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生教授,您的禮貌呢?台灣家長看待教育的本質,是浪費》
一開口就人身攻擊,您真沒禮貌,虧您還叫禮貌生。
要打李茂生是很不方便的事,因為電腦會自動換字,變成禮貌生,我還要回去把禮貌改掉,就沒禮貌了換成李茂。這不是我的錯,是輸入法的錯。
這樣拿您名字開玩笑,您開心嗎?
不開心、不舒服的話,就算您不認同袁主任的言論,您為什麼要開我們系主任玩笑?言論自由不是這樣玩的吧?
言歸正傳,不管幾級分,為了分數、只為了進台大,而去讀自己沒有熱情的科系,都是浪費,非常浪費。
但眼下台灣的教育制度和民風,完全就是以「浪費」為導向在行進,高分的孩子都應該到熱門科系,去讀冷門科系就是可惜浪費沒前途。這個國家徹底的病了,從以前到現在一直都是。當年林業最輝煌最賺錢的時光,人人擠破頭想進森林系,森林系就這樣制霸成為超越醫學系的「第一志願」;而今天風水輪流轉因為台灣林業的崩壞,淪落為所為「冷門科系」、「跳板」、「48級分就可以進的爛系」。
賺大錢就是傑出的第一志願,不賺錢就是冷門的末段科系。森林系可以說是嘗盡了人情冷暖的辛酸血淚。
發現了嗎?台灣人在評斷一個領域傑不傑出,好不好棒棒,是用「好不好賺」來衡量的,不管孩子在哪個領域多有興趣多有天份,只要不是能賺錢的領域都只換的到一句「啊那個沒用啦!」「整天玩___,沒出息!」「能不能學學XXX,把玩___的時間拿去讀書,就可以考上醫學系了?」(___請填入各種領域長才,尤其是藝術與文科)在家長眼中,只有念醫學電機法律三組第一志願才不浪費,進去一個科系,只要成績比更「高級」科系的最低錄取分數高,那就是浪費。
這是何等荒唐?我們的教育什麼時候變成錙銖必較的商業買賣了?分數可以讀台大但是我喜歡花蓮的好山好水所以去東華,浪費。分數可以上台大但台大沒有設計類群所以我去台科大,浪費。分數可以上台大醫學系但我更喜歡山林、立志投身保育,所以我選台大森林系,這浪費到家裡哭天搶地跟你革命還能上報紙。
到頭來,我們只能羨慕先進國家有管理周全的好山好水、有最先進的科技、有發展蓬勃的藝術產業、有走在時代前端的設計、有群英齊聚的樂壇、有領先全球的動漫產業……當政府只會成天喊口號:我們要發展動漫產業、設計、創新…等等看似充滿希望的計畫時,回過頭看發展這些產業需要的人才、英才甚至天才,多半在教育階段就被家長用「這個沒前途」給消滅了。
妄想著要有健全的產業發展,家長們卻只願把孩子塞在少數幾個「熱門」領域裡面,這不是笑話、癡人說夢,什麼才是妄想?你知道台大醫學系高到莫名其妙的轉出障礙究竟是為了防止什麼嗎?答對了,為了防止少數家長花費一生心血栽培的傑出寶貝們在失去他們的控制後,決定聽自己內心的話不當醫生,去當物理學家、電子工程師、外交官了,強者我朋友們如是。
到這邊,你覺得究竟是分數比較低的人因為制度,能夠進到自己夢寐以求的校系,然後因為珍惜得來不易的機會拼命讀書成為卷哥卷姐,在未來獻身這個領域是「浪費」、「制度缺陷」、「漏洞」;還是把聰明的人硬塞到高分科系裡面,完全不顧他的興趣志向,最後只能在該領域鬱鬱寡歡成為一介平淡人物,是「浪費」呢?
繁星的美意是讓資源不足的傑出偏鄉學生,能如願進入夢想中的科系,增添校園學生的多元背景,不致讓高分的學校淪為均質化的貴族學校。當然像袁主任講的我也同意,不管怎麼樣的制度一定會有那麼一群人,利用這個制度當跳板,只為了自己的升學夢,排擠了更想要進這個科系、滿懷熱情的人,再轉出去之後徒留一個冷清的空位與一個個被打碎的夢。雖然有時候對學生而言這是不得已的策略,徹底體現了升學體制的激烈競爭,畢竟再怎麼完美的制度依然會競爭,赤裸裸殘酷的競爭。
退一萬步來說,今天人家就是有本事當全校前幾,48級分2年過後如果拼成卷哥,今天酸的人要不要去給他磕頭?住海邊喔?我那年的指考榜首進了台大可以玩到被當掉4/5的科目,隔年又拿書卷獎,讀書只是要與不要、拼與不拚的抉擇而已,今天讀不好不代表明日也會爛,學測幾級分關你何事?自己考不高分也沒有當全校前幾%當年不申請繁星,今天才在那邊酸有努力的人,魯不魯啊?
人們必須接受事實:就算對一個領域有熱情與天賦,人就是殘酷的有能力高低之分,但不代表低分的人就是沒能力;繁星計畫進台大拿卷當學霸的比比皆是,但混不下去的也多如牛毛,就像台大法律系有李茂生教授,也出了一個馬英九。你不能說全部的台大法律系學生都是李茂生,也不能說全部的台大法律系學生都是馬英九,你才馬英九,你全校都馬英九。「以偏概全」是目前台灣大眾思考的一個盲點,忽略群體的多樣性而將其一元化,然後開酸、開罵;這是作為一個懂得思考的成熟公民,所應盡力去避免的事,否則跟鹹魚有什麼兩樣?我們要思考的是該怎麼防止再收到可能會混不下去的學生,而不是一視同仁的批判繁星就是後門漏洞,不然你要那些拿書卷獎的傑出繁星們情何以堪?制度就是拿來一再修正的啊,不然叫憲法就好了,修都不准修,要修還得先公投。
制度不是一切,聯考也並不全然公平;再完美的制度,一樣會被敗壞的民風所摧毀。
當我們依舊繼續用分數評斷一切,覺得只有高分科系才是贏家,繼續遵循考試至上的12年國教完全不給孩子發展興趣的空間,那就不要妄想台灣能有傑出的設計師、建築師、音樂家、藝術家、文學家、史學家、還有經營得當的美麗山林與成群的野生動物。當我們強迫有天份的人放棄自己的天賦與熱情,也不允許孩子在仍然青澀時就開始追尋自己的志向,當青春依然和念書劃上等號,那我們就別期待這座島嶼的文化能夠耕耘出什麼深度。
每個領域都很重要,別再說這麼聰明為什麼不去當醫生了,嘴巴把行行出狀元掛在嘴邊,小孩要填志願的時候身體倒是很誠實。當一個國家期待每一個聰明人全部都去當醫生法官的時候,就不要嘲諷為什麼福祿猴這麼醜。
只有當台灣的家長終於醒悟,相信自己的孩子在他們擁有熱情與天賦的領域中,才能如魚得水、為社會創造最大的價值、就算不太賺錢也不會餓死,而不是看哪個科系賺錢就把小孩往那個科系塞的時候,台灣才能真正的向前邁進、找到屬於自己的競爭力吧!
而那個時刻,就是在看這篇文章的在座各位、曾經被逼迫著放棄你的夢想變成考試機器的各位,成為爸媽的那個時代了。
對森林系來說,這個畢業後不愁吃穿,造紙家具學術NGO公務員皆獨門生意,一手全包出路有夠多的科系,我想就用這段話來作為結語吧:
曾經滄海今為水,昔日英雄成狗熊。曾幾何時森林系要成為眾人的笑柄?當年輝煌無比的林業成為歷史荒洪中的漂流木後,如今滿山的人造林無人問津,老天也難回天,唯有靠森林經營才能永保人造林的健康永續、增進水土保持。直到有一天,當這座島上的人們,回想起林業這個夢,也就只有我們記得這個夢長什麼樣子,等待著我們一手編織這個夢了。
外交官考試科目 在 護台胖犬 劉仕傑 Facebook 八卦
外交特考改革中房間內的大象
據媒體報導,外交部擬改革外交特考方式,開放專業科目以英文作答,以吸引台僑第二代報考外交特考。消息一出,正反意見都有,贊成者認為可強化外交人員英文能力,反對者則質疑是否公文也需改為以英文書寫等等。
持平而論,這項政策本意良善。我國外交人員的英文水準不一,外交特考分成各種語文組別,即便以最競爭的英文組來說,每人的英文能力也有明顯差距,其中不乏英文能力接近母語程度者,但也有少數英文能力較為一般。以我自己在外交部服務的經驗來看,甚至遇過某些連英文演說都會怯場的館長,以英文公開致詞時竟緊張發抖,真叫人嘆息。當然多數長官都具備一定英文實力,此點無庸置疑。
雖然這項政策立意良善,但實務上許多層面的配套並不容易。
第一,台僑第二代不能具備雙重國籍。
這項政策雖然美其名說一般英文好的台灣人也可以來報考,但說實話,在台灣接受完整教育的學生很難以英文直接作答如國際公法或外交史等專業科目,而台僑第二代或外交官子女等因在外國長大,比較容易出現「母語是英文」的狀況。簡言之,台僑第二代是這項政策的主要受惠者。
但問題來了,台僑第二代通常有雙重國籍或綠卡等外國永久居留權,他們或是在外國出生或是小時候及移民外國(這也是他們中文不好的原因)。但報考外交特考不能夠有雙重國籍或外國永久居留權(如綠卡),考生只能擁有中華民國的單一護照。事實上,不只外交部,只要是台灣的公務員,都不能有雙重國籍或外國永久居留權。
過去台灣政治人物是否有雙重國籍或綠卡的爭議不在少數,爭議難解點在於美國在台協會或外國駐台機構並無義務去回應外界「爭議當事人是否有該國國籍」的政治問題。
試想,這項政策如果一但開放,鑑於外交特考考生只能「單方聲明」自己是否有雙重國籍或外國永久居留權,不難預期上述相關的爭議將再次發生。
第二,外交部特殊的「改稿文化」。
外交特考公認是國內競爭最激烈的公務人員考試,原因之一是待遇相較優渥,自然許多人競相報考。滿懷外交熱情的考生考上後,時常發現自己的工作用到外語的機會並沒有原本以為那樣頻繁。台灣繁複的公務體系公文文化,讓外交部幾乎八成以上的例行工作都是以中文進行(這個比例因不同司處單位而異)。
而在這項公務體系文化中,最叫人詬病或挫折的,就是「改稿文化」,亦即「官大學問大」,同樣一句話或同一個訊息,長官有長官的寫法,沒有客觀標準。常見的狀況是,承辦科員身為擬稿人將文稿A版上呈後,科長改成文稿B版,專門委員再改成文稿C版,副司長再改成文稿D版,但司長最後竟然又改回文稿A版。
外交部的改稿文化,美其名是外交茲事體大,字句自然得字斟句酌,文字必須謹慎精準,但其實大家心知肚明,這是長年下來的官僚詬病,無關藍綠執政。文稿來來回回,常常在「之乎也者」之間打轉,表面喪失的是公文效率,實際磨損的卻是外交人員的熱情。
這個改稿文化,英文為母語的人縱使考進來,有辦法適應嗎?抑或是,這批英文人才不需要以中文撰寫公文書函電報呢?如果是這樣,對其他外交人員公平嗎?
第三,考試公平性。
既然一般台灣人也能選擇以英文作答或報考這個所謂的高階英文組,那閱卷委員面對同樣水準的考卷,一份以中文答題而另一份以英文答題,該如何評閱給分才能確保公平呢?這在實務上有其困難性。
更不用說,高階英文組考上的人,他們的職等、薪資甚至是日後升遷管道等,是否與既有組別的人相同?或是這群人是天之驕子,升遷相較順遂呢?
綜上,外交特考的人才招用的確有改革的必要,但相關配套措施如果付之闕如,實務上將扞格難行。作為曾在外交體系打拼的一份子,願為文甘扮烏鴉,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外交人才考進來為台灣打拼。
(本文為2020.10.26 蘋果紙本論壇投書)
#外交特考
外交官考試科目 在 護台胖犬 劉仕傑 Facebook 八卦
【活動計畫 | 紙飛機計劃開放全國講座邀約🚀】
#外交官講座 #全台皆受理 #FREE
「走入校園,與年輕學子對話,分享外交經驗,鼓勵加入外交團隊。」
-外交部長吳釗燮:百日工作目標
數一數,我也已經在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OC(Taiwan) 工作了十個年頭了。
而老實說,在這幾年中,我最能感受到的困境莫過於體制上的僵化,我並不認為外交官不能在網路上跟大家分享自己對社會議題的想法,我不認為外交官不能開粉專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我也不認同外交是一門獨霸的專業領域。
同時間,我認為外交部應該讓更多年輕學子感覺到希望,我認為外交部的人才應該找個方式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大貢獻,
我認為,這就是 #紙飛機計劃 的初衷。
我希望透過到全國每個大專校院、每個社團機構、非營利組織去更了解現在大家對台灣未來展望的看法,同時也希望把「台灣要如何進行創意行銷」的經驗分享出去。
在這邊,我們歡迎台灣各個角落的所有對台灣外交,或如何行銷台灣的人們、組織或社團跟我們進行免費講座邀請!
#紙飛機 #講座 #全國 青年外交官 劉仕傑
-
🌎紙飛機計劃資訊
接洽資格:台灣地區全境(含外島)之個人、非營利組織、企業組織、各級校院或社團。
接洽方式:私訊青年外交官 劉仕傑 (24小時內會回覆)
收件期間:2018/4/2 ~ 2018/5/2
講座辦理:2018/12/31前均可辦理
講師費用:$0
講座內容:
1 . 帛琉、洛杉磯駐外經歷
2 . 外交特考 (考試科目、如何準備及應答)
3 . 國際實務 (國際角力實務經驗)
4 . 外交實務 (外交官相關資訊、享有權利及相關義務)
5 . 本國外交現況
講座之相關形式、器材需求、前往方式...將於確定合作後由專人接洽討論。
(仕傑擁有合作與否之最終決定權,以非營利目的之講座籌辦優先)
-
🌎講師資訊
劉仕傑 Jerry Liu
/ 學歷 /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組學士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中國研究碩士
英國牛津大學外交官培訓專班結業
/ 經歷 /
曾任外交部北美司科員
曾駐洛杉磯、帛琉
現任外交部歐洲司中東歐科科長
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專欄作家
/ 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freeTAIPEI/
-
劉仕傑天下雜誌專欄:劉師傅的外交廚房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38
外交部長吳釗燮提出上任100日內優先推動之外交工作目標
https://nspp.mofa.gov.tw/nspp/news.php?post=130730
外交官考試科目 在 【外交特考】外交領事人員(英文組一)上榜生專訪考試經驗分享 ... 的八卦
考量到 外交官 較注重隱私,故此影片有稍微做些剪輯,還請同學們見諒~~本次邀請到考上110的 外交 特考上榜生來分享 考試 的心路歷程,從報考的動機到各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