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之狂與眾生之病】(轉錄)
想法產生感覺
感覺產生行動
行動成為習慣
習慣變成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
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過人生
決定了你過什麼樣的人生
Kobe Bryant的墜機事件令全球哀悼
分享這篇以人的想法與性格出發的觀點
希望能提供你一些對自己人生觀的反思
------ (以下為轉錄正文)------
科比死於私人直升機墜毀。實際上我們每年都會聽到私人直升機墜毀。這些人非富即貴。不過像芒格這樣的人就不會遇到這種不幸。人活得長總是有其道理的。
有人曾經問芒格。你有私人飛機。可為什麼總是去商用機場經歷那麼多麻煩呢。
芒格說。第一,一個人坐專機太浪費油。第二,我覺得坐商用飛機更安全。第三,我一輩子想要做的是融入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是因為有了錢而失去了跟世界的聯繫。
關於商用飛機更安全我搜到一個資料。2015年美國直升機每二萬飛行小時有一起事故。現代民航每二百五十萬飛行小時才有一起。相差一百多倍。最近一起直升機墜機是本月初在臺灣。幾個軍方高層死了。
讓科比具有芒格的思維和天性當然不可能。四十歲運動天才跟九十歲投資家需要不一樣的素質。
目前已經有的墜機事實包括。
第一,當地大霧。能見度非常差。當地警方稱天氣狀況不符合飛行標準。其空中支援部隊已於當天早上停飛直升機。
第二,這架直升機是科比私人所有。自然聽從科比的決定。
直升機在當時情況下採取了一種「特殊飛行規則」。我理解為應對不利環境的方式。
第三,直升機在很低的高度盤旋了多次。可能是為了等待大霧散去。但沒等到大霧散去而強飛。然後遇到更大的霧。轉而向南飛行。這是致命的選擇。他靠近了一個山區地帶。墜毀在這裡。
我不知道。科比在選擇冒霧飛行時腦袋裡是不是閃過以往比賽的現場。他在自述裡形容。「聽著觀眾席上山呼海嘯。你成為埋葬對手的英雄。」
球場上他不可能等到百分之百可靠時才出手。他需要在千鈞一髮時頂著全場壓力強勢出手。然後他一次次成功了。冒險展示他的能力。帶給他榮耀和信心。
在昨天早晨。可能科比的腎上腺素飆升。他既然一次次的「埋葬對手」。自然也可以在此時此地無懼大霧。
看一下科比的曼巴精神。曼巴是非洲草原上毒性最烈的蛇。「永不言棄」是科比自己給的定義。不放棄、不逃遁、忍辱負重。在困難中創造奇跡。
墜機為曼巴精神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在科比的自述裡。“你要麼獵殺。要麼被獵殺。”好吧。既然他已經至少在言辭上承認了有被獵殺的可能。
我記得有人在泰森被判強姦入獄後對他做了一個評價。你不能期望一個人在拳臺上做一頭野獸。而在平常生活裡又同時是一個謙謙君子。這是不可能的。泰森需要為他的天性和榮耀付出代價。
科比當然也如此。沒人能一直創造奇跡。沒人可以只獵殺而不被獵殺。這是天道。
不過我對籃球巨星的期望要比一個拳手稍微多一點。籃球是一個集體運動。你需要更有謀略、更冷靜。更何況教練科比現在是坐在賽場旁邊運籌帷幄的人。是坐在他身旁的女兒的父親。
一個本質的區別是。賽場是一個有限遊戲。而生活是一場無限遊戲。在球場上犯規沒啥大不了的。而在直升機上犯規就可能死掉。在球場上跟腱斷裂而不再能打球。但生活會繼續。而在現實裡你真的可能死掉。遊戲徹底結束。科比確實死掉了。
孫正義是另一個膽大包天的冒險者。但目前為止他的冒險都在有限遊戲裡。就算把沙特王儲的錢都虧光了。他也可以富足安定的活著。而活著就可能東山再起。
人活得長真是有其道理的。
九十六歲的芒格說。「對待大危險,我總是離得越遠越好。別人卻是只要不掉進去,貼得越近越好。我覺得太玄了。曾經有一群漂流者,他們要挑戰亞倫急流 (Aaron Rapids)。他們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高手。亞倫急流的漩渦特別大,他們挑戰的欲望反而更強了。結果全都死了。我覺得他們死了很正常。」
冒大霧強飛的直升機掉下來也很正常。
不過我設想。如果去問科比。是冒險而亡還是謹慎而活。是「勇於敢則殺」還是「勇於不敢則活」。我們不知道他怎麼選。但其實冒險而亡會是很多人的選擇。有些人就是那樣的天性。他們覺得謹慎的活著是一種平庸。他們接受死亡是冒險的代價。
不過問題在於。他們只能在活著的時候回答這個問題。誰都不知道他們臨死那一刻是如何回答。還沒經歷過死亡的人其實無法真正明白死到底是什麼。
至於科比。還有最後一個致命的追問。如果這架直升機上只有科比一個人以及他那群同樣熱愛冒險的隊友。他們當然有堅持冒險的權力。但這架直升機上還有科比十三歲的女兒。他為自己的女兒同樣選擇了冒險。
據說這趟直升機正是科比帶著女兒去參加籃球訓練。我聽到這一點真是五味雜陳。
由於科比的光環。這個練籃球的女兒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你可以在網上搜到很多媒體拍的照片。說她要繼續科比的傳奇。能夠由科比帶著、坐著直升機去訓練現場。多麼高光的時刻、充滿遐想的未來。
可故事戛然而止。他們都死了。兩個一直處於聚光燈下的傳奇都沒了。
由於有這個女兒的存在。科比表面上選擇了冒險。而實際上他只是僥倖。
我不會相信一個父親會把女兒置於一個巨大的未知的風險裡。尤其她只有十三歲。所以科比在選擇冒霧強飛的當時。可能只是處於一種慣性的抗爭模式裡。他妄想能搞定一切對手。他把自然當成了球場。
這個天才巨星的「活」堪稱偉大。但他的「死」不應該還是被妝扮成偉大。這個死是一場可怕的過失。
我看見粉絲的反應走向截然相反的極端。
第一種。粉絲把科比的死稱為「天妒英才」。多麼狂妄。全無敬畏之心。這樣的粉絲跟科比有著一樣的性格缺陷。也許正因為此他們才相互滿足。
第二種。正如李承鵬在悼念文章裡說「巨星紛紛離去、聚往天堂。留下人類平庸度日。」我就奇怪了。難道天堂裡都是一群莽夫嗎。難道與世無爭、歲月靜好就是平庸嗎。
可能。正是粉絲那種對贏家通殺的非理性的狂熱追捧。才滋養了天才巨星的不可一世。巨星之橫死跟粉絲之迷戀。正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有科比的粉絲告訴我。因為長期的傷痛和焦慮。科比無法在車裡呆上兩小時。這是他選擇直升機的原因之一。他說直升機就像渦輪浴缸一樣能讓自己舒服。他需要這些特別的東西。
而芒格說。只要手裡有一本書。無論在哪裡他都安之若素。
顯然芒格要健康得多。書不像渦輪浴缸和直升機那樣費錢。也不會那麼危險。而科比是個被傷痛和焦慮困住的病人。他的粉絲一直在「以病為美」。認為那是專屬於天才的嗜好。
科比說。「我想要世界看到我的統治力。人類的天性是競爭。」而芒格說。最善的事是幫助別人懂得更多。人們懂得更多才會避免犯錯。
我也在反思。在肺炎肆虐、人命攸關時討論一個籃球明星會不會不合時宜。可我又想。如果科比在昨天之前跟芒格好好聊一聊。他可能不會在大霧中登上直升機。或者至少會把女兒留在地面。
肺炎是如何開始的?肺炎引發的一系列事故,比如有人帶著炎症回家過年感染了親友,比如很多老人拒絕戴口罩。武漢人在日本機場拒絕自我隔離、而上海人拒絕跟他們同機。幾個外地遊客在大理拒絕被轉移到指定酒店、騎在三樓欄杆上跟工作人員對峙……
一切所發生的都取決於人腦袋裡的想法和情緒。幫助他們懂得更多才會真正有益。沒人想到奪命肺炎在十七年後捲土重來,而且兩次可能都是源自人們總想吃下一切活物,誰知道十七年後還會不會再來一次。人們只圖眼前過關,幾乎從不真正從歷史裡吸取教訓。
科比認為人類的天性是競爭,而競爭是最具觀賞性的。科比所有光環的源頭都來自於他總能贏得對抗。粉絲們對他的狂熱來自於享受到了贏的快感,荷爾蒙在球場的山呼海嘯中找到順暢的發洩管道。
恰恰相反。與世無爭和歲月靜好不具有激動人心的觀賞性;芒格平靜的坐在那裡看書和說話,你也需要處於平靜才能從他的話裡得到領悟並且融入自己的生活。
不要以為科比的生存方式跟把一切活物吃下去的饕餮人類什麼不同。他們的本質都是對立、然後征服。而不是與世無爭、歲月靜好。
上醫治未病,要好過挽狂瀾於既倒。防患於未然,要好過扶大廈於將傾。
peace.
#kobe #kobebryant #mambaout
地面天氣圖歷史資料 在 DingDong│叮咚 Facebook 八卦
京都最南。精華町男子遊地圖
車進精華町時,被路兩旁黃色的樹所吸引,那筆直的黃綿延的接著,一路延伸延伸吸引著我們,停好車,我跟 dato:POP LIFE 各自往一方前進,散步在這樣美景之下,回過神發現我們已經分離一個街區了。這個季節來精華町散步真好! 好天氣讓紅葉與銀杏襯在藍天下,都如此好看,拿起相機拍啊拍,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走散的。早晚微微寒冷,但因走路時暖身後,不會阻礙你外出興致,「不冷啊?」carol在台灣看著我們照片只問了這句,全因前兩次我跟她來精華町時都是寒冬。
#隱身在住宅區的麵包店こだま
雖然是男子遊,但 dato:POP LIFE 與我都熱愛甜食與麵包,我查詢了一家住宅區的小小麵包店こだま(KODAMA),地點真是神秘,一行人正在住宅區迷路時,發現轉角牆上木頭招牌,才沿這線索找到。こだま是店主人將住家的一角改成的麵包店,非常迷你可愛,四個人就將店裡塞滿。我買了明太子法國麵包,忍不住馬上大口咬下,果然好吃,法國麵包體是偏軟柔韌,明太子醬飽滿集中在麵包體中間,咀嚼麵包體同時醬的鹹味會在口中散開,加上小小爆裂的明太子口感,真的是好吃極了!.こだま店後面是一條小溪,在夕陽下我趴在圍欄上往遠方拍去,回過頭有兩家人正遛著狗走過我們面前,傍晚時刻這些寧靜,好看。
#菜園裡的神社
與京都歷史悠久的神社相比,菜園裡的豐川稻荷大明神神社更加日常,如果沒親眼看到,很難想像有神社真的座落在菜園裡。我遠遠地在菜園的側面,看 @dato 需要彎下身走進田裡的迷你鳥居,停下來馬上就有巡視菜園的感覺,真是可愛趣味。來到大明神前,我深深一鞠躬,謝謝他帶領我認識這可愛無人知曉的精華町。
#國立國會圖書館
總覺得來精華町一定要來國立國會圖書館,但你可以不看書,因為單看它建築設計就非常值得。全棟採用透明玻璃外牆,由外觀遠眺時就會發現玻璃透出微微樹影,走進室內挑高中庭中種了一片森林,整個建築體一樓以上都留給這片森林與陽光,書區主要在地下一樓,而利用外觀地面上大量斜切出的採光罩,讓地下一樓的書區竟然也可有陽光均勻的灑落。前兩次來國立圖書館,都覺得好美,但好有距離感,但這次巧遇見學日,全館可自由參觀,好多家長帶著小孩一起來,書區一角落還有小舞台,不定時有活動。
(更多心得點進圖片看說明文字,謝謝!)
ps. 1.好朋友也是本次取材計劃人凱洛 @thecaroltw 寫的國立國會圖書館介紹文 https://thecarol.net/2018/01/14/kansaikan/
ps.2.國立國會圖書館關西館
京都府相楽郡精華町精華台8−1−3
開館時間:9:30~18:00休館日:週日與例假日、年末年始、毎月第三個星期三(資料整理日)
#京都
#精華町
#けいはんな記念公園
#国立国会図書館関西館
#スイーツ
#kyoto
地面天氣圖歷史資料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八卦
挖出了好多我們的歷史啊~
與王堅院士有關的日子
本文來自杭派工程師。撰文 | 猛哥;視頻 | 阿竜
…………………………………………………………………
21年前,他是學界翹楚,比爾·蓋茨最信任的人之一。
11年前,他受馬雲之托,在阿裡掀起技術革命。
從“騙子”到“雲計算開拓者”,十年一覺“飛天”夢。
他就是王堅,中國工程院新晉院士。
1
那年,李開復37歲,受比爾·蓋茨之托,帶著一項使命飛抵北京。
甫一落地,他就到處尋找電腦使用者介面領域的頂尖人才,跑遍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都沒有。後來,北京大學電腦系圖形學老師董士海給他指了條道。
董士海在視覺化領域深耕多年,熟諳學界,他想了想,說,“有一個,在杭州!”
此人就是王堅。
李開復又多方打聽,大家都說王堅是國內研究“人機界面”最優秀的一個人。
人機界面,是人與電腦之間傳遞、交換資訊的媒介和對話介面,是電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王堅生長在西子湖畔,卻南人北相,身材高大,總是頂著一頭亂髮,挎著黃色軍用挎包,衣服皺巴巴,走路一顛一顛,脖子前伸,全然不關心外界的書生派頭。
細數王堅的經歷,完全稱得上是一個“異類”。他生於1962年,被打上了那個時代特有的烙印,癡迷大飛機,卻在1980年考入杭州大學工業心理專業,讀研期間常去浙江大學旁聽電腦課程,他的碩士論文《人機交互和多通道使用者介面》是中國第一部人機交互的論文,後來還影響了航太工程。
這多少算間接圓了他的“飛天”夢,也許是覺得不滿足,很多年後,他乾脆直接上陣,帶領一幫年輕人編造另一個版本的“飛天”夢,歷經挫折,每當下屬們洩氣時,他總會講,過去“那麼多優秀的工程師一輩子連造飛機的機會都沒有”,相較之下,現今一切堅持都是值得的。
1990年,王堅獲得心理系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2年就晉升為教授,1993年又列為博士生導師,並擔任心理系系主任。1998年8月,杭州大學與浙江大學合併,王堅新增了一連串耀眼的頭銜:中國人類工效學會理事、浙江大學工業心理學國家專業實驗室主任。
不過,李開復一門心思要找到他,可不是因為這些頭銜,而是另有緣由。他給王堅發出郵件,邀請他來京參加一個典禮。
2
1998年11月5日,北京天氣蕭瑟,長安街兩邊的白楊樹正在凋零。
但與北京火車站相去不遠的國際俱樂部門庭若市,來了300餘人,均為中國電腦業的翹楚,包括18位院士、56位教授、4位大學校長、9位系主任、27位研究員、7位所長、1個總工程師、1個高級工程師和1個總裁。
此外,還有29個政府官員和美國駐華使館的1位外交官。
王堅沒有到場。但這個小插曲絲毫沒有影響李開復的好心情。
科技部部長及教育部副部長先後登臺致辭,此外資訊產業部及中科院等官方機構都贈送了花籃。
這些官員和學者聚集一堂,只因美國微軟公司在中國建立了一個研究院。
微軟CTO 奈森·梅爾沃德是敦促比爾·蓋茨做出此項決議的“推手”。當天,他在祝賀視頻中說:“因為人才是成功研究的先決條件,我們決意追隨人才,到人才濟濟的地方開設研究院。”
李開復進一步解釋說,微軟中國研究院的初衷是“彙聚中國本地的優秀人才和微軟公司自己的專業人才,彙集其思想。”
此話當日與會者都未給予足夠的注意。只有王選(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電腦漢字雷射排版技術創始人)隱約覺得微軟志不在此,“有眼光”,還有“遠大戰略。”
1999年春節前,微軟中國研究院開始大規模招攬人才,觸角幾乎覆蓋了所有一流科研院校。
《經濟日報》說微軟中國研究院“一網”就“網”了十幾位拔尖人才。
3
儘管1998年的秋天,李開復和王堅沒能見面,但兩人在通了五封郵件後,再次約定見面。
李開復出差時,曾專門去浙江大學找王堅,沒見上,後來微軟中國研究院副院長沈向洋(剛宣佈從微軟離職。此前為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美國工程院院士)去浙江大學做演講,李開復囑託他去與王堅見一面,仍然緣慳一面。
李開復只好在郵件上邀請王堅北上,“看看研究院。”
一個素昧平生的人如此執著,這令王堅既驚訝又感動,他回信說:“我來北京看你。”
1999年1月10日,李開復終於見到了王堅。沒有寒暄,開門見山。談話只有半小時,但對聰明人來說已經足夠。
當王堅回到杭州時,一封電子郵件已在等著他,那是李開復發的。儘管李開復很希望王堅能夠加盟微軟中國研究院,但抹不開情面直接挖人,畢竟浙江大學校長潘雲鶴是微軟中國研究院的顧問。
李開復只是提出可以和王堅的實驗室合作,這讓王堅很開心,覺得大展宏圖的機會來了,但幾天後,他給李開復回信說,要到微軟中國研究院做訪問學者。
導致王堅改變主意的原因是作為系主任和副院長,需要參加無數的冗雜會議,這令他不勝其煩。
1999年的春天剛開始,王堅來到微軟中國研究院。接觸越深,李開復越希望王堅把“訪問”變成“加盟”。
最後,還是王堅自己捅破窗戶紙。到了夏天,他向李開復明確表示要到微軟來工作。
王堅被任命為多通道使用者介面組的主任研究員,組員有張高(中科院博士)和韓堅(清華大學博士)兩個年輕人。
以潘雲鶴的身份和學養,自然不能阻攔王堅的出走。
那個夏天和潘雲鶴一樣心情複雜的還有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黨委書記李生,他是哈工大電腦系的老系主任,也是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第一個博士生候選人(因為選擇提副教授沒有繼續讀博,張大鵬遂成為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第一個博士生)。
李開復給李生寫了一封信,說要挖走三個人,即:荀恩東、王海峰和劉挺。
荀恩東,在微軟中國研究院工作了兩年,後被引入香港科技大學,現在北京語言大學任教,研究機器翻譯和語法分析。
劉挺,在微軟中國研究院呆了一年,又返回哈工大教書,現在是哈工大人工智慧研究院副院長。
王海峰,是中國最早做搜索的一撥人,加入微軟中國研究院後,李開復親自帶他。一年多後,跳槽到東芝中國研究院,2010年加入百度,深得李彥宏信任,2019年5月出任百度空缺了10年之久的CTO。
巧合的是,同月,中國工程院公佈了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所涉專業為“人工智慧”方向的候選人共有五位,分別是王海峰(百度),沈向洋(微軟中國),楊強(微眾銀行),莊越挺(浙江大學),鄭慶華(西安交通大學)。
候選名單中還有兩位與人工智慧相關的企業人物,分別是李彥宏和王堅,均位元列工程管理學部“新興交叉領域工程技術創新管理”專業。
一個月後,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名單公佈,李彥宏、王海峰、沈向洋落選,王堅仍在列。
能PK掉沈向洋和王海峰等老同事,足以證明王堅的卓越,此時他的身份是阿裡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
20年前,當王堅離開杭州來到北京時,創業失敗的馬雲正帶領一幫人從北京折返杭州,希冀東山再起;當王堅正式加入微軟中國研究院時,馬雲與“十八羅漢”在湖畔花園創辦了阿裡巴巴。
一個是風頭正勁的學術明星,一個是屢敗屢戰的創業者,誰能想到這兩個人將來會有交集,並作出驚天之事。
機緣就是這麼神奇。
4
在微軟中國研究院,專家學者們得以全心全意投入基礎研究,而不用操心經費及產出。
在王堅看來,研究院要做的就是提出新概念,“我們不是要改進現有的而是要提出新的,不是把人家已經做過的東西做得更好,而是要做人家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
即使是三流的開創也要比一流的跟隨更加艱難。所以,王堅一直給自己出難題。夏天開始的時候,他帶領張高和韓堅全力投入“人機界面”的研究,改進中文輸入法就是他加入微軟後的“首秀”,結果“驚豔”。
1999年10月18日,李開復帶領微軟中國研究院的6個研究員(王堅、李勁、周明、高劍峰、沈向洋和張益肇),抵達微軟美國總部,親自向比爾·蓋茨彙報。
李開復著重介紹了中文輸入方面的研究,比爾·蓋茨非常感興趣。回京後,微軟中國研究院專門舉辦了一次新聞發佈會。
王堅最後上臺,他說“做研究不一定隨大流。”
2001年,微軟中國研究院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2004年,王堅出任常務副院長。他的主要成果包括:SQM大規模資料處理系統、數位墨水、支援亞洲語言的無模式切換使用者介面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在世界上首次推出手寫數學公式識別器,並在胡錦濤主席2006年訪問微軟時專門為主席和夫人作了演示。
王堅深受比爾·蓋茨信任。他帶的組是研究院裡當面和比爾·蓋茨討論問題最多的小組。
微軟正處巔峰期,微軟亞洲研究院兵強馬壯,王堅有足夠的空間去大展拳腳,直到一個叫劉振飛的人找上門來。
5
劉振飛,現阿裡巴巴合夥人、高德總裁,不過2008年他找到王堅時,還是淘寶網技術保障總監,他因為資料上的技術難題,想挖王堅的手下,結果被跳票,他索性直接去挖王堅。
王堅當時帶人所做的專案正和資料相關,通過海量資料分析瞭解使用者習慣、優化軟體反覆運算。有人寫郵件給王堅,描述了他在比爾·蓋茨面前提到軟體的資料分析,比爾·蓋茨說你應該去找王堅。
劉振飛畢業於北京大學,是王選院士的高足,眼光可謂毒辣。
那年夏天,阿裡巴巴CPO彭蕾(阿裡巴巴創始人、合夥人,現任Lazada董事長)親自找到王堅,一見面就說:“我們現在很差,就希望你來拯救我們”。
她說的是阿裡巴巴的“登月計畫”。
頭一年,馬雲召集阿裡巴巴的高管們在寧波開了一次戰略會,決定要把淘寶、支付寶、B2B 等子公司的底層資料打通,實現“商業新文明”。為此,阿裡巴巴迫切需要尋找一個技術“救星”。
王堅就這樣進入了彭蕾的視野。
彭蕾說,阿裡巴巴的資料就是一座金山,但不知道如何挖掘,現在是坐在金山上吃饅頭。
王堅心動了。
2008年11月18日,阿裡巴巴宣佈,王堅博士正式加盟阿裡巴巴集團,擔任首席架構師一職,直接向馬雲彙報工作。
馬雲表示:“王堅博士將幫助阿裡巴巴集團建立世界級的技術團隊,並負責集團技術架構以及基礎技術平臺建設。”
彼時,阿裡巴巴高管中不乏技術牛人,比如中國開源第一人章文嵩。他本碩博均就讀於國防科大,師從電腦學院泰斗胡守仁教授(我國第一台億次銀河巨型電腦研製的設計者和主要領導者之一),1998年創建LVS(Linux Virtual Server),2000年,Google搜索“wensong”會出現上千萬條記錄,2009年加入淘寶後,帶動了一系列開源運動。
但為何馬雲偏偏如此相信王堅?
除了都充滿理想主義氣息之外,在阿裡巴巴安全團隊負責人吳翰清看來,原因是“王博士是唯一一個能把技術講得連馬雲都能聽懂的人。阿裡有很多技術VP,但他們都沒有王博士這本事,所以他們也只能做到VP,而做不到CTO。”
被馬雲任命為CTO是王堅加入阿裡巴巴差不多四年後的事情,卻招致了這家公司史上最強烈的反彈。
阿裡巴巴已很長時間沒有CTO,上一任CTO還是吳炯。
吳炯曾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後赴美,1989年畢業于密西根大學,1996年加入美國雅虎,負責搜尋引擎和電子商務技術的開發。他1997年結識馬雲,2000年初成為阿裡巴巴的天使投資人,2000年5月正式加入阿裡巴巴,擔任CTO,領導開發了阿裡B2B網站,淘寶網以及相關系統的核心技術和產品設計。2005年阿裡巴巴合併雅虎中國後,他還主持了雅虎中國搜索事業部的工作。2008 年離職,專做投資人。
兩相對照,吳炯的光環太矚目了,而王堅進入阿裡巴巴後,卻成了名噪一時的“騙子”。
6
一切皆因阿裡雲所起。
1961年,美國總統甘迺迪向全世界宣佈:“美國要在十年內,把一個美國人送上月球,並將使他重新回到地面。”從此,美國雄心勃勃的“阿波羅登月計畫”開始實施,共分為“水星計畫”、“雙子星座計畫”及“土星計畫”三步。
雖然沒有關於阿裡巴巴“登月計畫”的具體時間表,但顯然也採用了分步走的策略。2009年9月10日,阿裡巴巴成立十周年的日子,阿裡雲成立了,它要為阿裡巴巴“登上月球“提供無盡的算力。
王堅擔任阿裡雲首任總裁,他對400多名團隊成員說:“如同電力是工業社會的底層設施,雲計算將取代傳統IT設備,成為互聯網世界的底層設施”。
雲計算這項新技術的雛型來自上世紀70年代,1963年,DARPA(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向麻省理工學院提供津貼啟動MAC專案,要求麻省理工學院開發“多人可同時使用的電腦系統”技術,這產生了“雲”和“虛擬化”技術的雛形。
2003-2006年Google發表了四篇文章,分別是關於分散式檔案系統(GFS),平行計算(MapReduce),資料管理(Big Table)和分散式資源管理(Chubby)。至此奠定了雲計算發展的基礎。
2006-2008年,亞馬遜、Google、微軟、IBM等巨頭相繼推出雲服務生態系統和雲計算平臺。
這樣看來,中國雲計算起步並不算晚。但先行者註定孤獨。阿裡雲成立之初,雲計算在中國還是個新名詞,外界充滿不解。
一個令阿裡雲老員工們記憶猶新的細節是,公司剛成立的前兩年,他們出差用餐時,開發票的服務員總是“好心”地將“阿裡雲計算有限公司”加一個字“阿裡雲電腦有限公司”。
王堅從微軟亞洲研究院帶過來的林晨曦等人成為阿裡雲乃至中國雲計算的最初班底。
林晨曦,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亞洲第一個ACM全球大賽總冠軍,2005年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他和同事們“每天思考著全人類命運這樣的宏大未來,從不為經費擔心。“ 有一天,王堅把他和孫冰(奧林匹克資訊學競賽冠軍)叫到辦公室,說他和馬雲聊得非常好,打算去阿裡,準備做雲計算,如果他們有興趣,可以一起去。
王堅的遊說很具有鼓舞性,他說,“雲計算這件事非做不可。如果我們所有的資訊計算都必須通過國外的系統,那麼未來的中國不堪設想。”
林晨曦和孫冰很快就做出了決定,“其實很簡單,我相信王博士。只能選擇相信。“
儘管阿裡雲是2009年9月10日才宣佈成立,實際上早幾個月前就開始運轉了。林晨曦記得很清楚,阿裡雲第一個員工在2008年10月24日入職,正好是1024。“冥冥註定,阿裡雲和代碼脫不開關係。”
林晨曦成為阿裡雲第一任技術總監,入職後“兵荒馬亂,十幾個人邊寫代碼邊四處招人。”
阿裡雲當時辦公室在北京上地,沒有空調,夏天很慘,工程師們只好買來一堆冰塊,放在臉盆裡降溫。此外,辦公室還經常停電。
有次馬雲來京,專門去阿裡雲辦公室,想看看工程師們到底在做什麼。林晨曦打開電腦想給馬老師看看,不巧還停電了,馬雲只好坐在辦公室等了半個小時,直到電力恢復。
環境確實太差了。許多工程師來面試,一看樓裡這麼破,就不想來了。林晨曦趕緊解釋,這只是暫時的,新的寫字樓還在裝修。
饒是如此,在那個破舊辦公室裡,2009年2月1日,阿裡雲工程師寫下“飛天”第一行代碼。
“飛天”是阿裡雲為了“登月計畫”而做的分散式運算系統,其英文名是Apsara——吳哥王朝的阿僕薩羅飛天仙女,寓意希望為人帶來幸福。
“飛天”是想將全球數百萬台伺服器連成一台超級電腦,讓任何企業、機構和個人只要聯網就能獲得即開即用的計算能力。
關於“飛天”,林晨曦有個通俗的比方:
有一波人不知天高地厚,想做分散式系統,好比大家把腳綁在一起,單、雙報數,然後同時邁步。人數少時,這很簡單。但是當人足夠多時,就不簡單了。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在邁腳,但實際上不是,這是分散式系統遇到的第一個挑戰,同時性具有相對性;有人邁左腳,有人邁右腳,有些人兩隻腳一起邁,就有人摔倒了,摔倒的人會把邊上的人帶著摔倒,這是分散式系統遇到的第二個難題;還有第三個問題,那就是異構,有的人長得高,有的人長得矮,步伐不一樣,就會帶來困難;還有很多動態環境下帶來的不確定性,路面有石頭,或者颳風下雨……最後還是走到了終點。
可誰也沒想到,“終點”那麼遠,“走”得好辛苦。
7
馬雲對王堅是百分百支持, 要人給人、要槍給槍,阿裡巴巴內部各路精兵強將都彙集到阿裡雲。
有一次元旦年會上,王堅把馬雲叫來給工程師們打氣。馬雲說他不懂技術,但很尊敬搞技術的人,認為技術大牛都是俠客,還說“程式都是bug 組成的”,贏得了全場的掌聲。接著,馬雲更是豪氣的說“登月計畫”是一定要做的,先砸10 個億,不夠再砸10 個億,直到做出來為止,再次贏得了全場的掌聲。
一開始大家都志得意滿,意氣風發,覺得一群技術牛人在一起還有什麼是做不出來的?
但現實是,沒有先例可循,阿裡雲得從零開始。
在林晨曦看來,“阿裡雲就像是一個軍隊,在攻佔一個看起來不可能攻克的山頭,一批衝鋒者倒下了,下一批衝鋒者接著頂上。其實是很悲壯的,因為沒有人知道,未來到底能不能成功。”
工程師們的黃金時間只有幾年,不願意在黑暗中一直摸索。各種爭吵和懷疑出現。壓力實在太大,很多人只在團隊呆了半年就走了。
甚至從微軟亞洲研究院追隨王堅而來的人也在放棄。2010年,一位老部下離開阿裡雲時,深情又失落地對王堅說,做雲計算的感覺就像集體合圍抱一棵大樹,誰都知道最終大家的手會連在一起,但誰也不知道那一刻會發生在何時。
2011年底到2012年初,是阿裡雲最艱難的時候。
在阿裡巴巴外部,業界都不看好雲計算。中國IT 領袖峰會上,李彥宏說“雲計算這個東西,不客氣一點講它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東西。"馬化騰則認為"它是一個超前的概念,目前佈局為時過早。"
在阿裡巴巴內部,大家都在看王堅的笑話,譏諷他是糊弄馬雲的“騙子”。其它部門的技術leader們都虎視眈眈,就等阿裡雲解散,然後去“瓜分”工程師。
有一次一群人吃飯,劉振飛問王堅,外面那麼多人罵你不靠譜,看你好像不在乎。眾人都愣住了。王堅埋著頭,想了半天說了一句,“我這就是死豬不怕開水燙。”
當王堅被燙的體無完膚時,馬雲又添了一桶開水。2012年8月14日,他發文任命王堅為CTO,全面負責規劃、制定和實施集團技術發展戰略。
阿裡巴巴內網徹底炸了,反對之聲洶湧不止,概而言之就是:王堅不懂技術、不懂管理,浪費資源無數,不被追責,反而高升,難以服眾。
沒人知道那段時間王堅承受了多少壓力。“有時候堅持是很難的,有時候放棄是很難的,進退維谷,但是具體到做飛天這件事我覺得堅持是很難的。”
關鍵時刻,又是馬雲撐了王堅和阿裡雲一把。他在內網公開回應:“博士是人不是神,博士的不足大家都知道,我瞭解的也並不比大家少,但博士了不起的地方,估計很少有人知道。假如,10年前我們就有了博士,今天阿裡的技術可能會很不一樣”。
為此,王堅對馬雲無比感激,後來寫書時,把這段話作為前序。
8
因為“理想主義”和“太執著”,王堅被認為是阿裡巴巴最像約伯斯的人,他的書架上也有一本沃爾特·以撒森寫的《約伯斯傳》。
約伯斯不好相處,以“現實扭曲力場”著稱。無獨有偶,王堅身邊人也能感受到他的“現實扭曲力場”。
那幾年,阿裡雲的工程師們一旦決定留下來,就會成為王堅的“腦殘粉”,他們堅信王堅的方向永遠正確。即使錯了,也是他們這些執行者錯了,“能力無法匹配博士的要求”。
王堅極具感染力,總喜歡給部下講雷達的故事。在二戰勝利前夕,《時代》週刊封面本來要刊登雷達的照片,都已經通知發明雷達的團隊了,這是一件無比榮耀的事情。結果發行前,改為刊登原子彈的照片。雷達團隊非常沮喪,因為從整場戰爭來說雷達的意義才是最大的。
每次王堅講這個故事時,聽眾都很興奮。他總會用“你們在做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情,不要怕犯錯”一類的話來鼓勵大家,然後眾人就覺得在做著一份無比光榮的工作。
2012年8月,王堅把每年一度的阿裡雲“飛天獎”頒給了全體員工,頒獎詞是一句略帶悲情的話——“堅持就是偉大”。
那年下半年,淘寶系“去IOE”完成,“飛天”已經跑得比較順暢,林晨曦可以放心離開了,“我在阿裡四年,其實相當於呆了十年。阿裡雲是一年走完了正常研發兩年半的路。人的頻率調快了兩倍半。”
離職那天,他和同事們在西湖國際旁邊的一家小館子聚餐,氣氛有點沉重。王堅開玩笑,“我們不應該這麼自私,晨曦不只屬於阿裡。”
那是一種什麼感覺呢?
林晨曦覺得不是傷感,不是難過,恍惚覺得:“在阿裡雲的四年,像是過完了一輩子。以後的事情,都是下輩子的。”
榮光時刻到底來臨。2013年8月15日,“飛天”5K系統上線提供服務,這是中國第一次實現單個集群超過5000台伺服器的通用計算平臺,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對外提供這種能力的公司。
阿裡雲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同年12月,啟動“登月計畫”。
“去IOE”完成後,阿裡雲沉澱了一套“商業-開源-自主” 軟體交互反覆運算的工程管理方法,成功服務國內關鍵行業客戶超過20萬家,推動了國內企業向雲計算的全面轉型。
後來,那些早年離開的工程師,一直在想,阿裡雲最終能成功,王堅的堅持是不是唯一的原因?
有一次,林晨曦和老同事們聚會,為這個問題一直聊到淩晨3點,結論是:“如果換一個人,也許早就掛了10遍了”。
在2012 年的阿裡雲年會上,王堅走上台,他緊攥話筒,幾次抬眼望向遠處,幾次欲言又止,最終泣不成聲。
他說:“這兩年我挨的罵甚至比我一輩子挨的罵還多。但是,我不後悔。只是,我上臺之前看到幾位同事,他們以前在阿裡雲,現在不在阿裡雲了。”
這其中就包括吳翰清,2012年9月離職創業,就在“飛天”即將展露曙光的前夕。走之前,王堅約他長談,臨別時,他流淚說:“博士,其實我一直是相信你的!”
兩人相對,淚眼凝噎。
當吳翰清創業後,才深深體會到王堅的不易。“現在我回想起來,王博士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他沒有太多的創業經驗和產品經驗,僅憑著一腔熱忱帶領著一群同樣熱忱的工程師們在做世界上最難的技術之一。走了很多彎路,也傷了很多人的心,但也栽了很多樹,讓後人乘了涼。”
9
乘涼者甚多。
阿裡雲趟出一條路後,國內雲計算熱潮興起,2013年就此成為中國雲計算的轉捩點。UCloud和七牛雲等協力廠商雲計算企業成立,騰訊開放平臺也是這一年對生態企業開放,AWS高調入華。
2014年9月19日,阿裡巴巴在美國上市。在上市故事中,阿裡巴巴一再強調的核心業務之一是“雲”和大資料,業務戰略是“雲+端”。這個基於“雲”的宏大敘事,正是始於六年前王堅掀起的內部技術革命。
技術底座已經構築,接下來就是高歌猛進。
馬雲再次展現了善於點將的本領,用阿裡小貸負責人胡曉明(現為螞蟻金服總裁)接替王堅,擔任阿裡雲新CEO,給這家技術公司注入商業基因。
到2016年,阿裡雲營收規模已躍居亞太第一,全球第三,連續數年保持三位數的增長。
同年,王堅卸去阿裡雲總裁及阿裡巴巴CTO兩職,專任阿裡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
目前,40%的中國500強企業、近一半中國上市公司、80%中國科技類公司是阿裡雲的客戶。
在阿裡巴巴內網,王堅被貼上各種各樣的的標籤,出現頻次最高的有:“遠見”、“先知”、“堅定”、“堂吉訶德”……
但這個被稱為中國10年來最成功CTO的男人卻說,“我是一個既得利益者。”
2018年,王堅受邀參加央視《朗讀者》節目,誦讀了喬恩·克拉考爾的《進入空氣稀薄地帶》,回憶起阿裡雲的創業史。
他對董卿說,計算像是一口井,井裡有著最珍貴的水資源。隨著大家對計算需求的增大,要有人想辦法把井水變為自來水,讓它順暢地流入尋常百姓家。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際上需要建水廠、鋪管道、做水龍頭、裝水錶等一系列環節的精密配合。更重要的是人們對新理念的接納,因為第一口自來水從水龍頭裡流出之前,沒有人相信。
在阿裡雲出現之前,國內也沒有人覺得這個新技術能推動社會進步。
王堅說,他願意做那個引水的人。領著一群年輕人,去做一個中國人從來沒有做過,只在他們腦子裡存在過的東西。
2017年,中國電子資訊技術年會上,王堅代表“飛天雲作業系統核心技術及產業化”專案接過科技進步特等獎的獎牌,這是該獎項設立15年以來,首次頒發的特等獎。
中國電子學會鑒定認為:“飛天系統核心技術完全自主可控,總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對我國乃至全球互聯網產業發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推動作用,是以企業為主體的雲計算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創新的成功實踐。”
有人在知乎上寫下這樣幾句話:“10年前,我也覺得博士(王堅)是個騙子。現在看看,我覺得他是個偉人。我覺得沒有這些別人嘴裡的偏執狂,世界又怎麼可能被改變。”
10
道不孤,必有鄰。
王堅現在更多扮演的是阿裡巴巴技術先驅的角色,當下研究旨趣是“城市大腦”,開闢以資料資源為關鍵要素的城市發展路徑。
人類最偉大的作品是城市,但也帶了“城市病”。在王堅看來,“城市大腦”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讓城市的資料流程動起來,產生價值。
解決交通問題,並不是“城市大腦”的唯一功效,它是未來城市新的基礎設施,可以在城市的建設發展中做出更多貢獻。
互聯網、資料、雲計算,這三者始終讓王堅念茲在茲,在他心目中就如同火,新大陸和電,足以改變世界,值得用一生去探尋。
英雄所見略同。李開覆沒有看走眼,馬雲也沒有看走眼,他真是一個純粹的技術人。
2014年,吳翰清重回阿裡雲,回首往事,他說時光本身無法倒流,如果能穿越到那個時間,他可能不會選擇離開,有可能選擇在這個公司把這個事情做成。“其實我從王博士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堅持,其實他的所作所為以及他個人的軌跡,有一點顛覆我的世界觀。”
被改變的不止吳翰清一人。
如今,阿裡巴巴技術大牛雲集。許多人,無論是才智,還是年華,都不遜於10年前的王堅。當國家給予民營企業技術人至高榮譽時,對他們而言,風好正是揚帆時。
王堅的故事,重新定義了阿裡巴巴工程師這個群體,他們腳踏實地,但高舉理想主義旗幟,不墜青雲之志。保不齊,若干年後,他們之中會湧出又一個院士。
十年一覺“飛天”夢,譭謗也好,讚歎也罷,對王堅來說,皆為過眼雲煙。他撰有《線上》,結尾如此寫道:
什麼是對技術的熱愛?你真的相信技術會改變很多東西嗎?你有沒有足夠的自信和熱愛去捂暖這條蛇,哪怕它蘇醒以後可能會咬你一口?當你熱愛一個東西的時候,你很難預料最終的結果。
但是“如果困難出現,就要戰鬥到底。“ 那是他最喜歡的《進入空氣稀薄時代》中的一句話。
參考資料:
1.《追隨智慧——中國人在微軟》,淩志軍,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 《道哥:王博士》,吳翰清,道哥的黑板報
3. 《阿裡雲第一任技術總監的故事》,林晨曦,阿裡雲橙
4. 《雲之戰》,孫宏超,騰訊深網
5.《雲計算深刻改變未來》,張為民,科學出版社
6.《王堅:一個預言家的命運》,張寒、周欣宇,人物
地面天氣圖歷史資料 在 地面天氣圖歷史資料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提供地面天氣圖歷史資料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地面天氣圖符號、風向圖示、地面天氣圖怎麼看有關電玩與手遊文章或書籍,歡迎來遊戲基地資訊站提供您完整相關 ... ... <看更多>
地面天氣圖歷史資料 在 地面天氣圖歷史資料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提供地面天氣圖歷史資料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地面天氣圖符號、風向圖示、地面天氣圖怎麼看有關電玩與手遊文章或書籍,歡迎來遊戲基地資訊站提供您完整相關 ... ... <看更多>
地面天氣圖歷史資料 在 [問題] 請問怎麼去NOAA查1969年的天氣圖? 的八卦
如題
因為最近要交歷史報告
想說研究歷史上特別的颱風
就挑到..
1969年的
可是中央氣象局好像沒有什麼資料
應該要去NOAA查
找到網頁了
但是就是不會打上參數
能幫個忙嗎?
比如說是一個以填好的範本
感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0.168
> -------------------------------------------------------------------------- <
作者: zonslan ( ) 看板: TY_Research
標題: Re: [問題] 請問怎麼去NOAA查1969年的天氣圖?
時間: Tue Oct 31 16:17:57 2006
※ 引述《justin210559 (阿堯)》之銘言:
: 如題
: 因為最近要交歷史報告
: 想說研究歷史上特別的颱風
: 就挑到..
: 1969年的
: 可是中央氣象局好像沒有什麼資料
: 應該要去NOAA查
: 找到網頁了
: 但是就是不會打上參數
: 能幫個忙嗎?
: 比如說是一個以填好的範本
: 感激^^
應該是這網頁吧?
https://www.cdc.noaa.gov/Composites/Day/
這是日平均 如果要更細的可以去左邊選
Plot 6-hourly NCEP/NCAR Reanalysis composites
輸入方法不難 最上面Variables選你要看的圖層
舉例來說要看地面氣壓圖 選Sea level Pressure
右邊Analysis Level選擇Surface
下面一堆空白不要理他 再往下選日期 看你要哪天到哪天的
Color的部分有顏色或黑白(通常看氣壓我會選黑白 當然有些會是彩色比較容易看 看個人)
Shading Type也有三種可選 可以自己Try看看(地面氣壓我會選Contours)
Plot Size預設是100% 可以自行放大或縮小 這也是看個人
然後Region的地方要選擇一下 或者選Custom 在下面if custom的地方輸入範圍
Enter lowest lat (-90 to 90) (這是緯度範圍 比如0~60)
Enter western most longitude (0 to 360) (這是經度 西經179的話輸入181)
大概就這樣囉
--
相關圖片請參考 https://blog.webs-tv.net/weathertw
用天氣寫日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103.226
> -------------------------------------------------------------------------- <
作者: civelant (阿痕) 看板: TY_Research
標題: Re: [問題] 請問怎麼去NOAA查1969年的天氣圖?
時間: Tue Oct 31 17:31:44 2006
9/19 https://0rz.tw/751ZO
9/20 https://0rz.tw/2f21d
9/21 https://0rz.tw/4e22z
9/22 https://0rz.tw/eb21U
9/23 https://0rz.tw/7b20n
9/24 https://0rz.tw/0f20Q
9/25 https://0rz.tw/54214
9/26 https://0rz.tw/f71Yt
9/27 https://0rz.tw/3122C
9/28 https://0rz.tw/0f20R
Variables 選 sea level pressure
下面方格輸入年 月 日 例如 1969 9 26
Color 選 black and white
Shading Type 選 contours
Plot contour labels? 選 yes
Region of globe 選 custom
Enter lowest lat (-90 to 90) 輸入 0 highest 輸入 50 (自己選自己要的緯度範圍)
Enter western most longitude (0 to 360) 輸入100 Eastern most longitude 輸入170
(自己選自己要的經度範圍)
其他的不用改
按 create plot
應該是只能找每天的
好像沒有某時那麼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88.23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