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朋友的孩子、還有我的姪女、學生都在參加會考。讓我忍不住想起兒子去年準備考試的過程。
前幾天和電視通告在討論錄影內容時,對方好奇的問我:「孩子準備考試時,你有沒有給他下過指導棋?」
我說,兒子、女兒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我從來都沒有說過一次「快去讀書」;也沒有說過任何一次「不准再玩電動」。我能做的事,只有盡力營造一個愉快的讀書環境、做好吃的食物、提醒他要適當的休息、睡覺。
兒子前年暑假決定報考北北基會考之後,爸爸陪他試聽了幾家補習班,最後決定補數學、社會、自然三科,國文、英文自己讀。因為補習時間都集中在週末,所以我們週五、週六帶他回台北上課,週日他踢完足球、或是上完我旗下老師的作文課,再回宜蘭。
說實話剛開始我並不怎麼看好他,從四年級轉到體制外,他很多東西都沒學過,連9*8=72都會背錯;寫作文時超過一半的國字都忘了怎麼寫。因此雖然我一面跟他說,花了補習費至少要考上台北家附近的公立高中,不過心中暗自做好準備,真的不行就去念宜蘭的私中。
準備考試那八個月,他每天從學校回來,吃點點心就會先去睡一覺,七點起來吃晚餐,然後從8點讀到半夜12點。隔壁的同學也會來一起加入,因此我每天晚上都會準備宵夜給他們吃,一邊改作文、一邊陪他們讀書。
一開始補習班的複習課程他聽不懂,我必須把數學的每一個章節給他講一次;我們娘倆埋頭算數學,常常解題至深夜。漸漸的我只要負責國文解題就好,英文則交給阿宏。
那段時間,我發現他讀書壓力越大,打電動打得越兇。放春假和過年時,他常玩到半夜三更不睡覺。不過,我計算了上課、補習、讀書的時間之後,其實蠻同情他的——真難為他每天要花那麼多時間讀那些枯燥乏味的科目。
所以,通常我盡可能在晚上陪伴他們,盡可能的讓讀書時間愉快一點,弄點好吃的冰淇淋、雞湯麵、滷味、草莓奶昔......一起讀書,說說笑笑;早上準備他愛吃的排骨粥;給他們講點文史典故,然後.......對他的電動視而不見。
只有幾次實在太誇張,玩了超過四、五個鐘頭,我提醒他:「眼睛休息一下,去做點別的事好嗎?」他便放下電動去看看小說、畫畫動漫,或是出去走走。考前一週他花了一個下午拍了100多張連續照片,做了兩支小動畫。
會考結果出爐,他國文考了A++,總共22分多、作文四級,上了我家附近的南湖高中。這個成績我們都很滿意,人家唸三年,他只花了八個月。只是我不免也有點擔心他上了高中之後,不知道能不能適應體制內,能不能繼續自主的讀書?
沒想到,他在高中成績竟然名列前矛,第一學期結束是全班第四名。導師前一陣子幫他寫了一封推薦信,把他誇上了天,大意是說他「耀眼但不刺眼」,不但PPT、報告做得一級棒,在多元課程常自動帶領同學討論新聞,而且出老師意料之外的上課認真、成績優異。
此外,他到處去聽演講,參加自學同學發起的活動,還有學校的社團,讓自己的高中生活多采多姿。
這果真應證了我「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看法。其實我覺得以兒子的資質,或許三年體制內的努力,他也能考上前三志願,不過要在前三志願保持名列前茅就真的很難;而花了很多精神唸枯燥的書,卻老是拼不過別人,難免容易自暴自棄(當年我就是如此......)。所以我覺得現在這樣很好—-只要努力就能得到成就感,而成就感就能激發他繼續努力。
我一直認為學習是一個終身的歷程,要均衡、要持續,不必為考試特別停下來。所以當我的學生會考前兩天照常來上寫作課時,我幫她拍拍手;我兒子也是在考前照常踢足球、閱讀。
女兒前個月跟我說:「媽,我覺得我最近花在手機的時間太多了,我決定坐車、等車時繼續保持閱讀習慣。」她辦了捷運圖書館的借書證,常常跟我分享她最近看的書,我也推薦一些我大學時喜歡的書。我更常常告訴她,上大學後功課只是一部分,要去社團、要選幹部、要談戀愛、要交朋友、要打工.....最重要的是,繼續閱讀。
當兒子在背誦歷史或是什麼「李商隱、杜牧是唯美詩派....」時我也總是提醒他,其實你只要讀幾首唐朝詩人的代表作品,就不用死記什麼詩派啦!歷史也一樣,看一本慈禧太后傳、毛澤東傳,比你背一下午課本還記得清楚。而且讀書本不應當只限於課本啊!現在的考試很活絡,否則你連國中國文課本都沒讀過幾課,是如何考出A++的成績呢?
總之,無論考得好不好,人不是為了考試而存在的;人的一生都在學習,所以也無需為了某一次的考試成功或失敗而縈懷。希望所有家長、考生都能放寬心,過去的讓它且過去,以平常心面對結果喔!
圖文不符之「今日去逛建國花市」
「大冰奶ppt」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冰奶ppt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 關於大冰奶ppt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 關於大冰奶ppt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 關於大冰奶ppt 在 [商品] 全家TGOP 大冰奶- 看板CV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大冰奶ppt 在 [問卦] 大冰奶沒用了是不是完了 的評價
- 關於大冰奶ppt 在 [問卦] 真的有人早餐會點大冰奶嗎? - 看板Gossiping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大冰奶ppt 在 [問卦] 真的有人早餐會點大冰奶嗎?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大冰奶ppt 在 大冰奶| PTT鄉民百科 - Fandom 的評價
- 關於大冰奶ppt 在 [閒聊] 大冰奶有什麼魅力? - WomenTalk板- PTT 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大冰奶ppt 在 [原神] 大冰奶- 看板C_Chat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大冰奶ppt 在 [奶子] 原神大冰奶- 看板C_Chat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 關於大冰奶ppt 在 桂格喝的燕麥ptt的味道與口感 - 生鮮食材蔬果料理 的評價
- 關於大冰奶ppt 在 Re: [問卦] 新同事奶很大 - PTT 的評價
- 關於大冰奶ppt 在 [商品] 十款便利商店冰品不專業評測- CVS板- PTT 消費區 的評價
- 關於大冰奶ppt 在 2023咖啡豆推薦ptt - 依武享生活 的評價
大冰奶ppt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八卦
〈台北書院見聞,「大人物」的「小故事」(下)〉
#時尚達人老師
老師在課上分享道,Vogue雜誌曾問老師如何看待服裝時尚。我們在台下哈哈大笑,因為老師幾十年前起就每天穿同一套--一身寬松純白素衫!
原來啊,
真正駕馭時尚就是超越時尚。
「說實在的,這麼多年也懶得換了。現在換下來,第二天就要上新聞,太麻煩了。」我們又哈哈大笑。
老師說西式衣服是「人靠衣裝」、「衣捧人」,瘦弱的人穿了西裝,也會立馬精神抖擻。但是東方的衣服是「人撐衣」,布料柔軟垂墜,若人本身駝背弓腰,穿了立馬就成黛玉病懨懨。
老師傲嬌地看向遠方,他這身看似簡單的衣服,可不是誰都能搞定的喲!
#老師與qq的曖昧
老師感嘆道,大陸的「qq」啊真的是...
騰訊官方一律以用戶名的後兩字稱呼用戶,所以經常半夜跳出來一封郵件,寫道:谷芳,晚安。惹得他渾身雞皮疙瘩。
老師說自己從幾十年前起,就被民間視作地位輩分高的人,基本沒有人只稱他作這兩個字。如今自己年近七十了,騰訊這一聲「谷芳」實在是叫一個銷魂,把人鬧得小鹿亂撞。
#不學文言文就不要混了!
有一次我們上課用到一則古文,因為我們程度差,老師一邊念,還得逐字翻譯給我們聽。老師說:「你看,不學文言文都不用混了!」古文中匿有多少寶貝,不啃多可惜。
#芳言芳語
因為老師精通古文,詞彙豐盈,遣詞造句極有畫面感,談吐個性張揚卻絲毫沒有顯擺和賣弄之感。
老師講園林,說園林是微縮的山水,爬石孤寂而不死寂,雨過青苔間,鐘鼎山林,四時變化中有一朝風月。
說到四季之變,我能用的詞大概就是:
生命的交替、起落、浮沈。
但是老師的形容卻是:
四季是生命的吞吐、琢磨。
極富靈魂與詩意,
我簡直跟老師差了一個維度。
「在花市看人買花,洋人一定買常綠闊葉林,他們認為有綠就有生機,但中國人一定買曲折蜿蜒的枝幹,甚至買一截枯木,因為其中有生命的琢磨。」
老師的語言不僅是高深靈銳,
同樣十分日常生動:
「禪是抖落一切。」
「你們注意看,彌勒佛就是一副三高的樣子,血糖高、脂肪高、血壓高...」
「自助餐就是拿飼料自己餵自己。」
「打坐對很多人來說不是掃除念頭,而是專心地胡思亂想。」
#孔子被老婆罵 ?
老師講到,讀古文經典,聖人們說了啥有時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解讀的態度。不要總是站在現代語境里「咬文嚼字」地批判,而要去體悟古人當時的心情和氣度。
孔子說:「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現代人聽了立馬說孔子怎麼性別歧視啊,迂腐啊。他的追隨者辯說孔子沒錯,女子確實怎麼怎麼的...其實這兩撥人,是都不懂孔子。
我看啊,最大的可能也許是,孔子那天早上剛被老婆罵了一頓,路上遇到學生,就隨口跟他這麼一說。我們聽了哈哈大笑。
仔細想來不無道理啊,聖人也有「人之常情」,但聖人之所以比一般人活得自在,就是他們能更主動地察覺到自己的人之常情,能對自己的起心動念有所知覺,用智慧伏住煩惱和習氣,並化解之。
#南宋牧溪想吃柿子
有一次講到禪畫,老師提起牧溪的六柿圖,說好多人分析這幅畫,什麼最中間那顆厚塗啊,旁邊的不塗,表現了神秘感啊,柿梗向左向右代表什麼深意啊,講得頭頭是道。
老師說很可能是牧溪突然口渴,想吃柿子了,讓僕人去買。看到案上的紙幣,心想不如「畫柿充飢」,畫到最後兩顆,還沒來得及上色,僕人提了軟糯的柿子回來了!嗨,那還畫啥呀,畫筆一丟,趕緊吃去呀!
#吃素吃成這樣就完啦!
老師曾和幾個名人朋友去吃飯,四個人全吃素,就跟服務員說不要蔥姜蒜。結果端來的時候不僅有蔥,且姜蒜俱全!一桌人大怒,罵了整整一個下午。
「唉。吃素吃成這個樣子就完了。吃素本來是吃清淨,結果人家無心抓撒的一把佐料,被我們念念不忘罵了四個鐘頭。」
我們常做這種事,明明修行是要破執著,解構執著,誰知又掉進另一個陷阱中,自縛於心閣。
老師說,中華文化之所以偉大,就因為它具有「人間性」。藥毒同性,關鍵是能否轉而化之,「沒有拿起屠刀的能量,就沒有立地成佛(放下屠刀)的可能。」
#禪家不養生
大家看老師這麼「佛系」的樣子,就說,「老師你只吃中藥吧?」結果原來老師生病都吃西藥,因為速度比較快,短期效果好。但問題是,老師很少很少生病。
老師說自己從不刻意或賣力地「養生」,「禪家死生一如。」他愛冰可樂,還愛垃圾食品。
老師好意提醒我們:「但每天要吃不同的垃圾食品,這樣才能讓身體平衡。」大家笑。
我想,老師的健康不是因為他能夠消化垃圾食品和冰可樂帶來的傷害,而是因為他比常人少許多煩惱,心胸開闊,很多常人嘔出病來的心結,老師全不當一回事,血脈神經自然通暢,身體自然好。
對了,看起來老師只喝茶對不對?
其實老師上課喝牛奶,發出的吸溜聲會被麥克風擴大,「呼嚕呼嚕」,充滿整座書院,特別萌。
#老師的幽默
有一次ppt出了問題,有位阿姨級別的學生來幫忙。老師說:「你幫了我,下次允許你犯一個錯誤!」
老師以前是大學老師,說從前台灣老師工資很低,和對岸不能比,班上正好有一位學生是政府公職人員,老師聽說後,就對她說:「面對我,你不覺得慚愧嗎?」大家被逗得直樂。
#老師曾對自己失望...
老師跟我們「懺悔」,
有一次政府要他接一份要職,
但他拒絕了。
我們說這不挺好的嘛,應該感到「自豪」呀,不與官場同流合污。
老師卻搖搖頭,「你們不知道,我是拒絕了。但我居然花了幾分鐘才拒絕。」
「會猶豫幾分鐘,就會猶豫幾個小時,會猶豫幾個小時,就會猶豫幾天,會猶豫幾天,就會猶豫幾個月,會猶豫幾個月,就會猶豫幾年...」
#節日的意義
上課聊到大陸不鼓勵過聖誕的事,老師說但該過還是要過啊,大陸肯定有很多基督教徒啊,這是人家的大日子啊,哪能說不過就不過呢。
普通人當然也可以過,只是要記住一點:過聖誕的初衷是什麼。聖誕節是為了感恩。「不要只記得狂歡,卻不記得平安。」
就好像過中秋不要只記得烤肉,卻不記得家人,忘了團圓。 每一個傳統節日的背後,都有很深的文化內涵,這才是節日最大的意義。
#老師談現在的大陸
老師說現在台灣很多專家什麼的總是分析大陸,這些都只能算「自娛自樂」。
「大陸現在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社會可以像現在的大陸這樣,我們不能用既有的理論去定義她。」
雖然我來自大陸,但我還是從老師的視角裡得到了很多啟發,甚至覺得他比我這個當局者看得還通透,老師說,大陸很多事情都是從前的人無法想象的,大家還在拼工業時代,大陸已經進入半信息化時代,「互聯網加」模式在各行各業中廣泛應用,一個鹿晗一年能創造數十億的價值,一個王俊凱一條微博能轉發幾千萬,短視頻時代、直播主、淘寶、共享文化...(筆者2017年書寫)
老師說他們這一代人,哪怕是他林谷芳,這麼「有名」,很有文化,也只能承認,自己玩不轉這個時代了。
固有的人類學觀點,經濟學理論或者其他立足於西方的科學定義去看待現在的大陸,都行不通了,現在的大陸的每一天都是人類歷史上的新篇章。「現在的大陸,是小小的台灣無法估量的,整個世界都無法估量。」
我們要做的,就是更清楚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文化,平等的,有姿態的,跟世界對話。
#增加自己的垂直溝通
交換生室友學文問了老師一個問題,生活中很多難題,總是徬徨,總是找不到出路怎麼辦呢?老師在黑板上寫下大大的兩個字:讀史。
以史明鑒。歷史上有無數的人事物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的故事和處理事情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可以成為我們前進的參考和力量。
網絡時代的小孩,幾乎只有「平行溝通」,遇到問題,習慣於平行求解,而沒有「垂直溝通」。
要獲得智慧,跟長輩交流是一個方法,另一個方式就是讀歷史。當我們心中有幾千年的歷史軌跡,看未來會有不一樣的寬度和廣度。就像一顆石子丟進水杯,水花四濺,動蕩不已,但投入大海,大海能包容萬物。讀史,至少能讓我們「心中有數」。
#我們都忘了的一件事
師父問我:
你知道為啥林谷芳喜歡你嗎,
我說不知道。
師父說:「因為你是小朋友。」
平日在書院裡教一群叔叔阿姨老頭老太太多沒意思啊,雖然他們有閱歷,有知識背景,能聽懂。但所有老師都是這樣想的,都喜歡教年輕人,因為你們身上才有未來,才有希望。
其實⋯我們這些網路世代的小孩,沒膽量不顧一切地放肆,也不敢全然對自己負責。雖然不知道在慌什麼,但就是內心時常不得安寧,否定自己,懷疑一切。
十幾歲就已被零零後的朝氣淹沒,二字開頭,就擔憂奔三,剛畢業,就像看到了生命的盡頭。
我們都忘了,在我們身後,長輩們、家人們都巴巴望著呢,懷著最熱切的期待...是應該不斷提醒自己:我們是希望,是這個社會上最有能量的一群人,是社會的希望,是未來的希望啊。
2017書寫
大冰奶ppt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八卦
近期網路瘋傳的乳房圖,其實不那麼正確的。
https://www.livescience.com/65346-milk-duct-image-explained…
第一張是用現代影像技術模擬的泌乳期乳房乳腺管分佈,期刊點進去還有其他的圖。我講課時會用來提醒大家,乳腺管這麼細,請溫柔對待,任何「推」「壓」「擠」都有可能造成傷害。
http://www.infantjournal.co.uk/pdf/inf_014_lbt.pdf
第二張是我講乳房的PPT,Cooper醫師是第一個解剖泌乳期乳房的醫生,改變了以往對哺乳期乳房的想像,是個實體的乳房解剖。
第三張是取自美樂(擠乳器廠商)官網的超音波模擬圖,其實跟第一張圖引用的是同一個研究,內容有蠻不錯的分析。不是葉佩雯喔!研究所時做訪談,覺得美樂是一家嚴守哺乳規範守則的公司,深深感到佩服,有機會想去瑞士拜訪。
https://www.medela.com/breastfeeding-profe…/…/breast-anatomy
==============
節錄自己的碩論
[寶寶優先]
雖然我沒用過美樂(Medela,瑞士公司)的擠乳器,但是無論在醫院或是期刊論文上,總是以美樂為擠乳器的領導品牌。查詢擠乳器的專利登記,許多設計專利都屬於美樂公司。究竟是母乳哺育率提升,才造成擠乳器的普及,還是因為擠乳器取得方便,所以也維持了母乳哺育率,我想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在台灣這些年來擠乳器的普及,也超乎我的想像。對於美樂在台灣銷售情況一直很好奇的我,跟美樂公司銷售許經理約了時間訪談。
許:總公司對我們有兩個要求,一個是任何產品都不能凌駕於寶寶之上;另一個是任何產品都不能凌駕"breastfeeding"之上。
萍:指的是親餵這件事嗎?
許:是的,總公司希望所有媽媽學會親餵之後,遇到像是工作必需與寶寶分開的情況,才使用擠乳器。
(訪談逐字稿,2014年12月24日)
Cowan認為工業化之後,原本是夫妻、小孩、雇用的人一起協力分工的家務工作,變成男人與小孩外出工作,女人獨立挑起所有的家務工作。所有家庭內的工具,都是以每個家庭會有一個女主人的想法來設計的。隨著女性主義、婦女運動的興起,女性開始也大量進入職場。家庭從「製造」(production)的功能,轉變為「消費」(consumption)的功能。哺(擠)乳是家庭中女性的再生產勞動,屬於製造功能。為了維持這個製造功能,「擠乳器」同時是家庭內使用的工具,也是職場上使用的工具,並無法二分,而哺(擠)乳也成為橫跨家務與職場的一種勞動。但是「育兒」這件事情,目前看來還是屬於家庭內(家人)或是機構(托兒中心)的,有沒有可能在一切內/外、家庭/職場、製造/消費的二分鬆動之後,有更多符合人性的選擇方式?我認為「寶寶優先」的想法推到極致,從生物性來看,應該是寶寶與媽媽一直在一起。
許經理從民間企業的角度來看,認為政府開始推母嬰親善政策之後,對母乳哺育是很大的推力。除了媽媽們的觀念改變之外,改變最多而從「最大阻力」成為「最大助力」的,是醫療專業人員。許經理強調公司提供的服務並不止於提供產品,很多時候其實是在做「心理諮商」。平時與媽媽們互動的經驗,她發現媽媽們下定決心要餵母奶其實很早,通常在懷孕初期就已經決定了。然而她們卻常常得不到家人的支持,產後常因家人覺得「餵得那麼辛苦不要餵了!」而放棄。這裡的「辛苦」,指的是上班要擠奶,職場卻不友善。回到家還有忙不完的家務工作,讓家人們覺得母乳哺育是「多出來的工作」。所以無論是打電話來詢問,或是親自到公司來的母親,「就是給媽媽支持,讓她們能餵久一點,讓她們知道餵奶並不是『疼痛』與『辛苦』。當初公司就是本著讓台灣的媽媽也可以用到好工具的初衷,不要讓擠奶一直與痛連結,才開始進口這些產品的。」許經理這麼說。
在月子中心工作時,我發現其他擠乳器廠商的業務跑得勤勞,有的還提供月子中心媽媽們「免費」的母乳哺育課程,或是在媽媽入住時,床頭已經擺著廠商免費提供試用的擠乳器,但不曾看到美樂這麼做。原來是因為公司有著「寶寶優先」的考量,「月子中心的媽媽們,我們還是希望經由護理專業人員,視臨床上有這樣的需求,才建議並教導她們使用擠乳器。」許經理這麼說。這是這家公司的自律與企業精神,然而從研究田野中,我發現護理人員並非依媽媽的需求,對媽媽們做使用擠乳器的建議。如前面一章所提,月子中心護理人員的處境,陷入一種兩難。必須配合媽媽們要求要有「獨立」不受寶寶干擾的休息時間,而使得提早使用擠乳器成為多數媽媽的「理所當然」。
母嬰親善政策的推行,規範了配方奶的行銷,但是擠乳器的行銷,卻因為與母乳推廣的結合而不受任何規範。在台灣擠乳器是一個「商品」,不屬於醫療器材,所以不需要受到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規範。但是擠乳器的使用,並不是如同一般商品般無害。如果設計不良,有可能造成母親的乳頭受傷、感染。而從乳汁擠出進到奶瓶,放到冰箱儲存,再回溫給孩子喝,這一路牽涉到多種繁複的「技術」。先前國外也發生過因為擠乳器設計不良,導致擠出的乳汁回流而造成細菌汙染,危害到寶寶健康的事件。近年來在一些民間舉辦的媽媽教室講座,經常看見將擠乳器當作獎品贈送。在美國擠乳器目前屬於醫療器材,受食品藥物管制署(FDA)的規範。我們若以「寶寶優先」應該要先學會親餵,讓母親泌乳達到平衡為考量,就應該要規範擠乳器的使用。這對哺乳婦女與寶寶來說,並不是一種限制,而是一種保障。
大冰奶ppt 在 [問卦] 大冰奶沒用了是不是完了 的八卦
各位矮肥醜沒人愛安安如題啦這陣子強烈便秘三餐都有蔬菜開水也每天3000cc依然堵很死朋友建議我早上飲用大冰奶說是大絕招不能喝便利商店鋁箔包或是自己冰的一定要早餐店 ... ... <看更多>
大冰奶ppt 在 [問卦] 真的有人早餐會點大冰奶嗎? - 看板Gossiping - PTT網頁版 的八卦
如題,傳聞中的瀉藥—大冰奶都知道喝了以後會拉肚子了,一般人去早餐買早餐真的會買嗎? 有沒有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133.148 (臺灣) ... ... <看更多>
大冰奶ppt 在 [商品] 全家TGOP 大冰奶- 看板CV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如有不清楚的項目,可跳過,或按 Ctrl+Y 刪除)
【商品名稱/價格】:大冰奶$38
(區域型商品請註明 試吃試用品請標示價格0元)
【便利商店/廠商名稱】:全家
【規格/內容物/熱量】:169.4大卡
【評分】:65
(未滿60分為不推薦)
【心得】:
大冰奶這三個字,對我來說就是早餐店奶茶!
我是很喜歡早餐店奶茶的人,有時候宵夜特別想喝的時候都覺得很懊惱早上怎麼沒有多買
一杯
以前外婆在早餐店幫忙 中午都會帶幾杯奶茶紅茶回來,到晚上都還有得喝的感覺真好,
現在在台北工作,很少吃早餐,有空買早餐都會點冰奶茶,還會去記哪家才是我要的,就
會買這家早餐買那家奶茶哈哈哈
有的早餐店奶茶雖然會讓人拉肚子,我都稱這種為垃圾奶茶:)但我還是被他的神秘魅力
帶著走XD
因為名字買了這個跟TGOP聯名的大冰奶,第一口就覺得不對勁了,完全不是我所想的大冰
奶,還以為以後想喝就有得喝了QQ
整體來說是喝的出茶味跟奶味的,尾韻有點澀,是不難喝,只是價格$38我覺得不是那麼
的理想,而且也不是我想像的大冰奶
(另外我覺得其實蠻像市面上的某款奶茶,但我實在想不起來,如果有人喝過有相同感覺
的歡迎說說是哪一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2.133.2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VS/M.1660110629.A.B4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