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新聞指出:
健保明年安全準備金將低於1.5個月,
健保費率面臨調漲壓力。
衛福部長陳時中不只一次表示,
今年底勢必增加健保規模,
保費調漲亦在討論中。
.
根據新聞指出
目前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稅率有可能從1.91%調漲到2.04%到2.24%之間
門檻也可能由現行的2萬元調整為5千元就要課稅
.
如果從單筆股利所得2萬元調整為5千元
對於小資族是不利的
對於華倫老師或其他大戶來講沒有影響
因為我單筆股利早就超過2萬了
但對於股利只有5千的同學就虧了
.
再者若稅率從現行的1.91%調漲為2.24%
就以我今年股息180萬來計算
將多繳5940元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這個金額應該還好
這只是我半個月的借券收入
.
如果不想繳稅的話
就多買成長股(殖利率較低)
或買KY股(不用繳稅)
或去股東會建議太陽公司和豆腐公司去開曼群島註冊
這樣就可以變成日友-KY和中華食-KY了
大家說華倫老師是不是很聰明? ^_^
.
最後提醒大家一點
不要因為繳稅或二代健保
你就不存股跑去做短線價差
做短線價差要繳的證交稅和券商手續費多更多更多
長期下來又無法打造被動收現金流機器
同學不要迷失方向了
長期存好股才能讓你財富自由 ^_^
.
有任何個股問題、股票有沒有故障?存股面臨的問題、疫情的因應之道、股票分析和建議…,如何存?如何買?請參閱我的『微股力』專欄分析
https://scantrader.com/u/9810/service/
即日起到7月底為止
沒訂閱過微股力的同學有首月9折優惠
活動連結如下:
https://scantrader.com/2020anniversary
「華倫存股 APP」測試版雙平台上架
Android載點:http://cmy.tw/009hQV
IOS載點:http://cmy.tw/008F5U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Snow 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萬眾期待?? 九龍區上車盤影片火力全開 上次港島區上車盤影片 大家一致好評如潮❣ 今晚我同你地再下一城 帶大家一齊去睇油尖旺區嘅上車盤? 真心講油尖旺區真係好方便 但提提大家一句 如果買舊樓做按揭 最長供款年期嘅計算方法會係 75年減去樓齡 就等於最長供款年期 舊樓首次置業都可以借到九成 但就係要睇...
壓力測試收入計算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八卦
李開復《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專欄:新冠疫情加速自動化大躍遷
中文授權翻譯來自創新工場微信公眾號,原文刊載於經濟學人官網:https://www.economist.com/by-invitation/2020/06/25/kai-fu-lee-on-how-covid-spurs-chinas-great-robotic-leap-forward
2003年SARS疫情期間,北京的實體商店全數關門歇業,這迫使一家零售商嘗試向網路轉型,開拓新市場,這家零售商後來發展為當今中國大陸電子商務巨頭之一:京東。再把時間快轉到我們所在的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京東大舉推行新型自動化倉儲,單日訂單處理能力超過150萬單,推動銷售額飆升20%,還在武漢用上了機器人和無人機配送,並計劃於今年內在各地開設1000家自動化餐廳。
我們的世界正迎來疫情衝擊下的重大革新:自動化、智能化和數字化。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由自動化驅動的升級再造,大規模引入機器人科技來降低商業運作中人與人的接觸;在線業務、演算法和自動化實現了降本提效及安全保障。雖然這樣的轉變在此次疫情之前就已發端,但疫情確實起到了加速的作用。同時我預測,自動化技術短期內可以用於保證社交安全距離,長期而言將對商業運行機制產生更廣泛、更深層次的影響。這一波後疫情時代的自動化浪潮在中國如火如荼,或許也將於世界各地的商業環境開花結果。
過去人們以為要完成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就得與他人面對面互動。經歷疫情隔離後,他們發現其實並非如此。從醫療看護、餐飲、配送、製造、物流、運輸和教育這類藍領屬性的職業,到金融、客服、業務、人力資源、法律和會計這些白領屬性的工作,很大程度上都可以由軟體和機器人科技來完成。
從歷史角度看,當經濟下行週期恰逢新一波成熟科技的應用落地,往往會掀起自動化的熱潮。企業受到成本壓力後,會覺得有必要削減工作崗位和嘗試新科技。一旦企業成功引進機器人來取代人類員工,老闆們就不太可能走回頭路,因為機器人不會生病、不會曠工、不會因為要執行危險任務而要求漲薪。事實上,機器人可以說是疾病大流行期間取代高危崗位的最佳解決方案。難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大衛·奧特爾 (David Autor) 將新冠疫情稱為「自動化推手」。
中國在發展自動化經濟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雖然擁有龐大的勞動力,但在過去20年間,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增加了十倍,是越南的兩倍多。作為世界工廠,中國有十足的動力實現智能製造,進而從製造大國晉升為製造強國。現在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工業機器人市場,2018年大陸的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激增21%,達到54億美元,佔全球銷售額的三分之一,各行各業也在積極探索將機器人技術融入製造業的方方面面。
自動化加速的趨勢還輻射到製造業以外的諸多領域。 二月疫情在武漢迅速蔓延,規模龐大的火神山醫院在十天內建成,成列的機器人在醫院內奔走,進行消毒和物資運送,機器人的「身影」還出現在各地的學校、醫院、商業建築中。上海機器人公司擎朗開發的一款無人車結合了激光雷達、計算機視覺、傳感器等技術,可執行無接觸消毒任務。
前陣子我在北京居家隔離時,網購的包裹和食品都由社區的機器人運送,它裝有輪子、外形敦實,很像《星際大戰》中的R2D2,送貨時先以無線呼叫電梯,自主導航至我家門口,然後撥打我的電話通知開門取件。我取走快遞後,機器人就會回到前台等候下一個任務。
美團外賣也推出了「無接觸」配送服務,將餐品送至指定的取餐點,外賣小哥和顧客無需互動便可完成交易,美團還在積極測試無人駕駛送餐車。微信也開發了一個系統,人們可以用手機瀏覽餐廳菜單、點餐和結賬,由人類或機器人將食物送上餐桌。穿梭於店內的機器人服務生可能是為了隔離安全,也可能是為了炒噱頭,但未來它們或許會成為大多數普通餐廳的基礎配置(上流餐廳除外)。
不過短期來看,自動化對白領類型的工作影響更大。雖然流水線這樣基礎的重複性工作容易實現自動化,但多數手工技藝對機器人來說仍舊難以掌握。21世紀的「智能自動化」將有別於20世紀的初級物理自動化,因為如今的機器人需要將機械工程和用於感知和精細動作操控的人工智慧技術模塊融為一體。而在疫情期間,白領員工居家上班,他們在線上的一切活動、承擔的所有任務都被轉化成數據,標誌著向機器全面接手邁出了一小步。這就是自疫情危機爆發以來,提供“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的公司迎來一波銷售熱潮的原因。
作為身在中國的高科技投資人,我第一手見證了這些科技在疫情期間落地應用,舉例創新工場投資的追一科技公司開發了一款客服中心自動化軟體。疫情期間,大陸一家大型銀行的信用卡部門部署使用了該軟體,每天和客戶的通話量高達35萬,相當於1200名人工客服的工作量,這類對話機器人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提高了客戶滿意度,增加了收入。現在追一科技已將AI數字員工的落地應用擴大到智能營銷、智能分析、智能培訓、智能助理等諸多場景。
後疫情時代的商業環境新脈絡正在成形,一切可通過自動化降本提效的運營環節都將實現自動化,而自動化過程壓縮人類崗位,不僅僅是為了利潤和績效,更是為了健康和安全。機器人和軟體在疫情發生前便已展現出吸引力,如今這些技術更是有理由成為企業剛需——無論新冠肺炎疫苗是否會研發出來。
雖然一些工作因自動化改變或消亡,但許多新的工作崗位也被創造出來,例如數據中心、5G設備、智能軟體等新的數字化基礎設施,軟體將需要人類員工加以研發部署,而機器人的操作和維修也需要人類技師。同樣,以人為核心的數據收集和標籤分類工作也需要人類參與,以便為AI提供“燃料”,助力自動化經濟發展。許多行業將根據「人類-數字共生」的嶄新模式獲得重塑。以教育領域為例,AI可擔任24小時在線的老師和教練,而人類老師則是智慧的導師和激勵者;在醫療領域,AI將協助人類醫生,充當精準的、有針對性的診斷引擎,而人類醫生則負責與患者溝通和做出最終的決定。
在向自動化經濟轉型的進程中,政府和民間機構需要攜手努力,共同試驗和樹立最佳模式,幫助就業大眾做好準備,並對面臨失業風險的人群進行再培訓。中國較早採用自動化科技,而且有望成功從一個貧困的農業經濟體轉型為一個工業強國,說明中國大陸的實踐可以提供寶貴的經驗。
二戰後,美國的商業慣例成為了全球標準,世界各地的企業都立志與之看齊,在此次疫情的推動下,中國將加快推進自動化、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科技深入各行各業,同時為其他地區探索未來方向提供可藉鑑的思路。 ■
本文作者 | 李開復博士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院長
©The Economist Newspaper Limited, London 25th June 2020
壓力測試收入計算 在 股榮 Facebook 八卦
月入五萬買唔起上車盤?
荃灣柏傲灣周五賣樓,今日截飛市傳累收逾5,000個認購登記,就算有九成客甩底,首批400伙可望一Q清袋。樓價癲,但市場的購買力仍然不俗,受訪準買家不諱言,「樓價唔合理,但冇辦法焗住買。」
上周末有位富爸爸一擲500萬代兒付首期(樓價千萬),再拋句「買樓要識投胎」。一句說話狠狠地刺中目前主導樓市的,不是剛性需求,而是慈父慈母。好奇諗諗,究竟市場上、真正可以不靠父幹,自己買得起層樓的人,到底有多少個。
先設下一個數字方便計算。兩年半前,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話,「600萬以下,我哋叫上車盤」,大家以為講笑,殊不知到了今日,一個無論是元朗或荃灣400呎新盤,入場費就是600萬。
以首置身份買600萬樓,借埋按保最多八成,借貸480萬元,供最長30年,利率2.15厘計,每月連按保要1.85萬元。壓力測試加三厘,即閣下要月入近五萬元,先符合借貸條件。
月入5萬,年薪大約60萬元。全港年薪60萬元或以上的打工仔,根據稅局最新資料,有接近34萬人,佔整體納稅人百份比19%(見大表)。至於年收入最多組別的打工仔,就是30至40萬元(約30萬人,佔比17%,月入2.5至3.3萬),以及40至50萬元(約20萬人,佔比11%,月入3.3至4.2萬)。
34萬人有能力供款,但目前買樓更難過的一關,是首期。600萬上車盤,首期120萬元。新盤還好雜費不多,二手樓就要預多20、30萬元,最後恐怕還是靠父母輩協力首期。樓市發展至此,買樓已不是一輩子的事,而是變成兩輩子的負擔,父母俾完首期,子女供唔掂,父母然後供理。
梁振英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分享一個「經驗」,重提97年與董建華制定八萬五政策,開始時大家都表示「唔夠、太少、太遲」,但由於當年遇金融危機,令樓價大跌,「大家就話你做得太多、力度太猛」。「如果有一日,樓市重現97、98年嗰種情況,大家唔好再話當時嘅梁振英特首做得太多。」
CY是戴定頭盔,抑或是最後的忠告都不重要。這一刻已經冇嘢可以阻止慈父慈母入市的決定,祝好運!
壓力測試收入計算 在 Snow E Youtube 的評價
萬眾期待??
九龍區上車盤影片火力全開
上次港島區上車盤影片
大家一致好評如潮❣
今晚我同你地再下一城
帶大家一齊去睇油尖旺區嘅上車盤?
真心講油尖旺區真係好方便
但提提大家一句
如果買舊樓做按揭
最長供款年期嘅計算方法會係
75年減去樓齡
就等於最長供款年期
舊樓首次置業都可以借到九成
但就係要睇吓你嘅收入
過唔過到銀行嘅壓力測試??
所以做按揭之前記得
同你嘅銀行好好溝通??
Anyway拍呢D睇樓片真係好開心
睇完樓之後我同事仔都心郁郁想買?
.
如果大家同我一樣都鍾意
睇呢一類真人實測影片
記得subscribe呢個Channel
Like & Share 呢條影片?
同埋大家不如喺留言區話俾我聽
我介紹嘅四間樓盤入面你最鍾意邊一間?❤❤
老規矩三日唔過5萬view
即del片??講笑??
.
Enjoy and stay tuned❤
.
FB / IG: iamsnowwhitewhite
YouTube: Snow E
.
地產經紀Steven電話:6739 7332
壓力測試收入計算 在 放寬壓力測試可以借多咗?借500萬要幾多收入先夠計? 的八卦
早前多間銀行上調咗H按封頂息率同埋將最優惠利率(P)提高,而金管局喺9月尾向銀行發出指引,將壓測要求由原本加3厘下調至加2厘,喺一加一減嘅情況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