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好過夜
#夜譚十大建設:第四夜的插曲
文/ 陳信諭 醫師
因為 三民惟新 陳柏惟 連續寫了三天夜譚十大建設,今天又忙著拜訪社區,為了避免他過勞,因此我先代打一天,來說說高雄拆船業的故事。
●為甚麼夜譚十大建設會談到拆船呢?
並不是因為造船前要先學會拆船,也不是因為中船場址旁就是過去的拆船基地,而是因為拆船業和鋼鐵等金屬產業有密切的關係。
大家有想過鋼是怎麼來的嗎?
所謂的鋼,是含碳量在0.2%-2.1%之間的鐵合金,具有耐鏽、可焊性、適當的延展性與強度等特質,因此比含碳量高的生鐵或鍛鐵,以及含碳量低的熟鐵用途都廣,也是工業、營造發展的基礎之一。
要大規模生產鋼,大致上較為盛行的有兩大方式,一是高爐、二是電弧爐。這大致上也對應到「一貫作業鋼鐵廠(integrated mill)」和「小型煉鋼廠(mini mill)兩者」
前者擁有高爐,可從鐵礦砂(氧化鐵)開始,以碳為還原劑將氧化鐵還原為鐵,再以轉爐大量吹氧,將鐵水脫碳成為鋼液,再進行鍛造澆注。基本上高爐一旦點火就不能停爐,不然會嚴重損傷高爐,因此有穩定、大量的鋼需求是高爐生產的前提。
而小型煉鋼廠則是利用高壓電通過人造石墨電極與廢鋼原料,使其間產生高溫電弧,利用此高溫電弧將廢鋼熔解來鍊鋼。雖然英文叫做「迷你鍊鋼廠」,但和產量無關,全美最大的鋼鐵廠Nucor就是此類鋼廠。
臺灣本身缺乏天然資源,礦砂含鐵量不到20%,離60%以上有開發價值的標準差了一大段。因此,臺灣不是需要進口外國鐵礦砂(例如日治時代進口海南島礦砂),不然就是要再利用廢鐵與廢鋼。
●拆船造就十大建設
但在臺灣本身工業不發達的時代,怎麼會有這麼多廢鋼呢?
這就要進入我們的主題了,答案你應該猜到了:從拆船取得。拆船產生再生資源比例大該是:舊船板約占50%,廢鋼約占32%,銑鐵約占13%,機件約占2%,廢銅、合金銅約占 2%。廢鋼當然是拿去煉鋼,而舊船板裁剪後也可以拿去軋製各種鋼筋及小型鋼的鋼材,更造就許多單軋廠的興起。
因此,在1970年代,臺灣的鋼鐵需求有四成以上都是由拆船業滿足,各位有沒有想過十大建設需要的鋼鐵從哪裏來?當然不是從十大建設之一的中鋼來,而是由廢船回收再製的鋼鐵而來,這種看似不是什麼好東西的產業,對當時經濟的影響可想而知。
●拆船業還真的不是什麼好東西
1970-80年代,臺灣是世界第一大拆船國家,高雄當然就是世界拆船首都。然而,各位知道現在拆船業的最大基地在哪裡嗎?
答案是孟加拉的吉達港(孟加拉第二大城與工業重鎮),我們如果現在去看一遭,大概就可以想像30年前高雄市遭遇的問題。吉達港的海岸線,佈滿廢船,缺乏防護設備的工人,就在淺灘中直接拆解船隻,而石棉和多氯聯苯等劇毒物質就這樣被沖入海中,工人不但薪資微薄健康更是嚴重受到威脅。
三、四十年前,國外一艘上萬噸油輪的拆卸完成得耗時半年,但在高雄港則只需一個月的時間,這種高效率就像今日的孟加拉一樣,是以工人的性命和港口的環境為代價所交換而來。若我們回顧當年高雄拆船工人的工傷數字,以最保守的勞保請領數據來看:1983年:10死58傷殘;1984:14死137傷殘;1985:14死152傷殘,這些都是高雄勞工血汗的印記。
●大仁宮爆炸事件和高雄的慘痛工業史
1986那一年,拆船業達到極盛,拆解293艘船,拆解3,316,511輕排水噸。然而那一年也是高雄拆船業的轉折點。當時弘榮鋼鐵公司標得一艘命運彷彿受到詛咒的油輪:加納利號(Canari)。這艘船在兩伊戰爭中被伊拉克擊中報廢,被拖到高雄港大仁宮拆船專用12號碼頭外。但卻在艙底殘油未除下,偽造清艙證明進入高港,結果在8月11日,船隻拆解時,發生大爆炸,爆炸發生所導致的艙板飛行最遠距離達到約1000公尺,小港區沿海各里通通受到波及,4000戶民宅受損,中鋼、中船廠區也都遭殃,釀成16人死亡、87人輕重傷。
從此之後拆船業由盛轉衰,直到1989年,大仁宮拆船專區被收回作為第五貨櫃中心後,更加速拆船業走入歷史,但中鋼跟其它鋼鐵公司,卻更加蓬勃。有些拆船公司關門大吉,有些利用拆船累積的鉅額財富,轉進其它行業,如潘家轉入晶華酒店集團的經營,現在已經很少人記得他們是透過拆船致富。
從今天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高雄透過勞力密集的工業發展,支撐了臺灣經濟成長,乃至十大建設等基礎建設推動的可能,但背後所付出無數市民性命與遺害至今的環境代價,卻長期未受到台北殖民政府當局重視,當然,外部成本也未受適當補償,沈重的代價還是要我們高雄人一起吞下。這個沉痛的故事,也是我們在夜譚當時的經濟發展時,不能不提的。
#高雄 #拆船 #大仁宮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高松傑高Sir正能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笑話】親身經歷:點解覺得台灣會庇護港青?大話精閻麗夢Twitter極速被封?I高Sir正能量17092020 YT技術限流和自動退粉,離封台不遠,請幫忙高Sir正能量?訂閱?分享影片救亡:https://www.youtube.com/jackyko1109kosir?sub_confirmat...
夜譚十大建設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高雄好過夜
#夜譚十大建設:第七夜完結篇
文/三民惟新 陳柏惟
...
Continue Reading
夜譚十大建設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高雄好過夜
#夜譚十大建設:第二夜
文/三民惟新 陳柏惟
今天繼續來談傳說中的十大建設,除了鐵路電氣化以外,另外和高雄有關的「半項」,就是以小港為端點的「南北高速公路」,後稱「中山高速公路」。
在我們昨天提到的坊間說法裡面,高速公路與核電廠被列為日本殖民時期唯二無關的建設,事實上的確如此,此兩類建設是日本殖民時期連殖民母國也沒有的。甚至日本第一條高速公路東名也要到1969年才全線通車,僅僅比台灣早了十年。
所以,這次終於要展現中華民國的進步了嗎!?
●韓國的高速公路經驗
今天的故事,我們先繞個圈子,從我造訪南韓的一次經驗講起。在1960、70年代,當時蔣氏殖民政權在東北亞還有一個難兄難弟,就是朴正熙治下的大韓民國。
我幾年前造訪首爾時,正巧去了位在景福宮附近的韓國歷史博物館,當走到展示朴正熙時代的展館時,出現下列字眼:五年計畫、重工業化、大煉鋼廠、石化工業、造船汽車工業.....建設富強的國家,讓韓國在短短十年內由第三世界國家邁入工業化之林、人稱漢江經濟奇蹟....當下,我的感覺就是怎麼這麼熟悉。
喔,想起來了,這不就是把我們歌頌經濟奇蹟的課文翻成韓文嗎XD
當然,展覽中也出現了高速公路,也就是從首爾到釜山的京釜高速公路。更驚人的是,1968年2月動工,1970年7月,僅僅2年多的時間,這條公路全線完工,大概是台日第一條高速公路工期的1/3左右!
為什麼當時人均所得不但遠低於日本,甚至不如台灣的南韓要搶著蓋高速公路呢?
根據南韓官方記載,1964年12月,朴正熙訪問西德時,時任德國總理艾哈德曾建議他修建高速公路。戰時德國所修建的連接波恩和科隆的高速公路不僅改善了交通,還促進了汽車、鋼鐵、石油加工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德國經濟的振興發揮了歷史性的作用。
恩恩,這邊說得有點含蓄,「戰時德國」,就是希特勒統治下的第三帝國。當時第三帝國建立起世界第一的高速公路系統,除了大撒幣振興大蕭條後的國內經濟外,當然有軍事上重要的意義,成為德國摩托化部隊調度動以及軍需運輸最重要的基本建設之一。
朴正熙政權作為專制的軍政府,又處在擁有強大常備軍的外敵威脅下,透過修建高速公路,讓地面部隊能快速調度支援,當然是很合理的選擇。而當時的美國,在通過艾森豪州際高速公路法案(Highway Act of 1954, National Defense Highway Act)後,仍處於高速公路快速興建期,也透過技術和資金,支援盟國的快速道路興建。
●台灣第一條快速道路
韓國和台灣發展軌跡相同的原因,除了相似的政經背景,政策的選擇則部分來自美援和美國顧問的影響,台灣第一條快速道路就正是用美援所興建,這就是1964年通車的麥克阿瑟公路。
麥帥公路連結台北和基隆,建設理由除了紓解台北與當時最主要外港交通壅塞,更有戰備調度的需求,因此在美援協助下,決定設計為封閉式的汽車專用公路。
這條公路雖然比韓國第一條高速公路(仁川-首爾-水原)還早,但雖號稱快速道路,雙線卻只有各一車道,寬不足八米(跟巷子差不多寬),中間還沒有分隔島。通車後,速限提升到時速100公里,但在這種道路用各100公里時速會車,根本就是升天快速道路。通車兩年間發生五十多起車禍,造成兩百多人死傷,於是只好降速求安全。而麥帥公路通車後,也多次下陷坍塌,這種施工品質在當時媒體被極權操控的時代,被解釋成「新蓋好所以路基還沒變硬是預料中事」,民眾居然也能接受。
也由於這條道路的狹小與不安全,在中山高速公路於1971年8月14日正式動工後,原麥帥公路大部分路段(今基隆-內湖南京東路出口路段)就被拓寬,成為現在中山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力排眾議興建高速公路果然英明?
1970年,台灣汽車普及率不及1%,這個數字要到1988年,中山高通車約10年後才達到10%。當時,任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蔣經國力排眾議,通過中山高速公路興建案,現在看起來似乎是極具遠見。但到底是黨報所說的英明神武,還是李國鼎說的歪打正著呢?
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來思考,各位從小到大經過高速公路,應該都有印象每隔一段就會有寬闊平整,沒有分隔島的戰備道,而中山高大部份,特別是平原段都使用路塹修築,而不是現在常見的高架橋。
戰備跑道是因應台灣防禦縱深小,擔心開戰時機場被毀,因此在較接近空軍基地附近,設立戰備跑道,可作為預備使用。而使用路塹,則是考慮戰時高架橋修復不易,路塹較好整備。甚至另一說指出中山高是台灣西部縱深防禦一環,若敵人登陸可利用路塹作為延滯敵軍推進的另一道防線。這些無不是考慮到軍事用途。
另外,只要各位稍微了解美國艾森豪州際公路法案,就知道其中汽車工業業者的遊說佔了非常大的作用。汽車工業也是中國殖民政府邁向工業化的重要指標,然而1953到1967年,政府的相關政策均以扶植紅頂商人嚴慶齡的裕隆汽車為主,讓這家阿斗企業「獨佔」臺灣汽車市場15年。在「發展國產汽車工業辦法」到期之後之後,終於在1967年改頒「國內汽車工業保護及外國進口汽車辦法」,主要為降低汽車廠設立的條件,企圖以市場競爭的壓力迫使國產汽車廠的進步。以致1967年底起陸續有三富汽車、六和汽車、三陽工業、中華汽車等汽車廠成立。且在1971年放寬小汽車開放進口。可以說,汽車工業的發展,和政府決心轉向大公路主義不是沒有關聯。
在1978年中山高速公路全線(基隆-高雄)通車時,小汽車持有率雖大幅提升,但還是只有6%左右,一直到1984年「汽車工業發展方案」,搭配當時國民所得提升,才讓汽車大眾化。快速成長的汽車很快就淹沒了中山高原本戰備、貨運為重的目標,政府當年的獨排眾議,就變成了極具遠見(甚至還低估成長)的政策。
然而,在台灣邁向大公路主義同時,各大都會圈內交通狀況不斷惡化,城市軌道運輸系統開發緩慢(北高捷運都拖延30年左右),反觀首爾捷運在發展高速公路同時,1970年代也隨之通車,並未偏廢。快速朝向公路與汽車工業導向傾斜的政策,到底是充滿遠見還是遺害數十年,或許要拉到更遠的視野時才看得清了!
#高雄 #十大建設 #南北高速公路
夜譚十大建設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Youtube 的評價
【笑話】親身經歷:點解覺得台灣會庇護港青?大話精閻麗夢Twitter極速被封?I高Sir正能量17092020
YT技術限流和自動退粉,離封台不遠,請幫忙高Sir正能量?訂閱?分享影片救亡:https://www.youtube.com/jackyko1109kosir?sub_confirmation=1
————————————————————
1.親身經歷:點解覺得台灣省會庇護港青?
2.世界貿易組織(WTO)周二(15日)裁定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關税是違反全球貿易規則。特朗普不服,揚言「有所行動」指什麼?
3.大話講100次都係大話!大話精閻麗夢Twitter極速被封?
4. 全民自願參與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結束,感謝國家支援我們。高Sir、榮輝之聲深夜改編歌曲送給內地檢測隊
把菌攔住(國語):
https://youtu.be/4f6Ve_l4mAk
5.【護愛天使MV】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12大KOL全新作品全球首播》多謝所有醫護人員!
https://youtu.be/6LpvjqXGnI4
6. 高Sir誠意推薦! 支持年輕人!記得訂閱埋~港版健康碼是政治大陰謀?!【香港人主場】EP01
https://youtu.be/eTkxHc2oSvY
#現代版雷鋒
#小市民憑良心
#做實事講真相
#支持國安法
#男人幫大聯盟
#KOL100
#青年快閃社區清潔大行動
#人間記者會
#青年護旗手
——————————————————
五星正能量? 真係爆哂燈?
高Sir疑遭技術限流,請大家幫幫手:
1. 訂閱「高松傑 - 高Sir正能量」youtube 頻道 (訂閱係免費架) https://www.youtube.com/jackyko1109kosir?sub_confirmation=1 /高Sir第二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bhcFYIoJl06PM1xzTg-QQ?sub_confirmation=1 ;
2. 撳?搶先睇;
3. 贊好並留言支持;
4. 將影片分享開去;
5. 贊好高Sir微博: https://weibo.com/jackyko1109。

夜譚十大建設 在 林俊憲 Youtube 的評價
【0307交通委員會質詢】
俊憲今日在交通委員會質詢重點如下:
一,中國國務院五日公布『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其中在完善高鐵這部分,提及要建設從北京至台北的『京台高鐵』
我請教交通部,大陸這種片面吃豆腐、天方夜譚的想法,我們交通部的看法為何?是不是不用理會?交通部長點頭。
二,桃園機場捷運六度跳票,已經快要創下金氏紀錄,究竟是為了要讓新政府難堪,還是準備故意要讓新政府剪綵,刻意搞出來的馬屁文化?
機捷運通車時程一再延宕,中間是否有任何人謀不臧,建議應由立法院交通委員會籌組調查小組,邀請學者專家,共同檢視桃機捷運所有的工程履約文件
三,台鐵啟動史上最大的的購車標案,總計要購買600輛『城際列車』,新舊政府交接即在,這樣大型購案的合理性、正當性?是否涉及人謀不臧?
我要求台鐵立即暫緩此重大標案,等待新政府上來再妥善規劃研擬,避免遭人非議

夜譚十大建設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評價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0月05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hJhwoKUrRk0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自從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9月中旬訪台後,解放軍戰機連續兩周飛越台灣海峽中線,美台高官的口風也出現變化,如美方高官稱對台灣主權問題不持立場,「應由兩岸自行解決」;對華強硬的美國國會議員也聲言,對大陸武力攻台,要美國支持台灣打這場戰爭「是不切實際的」;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宣示,台美之間「目前不尋求建立全面外交關係」,若兩岸開戰,台灣「不會依靠美國干預」。這種變化,與北京宣示「沒有海峽中線」引發的兩岸軍事對峙有關。可見,北京的宣示試出了華府的底牌:現在還不想捲入台海戰爭的泥潭中。而台北在付出開放美國豬肉進口、購買美國軍備的代價後,在外交和安全保證方面卻一無所得。
蘋果頭條
美國總統特朗普及第一夫人梅拉妮婭證實感染武漢肺炎,特朗普周五搭直升機前往馬里蘭州沃爾特里德軍方醫院(Walter Reed National Military Medical Center)接受治療,至周日仍然留醫。以下為最新進展:特朗普周日在Twitter推文,感謝在醫院外為他打氣的支持者,讚他們愛國,「令國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偉大」。特朗普的治療團隊周日表示,特朗普接受了第二劑瑞德西韋和第一劑類固醇藥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沒有出現副作用。醫生說特朗普近日兩度血氧量短暫下降,但現時病情持續好轉,血氧量為98%,最快周一可以出院,返回白宮繼續瑞德西韋療程。
東方正論
剛過了中秋,快將踏入年尾,然而由年頭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卻到現在仍然未有平息迹象,作為抗疫其中一個主要措施,就是實施封關,機場是重點,但連接內地的主要關口羅湖也封閉,高鐵停運令到西九關口也停止操作。相對而言,港珠澳大橋可以開放使用,已經算是比較寬鬆處理,但因為強制隔離措施,使到來港客流劇減,港珠澳大橋也難幸免,車流冷冷清清。有指港珠澳大橋是國家級基礎建設,政治象徵大於一切,類似例子還有高鐵,基本上每程都是津貼乘客,回本無期,同樣地,廣深港高鐵香港段亦是耗資接近千億元,到現在依然客量未能達標,而且更加被疫情拖累停止運行八個多月,談收支平衡簡直是天方夜譚。
星島社論
美國總統特朗普確診新冠肺炎入院,全球關注對下月初大選的影響。昨天發表的最新民調顯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的支持率擴大,領先特朗普十個百分點;且多數民眾認為,若特朗普更認真應付疫情,他可能就不會染疫。在特朗普確診後,白宮對其情況說法矛盾、混亂遭外界批評,御醫康利表示情況樂觀,但白宮幕僚長梅多斯卻匿名稱「情況堪憂」,其後又向媒體透露特朗普上周五情況較官方公布嚴重,發燒及血氧濃度急降。據報特朗普對梅多斯的匿名發言感震怒,他上周六發放短片,指「未來幾天是真正考驗」。不過,主治醫生們昨稱,特朗普病情持續改善,最早可以在今日(周一)出院,回白宮繼續治療。
經濟社評
美國總統特朗普確診新冠肺炎,病情未見明朗,他和官員極端鬆懈的防疫意識,尤其上月底疑似引爆大型「白宮感染群組」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儀式,毫無疑問是當今最錯誤的抗疫示範,對仍然面對隱形傳播鏈的港人,確應引以為鑑。美國疫情未止息,特朗普上月26日卻在白宮替大法官人選舉行提名儀式和飲宴,迄今至少8個出席者確診。逾150名達官貴人當天並肩而坐,幾乎沒人戴口罩,更遑論社交距離,還不時擊拳、握手、擁抱甚至飛吻。白宮群組現時已有最少25人染疫,有官員私下承認,提名活動很可能是爆疫源頭。雖然白宮宣稱正追蹤密切接觸者,多個嘉賓向傳媒反映當局仍未主動接觸,部分客人也尚未自我隔離,沒有把握時機遏制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