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相信
#每天工作16小時
#連續45年
#一定能超越果凍
——
「可是瑞凡,地球一天只有 24 小時,你還剩幾個小時可以睡覺啊?」
NO!NO!NO!你沒聽說嗎?科學家已經發現地球自轉越來越慢,換句話說,未來的「一天」正慢慢拉長......只要再等兩億年,一天就有25小時呢!
誰讓地球剎車了?答案是:月球!月球吸引地球的海水,引發潮汐現象,海水來來回回摩擦地表,就像貼在地球表面的「剎車皮」,讓地球慢慢「減速」......
http://research.sinica.edu.tw/chao-fong-earth-rotation-moon-angular-momentum/
——
#不過每天這麼操好像也活不到45年
#還是早點洗洗睡比較實在
#當不了果凍當果醬也不錯
——
追蹤 研之有物 挖掘更多地球內幕
地球自轉一圈幾小時 在 Facebook 八卦
【新文章】一天真的剛好24小時嗎?
上一篇文章《為什麼一天有24小時?》引起了幾位讀者朋友對1秒的現代科學定義的討論,我覺得是非常好的現象,說明很多朋友都覺得科學是有趣的,會在讀完文章後繼續思考,而不是把我說的照單全收。其中余承翰和Milka Wong分別對埃及的講解和中國的情況作出補充,非常感謝。朋友Lezhi Lo更不吝分享了他製作的精美圖解,解釋了使用銫-133作為現代計時基準的物理學上的考慮。非常感謝Lezhi的補充,他的圖解比我的文章更直觀也更易明白。
不過除了物理學上的原因,還有最後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就是銫-133的基態超精細結構躍遷頻率剛剛好等於以往天文學上測量到的曆書秒(ephemeris second),或即現代的原子時,即以天文考量而把一天切割成 24 x 60 x 60 = 86,400 等份。這個做法對日常生活影響最小,因此亦最能為社會所接受。
有見及此,我希望把這討論延伸,講講天文學上關於一天的長度的幾種不同定義。
試想像我們是活在古代的天文學家,我們可以如何定義一天的長度呢?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每天晚上觀察天上的星星東升西落,然後計算在下一個晚上需要多少時間才能看見一模一樣的星空。這樣做的好處是換日期的時間在午夜,不會對日間活動的人類造成混淆。這樣定義的一天叫做恆星日或回歸日(sidereal day)。
然而,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雖然星空和太陽一樣,每日都會東升西落一次,但星空的運轉速率比太陽快一點點,只需要23小時56分鐘4秒就完成一圈,而太陽卻需要24小時。這是因為地球在自轉的同時亦在環繞太陽公轉,因此如上圖所示地球需要比星空轉一圈再轉多一點點才能再次對準太陽。這樣就有麻煩了,半年後,午夜零時豈不是會發生在正午?
因此,我們就想出了另外一個方法定義一天的長度:太陽每天正午時分都必定位於南北指向的子午線之上(「子午」就是這個意思),因此只需要把連續兩個正午之間的時間間隔定義為一天就好了!這樣做的話能確保正午都發生在太陽穿越子午線的一刻,不會導致日夜顛倒。這樣定義的方法叫做太陽日(solar day),長度當然是剛剛好24小時,因為這根本就是定義24小時的方法啊。
然而,我們還有一個問題。如果地球環繞太陽的軌道是正圓形的話還可以,但是地球軌道其實是橢圓形的。這就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地球公轉的速率每天都不一樣,使得每個太陽日的長度都不一樣!如果硬要以太陽日為定義24小時的方法,難道1秒的長度要變得每天都不一樣嗎?
最後,我們想到了一個方法,就是把一天的長度與每天的實際太陽日長度脫鈎,轉移使用一年下來的每一天太陽日的平均長度:這叫做平太陽日(mean solar day)。我們更進一步直接定義一個平太陽日為86,400秒,再把換天的時刻定為日落後、日出前這段夜晚時間的正中間,這就解決了大部分日常生活所需的問題了。亦因為這樣的定義,正午都不會是發生在剛剛好12時正的,有時會比12時早、有時比12時遲。
然而,跟據現代科學使用銫-133定義出來的1秒,長度其實並不剛剛等於用平太陽日切割出來的1秒。這是因為潮汐作用使地球轉得越來越慢。現在一個平太陽日太約等於86,400.002個銫-133定出來的秒。所以我們可能會以為,一年下來會累積365 x 0.002 = 0.73秒,即差不多一秒!這樣的話豈非每隔年就必須加入潤秒嗎?可是我們知道加入潤秒其實並不常見,加入的時間亦絕非週期性。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地球並非只有自轉、公轉、潮汐作用等會影響太陽日的長度。地殼活動、季候風、洋流等等都會影響地球的轉速,而且還未考慮歲差——自轉軸因太陽和其他行星重力造成的進動和章動等影響。因此每天的長度其實是混沌的,非常難以用理論準確預測,只能透過實際測量得知。總言之,上述各種貢獻相加,令我們並不需要隔年就添加潤秒。
討論了秒、分、時、天的定義,下次我們再討論有關定義月和年的問題。
延伸閱讀:
有關潤秒可參考NASA的講解:https://www.nasa.gov/feature/goddard/nasa-explains-why-june-30-will-get-extra-second
港大物理系課程Nature of the Universe網上講義:https://www.lcsd.gov.hk/CE/Museum/Space/archive/EducationResource/Universe/framed_e/index.html
封面圖片:NASA
地球自轉一圈幾小時 在 北歐心科學 NordicHearts Facebook 八卦
重發置頂
《瑞典.生還手記》 #北歐生活
就是因為多口說了句「要做個手記」,結果就真的做了個手記,明明自己繪畫和寫字都醜,所以弄了很久。要來瑞典的應該也來了,但也分享一下部份生存心得吧。其實有點不齊全,但大家有興趣知的都可以隨便發問!也可以tag你將要到瑞典的朋友!
瑞典是北歐四國之一(不算冰島的話),給人的主要印象就是又黑又冷,其實不盡如是。受墨西哥灣暖流影響,瑞典其實比同諱度的地方要暖得多,瑞典南部的氣候和歐洲大陸部份地區相約。當然,北部還是很冷的,而東部在冬天時也可以很冷。所以說瑞典冷,仍然是對的。
不過換過來,瑞典的夏天就很是明媚可人。因為地球自轉軸是傾斜的,在夏天時,無論地球如何轉,北邊也總是朝著太陽,所以越北的地方,日照就越長,瑞典北部甚至有永晝(Midnight Sun)的現象,太陽不會下山。北歐夏天,就是太陽國度,每天可享受十幾二十小時的陽光,百花齊放,莓類盛長,加上清涼爽快的天氣,十分寫意。正因夏日如此美好,瑞典人會在每年夏至(日照最長的日子)左右慶祝仲夏節,放下公事,一起到大草地中,圍著花柱載歌載舞。
而相反,冬天時北半球總是背著太陽,所以越北的地方,黑夜就越長,也會有極夜的現象,太陽完全不露面。Winter is coming!大家可以親身體會《Game of Throne》入面可怕的冬天了,又黑又冷,真的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當然,這也意味著瑞典有不少冬日活動,例如溜冰、滑雪、雪地滑板、冰球、打雪戰、看極光、雪撬犬車、雪上電單車、焗完桑拿再跳到湖裡(這是北歐文化!)等等!所以大部份瑞典人,甚至是小孩,都是冰上雪上的高手!
正因為瑞典有極端的天氣,要生存就要有兩套準備!夏天的話,偶爾也會有炎熱的日子,所以需要少量夏裝,但出門一定要有外套,因為一日之內溫差可以很大。個人建議帶風衣和絨毛外套,兩衣在手,外擋風,內保暖,是夏天秋天的無敵組合。也非常建議帶自己的眼罩,因為除非你有很好的窗廉,否則長時間的日照,很易令睡眠質素變差!雖然是北歐,夏日時陽光也非常猛烈,所以也要有太陽眼鏡。冬天的話,一般是一件冰凍防御(+9)的大衣,衣長過膝保護會更好,但身材矮小就未必好看了(都變雪條了,誰管好不好看!)。而裡面穿秋裝即可,因為室內均有暖氣,穿太多在室內會很辛苦。冷帽、手套和厚襪是必備,否則你會覺得耳朵跟手指都要掉下來。防滑鞋對保暖和在雪地行走很重要,不過除非是去北部,否則也不一定要重裝的雪鞋,一般的防滑鞋(Timberland那種)已經足夠。不過,要仆街的還是會仆街,穿什麼鞋也要小心,不要踩在冰上。
講錢傷感情,在瑞典講錢,就會傷害弱小心靈。瑞典出名物價高昂,「巨無霸指數」是全球第三,詳情可以留意圖三。基本上什麼都很貴,不過自己煮飯,其實一餐也是15到30kr不等,視乎所在地區及季節。冬天菜價進入牛市,所有蔬菜價格都會急升,但記住不食菜會便秘,愛護腸道,還是乖乖食菜食水果,最起碼香蕉長期也不會太貴。而雖然瑞典很少用現金,但請留意,瑞典不設銀聯,所以香港很多提款卡都無法提款(除了Citybank好像還有Plus卡),而部份商店未必收沒有Pin Code的信用卡(香港大部份信用卡都是無Pin),安全起見最好預備一點現金。記住這裡雖是歐盟,但用瑞典克朗(Swedish Kronor SEK),不要搞錯。也可以考慮匯款,但非長期居民在這裡申請銀行戶口未必是易事,有時需要你有本地人口號碼(Personnummer),以下會提到。
社會主義好,當然要把每個人弄成人口單位,方便統計管理,所以瑞典採用人口號碼(Personnummer),是你生日日期再加四個字碼,要簽證超過一年才能申請。(沒錯,全世界都會知你的年齡,不用裝了)有PN不是無所不能,但無PN,就萬萬不能,甚至很多銀行也需要PN才能開辦銀行戶口,所以我上面提到,申請銀行戶口未必是易事。而最重要的是瑞典醫療保險,有PN,看病大約250kr,沒有的話,要收2500kr!所以,你要麼申請PN,要麼就不要生病!另外,來工作的朋友,記住留意每年報稅,瑞典行高稅收政策,由29%算起,一般都會在你工資中自動扣除,但每年仍然要申報有否其他收入,忘記了的話要罰款!
最精華的部份,就是瑞典文化了!一般來說,瑞典人都很好相處,加上瑞典是歐洲國家中英語第二好的(猜猜最好的是哪國!),和瑞典人相處沒什麼問題。不過要留意,普遍北歐人都非常需要個人空間,不太喜歡你問東問西,特別是政治與信仰。另外,除非自己提及,也很少問及家庭,因為這裡很少人結婚,就算已生兒養女,一般也是以同居(Sambo)形式生活。而瑞典人甚至很需要物理上的私人空間,連巴士站等車,也會保持兩秒距離!另外,瑞典人比較怕衝突,一般說話也很婉委,要小心聽聽有沒有弦外之音!此外,瑞典人處理公務很多時候要正式入紙,口講可能會忘記,所以最好用電郵或文書,他們就必定要正式處理。瑞典人比較內向,其實頗難融入他們圈子,他們普遍也算友善,但要深交卻非易事。瑞典人英語很好,而且覺得講英語很潮流,所以99%情況下,就算你跟他講瑞典語,他也會跟你講英語。在瑞典生活確實不用懂瑞典話,但他們也會欣賞你學習瑞典語,而且我覺得入鄉隨俗,學習當地語言是尊重當地文化的表現。瑞典人很著重Work Life Balance,作息有時,絕對不在工餘時做公事(當然,科學家是例外)。學習方面,大部份科目的學習也相對輕鬆,很多考試都可以無限重考,比較麻煩的是他們很愛小組討論,做專題是開會應該會開到你怕!瑞典還有不少有趣的文化,但這裡就只涉獵部份最重要的,其他就容後另開專題談吧!
好肚餓,就講到這裡,有什麼就隨便問吧!特別是關於在斯德哥爾摩的生存問題都可以問我!以上!
Word Press:
https://hknordichearts.wordpress.com/…/%E3%80%8A%E7%91%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