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媽!二條線!!
一句話,不解釋:#快篩 快來了!
1. 檢測時,直接揪出新冠病毒這個小壞壞!
2. 檢測時間:4小時縮短為15分鐘。
3. 加速量產流程中。
#學研單位COVID19抗疫平台 #最新研究進度
__________
⭐⭐⭐ 快篩裝置的關鍵試劑 ⭐⭐⭐
本院成功製造六親不認、只辨識新冠病毒(SARS-CoV-2)的檢測抗體
👉 破紀錄19天完成抗體篩選
本院基因體中心研究員楊安綏帶領團隊於 #19天 內完成針對新冠病毒核蛋白(N protein)抗體試驗。
🔥結果出爐:46株單株抗體中,其中 #有1株抗體 有極佳的單一辨識性,只對新冠病毒有反應,並不會與SARS、MERS病毒或其他導致一般感冒的冠狀病毒有交叉反應,快篩時可有效判別是否感染新冠病毒。透過此抗原檢測原型,量產後可將 #篩檢時間4小時縮短至15至20分鐘,快速提升檢疫需求!
👉 專利合成抗體庫群
至今並無檢測新冠病毒快篩免疫抗原的裝置,原因之一是開發 #側流免疫檢測LFIA 應用之關鍵抗體試劑需要數月之久。然而,楊安綏實驗室的 #合成抗體庫技術平台 剛好可快速提供大量新穎、具獨特性的針對各種蛋白質或胜肽等抗原的對應辨識抗體。
👉跨團隊接棒抗疫
廖俊智院長表示,2月初,本院研究人員便開始通力合作,快速合成新冠病毒核蛋白抗原,楊安綏團隊運用數十年來累積的技術,日以繼夜進行抗體合成及篩選,#比預期快二個月達成目標,令人振奮。
👉下一步?
在 經濟部 的安排下,將與廠商聯繫生產新冠病毒快篩抗原檢測的原型產品,將送食藥署驗證,獲得 衛生福利部 許可後,順利的話,希望廠商能在3到4個月內量產。廖院長強調,學研單位、廠商及衛福部仍需緊密溝通聯繫,以加快病人檢體的驗證,以便大規模臨床應用。
#測流免疫檢測 #自行合成抗體 #蛋白質檢驗 #比核酸檢驗更快
#前線防疫 #我們當堅實後盾 #新冠肺炎 #中研院 #AS
______
本院已建立國內學研單位「COVID-19合作平台」,此次成果也將會與平台共享,加速研發新冠肺炎快速篩檢工具、藥物與疫苗,合作抗疫。
🧐還不知道台灣有一群科學家早就組隊研究新冠病毒?
➡https://www.sinica.edu.tw/ch/news/6487
____
#幫研編轉傳英文版給你的外國親朋好友 #sharing #Taiwanresearch #ASresearch
Rapid Virus Detection! Academia Sinica develops antibodies for rapid immune-based test kit of SARS-CoV-2 coronavirus
Currently available RT-PCR-based SARS-CoV-2 coronavirus diagnostic tests take about 4 hours to obtain results, with throughput limited by availability of laboratory facilities and trained personnel. To prevent the pandemic spread of the coronavirus, a faster way to detect infected patients is urgently needed. Today, Academia Sinica (AS) proudly announced that the first group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specifically binding the coronavirus nucleocapsid protein (N protein) has been successfully generated and tested by Dr. An-Suei Yang and his team at the Genomics Research Center in AS. If successfully manufactured and validated, the rapid immune-based test kit could detect coronavirus in only 15 minutes, just like a rapid influenza test.
His team produced N proteins from 7 different viral species and screened against these to obtain a few dozen monoclonal antibodies. Out of these few dozen, one antibody against only SARS-CoV-2 N protein, 9 against only SARS-CoV N protein, and 36 against both SARS-CoV-2 and SARS-CoV N proteins were developed. One additional advantage, said Dr. Yang, is that none of these monoclonal antibodies bind any N proteins of the other 5 strains of coronavirus, thus cross-reactivity will not be a problem for the rapid SARS-CoV-2 detection kit.
With the help of the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Dr. Yang’s team is working with manufacturer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prototypes. In the coming months, they will discuss product validation and certification with the Taiwan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They will then work with th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to bring a rapid coronavirus test kit to Taiwan to combat this devastating epidemic.
#coronavirus #Rapidvirusdetection #antibody #SARSCoV2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0萬的網紅Taiwan 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吼~~』小時候先是被恐龍嚇半屎~接著又對恐龍迷個不停!捧油是否想過如果電影裡的恐龍真的跑到現實生活裡來,究竟會怎摸樣呢? 欸...或是先想想,怎麼樣才可以把恐龍復活啊?🤔 #恐龍 #實驗科學吧 #侏儸紀公園 #藍地手拿的琥珀球好像黃金糖好好吃 #感覺不聽藍地老大的話會變科學實驗品 #怕.jpg ...
基因體 在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Facebook 八卦
李登輝總統為我上的最後一堂課
國人敬重的李登輝前總統,在七月三十日下午七時蒙主恩召,雖然事前早已得知他玉體欠安,但在往生消息傳來時,內心仍有深深的不捨和哀思!
在我年輕的時候,偶而會陪同家父参加「臺北高等學校」和「日本京都大學」的同學會。李總統是家父的學弟,當時李總統先是擔任農復會農業經濟組組長,後來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李總統擔任總統以後,我第一次和他見面是在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的頒獎餐會,當時我是最年輕得獎者之一,有幸和他同桌共餐。最後一次和李總統伉儷見面,是蔡總統在官邸宴請李總統伉儷,我和內人應邀當陪賓。在我印象中,李總統一向很健談,我總是當聽眾,除非李總統問話,我很少主動提出話題。
2017年3月29日,我為了李元簇前副總統的治喪事宜,特地到翠山莊請示李總統是否要出席喪禮、是否要致辭?李總統很爽快地一口答應,他一一詳訴李元簇副總統的重要功蹟和貢獻,他認為李元簇副總統是他的得力副手,對他推崇備至!李總統認為臺灣的民主改革,李元簇副總統也扮演很重要的相助角色!李總統對副手的信任和關心,很令我感動。
原本以為當天只會耽誤李前總統15分鐘,沒想到李總統準備了很多談話資料,我們兩人聊了將近兩小時!他首先提到家父,一開始就從臺北高等學校、京都大學談起,他對當時學生們的深厚友誼十分想念,即使相差十多屆的畢業校友也是彼此熟悉,相互提攜,他也提到和家父都曾經在農林廳服務的往事。他的記憶力驚人,年輕時候唱的校歌都還記得,幸好我能夠哼上幾句一起唱和!他說當時的台灣年輕人都熱愛自己的鄉土,也立志要使台灣變得更美好!
他接著提到臺灣農業經濟與農業發展的經驗,他如數家珍地談到臺灣農業發展的研究,對於發展農業科技、農產品行銷、確保農民收益和糧食充分供應,他都相當有心得。當然,對於他最新從事的源興牛復育工作,更是津津樂道!他提到源興牛的來源,與日本大學合作進行和牛與源興牛的基因體分析,評論和牛種源基因弱化的原因,以及源興牛如何改進和牛的培育等等,他都有豐富的學術原理和科學根據!以95歲高齡,仍然和我分享他的夢想,令我欽佩他的好學新知、博覽廣識、思想前瞻、勇於作夢!
他也和我談到衛生署和國科會的工作,他對全民健保的推行和科學園區的發展,一直相當關注也瞭若指掌,實在難能可貴!當他提到口蹄疫、SARS、禽流感等人畜共通傳染病時,就向李教授講課一樣,相當道地、也很到味!提到臺灣的健康照護者,應該關懷貧病困苦、嘉惠婦孺老弱。他還特別帶我看彰化基督教醫院送給他的「耶穌在最後晚餐,幫門徒洗腳」的雕塑藝術品。他悲天憫人的胸懷,「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真情流露,對我是很重要的啟發!沒想到原定15分鐘的請示拜訪,卻成了收穫豐盛、滿載而歸的寶貴一課,真是感謝讚美天主!
如今哲人已遠,深受世人敬重尊崇的「民主先生」、「寧靜革命家」、「哲學家總統」的肉身雖然已經離我們而去,但是他的精神必將永遠光照他熱愛的台灣,庇護台灣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的普世價值,能永續長存!
基因體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當中國病毒征服世界- 寂寞的先知台灣】
「新型冠狀病毒來自美軍」、「中國拯救世界」、「學習中國防疫經驗」...... 這幾天,這些離譜的中國大外宣鋪天蓋地,不論是義大利乃至英美,都出現與之唱和的文章,大肆讚揚中國官方抗役有成,疫情數字快速下降,仿佛就如同中國所宣稱「全世界都要感謝中國」。
想也知道,不管世界信不信,正常的台灣人是不信的。
以下,我們就要帶大家回顧武漢肺炎的起源,告訴大家,這個國家如何透過謊言欺騙世界、助長病毒擴張、殘害全人類!
#官方封鎖消息下錯失早期防控良機
原本中國發表的資料中,第一起案例是在12月1日發病,這名個案,並沒有去過華南海鮮市場。但隨著被挖出的資訊越來越多,《南華早報》就報導,早在11月17日,就已有不明肺炎病例傳出。到1月1日,武漢當地可能病例數已達381例(但官方數字到1月11日仍只有41例),且早就有社區人傳人的明確跡象。若是資訊透明,任何一位受過訓練的醫師都能輕易看出疫情已接近失控。
12月27日,一位肺炎病人肺泡灌洗樣本檢測出爐,證實病原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這原本是控制疫情的契機,檢測的公司在將結果報告武漢市中心醫院與武漢衛生主管單位後,資訊一路上傳到中央衛健委。但接著該公司卻接到湖北省衛健委官員電話,通知該公司,禁止再驗、禁止透露相關訊息,已有樣本必須銷毀!
另一名病人的樣本,則送到了北京另一家檢驗公司,當報告送回時,中心醫院眼科醫師李文亮、紅會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劉文、協和醫院腫瘤中心醫師謝琳卡等人,在私人群組中透露「有一種類似SARS病毒」的訊息,要大家小心。而這幾位醫師都被警察盯上,遭到訓誡,官方並痛斥他們「#散播謠言」。
#中國中央介入隱瞞疫情
也在同一時刻,中國各大平台開始審查與屏蔽與病毒相關的關鍵字,如「武漢不明肺炎」等等。
在官方爾後追溯的說法中,解出病毒序列的,則是中科院武漢病毒所,以及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分別在1月2日與1月5日完成全基因體定序,並在1月11日就上傳GISAID(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上,向世界公布,但這些基層人員的努力,很可惜的被共黨高層的愚行掩蓋。
1月3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發布通知,要求嚴格管理樣本與相關資訊,最慢不晚於此時,中國高層已了解病情擴散及病原體類型的資訊。
1月7日,習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時,自稱「#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要求」。但在官方的文件裡,並沒有說明皇上的要求是什麼。
但只要比對中國官方實際做了什麼,我們就知道了,習近平的要求,大體不脫:「封鎖消息,全力維穩」,特別是1月11日就是台灣的大選之日,若疫情爆發,對中國不利。
因此,1月5日,中國官方表示「未發現人傳人證據」、1月14日再重申「未發現明確人傳人證據」,而WHO也照單全收告訴全世界放心。
#疫情悄悄傳向世界
1月6日武漢市兩會開幕,到1月10日閉幕。1月11日湖北省兩會開幕,到1月18日閉幕。在這段時間內,武漢市衛健委「零通報」,病例停滯在零星數十例,因此,武漢市各項活動照舊,包含1月19日舉辦「萬家宴」,春節疏運也早已開始。
1月13日,泰國出現首起病例,然而此時中國湖北省以外病例要到19日才出現,這樣明顯不合理的狀況,也被中國網友戲稱為「#愛國病毒」,英美流行病學家則直接發表論文,指稱以交通量估計,湖北已存在約至少2000例感染病例,是中國官方宣稱的50倍,在這個時間點,數百萬人已經離開武漢,將病毒擴散出去。
1月20日,眼看掩蓋不住,習近平終於公開指出:「必須高度重視疫情,要求各級政府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這暗示,1月7日的指示中,放在第一位的顯然不是人民生命安全)在習近平態度確定後,湖北與其他各省通報案例開始快速增加,而中國官方也象徵性的透過鍾南山承認「人傳人」。
1月23日,在無預警下,武漢封城;之後的故事,大家應該比較清楚了。
#台灣不相信中國因此得救
相對於中國的粉飾太平,WHO的全力唱和。台灣對於這個「不明肺炎」的態度,從開始到現在,始終都不相信中國單方面的宣傳。
就是這點,造成了世界淪陷,而台灣至今相對安全的現狀。
早在12月31日,衛福部就嗅到了不尋常的氣味。針對中國「不明肺炎」疫情,台灣已經向WHO的IHR窗口示警病毒可能人傳人,同時開始實施登機檢疫。
1月2日,疾管署示警醫療院所提高警覺心,隔天並初步判斷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而在1月5日,疾管署就召開專家諮詢會議,來研商疫情如何發展。1月6日,我國去函中國表示有意派專家調查,並於1月13日實際前往中國了解狀況。
1月15日,武漢肺炎被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當作會人傳人直接來進行防治。
1月20日,中央流行疫情中心3級開設。在這之前,行政院院會已經連續三次提到武漢肺炎疫情,選前選後蘇貞昌內閣都關心著疫情的變化。
而在武漢封城那天,台灣下達了禁止口罩出口,疫情中心2級開設,暫停湖北直航班機等數個決策,並逐漸設置防火牆阻擋與中國來往。
#中國從加害者變成拯救者
從11月底到12月中,不明肺炎在武漢小規模傳播,這時候對疫情與病源都尚無法掌握,並非不合理。
但在12月中病例開始跳升,病原體確定後,中共高層也很快接獲情報後,接下來,就完全是中國的問題了。我們沒有證據中國製造了病毒,但我們有明確的證據,中國官方蓄意造成了病毒的散播,並且蓄意欺瞞世界至少20天之久,透過WHO降低全世界的防疫決心,導致了世界大流行與社會經濟的恐慌。
在全世界都被病毒籠罩後,反正全世界都有案例了,甚至有些國家已經放棄輕症檢驗與疫調,中國這時候假造病例數字,其實也不會再被發現。此時,中國再跳出來散播關於病毒的假訊息,嘲笑西方國家的防疫措施,貶低台灣等國的防疫成就,提供世界「防疫知識」,在恐慌中,莫名其妙的就有許多人信了,而也正是在恐慌中,「相信黨,不害怕」的中國,就成了體質最強韌的國家。再一次的,這個病毒的起源國,卻成了最大贏家。
#世界必須正視台灣的重要
當失敗變成勝利,死亡變成希望,入侵的野心變成了和平的橄欖枝,伸進了每個相信中國的國家中,這是世界的悲劇,更是人類的悲劇。
更大的悲劇是,早有人不斷示警「不要相信中國」,但就像希臘神話的卡珊德拉,沒有人理會他的聲嘶力竭。
這個預言者,就是台灣。
世界能否抵抗中國的野心,免於極權暴政的侵略與奴役,關鍵其實就在於台灣。我們已經證明了,我們足夠瞭解中國,並且在天天被中國以複合戰進攻下,有一定的能力抵禦。這樣的消息,必須讓世界的更多人知道,也必須團結更多相信人類普世價值的國家,和我們站在同一陣線!
基因體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評價
『吼~~』小時候先是被恐龍嚇半屎~接著又對恐龍迷個不停!捧油是否想過如果電影裡的恐龍真的跑到現實生活裡來,究竟會怎摸樣呢?
欸...或是先想想,怎麼樣才可以把恐龍復活啊?🤔
#恐龍 #實驗科學吧 #侏儸紀公園
#藍地手拿的琥珀球好像黃金糖好好吃
#感覺不聽藍地老大的話會變科學實驗品 #怕.jpg
-
《🔬實驗科學吧》
_臺灣吧2018「大抓周計畫」節目!
EP1-https://lihi.cc/UagiP/exp2
EP2-9/5晚上9點 🎥實驗篇feat.啾啾鞋:
『邊緣人的DNA有什麼秘密?!』
特別感謝:LiFe生活化學 提供實驗相關協助
🐣看看志祺七七怎麼聊Crispr Cas9的訂製寶寶:https://lihi.cc/brPOw
-
『✨!!!臺灣吧週更啦!!!✨』
🎫訂閱集資支持→ https://lihi.cc/dFz2S/exp2
臺灣吧FB|https://lihi.cc/MUP9L/exp2
臺灣吧官網|https://lihi.cc/zL8Q0/exp2
臺灣吧TikTok|ID:taiwanbar_beer
黑啤FB|www.facebook.com/beer.the.bear
黑啤IG|ID:taiwan_bar
-
延伸閱讀》
為什麼恐龍不是粉紅色的?看科學家從化石中畫出古生物!
📰 https://lihi.cc/Hfu85
好可怕的暴龍是怎麼被發現的?
📰 https://lihi.cc/JrXaH
是誰開始研究古生物的DNA?追隨DNA的腳步重返歷史。
📰 https://lihi.cc/ODShb
想要開工動土做恐龍!?到底重現侏儸紀公園會遇到哪些困難?
📰 https://lihi.cc/nQ2TG
本集關鍵字》
DNA、染色體、RNA、基因遺傳、世代演化、基因工程、化石、琥珀、基因體(genome)、班尾鴿、旅鴿、穴熊、尼安德塔人、病毒攻打細菌、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i_FNv2sPNM/hqdefault.jpg)
基因體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廣告與「Lenovo」合作播出
Lenovo「ThinkPad P15 第二代」上市啦!
它是一台創作者筆電✨
✓高效快速的多工處理能力,支援多款 NVIDIA®RTX™ 獨顯,包括高效 RTX A5000 連 16GB 內置 vRAM,幫助你快速存取圖像資料!
✓官網客製化方案,最高可搭載第 11 代 Intel®Core™ i9 或 Intel®Xeon®處理器(兩者均採用 vPro®技術),繁重工作瞬間變成「小菜一碟」👌🏻
✓全套 ISV 認證,專業功能一次擁有!
👉🏻現在到官網輸入志祺七七專屬優惠碼「77P15G2」,享獨家優惠價和額外8%折扣!
https://bit.ly/3iDw9gg
👉🏻更多P系列
https://bit.ly/3ADOIaC
#ThinkPadP15第二代
#LenovoTW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Lenovo」立場。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人類基因組計劃 #基因專利大戰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28【Lenovo筆電 】廣告段落
02:33 那些年,我們還搞不懂的基因
03:44 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
05:39 利益驅使民間企業搶進
06:28 賽雷拉公司怎麼做到的?
07:41 基因專利大戰
08:41 人類基因解碼競賽的結局
10:21 我們的觀點
11:13 問題
11:39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鎮宇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A complete human genome sequence is close: how scientists filled in the gaps:https://go.nature.com/385ngpL
→人类基因组计划wiki:https://bit.ly/3AYYWSS
→基因研究的怪才,克雷格·凡特生日|科學史上的今天:10/14 - 泛科學:https://bit.ly/2WgJqDe
→人類基因圖譜初稿完成 │ 科學史上的今天:06/26 - 泛科學:https://bit.ly/3j6kRRY
→人類基因組#專利問題:https://bit.ly/2UEyIFM
→克萊格·凡特:https://bit.ly/3Dd5Tl4
→Can genes be patented?:https://bit.ly/3zc24dM
→人類基因組測序的競賽 - Tien Nguyen:https://bit.ly/2UKX0y4
→科普 | 上个世纪的辉煌——人类基因组计划竞赛的故事 - 知乎:https://bit.ly/2WbQ3qy
→《人類基因體解碼後的商機》- 科學發展,2002年6月354期:https://bit.ly/2UEyRci
→《焦點報導:人類基因計畫競賽始末》- 科學月刊,2000 年第 31 卷第 8 期:https://bit.ly/3yeMzAd
→《焦點報導:基因密碼的歸屬權》-科學月刊,2000 年第 31 卷第 8 期
→基因檢測的倫理與道德議題:https://bit.ly/3sIJMhU
→人類基因體 10 年之後? 4 大研究願景和 10 大預測 - 基因線上:https://bit.ly/2WglAYh
→多元觀點:基因專利權歸誰所屬? - 基因線上:https://bit.ly/2UEdBmX
→美國最高法院:人類基因將不能取得專利權:https://bit.ly/2W9Pc9R
【 延伸閱讀 】
→腦部健檢/基因檢測有必要嗎?其實多數人看不出明顯風險:https://bit.ly/3zb59L7
→基因教父陳奕雄:https://bit.ly/3zbhnDs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ph3dA4yJT8/hqdefault.jpg)
基因體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評價
癌症治理 - 精準醫學 (Precision Medicine) 及次世代定序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 NGS) - 李宇聰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FindDoc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FindDoc WeChat : 快徳健康香港 FindDoc
(一)甚麼是「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 00:01
(二)甚麼是次世代定序分析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00:57
(三)次世代定序分析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在癌症治療中擔當甚麼角色? 01:58
(四)在治療肺癌上,會如何應用次世代定序分析 (NGS) ? 02:38
(五)為甚麼次世代定序分析 (NGS) 仍未被廣泛使用? 03:41
(本短片作健康教育之用,並不可取代任何醫療診斷或治療。治療成效因人而異,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療人士諮詢。)
參考資料:
1. K. Ferryman, M.Pitcans. What is Precision Medicine: 2018 Contemporary Issues and Concerns Primer. Data & Society
2. G. Casey, D. Conti, R. Haile, D. Duggan.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and a new era of medicine. Gut 2013; 62:920-932.
3. F. Randy Vogenberg, CI. Barash, M. Pursel. Personalised Medicine Part 1: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into Theranostics. (2010).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 35(10):560-562, 565-567, 576
4.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treatment/types/precision-medicine (Assessed on 28 March 2019)
5. S. Ari, M.Arikan.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Future. 2016. Plant Omics: Trends and Applications pp109-135
6. https://www.welgene.com.tw/service/ngs/NGS_overview (Assessed on 1 March 2019)
7. http://163.21.2.100/a004/htm/8/hgp.htm (Assessed on 1 March 2019)
8. Oncogenic driver mutations in lung cancer, Luo, S. Y., & Lam, D. C. (2013). Oncogenic driver mutations in lung cancer. Translational respiratory medicine, 1(1), 6.
9.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2018
10. Emmet JJ, et al. Cancer Discov 2017;7:596-609
11. https://www.esmo.org/Guidelines/Lung-and-Chest-Tumours/Metastatic-Non-Small-Cell-Lung-Cancer (Assessed on 1 March)
12. https://www.nccn.org/professionals/physician_gls/pdf/nscl_blocks.pdf (Assessed on 1 March 2019)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QrOcimuLUY/hqdefault.jpg)
基因體 在 基因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基因體 (genome)(在中國大陸,香港作「基因組」,在臺灣作「基因體」但也用「基因組」)在生物學中,是指一個生物體所包含的DNA(部分病毒是RNA)裏的全部遺傳資訊。 ... <看更多>
基因體 在 基因體(Genome) | 科學Online - 國立臺灣大學 的相關結果
個體所有的遺傳物質總和稱之為基因體。以原核生物而言,其基因體包含本身具有的DNA或RNA與外來的質體;以真核生物而言,其 ... ... <看更多>
基因體 在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 的相關結果
2021年威爾許化學獎於9月8日揭曉,基因體中心特聘研究員翁啟惠院士獲頒此一獎項, ... 尤其是在醣科學領域所開發的工具及方法,有助於了解醣分子在生物體及疾病演變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