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質卡農》、《不可知論偵探1》分享贈書活動
By Mr.V
【好書講座】
談克蘇魯神話經典漫畫|《瘋狂山脈》新書講座
地點:基地書店1F
時間:2021/02/06 下午13:30(13:00開放入場)
對談人:獨步文化主編、廖勇超老師
【活動時間】
即刻起~2/8(一)23:59
2/9(二)會抽出兩位書友各自獲得由獨步文化提供的《人質卡農》或《不可知論偵探1》一書
(贈品寄送之故僅限台澎金馬地區的朋友參與)
【活動辦法】
按獨步文化、Novel小說.和此篇文章 (y) ,然後公開分享並且回答問題。
在活動貼文下方留言告訴V和Bu Bu,圖片中的書哪本最深得書友的心,tag朋友名字,同時說明想看的原因。
就有機會獲得《人質卡農》或《不可知論偵探1》一本。
◎書籍寄送限台澎金馬地區
◎本粉絲團保留最終活動解釋權
◎如判斷得獎者為抽獎帳號,亦會取消中獎資格。
◎因為每個人回答不同,若有抄襲V會以時間記錄去評斷,誰會失去抽獎資格
【書籍介紹】
《人質卡農》
如果「心」崩壞了,我們該何去何從?
從霸凌問題到現代人的孤獨、逐漸模糊的道德界線,透過弱勢者的眼光,寄託對社會的深切關懷。
不知不覺中,我成為現實世界的幽靈人口。
明天,我有勇氣在任何一站下車嗎?
〈人質卡農〉
深夜發亮的便利商店,是逸子的心靈依歸。下班回家途中,她又忍不住進去逛逛,卻遇上持槍的搶匪。於是,她和中年失業大叔、來買消夜的中學生,一起成為人質。奇怪的是,歹徒撤退前,褲袋掉落一隻玩具小鴨……
〈十年計畫〉
「我考駕照是為了殺人!」一名女子侃侃談著,為了報復背叛她的男人,即使耗費十年也要籌畫一場完美的犯罪……
〈沒有過去的記事本〉
迎來開學季節,和也陷入憂鬱。偶然間,他在電車上撿到一本時尚雜誌,裡面夾著幾乎全新的記事本,唯獨留下一位女性的地址。一天,新聞報導中出現眼熟的名字,原來那位女性的住處遭到縱火,和也不禁對失蹤的她產生興趣……
〈八月的雪〉
少年充在反抗霸凌的過程中,不幸失去一條腿。他詛咒著社會的不公平,繭居在家,連祖父的葬禮都沒出席。然而,他無意中找到祖父年輕時寫的遺書,不由得納悶究竟是什麼讓祖父回心轉意,決定活下去?
〈往事〉
徵信社的職員在電車上看見一張意外的面孔。那是五年前光顧的男孩,如今已是青年。由於飽受恐嚇欺辱,男孩想請人當保鑣。只是,等男孩帶著一身瘀青離開,他才發現所有資料都是假的……
〈生者的特權〉
明子被男友甩了萬念俱灰,茫然地尋找適合跳樓自殺的地點,卻碰上翻牆的小學生。一問之下,他是想去取回被惡意藏起的作業。於是,兩人在鬧鬼的校園進行一場冒險……
〈漏心〉
客廳下雨了!一早睡醒,主婦和子傻眼地看著家裡漏水,原來是樓上大學生的住處水管故障。麻煩的是,她準備出售公寓。好不容易修繕完畢,也找到買家,對方竟是出乎意料的人……
當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得更複雜,「異常」才是正常,「傷害」化為無形。
即使知道原因,往往也束手無策。甚至,根本找不出原因……
宮部美幸寫下人心交錯引發的七個謎團,見證與撫慰受困在時代夾縫中的靈魂。
《不可知論偵探1:捨身羅漢篇》
|臺灣漫畫第一個道士偵探|
推理懸疑 × 除魔靈異 × 民俗日常
不可知論偵探:海鱗子,挑戰宗教殺人事件!
「如果會覺得不可思議,一定只是有些東西你看不見而已。」
身為職業道士卻不懂畫符、可以見到死後世界但不相信有神,平日玩手遊、養電子寵物,只有除魔辦案時對社會有正面貢獻,遊走人間鬼界的青年海鱗子,論破人性、鬼事與懸案!
──陰廟男屍、湖中浮屍,接連出現在人來人往的熱鬧公園。
──人人說是水鬼作祟,宗教獻祭,在他眼中卻有另一個「真相」。
捨身羅漢──
是祈求工程順利的活祭習俗。人們會將祭品打扮成神佛,頭戴砂鍋、腳穿芒鞋、手持木劍、身穿金甲……
再活埋祭品、使其化身鎮壓孤魂的鬼王。
公園的破舊小廟,出現一具被野狗啃食的男性屍體。他全身上下貼滿符咒,穿戴古怪衣裳,散發惡臭。幾日後,湖底上浮一具女屍,身上穿有黃色道袍。有人說是水鬼作祟,要抓交替;有人說是活祭,祈求附近工程順利。警方陷入瓶頸,懷疑這是還沒停止的連續殺人事件。
一名可以見到死後世界、洞悉人世執念及陰間鬼事,縈繞重重謎團的青年道士,應警方之約協助調查。他以冷靜理性的雙眼,抽絲剝繭死亡懸案;然而,他沒有告訴警方,比起殺人事件,他其實對貼在屍身上的「符咒」更感興趣……
既非典型偵探也非傳統道士,海鱗子的第一案,就此展開!
本集收錄內容|海鱗子首樁案件〈捨身羅漢篇〉、未公開日常推理短篇〈北十字星〉
《洛夫克拉夫特傑作集:瘋狂山脈》
聳立於南極大陸深處的未知黑色山脈,隱藏其中的超古代文明都市,親眼見證舊日支配者創世祕密的人無不陷入瘋狂……
一九三○年,由地質學家戴爾所率領的米斯卡塔尼克大學南極探險團,啟程前往了那充滿驚奇與神祕的冰雪大陸。
這個探險團除了傳統的狗及雪橇之外,還擁有飛機及最新科技的裝備。
靠著同行的帕波迪教授所研發的新式鑽探機,探險團獲得了豐碩的調查成果。
探險團所採集到的一些有著線條紋路的板岩,引起了生物學家雷克教授的關注。
雷克深信這些板岩是「未知生物的痕跡化石」。他不顧戴爾團長的反對,組織了一支調查小隊,前往西北方展開地層探勘調查。
雷克的調查隊忍受著暴風雪,克服萬難抵達了人類從來不曾到達過的南極大陸深處,在那裡發現了一座漆黑的高聳山脈。
他們鍥而不捨地繼續前進,終於在黑色山脈內部發現了巨大生物的化石。
但是不久之後,雷克調查隊突然失去了音訊。
戴爾率隊前往救助,卻目睹了慘遭破壞的營地、死狀悽慘的雷克等人屍首,以及一座埋藏了巨大生物的五角星形雪墳。
戴爾面臨這常理難以解釋的狀況,再加上得知雷克的助手格德尼及雪橇失蹤的消息,決定親自進入漆黑山脈展開搜救行動。
為了尋找失蹤的助手格德尼,戴爾帶著自己的助手丹佛斯,飛越了那漆黑的山脈。
兩人在該地發現了古老的都市廢墟,建築物內部的牆壁上刻滿了巨大生物「遠古種族」居住在人類誕生前的地球上的漫長歷史。
那是一段種族的興盛與衰亡的紀錄,然而也是一場慘無人道的瘋狂殺戮。最終,戴爾和丹佛斯看到了那絕對不能看到的禁忌之物……
大叔寵文古代 在 無待堂 Facebook 八卦
【大叔狂轟《大叔的愛》違反「中國傳統價值」的文化和政治深度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港版《大叔的愛》被一名特區立法議員狂轟,「我哋唔係針對或者歧視任何性取向,但係我冇責任將佢推廣。而中國傳統價值同家庭觀,係一男一女。我哋而家就係要推動三孩政策,你就要推動嗰啲無孩家庭,咁完全係背道而馳。違反咗中國國安法,需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防止不良思想。」
其人其話,還是首先要放在大政治的背景下理解。過去一年,香港除訂立《國安法》外,還有很多深層次變化。特別是整個選舉制度也被「完善」。有人對香港政治各界提出各種要求。民主派這邊廂出局,建制派也被問候、被勸告不能做「忠誠的廢物」。近日流傳的消息,都是關於對議員和官員的各種新要求。
官員固然要有政治忠誠,但同時又要能辦事、能解難,要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最近還有警政系統大員出任特區高官,以及香港每次巨變之前都會出現的巨頭飯局……如此下來,地位改變的立法會似乎逐漸淡出人們視線,議員各自盤算新的政治規則,存在感和安全感可能陰晴不定。
關於立法會議員的一些新規定也在醞釀中。例如說議員不上班要罰一日薪、要穿甚麼衣服、議員議席被選民挑戰時要如何處理。連謝偉俊都說:「以前我地訂個比較高門檻先可以取消議員資格,而呢條就相對低,低到一個普通選民,兩萬蚊就可以玩……會唔會少少修訂,令立法會可以有返少少尊嚴呢?」
所以人們說今時今日議員等於 KOL,議員需要議題。所以在那個場合,議員狂轟《大叔的愛》,與其說是反同,不如說是對陰鬱現狀發出控訴的最強音。在這個年代,不只傳統意義的民主派,連他們過去的對手,對自己的前途,甚至香港的前途,內心也未必說得準。而反同議程是說得準的、確定的、安心的。因為如果沒有大戰爭大瘟疫,一個社會裡面的恐同人口基本上不會突變,投其所好的回報穩定。有關當局卻是天威難測、自有佈局,相信建制派也有無力感。
講家庭價值是一張安全牌,包括同志界嚴厲譴責、有識之士取笑他,也在計劃之中,屬於安全範圍的 safe play。一般人也不容易分得清反同和反同運。
「中國傳統價值」太過人言人殊,但至少不是「一男一女」,「一男一女」是近代西方洋鬼子的事物,我們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大婆是有法定地位的,但男人負擔得起可以擁有很多妾侍。大婆在現實中可以虐待妾侍,但她理論上無法反對男人擁有妾侍的傳統。如此,有史以來所有歌頌、美化一男一女愛情觀婚姻觀的影視、小說、故事,全部違反我們的「中國傳統價值」。
中國傳統價值。所謂「傳統」如果理解為「現代君臨之前的世界」,混雜的中國傳統關於男女之事的看法和實踐,正正是「一男一女一生一世」的對立面。以今日的角度來看,那是個滿天神佛的世界。皇帝會有後宮妃嬪,也會有男寵,例如官史中漢朝很多皇帝都有幾個男寵,例如劉邦和劉徹,那是秦始皇「大一統」很久之後了。漢代傳統,肯定不會不是中國傳統。
以前根本沒有兒童人權概念,戀童行為大範圍存在。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同時有很多男人娶妻生子,盡了家族義務之後,自己在外面也有誼兄誼弟,卻不是忍著一泡眼淚忍隱,社會視之為公開秘密。古代男人之間知道這些事,反應可能就如你知道你某個朋友會定期去旺角買羽毛球拍一樣。
一些皇帝例如朱元彰會「從嚴治官」下令禁止官員嫖妓,作為替代方法,大城市的妓院就開始招募皮光肉滑的男生(年齡通常十幾,二字頭已經要找人或退隱)穿女裝接客,走法律罅,一樣其門若市,大受歡迎。一班飽讀詩書的社會賢達和官員大叔,熱烈追求受歡迎的「花旦」。大叔的愛,連易服元素都有。這些東西在明清兩代都盛行。明代和清代傳統,肯定也是中國傳統。
來自通古斯和西伯利亞的很多少數民族,都有男子死亡,其他兄弟需要及有權接收大嫂的「妻其嫂」傳統。在儒家看來是亂倫,但有這種「傳統價值」的民族包括藏人、滿人、蒙古人甚至哈薩克人等。藏人、滿人、蒙古人的傳統,自然亦不可能不是中國傳統。即「妻其嫂」自然也是「中國傳統」。甚至哈薩克人的習俗也可以是中國傳統,因為哈薩克族也是中華民族之一,Бәріне сәлем, көрдіңіз бе?
「中國」或「傳統」作為極廣和多元複雜的概念範圍,特別適合 cherry picking。以上的現象也可以視為「道德淪喪」的現實面,而不是中國文化對男女關係的理想面。那「中國傳統價值」的理想面應該根據誰?孔子?孔子肯定男女婚姻,認為婚禮是禮儀之本,也是宗族之本,卻沒有談過支持或反對同性戀,不過孔子也是衛靈公的朋友。衛靈公就是「斷袖分桃」事件的主角之一。對待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孔子主張「君子和而不同」。
至於膝下無兒,或者「無孩家庭」是否違反中國傳統價值?因為中國傳統價值覆蓋範圍太大,太陽之下無新事,現存的東西很難創新到足以違反中國傳統。順德人發明了女人「自梳」的傳統,這些女人自己梳起頭髮,如已婚女人,但終身不嫁,自然亦是膝下無兒;她們養老時會夾錢買「姑婆屋」,因此也是「無孩家庭」。
自梳女公然向社會宣佈自己的認同,但應該沒人會控告她們危害王朝的人口安全。自梳習俗從順德一直來到香港,變成很多人記得的馬姐。中國傳統從來包容不生育人士,或最低限度,大致上不理會他們,也不會把自梳 — 或同性戀 — 描述為一種誘惑和很正的需要禁絕的毒藥。
大叔寵文古代 在 Facebook 八卦
【大叔狂轟《大叔的愛》違反「中國傳統價值」的文化和政治深度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港版《大叔的愛》被一名特區立法議員狂轟,「我哋唔係針對或者歧視任何性取向,但係我冇責任將佢推廣。而中國傳統價值同家庭觀,係一男一女。我哋而家就係要推動三孩政策,你就要推動嗰啲無孩家庭,咁完全係背道而馳。違反咗中國國安法,需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防止不良思想。」
其人其話,還是首先要放在大政治的背景下理解。過去一年,香港除訂立《國安法》外,還有很多深層次變化。特別是整個選舉制度也被「完善」。有人對香港政治各界提出各種要求。民主派這邊廂出局,建制派也被問候、被勸告不能做「忠誠的廢物」。近日流傳的消息,都是關於對議員和官員的各種新要求。
官員固然要有政治忠誠,但同時又要能辦事、能解難,要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最近還有警政系統大員出任特區高官,以及香港每次巨變之前都會出現的巨頭飯局……如此下來,地位改變的立法會似乎逐漸淡出人們視線,議員各自盤算新的政治規則,存在感和安全感可能陰晴不定。
關於立法會議員的一些新規定也在醞釀中。例如說議員不上班要罰一日薪、要穿甚麼衣服、議員議席被選民挑戰時要如何處理。連謝偉俊都說:「以前我地訂個比較高門檻先可以取消議員資格,而呢條就相對低,低到一個普通選民,兩萬蚊就可以玩……會唔會少少修訂,令立法會可以有返少少尊嚴呢?」
所以人們說今時今日議員等於 KOL,議員需要議題。所以在那個場合,議員狂轟《大叔的愛》,與其說是反同,不如說是對陰鬱現狀發出控訴的最強音。在這個年代,不只傳統意義的民主派,連他們過去的對手,對自己的前途,甚至香港的前途,內心也未必說得準。而反同議程是說得準的、確定的、安心的。因為如果沒有大戰爭大瘟疫,一個社會裡面的恐同人口基本上不會突變,投其所好的回報穩定。有關當局卻是天威難測、自有佈局,相信建制派也有無力感。
講家庭價值是一張安全牌,包括同志界嚴厲譴責、有識之士取笑他,也在計劃之中,屬於安全範圍的 safe play。一般人也不容易分得清反同和反同運。
「中國傳統價值」太過人言人殊,但至少不是「一男一女」,「一男一女」是近代西方洋鬼子的事物,我們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大婆是有法定地位的,但男人負擔得起可以擁有很多妾侍。大婆在現實中可以虐待妾侍,但她理論上無法反對男人擁有妾侍的傳統。如此,有史以來所有歌頌、美化一男一女愛情觀婚姻觀的影視、小說、故事,全部違反我們的「中國傳統價值」。
中國傳統價值。所謂「傳統」如果理解為「現代君臨之前的世界」,混雜的中國傳統關於男女之事的看法和實踐,正正是「一男一女一生一世」的對立面。以今日的角度來看,那是個滿天神佛的世界。皇帝會有後宮妃嬪,也會有男寵,例如官史中漢朝很多皇帝都有幾個男寵,例如劉邦和劉徹,那是秦始皇「大一統」很久之後了。漢代傳統,肯定不會不是中國傳統。
以前根本沒有兒童人權概念,戀童行為大範圍存在。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同時有很多男人娶妻生子,盡了家族義務之後,自己在外面也有誼兄誼弟,卻不是忍著一泡眼淚忍隱,社會視之為公開秘密。古代男人之間知道這些事,反應可能就如你知道你某個朋友會定期去旺角買羽毛球拍一樣。
一些皇帝例如朱元彰會「從嚴治官」下令禁止官員嫖妓,作為替代方法,大城市的妓院就開始招募皮光肉滑的男生(年齡通常十幾,二字頭已經要找人或退隱)穿女裝接客,走法律罅,一樣其門若市,大受歡迎。一班飽讀詩書的社會賢達和官員大叔,熱烈追求受歡迎的「花旦」。大叔的愛,連易服元素都有。這些東西在明清兩代都盛行。明代和清代傳統,肯定也是中國傳統。
來自通古斯和西伯利亞的很多少數民族,都有男子死亡,其他兄弟需要及有權接收大嫂的「妻其嫂」傳統。在儒家看來是亂倫,但有這種「傳統價值」的民族包括藏人、滿人、蒙古人甚至哈薩克人等。藏人、滿人、蒙古人的傳統,自然亦不可能不是中國傳統。即「妻其嫂」自然也是「中國傳統」。甚至哈薩克人的習俗也可以是中國傳統,因為哈薩克族也是中華民族之一,Бәріне сәлем, көрдіңіз бе?
「中國」或「傳統」作為極廣和多元複雜的概念範圍,特別適合 cherry picking。以上的現象也可以視為「道德淪喪」的現實面,而不是中國文化對男女關係的理想面。那「中國傳統價值」的理想面應該根據誰?孔子?孔子肯定男女婚姻,認為婚禮是禮儀之本,也是宗族之本,卻沒有談過支持或反對同性戀,不過孔子也是衛靈公的朋友。衛靈公就是「斷袖分桃」事件的主角之一。對待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孔子主張「君子和而不同」。
至於膝下無兒,或者「無孩家庭」是否違反中國傳統價值?因為中國傳統價值覆蓋範圍太大,太陽之下無新事,現存的東西很難創新到足以違反中國傳統。順德人發明了女人「自梳」的傳統,這些女人自己梳起頭髮,如已婚女人,但終身不嫁,自然亦是膝下無兒;她們養老時會夾錢買「姑婆屋」,因此也是「無孩家庭」。
自梳女公然向社會宣佈自己的認同,但應該沒人會控告她們危害王朝的人口安全。自梳習俗從順德一直來到香港,變成很多人記得的馬姐。中國傳統從來包容不生育人士,或最低限度,大致上不理會他們,也不會把自梳 — 或同性戀 — 描述為一種誘惑和很正的需要禁絕的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