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真的很倒楣嗎? 確實有點吧】
臺灣有太多的變化都發生在七年級生的18-30歲,那通常是一個人,人生最精華的時期 。
👉我是1982年出生的,民國71年。
1999年,我17歲,正興高采烈地要和高中死黨一起去畢業旅行,#921大地震 來襲,畢業旅行就這樣取消,時至今日都還沒完成那趟未出發的旅行。
2000年,我18歲,那年我早出晚歸,待在學校的時間比在家還長,面對錄取率只有六成左右的 #大學聯考,我繃緊了神經,沒想到二年後聯考卻正式成為歷史名詞,更沒想到現今的大學錄取率會超過九成。
2003年,我21歲,想要彌補高中沒有畢業旅行的回憶,和朋友打算好好規劃大學畢業旅行時,#SARS 來了,畢業旅行再度離我遠去,從沒想過國中的畢業旅行就是我人生中最後一個畢業旅行。
2005年,我23歲,該是履行國民義務的時候,雖然兵役的時間已經有在減少,但我還是得當1年又10個月的大頭兵,比起現在只需要當四個月的八年級生,辛苦了點。
2008年,我26歲,剛考上律師的我先面對 #金融風暴,再受到馬總統 #22K政策 的夾擊,回頭看,從那年起律師乃至於很多行業的薪水增長到現在都很有限。
2010年,我28歲,房價開始一波漲勢,直到現在,以台北市信義區房價指數來說,成長幅度高達72%。
2020年,我38歲,武漢肺炎爆發,經濟難免受到影響,沒有前幾年順利,教召年限還預計延長為15年。
如果我是六年級生,上面一大半事情不會是我經歷的,倘若我是八年級生,上述事項發生的時候,我也不是首當其衝的年紀。
【但我還是很喜歡我出生的這個年代】
高中時,我會跟著手語社的社員們一起在 #國家音樂廳 的迴廊上練舞,當時如果聽到BB Call響,一定馬上停下動作衝去看,若是心儀的女孩傳來我們之間的暗號,就立刻用跑百米的速度殺到一樓大廳找公共電話煲電話粥。
我的高中時代,從來沒有在半夜上網過,因為一旦 #數據機 開始出現撥號的聲音,我會馬上被一頓竹筍炒肉絲伺候,後來才知道好像其實有方法可以改成靜音。(在留言處附上懷念的撥號聲音讓大家一起懷念!!!)
第一個紅起來的MMORPG遊戲是 #天堂 ,一聯考完,我就衝去買,玩得沒日沒夜,那時候最氣有人打電話來,訊號就會像斷線的風箏一去不回頭。
第一套學會的輸入法,是 #倚天輸入法 ,是小學時到實踐家專(現在的實踐大學)上電腦課學的。(應該不是只有我學過吧🥺)
下載一張低畫質的清涼照都需要兩秒鐘,更別說下載一部影片可能要耗費整天。
每個年代都有他需要面對的課題,七年級生確實好像遇到不少大環境的轉變,但我一直記得一句話:「喜劇,就是悲劇加上時間」,這也是我現在仍能笑著回顧這些事情的原因。
#七年級生 #回憶 #畢業旅行
#奶爸律師
#陳又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張小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到冬天我要釣呆呆 軟骨呆真的是我冬天最好的朋友 有時候釣蝦膩了 就會想要換一下目標 享受一下釣魚的樂趣 我很常來 最主要的原因是 這裡魚超多 老闆沒在怕人釣 而且可以直接回魚! 讓你釣完之後 不會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魚貨 釣軟骨呆非常簡單 你們是不是也該來試試看呢? 大頭釣...
大頭bb的原因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沈旭暉隨緣家書📖] 日前提及,港英殖民地早年的警察系統有「ABCD」四隊,當中D隊是來自山東威海的魯警,而B隊就是來自印度半島的錫克警,他們出現在香港的緣起,也很值得重溫。
昔日民謠的「大頭綠衣吹BB」,描寫的其實就是錫克警執勤,原因是有別於華警戴三角型竹帽,錫克警因為宗教信仰的「髮規」,會帶著稱為Turban的錫克頭巾。根據本地法例及案情,這些宗教規定得到政府容許,例如錫克教徒可以申請以宗教理由豁免駕電單車時戴頭盔,或是合法持有名為Kirpan的宗教匕首。
錫克警察自然非昔日香港獨有,不少人將錫克警等同於印警,本質上也是過於簡化。原因是所謂的「印警」來自不同背景︰印度教、回教及錫克教,而後兩者是不會同時戍衛同一個社會的。錫克警之所以成為大英帝國管理東南亞及東亞警政的重要一員,正是因為大英帝國對印度教軍警的不信任所致。
印度兵變發生前,倫敦政府對殖民地的管治態度是「外判」與「間接管理」,即透過「外判」權力予東印度公司,負責處理印度次大陸事務及東亞殖民地的開拓,而東印度公司則透過與當地王公的合謀管理其他地方。然而,1857年發生印度兵變,當地的印度教及回教軍警對抗英殖統治,令倫敦不得不「撤回」東印度公司的管治權,直接全面管治。沒有主動參與兵變的錫克教徒,因昔日「反英抗暴」留下的好表現,被英國政府吸納為新的印度軍警骨幹。而世居旁遮普地區的錫克教徒,也因為土地被不同的印度教及穆斯林地主吞併,本來就對印度教徒及穆斯林無甚好感,出外營商固然是一個方法,但加入警隊也是不少錫克家庭的出路。大英帝國的殖民網絡,以及錫克教徒游走不同殖民地經商的民間網絡,意外令錫克教徒成為「輸出警力」的一大族群。
早年香港警察系統源於倫敦及愛爾蘭體制,從英國本土招募退休警官及軍官,以及印度孟買步兵團的軍人。自從英人擔心印度兵變影響對印籍警察對殖民政府的忠誠,兼常與本地華人衝突,華籍警察又未能有效處理涉及華人的秘密社團、走私及潛在暴動的工作,加上軍官從軍時及退休後所習得的貪腐陋習,令時任港督麥當奴要求改革當時的警隊。根據學者曹寅研究麥當奴與當時殖民地部的電文,時任警務處副總監克雷(Charles Creagh)的印度經驗,是錫克警最終被港英政府招攬的原因。儘管錫克警在處理日常警務工作上或有缺失,但當從事一些涉及殖民政府安全如鎮壓暴亂、戍守軍政重地、協助打擊海盜等問題時,表現獲一致好評。
錫克警成為英屬殖民地的絕對主力,香港的錫克警成功經驗是一個重要參考。馬來亞及海峽殖民地之所以建立屬於它們的錫克警部隊,就是參考了香港當時的做法,甚至連改革警隊的薪酬制度,也是參考當時香港警隊的工資水平,略低於香港而已。「同工不同酬」在錫克教徒的社區廣傳,因此大多錫克教徒均不願意到馬來亞服役,結果令馬來亞要加薪挽留人才,消息卻又令在港錫克警不滿,最終又是透過改善福利解決。正如曹寅指出,馬來亞及海峽殖民地的公共秩序改革,或多或少以香港為藍本,例如引入宵禁制度,從香港招募華警,仿傚香港設立獨立的錫克警校等,可惜往事如煙。
錫克警制度息微,因為港英政府發現有錫克教神父試圖散播民族主義,加上早前提及的阿姆利則屠殺,擔心錫克教社區強大的凝聚力,最終會成為警政內部的潛在反抗勢力,決定另覓人選,處理涉及殖民地安全事務的警政工作,也就是魯警招募計劃。二戰後,印度獨立及印巴分治等議題,令港英政府難以再向印度及巴基斯坦直接招募員警,「印警」制度正式落幕。
時移世易,香港既不是英屬殖民地,也不再以「種族警政」的方式處理治安問題(雖然近年來也有加強招募南亞裔港人)。但回顧警政發展的歷史,香港一度是輸出「警察制度」良好管治的地方,通過殖民地網絡,將香港優秀的警察制度,傳播出去;香港警隊1974年後高效、相對清廉的專業形象,也成為不少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參考的樣本,本應是香港其中一個軟實力品牌。
要建立優秀的警政系統,從上述多個案例表明,既要有宏觀的國際視野,了解不同種族處理警務工作的特性,也要了解當下社會民情轉變對警隊工作的影響,不會一成不變地以舊方式回應。錫克警「以夷制華」,於是引入第三勢力改善警隊質素;魯警的「以華制華」,卻是平衡外來種群、本地社區與殖民管治的衝突。香港及新加坡的錫克警制度引入、改革以至廢除,背後也涉及不同委員會的調查、研究及管理。今天的特區政府,有勇氣重啟制度改革,開拓警政新風,還是單純一句「影響警隊士氣」、「不會出賣警隊」輕輕帶過,容讓警察繼續成為鬥爭祭品,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信報財經新聞2019年7月19日
https://simonshen.blog/2019/07/28/警察的管理藝術︰由錫克警到2019
大頭bb的原因 在 范雲 FAN, Yun Facebook 八卦
[ 關於那些焦慮,以及社會學沒有教你的事:給有良知的新世代 ]
范雲/ 給台大社會系B03同學的小畢典致詞(按照慣例PO在FB)
各位畢業生、畢業生家長與親友團、系主任大家好,先恭喜大家, 畢業快樂!
其實,關於我今天要說些什麼,我很焦慮。為什麼呢?
因為這是我第二次在小畢典致詞,為了多了解同學此刻的感受與需求,我請畢業生代表作了一份小問卷,讓同學們回答四個問題:一)在社會系學到什麼。二)畢業前夕最焦慮的是什麼?三)什麼是你覺得很重要,但社會學沒有教你的。四)對這個畢業致詞的期待。
有超過半數的同學填了這份問卷。看了這份問卷同學們的回應,我的心情是既感動但又很沈重。感動的原因是,感受到你們對社會學知識的真誠珍惜,以及面對社會和自我的熱情、反思與焦慮。我的沈重是,你們所提出的許多問題,我並沒有確切的答案。我的專業訓練,也無法回應,許多真實的人生困擾。從你們表達的四年社會學收穫中,我似乎不需再多說任何社會學知識。從你們所展現的社會熱情中,我更無須再鼓勵你們「成為解方的一部分」。
所以,以下,我只能以一個社會系畢業生的身分,以我目前為止的人生經驗,來回應你們的心情與困擾,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一,關於工作、生活與人生焦慮
關於畢業前最大的焦慮,許多同學都提到工作與生活,你們說:
「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喜歡做的工作,覺得人生沒有足夠的金錢支持生活,大概馬上就會在台北活不下去。」
「找不到能夠實踐個人理想、又能存活的工作。」
「如何規劃人生,如何找到利基點。」
如何規劃人生,如何找到能實踐理想又能存活的工作,真的是大哉問。我沒有具體答案。我想建議的是,在你人生這個特別時刻,請你找一個沒有人會打擾的角落,靜下心來不再為任何老師,而是為自己寫兩個作業:
首先,請想像你即將離開人世,你要為自己寫一則墓誌銘,這則墓誌銘只有你自己才會看到,請先寫這一生你想完成的外在成就,再寫這一生你希望擁有的成長、能力或態度。
例如,外在成就你可以寫,「張美美,享壽九十,年薪千萬、有車有房、成就非凡,談過很多次戀愛、子孫滿堂」。後者可以寫「張大頭是一個善良、有正義感,工作上不斷地學習新事物,能夠享受親密關係、也有能力愛人。」
關於這個作業,我想說的是,一個人是否能年薪千萬、成就非凡、談多少戀愛、子孫滿堂,都是可以努力追求的目標,但能否達成,其實充滿了不確定,許多取決於你的人生機運。後者是關於你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無論是性格、能力或態度,是可以自己努力成長,別人拿不走的人生風貌與積累。
第二個作業是,請思考,如果你意外得到絕對的財務自由後,你會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這兩個作業,都是協助你了解工作與生活對你的意義是什麼,看清自己人生價值的羅盤。當然,這個羅盤也可能會隨著年歲改變。如果我們在每一個茫然的時刻,都能好好思考這個根本問題,應該會更能找對前行的路徑。
二,關於「痛苦的蘇格拉底」的焦慮
還有另一種集體焦慮,請容許我把它叫做「關於痛苦的蘇格拉底」。有人這麼寫他/她面對畢業最大的焦慮:
「如何與自己價值不同的人一起生活。」
「害怕自己不再那麼社會學,怕脫離同溫層。」
「要踏入目前很厭惡的社會,很害怕」
也有不少同學說,這些是「很重要,但社會學沒有教我的事」:
「我覺得學社會學的過程中因為常常會發覺到社會上諸多不公不義,弱勢者被欺壓的事情,常常會讓自己心情很差」
「如何處理自己對社會學的學習後帶來的焦慮和對社會的失望」
「(面對)別人蝦爆的論點時,如何自處不崩潰」
如何和自己厭惡的社會,或不喜歡的人和平相處,真的是個難題,其實我自己也還在學習。在個人態度上,林國明曾提醒我們要避免「道德上的自鳴正義」的危險。「對不合理事物的批判,和實踐的行動傾向,可能會讓我們認為自己站在正義公理的一方,和我們對立的是惡魔黨,是邪惡體制的幫凶」。韋伯的「同情式的理解」,也是告訴我們,每一個可惡的人,也是他成長環境的產物。
當然,要動用「同情式的理解」,很需要「社會學想像力」的腦細胞與正能量。當我們累的時候,還是應該先保護自己,如何和負能量保持一個安全彼此不困擾的距離。
如果大環境不改變,要立即改變身旁的個人,真的不容易。但是,團結,是弱勢者唯一的武器;對個人來說,起而行動,即使是一件小事,也是化解無力感最好的方式。蘇國賢老師曾經這麼說:「社會系的學生,是少數具有變化世界能力的學生,不過因為我們人少,所以常常會有無力感,或因為寡不敵眾而未戰投降。」他提醒我們要記得「一杯白開水只要加入少許幾粒鹽,就具有消毒的作用」。
還有,不少同學表示,念社會學,很想改變社會,但,很多時候看不到改變反而挫折。同學們,深化的改革難有速成,吳嘉苓老師在看到丹麥人進步包容的社會時,這麼說:「當時安慰且鼓舞著我們的是,哦喔,原來需要一百五十年。我們的民主體制才剛開始不久,體質脆弱也屬正常,只有細水長流地深化、別無速成法。」
如果,社會改革是何明修說的「體制內平凡無奇的長征」,是黃克先口中「未盡的長路,終點終非我們有限生命能見證的」,那,在這個不盡理想的社會裡,一個有自覺的人如何自處,真的是一種人生哲學。
我想分享的是,快樂是可以練習的。有段時間,我很認真閱讀與學習「快樂學」,得到幾個答案:快樂是一種個人內在存量,如果能夠提高其固定存量,那,小小的事情就很容易觸發你的快樂;快樂是和人生的意義感有關,很難外求;能夠外求的快樂通常短暫,只有了解自己人生的意義座標,才能擁有比較深遠持久的快樂。還有,快樂是可以透過身體的操練。我的氣功鄧美玲老師說:心病要透過身體來醫,聆聽身體的感受,這是東方的身體觀。慢跑、靜坐、冥想、練功,都是可以提升自己身體快樂存量的操作方式。
如何面對挫折與失敗,也是畢業後我們必須自修的功課。我曾經在社會學甲的課程中說過,希望同學們選擇比較難的報告主題,而不是選擇簡單,容易完成的。報告如此,人生也是如此。當你遇到挫折與失敗時,其實,這代表你已經走出了你能力的舒適圈,你失敗是因為你正在嘗試一個比你現在擁有的能力,更為艱難的任務。李明璁老師曾經提醒我們要「練習欣賞失敗本身」,「失敗不是成功的對照組」;劉華真老師引里爾克所說:「如果你不知道這些煩燥、苦痛、憂傷會如何改變你,那又為何要把他們都拒於門外呢?」的確,從人生的獨特性來看,沒有哪一個人生是失敗。我們所經歷的失敗,只是把我們的人生,又往前推進到一個新方向。
三,感謝家長
在這特別的一天,我也想感謝所有的畢業生家長,在這麼一個不確定的年代、過於重視物質回報的社會裡,你們能夠放手讓子女選擇自己的志趣。此刻,您或許會很擔心子女的出路,但是,請您放心,只要給他們一些摸索與成長時間,根據科學統計,我們的畢業生幾年後都有很好的獨立發展。
四,給有良知的世代
最後,我想告訴親愛的同學們,也許此刻你還是不相信,但,其實這四年社會學的訓練已經給你足夠的裝備,追求自己的夢想,無論這個夢想是你們所說的追求社會改革,或是想賺大錢,或是,當個自在的魯蛇。
社會學訓練所給你的裝備,並不是硬知識。不幸的是,你所學的許多硬知識,也會隨著你們畢業的時間,逐漸被遺忘。你也不用擔心遺忘,因為在網路時代,再高深的硬知識也都可以隨時請教google大師。社會學訓練留給你的,其實是一套理解社會、問問題與分析的方法,以及,更重要的,一顆開放的心靈。這些是所有的老師共同努力結晶出的成果。
一位同學是這麼寫著他面臨的畢業焦慮:
「當自己不再那麼社會學,或是站在弱勢的角度,或是開始會為了自身利益去考量時,很常會沒辦法原諒自己而變得非常非常焦慮和憂鬱,又或是覺得自己不被以前的同學認同」
我想告訴那些害怕自己畢業後「不再那麼社會學」、害怕人生的選擇不被以前的同學認同:be true to yourself!當我們不虛偽、欺騙,每個人都能誠實地面對自己想要的人生,也能帶著欣賞的眼光支持其他想改變的人時,那,這個社會,一定會是一個更好的社會!
從你們留言中的各種真誠的焦慮、熱情與自省,我其實很感動,因為我看到你們長成了一個值得尊敬、擁有良知的世代。只是,這個社會的確不夠美好,常常讓你失望,它並沒有公平地對待擁有良知的你。但,請你務必相信,你已經擁有足夠的能力,成為自己獨特人生故事的作者。從大一到大四,我看到你們穩健地一路走來,能夠教育你們,帶給我許多快樂!未來,無論發生什麼事,只要記得一件事,讓自己快樂,只要你擁有快樂,請相信,世界會因為你而改變!
祝福你們,B03所有的同學!
文中所引述台大社會系老師們說過的話,請參見: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6%9E%97%E5%9C%8B%E6%98%8E/%E5%8F%B0%E5%A4%A7%E7%A4%BE%E6%9C%83%E7%B3%BB%E6%AD%B7%E5%B1%86%E5%B0%8F%E7%95%A2%E5%85%B8%E8%87%B4%E8%A9%9E-2010-2013/603945459629098
大頭bb的原因 在 張小柚 Youtube 的評價
每到冬天我要釣呆呆
軟骨呆真的是我冬天最好的朋友
有時候釣蝦膩了
就會想要換一下目標
享受一下釣魚的樂趣
我很常來
最主要的原因是
這裡魚超多
老闆沒在怕人釣
而且可以直接回魚!
讓你釣完之後
不會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魚貨
釣軟骨呆非常簡單
你們是不是也該來試試看呢?
大頭釣蝦場
地址:
401台中市東區十甲路239之一號
電話:
04 2213 7883
營業時間:
下午1:30 ~凌晨2點
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E5%A4%A7%E9%A0%AD%E9%87%A3%E8%9D%A6%E4%BC%91%E9%96%92%E7%BE%8E%E9%A3%9F%E5%BB%A3%E5%A0%B4-13438277996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