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咳嗽咳不停的常見原因(2019更新版):
在孩子生病眾多症狀裡面,除了發燒外,「咳嗽」對於孩子跟父母來說,影響最深、最有感覺。怎麼說呢?
如果孩子咳嗽有痰、晚上可能睡不著、咳到快要吐、臉紅耳赤,晚上咳嗽咳到把全家人都吵醒,隔天精神又不好、父母又要上班,父母是不是心裡面也會很煩惱? !
尤其是吃了一陣子的藥,若沒什麼改善,更是頭大,「到底為什麼?」
奶爸Dr.把兒童常見的原因整理一下:
#黴漿菌
在臨床當中,咳嗽咳了一兩個禮拜以上,吃過藥卻沒有太多改善,但是孩子卻精神很好,沒有太明顯的流鼻涕,則要考慮是否黴漿菌的可能性
在國外,黴漿菌這個細菌標準的年齡層為:學齡兒童,但是在台灣的密集都會型態的團體生活:安親班,托兒所,幼幼班的體系當中,已經把年齡層往下擴及。
教科書上說,典型會引起肺炎,但是有個統計顯示:大約只有3-10%會進入肺炎皆段,大多數是支氣管發炎,並非所有都會嚴重肺炎
黴漿菌有一個特點,它少數會合併關節疼痛或肚子痛、皮膚疹、甚至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黴漿菌初期會喉嚨痛,可能會發燒,很像一般的感冒。
「黴漿菌不治療不吃藥,會不會好?」
會好,遲早的事,但是要有心裡準備,要咳好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
如果真的已經咳嗽咳到吐,也用過支持性療法(症狀治療),而效果不甚理想。小朋友晚上睡眠不安穩,也同時影響到爸媽的身心靈,體力、精神已經透支的話,那就乾脆咬牙治療一下吧。
治療方式,不外化痰、適當的止咳、以及紅霉素或日舒等抗生素。
#氣喘
說到氣喘,大家一定很恐懼,而且大部分的家長的心態是:「我的孩子,不會是氣喘,你嚇不倒我的!」
「氣喘跟我家小孩,一點都扯不上關係」
「什麼?你說我小孩有氣喘?你去吃___吧!沒醫德的醫生!」
要一個父母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氣喘,的確是不容易,因為「氣喘」在大家的印象裡面,有點像糖尿病一樣,好像是很嚴重的慢性病,要一輩子用藥,或者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偏偏他卻又是常常被低估的診斷,而且是慢性咳嗽一個很常見的原因。常常會被忽略。
在大家的印象裡面,氣喘就是喘、呼吸困難而已,但其實氣喘發作,常常會以咳嗽來表現。
特徵是:沒太多痰(也可能會有痰),沒什麼感冒症狀,有家族過敏病史(但不一定是氣喘),通常是晚上乾咳,運動之後更加厲害。
在理學檢查當中,典型的例子呼吸會聽到咻咻的喘鳴聲。
治療方式:支氣管擴張劑、吸入型或口服類固醇、茶䃫鹼類。還有現在在媽媽社團當中,討論度非常高的「#欣流 」。
如果是運動型的氣喘,可以在進行運動之前,先噴吸入型的支氣管擴張劑。
#胃食道逆流
也是另外一個被低估或是忽略的常見原因。
「不是只有大人才會為食道逆流嗎?」
其實在小孩子當中,也蠻常見的。以前在長庚,做支氣管鏡/內視鏡的時候,發現孩子食道發炎、胃食道逆流的比例還比想像中都要高。但是這個原因,不好診斷,倒是有一些臨床的特徵可以輔助判斷
#鼻竇炎
「鼻竇炎也會咳嗽?」
對,還有典型的甚至會表現出臉部腫脹/額頭疼痛,眼窩疼痛,口臭的症狀。
特徵是大部分在晚上會發生
咳嗽的聲音,可能會乾咳、也可能會有痰的聲音。
中耳炎:
「中耳炎為什麼會引起咳嗽呢?明明是耳朵的問題呀!」
在人體裡面,咳嗽感應神經,分布在很多地方,除了喉嚨、氣管、肺部以外,還在橫膈膜、食道、胃和耳朵裡面,也有分布著咳嗽感應的神經。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挖耳朵時,也會有想咳嗽的奇特感覺。
中耳炎是一個很討厭的疾病,一旦發生,不少比例以後會反反覆覆出現,困擾著孩子跟父母。
「中耳炎一定會痛嗎?」不一定。
「中耳炎一定會發燒嗎?」不一定。
跟大家印象當中:「中耳炎一定會又痛又燒」,是不一樣的,所以增加了父母察覺上的困難。這需要借助耳鏡才能確定診斷
#支氣管炎 #細支氣管炎
急性支氣管炎也是常常造成兒童咳嗽的原因,特徵是有痰音,也可能會夜咳
細支氣管炎,大部分在一歲半至兩歲以內的小嬰兒會出現,比較細小的氣管因為感染,暫時性的氣管收縮,表現很像氣喘,通常都會把父母弄得神經緊繃。
#空氣污染
這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二手煙/三手煙、空氣污染也會造成咳嗽。奶爸Dr.在門診有留意到,只要空氣品質很差,咳嗽的病患就會大增。這些當然有一部分是過敏,有一部分真的是感冒,也有部分卻是單純因為空氣品質不佳,刺激到呼吸道。
但是這種咳嗽最難解決。因為空氣是無形、而且到處都有。而且要身邊的家人/長輩/鄰居戒煙,也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
你說空氣清淨機有沒有幫助?
空氣清淨機固然有多少幫助,但是絕對不是一個根治或治療的方法,而且就算是關在家裡不出門,還是沒辦法完全阻隔。
#抽搐 #托瑞氏症
過渡性(暫時性)抽搐provisional tic。他們的確會有些擠眉弄眼、喉嚨發出奇怪的聲音,表現會很像過敏性結膜炎、鼻子發炎、慢性咳嗽。也常常會被當作「壞習慣」
顧名思義,過度/暫時性抽搐的症狀,是暫時的,不超過一年,但在臨床上有些時候被過度解讀成托瑞症Tourette Syndrome 。
奶爸Dr.近幾年在門診中發現,往往在還沒有超過一年的時候,孩子就可能會被貼了托瑞氏症的標籤。
臨床上觀察到不少比例的孩子,在不到一年的時候,就自動緩解。所以托瑞氏症的比例應該是比實際上的低
#左手戴口罩_右手按追蹤我的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drblackeye
#加我line好友唄_在lineID打: @drblackeye
「大人中耳炎會自己好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人中耳炎會自己好嗎 在 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 Facebook
- 關於大人中耳炎會自己好嗎 在 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 Facebook
- 關於大人中耳炎會自己好嗎 在 米菲&米粒MifaMily Facebook
- 關於大人中耳炎會自己好嗎 在 [寶寶] 中耳炎如何預防治療?醫師圖文解答-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大人中耳炎會自己好嗎 在 感冒耳朵痛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PTT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大人中耳炎會自己好嗎 在 感冒耳朵痛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PTT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大人中耳炎會自己好嗎 在 中耳炎怎麼辦?如何預防及治療?醫生5招完整解說! | PTT新聞 的評價
大人中耳炎會自己好嗎 在 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 Facebook 八卦
兒童咳嗽咳不停的常見原因:
在孩子生病眾多症狀裡面,除了發燒外,「咳嗽」對於孩子跟父母來說,影響最深、最有感覺。怎麼說呢?
如果孩子咳嗽有痰、晚上可能睡不著、咳到快要吐、臉紅耳赤,晚上咳嗽咳到把全家人都吵醒,隔天精神又不好、父母又要上班,父母是不是心裡面也會很煩惱? !
尤其是吃了一陣子的藥,若沒什麼改善,更是頭大,「到底為什麼?」
奶爸Dr.把兒童常見的原因整理一下:
#黴漿菌
在臨床當中,咳嗽咳了一兩個禮拜以上,吃過藥卻沒有太多改善,但是孩子卻精神很好,沒有太明顯的流鼻涕,則要考慮是否黴漿菌的可能性
在國外,黴漿菌這個細菌標準的年齡層為:學齡兒童,但是在台灣的密集都會型態的團體生活:安親班,托兒所,幼幼班的體系當中,已經把年齡層往下擴及。
教科書上說,典型會引起肺炎,但是有個統計顯示:大約只有3-10%會進入肺炎皆段,大多數是支氣管發炎,並非所有都會嚴重肺炎
黴漿菌有一個特點,它少數會合併關節疼痛或肚子痛、皮膚疹、甚至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黴漿菌初期會喉嚨痛,可能會發燒,很像一般的感冒。
「黴漿菌不治療不吃藥,會不會好?」
會,遲早的事,但是咳嗽可能要有心裡準備,要咳好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
如果真的已經咳嗽咳到吐,也用過支持性療法(症狀治療),而效果不甚理想。小朋友晚上睡眠不安穩,也同時影響到爸媽的身心靈,體力、精神已經透支的話,那就乾脆治療一下吧。
治療方式,不外化痰、適當的止咳、以及紅霉素或日舒等抗生素。
#鼻竇炎
「鼻竇炎也會咳嗽?」
對,還有典型的甚至會表現出臉部腫脹/額頭疼痛,口臭的症狀。
特徵是大部分在晚上會發生
咳嗽的聲音,可能會乾咳、也可能會有痰的聲音。
中耳炎:
「中耳炎為什麼會引起咳嗽呢?明明是耳朵的問題呀!」
在人體裡面,咳嗽感應神經,分布在很多地方,除了喉嚨、氣管、肺部以外,還在橫膈膜、食道、胃和耳朵裡面,也有分布著咳嗽感應的神經。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大人挖自己的耳朵時,也會有想咳嗽的奇特感覺。
中耳炎是一個很討厭的疾病,一旦發生,不少比例以後會反反覆覆出現,困擾著孩子跟父母。
「中耳炎一定會痛嗎?」不一定。
「中耳炎一定會發燒嗎?」不一定。
跟大家印象當中:「中耳炎一定會又痛又燒」,是不一樣的,所以增加了父母察覺上的困難。這需要借助耳鏡才能確定診斷
#支氣管炎 #細支氣管炎
急性支氣管炎也是常常造成兒童咳嗽的原因,特徵是有痰音,也可能會夜咳
細支氣管炎,大部分在一歲半至兩歲以內的小嬰兒會出現,比較細小的氣管因為感染,暫時性的氣管收縮,表現很像氣喘,通常都會把父母弄得神經緊繃。
而大部分急性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是病毒引起,大多不需要抗生素,但是少數部分由細菌感染的,則可能會需要開立抗生素。
#氣喘
在大家的印象裡面,氣喘就是喘、呼吸困難而已,但其實氣喘發作,常常會以咳嗽來表現。
特徵是:沒什麼痰,沒什麼感冒症狀,有氣喘的病史,通常是晚上乾咳,運動之後更加厲害。
在理學檢查當中,呼吸會聽到咻咻的喘鳴聲。
治療方式:支氣管擴張劑、吸入型或口服類固醇、茶䃫鹼類。如果是運動型的氣喘,可以在進行運動之前,先噴吸入型的支氣管擴張劑。
#空氣污染
這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二手煙/三手煙、空氣污染也會造成咳嗽。奶爸Dr.在門診有留意到,只要空氣品質很差,咳嗽的病患就會大增。這些當然有一部分是過敏,有一部分真的是感冒,也有部分卻是單純因為空氣品質不佳,刺激到呼吸道。
但是這種咳嗽最難解決。因為空氣是無形、而且到處都有。而且要身邊的家人/長輩/鄰居戒煙,也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
你說空氣清淨機有沒有幫助?
空氣清淨機固然有多少幫助,但是絕對不是一個根治或治療的方法,而且就算是關在家裡不出門,還是沒辦法完全阻隔。
#抽搐 #托瑞氏症
過渡性(暫時性)抽搐provisional tic。他們的確會有些擠眉弄眼、喉嚨發出奇怪的聲音,表現會很像過敏性結膜炎、鼻子發炎、慢性咳嗽。顧名思義,過度/暫時性抽搐的症狀,是暫時的,不超過一年,但在臨床上有些時候被過度解讀成托瑞症Tourette Syndrome 。
奶爸Dr.近幾年在門診中發現,往往在還沒有超過一年的時候,孩子就可能會被貼了托瑞氏症的標籤。
臨床上觀察到不少比例的孩子,在不到一年的時候,就自動緩解。所以托瑞氏症的比例,或許比想像中少。
#左手擋著嘴巴_右手按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drblackeye
大人中耳炎會自己好嗎 在 米菲&米粒MifaMily Facebook 八卦
#水女孩米菲
夏天到了,水女孩已經準備好要下水了,大家準備好了嗎?如果有去玩水也要小心喔💕👶🏻🧜🏻♀️
(米菲很愛泡在水裏聽自己的心跳聲跟呼吸聲,應該是很像回到羊水裡的感覺🤣),不知道有沒有機會一起潛水,來張水中全家福👨👩👧👦
#機會教育一下
很多人一定會有疑問,這樣將寶寶整個浸泡在水裏,只露出臉的部分,不是會感染中耳炎嗎?關於這點其實不用太擔心,因為只要耳朵裏沒耳屎,出水面後輕輕的將寶寶頭左右側放,耳朵裏的水就會流出來了,跟大人們一樣,而且要併發中耳炎,除非是耳朵裡積水超過兩個月以上,所以只要記得幫寶寶清楚耳垢耳屎就好,這樣耳朵就不會積水了唷!
#MifaMily #5m6d
#關於中耳炎可以自行去看維基百科
#耳屎太多可以去耳鼻喉科掛號清理
大人中耳炎會自己好嗎 在 中耳炎怎麼辦?如何預防及治療?醫生5招完整解說! | PTT新聞 的八卦
中耳炎 是不少小朋友曾經感染的疾病,也是許多爸媽揮之不去的夢魘。中耳炎常常是感冒後的併發症,但想要完全避免感冒,實際上又不太可能。 ... <看更多>
大人中耳炎會自己好嗎 在 [寶寶] 中耳炎如何預防治療?醫師圖文解答- 看板BabyMother 的八卦
各位母嬰版的的朋友們大家好,之前發了感冒、疫苗的相關文章後,
不少版友來訊詢問有關中耳炎的問題。
中耳炎常常是小朋友感冒後併發的疾病,
讓許多媽媽又驚又怕的,真的很辛苦。
因為小朋友年紀小,又不一定可以清楚說明自己哪裡不舒服,
所以照顧的人也很難判斷症狀。
另外中耳炎也不一定是感冒才會造成,
有時候光是過敏性鼻炎也可能導致中耳炎。
在診間我們醫師常常沒空做完整衛教
但中耳炎這個問題,其實很需要大家完整了解喔!
到底中耳炎是怎麼產生的?要怎麼治療或預防呢?
MedPartner 團隊希望透過這篇圖文,幫助媽媽們更加了解這個疾病
還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推文提問!我們都會再整理回答大家的:)
網頁圖文好讀版:https://bit.ly/2IA6HF4
正文:
中耳炎是不少小朋友曾經感染的疾病,也是許多爸媽揮之不去的夢魘。
中耳炎常常是感冒後的併發症,但想要完全避免感冒,實際上又不太可能。
https://www.medpartner.club/common-cold-care-treatment/
中耳炎的發生率其實不低,因為孩童的耳咽管構造比較平,
因此鼻腔跟喉嚨如果有感染,很容易就會逆行到中耳,導致近一步的中耳炎。
一直到 7 歲後,因為耳咽管以及頭部結構發育更完全了,
中耳炎的發生率就會開始逐步下滑 [2] ,
但並不是大人就不會得到中耳炎喔,只是機率比孩童低一些而已。
中耳炎會讓患者跟照護者感到這麼困擾,可能跟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1.患者常是嬰幼兒或孩童,不太會描述症狀
2.如果是細菌感染的中耳炎,抗生素必須吃滿一段時間
除了困擾以外,中耳炎的成因也不單純是病原體的感染造成,
現代人常見的過敏性鼻炎可能也是一種因素。
另外中耳炎如果沒有好好處理,耽誤了治療時機,
是有可能會出現影響聽力,甚至是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所以大家實在有必要好好搞懂中耳炎的相關常識啊!
中耳炎到底是怎麼產生的?中耳炎有什麼治療方式?
中耳炎要如何預防及緩解?
Medpartner 團隊醫師整合了中耳炎相關文獻,
文字搭配插圖解說,讓你一次了解中耳炎重要的關鍵知識!
《中耳炎怎麼產生的?先了解耳朵裡頭的結構吧!》
中耳炎這種疾病,顧名思義就是在中耳結構內發生感染發炎的疾病。
那問題來了,「中耳」是什麼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耳部構造的模樣及其中的生理運作。
耳部主要是由外耳、中耳及內耳三個主要結構所組成,個別構造及功能如下:
1.外耳:包括外耳殼及外耳道的構造,負責收集聲音,
之後將聲音經外耳道傳遞至中耳的鼓膜。
2.中耳:由外而內依序有耳膜、 3 塊聽小骨、耳咽管開口的構造。
除了能將聲音透過聽小骨的震動傳遞外,還有聲音放大的作用。
3.內耳:負責產生聽覺訊號的耳蝸構造,並與聽神經連接,
以便將訊號傳到大腦中,最終產生聽覺。
中耳炎雖然發生在中耳結構內,其實跟耳咽管的機能異常有關。
耳咽管是連接中耳腔與鼻咽的通道,主要具有 3 個功能:
‧當我們搭飛機或潛水的時候,外耳道及中耳腔之間會出現壓力差。
人體會透過耳咽管通道的擴張(吞嚥或打哈欠的動作)來平衡耳膜內外的氣壓
‧幫助清除中耳腔內的分泌物
‧避免鼻腔的病原體和分泌物流入中耳腔
耳咽管如果有先天性的缺陷、上呼吸道(鼻竇、鼻腔、咽喉)感染,
或者過敏所產生的發炎...等原因,
就可能導致耳咽管發生阻塞的情形,降低耳咽管引流的能力。
當耳咽管出了問題,這時中耳腔的出口就幾乎被堵住了,
裡頭的分泌物無法順暢排出,漸漸就會變成滋生病原體的溫床,
使某些病菌感染中耳腔的機會大增,
其中常見的有肺炎鏈球菌(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及嗜血桿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 )。
以其中嗜血桿菌的感染為例,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
有可能會波及到腦部,產生腦膜炎的症狀。
所以罹患中耳炎這件事,其實可大可小,多數狀況下不會太嚴重,
但如果沒有謹慎處理,還是有可能產生嚴重的併發症。
這就是為什麼醫師如果有時間,會對中耳炎的患者苦口婆心碎碎念的原因啦~
了解中耳炎發生的原因及過程後,
你就會更容易理解,一般人為什麼會容易在以下的狀況罹患中耳炎:
‧過敏性鼻炎的發作
‧上呼吸道被病原體感染
‧耳咽管先天性缺陷
‧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因為免疫下降容易感染)
‧接受過鼻咽部放射治療
《中耳炎的症狀有哪些?》
中耳炎在許多人印象中,好像都跟發燒有關。
會有這樣的印象,可能是因為小寶寶被診斷中耳炎,
通常都是因為發燒去就醫,在醫師用耳鏡檢查時才發現中耳炎的。
但其實中耳炎的發作不一定會伴隨發燒喔!
中耳炎常見的有以下症狀:
‧單側或雙側耳朵疼痛
‧耳朵覺得悶悶的或是聽力有減弱的狀況
‧中耳腔的滲液過多,將耳膜給撐破,裡頭的滲液流出耳朵外
不過很多中耳炎的患者都是嬰幼兒或孩童,不太清楚怎麼描述自己的症狀。
因此家長的觀察就非常重要了。
在孩子感冒時,爸媽可以觀察以下幾個重點:
‧如果小朋友一直去抓或挖自己的耳朵,
可能是因為耳朵癢或痛,或聽不清楚的表現。
‧外耳出現異常的分泌物
‧發燒
‧食慾或活動力下降
如果發現上述的症狀,就要注意是不是有中耳炎的可能性了。
耳朵如果滲出液體,相信每個人發現時應該都會會嚇一跳。
中耳炎所積累的滲液如果流出,這代表耳膜可能有破的狀況。
但幸運的是,耳膜細胞一般可以自我復原,
在數天到數週的時間內,能將破裂的小洞修補起來。
有時候家長會很擔心耳膜破掉了,是不是小孩就聾了?
其實還沒有到這麼嚴重。千萬不要過度擔心。
但如果中耳炎反覆發作,甚至演變成慢性中耳炎,
耳膜沒辦法自我修復,確實就有可能造成聽力減弱甚至喪失的風險喔。
接下來的這一段,我們會為大家介紹有關中耳炎的治療方式。
《中耳炎的治療有哪些方式?》
一旦發現有上述類似中耳炎的症狀,請預約門診就醫,
交由醫師檢查耳朵症狀發生的原因。
多數的中耳炎都可以在診間,由醫師操作耳鏡就能診斷。
只有少數狀況下,因為必須進一步評估中耳炎的嚴重程度,
才有需要安排更進一步的檢查。
大部分的中耳炎都可以透過藥物來治療,相關的症狀也可以用藥物緩解。
如果是比較嚴重的中耳炎,就有可能需要進行手術,來處理在中耳內的積液。
‧抗生素:主要是抑制細菌的滋長,
但需要配合服用一段時間,才能有效把細菌殺乾淨。
如果擅自停藥,可能反而會產生抗藥性的細菌,讓治療更加困難。
醫師一般會用青黴素類的 amoxicillin 來作為前線的抗生素藥物。
如果有病人是對 amoxicillin 過敏的話,
醫師會考慮改用 cefuroxime 、 ceftriaxone 等其他抗生素。
但抗生素的選用是非常複雜的學問,這部分請尊重醫師的專業。
‧症狀治療:醫師可能會開立普拿疼( acetaminophen )
或其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物(如 ibuprofen )來緩解耳朵疼痛的症狀。
‧引流手術:嚴重的中耳炎患者經抗生素及症狀治療過後,
如果經醫師追蹤發現中耳腔的積液持續無法退去的話,
可能會考慮以手術的方式,將中耳腔的積液引流出來。
一般會在患側的耳膜開個小洞,
如果是慢性的患者,可能會置入中耳通氣管,
將中耳腔的積液引流,也維持內外的壓力平衡。
中耳炎是不是一發生就一定要吃抗生素呢?這其實不一定。
中耳炎發作前兩天的小孩(大於 2 歲)
可以透過觀察或給予緩解症狀的藥物 [4] ,但如果症狀持續未改善的話,
或者是醫師當下判斷已經是嚴重的細菌感染,醫師就會選擇以抗生素來治療。
至於大人的中耳炎治療,目前沒有足夠的文獻能指出,
發病初期可以單純使用症狀緩解藥物,或者是觀察病況就好。
這原因可能是大人的耳咽管結構已經成熟,如果還發生中耳炎,
通常有比較複雜的原因。
為了避免由感染所引起的併發症,大人的中耳炎通常會開始使用抗生素來治療。
另外一定要再次提醒,請不要因為症狀好轉而擅自停藥,
要遵循醫囑並完成抗生素的療程以避免感染再度復發喔!
〈中耳炎要如何預防及緩解?〉
最常引起中耳炎的問題,大概就是俗稱為感冒的上呼吸道感染及過敏性鼻炎,
這些疾病容易導致耳咽管引流中耳腔積液的能力減弱,進而導致中耳炎的發生。
日常生活中,大家還是有些方法可以降低中耳炎發生的機率。
1.遠離過敏原:如已經確定對特定的過敏原有過敏,
如花粉、塵蟎、海鮮類食物...等,應盡可能避免接觸或食用
2.遠離菸害:抽菸、煙霾或其他刺激氣體,容易讓耳咽管有阻塞的情形
3.接種疫苗:孩童以及有抽煙、酗酒、糖尿病、氣喘等其他慢性疾病的年長族群
建議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4.鼻塞緩解:如果因感冒或過敏有鼻塞困擾的朋友,醫師可能會開立一些症狀緩解藥物,
例如抗組織胺,避免鼻塞進一步導致中耳炎。
https://www.medpartner.club/anti-histamine-drug/
5.用正確的方式擤鼻涕:很多小朋友會一次擤兩邊的鼻孔,
但其實這樣容易造成鼻涕逆流到耳咽管。
建議一次壓住一邊的鼻口,一次擤一邊,
擤的時候嘴巴微微打開,微微低頭,可以降低耳咽管逆流的風險。
一旦發現中耳炎症狀,在到門診就醫之前,可以嘗試以下緩解方式:
1.服用止痛藥物:普拿疼( acetaminophen )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物
(如 ibuprofen )可緩解中耳炎所引發的耳朵疼痛,
請遵循藥盒或藥師指示服用此類藥物
2.用濕毛巾熱敷:將毛巾浸在溫水裡,捏乾後敷在耳朵疼痛的一側來緩解不適
3.自我呼氣:耳朵有悶悶(中耳腔有積液)的感覺時捏著鼻子然後用鼻子輕輕呼氣,
可以讓耳咽管有機會暢通
已身為大人而不幸有中耳炎的你,相信看完整篇文章能增加對中耳炎的理解。
除了要遠離能讓你容易有感冒及過敏的環境及食物外,
服用緩解症狀的成藥也務必遵循藥盒或要指示用藥。
大部分中耳炎都是急性期發作,一旦有類似中耳炎症狀,
請勿刻意忍耐而耽誤了病情。
在治療期間,醫師所開立的抗生素要記得務必吃好吃滿,不要隨便自行停藥喔。
Reference
1.Mayo clinic: Ear infection (middle ear)
2.Uptodate: Acute otitis media in adults
3.Uptodate: Chronic otitis media, cholesteatoma, and mastoiditis in adults
4.Uptodate: Patient education: Ear infections (otitis media) in children
(Beyond the Basic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184.155.6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38568256.A.456.html
最好就是給醫師用耳鏡看一次喔!辛苦你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