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ptt, 實在太白痴的應景文了XD
全世界大約有二十億個未滿十八歲的兒童或是青少年,
但是由於聖誕老公公並不理會信奉回教、印度教、猶太教、以及佛教的小孩(日本例外)
因此根據人口統計局的資料
聖誕老公公在聖誕節的工作量只有所有小孩總數的百分之十五
也就是大約三億七千八百萬人。
根據統計,平均每戶人家有 3.5 個小孩,如果假設每戶人家至少有一個乖小孩
那麼聖誕老公公總共要去一億零八百萬戶人家。
感謝地球自轉與不同的時區,如果聖誕老公公由東方出發,一路向西行,
那麼他大約有三十一個小時的聖誕節來工作。
這段時間內他必須每秒鐘拜訪 967.7 戶人家
也就是說,在長統襪中塞入禮物、把剩下的禮物散佈在樹下
吃掉留給他的零食、爬上煙囪、跳上雪橇然後啟程趕到下一戶人去。
為了計算方便,我們假設這一億零八百萬戶人家的位置相當平均的分配在地球表面上
那麼每兩戶人家間平均相隔約 780 公尺,而總旅程長達七千五百五十萬公里
這還不計算中途上廁所或休息
聖誕老公公的雪橇至少以秒速 650公里以上的速度行駛,大約是音速的三千倍。
比較起來,人類製造速度最快的載人乘具-尤里西斯號太空船
則是以秒速27.4公里的笨拙速度行進;超人力霸王每秒鐘只能飛行約一公里;
另外,一隻普通的麋鹿最快可以用時速15公里的速度跑。
另外關於載重的部份,假設每個小孩所收到的禮物只是一盒普通包的樂高積木遊戲
(大約兩磅重),則光是禮物的部份就有五十萬噸重。
在地面,一隻普通的麋鹿僅能拖動三百磅以下的重量。
假設一隻會飛的麋鹿的力量是普通麋鹿的十倍
聖誕老公公仍然需要三十六萬頭飛行麋鹿來托運禮物。
但是三十六萬頭飛行麋鹿本身的體重大約是五萬四千噸,
再加上能夠負荷如此龐大重量的雪橇,使得總重量超過六十萬噸重
大約是三十隻大恐龍哥吉拉,或是七十八艘依莉沙白女皇號郵輪的重量。
六十萬噸重的物體以秒速 650 公里的速度在大氣層內移動
就像太空船重返大氣層時一樣會因與空氣摩擦而產生高溫。
跑在最前面的兩隻麋鹿每秒鐘將會吸收 1.43 X 1.0^19 焦耳的能量
使得可憐的麋鹿在瞬間燃燒爆炸
爆炸威力將會將其後的所有麋鹿群也一起炸的粉身碎骨。
另外以三千倍音速前進所產生的強力音障衝擊波將會完全摧毀所有的麋鹿群、
雪橇及禮物、一切都會在千分之四點二六秒之內全部瞬間汽化掉,
大約剛好是在聖誕老公公到達第五戶人家的同時。
但是,這一切其實都無關緊要。
因為聖誕老公公在千分之一秒內從靜止加速到秒速 650 公里,
使他必須承受一萬七千五百G的重力加速度。
即使聖誕老公公苗條到只有體重只有兩百五十磅,
他仍然會被四百三十一萬五千零十五磅的壓力壓扁在雪橇的後座上,
瞬間粉碎他的器官與骨骼,只剩下一團肉醬。
因此,如果有聖誕老公公的話
他現在已經死了。
地球自轉速度計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地震災害與預防系列報導:2018年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活躍
【日本每年1/1都會向民眾公布“大地震預測” 今年公布一處位於靜岡縣延伸至四國地區的“南海海溝” 30年內發生芮氏規模8至9大地震機率升高10%達到80% 另一處則是靠近北海道的“千島海溝” 30年內發生芮氏規模7.8至8.5大地震機率也從70%升高到80% 全球在歷經相對平靜的2017年後 去年底至今年初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活躍程度超出人們預期 這可能是地殼運作週期 也可能是地球自轉緩慢所致】
「為您播報一條來自台灣的重大新聞,政府和目擊者說,飯店和其它建築物已經倒塌了,就在一起芮氏規模6.4地震發生之後,」CNN主播。
就像原本卡住的地方被解鎖,上端的板塊也跟著一起鬆了,台灣地震專家如此解釋,近期發生在東台灣花蓮的一連串強震,這裡原本就是板塊正面衝擊的地方,能量累積相當快,米崙這個活動斷層又相對年輕,再加上台灣過去每年平均會發生,上百起有感地震,去年2017卻只有60起約莫一半,粗估至少還有14.3顆原子彈的能量,等待釋放,「我們可能很難告訴台灣人這一連串的地震已經結束了,」加州理工學院教授Thomas Heaton。
不少人憂心,這恐將是一連串地殼活躍變動的序曲,因為根據美國地震學會去年11月初所發表,<近五年全球地震危險預測>報告,2018年全球大地震應會更頻繁,且釀成巨大傷害的強震,也將從過去每年15次提升為20到30次,其中又以熱帶地區的地震數量變化最為顯著,這源自於地球自轉速度減緩,不過更多學者則將矛頭指向,我們剛過了一個異常平靜的2017。
「沉寂近250年坎巴利內火山,2017年3月24號晚間突然噴發,地點就位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堪察加半島這個敏感的火山帶,「堪察加半島位在俄羅斯遠東,歐亞大陸地區,100多座火山遍布在此,成為全球火山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影片旁白。
「由於前次噴發1769年,距今已相隔近250年,且此次噴出的火山灰動輒8公里,並在半島東岸白令海外海,引發芮氏規模6.6的有感地震,學界原先看好會引發一系列連鎖效應,「我們的地球,它是一個一直到現在還在活動的星球,這是在整個太陽系裡面唯一的,火星啊或月球啊其它星球來講,基本上它板塊是不會動的,最重要的是因為它,星球內部的岩漿已經冷卻掉了,那地球內部我們的岩漿,還是一直很熱,還是在活動,所以板塊它會移動,它會動的時候,兩個板塊擠壓的時候,它就會產生地震,也會產生火山,所以火山和地震,大概都是在同樣一個地帶裡面會形成的,」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
「然而科學家們望穿秋水,空對的卻是2017全球異常平靜的地殼,前半年除了俄羅斯火山爆發,只有美國黃石公園兩周內近九百次地震,最讓人膽戰心驚,「在過去一週 一連串地震,撼動黃石國家公園,園內8座超級火山,可能隨時爆發,」新聞主播。
黃石公園擁有,全球最危險的數座超級火山,地震接連不斷,意味著內部能量非常澎湃,而過去兩百萬年來,黃石公園火山僅大噴發過三次,有學者推測,一旦再次爆發,恐讓整個美國都被火山灰掩埋。
2017年8月8號,四川九寨溝發生芮氏規模七強震,由於震源深度僅20公里極淺層,地震當下全城停電,房屋開裂,煙塵四起,大陸地震專家表示,印度洋板塊過去平均是以每年5公分速度,向北向東,將青康藏高原抬升,而在抬升過程中,高原鬆軟物質東移,遇上四川盆地較堅硬的剛性物質受到阻擋,就會累積能量,但上半年地震偏少,累積了過多能量,這也使得四川新疆接連強震,九寨溝遭遇重創。
2017年9月8號中午12點多,墨西哥南部的恰帕斯州近海,發生芮氏規模8.1強震,30分鐘後,日本熊本也發生規模4.1地震,同月20號,墨西哥再度地牛翻身,巧合的是,日本又再次發生地震,這回連紐西蘭外海也測得6.1強震。
沒過多久11月13號,伊朗和伊拉克邊界也發生規模7.3強震,哥斯大黎加規模6.5地震,其它還有日本仙台規模5.8,及墨西哥一天內三度火山爆發,地點均全落在太平洋火環帶上,「從南美洲到阿拉斯加再到印尼,其實就是沿著太平洋沿岸畫出,火環帶就是有火山和地震,這個區域就是一天到晚在地震,地球上九成地震都發生在此,」地質學家。
過去不斷有專家點名,太平洋火環帶在2020年前,恐將進入所謂強震周期,也就是很有機會出現規模九以上強震,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也說,確實有報告稱,2018全球地震次數將明顯增加,但這僅源自於統計歸納,實際情況還受不少變數影響。
因為地球的地底深處,永遠藏著人類難以理解的秘密,但人類卻總以為能單純地蒙受其利,這也是為什麼斷層帶來的,礦物質,金屬和水資源,在遠古時代會有13個,人類最重要的古文明,把11座城市建在板塊交界處,如今全球前20大城市中,也有至少十個位在危險的斷層帶,「我們正飛過的這道巨大疤痕,就是兩個主要板塊交界處,右邊是北美板塊,左邊則是太平洋板塊,」地質學家瑪莉露。
尤其科學家們始終關注,位於加州的聖安地列斯斷層,這也是過去兩千五百萬年來,北美最大的地震斷層帶,就在這道板塊分界處,黃金最早出現在熾熱且富含礦物質的岩漿裡,後來所有讓加州致富的一切,也被證明多少都和聖安地列斯斷層有關,無論是相互碰撞板塊推擠而成,加州海岸線上的山脈美景,或者是石油,這個俗稱的黑金。
但斷層線從來不只會帶給人類資源,也會索取昂貴代價,有人就曾計算過,每一百年襲擊洛杉磯的大地震,都釀成至少2500億美元損失,但聖安地列斯斷層卻能為加州,每年進帳一千億美金,好處與風險根本是40比1的交易,「80年到90年代之間,加州規律性地發生較大型的有感地震,但過去16年來,就再也無聲無息,這有點不尋常,」UC Davis大學教授藍道。
不少專家提醒,加州大地震的周期早就過了,接下來的每一天都不可大意,特別是經歷了相對安靜的2017,綿延七百多英哩,2千5百萬人緊鄰而居的聖安地列斯斷層,必將是2018地震火山學者嚴密關注的熱點,而全球其它斷層帶上的人們,也不能掉以輕心,氣候變遷已經打破了過去的潛規則,就算一個強震發生也不代表危機已過,只要累積能量未釋放完全,未來都仍不排除會有更大的地震發生。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地球自轉速度計算 在 Facebook 八卦
2021年1月17日(星期日)
新發現❗️
.
眾所皆知一天有24小時,
但現在這個答案,
恐怕沒有那麼正確了,
因為...現在的一天,
根本不到24小時!
到底怎麼回事?
———————————————————————
科學家證實,
地球自轉速度達到50年以來最快,
如今「一天」的實際時間
平均比24小時還要短0.5毫秒,
引發增設「負閏秒」,
校正時間計算差距的激烈討論。
.
根據世上
已知最精準的時間測量工具「原子鐘」,
地球1970年代以來自轉一周的時間
皆比24小時稍長,
但2020年年中起自轉速度卻加快,
尤其2020年7月19日竟比24小時
整整少了1.4602毫秒,
成為紀錄以來最短的一天。
.
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報導,
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地球自轉服務(IERS)
為了使得原子鐘計算的「一天」時間
與地球運轉情況保持一致,
1970年代以來已經增加27次「閏秒」,
如今為了因應地球自轉變慢,
也引發是否增加「負閏秒」的討論。
.
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資深研究員惠伯利
向《每日電訊報》表示,
「地球如今自轉速率
比過去50年的任何時候都還要快,
這肯定是正確的」,
如果此速率持續加快,
很可能將會需要負閏秒,
「但現在言之過早」。
.
【DJ本人認為...】
有科學家認為這其中的原因,
是地球暖化造成南北極冰層融化,
導致地球質量重新分布,
因此也連帶影響地球轉動的速度有關,
所以.....又是暖化後遺症...😰😰😰
.
#好好愛地球吧
.
(新聞節錄出處:ETtoday新聞雲)
.
【今日節目單元】
16:00 [流行YOU & ME]
1、流行聽音樂:
這張寵物音樂作品,
真的是給喵星人聽的!
-臺灣自創的虛擬貓RURU醬
.
22:00 [MIDNIGHT YOU &ME]
1、誰沒有朋友:加油!Miu朱俐靜
2、中文流行歌曲俾你聽聽
.
大家可以在這裡討論今天的節目,
來.一.起.聽.節.目.和.蓋.大.樓.吧.!!!!!!!!!!!!!!!!!!!
地球自轉速度計算 在 地球自轉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自轉速度的變化20世紀初以後,天文學的一項重要發現是,確認地球自轉速度 ... 取整數,即為時區數,東西時區根據所在經度來確定;時區差的計算:若兩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