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與基本歸因謬誤
來一場思想實驗,想像某個下雨天,你走在離家不遠的街道上,正要去參加一場重要會議。一輛超速的車子從身旁疾駛而過,濺起的水花潑得你一身濕,你會怎麼做?
很多人會低聲咒罵。有些人會對著開快車的駕駛大吼。這會改變你的心情嗎?多久?幾分鐘?幾小時?幾天?很多人在抵達目的地時仍會怒火中燒,到處跟別人講這件事。
有很多類似的思想實驗可以做,同事開會遲到、潛在客戶的言詞讓你覺得很無禮、打電話給銀行時等候接聽等到天荒地老。
#不管負面事件的大或小, #它們停留在我們心中的時間,
#往往比同等規模的正面事件還要久。
其中一些事件是否由基本歸因謬誤所引起?
來回顧一下濺水花的思想實驗,是什麼讓被濺到水花的人如此惱怒?在這個情況下,如果最惱怒的程度是十分,你會打幾分?
你對駕駛做出了什麼假定?你可能會認為他粗暴、傲慢甚至白目。還有什麼形容詞出現在你的腦海中?如果你知道這名駕駛趕著去醫院見瀕死的親人,你會改變你的形容詞嗎?如果有人告訴你,這名駕駛工作面試遲到了,他已經失業好幾個月,承受巨大壓力,你的形容詞會有所不同嗎?或是有其他原因,讓並非鐵石心腸的我們產生同理心?
如果你知道此行為背後的來龍去脈,在情緒上受到的影響是否會縮短,連鎖反應也跟著改變?對很多人而言,濺水花事件引發的同理心會讓心情不那麼惡劣。
為什麼我們在被濺到的當下,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名駕駛很白目?答案是基本歸因謬誤。駕駛的行為被視為反映了他的人格而非單純情況使然。下次問問自己為何生氣以及為何假設駕駛毫不在乎別人。坦白說,有些駕駛真的很白目,愛把別人的鞋襪弄濕。不過,強烈的負面反應只會懲罰到你,不會懲罰到對方,你本來可以很有生產力的一天可能因此被毀了大半。
當然,在這個例子中,我們永遠不會再見到那一名濺水花駕駛。也就是說,我們做出的反應並不會影響到未來跟這個人的關係。但要是我們在跟客戶或同事互動時,基於基本歸因謬誤做出反應呢?我們可能約了新客戶第一次會面卻出師不利,渾然不知對方已經失眠了兩星期。或是在同事不回電子郵件時認定他沒禮貌,但搞不好對方正在處理個人生涯危機。
這重要嗎?我認為很重要。你不會希望因為生病錯過會議就被貼上「不負責任」的永久標籤,或是如果火車誤點趕不上考試,你會希望能被通融進入考場,同樣地,其他人也會遇上衰運或影響日常互動的不好經驗。下次這種情況發生時,提醒自己基本歸因謬誤的存在,減少一開始互動可能產生的不快。這麼做能幫助你把同類型的事件都歸為「這種事是難免的」,讓你在面對日常打擊時更有韌性。
.
《#大局思維》
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教授,教你如何放大格局、掌握關鍵,達成最有利的職涯擴張目標
Think Big: Take Small Steps and Build the Career You Want
.
作者:葛蕾絲‧洛登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11)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正確的歸因很重要。然而,我們不一定有機會驗證,哪一種歸因正確,也說不定沒有標準答案。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很重要了:什麼樣的歸因,所造成的內在反應,對我們後續的適應有幫助?
這篇摘文就是在談這樣的事。您可以發現,我們腦中有越多可能性,我們越不會狹隘自己的視野,情緒通常也越穩定。
這本書裡所涵納的知識,很能助益您的生活。不煽動,但很實用。
祝願您,別常用自己的歸因,處罰自己!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購買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405 剛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心中建起了一道牆,心想,會不會又是某個商業界大佬出的產業趨勢書籍。 後來發現不是喔~所以我開始看內容。 發現這是一本職涯書籍,我的天啊,馬上又建立起一道牆,因為我覺得職場類...
大局思維 在 Facebook 八卦
▍改變你的敘事
我們周遭每天都有人在選擇改變原先的敘事模式,並藉由一些過程來達成設定的最終目標。
舉例來說,社群媒體上癮者進家門時把手機留在門邊(過程),讓一家人能有更好的相處時光(最終目標)。為了達成目標,你必須把焦點放在過程。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敘事會變成「我會撥時間給家人」。
就算無法釐清有哪些敘事阻礙你成為「升級版的我」,還是可以透過一個過程來引導你達成目標,內化新的敘事。每次經歷這個過程就是在自我敘事裡寫下新的臺詞。到了某個時間點,你的故事會出現一個全新角色,並繼續寫下去,一旦角色確立了,花的力氣會少很多,因為你已經知道他們在特定情況下會怎麼做。做起來可能不容易,但改變無益敘事的努力不會白費。
試著回想一下你在什麼時候改變過自我敘事。哪些過程觸發了改變?如果你跟另一半曾經感情觸礁,你們是怎麼度過難關的?增加晚上約會?尋求諮商?還是找出共同嗜好?如果你的西洋棋從零基礎到下得不錯,是怎麼發生的?每週去俱樂部練習嗎?還是利用線上練習?如果身為
成年人的你學會了一種新語言,是怎麼做到的?去上課?還是用App自學?這些都是促使新敘事產生的過程。你參與這些過程,如果時常去做,到了某個時間點就會發現敘事改變了。
下面我會舉幾個例子當負面敘事,你可以參考用來瓦解它們的過程。回顧一下你剛才寫下的敘事,哪些正在阻礙你成為「升級版的我」?選擇其一,並想出一個能幫助你擺脫它的過程,寫在「改變」那一欄。參與這樣的過程會導出什麼新敘事?
每個星期撥出一點時間,比方週日晚上,想想過去一週在這個過程中成功與否,然後為下個星期提早計畫。請參考以下舊敘事、改變過程以及新敘事範例:
1. 舊敘事:我每天吃垃圾食物。
過程:盡量在每週日晚上為下一週準備午餐並冷凍起來。
新敘事:我是健康飲食者,我幾乎都吃得很健康,我的精神好很多,不再那麼容易萎靡不振。
2. 舊敘事:我沒有生產力。上個星期的每一天都是如此,總是被待辦事項追著跑。
過程:只在下午三點至五點之間檢查/回覆電子郵件和上網。
新敘事:我富有生產力。尤其早上更是充滿活力,而且不會分心,每一天都能準時下班。
3. 舊敘事:我不夠好。周遭同事全都比我優秀,一下子就能達成目標。
過程:拿自己跟自己比,別花時間跟別人做比較。每週一次將自己的成就和進展記在日誌中。
新敘事:我為自己感到驕傲,因為我不斷在前進。我的自尊提高了,工作時也更開心。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範例的過程都沒有依賴他人。這是選擇一個過程的必要條件。不斷重複這樣的過程能促使新敘事產生並取代舊的負面敘事。
.
《#大局思維》
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教授,教你如何放大格局、掌握關鍵,達成最有利的職涯擴張目標
Think Big: Take Small Steps and Build the Career You Want
.
作者:葛蕾絲‧洛登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6)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我之前常強調,我們看一個人行為改變的層次,可以是「結果、過程或努力、自我認同」。我們常要回到自我認同層次,重新跟自己對話,定義自己是誰。
這樣的改變,最終能促進身心的一致與平衡,並且展現最大的能量。只是說,別只依賴頭腦的介入,別忘了傾聽內心的聲音。
我不認為頭腦裡的期望,都適合我們。很多時候,我們腦中的期望,是他人的期望,這或許是一種對社會壓力的應對,並非發自肺腑。所以時常在努力的過程中,檢視自己內在的感覺,有其必要。
祝願您,能深入跟自我對話,那裡蘊含豐富的可能性!
大局思維 在 Facebook 八卦
▍欣然接受小勝利
回想一下濺水花的思想實驗,想像某個下雨天,你走在離家不遠的街道上,看見一灘水窪和一輛行駛過來的車,但已經來不及躲開。然而,駕駛看見了你,及時慢下速度以避免濺起水花,你會怎麼做?
對很多人而言,這件事就這樣結束,可能抵達目的地之後就忘了。我們不太可能會滿懷感激地對著駕駛揮手,被濺到的話還比較可能怒氣沖沖地揮舞著拳頭。多少人會帶著微笑祝這名駕駛有美好的一天?
好啦!好啦!我懂—濺起水花罪不可赦。沒有人喜歡被淋得一身濕!但比較一下得到客戶讚賞和受到客戶羞辱的感受,也比較一下每週收入多出一百英鎊和損失一百英鎊的感受。不管傷害的是自尊還是荷包,損失規避都會導致負面事件的影響比相應的正面事件來得大。
一不注意,損失規避就會把你感受到的損失放大好幾倍,遠超出同等份量的收穫。我們談過預期損失規避,它解釋了為什麼人們不敢踏出去爭取升遷或進行提案。在這個情況下,人們裹足不前,因為他們預期失敗會帶來損失。現在當損失從想像變成了現實,根據經驗法則,你可以預期,真正的損失所帶來的感受,會比同等份量的收穫還要大一倍。這跟韌性有什麼關係呢?
你們有些人會在創業時承擔風險,這個事業可能風光一陣子,然後走下坡。你們有些人會忍痛轉職到薪資更低,但更有趣的職位。如果你了解下滑的痛苦遠比上升的快樂來得強烈,這個事實便可能足以讓你在真的成功時停下來好好欣賞自己的成就。
時時把損失規避放在心中有助於培養韌性,因為你知道它具有影響力,便能採取步驟把傷害降到最低。然而,損失規避就跟反射動作一樣根深蒂固,所以這個策略的效果有限。如果你能更常有意識地把焦點轉移到收穫,要改變態度以平衡損失和收穫就會更容易。怎麼做?每天衡量哪些事進行得很順利。你可以想成是在練習感恩當下,因為它與正在發生的事有直接相關性。
這個簡單的練習真的能建立韌性嗎?證據顯示可以。一項創新的研究清楚強調了韌性和感恩之間的連結。蘿莎娜‧劉(Rosanna Lau)和鄭相德(Sheung-Tak Cheng)在 2011年把一群五十五歲以上的中國長者隨機分成三組。第一組被要求寫下他們覺得感恩的人生事件;第二組被要求寫下他們擔心的人生事件;第三組則進行與個人情感無關的中性任務。接著研究人員評估了受試者對於死亡有多焦慮—研究人員預期這個主題已經在受試者的心中醞釀—並發現感恩組在思索死亡時比其他兩組更有韌性。
除了長者之外還有別的證據嗎?有,而且使用類似設定。羅伯‧艾曼斯(Robert Emmons)和邁克‧麥卡洛(Michael McCullough)在2003年進行了一項這樣的研究。他們把重點放在大學生的韌性,發現感恩練習進行十星期後,帶來了更高的生活滿意度、更好的心情以及更少的頭痛。這些都是小行動帶來的大收穫。表達感激之情的簡單動作,真的有利於增強韌性。再來,感恩也能減輕憂鬱,同時提升快樂與自尊。
#有意識地去正視小勝利是練習感恩和增強韌性的絕佳方法。
不需要是什麼了不起的事,甚至不必寫下來—雖然很多人喜歡用寫的方式進行每日感恩。你只需要每天花五分鐘(固定時間有助於養成習慣),刻意把注意力放在過去二十四小時感受到的所有美好時刻。
從大勝利到小確幸,不管有多平凡無奇,每天盡量把注意力放在這些事件上。確保這些時刻不被忽略,你便能重新平衡你對損失的感受,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負面事件。
人生總有起起伏伏,最好避免過度聚焦於損失而無視收穫。
從現在開始做起,寫下你今天到目前為止經歷的三個小勝利……
.
《#大局思維》
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教授,教你如何放大格局、掌握關鍵,達成最有利的職涯擴張目標
Think Big: Take Small Steps and Build the Career You Want
.
作者:葛蕾絲‧洛登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11)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能聚焦在小勝利,表示我們沒被困在小我裡。偵測危險,甚至編造危險,讓我們不斷採取行動以保證我們能生存,這是小我的工作。
然而,那些被放大的挫敗與失落,常常回過頭來打擊我們。任由小我自由發揮,有時候我們會像走入遊戲區的鬼屋迷宮。
刻意去看見美好的事物,是一種很好的日常練習。這是提升觀照,發展高我的方法之一。
祝願您,真能享受努力的成果,也能感受被愛的幸福,這須要經過練習,並非理所當然!
大局思維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評價
購買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405
剛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心中建起了一道牆,心想,會不會又是某個商業界大佬出的產業趨勢書籍。
後來發現不是喔~所以我開始看內容。
發現這是一本職涯書籍,我的天啊,馬上又建立起一道牆,因為我覺得職場類書相似度都很高。
但後來發現這本書是行為科學家所寫的,於是我就把這本書看完啦。
作者用自身的故事作為本書的開場,意在告訴讀者們,我們在追求目標的路上,可能會被那無心的隻字片語而擊垮,縱然你過了這關,後續還有太多陷阱埋伏著。
而我們先不談目標是大是小、或遠或近,只談我們該抱持的正確心態。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2Q2N_ym4k/hqdefault.jpg)
大局思維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 執行起來卻很骨感?|《大局思維》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大局思維 》|文森說書. 173K views · 1 year ago 勵志 ...more. 文森說書. 788K. Subscribe. 788K subscribers. 5.6K. Share. Save. Report. Comments ... ... <看更多>
大局思維 在 [新聞] 涉綠能弊案收賄2600萬國民黨籍雲縣議長沈宗隆請辭 的八卦
雲林縣長張麗善:「議長以大局考量,以各方面的,非常縝密的思維,能夠以大局為重,做了這樣的決定我們非常不捨,也非常難過,但我們會給議長最大最大的 ... ... <看更多>
大局思維 在 [心得] 大局思維-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書名:大局思維
原文作者:Grace Lordan
出版社:遠流
推薦指數:★ ★ ★ ★ ☆
年終將近,根據知名求職網調查,有高達九成一的上班族想在年前轉職。理由多為薪水低
、公司前景不佳、沒有升遷調部門機會等。但實際採取行動人的卻沒有這麼高的比例,為
什麼呢?在《大局思維》一書中指出,原因就在於「認知偏誤」讓猶豫的人裹足不前。
本書作者為倫敦政經學院的行為科學教授。行為科學為多種學科的結合,探討人類行為背
後所包含的意涵。作者透過自己的專長與親身經歷,提出獨到的見解,讓許多在職涯發展
上卡關的人,勇於改變現狀,往夢想邁進。
如同書名「THINK BIG」一樣,作者強調職涯發展中個人對設定大格局的重要性。所謂的
大格局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需要點努力及耐心才可達成的「中期目標」。
要達到「中期目標」,這趟旅程所需要花費的時間至少3-5年。旅程中,大大小小的困難
與阻礙一定會遇到,但旅行最美好的地方就是沿途的風景。只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落入行
為陷阱,最終一定能完成你的目標的。
不過啟程之前,得先知道旅程的目的地。請仔細思考,哪些是自己現在喜歡做的事情、或
是你認為你會喜歡做的事情,從這個方向設定你的大格局。接著仔細分析若要達到此目標
,所需要的技能為何,如何套用在每週甚至是每日的例行公事上,且盡量以不影響原有的
生活為前題,這樣才能穩定的持續下去。若一切規劃就緒後,就準備上路吧!
路途中,可能會遇到不支持你的人,別放在心上,因為他們只是「偏見盲點」的受害者;
你也有可能會低估完成計畫的時間與成本,落入「規劃謬誤」的陷阱;又或者你犯下「情
意捷思」的錯誤,在不理性的情況下作出重大的決定。路途遙遠走累了,總是會有點偷懶
的時候,記得給自己一些「承諾機制」,階段性完成後記得給自己放鬆一下,如此才更有
動力往前進。但記得時時檢視自己的進度,別被「沈沒成本謬誤」給綁住,硬著頭皮做其
實沒那麼順心的事情。
只要把握好大原則,提醒自己別落入這些行為科學中的框架裡,隨著時間的累積,你的韌
性也會隨之強韌。繼續持之以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終點會離你越來越近。你會發現,
每天的小小動作,讓你的人生大大改變。
還在夢想開店當老闆嗎?想要換一個薪水高一點的工作嗎?想要再回到校園深造嗎?快設
定你的大格局,讓你的夢想不再只是曇花一現!
C讀FUN
https://reurl.cc/RbVGz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185.11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38327667.A.CD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