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的是屏東! #屏東縣民公園 驚豔開幕!
2年多前的天人交戰,屏東做了對的決定!
這是一個醜小鴨變天鵝的真實故事,讓殺蛇溪畔荒廢近30年被遺忘的城市角落,重見天日,想說的話有點多,希望你看下去…
許多老屏東人看到這處猶如歐洲的建築遺構園區竟然在屏東,覺得不可思議地說,「我在這裡活了大半輩子怎麼可能不知道」!沒錯,這就是全新誕生的屏東縣民公園。
記得剛上任不久,我和團隊騎著單車巡察鐵路高架與自行車道,意外察覺這一片閒置空間是阻礙屏東市發展的重要關鍵,即使土地取得、城市開發、產業再造等種種難題橫在眼前,縣府團隊依舊硬著頭皮進行一場長期的硬仗。
2016年開始啟動整修台糖倉庫,2017年縣民公園第一期9公頃核定,2018趕工完成後陸續舉辦商洽會,2019年台灣設計展後,更要持續開發到20公頃,好不容易過關斬將,施工過程突然挖掘到地下凹槽與水池,才探索到這片埋沒在荒煙蔓草下的遺跡。
老實說,當時不曉得挖到的是什麼,原本整體作業已近完工,若照計畫形式,皆大歡喜,掀鍋之後究竟是錢坑還是寶地,誰也不知道,但,基於歷史的延續與產業的特質,我和團隊還是決定保留,是天上掉下的禮物或是無止盡的惡夢,沒人知道,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個發現又讓這場工程打了延長賽。
縣府與設計團隊重新爬梳全區的歷史紋理,訂下了跨時空座標,從台糖舊倉庫、五分車路徑、淨水池遺址、鐵軌、紙漿廠地坑區、紙漿廠倉庫,賦予新舊融合的生命,其中,地坑與過濾池就是最辛苦也最大的亮點。
經過艱難的過程,終於完成「 #全國第一處以工業遺構為核心」打造的複合式景觀水岸廊道,包含台糖遺構歷史地景、殺蛇溪水岸生態廊帶、自行車路網、共融式親子遊憩區,在全國找不到第二處!
縣府更多方協調台電、自來水公司商討周邊管路整合,進行殺蛇溪沿岸高壓電地下化工程,屏東市建南路到縱貫鐵路變電站間約2.8公里的高壓電塔50座正施工消除中,另請屏東工業區設置汙水處理廠,今年都會完工。
屏東團隊再次在20公頃土地的整合,發揮跨局處一次又一次的彙整、創新,縫補了市區百年來的城市裂縫,以屏東縣民公園為名,串起一鐵(台鐵)、三溪(高屏溪、萬年溪、殺蛇溪)、三廠(菸廠、糖廠、紙漿廠)的城市區域發展,走向全新未來。
屏東的改變,是一日疊一日,一月銜一月,一年接一年,難以被切開計算,一切的努力,走在街頭,出山入水,美學盡現在生活之中。
屏東集眾人之力,為城市再造注入新力量,沉寂的公共建設活化,未來,這股活水仍持不分晝夜、日月,持續流向屏東的四面八方。
今晚,我們也邀請到一路籌備紙漿廠成立的蔡江智主任前來見證歷史,我深信,殺蛇溪也有翻身的一天,我們做到了!
謝謝每一位曾經付出的夥伴,我們繼續努力,一起讓屏東好好,台灣好好。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口數282萬居全臺第二大的臺中市持續打造宜居環境,建設地方、以行動彌平區域差距。 近期落成啟用的中央公園,是位於水湳機場原址,全區整體規劃有臺中綠美圖、臺中國際會展中心、科湳愛琴橋、中央公園地下停車場、中臺灣電影中心、臺灣智慧營運塔、水湳水資源回收中心等重大建設,為市民營造更優質的居住環境。 「帝...
城市開發 在 柯文哲 Facebook 八卦
「開放政府、全民參與」是我的政治理念,因此,我們主張搭建平台讓公民可以參與市府推動政策的過程。就任這幾個月來,我到社子島等地舉辦戶外市政說明會,以及各種議題的公民咖啡館,邀請市民來討論,這些都是實踐「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具體表現。
北市府有許多委員會,邀請專家學者參與審議。其中,文資保存與城市開發的議題,都在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當中激辯,審議的專家學者在會議中針對北市相關文資議題進行討論也提出建議。過去為了保留文資委員的自主性與專業判斷,在最後的決策階段並未開放,也因此有很多議員希望可以開放最後的決策讓市民旁聽。
秉持更開放的態度,北市府從今天開始,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最後決策的階段將會開放市民旁聽,邀請公民一起參與。希望讓更多市民了解審議的過程,透過更開放的討論,讓資訊更透明公開。
此外,北市府明年配合市政大樓空間改造計畫,將原本分散在市政大樓各樓層的會議室於二樓「會議室專區」集中統一管理。未來包括都市計畫委員會、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都市更新審議委員會、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等與民眾權益相關之委員會議,都將移至二樓會議室專區。重大施政及民生相關議題,開放市民現場旁聽廣徵民意,真正落實開放政府。
但相關的空間改造與建置還是需要預算,北市府已編列在105年預算中,並送交議會審議,希望能爭取議會的支持,讓市民可以使用更友善的空間參與相關委員會,一同協助台北市政的前進。
城市開發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軌道路網雙核心 台中發展雙引擎
#車站即是微型城市
「火車已經到車站,阮的心頭漸漸重,看人歡喜來接親人,阮是傷心來相送」
過去,我們對車站的想像,好像就是迎來送往的地方,是到達抵達的玄關。除了上下車,能做的事可能就是買票,最多有個美食街或便利商店。
但在現今的城市裡面,車站的重要性已經不同了,隨著城市內運輸網路的建立,大型車站如今成為了結合食衣住行育樂的人潮、錢潮匯聚點。能夠疏運大量旅客的軌道運輸,也代表高強度的開發利用成為必然。
日本在國鐵民營化之後,近20~30年來,車站複合開發的規模也日益增加,在大阪、東京等主要城市,更是讓車站變成了一座微型城市,讓民眾的生活,旅客的需求可以一站滿足。
這樣的計畫,大多就直接命名為Station City,最具代表的,就是2011年完成的Osaka Station City,結合車站大樓、空中廣場、辦公室、三座百貨、一座飯店,2013年更串連 四棟建築構成的 Grand Front Osaka,成為梅田區域的核心。
而在2017年才全部完成的Tokyo Station City中,規模更加巨大,包含11座大小商業設施、2間飯店、美術館,重新整修復舊的東京車站,並透過地下街串連丸之內與八重洲口的多處再開發計畫,鞏固東京最高級的商辦區域地位。
這類車站城,除了依據,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為導向,以公共運輸交通引領城市開發計畫,將人潮引入外。更透過良好的轉乘介面,步行設施,加上整合的行銷與識別設計,重構以行人為本,熱鬧的立體城市。
這樣的發展,捨棄了以車輛道路為都市計畫重心的思維,而以民眾的公共交通「使用最大化」為前提,反而創造更大的商業動能,和更好的使用者體驗。也都成功帶動都心繁榮的提升,讓老舊的市中心能加速更新。
#台中大車站計畫
這週三,我和交通部、台鐵相關單位,了解台中大車站計畫。
過去,我們團隊曾經自費考察日本、歐洲、美國等許多車站再開發計畫,自然很好奇,大台中車站計畫是什麼?大體上,此計畫也是以TOD為依歸。以民眾公共交通為主題,有許多好處,特別是高齡化社會後,大眾運輸系統的設計,除了減少碳排放之外,更兼顧了民眾的交通安全。
台中過去是公路導向發展的城市,大眾運輸客運類型,一直強於軌道發展,透過這計劃,台中可建立軸輻式(hub and spoke)路網,重點資源分配規劃,能帶給公共運輸使用者立即的好處,比如:改善候車環境、簡化搭乘路線、搭乘資訊易懂、減少市區繞行等等正向體驗,改善公眾運輸整體的品質。
大台中車站計畫,從鐵路高架化,並結合車站、客運轉運站、市區公車,到周邊的商場、旅館、生態城等等,看得出來也有車站城的企圖野心。
想想,上下學、上下班搭個車,可以在車站周邊順路完成買菜、購物、繳費、借書還書、寄件收件、甚至公務機關辦公、托嬰育嬰、接送小孩、運動、醫療等等行為,多麼省時,多麼便利,多麼省下大家開車停車的精神耗費。
一個規劃良好的車站城,就像是把城市功能良好地收納在站體裡,取用方便、快速便捷。然而,現在車站蓋好後,周邊的開發計畫,以及行人動線的串連,都沒有更進一步的進展,中央雖然有規劃,但台中市政府感覺意興闌珊,對比周邊國家與城市的積極,其實很可惜。
#軌道路網雙核心 #不要浪費烏日高鐵站
我的選區烏日,是台中高鐵站的座落之地,雖然是台中的門戶,但長久以來,烏日高鐵站的能量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我們應讓位於烏日的台中高鐵站,和市區的台中火車站,成為大台中軌道路網的雙核心。台中火車站承接台中市民、而台中高鐵站可承接全台各地民眾、外國旅客,搭配延展的軌道、客運,深入台中市區、舊縣區,並預留聯開空間,可以提供旅客、市民更多生活機能,能為大台中地區、甚至泛中部地區,注入嶄新活血。
然而,連結這兩座城市主要車站的台鐵,雖然已經高架化,然而班次密度仍然有限,這和缺乏緩急分離、缺乏代避功能、號誌機電系統限制、列車調度問題、以及台鐵的排點都有關連,我們還是希望能有通盤的檢討改善。
目前,烏日高鐵站周邊土地已有多家廠商準備進場開發,但未來在人行動線串連上,仍須加強,否則車站仍然是高架道路包圍的孤島,無法有效達到外溢效應。
另外,我們也希望市府能重視台鐵台中山海環線的計畫,並與中央合作,盤點各站點台鐵土地開發,做通盤規劃,讓重視長期被忽略的舊縣區,也能在軌道路網升級下,起到機能分散,互相串連的功用,地方政府也可清點舊縣區的人口、道路車流量等承載,再與中央協調,計算出最合適的站點。
我也在此呼籲,台中市政府千萬不要放棄海線和舊台中縣區的市民,無視公共運輸資源的落差,讓城市交通網難以齊備,這也是台中選區民眾殷殷期盼的願望!
城市開發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評價
人口數282萬居全臺第二大的臺中市持續打造宜居環境,建設地方、以行動彌平區域差距。
近期落成啟用的中央公園,是位於水湳機場原址,全區整體規劃有臺中綠美圖、臺中國際會展中心、科湳愛琴橋、中央公園地下停車場、中臺灣電影中心、臺灣智慧營運塔、水湳水資源回收中心等重大建設,為市民營造更優質的居住環境。
「帝國糖廠台中營業所」引活水入湖、生態綠美化,並將閒置荒廢湖泊華麗變身為兼具生態、文化之湖濱生態公園,塑造城市開發與環境共生。
關鍵字:#臺中市#中央公園#帝國糖廠台中營業所#中臺灣電影中心#星泉湖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nSS0WBRSqE/hqdefault.jpg)
城市開發 在 潘孟安Peter Pan Youtube 的評價
這真的是屏東! #屏東縣民公園 驚豔開幕!
2年多前的天人交戰,屏東做了對的決定!
這是一個醜小鴨變天鵝的真實故事,讓殺蛇溪畔荒廢近30年被遺忘的城市角落,重見天日,想說的話有點多,希望你看下去…
許多老屏東人看到這處猶如歐洲的建築遺構園區竟然在屏東,覺得不可思議地說,「我在這裡活了大半輩子怎麼可能不知道」!沒錯,這就是全新誕生的屏東縣民公園。
記得剛上任不久,我和團隊騎著單車巡察鐵路高架與自行車道,意外察覺這一片閒置空間是阻礙屏東市發展的重要關鍵,即使土地取得、城市開發、產業再造等種種難題橫在眼前,縣府團隊依舊硬著頭皮進行一場長期的硬仗。
2016年開始啟動整修台糖倉庫,2017年縣民公園第一期9公頃核定,2018趕工完成後陸續舉辦商洽會,2019年台灣設計展後,更要持續開發到20公頃,好不容易過關斬將,施工過程突然挖掘到地下凹槽與水池,才探索到這片埋沒在荒煙蔓草下的遺跡。
老實說,當時不曉得挖到的是什麼,原本整體作業已近完工,若照計畫形式,皆大歡喜,掀鍋之後究竟是錢坑還是寶地,誰也不知道,但,基於歷史的延續與產業的特質,我和團隊還是決定保留,是天上掉下的禮物或是無止盡的惡夢,沒人知道,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個發現又讓這場工程打了延長賽。
縣府與設計團隊重新爬梳全區的歷史紋理,訂下了跨時空座標,從台糖舊倉庫、五分車路徑、淨水池遺址、鐵軌、紙漿廠地坑區、紙漿廠倉庫,賦予新舊融合的生命,其中,地坑與過濾池就是最辛苦也最大的亮點。
經過艱難的過程,終於完成「 #全國第一處以工業遺構為核心」打造的複合式景觀水岸廊道,包含台糖遺構歷史地景、殺蛇溪水岸生態廊帶、自行車路網、共融式親子遊憩區,在全國找不到第二處!
縣府更多方協調台電、自來水公司商討周邊管路整合,進行殺蛇溪沿岸高壓電地下化工程,屏東市建南路到縱貫鐵路變電站間約2.8公里的高壓電塔50座正施工消除中,另請屏東工業區設置汙水處理廠,今年都會完工。
屏東團隊再次在20公頃土地的整合,發揮跨局處一次又一次的彙整、創新,縫補了市區百年來的城市裂縫,以屏東縣民公園為名,串起一鐵(台鐵)、三溪(高屏溪、萬年溪、殺蛇溪)、三廠(菸廠、糖廠、紙漿廠)的城市區域發展,走向全新未來。
屏東的改變,是一日疊一日,一月銜一月,一年接一年,難以被切開計算,一切的努力,走在街頭,出山入水,美學盡現在生活之中。
屏東集眾人之力,為城市再造注入新力量,沉寂的公共建設活化,未來,這股活水仍持不分晝夜、日月,持續流向屏東的四面八方。
今晚,我們也邀請到一路籌備紙漿廠成立的蔡江智主任前來見證歷史,我深信,殺蛇溪也有翻身的一天,我們做到了!
謝謝每一位曾經付出的夥伴,我們繼續努力,一起讓屏東好好,台灣好好。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sdZwl58UhU/hqdefault.jpg)
城市開發 在 Sky Finance Channel Youtube 的評價
今集重點:
-MSCI納入中國新經濟股
美團、小米可看好?
美團可持續留意
小米10元值吸納,有家電政策利好
-答:
農行1288,鼓勵借錢政策利好,
突破3.6元可上望3.8元
3.6元有支持
-上實城市開發563,建議先走
-中彩生活1778,現價估值吸引
短期可上望5元
-小米1810 10.6元有買入吸引力
穿10元止蝕
-騰訊700,股價處於330元至370元區間上落,
未見有突破動力
-禹洲地產1628,短期上試3.5至3.6元
-分析澳賭股板塊,要等待反映2月博彩收入數據才開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Gh4QkXyh9w/hqdefault.jpg)
城市開發 在 城市開發中【第一季】 | CITY IS DEVELOPING 的八卦
城市開發 中【第一季】 | CITY IS DEVELOPING · 院長一句話連公路都不蓋了? · 台灣原來有這麼多消失的機場? · 科技重鎮即將變身台灣第七都? · 新北市西南側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