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多年,終於要在台北舉辦個展,地點選在我任教的實踐大學,這裡對我的意義非凡,除了是我看過眾多藝術空間裡,最大器的展廳,我對它還有一份說不出的情感。
當年從紐約回來找到的第一份(也是唯一的)工作,之後就一直待在這裡,二十多年來實踐給了我一個超級棒的教學環境,與一群獨特有天份的學生,雖然自己並非這裡畢業,卻在我生命中佔了很重要的位置。
有了在實踐辦展的想法,便著手規劃,從展覽主題、展出形式、規劃場地 、選作品都不假他人之手(自己最瞭解自己),在展廳搭建了三座高340cm,總長3200cm的牆。
從我的作品集精選出三十幾幅,近3年最具代表性的自畫像、人物、玩具畫作,包含兩幅從未公開的2021年最新人像畫(母親、小P),希望每一位參觀者走進來,立即被眼前的繽紛色彩環繞,置身於我的藝術之中。
前天一早9點佈展團隊開始作業,首先到我工作室做最後確認(每一幅畫都覆蓋無酸紙+泡泡紙包覆),接著上貨車、運送到展廳,再依照設計圖把畫平放在每個區域的地上。
正準備開始掛畫,竟然發現我漏掉一幅作品,原本想說算了,反正也沒有人知道(但我知道啊),於是緊急拜託好友,請朋友的朋友臨時調度一輛貨車,殺到我的工作室找出那幅畫,運回展廳(昏倒)。
這次光是空間的設計圖,考量到場地限制以及觀展動線,就改了好多版本,至於要展出哪幾幅畫,也是選了又換再換,擔心數量不夠(怕你們看不過癮),又要衡量整體觀看的品質。
更別說展廳不允許在牆上釘任何釘子,而新打造的牆面尺度很大,要能夠承受十幾幅裱框的大型畫作(很重),上下兩層懸掛,在支撐結構上,對於木工師傅是極大的挑戰。
當然掛畫團隊的付出更讓我佩服,專業有耐心之外,遇到難題立馬解決,好幾次快接近完工,而我覺得還可以突破(我常這樣要求我學生,他們都快瘋了),提出了意見,團隊都全力配合。
晚上十點,原以為大功告成,我又提議要不要嘗試另一種照明方式,他們二話不說就試,效果出奇的好,工作人員爬上爬下200公分的梯子,為每一幅畫重新安裝新的聚光燈,原本預計9小時的佈展工程,最終15小時完成。
就算之前我有過比這大好幾倍的展覽經驗,感覺還是跟第一次展出一樣,壓力不減反增,我還是一樣沒把握 、一樣很緊張,擔心作品不夠好、撐不起這個展,反正就是會想很多很多。
前一晚還硬是把一幅畫拿出來重畫(我是不是瘋了),整天都無法排便,中間一度躲在學校廁所裡掉眼淚,直到所有的畫都上了牆,我站在展廳中央,心裡的石頭才慢慢放下。
記得爸爸還在的時候,總是拒絕來我的工作室,他對於我沒有任何保留,直視內心最深處,一筆一筆像是自我解剖所刻下的那些自畫像,一點都不欣賞,也不想欣賞,他總是帶點惱怒的說我把自己畫成這樣,什麼人敢來娶我?
當時的我年輕氣盛,心高氣傲的強調,我的創作從來就沒想過要取悅任何人,父女倆每次談到這個話題,總是不歡而散。
2012年爸爸因病去世,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創作動力,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為了證明給他看,表面上或許我很不屑,但心裡期盼著他的一句肯定,而爸爸的離開,讓我強烈感受到人生無法回頭,他再也看不到我的畫,看不到我還在創作這條路上奔馳。
前陣子,無意間在書房抽屜裡,翻到一疊小時候的隨手塗鴉,媽媽才想起那是爸爸留著的,這麼多年一直擺在那裡,我想爸爸當時一定看見了這個女兒的不同,雖然從未說出口,但用著他的方式默默地鼓勵與愛我。
無論你是誰、幾歲,透過這個展,來到我的世界,你會從我的畫裡看見自己,喚醒內心深處,那個和我一樣渴望被認同、被愛的孩子。
#送給自己與粉絲的禮物
展覽:破框而出 - 在繪畫創作中,找回初學者的眼光與勇氣
地點:實踐大學 敏初聽/台北市中山區大直街70號(捷運文湖線 大直站)
展期:2021/5/3-5/15
時間:11:00am-6:00pm週一至週日(免費入場)
感謝成就這個展的幕後團隊:
運輸佈展/達奇藝術
展場施工/璟程設計
空間設計/昱安
展品規劃/克旻
人員配置/彥韋
全程監督/竑嘉
#一步一步朝著夢想前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文塗鴉—港式中文塗鴉者第一人 設計師學書法後以Graffiti寫歇後語:算是保育廣東話的一種 近年社會紛紛關注本土藝文場所是否充足,去年深水埗大南街的興起,讓不少港人開始注意街頭藝術,但graffiti(街頭塗鴉)卻往往落於灰色地帶,雖然風格強烈,圖案非常搶眼,但亦有人痛斥是毀壞公物。 塗鴉文...
塗鴉藝術代表人物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返校完整解析 - 暴政下的背叛與救贖
#終究會等到自由的那一天
《返校》上映至今票房已經破億,將躍居今年國片票房冠軍,也再次引起社會對於中國國民黨恐怖統治時期的回憶。也因為《返校》的高人氣,在政壇上甚至出現了國家暴力的被害者與不曾反省的加害者都一致好評的古怪現象。小編上映之初便進場觀影,花了一點時間,這邊把把片中的象徵元素與影片結構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返校》並不是一個單純控訴國家暴力的故事,而是一個探討人心在國家暴力下變化的故事,這是這部電影的「普世性」,世界上,無數的國家與民族都曾經歷過類似的創傷,也都能在這部電影中得到共鳴。然而,返校作為本土電影,另一個重要的意義是,喚醒那些「害怕想起來」的人,要治療我們的社會,便需要了解我們自己的歷史,而不是嘗試掩蓋或輕易遺忘。過了這麼久,台灣終於有了一部對過去發起正面挑戰的主流電影,這則是這部電影連結彼時此刻的「本土性」。
為了了解《返校》的世界,我們將以時間、空間象徵,以及登場人物的心理機轉三個部分,來介紹電影的結構。當然,以下會有大量爆雷,請小心!
第一部:#時間
在電影一開始,明確地告訴觀眾,時代背景為民國51(1962)年,然而,從一些細膩的暗示,和整個劇情的氛圍來講,時間卻可能更早。譬如說,方芮欣的學號為493856,代表1949年起的戒嚴,持續38年56天;魏仲庭的學號501014,則是「光明報事件」中,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被槍決的日期1950年10月14日。49和50,依台灣學校常見慣例,當然是指民國49年與50年入學,然而,就其象徵而言,指的卻是1949年與1950年,也就是說,暗示著本片的「政治年代」為1951年。
1950年代時由於中國國民黨流亡政權仍未穩固,在擔心共黨滲透同時,也是大量濫殺無辜,破獲炮製眾多「讀書會」冤案,並用誇張理由查禁書刊的年代。例如片中被禁的泰戈爾《漂鳥集》、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徵》只是因為譯者附匪或有親共嫌疑,就被連累;屠格涅夫《父與子》,則因作者是俄國人,又描繪反抗舊有規則的年輕人,而被查禁。相形之下,1960年代的政治氣氛隨著中國國民黨政權根基站穩,而略有放鬆,部分禁書也只要換掉作者譯者名字,就可出「海盜版」,警總轉而更注意查緝仍寫作中的當代作家與政治運動。
但本作並非「歷史劇」,重點不在年代的考究,而在描繪「白色恐佈年代」的速寫。因此,片中也反映了1960年代查禁台語歌曲,1970年代打壓布袋戲等「文化殖民迫害」。民國51年/1962年,更像是增加現實感的定錨,同時也呼應當時柏林圍牆建立,古巴飛彈危機美蘇對峙下的「冷戰高峰期」氛圍,便於從「世界史」的認識去切入這部作品。
電影背景中時代的模糊,更進一步對應到戲中大量運用的交叉倒敘。
電影分為三段,「惡夢」、「告密者」、「活下來的人」。在「惡夢」之前還有一小段片頭,告訴我們在這個肅殺年代中,學校讀書會的存在,並預示觀眾,讀書會之後被查獲,魏仲廷被捕刑求。之後進入「惡夢」此章的起頭,方芮欣就在深夜無人的教室中醒來,帶著觀眾嘗試填補這兩個時間點中的空白。
在現實世界中,大部分回憶的完整劇情都發生在同一天(以下稱 X-Day),其他的只是後續支離破碎的片段。
在這天中發生的事大概是這樣的:
一早,天氣晴。方家酗酒的父親對懷疑他有外遇的母親家暴,方芮欣發現母親沈浸於求神問卜中,放棄安慰母親而出門上學。上學時,阿聖攜帶的禁書差點在門口被白教官發現,魏仲廷為其掩護成功。 升旗典禮時,憲兵闖入,同樣收藏禁書的黃老師被抓走,升旗後,白教官為了塗鴉的惡作劇叫住方芮欣,張老師幫她解圍,把方芮欣帶到辦公室用筆談心。放學後,讀書會在儲藏室秘密集會讀泰戈爾,成員擔心黃老師被捕的後續效應,提出由學生輪流傳遞禁書的方案。
晚上,方芮欣和張老師在半山腰的佛寺外相會,老師重複畫著水仙,方芮欣教老師彈「雨夜花」。方芮欣回家時發現方父因涉嫌貪污被憲兵逮捕,並驚見方母就是找出帳本的告密者。受到打擊後,方芮欣在雨中跑到張老師家,張老師面對女學生顯得窘迫,給她自己的衣物,幫她燙衣晾乾,方芮欣不想離開,老師為她戴上白鹿項鍊,方喃喃唸著「不要跟他們一樣離開我」,就趴在桌上睡著。
X-Day為何重要呢?
在這天中,讀書會險遭破獲,埋下伏筆;我們見到了「國家機器」除了單純的恐怖外,更可透過「密告」被庶民利用來對付仇人;同時,儘管是處在恐怖統治中,人仍有追求心靈自由、追求愛情的渴望,因此這天中也有方芮欣與魏仲庭在肅殺氣氛中,最後的快樂回憶,這樣的人性,在陰暗的「惡夢」中,再也無處可覓。也讓我們看到獨裁政權的可怕。
那麼,為什麼方芮欣與魏仲庭的「惡夢」會是「返校」呢? 接著,我們就要來探究《返校》中的校園世界。
第二部:#空間
進入「惡夢」章節後,方芮欣在教室中醒來,不久後遇到魏仲庭,很快的,觀眾便意會到,這個世界中,似乎只有這兩個「活人」,而其他人都消失了......或已都不是完整的「人」。
一開始,兩人直覺地要離開學校回家,然而,在暴雨中,學校聯外道路被洪水沖毀,兩人只好回到教室。在洪流之中,小小的學校,猶如當時這個島國一樣孤立無援(片中多次重複暗示:學校=國家),可怕的不是走不出去,而是潛藏在學校中的黑暗。
《返校》的場景選擇在校園中,原因之一自然是校園呈現出的權力規訓,在這個學校中,沒有什麼校長、主任登場,只有「白教官」象徵著統治校園的權力者。從學生每日的行軍列隊、升旗典禮,讓校園和軍隊幾無差別。
原因之二呢,則是學校必須如此嚴格控制的起因:在白色恐怖年代初期,有許多大案,都是以學校師生為整肅對象,例如1940年代末以師大和台大學生為主要受害者的「四六事件」、基隆中學「光明報案」、山東流亡學校煙台聯合中學的「澎湖七一三事件」,標誌了白色恐怖年代的開始。「七一三」事件中,估計有300多人遇害,數千學生被強逼充軍,更有外省人的228之稱。
為何中國國民黨政權需要這樣強力鎮壓校園? 那是因為,包含蔣介石、陳誠等人,均把中國內戰失利的原因,怪罪在「共產黨滲透校園」、「宣傳失利」,把「學運」當作洪水猛獸,因此,管他是不是共產黨,只要讀左派書籍、甚至連左派思想都算不上的文學禁書,都要嚴加查辦;「民主自由」只能掛在口中,若要求實踐,或是比照美國等「盟邦」的標準,也都是該死。
在害怕「思想會顛覆國家」之下,教育體制被嚴加看管,教員要做身家調查,檔案列管;教官直接進駐校園,由軍事管理取代教育體系的行為輔導。現代化國家的教育體系,是要把人培養成資本主義體制下的「生產大軍」,而中國國民黨的教育體系,除了產能,更要負擔對外作戰、對內糾察的雙效合一功用,讓這個「失去祖國」的殖民政權得以用少數殖民者,壓制多數被殖民者。莫怪乎,魏仲庭認為:「返校」的惡夢,比遭受刑求還要難受,在這邊,學校這個場所,就是監獄與國家的延伸。
有人說,《返校》「美化」白色恐怖,許多案件中,人是在一夜間人間蒸發,連大喊「國家殺人」的機會都沒有。與之對比,《返校》中師生的逮捕,均發生在白天的操場;而夜晚的禮堂,則是「國家」譴責叛徒的場景。將恐怖赤裸裸地放在檯面上,或許減弱了懸疑感,但在這裡強調的卻是「被迫觀看」。
給誰看呢,在片中,逮捕是表演給所有的學生看,因為這是「教育」的一環,在這座學校,即使在回憶中我們也沒有看見任何正式上課的場景,公開處刑的「行為教育」,和私下流傳的「自由知識」形成對比。另一方面,學生的「被迫觀看」,也呼應在自身的「被監看」,這是個秘密有罪的世界。凡是秘密被發現,就要被拿出來「公審」,在這個世界中,終究無處可躲,結局從一開始已被預先告知。
於是,學校成為了學生的惡夢,自由與生命,在這座學校中被吞噬。但有個問題是:這是誰的「惡夢」? 是誰建構出來的空間?
第三部:#人心
《返校》的英文片名叫做Detention(留校查看),後者更接近影片的「被迫」意義。
從魏仲庭被刑求時的獨白,一開始我們以為這是他的夢;然而,在電影中,更多的是以方芮欣為視角的敘事過程。在校園中出現墓碑的鏡頭中,我們則發現了魏仲庭與方芮欣雖然出現在同一個世界中,但兩人看到的事物並不完全相同。
在不同心理學派中,對「夢」的理解有微妙的差異,例如佛洛伊德認為夢是潛意識的動機或需要,透過偽裝的形式而以夢呈現。然而,《返校》中對這場「夢」的了解,較偏向完形治療學派,例如該派大師Perls便認為,夢中的每個部分都是代表著當事人部分自我的投射,代表做夢者未完成的情境,而夢是通往整合的捷徑。
完形學派主張,要把夢境帶到現實生活中重現,夢和現實中不同的部分,就是自己矛盾和不一致的層面,需要讓夢境表現出來,透過這些矛盾間的對話,做夢者才能體認的自己情感表現出的世界。
魏仲庭與方芮欣雖然恰巧有著共同潛意識投射出的夢,但兩人有著不同的自我矛盾,有著不同的未竟事宜,因此,在兩人共同逃離「國家暴力」的攻擊後,兩人在校園中分道揚鑣,各自尋找夢境的解答。
在大魔王白教官出現後,他直接說出:「這是負罪的死者的世界」,又對魏仲庭說,你很快會加入他們。
因為這解釋實在太白話了,對於白教官神來一筆的提醒,自然讓觀眾也不用再去推理。但看完全片後,可以理解魏仲庭的罪在因為暗戀學姊而違背原則,害讀書會被查獲。而方芮欣的罪當然是因為嫉妒而陷害他人,進而也害死了自己的愛人。
問題是,其他那些有夠衰的人有什麼罪呢? 而真正犯罪的國家,怎麼還是維持大魔王狀態,繼續懲罰負罪的死者呢?
合理的解釋是,這世界其實就是這群衰人的潛意識集合,長期的恐怖統治,除了對個人的外在壓迫外,也造成「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警總」,外在的肉體禁不住嚴刑銬打,內在的心靈也難以維持正常,而活在恐懼的重現中,自己嚇死自己。
方芮欣的情況則是,她長於一個屬於當權階級,但卻是父親酗酒家暴,母親逃避現實的家庭。缺乏愛,讓她渴望愛,無法處理家中的狀況,讓她學習母親(用國家的恐怖對抗丈夫的恐怖),引進國家的力量(用國家打擊情敵,順便幫忙父親早日釋放)來干涉私人領域。
在「惡夢」世界中,有三個角色曾經殺人,一個是鬼差、一個是白教官,而另一個就是方芮欣。
白教官將手槍交給方芮欣這段,其象徵明顯的幾近刻意,就像是黑幫電影中也常見大哥把槍交給新入行的小弟或外人,吩咐他殺人,表示「從此以後我們就是一夥的了」。國家利用人性的種種弱點,讓人出於愛而互相殘殺,讓每個人都成為國家的耳目,這是極權政權最可怕的「借刀殺人」控制手段。
當她因害怕「被拋棄」而費盡心思做出種種操作時,她卻發現自己傷害了更多人,到最後「只剩下我一個人了」。這是方芮欣的重大「創傷」,就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中常見的解離症狀,這也是她「失憶」的合理原因。
和魏仲庭與方芮欣相反,有個角色,沒有真的出現在惡夢中,那就是只有方芮欣看得見背影的張明暉老師。
在一開始,張老師的背影是方芮欣四處探索的動機,一通來自張老師的模糊神秘電話,只聽得到「快離開」,意思是:快離開這個你們建構出來的世界。
在方芮欣終於想起來之後,在回憶的場景中,張老師告訴身邊的方芮欣,她雖然犯了錯,但「不是妳殺人,是國家殺人」。張老師是「讀書會案」八名受害者中,唯一在片中寬恕「抓耙子」的,也因此他不被這個世界所限制。
在張老師的啟發下,方芮欣解決了自己的矛盾,毀滅這個由自身罪責構成的世界,幫助魏仲廷有勇氣活下去講述事實。而魏仲廷也「想起來」老師的遺言,決定要不計代價活下去。
當魏仲廷把自己的夢境帶回現實中,有點諷刺的是,他也「克服」了自尊,表示「我什麼都招」,換取活下去的機會,完成老師沒能完成的事。
大家會好奇的另一個點是,在現實中,方芮欣死了沒有? 從影片中的墓碑,鬼影這些符號,似乎暗示著方芮欣已經成為無法離開學校的幽靈,然而,方芮欣又是在惡夢中具有自主意識,能夠結束這場惡夢,卻選擇與這個世界共同毀滅的人。筆者姑且如此解釋,方芮欣就算活著,但她靈魂的某一部份,已經隨著愛人的消逝永遠埋葬。她的生命定格在那一刻,肉體是生或死已經不那麼重要。
結語:#當自由來臨的那刻。
隨著《返校》的觀影人數日益上升,從各種角度分析的影評也越來越多,確實,在電影藝術上《返校》仍存在許多不成熟之處,主要角色魏仲廷刻畫太過單薄,白教官的邪惡僅流露在表面上(還好把演員的造型也弄得很像邪惡的某人),不少劇情表達缺乏懸疑太過直接。然而,《返校》仍會影史留名的原因,在於填補了社會長久的期待,德國有無數描述納粹罪行的電影、韓國近年也拍出多部以軍政府極權統治時期為題材的賣座大片,但台灣對於四十多年的白色恐怖歷史,鮮少有電影作為題材,就算有,也是當作「背景」為多。
《返校》以懸疑片的方式,呈現了極權政府的恐怖統治特徵,僅管沒有明確的說出「誰是兇手」,但時間背景與採納的符號,和過去已經有了突破。片中幾句反覆被引述的台詞「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事情都過去了,就當一切沒發生過,不好嗎?」 更有著對台灣電影界陳述的畫外之音。我們期待,更多以台灣本土史為背景的電影,能持續超越,進軍國際。
《返校》也提醒了我們,就算在「自由來臨」以後,還存在著只強調政府鼓勵拍片,卻絕口不提影片內容的市長;還存在著把殺人當作保衛政權的必要之惡,甚至就像年金一樣理所當然的「白教官們」。有了自由,卻有人不想要,寧可擁抱沒有自由的外國政權。
許許多多,沒能等到自由來臨,但相信那一刻總會到來的人,如果他們地下有知會如何是想?
這應該是這部沒有很恐怖的恐怖片,最恐怖的地方了。
塗鴉藝術代表人物 在 Uniqlo Taiwan Facebook 八卦
■UT大集合■穿出你的世界!找到你的「Soulmate」UT,展現你的獨一無二 🕶
來自紐約的潮流藝術、熱血的經典漫畫、童趣的卡通人物等多達八百款的風格UT
都代表著不同的態度以及價值觀,穿上就能賦予穿搭更深刻的意義。
這次,試著用穿搭來說話 📢
北齋系列 🌊—聚焦於「藍色」,並以摩登方式再次詮釋日本浮世繪美學,穿上經典成為經典。
Mickey Blue系列 💎—讓米奇融入藍色的悠遊世界,簡單穿上就能呈現夏日的清爽感受。
Jump 50 系列 🔥— 與「週刊少年Jump」合作,將童年的熱血回憶搬上UT,讓Jump為你找回青春!
UTGP 2018 MARVEL系列 🛡—全世界為之狂熱的超級英雄,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躍上UT,成為英雄你也可以!
MINIONS BELLO SUMMER COLLECTION系列 🏖—小小兵的快樂假期,穿上海灘褲、套上泳圈,與小小兵一起萌萌的度過夏日。
SPRZ NY Barry McGee系列 🕶—與世界知名的街頭藝術家Barry McGee合作,以大膽的幾何以及誇張色彩,創造極具個性的塗鴉,輕易化身潮流icon!
找到你的命定UT,穿出你的專屬魅力 👉https://s.uniqlo.com/2tCZIUv
#UNIQLOTAIWAN #UNIQLOLifeWear #UT大集合 #穿出你的世界
塗鴉藝術代表人物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中文塗鴉—港式中文塗鴉者第一人 設計師學書法後以Graffiti寫歇後語:算是保育廣東話的一種
近年社會紛紛關注本土藝文場所是否充足,去年深水埗大南街的興起,讓不少港人開始注意街頭藝術,但graffiti(街頭塗鴉)卻往往落於灰色地帶,雖然風格強烈,圖案非常搶眼,但亦有人痛斥是毀壞公物。
塗鴉文化源於美國東岸貧窮地區,六十年代Hip Hop文化逐漸興起,為增添氣氛,許多人會在舞蹈場地背景上,用噴漆寫上不同粗俗語言,再發展成各種圖案,以代表強烈直接的swag文化。swag是swagger的簡寫,是喜愛Hip Hop的年輕人使用的字眼,代表他們強烈的自信。swag亦經常出現在流行音樂之中,代表酷帥。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118/UUQG3N45QJFF3IECUI6U3DDZ6Q/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塗鴉 #Graffiti #廣東話 #書法 #歇後語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塗鴉藝術代表人物 在 傳奇街頭塗鴉大師Keith Haring @ yemeei-夜美銀飾 - 隨意窩 的相關結果
塗鴉藝術 在現在街道上處處可見,許多塗鴉的圖形已經變成當代流行的符號,廣受大眾歡迎,塗鴉在許多小巷弄裡都可以看到,狹窄的路面,兩旁都是豐富的噴漆作品, ... ... <看更多>
塗鴉藝術代表人物 在 除了巴斯奎特、KAWS,你还认识哪些涂鸦艺术家? 的相關結果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是二战后美国涂鸦艺术家,新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1977年开始巴斯奎特和他的几个朋友——包括阿尔•迪亚兹在内——开始在曼哈顿的墙上创作涂鸦作品。 ... <看更多>
塗鴉藝術代表人物 在 史上最神秘的塗鴉藝術家!關於Banksy 你一定要知道的6 件事 的相關結果
著名的英國街頭塗鴉藝術家Banksy (班克斯,又譯為班克西)日前在蘇富比藝術拍賣會上,突然「自行銷毀」代表作品「手持氣球的女孩」《Girl With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