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會看到有些人,說”要打敗市場沒那麼難啦!”、”只要你會某某、或做什麼,你也可以贏過指數”等等。
我常想,這些人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
譬如美國股市ETF(VTI)與美股基金績效比較這篇文章中,那些十年績效全部落後VTI的美股境外基金,難道他們的經理人都是笨蛋嗎?
台灣有那麼多不世奇才,隨隨便便,到處都可以找到可以輕鬆打敗指數的人。而這些國際基金業者,卻一個都找不到?
事實是,有記錄有正確計算的投資績效,少有人能打敗指數。
很多人直覺的以為,指數不選股,不做研究。我們個人,只要做些研究,挑選出好股票,要贏過市場,應該很簡單啊。
這不是事實。真正對市場透徹瞭解的選股大師,都會告誡投資人,不要以為打敗市場是件簡單的事。
譬如Benjamin Graham在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書中第15章,寫道:
“It should be possible to obtain substantially better result than the DJIA. Yet there is considerable and impressive evidence to the contrary that this is very hard to do.”
“要拿到比道瓊工業指數好很多的成績應該是有可能的。但有充足的證據顯示,這是很難辦到的事。”
這一章的標題是”Stock Selection for the Enterprising Investor”,在一開頭第二段他就寫下這句話,告訴讀者選股要勝過市場是很難的。
譬如當代股神巴菲特先生,也在1996給股東的信中寫過這麼一句話
“Most investors, both institutional and individual, will find that the best way to own common stocks is through an index fund that charges minimal fees. Those following this path are sure to beat the net results (after fees and expenses) delivered by the great majority of investment professionals.”
“大多投資人,不管是法人還是散戶,將會發現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是持有普通股的最佳方式。採行這個方式的人可以確定可以贏過大多投資人專業人士所提供的淨績效(扣除掉費用與開支之後)。”
大多投資人專業人士都會落後。
這是兩位參與市場數十年,全球公認成就斐然的投資人大師的結論。
而你在雜誌上,在報紙上,在網路論壇上,看到一些你根本不認識,其實也沒什麼偉大投資成就的人,整天在說打敗指數很簡單。
你要相信誰?
誰說的話,才真正有份量?
原始全文: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15/05/the-problem-with-overconfidence.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MoneyDJ理財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林成蔭簡介: 台灣證券分析師、萬寶投顧基金事業處執行副總、新光投信協理、組合基金經理人、政府四大基金代操經理人、各大企業與政府機關講師、《財子學堂》創辦人及專欄作家。著作:股海樂活、遨遊股海。 廖大緯簡介: CCIM認證侯選人;為花旗銀行委託台灣首次公開喊價銷售仲介;為國內外銀...
基金績效比較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八卦
從2007年1月到2014年12月為止,共八年,在每年的一、四、七、十月,定期每季投入600美金到全美國股市ETF, VTI。
ETF的每季配息在扣除30%預課稅款後,剩餘款項於配息的可配發日(Payable date)當天,以ETF的收盤淨值再投入。
這樣八年下來,粗報酬率是69.84%。
以XIRR函數計算內部報酬率則是12.72%(年化)。
這個定期投資範例展示了投資時的良好狀況。
標的方面,使用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 (VTI)是一個純粹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完全沒有進行什麼產業或公司財務研究,就是依市值大小,持有美國整體市場上的股票。
策略方面,定期定額是一個完全不選時機的方法。從來沒有看整體經濟趨勢,就定期的買進。(假如去看總體經濟趨勢,想抓高低點,通常帶來的是更差的成果。)
也就是說,我們在這篇文章看到的是,不選股也不擇時,就帶來了12.7%的年化報酬。幾乎可以說是什麼努力都不用,就有報酬。
這就是”投資時的良好狀況”。
這也是很多財經媒體、市場預測大師、選股大師最怕投資人發現的真相。
那就是,資本市場,其實你只要出錢就好,不必再做什麼努力,就有機會拿到報酬。
一旦投資人發現這個真相,它們的節目、言論和策略,就會失去市場,沒人要聽。
他們無不盡其所能,把投資世界塑造成一個”你要多努力,才會有好報酬”的地方。
真的嗎?
有人可能會說,”喔,那我再努力一點,應該很容易可以拿到比VTI還要高的報酬。”
那我建議你可以看一下"美國股市ETF(VTI)與美股基金績效比較"這篇文章,然後好好想想,你有什麼理由相信自己比那十幾支被VTI打敗的經理人還要厲害、還要聰明?
你要不要去應徵一下某個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的職位,看他們會不會收你?
有人也可能會說,”那是過去八年市場狀況好,才會有正報酬。假如市場是下跌的呢?我們投資人一定要努力研究市場動向,躲過負報酬啊!”
假如你有這種想法的話,那代表你還不太知道”投資風險”的真正意義,對於投資仍有太美麗的幻想。
基金績效比較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八卦
隨著時間拉長,我們可以看到指數化投資工具績效排名往前推進,以及可以用來比較的境外基金數目減少的現象。
這兩個現象,在稍早發表的新興市場股市TF(VWO)與新興市場基金績效比較還有美國股市ETF(VTI)與美股基金績效比較中,也都可以看到。
ETF排名推進,反應的是指數化投資工具逐步打敗各種主動選股策略的必然現象。
可用來比較的境外基金的數目縮減,反應的是這些基金,光是本身能否長期繼續存在,都是一個問題。
假如你是一位基金投資人,明白了這種情形,那麼到底是主動選股的境外基金,還是成本低廉的被動投資工具,是投資的好選擇,答案再明顯不過。
基金績效比較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評價
林成蔭簡介:
台灣證券分析師、萬寶投顧基金事業處執行副總、新光投信協理、組合基金經理人、政府四大基金代操經理人、各大企業與政府機關講師、《財子學堂》創辦人及專欄作家。著作:股海樂活、遨遊股海。
廖大緯簡介:
CCIM認證侯選人;為花旗銀行委託台灣首次公開喊價銷售仲介;為國內外銀行及資產公司處理不良債權交易;蘋果日報專欄作家。現任台灣與國際不動產仲介與顧問、《財子學堂》專欄作家。
財子學堂 http://www.caizischoo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FW1gLDX_eE/hqdefault.jpg)
基金績效比較 在 十年績效0050亮眼台股基金僅5檔能勝出 非凡新聞 20191211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