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聳入雲的 IFC 裏,有一家佔地多層的私人銀行,內裏有位同事,就叫他 Henry 吧。
那家銀行的前線同事都很喜歡帶 Henry 去見客。
不但是因為他生得高大,又長得一張孩子臉,而是作為一名 IC (investment consultant),他是那種,少有地願意 go extra miles 或去動腦筋的同事。
砌 proposals 及跟客戶解釋產品固然是 Henry 的家常便飯,但當問他有關借 loan 的,他可以頭頭是道地跟客戶解釋 currency hedging,而問他有關股票時,他可以帶出 warrants derivatives 的一些選擇。就算不是自己專長的範疇,他也會主動代你和 trading desk 或 credit 跟進。
去年,Henry 的第一個孩子出世了。
現在一家三口和工人姐姐住東涌一個單位,開始覺得不夠大,而 Henry 一直也想多賺一點錢,給太太及孩子好一點的生活。
最近他認真地在想,是否應該離開工作了十年的地方。
兩位合作多年的 banker 找 Henry 一起組隊跳糟,而這兩位 RM 各有大約八百球美金的資產,也有總共三百球左右的 loan。
因為其中一名RM 正準備轉型做 team head,所以會 download 部份「盤」給 Henry,又會再請新人。大概由於 Henry 現在人工不算太高,他的 package 有機會做一個 40% 至 50% 上升的調整。
「我冇信心,」Henry 喝了一口啤酒,「我諗我要開始學打 golf,又要學飲紅酒,如果唔係適應唔到做 RM 嘅新生活。」
坐在 Henry 對面的,是 Amy,Henry 的中學同學,自小青梅竹馬,後來 Amy 中學畢業後到 University of Chicago 讀書,Henry 則在香港大學修讀政治。
「你打波飲酒都好唔掂喎,」Amy 取笑他。
聽到這句其實無心的話,勾起了 Henry 以前的回憶。「當年你都係嫌我悶,唔識氹你,所以先唔要我啦,冇良心。」
「咁你真係好鬼悶吖嘛,」 Amy 撥了撥頭髮在耳朵後邊,露出了脖子。
那麼多年來,Henry 依然很喜歡看她的頸部線條。
其實當年大家剛畢業,Amy 回港後斷斷續續在和 Henry 拍過幾年拖。
那時兩人喜歡行山及跑步,而只有每次做完運動後,平時把頭髮梳得直直的她才會把頭髮紮個馬尾。
「依家搵你拍檔個 RM 夠唔夠數?如果夠盤俾你做都 ok,你有大有細,最緊要有job security。」
回過神來,Henry 嘆了口氣:「我唔係驚數唔夠,而係我驚我嘅性格可能根本唔適合做RM…...我冇信心改變到自己...」
Amy 坐近了一點,輕輕搭着他的膊頭,問:「你其實知唔知道點解個 RM 搵你一齊走?」
這樣的近距離,Henry 不懂反應,於是 Amy 繼續說:「佢睇中你係咪因為你識吹水?搵你係咪因為你識得人多?」
的確唔係。
很多時候 banker 都反而不喜歡把太 aggressive 的 IC 介紹給客戶,因為怕給人搶客。近年就是有間英資私人銀行故意把有能力的 IC 去 match 客戶,從而嘗試淡化客戶與 RM 之間的關係。
「搵你嘅人應該就係鍾意你而家呢個 style,即係踏實、穩陣、有產品知識,我唔覺得你有需要改變自己。」
Stereotyping,閃過 Henry 腦裏的一個字。
很多時候,我們都喜歡 stereotype 一個角色。
律師一定是牙尖嘴利的,保險 sales 一定是死纏爛打的。
那些 stereotypes,有時讓你感覺自己力有不逮,令你覺得需要改變自己。
我們又怎樣去 stereotype 銀行前線的角色?Private bankers 是否都愛花天酒地,愛吹水唔抹嘴的 aggressive animals?
當然不是。
不少銀行 top sales 或高層其實都是文靜內斂的人,他們有的 quality 有時就是那種細緻,對人敏感的觀察,或是有著那種 passive aggressive 的耐性,還要是與世無爭,只想超越自己的態度。
當然外向及進取的是大有人在,不過一個團隊合作,確是需要不同性格的人去互補不足。
「更何況,it’s never easy to change,is it?」Amy 看著 Henry 說,「做人,將自己嘅長處繼續發揮到最好就夠。」
這雙眸子,讓 Henry 心中感到一種莫名其妙的安定。不知怎的,腦袋有點空白,好像想跟Amy 說些什麼,但一時又想不起來。
放在桌上的電話突然響起,是太太打來告訴他已到達樓下,正等他去和朋友一起吃晚飯。
兩人離開酒吧,見到 Henry 的太太後,大家互相打了個招呼,Amy 跟 Henry 太太說,很久沒見了,下次一起再吃個飯。
別過,望着 Henry 和太太離開的背影,Amy 覺得有點暖,卻又有點釋懷與不能釋懷之間的不快。
無論工作上或感情上,很多人的內心,從來都不會輕易改變。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你的人生教練 - 佐依 Zoe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內向者嗎?你會不會覺得在職場上或者在很多人的場合,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甚至影響工作表現呢?今天這一集邀請到的大~來賓,就是個內向之王,但是他卻能夠將自己的彆扭和害羞,轉換成一種更強大的力量,讓他更精準、更有效率的提升職場的表現,現在更是20幾個國家的亞太區主管。 沒錯!我們今天邀請...
「外向型高敏感」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外向型高敏感 在 葉朗程 Facebook
- 關於外向型高敏感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 關於外向型高敏感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 關於外向型高敏感 在 你的人生教練 - 佐依 Zoey Youtube
- 關於外向型高敏感 在 SDNY Youtube
- 關於外向型高敏感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 關於外向型高敏感 在 [心得]《高敏感是種天賦》(上) -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外向型高敏感 在 外向又高敏感的人都怎麼生活的-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外向型高敏感 在 好動? #高敏感#外向#內向#親子關係#黃瑽寧-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外向型高敏感 在 外向型高敏感-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7月 的評價
- 關於外向型高敏感 在 外向型高敏感-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7月 的評價
- 關於外向型高敏感 在 [心得]《高敏感是種天賦》(上)- 看板book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外向型高敏感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八卦
【杜書伍:有三大能力才是人才】
所謂的人才,是要去管理他人的人,要能夠吸收「日月精華」,再不斷展延、產生效益。如果樣樣東西都要人家教,就不能算是人才。尤其,很多年紀輕輕就成為菁英分子的人,往往到後來都無法成為真正優秀的領導人。
有一句話叫做「小時侯胖不是胖」,依照我的觀察,很多所謂的「青年才俊」,最後往往都無法成為真正優秀的領導人。原因在於他們只是學了一個「形」便拿來套用,並沒有真正地內化。所以,倘使這些「青年才俊」年紀輕輕就願意努力學習,尚能學到一些東西,成為組織中的中間幹部;最糟糕的是當他受到大家的鼓勵,稱讚他是菁英分子,產生自己很行、很優秀的認知,反而降低持續體驗與學習的努力,最後無法勝任工作,遑論成為卓越的領導者。
「形」就是外顯。西方的理論比較強調外顯的部分,希望人們表現出有自信的一面;但是這樣的人,雖然看起來很耀眼,卻很容易淹沒在掌聲之中。相反地,有些人看起來沒什麼自信,但是他內部有某些東西持續成長,當內涵累積到某一種程度的時候,就像大家說的「開竅」,他便會開始慢慢發光,內涵才是真正的能力。
我們在衡量人才時,往往只從他外顯的學歷、工作經驗等等角度來看,可是還有一些能力本身並不那麼耀眼,但它就像一種催化劑,讓事物可以從內部不斷醱酵,這些反而是更為根源、更重要的根源能力。如果沒有這些根源能力做為基礎,其餘的能力條件將無法長期、持續不斷的產生。
因此,了解這幾項根源能力,有助於領導者與主管真正有能力讀人識人,找到真正的高潛力人才。
一、涉務性
首先,就是「涉務性」。涉務性強調的是一個人必須養成涉及一般事務的習性,習慣去瞭解自己所接觸到的東西,而不是因為它目前對自己沒有價值,就視若無睹。
效用1:幫助學習
隨著年齡增長,見到外面的世界,你接觸的事物愈來愈多,不管是報紙新聞,還是你自己實際接觸到的事物,都會愈來愈多元,這些東西都不是什麼特別重大的項目,可是點點滴滴累積起來,就變成一種常識。專業能力你可以透過學習而學會;但是「常識」,它的範圍太廣泛,那是從每個人自出生以來便一點一滴累積下來,變成一種習慣,沒有辦法在企業裡面教會一個人要有什麼樣的常識。
常識可以幫助你學習,當你在課堂上學到某樣東西的時候,可以連結到實務的世界,知道可以跟什麼東西互相對應;否則的話,如果是在「真空」裡面學習,不曉得外面的世界是如何實際應用的、可以用在哪裡,學用若無法合一,學習效果也不不會太好。然而,很多人把書唸得很好,卻始終沒辦法做到學用合一。
真正的領導者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指的其實是他要知道天文的存在,而不是很狹隘地對於其他事物完全外行,連聽都聽不懂,邊也沾不上;但是,他也不需要變成所有事物的專家,他只要知道那些事物的存在就好。
效用2:瞭解實務
涉務性對於個人還有另一層意義,就是可以增加對實務的瞭解。因為你平常就有涉獵,當你在規劃、執行的時候,可以從自己的資料庫裡面搜尋出來,融入其中一併考量,於是你就比較能夠知道可能遭遇那些狀況,才不會變成「不食人間煙火」。
甚至,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就是有些東西,無論你再怎麼樣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解決方案。這種時候,管理學上往往會告訴我們,應該要「異業學習」。可是,我們不能為了異業學習而去異業學習,不能等到需要的時候才去做,那樣能夠學到的東西很有限。現在這個年代,我們有很多機會接觸不同的事物,像是看報紙、看電視都是一種方法,即使你不是演藝界的人,你可能也知道他們有一些什麼樣的潛規則、又或者你不是做DRAM的,但你也知道DRAM是什麼。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種習慣,對於碰到的事物都會去嘗試瞭解。
其實,涉務性關係到我們一種最根本的能力,就是「好奇心」。在人腦的結構當中,我們透過五感獲得的東西,傳到腦子裡,如果以往不曾接觸過,杏仁核就會開始運作,啟動腎上激素,直到搞懂為止。這種研究精神會讓我們在問題解決之後,腦中產生一種叫做多巴胺的分泌物,也就是俗稱的腦內嗎啡,自己感覺很開心,因為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於是成為一種興趣,想要主動瞭解一些事物,慢慢形成你的「觀察力」。
涉務性並不用特意花費許多時間,但是卻很重要;它是一種習慣,你走到哪裡、碰到什麼,就瞭解到哪裡。
二、與人互動
其次,學習不能只是自己關在家裡學,那樣很容易變得偏頗,所以還必須要與人互動。有人認為,與人互動就是具備團隊精神、很會跟人家聊天,但我並不這麼認為有些人,他不一定很喜歡跟人家講話,甚至可能是看起來沈默寡言的,但是他喜歡「言及義」;所以,我覺得,與人互動的重點不是頻度的高低,而是在講話的過程中,談的都是真正有意義的東西,而且也會把自己知道的東西拿出來跟人家交換意見。
效用1:辨證學習
在互動的過程當中,你會去思考過去的觀念和認知是什麼,如果不一致,就會拿出來跟對方討論進行辯證。這時候,你可能會發現,原本以為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其實還是有應該調整的地方;反之,如果沒有這樣與人互動的過程,很有可能你會逐漸產生偏執,甚至在學習事物的時候,學錯了也不知道。可是,藉由不斷地交流、修正,一方面讓你學到的東西更為正確,另一方面也更加豐富。
效用2:學會傾聽
不僅如此,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可以讓你學會傾聽。否則,雖然我們都知道傾聽很重要,但如果只是機械式地告訴你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效果其實很令人懷疑。可是假若在這樣的過程中,你發現多聽別人的話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識、擴充自己的資料庫,就比較容易真正做到主動傾聽。
我們常會說:「這個人很怪」,可能你也說不出什麼道理,就是覺得他跟大家不一樣,可能就是他不擅長與人互動;可是,如果是一個比較敏感的人,會有一種無意識的學習,譬如到北京三天之後,因為他高頻度的跟當地人互動,與當地人產生了共鳴,自然而然講話就開始有一點捲舌。
人跟人在一起,會產生互動,產生觀念的共鳴。所以,與人互動可以避免「自閉」,當你在和人互動的時侯,聽到別人說什麼,就可以放到腦袋裡,跟自己既有的認知比對,如果覺得對方講得很有道理,就把它記下來;反之,如果你覺得對方說得不對,你也可以把你的想法講出來。最後的結果,可能沒有100%同意這樣的說法,但是其中可能有20%,是你認為有道理的,就可以吸收進來變成自己的東西。同時,這也改變了自己原本有20%不正確的地方。
以我自己來說,雖然我是O型,理論上是「外向」,但我覺得我也是一個思考型的人,談事情的時候很嚴肅,不喜歡參加很多活動,一群人談一些言不及義的事情。我覺得,一個人應該要把自己培養成一個能靜能動的人;該動的時候動,但不要一天到晚都在動,或是從頭到尾都很靜。
就像孔子說的「中庸之道」,它不是一個「點」的概念,而是一個範圍;西方的哲學比較是傾向於兩個極端,就是0和1的概念,但東方的思維並不是0與1,而是在0.6~0.4之間,過與不及都不好。我們常會說,要教育小孩子成為一個「全人」,一個五育均衡發展的人,也是相同的道理,就是不要偏執。當你開始思考這些事,你就會去拿捏、修正你在什麼情況下應該怎麼做,動態地調整自己的做法。
二、自律性
最後,很簡單但也是最根本的一種能力,就是你必須要有自律性。很多時候,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是改變很痛苦,所以,當你知道怎麼做之後,還得要讓自己願意付諸行動,願意去改變,讓事情變得更好。否則,就像你知道關燈可以省電,但是你因為懶惰而不願意動手去關,結果還是沒有用。
能夠要求自己去做,就是自律性。這種自律性,是一切的源頭,所有的事物,不管是要有涉務性或與人互動,如果這些道理你都懂,卻不願意有所行動,那就變成「光說不練」,還是沒有用。
我覺得,在一個公司裡面,真正的A級高潛力人才只有5%,其餘15%是B級人才,10%是未來有可能成為A或B級人才的待觀察名單,其餘70%都是一般人。這所謂的5%的A級人才,可能是公司的中高階主管,但並不是中高階主管就一定具備這些特質,因為在我們的社會當中,「人才錯置」的現象是非常嚴重的;其中的原因,除了人本身就很難以瞭解之外,要怎麼分辨人才也是非常複雜的,可能出現掛一漏萬的情形,很可能有一個問題人物放在那裡,你都還不自知。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培養人才,不能只看這個人的學歷或工作經驗,而是首先得確定我們所找到的人,是不是具備這三項基礎的能力;如果沒有,就應該要淘汰掉。所以,能夠成為高階主管的人,本身都或多或少具備這些特質,並且假使他可以認知到這一點,就會有意識地強化這些特質;回過頭來,當他在讀人識人的時侯,也會注意那些人是否具有這樣的特質。
我們受西方影響很深,一般人從小到大的教育,會要求自己表現出「我是青年才俊」的樣子,可是即使他很有才華、很有自信,也可能長不大。才華是現階段的才華,但我們在看人才,不是只看他現在可以做什麼工作,還要看他的才華能不能再成長、可以成長到多大。如果只是外顯的自信,會讓他畫地自限;如果他能真正體認到自己有所不足,自然而然會想要去彌補不足,對他的成長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所以,如果你是主管,當你看到這樣一個「青年才俊」,你要心裡有數,知道怎麼用這個人,不要過度期待;相反地,如果是一個比較不外顯的人,但是具備人才的三種特質,好好地培養,你獲得的回饋會更好。涉務性、與人互動、自律性,是每個人從小時候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培養出來的;透過工作訓練,可以培養一個人的專業能力,但是企業沒有辦法再造一個人。(本文摘錄自《哈佛商業評論》;羅玳珊採訪整理)
#連結閱讀
1.杜書伍用人心法 突破職場三盲點
https://bit.ly/3zDjxM6
2.談紀律不如談自律
http://bit.ly/3q4W2WL
3.專業能力=(專業知識)×(專業經驗)×(專業紀律)
https://bit.ly/3dMqQaD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20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3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外向型高敏感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八卦
【杜書伍:有三大能力才是人才】
文章出處:《哈佛商業評論》/ 採訪:羅玳珊
所謂的人才,是要去管理他人的人,要能夠吸收「日月精華」,再不斷展延、產生效益。如果樣樣東西都要人家教,就不能算是人才。尤其,很多年紀輕輕就成為菁英分子的人,往往到後來都無法成為真正優秀的領導人。
有一句話叫做「小時侯胖不是胖」,依照我的觀察,很多所謂的「青年才俊」,最後往往都無法成為真正優秀的領導人。原因在於他們只是學了一個「形」便拿來套用,並沒有真正地內化。所以,倘使這些「青年才俊」年紀輕輕就願意努力學習,尚能學到一些東西,成為組織中的中間幹部;最糟糕的是當他受到大家的鼓勵,稱讚他是菁英分子,產生自己很行、很優秀的認知,反而降低持續體驗與學習的努力,最後無法勝任工作,遑論成為卓越的領導者。
「形」就是外顯。西方的理論比較強調外顯的部分,希望人們表現出有自信的一面;但是這樣的人,雖然看起來很耀眼,卻很容易淹沒在掌聲之中。相反地,有些人看起來沒什麼自信,但是他內部有某些東西持續成長,當內涵累積到某一種程度的時候,就像大家說的「開竅」,他便會開始慢慢發光,內涵才是真正的能力。
我們在衡量人才時,往往只從他外顯的學歷、工作經驗等等角度來看,可是還有一些能力本身並不那麼耀眼,但它就像一種催化劑,讓事物可以從內部不斷醱酵,這些反而是更為根源、更重要的根源能力。如果沒有這些根源能力做為基礎,其餘的能力條件將無法長期、持續不斷的產生。
因此,了解這幾項根源能力,有助於領導者與主管真正有能力讀人識人,找到真正的高潛力人才。
一、涉務性
首先,就是「涉務性」。涉務性強調的是一個人必須養成涉及一般事務的習性,習慣去瞭解自己所接觸到的東西,而不是因為它目前對自己沒有價值,就視若無睹。
效用1:幫助學習
隨著年齡增長,見到外面的世界,你接觸的事物愈來愈多,不管是報紙新聞,還是你自己實際接觸到的事物,都會愈來愈多元,這些東西都不是什麼特別重大的項目,可是點點滴滴累積起來,就變成一種常識。專業能力你可以透過學習而學會;但是「常識」,它的範圍太廣泛,那是從每個人自出生以來便一點一滴累積下來,變成一種習慣,沒有辦法在企業裡面教會一個人要有什麼樣的常識。
常識可以幫助你學習,當你在課堂上學到某樣東西的時候,可以連結到實務的世界,知道可以跟什麼東西互相對應;否則的話,如果是在「真空」裡面學習,不曉得外面的世界是如何實際應用的、可以用在哪裡,學用若無法合一,學習效果也不不會太好。然而,很多人把書唸得很好,卻始終沒辦法做到學用合一。
真正的領導者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指的其實是他要知道天文的存在,而不是很狹隘地對於其他事物完全外行,連聽都聽不懂,邊也沾不上;但是,他也不需要變成所有事物的專家,他只要知道那些事物的存在就好。
效用2:瞭解實務
涉務性對於個人還有另一層意義,就是可以增加對實務的瞭解。因為你平常就有涉獵,當你在規劃、執行的時候,可以從自己的資料庫裡面搜尋出來,融入其中一併考量,於是你就比較能夠知道可能遭遇那些狀況,才不會變成「不食人間煙火」。
甚至,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就是有些東西,無論你再怎麼樣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解決方案。這種時候,管理學上往往會告訴我們,應該要「異業學習」。可是,我們不能為了異業學習而去異業學習,不能等到需要的時候才去做,那樣能夠學到的東西很有限。現在這個年代,我們有很多機會接觸不同的事物,像是看報紙、看電視都是一種方法,即使你不是演藝界的人,你可能也知道他們有一些什麼樣的潛規則、又或者你不是做DRAM的,但你也知道DRAM是什麼。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種習慣,對於碰到的事物都會去嘗試瞭解。
其實,涉務性關係到我們一種最根本的能力,就是「好奇心」。在人腦的結構當中,我們透過五感獲得的東西,傳到腦子裡,如果以往不曾接觸過,杏仁核就會開始運作,啟動腎上激素,直到搞懂為止。這種研究精神會讓我們在問題解決之後,腦中產生一種叫做多巴胺的分泌物,也就是俗稱的腦內嗎啡,自己感覺很開心,因為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於是成為一種興趣,想要主動瞭解一些事物,慢慢形成你的「觀察力」。
涉務性並不用特意花費許多時間,但是卻很重要;它是一種習慣,你走到哪裡、碰到什麼,就瞭解到哪裡。
二、與人互動
其次,學習不能只是自己關在家裡學,那樣很容易變得偏頗,所以還必須要與人互動。有人認為,與人互動就是具備團隊精神、很會跟人家聊天,但我並不這麼認為有些人,他不一定很喜歡跟人家講話,甚至可能是看起來沈默寡言的,但是他喜歡「言及義」;所以,我覺得,與人互動的重點不是頻度的高低,而是在講話的過程中,談的都是真正有意義的東西,而且也會把自己知道的東西拿出來跟人家交換意見。
效用1:辨證學習
在互動的過程當中,你會去思考過去的觀念和認知是什麼,如果不一致,就會拿出來跟對方討論進行辯證。這時候,你可能會發現,原本以為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其實還是有應該調整的地方;反之,如果沒有這樣與人互動的過程,很有可能你會逐漸產生偏執,甚至在學習事物的時候,學錯了也不知道。可是,藉由不斷地交流、修正,一方面讓你學到的東西更為正確,另一方面也更加豐富。
效用2:學會傾聽
不僅如此,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可以讓你學會傾聽。否則,雖然我們都知道傾聽很重要,但如果只是機械式地告訴你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效果其實很令人懷疑。可是假若在這樣的過程中,你發現多聽別人的話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識、擴充自己的資料庫,就比較容易真正做到主動傾聽。
我們常會說:「這個人很怪」,可能你也說不出什麼道理,就是覺得他跟大家不一樣,可能就是他不擅長與人互動;可是,如果是一個比較敏感的人,會有一種無意識的學習,譬如到北京三天之後,因為他高頻度的跟當地人互動,與當地人產生了共鳴,自然而然講話就開始有一點捲舌。
人跟人在一起,會產生互動,產生觀念的共鳴。所以,與人互動可以避免「自閉」,當你在和人互動的時侯,聽到別人說什麼,就可以放到腦袋裡,跟自己既有的認知比對,如果覺得對方講得很有道理,就把它記下來;反之,如果你覺得對方說得不對,你也可以把你的想法講出來。最後的結果,可能沒有100%同意這樣的說法,但是其中可能有20%,是你認為有道理的,就可以吸收進來變成自己的東西。同時,這也改變了自己原本有20%不正確的地方。
以我自己來說,雖然我是O型,理論上是「外向」,但我覺得我也是一個思考型的人,談事情的時候很嚴肅,不喜歡參加很多活動,一群人談一些言不及義的事情。我覺得,一個人應該要把自己培養成一個能靜能動的人;該動的時候動,但不要一天到晚都在動,或是從頭到尾都很靜。
就像孔子說的「中庸之道」,它不是一個「點」的概念,而是一個範圍;西方的哲學比較是傾向於兩個極端,就是0和1的概念,但東方的思維並不是0與1,而是在0.6~0.4之間,過與不及都不好。我們常會說,要教育小孩子成為一個「全人」,一個五育均衡發展的人,也是相同的道理,就是不要偏執。當你開始思考這些事,你就會去拿捏、修正你在什麼情況下應該怎麼做,動態地調整自己的做法。
三、自律性
最後,很簡單但也是最根本的一種能力,就是你必須要有自律性。很多時候,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是改變很痛苦,所以,當你知道怎麼做之後,還得要讓自己願意付諸行動,願意去改變,讓事情變得更好。否則,就像你知道關燈可以省電,但是你因為懶惰而不願意動手去關,結果還是沒有用。
能夠要求自己去做,就是自律性。這種自律性,是一切的源頭,所有的事物,不管是要有涉務性或與人互動,如果這些道理你都懂,卻不願意有所行動,那就變成「光說不練」,還是沒有用。
我覺得,在一個公司裡面,真正的A級高潛力人才只有5%,其餘15%是B級人才,10%是未來有可能成為A或B級人才的待觀察名單,其餘70%都是一般人。這所謂的5%的A級人才,可能是公司的中高階主管,但並不是中高階主管就一定具備這些特質,因為在我們的社會當中,「人才錯置」的現象是非常嚴重的;其中的原因,除了人本身就很難以瞭解之外,要怎麼分辨人才也是非常複雜的,可能出現掛一漏萬的情形,很可能有一個問題人物放在那裡,你都還不自知。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培養人才,不能只看這個人的學歷或工作經驗,而是首先得確定我們所找到的人,是不是具備這三項基礎的能力;如果沒有,就應該要淘汰掉。所以,能夠成為高階主管的人,本身都或多或少具備這些特質,並且假使他可以認知到這一點,就會有意識地強化這些特質;回過頭來,當他在讀人識人的時侯,也會注意那些人是否具有這樣的特質。
我們受西方影響很深,一般人從小到大的教育,會要求自己表現出「我是青年才俊」的樣子,可是即使他很有才華、很有自信,也可能長不大。才華是現階段的才華,但我們在看人才,不是只看他現在可以做什麼工作,還要看他的才華能不能再成長、可以成長到多大。如果只是外顯的自信,會讓他畫地自限;如果他能真正體認到自己有所不足,自然而然會想要去彌補不足,對他的成長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所以,如果你是主管,當你看到這樣一個「青年才俊」,你要心裡有數,知道怎麼用這個人,不要過度期待;相反地,如果是一個比較不外顯的人,但是具備人才的三種特質,好好地培養,你獲得的回饋會更好。涉務性、與人互動、自律性,是每個人從小時候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培養出來的;透過工作訓練,可以培養一個人的專業能力,但是企業沒有辦法再造一個人。
#連結閱讀:
1. 談紀律不如談自律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1024544624409268
2. 聰明人,容易不務實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930180980512300:0
3. 杜書伍用人心法 突破職場三盲點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1005290286334702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18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2,4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外向型高敏感 在 你的人生教練 - 佐依 Zoey Youtube 的評價
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內向者嗎?你會不會覺得在職場上或者在很多人的場合,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甚至影響工作表現呢?今天這一集邀請到的大~來賓,就是個內向之王,但是他卻能夠將自己的彆扭和害羞,轉換成一種更強大的力量,讓他更精準、更有效率的提升職場的表現,現在更是20幾個國家的亞太區主管。
沒錯!我們今天邀請到的就是「安靜是種超能力」這本書的作者,Jill 張瀞仁。
【內向者Jill 訪綱段落 】
06:17 當初為什麼會想要出「安靜是種超能力」的這本書?
07:57 何時『覺悟』到釋放自己的內向特質?是什麼原因勇敢承認了自己的『內向標籤』?
10:32 接受自己是內向者之後,人生是否有什麼改變
14:34 該如何分辨自己屬於內向/外向呢?
17:10 如果工作環境吵雜易分心,除了換地點之外,有什麼其他的建議方式呢?
21:50 工作上要怎麼克服“不好意思麻煩他人協助”的拍謝感?
26:18 身為職場的唯一新人,內向者該如何融入同事呢?
28:40 你認為內向者應該要多多去克服與人接觸的不適,還是盡量找到比較適合自己性格的工作?
32:40 你認為理想的生活是什麼?
觀看原文:https://zoeyk.co/內向者/
---------------------------------------
本集廠商置入:瑞典品牌 Sudio耳機
https://www.sudio.com
使用優惠折扣碼「zoey85」可享全館八五折!
---------------------------------------
【心理測驗】你最適合在哪裡遠端工作?
馬上來玩? https://lihi.cc/ANtyG
---------------------------------------
你加入我們的臉書私密社團了嗎?
https://facebook.com/groups/zoeyk.co/
【佐編茶水間】音頻節目
?在IOS上收聽
https://apple.co/2tlrLIS
?在Android上收聽
http://bit.ly/2K1Jkbg
?在Youtube上收聽
http://bit.ly/2tyGcsr
?在Spotify上收聽https://open.spotify.com/show/2YwbsDE4rB2ATm7eTX0XTb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zoeyk.co/
追蹤Zoey的Medium
https://medium.com/@kaozoey
[ 音頻課程 ] 如何成為用熱愛事物賺錢的知識型網紅?
? https://pse.is/CA4UE
[ 電子書 ] 如何快速得到萬人訂閱?
?https://bit.ly/2FOTXwi
外向型高敏感 在 SDNY Youtube 的評價
高敏感心理測驗:https://www.suncolor.com.tw/event/books/highlysensitive/quiz.html?fbclid=IwAR1R3E_SzDcX7gHiLvXPlYy6-uNb8-SA9Mt3Exix9zTVQxmkDLlD44LAV8U
——
常聽到不要想太多 太脆弱了吧!又總是怪罪自己的人其實是高敏感族群?高敏感族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精神疾病?|高敏感是種天賦【 心理 S03E04】SDNY|#77
02:30 給總是覺得「是不是自己不好」的你
07:42 測驗回來
13:54 高敏感族比較容易是靈異體質?
16:34 高敏感的特質
24:26 高敏感是天生的?
29:18 高敏感族能力1可同時吸收多項資訊
33:19 高敏感族能力2能辨識聲音或氣味的細微差別
33:51 高敏感族能力3能緩慢、深入且多元地思考
38:25 高敏感族能力4行事謹慎,危機處理能力強
40:15 高敏感族能力5具有高度的同理心,很替人著想
41:23 高敏感族能力6誠實,有責任感
42:30 讓對方從錯誤中學習
43:38 外向型的高敏感
44:57 掙脫該類型的束縛,才有機會再成長
46:03 自信跟自尊心的區別
48:59 旁人無法感受到自我價值低落的人的友善?
50:23 心理問題2容易受到罪惡感與良心的苛責
51:02 罪惡感是人們在無力感跟悲傷中,為了保護自己而緊抓住不放的一種感受?
54:10 罪惡感與羞恥感
55:55 心理問題3容易感到恐懼、容易憂鬱
57:24 心理問題4不善於排解憤怒的情緒
01:01:20 用中立資訊表達自己的高敏感
01:03:51 別把「我應該……」道德化
——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sdny/id1520373168?l=e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3XP7NPmT773pi9OLx5cmJ
|SoundOn: https://sndn.link/sdn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ydneysie
外向型高敏感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評價
1989 年,心理學家 Jerome Kagan 對 500 名 4 個月大的嬰兒進行測試,發現當中有兩成為「高度反應組」,對環境帶來的感官刺激反應較大,將來更大機會發展出內向型性格。直到 1997 年,另一位心理學家 Elaine Aron 首次發表科學論文,進一步研究人類對環境刺激的強烈反應,並將其稱為「高敏感人格特質」(Highly Sensitive Personailty Traits)。
具高敏感特質的人,大腦經常深度處理各種感官資訊,而為免大腦不勝負荷,他們多半會迴避感官刺激過多的場合。雖然未必能享受熱鬧的派對,但卻比一般人更能觀察到生活與藝術的微妙之美。
收聽更多:
【*CUPodcast】#63 為何外向型性格總是較受歡迎?內向外向由天定?
https://youtu.be/WSr9PqUwLVg
【*CUPodcast】#62 為何總拒絕嘗試、容易氣餒、半途而廢?
https://youtu.be/pV9e1uuj_Qs
【*CUPodcast】#61 金錢心理學:為甚麼我總是亂花錢?
https://youtu.be/1vvsQqbvqK4
*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potify、SoundCloud 及 iTunes Podcast 等平台收聽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0zq9LpH4Lw4WCvhR22ZLe?si=JuCfsNstTa6ka-7yuvHVGw
SoundOn: https://player.soundon.fm/p/cupmedia
iTunes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cup-media-podcast/id1493758335?l=en&i=1000478002964
Google Podcast: https://shorturl.at/ahEGH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t.me/cupmedia
? WhatsApp ? bit.ly/2XdWXqz
外向型高敏感 在 外向又高敏感的人都怎麼生活的- 心情板 - Dcard 的八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測過高敏感的測驗,我測到的分數是88,於是我就買了高敏感是種天賦來看,才發現哇賽原來我一直以來困擾的問題全都是高敏感的特質, ... ... <看更多>
外向型高敏感 在 好動? #高敏感#外向#內向#親子關係#黃瑽寧- YouTube 的八卦
孩子探索欲強、好奇心滿滿,是ADHD還是好動 型高敏感 ? 高敏感 孩子也會注意力不集中?【 高敏感 孩子系列EP5】|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 <看更多>
外向型高敏感 在 [心得]《高敏感是種天賦》(上) - 看板book 的八卦
網誌好讀版(含圖):https://bit.ly/36k2HTH
(閱讀時間:6分鐘)
「 全世界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高敏感族」到底甚麼是高敏感族?讀完這篇你會更了
解高敏感族常見的特徵和心理狀況,說不定你身邊充滿著這一類人或是你其實是高敏感族
而還不自知呢!
在讀之前可以先到下面的連結,做一下簡單的小測驗,測試看看自己的敏感程度,分數超
過60分就很有可能是高敏感族喔!出來的數值會落在-52 ~ 140,分數越高代表越敏感,
結果可以當成一個參考的依據。
高敏感小測驗:
https://www.suncolor.com.tw/event/books/highlysensitive/quiz.html?source=post_page
—
1. 高敏感是甚麼?聽起來好像一種病…
高敏感族簡單來說,就是神經較纖細敏感,容易受到刺激的一群人。不只比一般人更容易
驚恐,也會比一般人更敏銳的感受到喜悅,也就是容易被正負面情緒給影響到。
高敏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各國研究都指出從嬰兒時期,就會有五分之一的嬰兒會對
外界有更強烈的反應,稱為「高度反應型兒」。但大部分這類的嬰兒長大後,並非都會像
兒時一樣吵鬧,反而會比同齡的孩子更沉穩,更具內省特質。
心理學家卡爾說,「若敏感視同疾病,那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大概都有病」。不管是不
是高敏感族,我們都不該把「敏感」當成一種病,他就是一種天生的特質。
那為什麼會說「每五人就有一人是高敏感族」呢?當然是做了很多調查和研究,細節就不
在這裡寫了,但一樣每個地區都會有差異。不過這個數據到底多準確其實也不重要,重要
的是了解自己是不是高敏感族。
2. 那高敏感族大部分會有哪些特徵呢?
在說高敏感族的特徵和心理前,先說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作者在書中提到,一百種高敏感
人就會有一百種性格,並非百分之百相同,特意把自己硬歸類到一個群體只會被框架被綁
住。這個想法和星座有些類似,世界上也並非只有十二種人,影響性格的因素太多了,分
類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了解每個人都不相同。
那高敏感族會有哪些特徵或能力呢?書中提到了七個能力
(1)可同時吸收多項資訊
廣泛吸收外界的資訊,由於大腦轉速過快,腦中的記憶體容易「超載」,因此容易受到過
度刺激而感到疲憊
(2)能辨識聲音或氣味的細微差別
會忍不住去注意環境的噪音和氣味,一般人聽起來還好的聲音,對高敏感族卻是干擾神經
系統平衡,令人不快的噪音
(3)能緩慢、深入且多元的思考
對於同一件事情能從各種不同面向去思考,因此會比一般人花更多時間思考,也更容易懷
抱罪惡感和愧疚
(4)行事謹慎,危機處理能力強
出手行動之前,會先觀察思考,甚至會在開始前就先模擬好幾個可能的模式。高敏感族也
更容易被寒冷、空腹帶來的飢餓感、口渴給影響情緒
(5)具有高度同理心
能敏銳的感受到周遭人的情緒,但也容易受到他人情緒影響,或是對旁人產生情感上的投
射
(6)誠實,有責任感
會一股腦地把自己置身到對方的問題裡,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會有「無論如何不能壞了
別人心情」的想法,因此與他人接觸時常會神經緊繃。
(7)想像力豐富,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
非常有想像力,擁有能把事物描述得栩栩如生的幻想能力。不太需要去找靈感,靈感湧現
時常常會有想立刻行動的衝動
3. 高敏感族是不是都很內向?
不是,雖然有七成的高敏感族是偏向內向型,但有三成的卻是外向尋求刺激型。外向型的
敏感族,兼具社交性和深沉的內在世界,待在群體會讓他們感覺更自在。
造成外向型敏感族的原因,除了從小來自大家庭,或成長期間和外人合住過外。另一個主
要的因素是來自於社會的壓力,在一個不認同內向的環境成長,會不得不強迫自己學習外
向。
外向型的高敏感族其實很辛苦,總需要面臨龐大的挫折感。因為雖然喜愛人際社交,但因
為也同時會接觸到大量的刺激,所以常常會已超過自己界線的社交性示人。
而尋求刺激型的高敏感族責付有冒險性,喜歡探險,厭倦一直重複同樣的事情。但一樣因
為自己也是容易受到過度刺激的體質,會讓他們在事後疲憊不堪又自責,和駕駛一邊踩油
門一邊剎車的感覺很相似。
但還是再次強調,不會有一種類型是百分百的吻合,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
神經纖細的高敏感族容易有的心理狀況:
(1) 對自我的高度要求
會被自己設定的原則束縛,有時也不清楚定下的原因。為自己的理想形象設定高標準,會
這樣子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因為「自尊心低落」,有可能外表雖然看起來自信,但內心常
常很不安,質疑自己是否真的能讓周遭人滿意自己的表現。以為自己不夠努力,別人就不
會喜歡自己。
(2) 容易受到罪惡感和良心的苛責
對大部分的高敏感族來說,賠罪道歉並非難事,他們內心常出現過剩的罪惡感,所以經常
會道歉過頭。但對自己非能力所及的事情也有罪惡感,就太過頭了,也高估了自己的影響
力。
(3) 容易感到恐懼、容易憂鬱
高敏感族在缺發安全感的環境中成長,長大就容易感到不安。特別是因為想像力豐富,於
是常常都在和恐懼感搏鬥。也因為感受力較強,容易陷入負面思考,並對任何事物都無法
像一般人一樣輕易放下。
(4) 不擅於排解憤怒的情緒
憤怒的能量太過強大,高敏感族會因為憤怒暫時失去替他人著想的能力,讓自己都討厭自
己。如果知道對方是因為自己而受傷,會無法對他人受到的苦痛坐視不管,複雜的情緒甚
至會夾雜罪惡感和羞恥心。
書中提供了很多關於如何排解那些心理狀況的方法,大部分都很簡單且實用,但礙於篇幅
就不放上來了,有興趣的可以買書來閱讀。
在做完測驗和看過一些高敏感族相關的特徵和心理狀況後,有沒有對高敏感族有更深一層
的認識呢?如果能了解自己的狀況和極限,在往後不管是和自己或別人相處上都能更自在
一些。
假如你很幸運的不是高敏感族,讀完之後也能更了解他人的狀況,在和高敏感族相處的過
程也能更有同理心的對待他們。
在書的後半段講了許多該如何和非高敏感人以及與自己的相處方式,讓這本書除了理論外
,更包含了許多實用的小技巧。內容簡單好懂,可以說是相當適合還不了解高敏感族的一
本入門書。
推薦給那些認為自己可能是高敏感族,或是身邊朋友有相似狀況的人。高敏感族讀完這本
書能夠從中找到自己的價值,不再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問題的人,也能活得更又自信和更快
樂。
【敏感不是你的錯,敏感讓你的人格更豐富】
我自己對於這本書的想法和我人生的小故事,都放在閱讀心得(下),有興趣的可以繼續讀
下去
閱讀心得(下):https://bit.ly/2P2lzki
--
焦掉的牛蛋吐司
【用烤一片吐司的時間閱讀】
最少的時間,最好的內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155.180.22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75905300.A.DBB.html
※ 編輯: evaior0820 (124.155.180.220 臺灣), 12/09/2019 23:53:3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