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叔成長在一個經濟起飛的八零年代
我還記得小時候家裡是開自助餐的,然後某天有一個我們都叫阿北的男子到店裡來幫忙,是一個外省老兵、單身。
他就住在我們自助餐店隔出來的閣樓上面,好像在以前的年代很多這種幫手的,或是上工的,都會直接住在店裡面,那年代太多北上來找工作,或是單身沒有家庭的,都希望工作是能提供食宿的。
阿北由於單身,也沒有小孩,所以我們這幾個小孩子就常常都在他下班後,混在他的閣樓上面,阿北常常買東西給我們,也會在休假的日子,帶我們去看電影,或者去兒童樂園玩。在那個年代父母好像就是很放心的會把小孩給交出去,而那個年代也好像比較容易因為工作關係而大家成為一家人。
我還記得阿北很喜歡看李艷秋播新聞,於是我爸媽也跟著習慣在準時的時間,打開新聞,看李艶秋。
那個年代大概是李艷秋剛出來的年代,外省阿北看著這種亮麗的小女孩,字正腔圓的播新聞,對他們來說我想應該是一種懷鄉跟男女之情的投射吧。
有時候爸爸會因為阿北的一些失誤而唸他。
媽媽最常掛在嘴上的是說:啊老芋仔、冇某冇猴,青菜啦!
因為爸爸把他當成像兄弟家人,所以覺得有必要教他,而媽媽就是一貫的台灣女人寬容的大肚。
在那個年代我們沒有聽過所謂的外省不好或是本省好,因為以我們這種平民百姓,大概可以接觸到的 多是那種苦哈哈,穿著草鞋的沒妻、沒子、沒母,不是被騙的,不然就是被抓軍的老芋啊!
在那個年代我們根本也不知道什麼叫藍綠因為基本上沒有綠。
在那個年代,相較之下就算我們是普通的老百姓,至少有一個所謂的家庭、家人、所以一般台灣人,相對的對於這些隻身在台灣的男孩、男人們,台灣人反而是以一種更包容的態度去跟他們相處。
小時候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端午節或者是中秋節,拿肉粽跟拿餅給隔壁的老芋仔,而常常也會有老兵賣剩的大餅,或是鄰居老芋仔推回的保麗龍箱子,蓋在棉被下的饅頭。出現在我們家。
在那個年代每個學校都配備了一個老芋仔的校工,舉凡壞掉的桌椅或是抬去蒸便當的鐡箱或是壞掉的廁所門,通通都要去找校工來處理,所以其實我們是從很小就跟老兵們混在一起的。
在我成長的過程裡面,其實真的沒有什麼省籍概念的,同學裡面,
會有會罵幹你娘的山東人。
然後會有那種每一餐都一定要吃麵,吃起大蒜來比誰還兇的彰化人。
然後我一直都不懂小學同學的媽媽是一個講話像機關槍,不會講國語的宜蘭人,然後她可以跟他的湖南爸爸,一個講台語一個講國語的唸了他老爸一輩子。
省籍一直是最近1、20年才出現的話題。
省籍一直也是選舉才出現的話題。
省籍一直是既得利益者才會有的話題。
不然你說我們這些平民死老百姓
哪個身邊不會有一堆的同事、朋友、姻親、是外省籍。
誰有見面先問說:請問你是哪一省的?或是你身分證,可不可以借我看一下,你是不是台灣人。
#要是像美國、加拿大、澳洲、這種別說分省籍了,光分割國籍。你大概就沒朋友了。
#只要是生活在這裡、住在這裡、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就沒有什麼省分了啦!
#君不見一堆台灣狗,拼命捧共產黨、舔習近平,那你該說他是什麼省籍
#病毒有色盲不分藍綠,病毒也是路痴看不懂省籍。
「外省山東饅頭」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外省山東饅頭 在 拎杯是大叔啦! Facebook
- 關於外省山東饅頭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 關於外省山東饅頭 在 王傑的繪畫天堂 Facebook
- 關於外省山東饅頭 在 [資訊] 分享山東饅頭店家& 哪裡有賣槓子頭? - 看板ShuangHe 的評價
- 關於外省山東饅頭 在 有嚼勁的山東大饅頭|一次性發酵|Shandong Mantou|Eng ... 的評價
- 關於外省山東饅頭 在 請幫我推薦好吃的山東大饅頭、石頭大餅、包子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外省山東饅頭 在 [問題] 哪裡有好吃的山東饅頭@高雄市 的評價
- 關於外省山東饅頭 在 [問卦] 為什麼外省老兵要山東省才對味?? - PTT八卦政治 的評價
- 關於外省山東饅頭 在 [閒聊] 分享山東饅頭店家& 哪裡有賣槓子頭? - 看板Shu-Lin 的評價
- 關於外省山東饅頭 在 [資訊] 分享山東饅頭店家& 哪裡有賣槓子頭? - 雙和(中和-永和) 的評價
- 關於外省山東饅頭 在 [資訊] 分享山東饅頭店家& 哪裡有賣槓子頭? - 看板ShuangHe 的評價
外省山東饅頭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八卦
【墓地上的眷村聚落】 #康樂市場
康樂市場得名於康樂里,原址位於今南京東路、林森北路口的康樂公園與林森公園,舊時屬三板橋一帶,日治中期劃分為三橋町,是當時日本人的共同墓地,比如第七任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就曾安葬於此。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大量軍民湧入臺灣,但本地沒有足夠空間可供收容,無法獲得安置的底層移民只得自力救濟,任意尋找空地搭建平房、依群而居,逐漸形成了非列管眷村,其中有一批人便在當時的三橋町共同墓地住了下來。
勉強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後,居民為謀生便開始擺起各式各樣的攤販與生意,而隨著臺北這座城市的快速發展,康樂里搖身一變成了都市中心,並在外地尋求發展機會的人不斷加入下,聚落規模日漸擴大,康樂市場也愈見繁華,據1996年市政府統計,共有一百七十四戶攤商。
然而早在1956年,臺北市政府便依日治後期的都市計畫將此列入公園預定地,雖有居住事實在前,但雜亂、缺乏規劃、不符法規的康樂市場終不免被認定為違建,基於公共安全及城市發展,自1980年代起便不斷傳出市府有意拆遷的消息。
1997年時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終於下定決心拆除康樂市場,同時也引發了臺灣首次大型的反迫遷運動,但在市府的強力執行下,康樂市場最終在一個不斷失火的夜晚後被拆除,而部分攤商則轉往欣欣百貨鄰近巷內的金財神大廈,繼續以康樂市場的名義營業,但如今已漸沒落。
康樂市場曾是導演萬仁在《蘋果的滋味》、《油麻菜籽》、《超級市民》、《超級大國民》等電影的取景之地,反映了城市底層人民的生活,也展現了無窮的生命力;它記錄了來臺軍民的顛沛流離,也接納了北上打拼的中南部民眾,最後卻在都市發展的名義下,使這些居民不得不再次離開。
#都市發展史 #城鄉遷移史
#聽說有些屋子裡就有墓碑
#現在已完全看不出原樣了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97-02-23/聯合報/16版/台北人】
超級市民 前途茫茫覓家園
面對即將拆遷 十四、十五號公園地上
千餘戶居民 面臨著「天人交戰」的惶惑
【記者楊金嚴】農曆年剛過,一般市民還沈浸在過年氣氛中,不過年初五市府一上班,社會局社工就開始調查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居民的安置意願,隨著公園開闢時間日益逼近,兩公園預定地上居民都知道,這次是真的要離開這個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
走在林森北路上,兩邊不少商家都貼出結束營業大拍賣的海報,希望在地上物拆遷前將存貨出清,因不少商家是租的店面,對公園拆遷大都沒有意見,像在林森北路南京東路口賣仙草的老闆就說已準備搬了,否則能怎樣?
陳才根故事 引發共鳴
曾被電影「超級市民」當做題材的十四、十五號公園用地,進入兩側低矮的巷內,有的住戶已在打包,一些高齡的老人則仍坐在室內,面對將被拆除的房子,及未來要開始的新生活,頗有前途茫茫之感。
目前兩公園內有一千零八十九家住戶,住戶中有高齡的榮民,也有三四十歲由中南部到台北打天下的本省人,因為戰爭、婚姻,讓這群人聚集在這裡,近五十年來,這群人歷經時代的大變動、兩岸的變化,目睹了台北的成長,早年台灣仍有省籍情結時,這兒早已默默的進行著省籍融合。
過年前關心兩公園拆遷的都市計畫學者,在十四號公園外的人行道舉行守歲活動中,放映以十四號公園內老兵陳才根由大陸至台灣轉戰一生經歷紀錄片,引起不少人共鳴。
其實在兩公園內,五百多名七八十歲的榮民,都有和陳才根類似的經驗,每人都經過了戰亂,目睹了生離死別,在九死一生中輾轉才到台灣,不過在離開軍中後,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或是學歷不高,只好在社會底層中求生存,睡在日本人的墳墓上活了下來。
生活雖貧苦 彼此照顧
最早到林森北路左側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的山東人,從小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長大的康樂里長禚淑雲說,她父親以前是國軍五十軍的尉官,卅八年大陸逆轉,五十軍經海南島轉進來台,眷屬隨部隊撤退到台北時,在舉目無親下只好住在當時只有墳墓和草叢的「郊外」。
稍後不少離開軍中自謀生活的老兵,在互相聯絡下,以山東人為主的卅二軍、五十軍的長官、部屬,不少人都住入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稍晚到的江蘇、福建籍老兵,則住在對面十四號公園預定地內。
老兵們開始新生活時,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大都以拉三輪車或是賣饅頭為生,生活都相當辛苦;禚淑雲記得小時候,家裡地面是黃土,下雨時雨水潑進來,地上滿地泥濘,雖然生活辛苦,但彼此相互照應,共同度過艱苦的歲月。不過這群人生活雖不富裕,在中美斷交,各界舉行捐款購機運動時,康樂里是中山區各里中,捐款最多的。
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巷內做包子的呂作雲太太說,和呂結婚時丈夫身上只有六百元,如果有錢早就搬走了,誰想住在這種地方,已八十多歲的呂作雲也不反對公園更新,不過擺在眼前的也是房子拆後,不知要住那裡,只好向市府求助。
七十二歲的丁學故說,不少鄰居曾回鄉探親,但發現在相隔數十年後,不只兩地生活、觀念已差距太大,加上他們在台的生活不是很好,大陸親人也不見得歡迎,想回大陸的不多。
十四號公園預定地新生北路二段二八巷內的李金方,民國四十二年在離開部隊後,進住當地時,周圍到處是草叢,旁邊還有豬圈,他太太說,後來因為見到鄰居沒有住的地方,把門牌給對方搭房子,他們再重新申請門牌,想不到這次公園要拆遷時,因為門牌是七十九年設的,無法領取拆遷費,變成領不到一毛錢。
雖然有五十年交情的老戰友鄰居,自動要將拆遷費分一半給他,不過李金方認為,沒有必要為此傷了卅年的交情,也不想要錢,只是眼見拆遷將屆,仍沒有住的地方,他也不禁著急。
李金方對面的施三妹,已八十多歲又是素食,雖然在區內住了卅年,也有類似李金方情形,領不到一毛錢,這陣子他試著找房子,但同樣因為每月租金都要上萬元,讓每月只領一萬多元榮民津貼的施三妹,愈來愈急,在社工員上門時,又不知道說明自己情形,只有乾著急。
居住四十年 補償無著
原籍桃園的營業戶自治會會長吳坤明,因為姐姐嫁到當地,在退伍後到十四號公園預定地上打拚,早年他以手工彈棉被為生,他的棉被店開張時,林森北路只有三家商店。他說林森北路開發前叫九台街,底下是一條大水溝,路拓寬及欣欣大眾百貨開張後,林森北路才開始繁榮。
他記得早年區內還有本省人、外省人打架的情形,不過到民國六十年以後打架已很少,六十五年以後居民已打成一片,沒有本省外省人之分,這幾年對面十五號公園住戶有幾次火災,還是他們十四號公園一側的住戶協助撲滅的。
吳坤明很早就支持民進黨,在黃信介選立委時,康樂里只有三票投民進黨,其中一票就是他的;在陳水扁選市長時,陳在里內拿一千七百多票是歷來之冠,不過對陳水扁沒有履行先建後拆承諾,民進黨中央也沒有表示意見,讓他覺得很沒有意思,他說目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家鄉在彰化的賴文筆,退伍後在朋友介紹下,到在康樂市場賣雜貨,一晃廿七年,賴文筆說,他到康樂市場時,就聽到市府說要建公園,但說了廿七年都沒有動靜,這次居然真要幹起來了,由預算通過到要執行拆除,前後只有一個多月,中間又卡著過年,拆遷戶怎麼來得及應變,對市府的作法,賴文筆直說太過分。
住宜蘭的林飛龍在區內住了廿年,也是到台北打天下的類型,他說有錢的人早走了,眼見家園即將拆遷,他擔心的是市府是否真的能做好八十多戶高齡單身住戶安置工作。
盼做好安置 免於恐懼
卅歲的韓鴻順,從小生活在這裡,是區內的第二代,父親早逝,母親又失明,負起家庭重擔,面對拆遷他已開始另找房子,但問到的房子幾乎每月的房租要兩萬元上下,讓他也覺得壓力很大,不過因為年輕,他也認為整個地區改建是時勢所趨,早晚他要搬出去,只是對市府沒有讓他們有太多的搬遷時間,讓他覺得很不平。
在兩地預定地上待了近五十年,不少人將這兒當作第二故鄉,大多數的人也同意這個人鬼雜居民的地方,是需要拆除改建,只是面對茫茫的未來,都希望市府在拆遷前能作好安置工作,讓他們能免於第二次的流離失所。
就像一名高齡榮民在市府說明會中曾激動痛訴的,他在大陸的家已被共產黨毀了,想不到臨老,又遇到市府要拆他房子,大半輩子居然要兩次被「掃地出門」的情況,第一次是戰爭,他無可奈何,不過這次只是為了「建設」,就要拆他房子,真是情何以堪。
五十年來,台北已由農田、水道遍布的地方,變成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之地,在這個城市的核心,這群見證台北成長的人,隨著公園拆遷將離開這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以往市府在公共工程進行時,對拆遷安置往往說的多作的少,或是存有霸王硬上弓的心態,這次在學者和外界一直要求市府拆遷前一定作好安置工作下,市府正全力進行老弱的安置工作,希望市府能交出一分讓市民一新耳目的成績單。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外省山東饅頭 在 王傑的繪畫天堂 Facebook 八卦
我的第四本書 【台南媽媽、山東爸爸、以及我愛的西班牙】 將在五月十六日正式上市,以下是本書的簡介,若是您對本書有興趣的話,歡迎您訂購,若是您很喜歡的話,歡迎轉貼分享.
每個人心中應該都有一長串,自家專屬的味覺記憶清單。
家族世代都住在台南縣北門鄉的母親,在二十歲那年經由媒妁之言,由遙遠的南高雄嫁到北台灣的基隆七堵,嫁給了一個僅僅由公公和丈夫組成的外省王氏家族,這家人只吃包子、饅頭、水餃跟大蒜,對於從小習慣吃米食的母親而言,這無異是個極大的衝擊。母親是大米海鮮人,而父親則是不折不扣的小麥大蒜人;這個組合,確立了她在飲食上宿命的無奈以及我口味上的基調—南腔北調。
母親為了滿足公公和丈夫的飲食口味,和左鄰右舍的山東家庭當起了好鄰居,自此北方麵食、包子饅頭、烙餅水餃樣樣上手。另一方面,母親也將她熟悉的南部口味,乾煎虱目魚、放滿蚵仔貝類的鹹粥、魷魚冬粉、台南粽……一點一滴慢慢地拌入我們的飯碗裡,對我來說,這混合著台灣及外省的口味,就是媽媽的味道。
父親是在國共內戰,天下大亂時跟著學校茫茫無所適從,四處亂竄的少年難民,美其名流亡學生是也。他走過烽火遍地的華北華南,最後擠上了廣州開往澎湖的船,當時的他才十八歲。這些青少年時便離家不回的外省人,是如何在大江南北的旅途上,拼湊出兒時的氣味,想來其實是讓人鼻酸的。
少年時便離家的他,憑著味蕾的記憶及自己本身口腹之慾的內在需求,慢慢地在異鄉練就了家鄉的滋味。饅頭、包子、花捲、麵疙瘩、水餃、韭菜盒子、烙餅……是餐桌上輪迴不已的循環。麵食,就像是一個溫暖又柔順低沉的主旋律,拉出父親橫跨海峽兩邊的鄉愁,很難確切地稱呼這是純正的山東口味,但因為它們與這島上的一些傳統食物,有著明顯的差別,姑且稱之為山東風格的台灣味,我父親王老先生的那一味。
多年後,去了西班牙唸書,西班牙的小酒館裡的Tapas,又是一種你一生不能不嚐試一次的飲食經驗,一杯酒加上一盤美味的小菜,菜色多樣,飲品繁多。在西班牙的飲食習慣與經驗,是一種超級混合體,混合著家鄉的滋味以及地中海邊的酒醋橄欖油味,不論是自己一人在公寓廚房裡的寂寥晚餐,或是與友人相聚、各帶一盤家鄉菜的歡樂時光,這些,都在那一段不算短的留學時光中,在我的腦海裡留下鮮明又格外與眾不同的記憶,也是我帶回台灣的一個影響深遠的無形力量。
想想有誰家沒事就吃西班牙海鮮飯,麵包配沙拉,要不就是晚上來一道北非小米(cuscucs),伊朗鷹嘴豆泥(Hummus)配歐式麵包也不錯!都不想嗎?那不然去夜市吃碗滷肉飯,順便來盤鹹滋滋又肥美的乾煎虱目魚肚如何?我家都是這樣吃的,這就是關於我的,好吃又好看的—食物的故事。
外省山東饅頭 在 有嚼勁的山東大饅頭|一次性發酵|Shandong Mantou|Eng ... 的八卦
21-12-2020 - 小時候很愛跟我爸搶饅頭吃!當時我不瞭解他吃的其實是鄉愁。我很小的時候他就走了,也隨著外省老伯伯的凋零,現在已經很難買到這種有嚼勁的饅頭了。2019 ... ... <看更多>
外省山東饅頭 在 請幫我推薦好吃的山東大饅頭、石頭大餅、包子 - Mobile01 的八卦
猶記得以前民國路的眷村還未拆除之前,有幾家賣很道地的山東大饅頭口感紮實而且很有彈性,一口咬下滿滿的麵粉香,光吃一個就非常飽足,可以說是當年還是窮學生時的最佳 ... ... <看更多>
外省山東饅頭 在 [資訊] 分享山東饅頭店家& 哪裡有賣槓子頭? - 看板ShuangHe 的八卦
愛吃外省饅頭的看過來~
跟大家分享一家雙和地區
口味道地的 『高良益山東饅頭』
地址: 在秀朗國小附近
營業時間: (週四沒有喔!)
好久沒吃饅頭了 昨天奶奶叫我去買
昨天是週四沒有做新的 還好還剩冷藏庫存的五顆饅頭 慶幸沒白跑一趟
這家饅頭口感香醇很且道地 推薦喔!
(我祖父母都是老山東人)
另外 昨天和老闆娘聊天才知道
他們現在沒有賣槓子頭(火燒)了
因為做污水處理工程占了工作區域 導致沒空間做槓子頭了
真可惜... 不然他們家的火燒也很不錯喔...
所以 想另外請問大家
有沒有推薦雙和地區
口味道地 不錯的 槓子頭(火燒) ?
有的話 跪求分享Orz
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5.6.21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huangHe/M.1540550468.A.C6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