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真的要學會和土地自然和平共處,頻臨絕種的生物要因為開發而被犧牲,還能大言不慚的說「我們人自己都顧不好還顧生態」,這是集自大的大成,拜託,選民代睜大眼睛,否則就會一直發生拿石虎換便利商店的悲劇。
4分50秒重點
同時也有6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黑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 前言 00:30 鹽水溪環快規劃的開始 01:48 北外環的誕生 02:38 道路設計規格 03:06 北外環一期 03:14 北外環三期 04:46 北外環二 四期 05:20 台南都會區北外環道路總結 06:28 道路相關計畫 07:10 結尾 ⭐️特別感謝"台南式 Tainan ...
外環道 在 狗與鹿 Facebook 八卦
石虎滅絕
轉載呂秋遠律師11/6之發文 :
在台灣歷史上,曾經出現一種美麗的動物,叫做台灣雲豹。這種美麗的動物,在台灣是僅次於黑熊的大型動物。他們在1862年時,出現在英國的科學期刊記載中,在排灣族與魯凱族的傳說,也把雲豹視為神聖的動物。只是即使在日治時代,台灣就已經很少見到這種動物,唯一一隻標本,目前在國立台灣博物館,而最後一隻有記錄的野生雲豹,則是出現在1983年,小雲豹被發現在陷阱中,已經斷氣。此後台灣的科學家不斷的想要找出野生雲豹,但是在2014年間,已經正式宣佈雲豹絕種。
另一種岌岌可危的動物,叫做石虎。他們與雲豹,是台灣原生僅有的貓科動物。原本石虎遍佈在平地與低海拔的山區,不過因為台灣人喜歡開發,他們已經逐漸往中海拔的山區遷移,而且數量越來越少,大約僅剩五百隻,而且有六成左右生存在苗栗。不過,悲劇也就是他們在苗栗,因為某些人希望能夠開闢產業道路,也就是台十三線三義外環道。有人認為,每逢假日,三義木雕街與好幾家有名的小吃店就會有許多人潮,交通無法抒解,蓋了這條路,交通問題就能解決。
人類的謊言,動物的生命,真實的諷刺。
八公里,五十二億,三百隻石虎,人類的商機。
這一條即將出現的產業道路南段,通過石虎的棲息地,周邊的原生動物高達六成以上。一旦通過開始興建,石虎的棲息地會呈現破碎化的情況,對於石虎的繁衍有嚴重的影響。原本部分石虎的棲息地,也就是苗栗後龍十班坑山坡地,已經被縣政府變更用地為殯葬園區,可不可以留點生路給石虎?他們是台灣最後的原生貓科動物,就算以人類的思維考慮,苗栗如果可以成為石虎的最後棲息地,不是更有利於觀光發展?把石虎逼死了,苗栗就可以靠觀光發財?
這塊土地,不是只有人類,還有許多不同的生物。我們已經失去了雲豹,請留給石虎一條生路。他們需要完整的棲息地,而不是任由道路通過,只為了滿足人類逛街的需求,而犧牲他們生存的空間。
石虎不懂得怎麼過馬路,他們看不懂紅綠燈與斑馬線,其他動物也是。請反對台十三線三義外環道,我不要我的稅金花在這裡。
外環道 在 林智堅 Facebook 八卦
一條新竹人等了30年的路 #感謝你們的成全
老天爺的安排總是那麼的奇妙,昨天早上的一個行程,我經過了照片中的現場,正好看到怪手拆除房子的那一刻,我心裡百感交集,因為我想住戶心裡一定很不捨,這是他守護家人的房子,但因為他的成全,未來新竹市民有了一條更安全、便捷回家的路。
開闢公道三是在民國80年,新竹市政府就啟動的外環道路計畫,這條路的目的是希望讓園區下班的民眾,可以透過外環道路,不必進到市區,舒緩市區的交通壅塞,從竹光路串聯公道三,連接景觀大道。
從民國80年開始,歷經了8屆的市長,對新竹人來說,這個政見是每一次選舉、每一位市長候選人都會提的政見,但始終無法實現,因為它確實很困難,這條路要打通,就有80戶的住戶,必須因此而搬離現在他所居住的地方,我要由衷的 #感謝你們的成全。
公道三也是我從事公共事務後,第一個接觸到因道路開闢,必須拆遷原住戶的議題,民眾的陳情表示,不願意在政府的補償條件之下來搬遷,因為當時的法令有所不足,對於原住戶並不公允,或者有補償不足的問題,這有它的時空背景。
一路以來,我擔任助理、議員都陸續接觸、協助、了解,這條路的打通,對於新竹市民有一條安全、便捷回家道路的重要性,但也知道,對於這80戶住戶,他們生活上帶來的影響,30年的時間,剛出生的嬰兒,已經三十而立了,又或者,三十歲的年輕人,已經成為阿公或阿伯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三十年的時間是這麼的漫長。
在我第一次競選市長的時候,也提出打通公道三的政見,我知道很難,甚至也有猶豫過,是否還要提這個政見,但基於公共利益優先,我還是決定提出打通公道三的政見;我一上任之後,就成立了一個專案小組,在無數次的會議當中,指示相關局處包括:都發處、工務處、財政處、主計處,要透過跨局處的合作,來實踐市民的期待,打通這個重要的外環道路斷點,給大家一條安全、便捷回家的路。
過程當中有許多故事,當然我們也遇到不少的阻力,但感人的故事遠遠超過阻力帶來的挫折感,好比說,當時為了促成這件事,我要求都發處、工務處的同仁,要挨家挨戶的去向住戶說明,同仁告訴我,他們從一開始的吃閉門羹,到後來住戶們願意打開門,讓他們進來,並且倒了一杯茶,跟他們說聲,你們辛苦了。
同仁們告訴我,在每一次的拜訪當中,聽到了不同住戶家裡,因為這條公道三所發生的故事,住戶們的情緒從剛開始的氣憤,到後來娓娓說出他們在這過程當中的辛酸、不安,既期盼又怕失望的故事。
但,因為同仁們的努力,還有市政府鍥而不捨的推進,他們知道這一次是真的,他們知道,他們可以信賴我們,後來很多住戶和同仁們都成為了朋友,變成我們遊說其他住戶時的助力。
這些住戶非常的辛苦,因為都市計畫已經將這裡列為計畫道路,也因此房子無法貸款、不容易買賣,漏水了或破舊了,又不能大興土木的修繕,因為不知道房子什麼時候要拆除,讓住在這裡的人,面對著時間流逝所造成的居住品質下降,也可能成為他們下一代的負擔,這也成為早期參與抗爭開闢公道三的民眾,到後來成為我們推動開闢公道三的助力,我要由衷的 #感謝你們的成全。
開闢公道三的工程,是內政部第一個舉行聽證會的都市計畫案,透過聽證會讓民眾的意見充份表達,這裡面也有很多同仁的辛勞,其中,我們一位同仁告訴我,他從剛到市府擔任這個案子的承辦人,一路上他成為了都發處長、工務處長,他始終認為,這條道路和他的公職生涯緊密連結在一起,也在他公職生涯的路上給予他很多養份,因為他必須學習和住戶溝通,也必須面對住戶的情緒,見證市府在推動重大建設上的努力,今天的他,已經從那個年輕的承辦人,到現在白髮斑斑的壯年參議。
我由衷感謝這80戶原住戶的成全。
進到時光隧道,回到我25歲的那一年,當時我剛到柯建銘總召服務處擔任助理,服務處裡有一位資深的前輩-楊大哥,他就是公道三其中的一位原住戶,我記得當時在服務處,時常聽到他提起對於開闢公道三工程的點點滴滴,從一開始只要提到公道三,他總是氣憤不平,認為政府給住戶的補償不公,因此他們要抗爭到底。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年紀的增長,他似乎也覺得公道三的開闢有其必要性,但他們還是在意政府的補償,後來他生病離開了,這件事情也一直放在我心裡,因為我依舊記得在他走之前,他已經從原來的反對,到希望能夠在他這一代,把這件事處理到一個段落,不要成為下一代的負擔,這樣的故事,也是每一個公道三原住戶家中的故事。
後來,我擔任市長之後,積極推動這項建設,尤其是為了要讓他們安心,市政府斥資7.4億向新竹縣購買土地,安置這些必須搬離的原住戶,我記得有一次,我召開專案會議的時候,財主單位對於先購安置基地,一直有一些專業上的不同意見,但我告訴他們,我們要將心比心,要讓住戶安心、放心,因此再大的困難、再大的經費,我們都要想辦法克服,先買了地、整地,讓他們看到新竹市府的決心和誠意,我相信這才是加速公道三開闢的關鍵。
我擔任市長到今天,已經邁入 #第2389天,我要再一次由衷感謝這80戶住戶的成全,以及市府同仁鍥而不捨的努力,#柯建銘總召一路的支持與協助,以及新竹市議會的支持,昨天最後一戶的屋主,也為了成全這一條路,同意由市府來為他做拆除房子的工作,因為你們的成全,才能讓我們把這30年來,新竹人共同期待的建設,再一次的大步邁進,目前工程進度也已經完成近百分之四十,將在明年上半年完工,給市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就在前一段時間,我遇到了楊大嫂,她跟我說:「智堅謝謝你,我們已經搬家了」,雖然只是短暫的一句話,我想她道盡了所有公道三原住戶的共同的心聲。
#感謝你們的成全,這30年來每一個人的努力都沒有白費,因為這條路將會迎來我們的家人,安全回家。
特別感謝
立法委員 柯建銘
前議長鄭成光
前議長 謝文進
議長 許修睿
外環道 在 黑皮 Youtube 的評價
00:00 前言
00:30 鹽水溪環快規劃的開始
01:48 北外環的誕生
02:38 道路設計規格
03:06 北外環一期
03:14 北外環三期
04:46 北外環二 四期
05:20 台南都會區北外環道路總結
06:28 道路相關計畫
07:10 結尾
⭐️特別感謝"台南式 Tainan Style"審查影片內容 : https://www.facebook.com/tainanstyle2020
⭐️特別感謝"梁濱巖"授權使用模擬影片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ubynzqwKGE
⭐️工作/合作邀約 : [email protecte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VZQaLjaO48/hqdefault.jpg)
外環道 在 SuperThai Youtube 的評價
大家好,我們經常看到NPC市民開車時,有些後面會拖著船隻
大約在海邊的外環道上,會比較容易出現這種車
我們這次來研究,NPC身後的拖船,是否可以駕駛呢?
還是說只是模型而已呢?
#GTAV #GTA5
BGM
Big-Sky-Swing-
Come-See-the-Show
誠摯感謝您的觀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
希望給我您小小的鼓勵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yHERhaWn-WYP8sWsxgiQg?sub_confirmation=1
Encourage Me ►SUBCRIBE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yHERhaWn-WYP8sWsxgiQg?sub_confirmation=1
若您願意幫助小弟翻譯或添加字幕小弟感激不盡↓
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tab=2&c=UCzyHERhaWn-WYP8sWsxgiQg
【歡迎投稿您的 GTA5有趣點子或片段(ID將顯示於影片上)】
►Facebook投稿: https://www.facebook.com/superthaivideo/
►GMAIL投稿: superthaitw@gmail.com
►Google+: https://plus.google.com/105398557724670881637
►Twitter: https://twitter.com/hungchenyao_com
想看更多系列:
●GTA5搞笑系列:https://goo.gl/s5kNps
●GTA5彩蛋系列:https://goo.gl/QdJJhY
●GTA5尾隨市民系列:https://goo.gl/hK8ee1
●GTA5深度實驗系列系列:https://goo.gl/uVbnV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MOiA1eDu4/hqdefault.jpg)
外環道 在 伊娃 Eva Youtube 的評價
#輪動台灣 #新玉門關 #台南
台南經典路線-新玉門關
沿途風景就是筆直的大路
非常好帶速度
跟北部騎車很不一樣感覺
內門公路之後開始上上下下
加上台南天氣根本是夏天
騎到後來真的會厭世
忍一下過了甲蟲坡終於回到文衡殿
迎接我們的是滿滿的食物攤位心靈被撫慰
好像回到高中園遊會好玩~
新玉門關非常適合練坡的一條路線
它不會到非常陡到你騎不動
但距離長也是會讓你很煎熬
覺得不夠再拉個速度包你很開心
接著隔天要面對的環南化就更精采了:)
至於相機...
拍攝運動總有很多意外
覺得很溫暖的是大家一起幫忙解決的過程(CSPD補給車超給力)
但我們還是要努力完賽啦
比賽日期:2021/3/13
比賽路線:新玉門關(78公里 773公尺爬升)
龍崎文衡殿-新化外環道-台20-玉井-台3-182縣道-龍崎文衡殿
|Music|
feel by peter-spacey Artlist
dirty-water by trent-thompson Artlist
mood by wearethegood Artlist
車帽|KPLUS NOVA
車衣|伊娃Eva
車襪|titan Race
拍攝器材|GoPro Hero 9 Black、Insta 360 ONE X2、Insta360 ONE R、iPhone 12 Pro
後製軟體|Adobe Premiere Pro、Garmin VIRB edit、Insta360 studio
輪組|Novatec R3 Carbon
功率大盤|FSA 鋁合金功率計
卡鞋|LAKE CX237
碼表|Garmin Edge 130 Plus
車子型號|TCR ADVANCED 1-KOM 2019
還想看更多運動分享 !
伊娃Eva部落格 ► https://evavlog.com/
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 ► http://bit.ly/2SosGWD
按讚我的Facebook專頁 ► http://bit.ly/2S6aJgr
追蹤我的IG專頁 ► http://bit.ly/2St4MJu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24hXM5X9Bs/hqdefault.jpg)
外環道 在 竹北外環道路線 - Mobile01 的八卦
以前我一直搞不懂竹北外環道到底是哪,看了這張圖才稍微有概念.只不過這張圖的正確性不知有多高??另外圖中有一條武陵路往新豐的台1線替代道路. ... <看更多>
外環道 在 台一省道沿線城鎮幾段外環道簡介- 看板Road 的八卦
戰後時期的台灣西部在1978年10月31日中山高速公路(原稱南北高速公路)
全線通車以前,台一線(戰後初名基隆屏東路,旋改為西部幹線,1961年
編為省道台一線)一直扮演著台灣西部各大城鎮之間的主要公路交通幹線
(就如同1961年前的舊名"西部幹線"一般)。
戰後台灣西部各大城鎮人口增加,交通量增加,原有的台一線部分路段雖已
拓寬,仍有不敷使用之虞,加以當時台一線經過各城鎮鬧區的路段兩旁已是
房舍林立情形,若是原線拓寬必須拆除大量房屋,阻力恐甚巨大,為了疏解
交通瓶頸路段又避免拆遷太多房屋,外環道乃應運而生。
以下簡介台一線沿線主要城鎮鬧區外環道的開闢情形:
二省道
相關的各項細部工程如下:1982年4月忠孝大橋完工;1982年11月從忠孝大橋
西端延伸進入三重市境內的高架路段(中山路高架橋,但橋下亦經過重安街與
過圳街)完工;1986年2月2日跨越二重疏洪道的橋樑(中山大橋)通車;塔寮坑
龜山間新闢5.74公里道路(台北縣樹林市三興路與桃園縣龜山鄉東萬壽路)於
1979年4月開工,1983年6月完成。二省道於1986年8月全線通車。
二省道全通後編為台一丁線,全路段路名為台北市忠孝西路--忠孝大橋(跨越
淡水河)--中山路高架橋(橋下平面路段為台北縣三重市重安街 過圳街與中山路)
--中山大橋(跨越二重疏洪道)--中山路--新莊市(泰山鄉)中山路一段到三段,
塔寮坑龜山間的新闢道路在台北縣樹林市境內名為三興路,在桃園縣龜山鄉境的
路段為東萬壽路。
二省道相當區間的舊路線路名則為台北市中山北路--民權西路--台北大橋(跨越
淡水河)--台北縣三重市重新路一段到四段--重新大橋(跨越二重疏洪道)--重新路
五段--新莊市中正路,塔寮坑龜山間的舊線路名則為龜山鄉萬壽路。
此段外環道雖於1986年8月全線完工通車,但是本區間的台一線卻是在1994年
全台灣省縣道調整時才改走外環道,而台一線的舊路線則改為台一丁線.
還要請諸位公路專家補充本路段近年來的台一線高架橋第一期與第二期工程的
詳情,謝謝。
龜山外環道
1986年計劃開闢1-1號道路,由龜山半嶺經陸光二村銜接桃園市成功路;由於
經費龐大,鄉公所無力負擔,經爭取由上級政府補助之後於1993年竣工。
本外環道的路名為龜山鄉長壽路,包括跨越林口線鐵路的成功陸橋,相當區間
的舊路線路名為桃園縣龜山鄉萬壽路二段--桃園陸橋(跨越林口線鐵路)--
桃園市萬壽路三段。
1994年全台灣省縣道調整時台一線改走本外環道,在本路段之後接桃園市三民路
一段到三段轉中山路,相當區間的舊路線為上述桃園市萬壽路三段之後接復興路。
桃園外環道
"台灣公路發展史"一書對桃園外環道的敘述僅寥寥數語,謂桃園外環道於1963年
完成。小弟推測此段桃園外環道指的是現在的桃園縣桃園市復興路(此路為日本
時代的1938年擬定的都市計畫道路);相當區間的舊路線路名為桃園縣桃園市
萬壽路三段--大同路--中正路--中山路。
桃園市復興路在1994年全台灣省縣道調整前夕為台一線所經路線,調整之後改為
台一甲線的終末路段。
對了,還想請問桃園的鄉親桃園市三民路是甚麼時候開闢的?這條路也是1941年
桃園都市計畫中的計畫道路。
中壢外環道
全長3公里,於1980年11月開工,1983年6月完成,即為今之桃園縣中壢市元化路
--新明路--平鎮市廣明路(包括中壢市延平路與中山路之間的元化路),相當路段
之舊路線路名為桃園縣中壢市延平路與平鎮市延平路。
此段外環道還必須走一段平鎮市義民路才能接上台一線,個人推測這一段外環道
似乎不曾編為台一線,台一線在1994年全台灣省縣道整編之後改走中壢市的環北路
環西路接平鎮市環南路(有人知道這一段外環道是何時開闢的嗎?)
要補充說明一點,日本時代的縱貫道路在此區間的路線對照今路名為中壢市延平路
--大同路--中正路--義民路--平鎮市義民路,約在1930年代改為現在的中壢市延平路
接平鎮市延平路這一路線。
新竹外環道
全長5.2公里,於1978年2月開工,1981年12月完成,即為今之新竹市經國路一段
到三段,相當路段之舊路線路名為新竹市中華路一段到四段。
大肚外環道
全長3.7公里,於1983年2月開工,即為今之台中縣大肚鄉自由路,相當路段之
舊路線路名為大肚鄉沙田路三段與二段(大肚鄉自由路的長度還不到2.5公里,
但"台灣公路發展史"書中卻說大肚外環道長3.7公里,有人知道是何緣故嗎?)。
台中港特定區一號路與七號路
全長15.4公里,北起甲南北邊,走今之清水鎮中華北路,包括跨越台中港線鐵路
的甲南陸橋,而甲南與清水鎮鬧區東北方之間的路段與舊台一線重疊,再之後的
路名為清水鎮中華路 梧棲鎮中華路二段與一段 龍井鄉中華路二段。
從龍井鄉臨港東路 中華路口往東跨越海線鐵路再轉南直到與沙田路會合的路段
為台中港特定區七號路的一部分,這一段路長約2.7公里(七號路全長5.6公里),
路名為中華路一段。
此段從清水鎮鬧區東北方附近往南到龍井 大肚鄉界這一段包括台中港特定區
一號路大部分與七號路一部分路段的外環道長約14.1公里,約在1993年左右開闢
(懇請識者提供詳細日期),相當路段之台一省道舊路線路名為清水鎮中山路--
沙鹿鎮中山路--沙田路--龍井鄉沙田路六段 五段與四段。
台一線改走本段外環道應該也是在1994年省縣道全面整編以後的事情。
員林外環道
外環道以及跨越縱貫鐵路之立體交叉工程(員林陸橋)全長共2.5公里,於1974年
9月開工,1976年4月完成;即為今之彰化縣員林鎮莒光路,相當路段之台一省道
舊路線路名為員林鎮中山路二段--一段--民生路(縱貫鐵路阻隔,即使走中山路
地下道也不能直通)中山路一段。
大林外環道
全長2.1公里,於1979年2月開工,同年4月完成,即為今之嘉義縣大林鎮忠孝路,
相當路段之台一省道舊路線路名為大林鎮中正路。
嘉義外環道
外環道以及跨越縱貫鐵路之立體交叉工程(博愛陸橋)共2.9公里,於1973年9月
開工,1976年7月完成;即為今之嘉義市博愛路一段與二段,相當路段之台一省道
舊路線路名為嘉義市忠孝路--林森西路--中山路轉嘉雄陸橋(該陸橋架設以前的
縱貫公路是以信義路平交道交會縱貫鐵路)。
新營外環道
外環道 急水溪橋以及柳營鄉跨越縱貫鐵路的立體交叉工程共6.1公里,於1980年
6月開工,1986年8月完成,即為今之台南縣新營市工業路(柳營鄉境的路段似乎
無路名),相當路段之台一省道舊路線路名為新營市開元路--中山路--延平路--
柳營鄉柳營路三段到一段。
台南外環道
本外環道起於今之台南縣永康市中正南路 中華路口,沿永康市中華路 台南市
中華東路一段到三段而行,終止於台南市中華東路三段 大同路二段路口,包括
兩座跨越縱貫鐵路的陸橋,全長約7.5公里,其中在台南市境內的路段長4.1公里,
餘者在台南縣永康市境內;相當路段之台一省道舊路線路名為台南縣永康市中正
南路--台南市公園路--南門路--健康路一段--大同路二段。
本段外環道實則為1941年台南都市計畫中的二等一號道路,但遲至1970年代始
開闢一部分,而全線完成已是1980年代的事情。1994年省縣道調整時始將相關
區間的台一線改道經由本段外環道。
鳳山外環道
包括鳳山25號計劃道路3.55公里(含跨越屏東線鐵路的立體交叉工程,今之大智
陸橋)以及鳳山外環道1.35公里,於1974年12月開工,1978年5月完成;即為今之
高雄縣鳳山市建國路(鳳山25號計劃道路)與大寮鄉大漢路(鳳山外環道)。
此段外環道還必須藉由高雄市九如一路才能連接台一線舊路線("台灣公路發展史"
書中謂本段外環道西接高雄市中正路,不知道這是九如一路還是民族一路的舊名?
又是何時改的?)
相當路段之台一省道舊路線所經路名為高雄市民族一路--(汽車走民族路橋無法直通,
機車則可)--建國一路--高雄縣鳳山市中山西路--光遠路--中山東路--大寮鄉鳳屏一路。
1979年台灣省縣道調整時本區間的台一線已改走外環道,舊路線編為台一乙線,
而台一乙線在1994年省縣道調整時改編為台一戊線迄今。
與本段外環道同時開闢的還有長一公里多的鳳山南外環道,即為今之鳳山市國泰路
二段(不知有無包括中山西路以南的澄清路?)
屏東市南外環道
全長4.8公里,於1978年開工,1982年6月完成;即為今之屏東縣屏東市和生路
二段與一段,相當路段之台一省道舊路線路名為屏東市建國路--和平路(以和平
陸橋跨越屏東線鐵路)--民族路--逢甲路--民生路--民生東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7.181.9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