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要搭公車前,都會點開手機app查公車時刻表,不過對於不善於用app查詢的人而言,公車站牌如果沒有任何顯示到站時刻的設備,那就真的很傷腦筋了。
有許多民眾跟我反應,文林路上的 #士林區農會公車站,雖然位處天母與士林的交通要道、有許多公車路線經過,卻沒有智慧站牌。
在我了解過後才發現,這個站牌早在四五年前,就有民眾陸續反應沒有智慧站牌的問題了,卻一直還沒成功設置。
明明實際上,站牌旁的人行道夠寬、可以設置智慧站牌,卻因為有部份人行道土地屬於士林區農會,造成 #實際上人行道寬度足夠、但法規認定上卻不足,這樣矛盾的情況。
在我找了當地 #福德里楊錦宗里長、公運處與新工處到現場會勘,確認站牌旁有充足的人行空間,並取得士林區農會的同意後,終於解決了這個卡住很久的問題!
在士林區農會站使用的是不用挖地、不用接電、環保省電又一樣好閱讀的 #太陽能電子紙智慧站牌,內部也有電池,所以下雨或陰天也能照常運轉喔!
大家覺得哪裡需要裝設智慧站牌呢?
歡迎跟我說喔!
士林區里查詢 在 何志偉 Facebook 八卦
#小農老農 我挺你
#宜林地不應影響農民耕作權
對很多山區居民來說,宜林地對他們是一個影響很大的名詞。
「被劃為宜林地,我們就不能耕作、不能採收了嗎?」
「被劃為宜林地,一定只能維持原始森林?」
「我家的土地是宜林地嗎?到底可以怎麼使用?」
日前為了山區民眾關心的宜林地使用問題,我和台北市議員鍾佩玲、諸位里長(文末附註)、士林區農會、台北市政府大地工程處、還有學者專家們共同來討論,得到以下共識:
1.資料統整,方便查詢
宜林地資料由農會、里辦統整,未來就算不會用電腦的年長者,也能輕鬆知道自有的土地是否是宜林地
2.條件放寬,維持現狀
宜林地的判別標準為土地坡度和厚度,大多民眾現正使用的農地其實大多並在範圍內,民眾可放心的維持現況
3永續發展,共創雙贏
環境保育、經濟發展兩者可以平衡,民眾只需維持現狀,不做大規模的開發,是可以和山林共存的
很高興我們在這場會議上,能夠協助許多居民解決對宜林地的困惑。未來我們更打算導入「林下經濟」的模式,讓農民能在環境保育和經濟獲利上,取得雙贏!
與會出席里長:
#溪山里黃慧芬里長
#菁山里何勝男
#新安里何吳素梅
#芝山里魏雅郁
#天母里李陳菜蓮
#天和里莊福來
#大屯里張天恩
#湖田里曹昌正
士林區里查詢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八卦
今天上午參加工務局在臺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處舉辦「臺北市道路管線暨資訊中心(道管中心)」進駐人員訓練課程,為道管中心即將於7月1日揭牌運作暖身。全市48個管線單位共派近200名專業人員參訓,課程為期三天。
都市的安全有多重面向,潛藏在地下的各種管道管理問課題,更是關鍵要素。因此管線中心的成立,肩負極具重要的使命,守護市民的安全。台北市政府預計花費一年半的時間,優先把老舊市區如大同區、萬華區、文山區、南港區、士林區之3D地下管線圖建置起來,三年的時間完成全台北市12個行政區。
道管中心將為全國首創可結合資訊、科技與人力資源統合的智慧化中心,未來不只是處理地下管線,天空纜線也會一併納入整合,透過道路、管線與資訊整合平台,將可強化管線即時整合,減少道路挖掘;全程監督施工,提升道路服務水準;並全面運用APP, 提供所有市民、里辦公室之即時影像與區位查詢系統。再者該中心亦將統合處理天空纜線管理,維護市容景觀;以及健全管線資料建立3D管線圖,避免挖損危險管線,及提供加值服務等。
學員透過完整訓練與實務課程,為即將啟用的道管中心做好完整的進駐人力準備,來自48個管線單位之進駐人員必須有系統、有步驟、有效率的方法,彼此緊密合作、相互協助來共同解決都會區長期以來的道路管線管理問題,期望給市民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空間。台北市道路管線暨資訊中心,將從2015年7月1日掛牌正式運作,全轄區內之各公、私管線機關與機構,都將派員進駐,提供全年無休、全天候24小時監控與緊急處置的服務。
士林區里查詢 在 里辦公處一覽表 的相關結果
次分區, 里鄰 編號, 里別, 里長 姓名, 里辦公處 地址, 里辦公處 電話, 里辦公處 傳真, 里幹事 姓名. 臺北市士林區各里辦公處一覽表(請按里別開啟鄰里社區聯網網站) ... ... <看更多>
士林區里查詢 在 臺北市士林區公所-區里界圖 的相關結果
電子書:【出版品】臺北市區里界說(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臺北市士林區次分區地圖. 臺北市士林區次分區地圖(另開新視窗). 臺北市士林區地圖. ... <看更多>
士林區里查詢 在 門牌相關查詢 的相關結果
門牌相關查詢 · 臺北市門牌整合檢索系統:另開新頁,連結至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 村里街路門牌查詢:另開新頁,連結至內政部全球資訊網村里街路門牌查詢系統。 · 臺北市街路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