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6年前的今天,甚至在1年前,
我都還沒想到自己現在會在台灣。
丁度一年前、台湾来る予定は、まだなかったな。
5年前寫下的這本筆記本跟6年後為了台灣當地廣播節目做準備寫下的談話內容,這些都是我的台灣朋友們教我的,雖然有點破舊,但是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寶物。
全部が中途半端なオレだけど、大切だと思うことは続けてきたつもり。
最後,因為地震相關的問題,讓我再度回想起2011年3.11大地震發生當時的心情,所以我想把這些當作紀錄寫在這裡。
結局なにするも助けてもらってばかりのおれだから、なにか手伝える人生を。
📻
1. 您是因為日本311地震才認識台灣。請談一下,在還沒到台灣前,對台灣的印象是?在日本有來自台灣的朋友嗎?
對,是因為地震而開始認識台灣。母親對我說的一段話,也成了目前我在這裡的一個重要因素――「就算只有你一個人,去一趟台灣吧」。學習到的台灣歷史之類所產生的印象?大概就只是想去看神隱少女中出現的九份景色吧。不好意思,當時對台灣可說是完全不了解呢。
開始對台灣產生興趣時,剛好有一位來自屏東的台灣人成了我同事,從那之後,我的台灣朋友就慢慢增加。和那位同事到現在也還是好朋友。
2. 請您回想,當時311地震對日本國內帶來甚麼影響?日本國內的狀況是?另外,對您自己個人而言,又有何影響?
每天都能在電視上看到東北大地震的災情、被海嘯淹沒的家或捲走的車。不只是東北,東京附近也發生各種事故。那時我人在千葉,還看到裂開的道路。因為由填海造地而來,能看到道路上湧出海水和泥沙。此外,各地區的各種活動等也都取消,日本全國都沉浸在哀傷中。我的大學畢業典禮也被取消了。
3. 在311地震後,很多國家都進入協助日本。當時您從媒體看到這些援助,心中有何感觸?另外,為什麼會對台灣援助特別感動?原因是?
電視上也不時報導來自世界各地支援狀況。而為了讓支援能不中斷,我想有許多人都在思考能為東北做些什麼。我也是其中一人。但其實那時候,據說前往東北的路線都被毀壞了。此外,因為日本人從關西大地震學到教訓,與其送去對方不需要的東西,使得那些物品成為垃圾,還不如等待官方告知對方需要的物品。結果,當時我完全幫不上忙。
受到電視很大的影響。在電視上看到好多次學生和其他許多人都在路邊進行募金活動。雖然不是要特別和別國做比較,但會最感動是因為,在網路媒體和電視等各種地方,最常看到台灣進行的援助活動。
4. 您在日本原本是模特兒兼攝影師,是什麼原因,讓您最後決定到台灣打工度假?另外,您到台灣前,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如學中文或找資料了解台灣等,過程很辛苦嗎?當時您所想像的台灣是?
常被問這個問題呢。那時對我而言,只有一個想法――「與其做模特兒或攝影師的工作,更想去台灣」。至於去了之後該做什麼,其實根本都沒去想。有種去了就知道該怎麼做,完全當作去旅行一樣。唯一想到的是,大概就是先在學校就讀半年學習中文吧?結果三個月就離開語言學校了。
5. 其實在311大地震後,也有很多日本人用不同方式感謝台灣。但您為何會選擇用攝影進行?所進行的方式是?希望達成甚麼目的?
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能力。不是有錢人,也不有名,更沒有什麼特長。就只是很喜歡拍照。
關於這個,可能要聊很久。在來台灣前,我有學習台灣歷史。其中有許多事讓我感到驚訝。最令我訝異的是,世界還不接受台灣成為聯合國的會員。明明就擁有獨自的傳統文化,也有政府治理,是一個有著美麗大自然和各式各樣人種的地方!
因此利用拍照來感謝?並不是這樣的。將照片利用現代社群媒體的力量,一步步將台灣這個美麗的國家,讓朋友們傳達給他們各自的朋友知道。然後,若能以日本為中心往外擴展,讓世界各地的人開始能以不同形式關心台灣的話就好了。我能做到的大概就只有這樣。
6.您到台灣已經半年了,到目前為止,對台灣的印象是?跟原本想像有什麼落差?如人、食物、環境等等。另外,還不能適應的地方是?
與距離無關,台灣人就是讓人感到親近。就算是初次見面,問路的時候、有什麼困難的時候,能不時在都市內看到他們幫助別人。在台灣生活久了,就能感受到台灣人天性中的熱情。在來台灣前,覺得不管是臉還是想法什麼的,都和日本人差不多。但,現在的想法已經有了180度的轉變。以食物為例,住越久,越會避免吃到油膩的食物,會去吃的東西也逐漸減少。繞世界一圈,台灣人可說是最熱情的!
7.您來台後,走過台灣很多地方紀錄。到目前為止去過哪些地方?最喜歡的地方是?有哪些讓您印象深刻的拍攝經驗?另外,除了風景外,台灣最讓您感動的是?
大部分的知名或人氣景點,我都去過了。最喜歡的景點是,台東三仙台和離島小琉球。東部的大自然,對我而言,就如同歐洲的群山一樣,能看到大片大片的岩壁,令人感動。另外,因為對原住民特別感興趣,對東部和南部特別有興趣。因為實在好想參加原住民的豐年祭,去年來到台灣沒多久,就去了一趟。倍受感動!
風景以外、令人感動的部分?當然就是,至今為止不曾感受過的溫馨人情。住家附近有市場,和市場的某戶人家感情特別好,目前已到了直接稱呼他們是台灣的父母的程度。過農曆年時,也和家人們圍爐吃年夜飯,最近還和他們一起玩北部一日遊。他們是世界第一熱情的父母。
此外,最近又再去了一趟三仙台。那時候,車子途中爆胎,但因為是星期天,不管哪家店都休息,有一個人特地下車過來關心協助,還說為了之後能自行解決,教導我如何更換輪胎。在大雨之中,不求報答地幫助我這個陌生人,讓我感動到快哭出來。
小林賢伍
翻譯 曹敏書 MaruTang
協力 章亞嵐×老公 Marino 韓松儒 Austin
中央廣播電台
「全球台灣4.0」節目主持人 陳士廉
[email protected]
0916-261-161
02-2885-6168#278
節目官網 http://radio.rti.org.tw/program/detail/?recordId=1326
臉書官網 https://www.facebook.com/globetw/
訪問的聲音檔已經上到網路
請點選下面網址
http://radio.rti.org.tw/program/detail/…
※按網標題旁「紅色耳機」圖示就可線上收聽
「地震發生的自然因素有哪些」的推薦目錄:
地震發生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八卦
喜馬拉雅山冰川:災害無人監測背後的困境和原因 - Navin Singh Khadka
對喜馬拉雅山冰川的研究常常聚焦於冰川湖快速填滿的危險以及對未來水資源的影響。通常,這會被用來凸顯全球變暖的衝擊。但是,冰川消融還可能帶來其它嚴重災害。科學家說,問題是,現在沒有人對此進行監測。
科學家說,最近發生在印度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的冰川斷裂引發洪災,造成上百名工人被困和多人死亡事件就是最新例子。
喜馬拉雅山是除極地以外冰山數量最多的地方。但隨著全球變暖所造成的冰川融化加速,已經有數十億噸冰消失。
美國資深地質學家卡爾格爾教授表示,人們對那裏發生的實際災害缺乏全面了解。卡爾格爾教授對喜馬拉雅山脈的多起災難進行過研究,同時也在研究最近印度北阿坎德邦的災難。
他告訴BBC,人們對象北阿坎德邦這樣的事故只是做出反應,而不是去監測這些具有危險屬性的冰川。
冰川消融的危險
專家們解釋,冰川縮小或變薄後,其中一些會變得危險,例如,有時候當冰川面積減小,剩餘的冰會在陡峭的山崖形成危險的冰峰,有隨時坍塌的危險。
同時,冰川縮小或變薄還可能使其周圍和下方地面失去穩定性。這樣就會使該地區更容易發生山體滑坡、岩石滾落、冰崩,甚至是整個山坡塌陷。
科學家說,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可能導致山下河、溪堵塞。還可能造成決堤,就像初步調查顯示最近發生在印度北阿坎德邦災難事件那樣。
但是科學家說,他們不知道此類與冰川有關的危險究竟會波及哪些地區、下游哪些定居點或基礎設施可能受到威脅。
監測冰川為何困難?
首先,喜馬拉雅山脈地理條件的特點給監測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印度冰川學家阿扎姆表示,喜馬拉雅山以及興都庫什地區一共有5萬多個冰川,包括實地考察在內才只有30個受到密切觀測。
而其中,只有大約15個研究結果得到發表。阿扎姆表示,絶對需要更加密切地監測這些冰川,特別是在目前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情況下。
地震與氣候
科學家說,作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山脈,喜馬拉雅山仍在不斷升高,而地震常常使其山坡不穩定。與此同時,氣候變化帶來的降水/雪模式的改變也讓喜馬拉雅山更加脆弱。
他們補充說,全球氣候變暖給冰川所帶來的相關變化讓情況可能更糟糕。
2016年西藏阿魯山(Aru)的一個冰川突然倒塌,引起巨大冰崩導致9人遇難,數百頭牲畜喪生。
就在幾個月後,同一山脈又發生冰川意外坍塌事件。
2012年,巴基斯坦管轄的喀什米爾地區的錫亞琴冰川事故造成140人死亡,死者大多數為巴基斯坦士兵。
冰川減少 滑坡增多
最近對亞洲一些高山地區的研究發現,在1999年到2018年期間大型山體滑坡以及所發生的頻率與冰川消融有關聯,研究對象包括喜馬拉雅山西部、帕米爾高原東部、喀喇昆侖山脈以及興都庫什山脈南部。
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利用美國地質調查局衛星圖像的幫助進行研究確定,在2009到2018年間共發生了127次山體滑坡。
該研究結果在經過同行評審後發表在去年一月份的《自然》雜誌上。其報告說,他們的研究表明,過去10年大型滑坡有所增加;冰川面積減少與山體滑坡增加有關。
滑坡專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水溫科學實驗室負責人基爾史鮑姆表示,冰川縮小可能帶來的危險正變得越來越明顯。
他解釋說,之前山坡上的岩石被冰川固定,但沒有了冰川,岩石自然就會滾落,造成危險。
2018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一份有關冰雪圈的特別報告稱,冰川減少以及永久凍土解凍降低了山體的穩定性以及整體設施的完整性。
冰雪圈是地表的一部分, 它包括冰川、海冰、冰蓋、冰河和凍土等。
聚焦冰川湖
對喜馬拉雅山冰川有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冰川加速融化讓冰川湖過滿、引起決堤泛濫的方面。
批評人士說,人們把精力過度集中在冰川湖上,而忽視了冰川縮小的其它威脅。
研究喜馬拉雅山冰川變化的美國猶他大學地理學教授魯珀表示,對其它方面的關注很少。他說,這可能跟冰川雪崩和冰崩災難相對罕見有關。
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工作了多年的國際山區綜合開發中心的專家表示,該地區歷史上與冰湖有關的洪水造成了更多問題。
該中心冰雪圈項目協調員傑克遜表示,這些洪水可以在沒有任何預警情況下影響人們,因此非常危險。
冰川研究
印度政府有關機構由於對冰川威脅重視不夠已經受到批評。
最近剛退休的資深冰川專家多波哈爾博士表示,他們在2009年曾經啟動一個研究冰川的中心,本來想把它發展為印度國家冰川研究所,但最後卻落空。結果嚴重影響了冰川研究工作。而且,他們所培訓的十幾名冰川專家也都丟了工作。
印度政府的「全國氣候變化行動方案」中有一項專門負責「維持喜馬拉雅山生態系統」,目標就是發展和採納新方法評估喜馬拉雅山生態系統、包括冰川的「健康狀況」以及建立數據庫。
一些專家說,印度與其共享喜馬拉雅山脈邊界線的鄰居中國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是造成這方面工作滯後的一個主要障礙。
IPCC特別報告海洋與冰雪圈的主要協調作者普拉卡什表示,他們應該團結起來,共享跨境冰川信息。
他說,「只有那時我們才能夠全面監測與冰川縮小有關的危險,並能夠為應對可能發生的災難做好凖備。」
原文:BBC中文網
#環保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