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話題選篇(之6)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原刊於2015.02.11,修改後收入2015年的書《傾聽內心深處的呼喚》,後再以此題為書名於2016年出版政論集,並在序言<陳寅恪的宣示歷久猶新>將此文引述。這裡是據2015年出書的修改版重刊。)
在江西省廬山,有一個由多枚大小不等礫石堆成的墓碑,一塊直立的石上刻着「陳寅恪 唐篔夫婦 永眠於此」,旁邊一塊寬闊的石上刻着「獨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後学湘人黄永玉敬書壬午春月」,是黃永玉的書法。
國學大師陳寅恪晚年,遭遇文革浩劫,慘受批鬥,工資停發,存款凍結,他所住的廣州中山大學寓所被大字報覆蓋。一九六九年十月逝世,臨終前,他的眼角不斷流淚,沒有留下隻言片語。夫人唐篔於其後一個月相隨而去。
廬山的陳寅恪墓,是經黃永玉多番奔走努力,才在二00三年將他的骨灰從廣州移葬到陳的故鄉江西的。在僻靜的山坡上由亂石堆成,似隱喻他一生堅持「獨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的坎坷。
「獨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是陳寅恪在一九二九年,撰寫在傑出學者王國維墓碑上的文字,陳寅恪其後認為這是最能代表他治學思想之作。碑文曰:
「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俗諦」是佛經中指世俗變幻的法則,有別於穩固之「真諦」。而「三光」,則是指日月星。
一九五三年,陳寅恪一位學生,奉中央之命到廣州,擬聘陳寅恪北上出任中科院中古研究所所長,陳修書婉辭,並解釋當年寫王國維碑文,是認為必須脫掉「俗諦之桎梏」,「真理才能發揮,沒有自由思想,沒有獨立精神,即不能發揚真理,即不能研究學術。學說有無錯誤,這是可以商量的……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須爭的,且須以生死力爭。……一切都是小事,唯此是大事。」因此,若要他當研究所所長,他的條件就是「不宗奉馬列主義,並不學習政治。」他指的「俗諦」顯然是馬列主義和變幻不定的政治教條。他認為他提出的條件,中共當然難接受。因此還是讓他留在廣州安靜治學吧。豈料文革風雲起,也安靜不起來了。最終在文革期間被折磨而死,畢其一生,為獨立自由獻身。
我們每一個人,除了嬰兒期要依附成年人之外,從有思想意識開始,即使在仍須依賴父母生活的少年兒童時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人。獨立的精神,是指排除依附依從意識的精神。這本是作為一個人的基本要求。但由於社會體制、環境和意識形態的主宰,尤其是經歷二千多年專制主義統治的中國,更是在精神上擺脫不掉依附的觀念。獨立,independent;他的反義詞不是統一,而是依附,dependent。因此魯迅說,中國人離不開兩個時代,一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一是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自由的思想,本來也是作為一個人的起碼要求,思想怎麼可以不是屬於自己的呢?但所有的專制政權,都要控制人民的思想,文明一點的是用一些「俗諦」的教條束縛;粗暴一點的,就用暴力要全民統一思想,最極化是全國學習毛澤東思想的時代,幾億人都要以毛澤東思想主導行為,不能有自己的思想。
陳寅恪一九二九年就提倡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並說「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但經過九十年,中國人不但沒有擺脫依附心態,反而比陳寅恪寫此碑文的時候更倒退。依附的精神更深,思想一律言論一律更發展至極。陳寅恪時代的清華大學,還出過許多大學問家、科學家,中共建政後的清華,只是製造許多高幹。
二0一五年,美國發佈二0一四年科技強國排名,美國居第一位,台灣居第二十位。至於中國,儘管GDP居世界第二,但科技排名則排在第四級,列為「在科技大門口的發展中國家」,僅高於第五級的「落後貧窮國家」。
社會是提倡個人的獨立精神,還是瀰漫着依附精神;是充盈着自由思想,還是被言論一律、思想一律主導,是檢驗社會文明進步的標準。
香港人過去有自由的思想,但欠缺獨立的精神。當自由之思想受到強權的侵蝕,許多人都開始扭曲個人的自由意志去屈從權勢的時候,社會也許更需要提倡獨立的精神做一個忠於自己的個體,才能保住思想的自由。
壬寅怎麼讀 在 登機證的自白 Facebook 八卦
【#韓國觀察自白書/你知道 🇰🇷韓國太極旗的卦象是什麼嗎?】
今天8月15日,是韓國的光復節,用於紀念1945年脫離日本強占期,這天不僅是南韓的國定假日,北韓同時也放假一天。
韓國各個公家機關和大型建築物,在今天都會懸掛大型國旗,政府也鼓勵民眾在自家擺放國旗慶祝,以前還曾發表懸掛指南,告訴大家怎麼插旗最漂亮,此外,今日的SNS上,也能見到許多韓國演藝人員上傳和國旗的合照。
蘊含周易與儒道思想,有著太極旗之稱的大韓民國國旗,大家都知道長相,但其中的四個卦象,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旗上的四個卦象,即是八卦之中的:「乾、坤、坎、離」,象徵著「天、地、水(月)、火(日)」、季節的「春、夏、秋、冬」、方位的「東、西、北、南」,以及「仁、禮、智、義」。
1882年才出現的這個國旗,經過多次的設計改良,成為了目前的模樣,但你知道嗎?太極旗的前身,也就是朝鮮王朝 aka. 李氏王朝的御旗上,其實不是只有四卦,而是擁有一個完整的八卦。
原本紅底旗上的八卦,在1882年壬午兵變後,進行了變更刪減,當時的時空背景為,韓國因反日事變,被日本強迫派遣使臣前去謝罪,並同時簽訂不平等的濟物浦條約。
出任的特使朴泳孝,得到了高宗的授權,出訪時能製作並使用國旗,接著,便於前往日本的船上,再參考了同行的英國駐朝領事和英籍船長的意見,將國旗修改成容易辨認又易於製作的圖樣,其中不僅更改了底色與中心圖樣,也將繁複的八卦卦象,刪減成四卦,在劃於旗上四角,韓國太極旗因此誕生。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卦象倆倆相交後,再生六十四卦,而韓國國旗因為老外的建議,再加上對易經了解不深,少掉了「震、艮、兌、巽」這四個卦象,雖然解讀和信念在於各人,但若就易經的觀念來說,這是無法完成整體的平衡,原本穩固的象徵也少掉了一半。
1949年韓戰過後,朝鮮半島分裂成南北韓,各自統治了一半的領土,有些人就認為,這和國旗上的象徵不謀而合,不僅是只取一半的卦象意涵,就連中央的陰陽太極圖樣,上紅下藍的模樣亦宛如共產國家和民主國家。
韓國總統文在寅在今日光復節活動的公開致詞中表示,要成為「誰都無法動搖的國家」,更提及,唯有結束分裂,才能迎來真正的光復(以及說了南北韓要攜手合作,才能達成2023年首爾+平壤奧運會的申辦,並希望在2045年光復節一百週年時,讓和平統一後的ONE KOREA屹立於世界之林等等)。
究竟這卦象和國運有沒有關聯性呢?國師不是我,想提問的你不如去問問金剛經或神奇海螺,畢竟人生很難,有很多問題是別人沒辦法給你答案的;關於韓國光復節的國旗冷知識,分享給光復節也沒有放假的你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