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疫苗後,最大的副作用是我與父母的張力瞬間爆發了。
⠀
這張力跟大部分人一樣早在未成年就存在。成年後,發生過幾次衝突,不但沒有舒緩,反而隨著後來為了避免衝突而刻意拉遠距離,那關係就像拉撐的橡皮筋一樣,可以傷人。
⠀
我覺得自己在進步。雖然進步的過程非常坎坷,也還在努力中。但至少這次面對他們不斷轉發來的資訊與指責,我不會想反駁了。之前我覺得反駁是一種溝通,但很快就認清 一旦牽涉政治、宗教、基本價值,溝通往往是無解甚至有點多餘。因為前提是:我們都想要對方改變。他們覺得我被洗腦,我覺得他們被洗腦,只要是這個立足點,最後都是疲憊又失望的結果。
⠀
在這個階段,我卡了很久。卡的點已經不是立場問題,而是一種「#遺棄父母的罪惡感」。在第一個卡的階段,我只能選擇不看他們丟來那些會讓我想反駁的東西,甚至以疫情為理由很少碰面(一看就想回,一談就會吵)。但我的意識慢慢開始感到不安,覺得這種刻意忽略的行為對他們很殘忍。同時心裡也會思考,是否就是因為他們感覺到被世代忽略/排擠,所以才把對現實的不滿更加注投射在我的身上。於是我即使不回應,他們的嘗試也沒有減少,累積到一個量的時候,又會開始抱怨,然後衝突可能再次發生。
⠀
所以還是行不通。於是下一個階段,我為了克服遺棄他們的罪惡感,就採取已讀不回。這動作是讓他們知道,我確實讀了你們的資訊,所以你們收到的東西我也收到了。但因為我完全沒有文字回應,他們可能也會覺得我只是點開根本沒有看,所以這種方法雖然看似不會起衝突,但其實什麼都沒有改變。
⠀
直到,我打了高端疫苗。
我沒有特別告知他們我打什麼疫苗,因為我覺得每一個成年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打哪種疫苗。不想打也是一種選擇。一切關於疫苗與肺炎的議題,早已全都成了政治議題,已讓人非常疲憊。所以我依然卡在能不談就不談的階段,繼續與之共存。
⠀
但接下來我從父母那邊收到的訊息,讓我覺得困惑又受傷(當然他們一定也覺得我的行為讓他們受傷又困惑)。他們對疫苗有存疑有想法我完全理解,但在得知我打了他們不認同的疫苗後,我所收到的訊息並不是關心,而是指責。認為我為了某種他們不理解的理念或是錯誤資訊,選擇冒著生命危險,這是一種意氣用事又幼稚的行為。我也讀出了他們覺得不被尊重的感受。這次,我用受傷的感覺取代了我的反抗與憤怒。
⠀
我受傷的感覺是:相較於他們的意識形態,我的人生安全更是其次。
而我也理解他們受傷的感覺是:妳不尊重這個我們賦予妳的生命與身體。
⠀
到這裡,突然有些東西明瞭了——癥結點在「#認同」。
⠀
我一直「像個孩子」一樣渴望父母的認同,無論是在工作表現、行為、甚至是身為一個女兒該有的樣子。這方面我覺得從來都沒做好,因此深感痛苦。然而我忘記自己早已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可以不需要,也不應該需要父母的認同而活著。當我內心深處還是在渴望那份認同時,我就還是在依戀當個孩子。而我的父母,始終認同我是「他們的孩子」而非一個成熟的「個體」。所以當我們沒有順從他們時,他們會感到失望與不被尊重。於是折磨我們的不是對方,而是我們自己渴望的「認同」。「認同創造出受苦,從認同解脫才是真正的自由。」就是這個意思。
⠀
最後要說的是「#尊重」。在《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說得很清楚,以下擷取部分:
❝尊重是結合了尊敬(respect)和敬重(honor)。這兩個字很容易受到誤解,尊重並不代表人需要去做些什麼,需要去認同並延續某種忠誠擁護。尊敬父母不代表要順從他們的建議來做。
❝父母親之所以應受尊重,只因為他們是父母親。
❝尊敬與感激並不像過去理解那樣表示服從。順從某人和心懷感激是相反的現象,誠如歷史讓我們看到的:順從者往往不是心生感激,而是心生怨恨。
❝而真正的尊敬來自了解:是我們能完全承認一個人、以及此人的所有生命經驗,在毫不干預時發生的連帶作用。
❝愛不是一種作為,而是對人深度的敬意,並接受每個人都是單獨的。
⠀
☆會寫下這些,不是想要鑽回同溫層尋求認同,也絕對沒有要批評我的父母親的意思(我有這種公眾話語權,他們沒有所以得更小心使用)。但這份體悟在今天發生,我覺得非常重要,希望能幫助到與我面臨類似問題的人
坎坷不安意思 在 彭樹君 Facebook 八卦
一個朋友約我看戲。散場之後,我們一起去喝長島冰茶,然後為了把酒醒一醒,沿著深夜的街道慢慢散步。
無人的台北街頭有一種繁華落盡的靜謐氣氛,很適合我們中年微涼的心境。我和朋友認識的時候還很年輕,年輕到人生簡直不算真正開始,後來各自經歷了命運的曲折起伏,有過各種悲歡離合,足夠各寫一部可歌可泣的長篇小說。如今,那些曾經讓我們以為過不去的傷心事終成往昔,再回首時已經皆付笑談中了。
朋友問我,如果時光可以倒流,還願意回到年輕的自己嗎?我說,不,好不容易才走到現在呢,回去做什麼?把走過的路再走一遍嗎?豈不前功盡棄。
年輕的自己擁有大把的光陰和無限的可能,卻也擁有太多的不安與不定,說得好聽是青春飛揚,但同等的意思就是心緒浮躁。那時太容易喜歡別人,也太容易對人失望,太容易相信別人,也太容易因人受傷。那時還不懂得如何與自己好好相處,常常要拿枝微末節來和自己過不去。那時與人相處也總是驚惶而敏感,擔心犯錯,也果然犯了許多錯,並且付出了不少代價。
現在的自己依然會犯錯,但有了年紀的優勢就是知道怎麼與自己和解,就算還是會低落,也知道如何從另一個角度解讀得失。比起從前,現在有待面對與解決的難題更多,但看待世情不再非黑即白,已經懂得如何去欣賞人性中的砂礫與人生中的灰色地帶。
我並不懷念年輕的自己,但我接受所有走過的道路,不管那其中有多少錯誤和傷痛,因為是它們成就了現在的自己。那些錯不像臉書上的貼文,寫壞了可以刪除或隱藏,它們是切切實實地發生了,也造成了必然的損傷,但人生本來就不完美,而現在有彈性接受這樣的不完美,知道那就是真實的人生。只要有這樣一個小小的體悟,所有的坎坷就值得了。
生命像一列火車轟隆隆駛過,揚起煙塵,再漸漸沉寂下落,曾經渴望的都得到了,其中有些已失去,另一些也不再那麼重要,所有的狂喜與狂悲宛如一場夢境,過了也醒了。現在的自己不再年輕,卻總算有了一張心平氣和、在任何狀況下都可以微笑的臉。
「所以,比起年輕時的我,我更喜歡現在的自己。」我說。
朋友笑了。「我也是。」他說。
當不再等待別人也不再期待永遠,才終於有了從容與淡定,有了千金難買的自在。我和朋友都同意,那是比起青春美貌更好的東西。
.
.
專欄名稱:Windows
標題:現在的自己
作者:彭樹君
刊登於聯合副刊/2015.04.03
.
彭樹君
坎坷不安意思 在 DJ 芳翎 Facebook 八卦
【05/04 星期一 絕對音樂】
「摔跤了,不要哭,再爬起來,站直一笑,拍拍塵灰,繼續奔跑。正視人生的每一個
挫折,適應人生的每一回起伏,吸取人生的每一場失敗,利用人生的每一個坎坷。
努力給自己一個最美好的心情,平衡住自己的氣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急於成
功之事,就算摔了再大的跤,也一樣能成為明天的更好…」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當日子變很慢,從慢中找到新的自己…》
演員是個有意思的行業,「身體、頭髮不是自己的」。
在大學的時候參與一個學校大製作的演出,暑假過後準備開排,竟被導演老師臭罵一頓,因為我把頭髮給剪短了。這個教訓我永遠記得,所以很早就對照顧身體保持很高的警覺性,因為它不只是我自己的、我父母的,因為它是「觀眾」的。
正因為有這種訓練,對身體有了強烈的照顧覺察意識,才可以在這一次疫情大爆發的時候,保持一種平穩安定的身心狀態。
劇場人,興於百業之後,衰於百業之前。這一次對劇場整體而言是最嚴峻的考驗,超過2003年的SARS時期。因為在這疫情暫時看不到盡頭的現在,劇場因為需要安全社交距離而無法好好宣傳,即使票賣得滿座,也無法演出,因為觀眾席需要採取梅花座,而梅花座就是只有一半的觀眾可以進場看戲,只有一半的票卷收入可以支持劇場所有的藝術工作者。
而此時的演員更必須保持身體的健康,心裡的平衡,以及勇氣與熱情,才能夠進劇場表演,不造成劇場的負擔。這也表示我不只是我自己:而我是劇場、是觀眾、是社會、是國家,是地球的一分子。
練習活出豐盛:感謝貴人,也觀察自我的身心平衡
這次疫情將全球都綁在了一起,沒有一個人是局外人。
這一次對大家最大的衝擊可能是經濟層面,於是就有人發起了一個豐盛的社團(我也參加了),主要是練習如何讓自己活出豐盛:
1. 找出50位在生命中影響自己極大的人並用清單條列方式寫出來,寫出感謝他的地方影響自己的方向。
2. 列出自己的各種貸款與每個月的付出項目(不用寫金額),然後觀察並記錄每一次付錢的時候的心理狀態:是悲傷、憤怒、還是覺得自己好貧窮。
這個練習要持續21 天(目前還在繼續練習中),所以有21個主要練習的主題與方向。當我在練習第一與第二項的時候,發現自己很早就開始清理自己的人生劇本包括財務。所以在這一次的疫情中自己的狀態是比較平衡、無焦慮感的,然後,還可以有餘力去幫助他人(例如捐款)。
當劇場好多年輕朋友考慮轉行或斜槓其他工作的時候,這更加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有準備的人,如此才可以繼續充滿熱情、勇氣地挺住在這裡。
什麼是有準備的人?簡單來說就是有意識照顧自己的人。
那什麼又是有意識呢?也許是對於身體的健康意識與對金錢的觀念以及心理上平衡的素質。
曾經跟朋友分享過心理上的平衡是什麼意思?例如對於未知的未來我們是用什麼樣的想法去想呢?是用害怕恐懼、詛咒怨懟或是焦躁不安等等感覺,還是選擇用有意識的角度看見我們是與他人沒有距離分別,與他人的處境相同。這一種不同於自己想法的發現,就可以改變心裡的平衡感,產生同理心與友善感。
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趁疫情練習照顧自己
看過一個說法:疫情的隔離是屬於(相對)有錢的人的(因為弱勢族群沒有隔離的本錢,染病之前就可能先餓死)。仔細探究是有點道理,因為豐盛的人才能夠活得自在,活得清安,活得不造成別人的困擾及負擔,是必須處在豐盛的身心靈狀態。
人年過50之後,也點像處於這種疫情隔離狀態:年輕人與我們開始保持社交距離,當我們少說多聽,看不見太多表情與情緒,也有了大把大把的時間需要被安排。因年紀的關係,使我們變慢:說話、行動、思慮等,看清楚一些事情的重要順序。
於是會有意識地照顧自己的身體健康,清理人生劇本的人際關係,整理後半生的財務需求,清理一些不必要的情緒負擔,回歸自己。
其實,疫情使得所有人都成為需要變慢,有意識地照顧自己呀!
所以,50後的我們,是最時尚最潮走在最尖端的一群人呀!
我們正處在這個風口浪尖上,如何藉由這個機會,活出自己最理想的狀態。而這一種夢想不要變成幻想,邱吉爾說: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現在的狀況就是一場自我調整的戰爭,中年的我們太容易陷入慣性,聽很多話語、看很多書、想很多往事、八卦很多與自己不相干的人事物,但卻沒有行動力,活脫脫的就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老人。
沒有行動力,沒有落實自己想法的人,才是真正的「下流老人」。
我會持續豐盛練習21天的工作,因為,可以藉由這個機會轉化自己的人生角色,「哀樂中年」或許是一種心態而不是現實,因為沒有行動力,沒有實踐自己夢想的能力,就等著被淘汰。
人生就是舞台,50後想演出什麼劇情,此刻開始行動
50後的人生,其實是一個全新可能的人生,過往的角色已經演夠了,可愛討喜的小孩、努力上進的青少年、叛逆追風的年輕人、悲情可憐的家庭煮婦、控制狂的媽媽或爸爸,陷在空巢期孤寂的婦女等等角色,那都是過去式,而也是當時很全心全意扮演好的角色,但,夠了嗎?想換了嗎?想創造一個人生中最不一樣的角色嗎?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刻。
莎士比亞曾經寫過:人生就是個大舞台,我們都是台上來來去去的演員。
如果我們將人生當作一個大舞台,我們都是台上的演員時,就會開始有意識地照顧自己的身體、心靈,讓自己處在平衡的狀態下。知道照顧好自己就是照顧好周邊所有的人。
你的身體不只是你的身體,你的情感不只是你的情感,你的故事不只是你的故事,你的人生也不只是你的人生,這很像量子力學裡面的無量之網,我們與他人盤根錯節地編織在一起,沒有一個人不在這個編織的網絡裡,好多的朋友參與了其中,因為,我們也參與了他的故事。
(文章來源:https://50plus.cwgv.com.tw/articles/index/17924?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post)
***************************
坎坷不安意思 在 坎坷不安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漢.揚雄〈河東賦〉:「濊南巢之坎坷兮。 忐忑不安什麽意思,忐忑不安的漢語解釋- 查查在線詞典- 查查綫上辭典tǎn tè bù ān 【解釋】忐忑:心神不定。 心神 ... ... <看更多>
坎坷不安意思 在 命運坎坷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提供命運坎坷意思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坎坷不安、坎坷電影、坎坷粵音有關夫妻/感情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說愛你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坎坷不安意思 在 坎坷不安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漢.揚雄〈河東賦〉:「濊南巢之坎坷兮。 忐忑不安什麽意思,忐忑不安的漢語解釋- 查查在線詞典- 查查綫上辭典tǎn tè bù ān 【解釋】忐忑:心神不定。 心神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