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最近多了一個「追星星的男孩」。
自從兒子加入學校「天文社」之後,對「觀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只要天氣一放晴,就迫不及待的拿著望遠鏡、相機,出去看星星。洗澡的時候,他把手機放在牆上看著國家地理頻道解說天文的影片;出去吃飯的時候,他捧著天文專家孫維新教授的傳記,津津有味的讀著。餐桌、茶几上到處是他借來的天文、觀星書籍;午休時間一有空他就鑽去天文社辦公室,把玩學校老師的專業望遠鏡。
高一學期末,他告訴我當上了下一任「天文社」的社長。
「怎麼選上的?好厲害!」我問。
「就是前社長問:誰要當社長?我舉手,就當上了。」兒子語畢,我大笑。
說來也很有趣,兒子會迷上天文,竟然是老媽我的無心插柳。
高一下剛開學的時候,他很苦惱不知道要選什麼社團。他說上學期參加的社團和多元課程,程度都太淺。在體制外訓練出優秀報告能力的他,雖然在課堂上備受老師和前來視察的師大教授讚美,期末兩科都拿到超高成績,不過他自己卻覺得沒有什麼收穫。
我跟他討論了半天,談不出什麼結果。於是我便隨口建議:「你們學校以擁有一座專業天文望遠鏡聞名。依據我的經驗,通常有設備、就會有師資,如果真的想要學到些什麼,要不要試試參加天文社?再者,觀星一定要在晚上。天文社出去辦活動、校際社團聯誼,一定會過夜,那也比較好玩呀!」
兒子聽了之後,偏著頭想了一下,嘟囔著說:「可是我對天文學又沒什麼興趣。」
我鼓勵他:「對於不了解的事情,當然不會有興趣。說不定了解一下就有興趣了呀!不然你要不要還是繼續去你喜歡的生物社?如果課程太淺,你可以去找老師談談能不能做點你想做的觀察或實驗?」見他不吭聲,我開玩笑:「不然去熱舞社也不錯,女生比較多!」
沒想到,兒子後來真的去參加了天文社;更沒想到他竟然就一頭栽進星星的世界裡,觀星觀出興趣來。
對於兒女的興趣,我一直是百分之百的支持。兒子暑假主辦嘉義的觀星活動,我陪著他去賣場採買40人的食材;他計畫的大雪山觀星因雨取消,我便一直想著怎樣能在天氣晴朗的夜晚,讓他有機會在城市裏也看得到璀璨的星空。
11月17日是33年一次的獅子座流星雨星爆,我查了一下天氣資訊,剛好那幾天都是晴天。然而我晚上卻有課、有約,抽不開身。於是我提議:「如果你真的很想去,可以下課後坐巴士上陽明山,晚上我再開車上山去接你。」回家我也交代了阿宏,如果有空,可以載兒子去陽明山看星星。
兒子本來覺得上學日晚上出門有點困難,但在我的鼓動下,他真的約了同學,打算自己包一輛計程車上山。於是阿宏義不容辭擔起了司機之責,載著四個孩子、帶了腳架、相機、望遠鏡,放學後塞了一小時的車陣上山去。看完了冬季星座、看到了流星雨,送完三位同學再回到家,都夜半12點了。
午夜,父子倆疲倦而心滿意足的吃著宵夜,跟我分享我觀星始末。一向粗枝大葉的阿宏晚上睡覺時,竟然滿心感動的對我說:「這幾天跟兒子去看星星、陪女兒去拍攝影作業,我覺得好滿足、好快樂喔!」
我沒好氣的回他:「你這個甩手掌櫃,現在他們還願意讓你陪,你該感恩了啦!」
話雖如此,我倒是覺得,孩子越大,越需要爸爸媽媽給予支持。雖然阿宏在孩子小時候缺席的時間太多,但是青少年期是父母和孩子最後「和解」的機會,只要願意,拋開升學和成績,還是能夠有「愛的相處」時間的。
有一次,一個好友曾問我說:「為什麼妳建議的事情孩子都會聽,而我越是推薦哪部電影和書,孩子卻越是不願意看呢?」
當時的我怔了一下,無法回答,因為我並不知道確切的原因,以為只是我「比較專業」,或是我家孩子「比較溫和」。然而我現在終於找到了答案。那就是:
當孩子覺得父母提出建議的目的,是為了要控制、主導、干涉他們的人生或想法時,他們就會排斥、抗拒。
反之,如果你的建議只是為了協助他們找到自我、支持他們所愛的興趣、分享他們感受到的憂喜,那麼,他們就會欣然接受了。
天文攝影課程 在 潘裕文 PeterPan Facebook 八卦
每一個階段過程都有意義
不管用力還是輕輕的做
都只有做了才知道
晚安
https://www.facebook.com/read.life/posts/10153685654550057
就算選錯,人生也不會毀了
作者:小野
我弟弟小時候和爸爸出門,回程天氣很熱,路上有人賣冰,爸爸問他要不要吃,他搖搖頭說:「我不熱,我不要吃冰。」回家後我爸爸寫了一篇日記,說孩子很懂事,知道家裡窮,即使想吃仍回答不要。
我弟弟做的選擇,滿足爸爸而非自己的慾望。弟弟是我這一輩小孩的縮影。在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生存是唯一目的,怎麼可能讓你做選擇?就算讓你選擇,你也知道哪個選項是大人想要的。
你以為孩子在做選擇,但是他的選擇有兩種:一種是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另一種是,他的選擇是為了滿足大人,而非自己,像我弟弟和我女兒就是這樣。
我的兒子女兒和我生存的年代不同,他們從小就有很多選擇機會,但兩個孩子從小在「做選擇」這件事上,反應截然不同。
敢要的哥哥,做最大的夢
哥哥很自我,每次都選最好的、最大的、最貴的,總是反反覆覆、猶豫不決。妹妹則很堅定、沒有一絲猶豫,總選擇最簡單合宜的。他們小時候我有種誤解,以為哥哥不懂自己要什麼,而妹妹很會做選擇。
一直到妹妹二十幾歲,跟我抱怨一件往事,我才知道誤會大了。
有次我們全家去香港玩,念國小的哥哥和幼稚園的妹妹,回程可以去玩具反斗城各挑一個玩具。妹妹一開始就挑了個哪裡都買得到、不到一百元的小黑板。哥哥從進門的那刻起,一直挑一直換,最後挑到一個八百元的蝙蝠俠。結帳途中,看見一個限量版、要價四千元的蝙蝠俠,又換:「我要這一個!」他媽媽終於發火了,認為他沒主見,只會選最貴的,不准他買。是我出面緩頰,替兒子說好話,兄妹才皆大歡喜帶著自己選中的玩具回家。
事隔二十多年,妹妹對這件事竟然還耿耿於懷。她說,選完就後悔了,可是我們讚美她的堅定,拿她的表現罵哥哥,所以她不敢換。但她很羨慕哥哥,每次都這麼堅持的要,不惜大哭大鬧,最後都得到想要的。
就如女兒說的,我兒子是要選就選最好的,努力爭取。從小,他喜歡的女生都是全校最漂亮的。高中時我還幫他追過女生,雖然沒追成,他也不以為意,至少試過了。
大學畢業,他想出國念電影,沒拍過電影也非相關科系畢業的他,竟然填了美國電影研究所最好的前十所學校。我在電影圈的朋友笑他;我也勸他選擇符合他程度的學校。他說:「爸爸,出國唸書要花那麼多錢,如果不能念最好的,我在國內拿文憑就好。」後來,他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畢業作品回國也拿到了金穗獎。
他就是這樣,一路都要最好的,努力去要。別的父母可能會罵他一頓,說他好高騖遠、不實際。可是你為什麼要阻斷他對未來的想像?何不讓他去,失敗了再想辦法,只要他願意承擔後果,為選擇負責就好。
不敢要的女兒說:「我要休學!」
從小溫暖體貼、做選擇果斷,人生看似一帆風順的妹妹,高中時面臨了很大的生涯困惑。高一上學期結束,她跟我們說:「我要休學!」
從小在我們家教育下,她知道,生命有許多可能;但她念的明星國中瀰漫著「只有前三志願才是學校」的價值。她那年沒考上前三志願,這個挫敗讓她對自己沒自信、對學習產生懷疑。
我女兒提出想休學,我要她給我半天想想。我和太太去散步,半天後我們同意了,但是有兩個條件:第一,自己規劃休學後的學習與生活;第二,把高一念完再休學。
整個高一下學期,她都在為未來的休學生活做準備。規劃休學後,每天早上七點半聽《空中英語教室》,然後開始一天的學習、創作、看書加強國文能力、找課程補強對天文學的興趣等。家中還留有一本寫滿同學祝福的紀念冊,她向全世界宣告要休學,斷了自己的後路,決心下得很大。
辦休學手續的前一天,她寫了一封信給我,說她這五個月夠了,她其實是在鬧情緒,因為高中考壞了,所以過不了關;現在想通了,決定高中讀完,大學要念設計。想通了,知道念高中是為了什麼,就比較快樂、比較甘願,她選擇念完高中後考大學。
我非常平凡,如果我的孩子很乖、很優秀、一帆風順,我會像一般父母一樣,非常高興。但多數的情況是,你的孩子可能很普通、學業不突出,也沒有特別優秀。我只是很瞭解,生命本來就是這樣曲曲折折。
我念過生物系、當過生物老師、放棄在美公費攻讀博士的機會返國寫作、寫過小說與散文、做過電影與電視,每次生命的轉換,沒有因此就不害怕。我只知道當老師無法滿足我、我只知道我不喜歡美國的科學家生活,但我喜歡什麼?我並不具體,當我隱約知道這似乎是我要的,我就去追求。
在這樣心情下長大的人,當了爸爸,會很小心翼翼的,不輕易撲滅孩子的想法,不輕易告訴孩子應該做些什麼。
我並不是多麼英明的爸爸,知道孩子未來的道路。我只是真心相信,大人一輩子做這麼多錯誤的選擇,真的沒有比較高明,不會知道哪一個選擇是真正「正確的」選擇。而且,選擇也無所謂對錯。你是誰?你要什麼樣的人生?都會決定你做的選擇。
就算選錯了,人生也不會因此就毀了。兒子也曾經問我:「如果我到後來去婚紗店當攝影,你會不會很失望?」我說不會,然後說:「如果你告訴我,我終於明白我走錯路了,或是電影根本沒有路了,你當婚紗攝影把自己養活,有什麼不好?」他說:「這樣根本不需要去美國唸書那麼久。」我告訴他,那是你人生中很珍貴、奢侈的一段生活,爸爸可以幫你做到,我也很高興。我大學念生物系四年、醫學院工作兩年,公費到美國唸書又放棄,不是浪費了十年嗎?我後來做的電影、電視看似和這些經歷無關,可是我的確因此和別人不一樣。
我為什麼那麼放心讓小孩做選擇?因為我已經看清楚,人生的路每一段都有意義,失敗也好,走錯路也好,最後都讓你變成今天的自己。
不抹去孩子對人生的想像
孩子小的時候我很少會跟他們說:「我教你。」只是在他做選擇的時候,陪著他去看,你是怎樣的人?有哪些優點?適合什麼?從他的個性中找出他適合的方向,他會比較有自信,有自信的人比較不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
現在他們三十歲了,情況卻反過來,我在做選擇時常常需要他們的意見。不久前我第一次寫奇幻小說,寫了三萬字還沒完,我就先寄給兒子和女兒,他們各自回信告訴我可以怎麼寫。我兒子學完電影回來,我剛好要去演電影,我要兒子教我兩招。他說:「有個原則,眼睛不要看對手,一看,鏡頭就會跳對方,你不看,他沒辦法剪,就會讓你整段表演。」我演的時候眼睛就真的不看對方,導演說不對耶,你演七、八次了,眼睛都不看對方,我說我演神經質的醫生,所以眼睛不看對方,導演生氣說:「我演給你看。」我心裡偷笑:「其實這是我兒子教我的。」我問我兒子的時候,我是真的問,打從心裡相信他。
我這方式會把小孩教得比較早變聰明,他有一天會回頭來幫助我。我希望我小孩很聰明,來救我。怎樣變聰明呢?我用我覺得比較對的方式,用開放的、充滿可能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期望有一天,他可以幫我解圍(笑)。
-----------------------------------------------------------------
感謝讀友分享
生命空缺用閱讀補足
http://readlife.weebly.com/
天文攝影課程 在 Facebook 八卦
【#星野攝影在台灣|Night-sky Photography in Taiwan,2020】
天文攝影是我還在學習的攝影領域之一,不止是前製拍攝技巧,需要更多的天文知識與後製技巧,還有用不完的特休與假期(O
天文攝影分成『星野攝影』與『深空天體』兩種,由於我沒有赤道儀,目前拍攝的都是銀河與星流跡(星軌)兩種,也就是星野攝影。
最後兩張照片是我用相機單次曝光拍到的M42(獵戶座大星雲)及M31(仙女座星系),由於沒有赤道儀也沒有疊圖合成,可以看到效果非常的普通。這也是攝影最大錢坑之一,『深空天體』。(相較之下鳥砲好像沒那麼貴了...)
-
不得不說,我的攝影技巧與後製方法,很多都是為了拍攝星空才進階學習而來。永遠都忘不了第一次拍到銀河,那個差點痛哭流涕的瞬間,以及第一次將銀河後製成莫名其妙的模樣。
去年拍得不算多,照片都是我在2020年跑的景點,有武陵農場、大崙山、石門山、日月潭、金剛大道、黃金神社、東峰纜車站、金剛大道、三仙台、客城鐵橋,後來做了課程不得不中斷,手上還有好多清單要跑。
其中有不少地方都是去了兩、三次以上才成功拍到,很多時候都是去敷臉跟吃消夜的。我是個會不斷重複跑同個景點的人,就算是芭樂點也無所謂,為的是更好的天候或是更棒的構圖與前景,不一樣的角度。
-
整理了2020年的星野攝影照片,做個紀念。今年大概在趕進度,才二月就去了4次武嶺,希望2021年能繼續維持這股衝勁,能有更多、更不一樣的作品。(再這樣跑下去,清境7-11的員工都快記得我了😆😆)
-
Olympus PEN-F
Olympus E-M5mk3
Olympus E-M1mk2
Olympus M.ZD 8mm f/1.8 PRO Fisheye
Panasonic Leica DG 12mm f/1.4
Sony A7Rmk3
Sony 16-35mm f/2.8 GM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ongma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