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看日環食的台北市民】#你曾經在中山堂屋頂看過日食嗎
1955年至1958年曾有三次觀賞日蝕機會
當時報紙用語為日蝕,與今日寫為日食已不相同
而圓頂觀測臺設置在今日的中山堂屋頂
當年市民能登頂看天空異象
你小時候對這類的天文奇觀
有什麼難忘的經驗呢?
一起來回憶
日期:1955-12-14
圖說:千載難得一見的日環蝕天象,於下午三時廿六分開始,至下午四時五十九分為止,在台北市天空出現,全部過程約為一小時卅三分之久。
來源:聯合報
攝影:陳維在
#日環食 #圓頂觀測臺 #天狗食日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55-06-21/聯合報/03版/第三版】
昨日觀測日蝕
初虧時間與預測差五秒 雲層阻隔未能盡見奇觀
【本報訊】台北市成千百的男女市民於昨日近中午時分齊集省氣象所及中山堂平台上觀測今後一千二百年簡僅見的一次長時間的日蝕,尤以中山堂參觀者特別擁擠,因所發參觀票有限,向隅者頗不乏人,當台灣夏令時間十三時左右,近食甚之際,台北街頭里巷居民,大放爆竹。呼救太陽,以趕走吃太陽的「天狗」,不少男女老少,拿著燻黑了的破玻璃或墨片眼鏡,對空觀望,兩位交通當局主管,交通部長袁守謙,次長柳克述也特別到氣象所去觀測日蝕現象。
*************
【1955-12-15/聯合報/03版/第三版】
省垣食象美中不足
碧空浮出雲層 兩奇景難觀賞
【本報訊】千載難得一見的環蝕天象,於昨(十四)日下午三時廿六分開始,至下午四時五十九分為止,在台北市天空出現,全部過程約為一小時卅三分之久,除了三百多位市民經中山堂四樓天文台及公園路台北氣象所的邀請,分別在該兩處,利用赤道儀,經緯儀及巨型望遠鏡等天文儀器,用投影法及在深色玻璃中可明顯看到此次日環蝕的過程與形狀外,在其他街頭巷口,晒台屋頂等空曠地點,用煙燻玻璃與跑光攝影膠片等自動觀察日環蝕現象的市民人數,則無法統計。
昨日日環蝕的全部經過時間為一小時三十三分,但在下午四時五十九分以後一段的「日沒蝕帶」現象,為西方天邊的厚雲層與地平線所遮蔽,北市觀眾無法看到。
*************
【1958-04-20/聯合報/03版】
全省人民昨一飽眼福
觀測日環蝕奇景
朗朗乾坤陰風四起金輪失色 虧蝕時刻略較預測時間遲十餘秒鐘
【本報訊】台北市和全省各地的人民昨(十九)日都在三年內第二次看到罕有的日環蝕奇景,上一次是四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的傍晚。
昨日日環蝕奇觀初虧於上午十時二十九分三十二點九秒,比預測的時間遲了十二點九秒,朗朗乾坤之中,漸漸陰風四起,黯然無光,地影為之變形,月亮已開始遮住太陽的金輪。
台北市街頭小巷,上午十時起便有人群用深色太陽鏡,或黑汁塗黑的玻璃片,仰首穹蒼,觀看本世紀中可能是台灣看得到的最後一次日環食奇景。在我國傳統的迷信習俗中認為日蝕或日環蝕是「天狗吃太陽」,因此,在環蝕開始時,到處都可以聽到鞭砲以及敲擊鐵器鑼鼓之聲,替「受難」中的太陽解危助威。
省氣象所於上午九時就開始觀測的準備工作,用兩架赤道儀和一架四吋半天文望遠鏡,及一架最新式的電動天文計時儀,進行觀測。觀測所得的確實時刻,較預測者約遲十秒鐘左右。
日環蝕是月亮遮住太陽,從初虧起一直到復圓這段時期中,月影漸次移入太陽內,最高達太陽直徑百分之九十四,使得地面上感受到的太陽光度與大氣溫度都在逐漸減低,在環蝕開始後,人們逐漸感到陰風四起,日光黯然失色,十二時十分以後,地上的影子都與平時不同了;樹蔭下的碎小圓洞都變成新月形,整個地面上各物的顏色也都有了變化,許多房屋內不得不打開電燈照明,如黃昏及黎明時之溟濛情景。
最初,用太陽眼鏡觀看還不容易,因為太陽光線仍然強烈,祗能用薰黑的玻璃片,或用盆盛清水靜置地上,觀看水中環蝕日影。後來太陽變成了新月形,顏色由白色轉變為結紅,顯得十分壯觀,漸漸變成一個光環,中央部份呈暗淡的灰黑色。
中山堂南方屋頂的天文台,上午亦進行觀測工作,同時開放給市民參觀,從十一時至下午二時左右,約有三百餘人排隊魚貫登樓,每個人在赤道儀上望了一眼環蝕情形。
據氣象所說,昨日北部天氣,除環蝕期間地面溫度較初虧時略為降低一度外,氣壓未受有多大的變化。
該所實測所得時刻如下:初虧十時廿九分三十二點九秒,較預測遲十二點九秒,環食時間為十二時十四分五十七點九秒,比預測遲三點九秒。食終時間為十二時廿一分四十點三七秒,較預測慢零點三七秒,環食時間為六分四十四點一七秒,預測復圓時間為下午二時十六分十二秒,但實際上的復圓時間因為天際渾茫,無法測得真實時間。
「圓頂觀測臺」歷史引用自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歷史沿革
公會堂時期至中山堂時期
中山堂民國27年(昭和13年,西元1938年),臺灣新生報前身–臺灣日日新報社–為紀念創立40周年,將其建在公會堂屋頂上的四吋折射式赤道儀望遠鏡及圓頂觀測臺,捐獻給臺北市役所。臺灣光復後,公會堂為巿政府接收,更名為中山堂,其中圓頂觀測臺即為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的前身。
之後,在人造衛星發射前,響應美國史密斯松寧天文臺 (Smithsonian Observatory) 呼籲全世界協助觀測人造衛星,遂於民國 47年組織「中國人造衛星觀測委員會」,並組編觀測隊,代表我國參加觀測。民國46年,人造衛星射入軌道以後,人類文化躍入太空時代,社會對天文知識之需求甚切,中山堂附近夜間光害嚴重不適合觀測工作, 於是經臺北市政府同意遷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齋浦爾城市皇宮位於印度拉賈斯坦邦首府齋浦爾舊城中心,于1728年興建。現在,馬哈拉加王族後人齋浦爾土王仍然生活在宮內。皇宮有8個宮門,主殿以大理石建造,宮門兩邊各站立著大理石造的大象。主殿后的接見廳是國民向君主表達意見或君主宣佈大事的地方,天方版吊掛著美麗的水晶燈,目前展出是兩個銀製大水甕,是當年英...
天文儀器 在 明日科學 Facebook 八卦
國際研究團隊發現最靠近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比鄰星 b,其可能孕育有生命。
天文儀器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八卦
📡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ASIAA) 與ALMA計畫】📡
海拔高達五千公尺的阿塔卡瑪寒漠,位於智利境內,終年無雨,生命絕境。曾經征服這裡的,是數百年前的印加帝國。這裡的海拔超高、氣候乾燥,大氣層的干擾最小,是天文學家觀測宇宙最理想的地點。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及次毫米波陣列(簡稱ALMA),是目前地表上威力最強大的天文台。可以讓天文學家看穿星際塵埃,觀測正在形成的恆星,也可以看見宇宙邊緣,捕捉宇宙最早期的星系。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及行政院科技部的支持之下,中研院天文所自2005年開始參與ALMA計畫,以「實質參與取代部分經費投資」的模式,派出工程與科學團隊參與陣列的建造、測試及科學運轉。至今卓然有成,臺灣的研究人員,無論是研究生還是研究員、教授,都可以撰寫研究計畫,爭取研究時間。迄今臺灣科學界累積獲得的工程經驗、觀測成果,已經遠遠超出投資的金額。
天文所所長朱有花日前率團參與ALMA諮詢與運轉會議,考察ALMA運轉實況,在異域飄揚的國旗前留影,這一面旗幟,不只代表臺灣,也代表十年來臺灣參與國際天文研究計畫的心血結晶。
臺灣第一,Taiwan No. One!👍👍👍
__________________
📡「ALMA小百科」📡
望遠鏡是看宇宙用的人造眼,望遠鏡越大視力越敏銳,可以看得到更暗的天體,並能發現更多微小細節。建造單座非常大的望遠鏡相當困難,且花費不貲。ALMA設計以66座天線形成干涉儀,天線可用不同方式排列,讓ALMA看到不同的細節,其視力和一座直徑達16公里的望遠鏡不相上下,非僅靈敏度極高,其清晰度也非常好,為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十倍。
中研院天文所自成立以來,利用臺灣之優秀電子工程技術,發展電波天文儀器。經歷二十年來努力,從學習階段逐步提升到國際領導地位。ALMA望遠鏡即採用天文所研發之接收機。73套接收機將由天文所與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航空研究所合作製造及整合測試,提供天文學家觀測研究各項關鍵性的課題。
天文儀器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齋浦爾城市皇宮位於印度拉賈斯坦邦首府齋浦爾舊城中心,于1728年興建。現在,馬哈拉加王族後人齋浦爾土王仍然生活在宮內。皇宮有8個宮門,主殿以大理石建造,宮門兩邊各站立著大理石造的大象。主殿后的接見廳是國民向君主表達意見或君主宣佈大事的地方,天方版吊掛著美麗的水晶燈,目前展出是兩個銀製大水甕,是當年英國統治時期,虔誠印度教徒的馬德侯大君前往英國旅程中,帶著這兩個大甕,裏頭裝著恆河的水,每天用聖水沐浴淨身。遠方黃色的七層高樓是月之宮Chandra Mahal。這仍是齋浦大君跟家人的私人場所。上面有旗子表示大君在家喔! 再通過一個小門,可到愛之庭Pritam Niwas Chowk,這是18世紀用來舉辦皇室舞會所建的庭院,有四個美麗門扉分別象徵四季節氣,通常由代表秋季的孔雀門進入大天井,蓮花門屬夏季,波浪門的綠門是春天,彩繪花朵的玫瑰門是冬天。漂亮門扉上的二樓樓台是歌者表演的地方。
疆塔爾曼塔爾天文台Jantar Mantar是全世界最大的石造天文台,是1728-1734年,由傑辛格這個熱衷天文學的大君所興建。他在印度各地建了5座天文台,齋浦是最多也最完整的。這些天文儀器為天象、年曆、授時、占卜、皇家繼承等服務。天文臺於1901年進行過整修,目前有16種造型精巧、有趣的天文觀測儀,並且現在依然十分準確。有小型太陽刻度盤(The Laghu Samrat Yantra),星座測量儀(The Dhruv Vaid Patike),子午線儀(The Palbha Yantra),日月蝕預測儀(The Krantivritta Yantra),星盤儀(The Yantra Raj),測量太陽刻度盤(Vrihad Samarat Yantra),黃道帶(十二宮圖 The Rasivalaya Yantra)等。在望遠鏡發明之後,這個天文台就失去他的功用。2010年,齋浦爾疆塔•曼塔爾古天文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