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 星期一 絕對音樂】
「與人相處不用急著深交,給彼此多點時間認識,
距離不同會看見彼此不同的模樣,
找到彼此合適相處的距離,
關係反而可以更長久…」
SO~~當生命可以前瞻、也可以回顧的時候,
也許就懂了雲淡風輕的意思了吧…
下午4:00-5: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網路線上收聽:www.kiss.com.tw點選 南投廣播FM99.7
或下載KISS RADIO專屬APP收聽哦!
*************************
《做最棒的自己…》
人生就像一碗蔬菜湯,如果沒經過攪動,鮮美好料就會一直沉在碗底;唯有辛勤地「攪動自己」,才能讓內在的才華與能力美力呈現。
你看過老鷹嗎?咱們生活在都市的人,大概很少有機會看到老鷹,根據鳥類生態學家的研究,老鷹是一種奇特的飛禽,因為牠們都把窩巢築在「樹梢」,或是「懸崖陡岩」上,
一般的動物很難直接攻擊牠;可是,老鷹是怎麼「搭築窩巢」的呢?
生態學家用望遠鏡仔細觀察後發現,母鷹先用尖嘴啣著一些「荊棘」放置在底層,再叼來一些「尖銳的小石子」鋪放在荊棘上面,乍看之下總覺得月銳利的小石子當材料來築巢,是很突兀、怪異的,這怎麼能築出一個溫暖、舒適的窩巢呢?
不過,母鷹後來又啣一些枯草、羽毛或獸皮覆蓋在小石子上,做成一個能「孵蛋的窩」;小鷹孵化、出生後,住在窩巢裡,母鷹按時叼回來小蟲、肉食,餵入雛鷹嗷嗷待哺的小嘴中,母鷹天天供應食物,也細心保護,以防敵人入侵。
後來,小鷹慢慢長大、羽毛漸豐,這時,母鷹認為,該是小鷹學習「自我獨立」的時候了,可是,有什麼辦法能讓小鷹不再眷戀者始終被母鷹呵護、舒適無比的窩巢呢? 有的,母鷹開始「攪動窩巢」,讓巢上的枯草、羽毛掉落,而暴露出尖銳的「小石子和荊棘」,小鷹被刺痛得哇哇叫,可是母鷹又很無情地加以驅逐、揮趕,小鷹只好忍痛振起雙翅,離巢他飛。
母鷹殘忍、無情嗎?不,母鷹深愛著牠生養的小鷹 ,但是,母鷹更渴望牠疼愛的小鷹能成為四處翱翔的飛鷹,因此,必須無情地逼著小鷹「飛離舒適的窩,勇敢地學習獨立」,即使小鷹在剛開始跌跌撞撞,母鷹仍偷偷地在旁照顧看護牠,直到小鷹能「展翅高飛、直上青天」。
有一次,我匆忙地趕上台北飛往舊金山的班機,找到座位後,發現身旁已經坐著一位30來歲的小姐,她身穿長褲,對著我微微一笑;漫長的飛行,我和她開始閒聊,她說,小時候家窮,父母又離異,所以國小畢業後就沒再讀書,只好跟人家學做裁縫,20多年過去了,現在經濟能力好轉,雖然想多念點書,可是沒學歷,不能念大學,於是只好趁暑假時間到美國念暑期美語學校,藉此拓展視野。
這小姐臉龐清秀,不疾不徐地對我說:「我們客家人有一句諺語------窮人莫斷豬,富人莫斷書,我啊,現在不是窮人了,但也不是什麼富人,只是覺得自己必須多讀點書,畢竟人生不像錄影帶、錄音帶,可以倒帶重來,所以我希望盡可能地多充實自己」
聊著聊著,飛機已經飛行了3小時左右,這時,她禮貌地對著坐在走道旁的我說:「對不起,可不可以借我過一下,我想上洗手間?」
「噢,好!」我說,隨即起身讓她走過。只見這小姐用手扭轉一下長褲裡的硬硬東西然後慢慢地站起來……她一跛一跛地、緩緩地從我眼前走過,再跛著腳,走向前端的盥洗室。
天哪,身軀嬌小的她,竟是一位小兒麻痺患者,她寬鬆的長褲裡,裝著的是支撐她站起來走路的鐵鞋,當她走回座位時,我對她說:「妳可以請空姐幫妳安排前面好一點的座位呀」
「不用啦!我已經習慣了,這小問題難不倒我」她笑笑地對我說:「到美國念書3個月,要自己解決的問題還很多呢。」
我常在想,有時,小鷹不一定都有母鷹餵食、呵護,也不一定會有樣似殘酷無情的母鷹逼牠離巢他飛,但是「孤苦無依的小鷹」必須懂得---要含淚堅強地站起來,自己飛、不斷地飛,飛往屬於自己的一片晴空與藍天。
最近咱們社會,有些男女吵架,說活不下去,就跳樓自殺,有些男人,沒錢吃飯就搶劫路人、超商、銀行……人常常被「過度保護」,而變得依賴、不知自立,也缺乏「挫折容忍力」,殊不知,人在生活中「面對問題」,就如同「家常便飯」一樣,天天會碰到;如果只是「一味逃避」、不懂得「自我克服」,則連一隻小鷹都不如啊。
其實,人生就如同「一大碗蔬菜湯」,如果沒經過攪動,鮮美好料就會「一直沉在碗底」;就像小鷹一樣,母鷹無情地「攪動窩巢」,才逼得牠必須獨立展翅飛翔 。可是,牠不能搶劫超商、不能跳樓自殺,還是必須靠自己「獨立更生」,才有食物吃啊。
人,似乎很少聽說因為太勤勞、流汗太多,而被汗水淹沒的,我們必須辛勤地「攪動自己」,讓鮮美的「蔬菜好料」浮現------讓內在的才華、能力美麗呈現。
所以,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做 最棒的我」
看到這一篇文章的時候,一直在想,台灣的教育為何會讓我不喜歡?也許台灣人一直將孩子視為自己的所有品,認為緊緊的保護與照顧安排對孩子才是最好的,只是教出一堆盲目跟從的人們,教出一堆不懂生活~不懂思考的人群。
美國的教育教出一群獨立自主的孩子,日本教育教出一群懂得合作的孩子,德國教育教出一群富有創意思考的孩子,而台灣的教育ㄋ?到現在我看到一群只懂讀書不懂生活的孩子。
也許保護照顧孩子是應該的,但是我永遠記得曾經一位老師所說的,當你將孩子當成是孩子,他永遠跟你耍賴,當你將孩子當成是小大人時,他將會負起責任。
一直都覺得每一位小孩子的思考創造空間好大,但是又會覺得很令人傷痛的一件事,原本會說會笑會思考的孩子,當他越來越大時漸漸的會看到一群啞巴人出現,不懂表達也不善表達,只因台灣的教育不准孩子說,台灣的教育認為安定才是正確的,所以認為安逸的生活才叫正常,因為不懂發現自己,不懂展現自己,但願所有的朋友你能懂得,辛勤攪動,做最棒的自己!
(文章來源:網路文章分享)
***************************
大學微微疼線上看 在 DJ 芳翎 Facebook 八卦
【08/10 星期一 絕對音樂】
「人,總是不可避免地被他人議論。
有些是背後傳來的閒言碎語,有些是直面抨擊的誹謗和指責,
可無論那些話再難聽、再討人厭,都不要隨便用自己的嘴巴去還擊。」
SO~~過好自己的日子,走好自己的路,活得開心痛快便是對他們最有力的回擊。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有一種感謝,叫謝謝你把我爸爸縫得很好…》
「我渴望見到爸爸,又怕看到他支離破碎的樣子。」在解剖臺上與父親重逢,是今年(二○一七)五月的事;已經過了半年了,但是一和我講起爸爸,朱美瞬間鼻子一紅,眼淚就在眶裡打轉。
父親在臨終前,就決定要把大體捐給國防醫學院。
這場大體課程,宛如朱美漫長的告別之旅,失去至親的痛楚,變成一堂堂的解剖課,一次次地讓她回憶起自己與父親的種種。
我相信,當我在進行採訪時,朱美還沒有從這場告別裡離開,因為她總是一不小心,就又會掉進那個悲傷的情境裡,流起淚來。
朱美是公共電視《誰來晚餐》的企畫編劇,今年十月,她參加了一個特別的企畫―「我的老公是大體老師」。節目來賓是大體老師陳俊明的一家人,拍攝團隊一路記錄陳俊明的家人經歷親人捐贈、解剖的整個過程。
只不過,這個編劇跟團隊裡的其他成員很不一樣,因為,在大夥兒忙著拍攝記錄解剖臺上的陳俊明老師時,她自己的父親、前越南大使館武官朱晉生,就躺在幾公尺外的另一臺解剖臺上。
拍攝的前幾天,一想到會看到父親被切割不成人形的模樣,朱美就感到呼吸困難,國防醫學院生物及解剖科暨研究所所長馬國興老師熱心地打電話給她,建議:「朱小姐,我看這樣,妳父親的臺子先蓋起來,這樣對妳比較好!比較好!」
我挺得住嗎?
朱美考慮了兩天,鐵了心回電:「馬老師,我們拍紀錄片就是要真實自然,同學們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要因此影響進度!相信我爸爸也是希望這樣的。」
掛下電話,朱美的手還微微抖著,她自問:國外文獻記載,目睹熟識的人被解剖,可能在心中會留下巨大的創傷,自己是否挺得住呢?
「爸爸過世已經兩年了,每當我感覺孤單悲涼時,就會夢見爸爸,他在夢裡不看我,也不說話,只坐在老位子上看電視。」
「清明節前,爸爸還是來夢裡了,我把臉埋在雙腳中不認他。他悲傷地說『這不是我女兒嗎?』我勉強把頭抬起來,夢就結束了。」
「我渴望見到爸爸,又怕看到他支離破碎的樣子。」在解剖臺上與父親重逢,是今年五月的事;已經過了半年了,但是一和我講起爸爸,朱美瞬間鼻子一紅,眼淚就在眶裡打轉。
今年(二○一七)四十八歲的朱美,大學念的是應用心理系,畢業後做過各式各樣的工作,當過記者,編過就業就學情報,做過傳播公司企畫,當過代課老師,甚至還發明了「精油占卜」,在網路上設館為網友算命。
三十五歲時,朱美與同事結婚生子,這場婚姻是短暫的,在一場激烈爭吵後,朱美帶著兩歲多的孩子回到娘家,從此再也沒有回去過。
如果人生也有主題,那麼朱美人生的主題應該就是「愛自由」;工作、婚姻的領地裡她自由來去,人生中唯一穩定不移的,只有爸爸。「他在我心裡是座不動的山,他離開,像是整座山憑空消失,頓無所依。」朱美說。
剪著短髮穿著職業女性的西裝,朱美總是打扮得俐落成熟,不過,在這成熟的外表下,朱美還是父母呵護的那個么女。離婚後長居娘家,和父母女兒組成了另一個家庭;連已經結婚離家的大姊都忍不住嫉妒妹妹占走了父母全部的疼愛,有一次還語帶威脅地對朱美說:「哎,妳的東西要放在自己的房間啊,不要放到爸爸媽媽的櫃子裡。」
「我爸爸好幾次都說,我去加拿大讀書時,應該多給我一點錢,讓我留在那裡,我就不會(遇到前夫)離婚了。」朱美小小聲地說。
爸爸一直覺得她一個女人離婚帶著孩子很可憐,可憐著可憐著,到後來,父親變成自責,在回憶裡到處尋找解決方法;因為他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爸爸。
朱美的爸爸朱晉生,十五歲就從軍,跟著軍隊來到臺灣,學歷只有小學畢業的他,靠著自學考上美國特戰學校、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大學正規班、美國三軍工業大學國防經濟系,成為國軍裡的留美派,還曾派任越南大使館武官。
一個十五歲就離家的孩子,完全靠自學,竟然英文好到可以當上「將官英文班」的英文教官!朱晉生有極強的自制力,以及不向命運低頭的決心。朱美回憶起自己的爸爸:「他很嚴肅,幾乎沒有笑容。」她用手掌在空氣裡畫個方,比出一張虛擬的桌子:「如果他身旁有一張桌子,在他臨睡前,你會看到桌上的東西都分類排好了。」
半生艱苦,「二十歲就在戰場上殺人」的朱爸爸,篤信打罵教育,「孩子不乖,打就乖了。」他是一個對子女要求甚高的爸爸,「如果我考九十八分回家,他就會問我,為什麼沒有考到一百分?」朱美說。
朱美是很活潑的,比手畫腳講得活靈活現,於是我眼前出現一個身高一百八十公分,英俊挺拔的軍人,少年流離失所的他內心非常需要這個家庭,雖然軍人少回家,但是公務外的所有時間,朱晉生都待在家裡,板著臉,埋頭整理剪報。孩子不乖了吵鬧了考壞了,這軍人爸爸冷不防,一把抄起竹棍就抽下去……。
但是也是有例外。朱美十三歲時念明星國中,被聯考折磨得每天昏昏沉沉,常常吃完晚飯,就睡倒在爸媽的房間裡。爸爸幾次告訴她,不要在這裡睡,回自己房間睡,她還是經常賴在父母的房裡貪睡。直到有一天,朱美又跑去爸媽房間貪睡時,突然身體一陣刺痛,原來爸爸竟然隨手拿起一條浴巾就開始抽打她的大腿、背……。
朱美哭哭啼啼地回到房間,枕頭濕了一個晚上。沒想到,當她第二天早上腫著眼睛吃早餐時,對面的爸爸開口了:「叫妳不要在我們房間睡,是要妳趕快上床,不要太累……」講著講著,這個鐵人老爸,竟然聲音啞了,朱美猛地抬頭,看到老爸眼中含著淚水。
「爸爸也會哭……」她愣住了。朱美從不曾看過父親流淚,這是唯一的一次。
而朱美那個時候再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將還給父親更多的眼淚。父親在臨終前,就決定要把大體捐給國防醫學院。過世後,為了撐起身體組織避免脫水,醫學院會先打入藥劑,密封起來放超過半年,才進行大體解剖,大體老師將為醫學系學生們上一個學期的課程。
二○一六年十月十一日,這是一○五學年度大體解剖的第一堂課,朱美的父親是第一組,陳俊明老師是第二組。根據大體解剖課的流程,先把皮膚打開,接著,觀察肌肉、上肢、下肢、呼吸系統以及胸腔,宿主防禦、腸胃、心血管,接著進入腦神經系統的顏面與頭顱。
整整一學期的課,每組的每位同學,都要負責在身體的不同部位主刀解剖,其他同學就在旁觀察。
在解剖的過程中,對於爸爸的現況,朱美只偶爾聽到「旁邊組」的同學的轉述,「比如說,我爸爸有運動習慣,隔壁組切開時驚呼『這個老師的肌肉好大』,結果我們這一組的同學通通跑去看我爸爸之類的。」朱美回憶著。
二○一七年五月五日,朱美終於鼓起勇氣,親自走進實驗室和爸爸重逢了。在國防醫學院的大體解剖臺上。
好幾次來到夢中的爸爸,現在究竟變成什麼樣了呢?是否支離破碎了?
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朱美一步步走近解剖臺。看起來是人形啊。有軀幹、有四肢……但是總有哪裡不對,朱美想著。
「怎麼沒有臉?」
「朱美姊,這是背面。」
看著發愣的朱美,同學們七手八腳地來幫忙:「我們幫妳翻過來。」
怎麼還是沒有臉……朱美正思索著,一位同學熱心地捧著朱爸爸兩半從鼻梁正中剖開的臉:「我幫妳把老師的臉拼起來。」
於是,朱美真正看到爸爸了,應該是半個臉,因為上半部額頭連頭蓋骨全部都不見了。
爸爸的神情是嚴肅的,浸泡一年的福馬林,並沒有帶走他臉上的滄桑。大江南北、生離死別、故國山河、砲聲隆隆的記憶,仍然封存在他的腦子中吧。
有一種感謝叫「謝謝你把我父親縫得那麼好……」
作者:陳德愉
(文章來源: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2006020030/157887/%E7%88%B6%E8%A6%AA%E8%87%A8%E7%B5%82%E5%89%8D%EF%BC%8C%E6%8A%8A%E5%A4%A7%E9%AB%94%E6%8D%90%E7%B5%A6%E5%9C%8B%E9%98%B2%E9%86%AB%E5%AD%B8%E9%99%A2%E3%80%80%E5%A5%B3%E5%85%92%EF%BC%9A%E6%9C%89%E4%B8%80%E7%A8%AE%E6%84%9F%E8%AC%9D%EF%BC%8C%E5%8F%AB%E8%AC%9D%E8%AC%9D%E4%BD%A0%E6%8A%8A%E6%88%91%E7%88%B8%E7%88%B8%E7%B8%AB%E5%BE%97%E5%BE%88%E5%A5%BD?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article&utm_campaign=2000806)
***************************
大學微微疼線上看 在 Miss Jill x Evan哥 Facebook 八卦
🍭千呼萬喚年底重磅團!! - 日本最強IFME機能童鞋開團囉。同場加映日本小童輕便鞋390元。男女寶最新款 !
#尺寸齊全最小12公分
#最大到19公分超好買
小童學步鞋。靴款。運動鞋。休閒鞋通通有 !
好穿心得👉🏻 https://bit.ly/2GHDQ2N
手刀下單👉🏻 https://bit.ly/2QxJURb
IFME機能童鞋跟 #早稻田大學共同合作研發 ( 超厲害 )
💯被封為日本最強童鞋
日常上學必備的機能休閒鞋 / 運動鞋 #秋冬最新款
開放預購了 ! !
到底有多好穿呢 !?
我們家今年去新加坡各大景點踩點
動物園,環球影城等等
都是需要久走的地方~
Evan全程都穿著IFME
走的舒服的呢 >//<
鞋底也不像他牌的鞋子
一下就磨損的很嚴重
無敵大推 !
老母以往幫Evan哥買鞋
帶去專櫃看往往都是千元起跳
品質好一點
外型能看的好鞋都破1500元 ( 尤其運動鞋真的好貴 )
一直在想
難道就不能有一雙好穿好看
價格又不要讓人太心痛的鞋嗎 !?
所以
當老母談到IFME的時候真的好開心~
發自內心的太開心! ( 都要尖叫了我 )
我跟廠商一起努力把價格壓在千元以下
就是要讓媽咪能夠幫孩子添購好穿。外型美感兼具的鞋
又不傷荷包阿阿阿阿 !
-
✔️ IFME機能童鞋擁有專利凹槽機能鞋墊
能分散走路的壓力
✨鞋墊可拆方便清洗
✨鞋子包覆性強能夠保護小腳
✨好穿脫的設計
✨微微上翹的鞋頭避免跌倒
✨好走的大底
✨輕量化的鞋子將負擔減到最低
IFME有太多太多的優點
實際讓寶貝穿上就會驚嘆
阿~~為什麼沒有早點發現這種好鞋啦 ! ! !
最難得的是
IFME 一直秉持著
❤️要做出讓孩子能穿的舒適,又兼顧足部健康的鞋子
這種初心
J老母身邊不少媽咪友人都是從寶寶一歲多就開始買IFME
一路買到孩子上大班咧 !! ( 死忠鐵粉! )
#18年金字招牌日本第一機能童鞋
#可線上刷卡最方便
這團有全新推出的日本輕便鞋
就像西松屋的鞋子一樣
便宜但是舒適
機能性當然沒有IFME強
( 運動跑跳的緩衝跟保護腳部的能力,IFME非常厲害 )
但是日本輕便鞋很適合當一雙備用鞋
跟IFME替換著穿
因為價格真的太親民,單雙390元
就算弄髒也不心疼
或是可以當成幼兒元的室內鞋歐 !
⭕️下單前一定要看實用心得 >>https://bit.ly/2GHDQ2N
★下單底加 : https://bit.ly/2QxJURb
★團購時間: 即日起~12/23 ( 日 )
各種優惠訊息不漏接
神秘特賣都在J 老母社團 : https://bit.ly/2BZWG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