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天煙硝中,今天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一位學生家長
向辦公室陳情
他就讀高中一年級的女兒
原本辦理休學,申請出國留學一年
卻因為疫情,無法完成留學夢被迫返國
並面臨了孩子無法升級、必須重讀的窘境
家長奔走了兩三個月
都無法解決, 於是找我陳情
今天我召開記者會
協調台北市政府
我説,苦不能苦孩子,政府不能行政本位,而必須以孩子的前途為唯一優先思考
我先說了一個故事
2015年我帶著全家到美國哈佛大學擔任訪問學人一年
到美國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升小六的女兒申請學校
一來擔心女兒的英文跟不上
二來美國是小學六年級就算是中學,我怕中學的環境太複雜,女兒無法適應
在非常為難的情況下,我決定讓女兒重讀小五
但女兒讀了三天,就告訴我她不適應,因為同學年紀太小,她無法融入
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都已經入學了,要去辦轉學嗎?我連要怎麼辦、要辦多久都不知道
那種心憂急切、不知所措的心情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結果,第二天小學的校長打電話給我
告訴我我的女兒太成熟,不該繼續待在小學,他必須去讀中學
校長要我隔天到劍橋的教育中心辦理轉學
我第二天就去劍橋教育中心
中心人員已知道我女兒的狀況
在幾乎沒有任何文書作業的情況下
要我立刻帶女兒去新的學校報到
隔周周一,我帶著女兒去準備轉入的中學
校方也已經知道了女兒的狀況
要我不要擔心
他們會安排一切
女兒當天,就順順利利的轉學了
整個流程不到三天
劍橋的教育系統,完完全全就是從孩子本位思考,沒有任何行政程序的障礙,一切以孩子為優先,讓我既震撼又感動
我接著告訴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雖然是孩子家長自己申請了休學
但疫情不是孩子和家長所能預料
如果孩子學業跟的上,想要升級,就應該讓他升級
反之如果孩子學業跟不上,想要重讀,也可以選擇重讀
總之,應該依照孩子的學業能力、意願來決定升不升級
而不是用統一的規定、法律的規定或行政的流程為理由
影響孩子的未來
教育局經過我的協調,也立即承諾,會針對所有類似的學生,做出妥適的安排,而這位陳情的學生,就他們了解,學業表現沒有問題,也立刻安排順利升級
讓這件事有了圓滿的結果
能為一個孩子,協助她做了更好的學習安排,
我忽然想,對當初劍橋教育中心溫暖而有效率的幫我女兒轉學,這也算是我的另一種報答吧
真的很開心
https://youtu.be/-yDGqWDxFBw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個媽媽都希望孩子可平安來到世上,不過孩子亦有機會提早報到。據統計,香港約有6至7%的孕婦會出現早產情況,早產的定義為懷孕第二十四周至第三十六周六天,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學系主任及教授梁德楊醫生表示,早產的原因大致分兩類:一、屬自然發生;二、屬醫學原因,醫生迫不得已要把胎兒取出,自然早產的比例佔...
大學 報到 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全球暖化:
*南半球才早春未進入夏季澳洲已爆發世紀野火🔥季、紐約時報稱:這是未來的預演
*北半球阿拉斯加森林野火🔥已三個月,仍未消滅
*NASA公布今年八月北極冰層冰融比三十五年前多出95%
*氣候專家表示:目前全球的氣候狀態,在二十年前的預測應該2050年才發生,全球暖化對人類居住、疾病、海平面上升、乾旱、野火、及生物多樣性生態鏈的衝擊提早了三十年
內文:燦爛的陽光化為烈焰,昆士蘭大片區域被暴風雨般的大火吞噬,形同火海,這裡曾經是夢幻的人間天堂,如今卻和地獄沒有兩樣
(災民)
爸爸 我們得繼續走 爸爸
整條街上的人們都深陷極度驚恐
(災民)
這真的很危險,就像徹底失去理智一樣,我們快走
因為超過130起不同型態的森林大火,在過去一星期,橫掃澳洲東岸的昆士蘭及新南威爾斯,且不斷向外擴大超過20棟建築被毀,其中包括當地最古老的
自然度假勝地(the beloved getaway),為了盡快控制火勢,當局只得出動上千消防隊員,徹夜與烈焰搏鬥。
(Jackie Trad/昆士蘭代理省長)
整個昆士蘭仍有超過80多場火災仍在蔓延,當前的情況是,我們正在經歷乾燥 高溫 低濕度及大風,預計今天稍晚,這樣的情勢仍會為我們緊急服務的消防隊員,持續帶來挑戰
當地媒體報導稱,目前約有65%的昆士蘭省和98%的新南威爾斯地區正陷入乾旱
官員們也警告,全球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極度乾燥,正讓澳州迎來史上最早也最嚴重的野火季,眼前的這一切,不是什麼「新常態」,狀況還會持續變得更糟。
(Annastacia Palaszczuk/昆士蘭省長)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在此刻想一想,這是一個人的家,是他們撫養兒孫的地方,所以我們現在有很多家庭都正經歷這樣的創傷,因此,我們正努力聯絡這些家庭,確保他們的安全,但他們現在會經歷很多傷痛,必須靠我們的社區齊心協力,才能讓他們重新靠自己站起來
更可怕的是 紐時報導稱,近來當地的野火,已進一步延伸到當地雨林,這種通常陰涼潮濕的雨林一旦燃燒,多半都是具有強烈的毀滅性,因為灼熱和低降雨量
會導致這些潮濕地區在一年當中,更長時間地變乾,這將使得涵養寶貴生態系統的雨林,陷入極大的起火風險。
(Jackie Trad/昆士蘭代理總理)
毫無疑問 隨著氣溫升高,氣候變化,科學家告訴我們的是,這些事件會更頻繁,而且會更加兇猛,這正是科學家一直不停在提醒我們的話
紐時報導用「未來的預兆」,形容2019澳州森林野火的提早報到,南半球這樣的早春時節,本該不是野火肆虐的戰場,一份最新報告卻指證歷歷,全球暖化的持續加溫,已讓過去50年澳洲炎熱的天數增加了一倍,且熱浪變得越來越難熬,極端氣候如洪水和颶風,頻率與強度也明顯加劇,儘管這次森林野火原因,多方指向是人為因素導致。
(Katrina Carrol/昆士蘭警方)
有些火災涉及兒童玩火,顯然後果是非常可怕的,正如我所說,其中一些是有目的和惡意的
這絕對不是特例,因為全球此起彼落,破紀錄的森林野火,皆相繼反映出人性的罪惡與貪婪,像是南美洲各國在調查亞馬遜雨林火災原因,除了指向巴西民粹總統波索納洛的鼓勵開發,號稱支持環保的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近期深入雨林火場救火,也是擔心自己一手催生 讓國家脫貧的,多項發展農業,向林區移居的法律,已被視為肇禍原因之一。
(新聞旁白)
這個夏天,如果你穿越阿拉斯加,從無冰的北方,到煙霧繚繞的南方,你會發現 當談到(暖化)驚人的變化時,最後邊界的感覺和最前線沒有兩樣
極圈以內的阿拉斯加往年野火季都在8月告終,今年的異常高溫與乾燥,卻導致天鵝湖當地的森林大火,延燒了三個月還無法撲滅。
(Brian Brettschneider/阿拉斯加大學氣候科學家)
如果你看一下實際的觀察結果,我們在2019年被濃煙籠罩的時數,已經是其它季節的兩倍多,實際上幾乎已和其他幾年加起來一樣多
這印證了近期一份科學研究,指自60年代以來,阿拉斯加冰川融化所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已經比格陵蘭 南極洲,或任何其它地方要來得更多,八月全球熱浪所引發的後遺症,更讓格陵蘭島一天之內融冰125億噸,創下史上第二多的紀錄。
(Bill Weir/CNN首席氣候特派員)
由於這些水分子,每一顆都會流進海洋,而且到處都是,這將不僅是一個改變阿拉斯加地貌的故事,這是一個邁阿密的故事,這是一個查爾斯頓與舊金山灣的故事
為了突顯1984到2019,整整35年間北極海冰的變化,NASA公布了長期以「周」計時的影片,赫然發現 多年海冰相較於1984已消融了95%以上,更有專家預測
到了2050年甚至是更早,北極海冰將完全消失,這將給地球氣候帶來重大衝擊。
(Brian Brettschneider/阿拉斯加大學氣候科學家)
一旦這種水融化並進入海洋,只要我們在大氣中存在所有這些二氧化碳,它就不會再回到(北極圈)這裡了
專家憂心,氣候劇烈改變可能衝擊生物多樣性,除了產生新的病毒導致更難對付的疾病,慣於生存在寒冷水域的鮭魚,它們一生如史詩般的旅行,恐怕也無法適應暖化後的環境。
(Sue Mauger/環保團體科學部門主任)
我們今年夏天看到的溫度,我們本來預期2069年才會出現,真的嗎?我們認為這個溪流的溫度提早了50年出現,所以真的非常令人擔憂
這是為什麼,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近期特別關注北極的各項變化
尤其是食物鏈底部。
(Lisa Eisner/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生物海洋學家)
我們正在研究有害的藻類大量繁殖,所以他們正在從有害的藻類加熱器中,取樣水中毒素
(Pete Shipton/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大學技術員)
當它(海水)變得更溫暖 它們(鮭魚)就會往北走得更遠
(Lisa Eisner/NOAA生物海洋學家)
所以可能很快,這對社區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可能導致食品安全問題
一場遠在南半球,看似遙遠的森林野火,危機可能就在眼前,正如全球暖化,讓人們容易忽略,卻可能牽動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學 報到 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新冠疫情擴散蔓延全球,進入第二危險階段
【新冠疫情本周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發展,中國境外確診病例數首度高於中國國內,且全球六大洲除了南極幾乎全數淪陷,世衛組織在數度公開拒絕「全球大流行」的說法後,鬆口承認此次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風險已經「非常高」,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僥倖逃過。接下來無症狀感染者會越來越多,防疫的重點將不再是旅遊史,而是各國內部的社區感染,封城隔離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各國的提前規劃已刻不容緩。】
{內文}
(電視新聞主播)
晚安,感謝您的收看,今晚我們將以有關新冠病毒,如今被稱為COVID-19的最新警告開始,它已開始從中國震央向外迅速擴散,當各國正在為醫療和經濟的衝擊做好準備,此時美國衛生官員語氣發生了重大改變,他們現在警告,這將是一場全球範圍,前所未有的潛在嚴峻公衛挑戰,世衛組織也表示,全球在面對這場無法避免,幾乎是跳躍式感染的爆發,根本沒有做好準備
當中國大陸新增病例數持續減緩,死亡人數也大幅下降的此刻,2月26號這天,全球迎來了眾人意料之外的「拐點」,中國境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首度超越中國國內。
(Dr. Bruce Aylward/ WHO北京醫療專家團長)
各位,這是一個在不同地方迅速流行的疾病,我們必須迅速採取措施來預防應對這款流行病
中國鄰近的韓國日本,是最早的疫情熱點,當韓國中央防疫總部宣佈,24小時內新增505名確診個案,及一起死亡病例,已超越中國同日公告的新增432名病例時,遠在亞洲另一端的中東伊朗,自稱確診了95人,歐洲的義大利也有320起新增個案,11人死亡,12個城鎮宣佈封閉。
(Sabina Castelfranco/電視新聞製作人)
此刻學生都沒辦法去上學,因為學校關閉,大學被迫關閉,他們想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參加考試,因為他們當中許多人都在本周考試,如今全被取消,義大利總理表示,這些城鎮將會持續封閉,端看(防疫)需要多久時間
此時的世界衛生組織,顯然還沒意識到這個破口正導致疫情全球擴散。
(譚德塞/世衛組織總幹事)
新個案的突然增加絕對是令人非常擔憂的,但我一直在談論「事實」,而不是「恐懼」,現在使用「大流行」一詞,並不符合事實,但肯定會引發恐慌,現在不該是專注於我們使用什麼詞的時候,這在目前來說,無法防止任何單一感染,也無法挽救一條性命,這是所有國家 社區 家庭和個人必須做好準備的時刻
世衛總幹事譚德塞當下拒絕承認,新冠病毒已在全球「不受控」蔓延,只說他也不排除全球大流行的可能,孰料此話一出,病毒便從義大利如灑網散開,包括北非的阿爾及利亞,歐洲的奧地利 克羅埃西亞 德國 希臘,西班牙 瑞士相繼爆發確診個案,患者之間的共通點都是曾經去過義大利,而中東爆發於巴林 伊拉克 科威特,和阿曼的新病例也都有伊朗旅遊史,就連遠在北美加拿大出現第2例,追溯起來也和伊朗相關,這也是當地迄今第12起確診病例。
(譚德塞/世衛組織總幹事)
重點不僅在於防止確診個案抵達您的國家境內,關鍵是當你確診個案的時候該怎麼做
如同脫韁野馬一般,一天之內,歐洲多國,從丹麥 愛沙尼亞到羅馬尼亞全數淪陷,英國小王子喬治及公主夏綠蒂的學校,也因為有同學前往義大利滑雪,被迫留在家中自主隔離,總計六大洲除了南極大陸之外,至少48國相繼被病毒攻陷,
就連正值盛夏的南半球巴西也宣告破功,當局表示,將嚴密監控新冠病毒,在較熱天氣下能否存活進而傳播。
(Luiz Henrique Mandetta/巴西衛生部長)
這是一種新病毒,因此它可能會維持與北半球相同的行為模式,在北半球,病毒基本上是仰賴寒冷,溫度做為擴散要素
不過巴西仍對鄰近國家發出警告,認為新冠病毒強大的傳播力,極有可能在南美洲遍地開花,在公衛基礎建設嚴重不足的狀況下,包括南美洲,甚至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都不排除會成為病毒溫床。
(Manuel Espinoza/祕魯醫師)
巴西已經警告我們,冠狀病毒隨時都可能到達包括秘魯在內的其他國家,我們準備好了,我認為我們將不得不增強未來的能力,要意識到此時的醫院基礎設施還不足夠,我們必須立刻建立這樣的野戰醫院
就在此時,美國加州北部驚傳一名近期無海外旅遊史,也沒有明確接觸史的美國民眾染病,專家憂心,這將成為美國境內,首起社區傳播的個案,因為加州州長宣稱 光是這起個案,已衍生至少8400人必須後續監控,如果再無警覺,美國本土恐怕免不了在伊朗之後,成為下一個新冠疫情大爆發的國家。
(川普/美國總統)
我不認為美國在劫難逃 我可能會 疫情可能會 它可能會僅限於非常小的規模 當然也可能較大規模爆發 但無論什麼狀況 我們都已經做好萬全準備 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優秀的團隊
一個無法逃避的事實是,新冠疫情在武漢封城後一個月,全球累積確診個案已突破8萬2千例,死亡總數也超過2800人,且數字還在持續攀升,世衛在數度公開拒絕「全球大流行」的說法後,終於鬆口承認疫情正處於關鍵點,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該抱持,本土不會出現病例的僥倖心理。
(譚德塞/世衛總幹事)
我們的流行病學家一直在不斷監控疫情進展,現在我們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對傳播風險和影響,COVID-19的風險評估提高到「非常高」
世衛總幹事譚德塞說,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擴散,他們一方面向全球57個國家,運送檢測試劑盒,向85國提供了個人防護裝備,並透過網路課程以多種語言,培訓了至少8萬多顆公衛方面的人才種子,發布操作指南,幫助各國預防 發現和管理病例,另一方面最新對病源的掌握,病毒人傳人可能時間得倒推回去年11月,而龜類極有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的中間宿主,世衛強調,此刻防疫請別再拘泥旅遊史,因為我們正進入新冠病毒傳播的下一階段,也就是大規模社區內的人傳人。
(Lawrence Gostin/美喬治城大學教授/世衛組織流行病防治顧問)
新冠疫情處理上之所以如此棘手,是它的死亡率很低,但人們在無症狀的情況下,就可以傳播,他們可能只是具有輕微症狀,人們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就已經開始大規模傳播,我的意思是,另一件我們極為關注的事,是我們看到病毒在集會場所,諸如監獄 醫院 教堂中迅速蔓延,因此,人們聚集的任何地方,未來都可能爆發大規模疫情,這也是近期我們在韓國及其他國家觀察到的景況
這意味著沒有人會是局外人,新冠病毒的疫情短時間恐怕也不會落幕,美國知名的大西洋期刊近期引述專家說法稱,這場防疫之戰再怎樣隔離,最終也無法防堵,最快到了明年,全球可能有高達40%到70%的人會染病,其中大多數都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且它將會和流感一樣,伴隨降溫年年報到,當全球都被攻陷之後,封城隔離的下一步該怎麼走,越來越多科學家們認為,與其期待疫苗上市,不如趕緊想辦法,在匯集有限資源的前提下,與病毒和平共處。
大學 報到 率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每個媽媽都希望孩子可平安來到世上,不過孩子亦有機會提早報到。據統計,香港約有6至7%的孕婦會出現早產情況,早產的定義為懷孕第二十四周至第三十六周六天,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學系主任及教授梁德楊醫生表示,早產的原因大致分兩類:一、屬自然發生;二、屬醫學原因,醫生迫不得已要把胎兒取出,自然早產的比例佔三分二,而醫學原因早產佔三分一。
梁德楊教授續稱,有兩個主要原因會導致自然早產:第一是子宮肌肉受刺激出現收縮;第二是子宮頸較為鬆弛,容易造成早產。而子宮收縮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是懷上雙胞胎,雙胞胎的早產機率比單胎多兩至三倍;第二是羊水過多,有機會是先天性因素,亦有機會是妊娠糖尿病或胎兒異常引起;第三是細菌感染,當細菌感染胎盤,有機會刺激肌肉收縮而出現產前流血情況。導致子宮頸鬆弛的原因包括:曾進行子宮頸手術,令子宮頸破損。例如曾進行刮宮或經常墮胎,或子宮頸生長了不正常細胞,須進行簡單的切除手術,都會損害子宮頸。而醫學原因造成的早產,包括孕婦自身的疾病引起,如妊娠性高血壓或胎盤前置,其次是胎兒發育不良或結構異常等。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早產 #孕期 #學習障礙 #自閉 #懷孕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大學 報到 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啊,啟點文化迎接了一位新的同事。這位同事呢,主要是幫我做一些內容的撰稿,還有影片的編導工作。
在啟點文化的工作形態裡,因為我們都是知識型的工作;所以我常常會跟我的同事說:「今天你加入啟點,我要的是你的『腦袋』,而千萬不要只把你的『手腳』放進來。」
這一句話背後的意思,就是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去發揮他獨特的想法;讓啟點文化因為他的加入,成為一個更好的生態圈,而不是成為一個工廠的螺絲釘。
同樣的話跟同樣的概念,我也跟我們的這一位新同事分享。然而在過去,我們的工作模式裡,大家其實是蠻自由的。
對於啟點文化的老朋友,你可能就會知道,如果呢你平常在上班時刻,沒有先預約,直接殺到教室,可能教室裡是沒有人的。
而啟點文化還是一樣運作得很好,它原因就是呢,因為我要的是大家的「腦袋」嘛!我何必一定要把大家的時間跟空間,鎖在某個特定的物理環境裡,這是沒有意義的。
可是呢,這一次我們新同事的加入,就讓我開始調整了這件事。所謂調整的部分哦,也不是讓大家從此以後,就來朝九晚五。
而是呢,用一個階段性的、有計劃的、朝向特定目的的,讓大家固定的到辦公室報到。怎麼說呢?
因為我相信啊,任何人要嵌入啟點文化的這個生態圈,他最需要具備的,並不是知道我們的組織規章跟制度。
反而是要讓自己在最短的時間裡,讓自己知道這個生態圈,是怎麼運作的。打個比方喔,就像你在地球,你一定知道有「萬有引力」。
所以呢,當你在高樓層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的往下跳,這個就叫做物理規則,這也就叫做地球這個生態圈的規則之一。
我想任何環境,只要它把自己當成是一個,能夠孕育萬物的生態圈;無論是大還是小,它都有這些生態圈的規則。
這些規則並不是像工業時代裡,每個人來當個小螺絲釘,只要你能夠弄清楚書面上的組織規章,並且照著做就可以的。
一個生態圈它是有機的,也就是它會變化的。就像是我們有四季,每個不同的季節,植物、動物,還有微生物的運作方法,都會有一些不同。
所以言歸正傳,隨著我們這一位新同事的加入,我們用的方法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剛剛前面所提到的,我們設定了一個時間的區段,讓大家在這一段時間裡,固定的進辦公室。
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以最實際的互動交流跟相處裡面,讓新成員可以知道,啟點文化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而可以怎麼樣嵌入這樣的生態系統。
這就讓我想到,在史丹佛大學的一位學者,史考特.威爾特斯,他做的一個實驗。他那時候做了一個實驗哦,他找三組人。
而這三組人呢,請他們在各自不同的條件下,去聽加拿大的國歌。其中第一組,讓他們邊聽、邊默念歌詞。
而第二組,讓他們一邊聽加拿大的國歌,一起大聲唱;而讓第三組人,每個人戴上耳機,而且根據不同的節奏,邊聽、邊唱國歌。
這三組各自做完他們的規定之後,最後讓他們每一個參與者去選擇,是不是要一個人獨享接受實驗的費用,還是呢,讓小組裡面的每個成員,去平分這個實驗費用。
結果就發現喔,第一組「邊聽邊默念歌詞」,跟第三組「帶上耳機,而且根據不同的節奏邊聽邊唱」的這兩組人;他們並沒有明顯的要跟別人分享,或者是自己獨佔的偏好。
但是呢,第二組「曾經跟大家一起唱國歌」的那一組,在這一組的成員,幾乎全部都傾向,把這一筆錢平分給每一個人。
所以你會發現喔,只光意識到自己跟別人,做同樣的行為的時候,就比較容易產生合作的關係。
我記得呢,在先前的「一天提一點」裡,也曾經跟大家分享過,關於呢,到底是要「遠距工作」比較好,還是呢「固定到一個辦公場域」比較好?
其實這樣的思維,在最近這20年是有很明顯的變化。這些高科技公司、這些網路公司,他們也慢慢的傾向於,讓大家固定進辦公室辦公。
為什麼呢?並不是要限制大家上、下班的時間,而是要讓大家創造出這種「共同感」。
其實如果一個團體跟環境,要能夠讓所有的成員,去嵌入這樣的生態圈裡,去為這個生態圈的美好跟變化,還有它的前進做點事;那麼它幾乎有一個必定的條件,就是要讓大家能夠在一起啊!
其實呢,一個公司或一個團隊要能夠成功,就像是一個生態圈,要能夠生生不息,它一定要具備有基因的多樣性。
也就是說當你的工司或團隊,都是同一種人擠在這裡;這樣的狀況,其實是很危險的。
因為一群「同溫層」的人聚合在一起,他是沒有辦法去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大家的想法太一致了,所以所有的選擇跟行為的策略,也會傾向於很一致。
然而要能夠讓各自不同領域、不同個性、不同專長的人,要能夠集中在一起,那麼,我們能不能去創造出一些共同的任務?
除了那個大方向讓公司好之外,我們能不能創造出一些,大家可以一起來的地方。所以囉,說千萬不要小看「做同樣的事」。
當你跟一個團隊有一個共同的聚焦,也有一個共同的物理,跟心理空間的時候,這個時候你發揮自己的獨特,才不會導致於自我感覺良好,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所以如果進一步想,如果你想要跟一個人有更好的合作,千萬不要怕麻煩別人;也就是創造出,你跟他之間一些「共同要解決」的問題、共同的任務。
我想這會是「合作」的一個重要的開始。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在7月21號有一門課程,叫「寫作小學堂」。
如果你想要在文字表達的層面,有所精進的話,那麼這一門課,如同啟點文化一路以來堅持的傳統;我們會帶著你直指核心的去理解,什麼叫做寫作、什麼叫做文字的表達?
我想回到你身上,不管你是不是要成為一個寫作者,或者是單純的只是想要發展寫作的興趣;那麼凡是回到本質跟關鍵,它可以幫助你,不管在面對各種任務,還是個人需求的時候,達到一個美好的平衡。
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在7月21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大學 報到 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安裝心靈防毒軟體,提升自己的「人際免疫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還記得在學生時代的時候,「化學」這一門課,我一直學的不好。
但是我一直記得,化學的「元素週期表」的發現者,叫做門德.列夫。他自己說喔,「元素週期表」是他在睡覺的時候想到的。
是這樣喔,有一天晚上,他一個人在家,他邊玩接龍、邊想著宇宙的本質的時候,想著、想著就打了瞌睡…。
當他打瞌睡醒來之後,他就知道宇宙的原子,應該要怎麼排列。於是創造出這個大家都知道,也大家都覺得很頭痛的「元素週期表」。
其實我們知道門德.列夫,他不是唯一從「夢中」得到靈感的科學家。然而關於「好好的睡一覺」這件事,到底對於我們的大腦運作,或者是我們的創意發想,有什麼幫助呢?
我讀到了一個實驗研究,很有意思哦。這個實驗研究,就是給學生去做一個數學的難題;而這些學生並不知道這個難題,事實上有一個「捷徑」可以馬上解出來。
但他們可能在解題的過程當中,會發現這個「捷徑」。研究者就很好奇,有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加快學生會發現這個捷徑的速度?
答案是有的,如果你讓學生先睡一覺再說的話!
他們的實驗是這樣做的喔,第一組學生是早上10點,到實驗室來解題目。如果解不出來的話,就告訴他們晚上10點,再來做一次。
而第二組學生,是晚上10點鐘來做題目,也是一樣做不出來;於是呢告訴他們,明天早上10點鐘,再來做一次。
這兩組、兩次做題目的間隔時間,都是12個小時。只不過第一組,是早上10點到晚上10點;而第二組,是晚上10點到,第二天的早上10點。
雖然同樣經過12個小時,但是第二組的人,是回家睡了一覺,然後再到實驗室報到。
結果發現哦,第二組的人,在早上進實驗室再做一次的時候;在22個裡面,有13個人發現了捷徑。在比例上面,是有60%的人發現了捷徑。
而第一組呢?第一組只有20%的人發現了捷徑。這些人都是大學生,他們的知識背景、智力的條件,都是很相似的;唯一不同的就是,第二組回家睡了一覺。
後來這個實驗的模型,被其他的研究者,不斷的重複去做其它的題目的測試。但是發現一件有趣的事,不管怎麼改變實驗的過程,有睡覺的那一組,和沒睡覺的那一組,在解題成功率上面的比例,幾乎都是三比一。
那當然,科學的研究是會進步的。在近幾年大腦的研究,跟相關的實驗也發現,好好的睡一覺,對於視覺的辨識;像是從一堆相似的物體當中,找到目標的能力,這是「視覺的辨識」。
還有「動作的適應」,比如說彈性調整動作跟技巧的能力。或者是在一些序列性的動作上,比如說記得一個專業的技術、記得一段舞蹈動作。這些表現都跟你有沒有好好睡一覺,有相當的關聯。
所以從這個結果來看哦,對於學習的角度來說,「睡眠」是你的好朋友。
那麼我想當你聽到這一段內容的時候,清明連假即將要開始,你有好幾天的時間,可以好好的休息。
所以我很鼓勵你,何不趁這個連續的假期,把一些難解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整理跟思考之後,就不要再鑽牛角尖了。
好好的睡一覺,搞不好當你睡飽之後,回頭想想這個問題,答案就自己跑出來了!
祝福你,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4月1號,推出的一門線上課程,叫做「人際斷捨離」。
在我們的生命當中,難免會碰到一些我們不喜歡的人、不舒服的相處;這個時候,你怎麼樣去有效的劃清界限?甚至於,透過「建設性的衝突」,把自己的原則說清楚,讓傷害最小,但是你的自在最高呢?
我想這樣的問題,是很多人在乎、也很想圓滿它,但是卻不知道該怎麼做的。那麼「人際斷捨離」這一門課,就會一步一步的讓你學會,怎樣在人際之間,去畫出屬於你自己的界限?
並且,當遇到你不舒服的狀態的時候,怎樣讓傷害最小的狀況底下,讓這些有毒的、有害的、讓你不舒服的關係,或讓你不舒服的人,淡出你的生命;活出你想要的清爽與自在。
「人際斷捨離」這一門課,會帶給你這些前進與幫助,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我很期待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