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週二是8/8父親節,在此分享我父親的一篇文章《父親的粥》。預祝大家父親節快樂!
----------------------------------
文/劉墉
大概因為回台體力透支,返美前突然上吐下瀉。所幸兒子住得近,清晨五點把我送去急診。化驗結果,是感染了通常只有小孩會怕的「輪狀病毒」。
大門鑰匙交給了兒子,口袋裡的錢交給了小姨子,健保卡交給了掛號處,自己交給了醫院。我很能逆來順受,心想這是老天爺逼我好好休息。加上前一夜折騰,於是猛睡,睡到隔天下午兩點。中間除了護士進來量血壓、測體溫,醫生進來摸摸肚子,倒也沒人打擾,連餐點都沒有。醫生說得好,病毒嘛!沒辦法,除非高燒不退,會考慮用抗生素,否則只有等病毒自己消失。而且這時候腸胃弱,什麼都不能吃,連喝運動飲料,都得摻一半的水。
所幸我一點也不餓,直到第二天下午燒退了,才覺得有些飢腸轆轆。要求了好幾次,總算送來食物,小小的紙杯,裡面只有黏呼呼的一點半流體,原來是米漿。 「就這個?」「就這個!」護士笑笑轉身:「只能喝米漿,如果喝了又瀉,就連米漿也沒。」
抱著那軟軟的紙杯,小心地用吸管慢慢吸,好像奶娃。這讓我想起小時候腎臟炎,病得挺重,有一陣子也只能喝這個,相信多半是母親餵我,但不知為什麼,而今只記得父親坐在床邊,端著碗餵我的畫面。大概因為他講的故事吧,說以前窮人家生了孩子,媽媽不餵自己的娃娃,卻去有錢人家當奶娘,餵別人的娃娃,自己的娃娃只有喝米漿。可見米漿雖然白白的沒什麼味道,卻有營養。父親還一邊為我把米漿吹涼,一邊指著上面薄薄的膜,說那是米油,更補,嘴角發炎,只要搽幾次米油就好了。
雖然老婆隔著太平洋叫我多住幾天,我還是堅持第三天下午出院。不是捨不得花錢,而是為了爭取自由,把插在身上五十多個鐘頭的點滴管子拔掉。小姨子幫我辦出院手續時,又來了位護士,給我好幾份介紹輪狀病毒的數據,說回家只能吃稀飯、海苔醬、蘋果泥……,而且不能多吃,看不吐不瀉了,再由去皮的雞肉絲開始。我瞄了一眼那數據的封面,「輪狀病毒」四個大字,下面印著「嬰幼兒嚴重腸胃炎的兇手」。最下面還有一行大字「對所有的孩子都是威脅」。突然覺得自己真變成了嬰幼兒,而且是很差勁的,別人都沒事,只有我出毛病。
兒子要為我煮稀飯,我說不必,護士講只要拿乾飯加水煮一下就成稀飯,老爸再笨,這點還是會的。正好冰箱裡放了兩盒叫外賣剩下的米飯,於是通通倒進鍋子,又加了些水,放上爐子。果然才一會兒,好多飯粒就上上下下游泳,成為稀飯的樣子。忙不迭地盛出來,再打開醬瓜和海苔醬,吃了病後的第一頓大餐。
只是可能米飯放在冰箱太久,有點硬,還結成塊,加上煮得不夠,所以稀飯不黏,有些「開水泡飯」的意思。使我想起讀初中夜間部的時候,回家已是深夜,常常肚子餓,就從鍋裡舀兩勺白飯,泡冷開水。
那時候家裡因為失火燒成平地,只在廢墟邊上搭了間草房。深夜,外面一片漆黑,有流螢飛,蛩聲細,和火場餘燼的焦炭味,夾在清寒的晚風中。一顆顆飯粒,隨著涼水滑入胸腹間,有一種鯁鯁又灑脫的孤危感。
前一日學乖了,第二天我先去快餐店買了三碗白飯,熱騰騰地拿回家倒進水里煮,而且站在旁邊用筷子不斷攪,還把成塊的一一夾開。剛煮好的飯容易爛,沒多久就起了泡,咕嚕咕嚕,泡泡愈冒愈大,冷不防地溢出鍋子從四面流下,跟著火就熄了,我趕快把瓦斯關掉,爐頭上還是留下好多焦黑的印子。
這稀飯不錯,夠軟,唯一的缺點是我加太多水,為了吃實在些,只好往鍋底撈稠的。端上一大碗白稀飯,頗有些成就感。兒子早晨送來肉鬆,是他去特別店買的,我拿起罐子細看,居然印著「嬰幼兒專用」,不知道這小子是體貼還是諷刺。我倒了尖尖一堆肉鬆在稀飯上,急著下嘴,立刻被嗆得猛咳,因為吸氣的時候,把細如粉末的肉鬆吸進了氣管。
一邊咳,一邊用筷子把肉鬆壓進稀飯,再攪拌成肉粥。突然懂了,為什麼父親總堅持先把肉鬆攪勻,才交給我。還一直叮囑我慢慢吃。他也幫我吹,吹得眼鏡上一層霧,又摘下眼鏡吹。父親還教我用筷子由碗的四周撥稀飯,說那裡因為接近碗邊,涼得快,有時候我還是等不及,他則會再拿來兩個大碗,把稀飯先倒進一個碗,再來回地跟另一個碗互相傾倒。沒幾下,就涼多了。
可不是嗎?我自己煮的這碗稀飯也夠燒的。第一口已經把我燙到,但是當我改由四周撥,就都能入口了。上面拌的肉鬆吃完,我又倒了好多肉鬆下去。這種「大手筆」,也是小時候被父親慣壞的,那時候母親常罵,哪兒是吃稀飯配肉鬆,根本是吃肉鬆配稀飯。最記得父親生病,母親日夜陪在醫院的那段日子。有一天表弟來家,姥姥煮了稀飯,她給我肉鬆,只一點點,遠不如給表弟的多。我當時很「吃驚」,甚至委屈得用注音符號寫了封信去醫院告狀。更令我吃驚的是父母居然都沒反應,即使後來我當面抱怨好幾次,他們也只是點點頭。
吃了一整鍋白稀飯和一整罐肉鬆,腸胃居然沒出毛病。第三天,我的膽子更大了,先去買了兩碗白飯和一盒生的牛肉絲。而且為了快,我找出壓力鍋,把材料全倒進去,添水、加些生薑和鹽,放上火煮。壓力鍋有保險裝置,無需守在旁邊,所以我徑自去書房工作。沒多久就听見咻咻噴氣的聲音,我知道是鍋蓋上的小口在往外洩壓,只是那聲音愈來愈怪,還有點啪拉啪拉的感覺。想起以前壓力鍋爆炸的新聞,趕緊跑進廚房。才進去就差點滑一跤,地上一大片,黏黏的,我的稀飯居然噴得到處都是。
一番忙亂之後,我這輩子做的第一碗「牛肉粥」上桌了,十分滾燙黏稠、而且大有「聞香下馬」的境界。牛肉絲,不錯!一點也不老。薑,雖然切的時候已經因為擺太久,像是削竹片,反而更帶勁。我的嘴又被狠狠燙了一下,想到爸爸的方法,改為從旁邊撥。不知為什麼又覺得該拿個勺,從粥的表面,一點一點刮。
果然,一次刮一點點,滾燙的粥也不燙了。我有些自詡,可是又覺得似乎見過別人用勺子刮的畫面。我一邊刮一邊想,突然回到了九歲的童年,回到父親的病床前。醫院為直腸癌手術不久的父親送餐,只一碗,像這樣的瘦肉稀飯,我居然急著跑到床邊要吃。母親罵:「那是你爹的!」父親對她揮揮手,反教我爬上床,跟他並排坐著,又怕我摔下去,一手摟著我,一手餵我吃。肉粥很燙,醫院裡沒有兩個大碗可以用來減溫。父親就用勺子,一點一點在稀飯的表面刮。那瘦得像柴的手直抖,但是只要把勺子落在稀飯上就不抖了,非但不抖,還像撫摸般,很細膩、很輕柔地,一圈一圈刮,每次只刮薄薄一層,再吹吹,放進我嘴裡。
現在我正這麼做,但是飛回了五十年前,我的手成為父親臨終前兩個月的手。我的眼鏡飛得更遙遠,成為父親為我吹粥時的眼鏡,蒸氣氤氳,鏡片罩上一層霧。我像父親當年一樣,摘下眼鏡,只是不見清晰,反而模糊。一個年已花甲的老孩子,居然從這碗粥,想到五十七年前抱養我的父親,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淌,淌在父親的粥裡………
摘自劉墉作品《不瘋魔,不成活》
「多焦鏡片缺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多焦鏡片缺點 在 XUAN 劉軒 Facebook
- 關於多焦鏡片缺點 在 地方爸爸與他的小幫手們 Facebook
- 關於多焦鏡片缺點 在 威力醫師的育兒週記-王韋力 Facebook
- 關於多焦鏡片缺點 在 [情報] Asus zenfone 10 新機線上發表會- 看板MobileComm 的評價
- 關於多焦鏡片缺點 在 你的漸進多焦點眼鏡戴對了嗎? 陳建豪老師淺談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多焦鏡片缺點 在 【驗光師答客問#15】 驗配老花多焦眼鏡,你不可不知的這些視 的評價
- 關於多焦鏡片缺點 在 【合作推薦】如何正確選配多焦點眼鏡,解決老花困境? 的評價
- 關於多焦鏡片缺點 在 請問配過漸近多焦鏡片對於視野經驗的問題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多焦鏡片缺點 在 疑難雜症萬事通- 多焦鏡片缺點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 的評價
多焦鏡片缺點 在 地方爸爸與他的小幫手們 Facebook 八卦
今天,地方爸爸的真心開箱,是我看了很久也想買很久,最後入手又經歷了三個月使用的的咚咚:uHandy行動顯微鏡
uHandy夏日特賣:https://uhandy.cc/kris
🎈 開始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在陪伴女兒們接觸一些生物或者科學知識時,我一直會希望讓她們能夠有實際動手實驗與觀察的機會,
原因在於我認為藉由自己的雙手操作,然後透過自己的眼睛觀察,孩子才更能獲得到知識與記憶,
因此一兩年前,我就買了一個比較簡易的塑膠顯微鏡。在外出去露營或者野外時,我就會帶著以便隨時讓女兒們拿來觀察。
不過簡易顯微鏡用久了,越發覺得不夠方便(清晰度、易於使用度、隨手使用度),直到後來我跟女兒們在科博館的商店中看到了uHandy顯微鏡,我內心大喊:沒錯!就是這個了!
先來說一說,uHandy對我來說,最大的便利性:
1. 只需要把顯微鏡片夾上手機或平板的鏡頭上,手機或平板就立刻變身成顯微鏡,所以出門可以不用多帶太多東西佔空間。
2. 使用傳統的顯微鏡時,孩子都得一隻眼睛湊在鏡筒前,左橋右橋才能對到視野範圍,而且同時間只能一個人看,所以如果有超過一個以上孩子時,肯定又要吵架(為什麼每次都是姊姊先看!!)。但是uHandy是用手機或平板的螢幕來直接看,非常適合一群孩子嘰嘰喳喳的一起觀察、一起討論(出門露營時非常好用)。
3. 有時候我們在野外可能只是隨手的觀察,並沒有打算做蒐集採樣回家,這種情況下,孩子可以在觀察時直接用手機平板拍照記錄即可。
🎈 不只是個科普玩具
為了避免大家以為這只個科學玩具,我先來說一下它的規格好了。uHandy的產品有分低倍鏡跟高倍鏡兩種(有僅包含低倍鏡的組合、也有兩種都有的組合):
🔬 低倍鏡的倍率大概是10x~120x 感受最清晰銳利,最大可以放大到300倍(放大倍率視「裝置鏡頭」及「螢幕大小」而定),視野範圍約 5mm 直徑圓形範圍,與傳統桌上型 40 倍光學顯微鏡相仿。
低倍鏡最好玩的地方,在於它不用侷限於「要先把觀察物採樣,架上觀察台來觀察」,只要把鏡頭擺到想觀察的東西上面就可以了。所以孩子即使是疫情期間關在家中,隨時可以把鈔票、衣服、頭髮、花花草草、小螞蟻....全都拿來觀察!
🔬 高倍鏡的倍率大概是30x~360x感受最清晰銳利,最大可以放大到1000倍(放大倍率視「裝置鏡頭」及「螢幕大小」而定),視野範圍約 1mm 直徑圓形範圍,與傳統桌上型 200 倍光學顯微鏡相仿。
如果是想看得更仔細,或者是做比較進階的顯微觀察(像是我們以前在學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細胞膜、細胞壁),那就得使用高倍鏡。因為是更加放大的倍率,所以在觀察採樣的樣本時,需要搭配使用附件中的光源載台(所以在野外,使用高倍鏡可能就不太方便)。
講到製作採樣樣本的部分,我覺得uHandy很貼心的一點,就是除了有提供高倍鏡用的玻片外,還提供了很多「塑料材質, 沒有刮傷顧慮」的超可愛採樣貼紙,因此即使是年紀小的孩子,也可以自己完成採樣的任務(我覺得這個很重要,什麼事都父母幫忙完成,就沒了學習的意義)。
🎈 我不知道要引導孩子觀察什麼好?
你可能會有此擔心,怕買了之後孩子不用就擺著,關於這一點我有兩個提案:
第一個是目前uHandy的組合有提供「放大的日常:靈感特蒐」包,裡面有包含 3 份教案、3 種樣本,可以跟著教案的情境式引導,讓孩子從生活中收集各種樣本,開始一路觀察下去
【筆袋變身藏寶盒】用顯微鏡看看筆的構造和筆跡吧!
【冰箱蔬果大拼盤】隨附 45 張蔬果貼紙,挑戰看看誰能找到每一種!
【微觀調味大師】豐富味覺的調味料,藏有肉眼看不到的紋理。附 3 種樣本。
另一個,是uHandy的「uHandy 靈感收藏室」網站,裡面有蒐集了一些觀察的主題以及相關知識的延伸;此外,還有uHandy臉書社團可以加入,可以藉由別人的經驗來蒐集一些觀察的靈感喔!(相關網址,我都放在留言處)
🎈 所以都沒有缺點嗎?
爸爸我推薦東西,通常不會只說優點,缺點還是得說說。
第一項缺點是對焦的部分。畢竟是直接夾具固定在手機鏡頭前就會拿來直接使用,有時觀察會因為樣本位置太靠近或太遠離鏡頭,導致成像看起來不是最清晰的結果(畢竟清楚對焦的範圍有限),這時候只能努力「微微」前後移動樣本,才能拍到最完美的照片(孩子應該不會太在意,不過想拍出完美照片的大人,有時可能會因此感覺煩躁)。
第二項缺點是光源的部分。高倍鏡的使用因為大多會用到配件中的光源載台,所以不太會有問題。而低倍鏡是直接利用環境光源,所以有時會因為環境的光線不足,造成觀察的畫面太暗(這時可以試看看把手機的閃光燈打開成手電筒模式,會有補光的效果)。
🛒 精打細算的入手方式
目前uHandy有一個暑假方案的活動,08/31前可以有 77 折的優惠!
有興趣顯看更多資料(實際觀察的影片啦、各種套組的差別啦),可以直接到網頁上逛逛喔!
往這走👉 https://uhandy.cc/kris
多焦鏡片缺點 在 威力醫師的育兒週記-王韋力 Facebook 八卦
#兒子的近視經驗分享
最近孩子天天在家網路上課,眼睛每天看平板或電腦,家長們一定要特別注意孩子的視力問題,關於 #兒童近視,威力醫師可是有切身之痛,今天來跟大家分享我家的經驗。
我家老大【又又】去年視力檢查時發現開始有近視的狀況,當時給我們信任的眼科醫師檢查後,建議我們使用最常用來控制兒童近視的 #長效型散瞳劑,相信很多家長都幫孩子點過,因為這是健保有給付的,每天睡前點一次來放鬆睫狀肌,算是便宜又有效的控制近視方法。最主要的缺點就是因為瞳孔放大後造成白天會畏光,所以戶外活動時一定要戴墨鏡,但有時室內光線太強也可能會不舒服,所以又又每次遇到陽光太強時,常常已經戴了墨鏡還覺得眼睛不舒服。另外睫狀肌點藥後眼睛的調適力會比較差,偶爾看近的東西會比較模糊。雖然有這些缺點,不過我們還是慢慢適應克服,除了點散瞳劑也都有注意用眼時間,光線和正確姿勢,也定期回診檢查。
可是在今年初的視力檢查,結果卻不盡理想。本來就有些孩子使用散瞳劑控制的效果不佳,近視度數增加較快,而小學階段又是近視進展最快的時期。所以我們開始討論接下來要如何來控制近視惡化的方法。
第一個想到的是目前市面上很常用的另一種方式,就是 #角膜塑型片,
利用硬式隱形眼鏡,每天晚上睡覺配戴,來壓平角膜,改變角膜的屈光度來控制近視。它控制近視的效果也很不錯,只是有些孩子對於硬式鏡片較難適應,排斥機會較高。還有一些相關的問題,是我自己在兒科門診偶爾就會遇到,像很多眼睛不舒服的孩子來就醫,是因為角膜塑型鏡片每天都需要的清潔工作沒有做好而造成不適,輕則是眼睛過敏,嚴重的可能是眼睛感染病菌引發角膜炎或結膜炎。這個問題我就蠻擔心的,因為我兒子的個性平常就是粗心大意又沒有耐性,要他每天好好清潔保養鏡片,我實在沒有信心。再來還有一個問題是因為晚上角膜壓平的曲度在白天會慢慢回到原來近視的狀況,所以到了下午放學,視力可能又開始慢慢模糊,要是課後有才藝班或補習,可能就看不太清楚。或是孩子睡眠時間太短,晚上戴的時間太少,也會影響效果。最悲慘的,就是如果孩子一個不小心掉下來弄破了,一次好幾千塊錢就飛了,這是我最常在門診聽到家長哀號的經驗談。
與眼科醫師討論,現在還有一種新選擇,就是台灣才剛引進不久,但在國外已經使用一段時間且效果良好,專為近視控制的 #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跟角膜塑型片不同,這是白天戴的隱形眼鏡,而且它是軟式的鏡片,比較沒有異物感,孩子接受度比較高。那它主要是利用周邊離焦的方式,減緩眼軸變化的速度,以達到近視控制的效果。而且因為是日拋,沒有清潔的問題,眼睛感染的機會自然就少。當然配戴跟取下時還是要洗手,不過這比起每天清潔保養鏡片要簡單許多。而且日拋式的每一片單價便宜多了,不小心掉了,大概跟打翻一杯超商咖啡的心情差不多。
綜合以上的討論,再加上我自己小學時曾嘗試戴隱形眼鏡,那個時候只有硬式的,我當時真的是完全無法接受那個異物感,現在也不想勉強兒子去硬著頭皮戴上。而且清潔問題讓我最頭大,門診看過很多眼睛感染的案例的我也很怕哪天真的換自己兒子遇上。所以我跟老婆和兒子溝通後,在醫院試戴過程大致沒問題後,就讓又又開始使用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
這就是我在今年初(農曆過年前後)遇到兒童近視的治療選擇經驗分享,不知道對各位家長遇到孩子近視的問題有沒有幫助呢?至於使用至今有沒有甚麼問題跟狀況,效果如何,威力醫師下次再跟大家聊聊喔。
#許我兒一個高挺鼻樑
#金魚眼不是你的未來
多焦鏡片缺點 在 你的漸進多焦點眼鏡戴對了嗎? 陳建豪老師淺談 - YouTube 的八卦

歡迎陳建豪老師 跟我們淺談漸進 多焦點 眼鏡原來漸進 多焦點 眼鏡有這麼 ... 老師自我介紹00:16 漸進 多焦點 眼鏡介紹00:38 漸進 多焦點 眼鏡優 缺點 01:57 ... ... <看更多>
多焦鏡片缺點 在 【驗光師答客問#15】 驗配老花多焦眼鏡,你不可不知的這些視 的八卦

多焦是輕熟族老花專屬嗎❓不管度數幾度都適合配多焦嗎❓多焦很難適應嗎❓相信這些疑惑應該都深存在大家心中很久來看看關於 多焦點鏡片 的這些知識, ... ... <看更多>
多焦鏡片缺點 在 [情報] Asus zenfone 10 新機線上發表會- 看板MobileComm 的八卦
如圖
大家等了好久的zenfone 10 線上發表會終於來啦!
手機大小看起來維持zenfone 9的5.9吋
有沒有機會變成三鏡頭的
讓我們拭目以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5.82.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686200270.A.6A5.html
※ 編輯: juin2500 (59.125.82.8 臺灣), 06/08/2023 13:00:0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