(手機反而一天到晚噴出去...)
然後iphone我之前過保手機召回免費換電池都能順利更換,
手錶保固內居然說人為損壞,連個電池也沒換就寄回來了?
真心奉勸,如果你想買天梭,除非你是打算擺在防潮箱裡收藏,
否則只要日用的話,還是別買了吧。
以往買精工、星辰再怎麼戴至少都沒遇過兩年內就不能用的錶,
而我在天梭身上遇到了,而且保固有跟沒有一樣唷。
可能是上天要我再換支錶了吧,不過這輩子應該是不可能再買這個牌子的。
按照她的保固時間走、寄回原廠修,結果說人為損壞就算了,一個電池也不願意換、
又開天價的維修費,這個牌子真的是嫌客人太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7.74.18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tch/M.1511015912.A.884.html
結果還說是我造成損壞的。
※ 編輯: rolandwuwu (59.127.74.184), 11/18/2017 22:43:01
感謝建議~
這樣我要這保固幹嘛?
※ 編輯: rolandwuwu (59.127.74.184), 11/18/2017 22:51:19
※ 編輯: rolandwuwu (59.127.74.184), 11/18/2017 23:06:30
※ 編輯: rolandwuwu (59.127.74.184), 11/18/2017 23:25:34
這是我十秒鐘前剛拍的三張現狀圖,你說這樣叫摔車磨到?你有沒有真的摔過車?
你如果是相關廠商要護航就算了,這種情況你要說摔車,我看你才是真的沒摔過車吧。
如果你看到細部圖就倉促評論我可以接受,如果看了現在這三張你的感想也是一樣,
我也是真的很不認同你說的摔車啦。
我想強調的是,如果說「保固」在正常使用磨損下,就真的不是特別的外傷了,
但說不保固、也不換電池,敢問這誰會心服口服?
你要說我取暖也可以,我只是想告訴大家,如果要選錶的牌子,請慎選。
反正我是不打算再買一支保固內、用不到兩年就被原廠宣告不修的牌子啦。
※ 編輯: rolandwuwu (59.127.74.184), 11/19/2017 02:29:52
因此我聽前面板友的建議在家裡附近找了間google評價很高的鐘錶行去維修,
結果也沒維修就是換個電池收100元,錶居然就神奇的正常運作了!
因此多花500順便換了條錶帶
至於電路板進水壞掉?都接上電池能正常動作了,我是不知道到底這樣算哪裡壞啦。
再說明一下,因為前面有人說既然覺得原廠不好幹嘛不去找外面維修,
這說法很奇怪,你東西在保固內你會放棄保固直接給外面維修?
更何況當初買錶的時候店家就耳提面命的說,就算換電池也要送回原廠換,
這樣才不會破壞保固,結果發現送回原廠根本不是會幫你換電池阿,
是檢查到破損直接連顆電池都不換就退回來了呢,原廠真是好棒棒唷。
2500如果真是機芯掛掉、你要換我也不是說不合理,但問題是這機芯真的有掛掉嗎?
電路板放電異常,那我幫人修電腦,
每個都這樣講跟他說你主機板放電異常要換一台就好啦,這樣荷包還飽飽呢。
如果給人修電腦、修手機不能接受這樣荒謬的理由(拍出傷痕就說你要整塊換掉),
那憑甚麼修手錶就可以接受了?
如果你可以接受兩年保固中送回原廠,原廠跟你說要花2500換版子不然不能用,
結果去外面換顆電池就可以用的,那就繼續買天梭吧。
總之我是不敢再買了啦。
我平常的工作也不會特別磨到、動作也沒特別大,居然被說誇張,
我也是覺得滿神奇的。
錶明明是日用品(尤其這種價位的),怎麼被搞到好像是貴重品一樣要好好保護了?
電話聯繫的時候我也直接問他電路板不正常放電是甚麼意思,那個小妹也解釋不出來...
※ 編輯: rolandwuwu (59.127.74.184), 11/19/2017 21:52:16
品牌大就好吧,唉。
※ 編輯: rolandwuwu (59.127.74.184), 11/19/2017 23:20:31
結果換了電池就好了,所以電路板你這樣還說有損壞,說不過去吧。
甚麼是有利的玩法?兩年保固他開的、說換電池要回原廠他說的,照他條件跑,
結果連電池都不給換就打回來?
原來這樣是對消費者"有利"的玩法阿,受教了。
我看到的是連我這個換電池就好的錶也不給換,這樣還叫保固?
耳機保固的產品,說你外觀損傷就退回去了,會有甚麼反應?
電腦保固的產品,說你外觀損傷就退回去了,會有甚麼反應?
各式各樣保固的產品,說你外觀損傷就退回去了,會有甚麼反應?
為什麼,歐系大廠的手錶就覺得合情合理?是人家歐洲來的比較厲害嗎?
※ 編輯: rolandwuwu (59.127.74.184), 11/20/2017 00:00:41
為什麼你會覺得我這篇文章是"很無意義的控訴還是取暖"?
※ 編輯: rolandwuwu (59.127.74.184), 11/20/2017 00:03:25
※ 編輯: rolandwuwu (59.127.74.184), 11/20/2017 00:10:35
如果說一個完全遵照原廠規則走的結論是消費者問題,我也是覺得很幽默啦。
然後你說的沒錯,18k金的不會比較耐用喔,請好好理解,18k金碰到一樣凹啦。
滿特別的。
不好意思戴便宜貨不能在這版上PO文抱怨的意思囉?
就說日用錶,本身職業也沒人在互相比較錶的價格、需求也就是戴的好看而已。
就只是想要一支大三針的薄錶,就看到這支了,不懂一定要高價原廠才會好好修?
如果便宜錶原廠不想修可以不給保固不是?
我是會跳過啦,更何況手錶這東西根本就不是必需品,哪有甚麼不好跳過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