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卡通《宇宙戰艦》原名「宇宙戦艦ヤマト」(宇宙戰艦大和號),松本零士原作,瑞鷹動畫公司製作。
《宇宙戰艦》的企劃案始於1973年,由西崎義展和山本暎一合力運作。當時西崎義展受到美國科幻小說家海羅伯特·海萊恩
(Robert Heinlein)所著小說《瑪士薩拉之子》(Methuselah's Children, 1958)中「從危機重重的地球逃出飛向宇宙」的情節之刺激,以創造「太空歌劇」為考量,推出了「宇宙戰艦大和號」的企劃。
後來,經過藤川桂介等創作群的潤色,逐漸形成了日後《宇宙戰艦》之情節框架。而當松本零士於1974年接替山本暎一出任導演之後,便參照司馬遼太郎所著之知名歷史小說集《新選組血風錄》,調整了部分設定,最終讓此劇形成了「年輕人的群像劇」之樣貌。
第一部於1974年10月6日至1975年3月30日在日本讀賣電視台首播,共26集;第二部於1978年10月14日至1979年4月7日首映,共26集;1980年在台灣播出的《宇宙戰艦》包括第一部與第二部,共52集。
1980年7月14日至9月22日的週一至週五晚間,台灣的中華電視台(華視)首播《宇宙戰艦》中文配音版本,共52集。
第一部之劇情:
西元2199年,柯米拉星面臨毀滅,該星球上的人們打算遷移至其他星球,進而侵犯地球。由於柯米拉星人的生存環境必須存在核子污染,所以地球持續受到他們的核子武器攻擊。
地球軍在與柯米拉帝國軍的交戰中慘敗,柯米拉帝國軍開始向地球發射大量含有放射能的遊星炸彈,導致地球的抵抗力量越來越弱。
而原本與柯米拉星為雙子星球的伊斯坎達爾星決定仗義相助,向地球發送了波動引擎和波動砲的設計圖紙,並告知地球軍他們擁有能夠清除放射能的設備「宇宙清洗器D」。
於是,在與歐洲、美洲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地球防衛軍利用伊斯坎達爾星提供的技術,將沉睡於海底的大和號戰艦改造為宇宙戰艦,然後,宇宙戰艦載著地球防衛軍航向伊斯坎達爾星,負起將「宇宙清洗器D」載回地球的使命,踏上漫漫征程。最後,宇宙戰艦不負眾望,完成了任務。
第二部之劇情:白色彗星即將撞擊地球,柯米拉星的首領在臨死前留下一句話:「從海底到天空」。但就算集結了從海底到天空的力量,仍無法摧毀白色彗星,即使是宇宙戰艦的波動砲也無用武之地。沒想到最後,白色慧星是被人類的超能力所擊潰!
《宇宙戰艦》第一部主題曲
詞、曲:汪石泉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駕駛著宇宙戰艦 航行在無際太空
我們冒險犯難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駕駛著宇宙戰艦 保衛著我們基地
不容敵人侵犯
我們機智 我們勇敢
我們有良好的訓練
奉到命令 勇往直前
永遠站在宇宙的第一線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前進
《宇宙戰艦》第二部主題曲
詞、曲:汪石泉
繞月亮 追星星 宇宙戰艦飛不停
志氣大 年紀輕 我是太空小英雄
新式的武器我來用 困難的任務我執行
團隊的精神要發揮 艦長的命令要服從
啦啦啦啦啦
從海底 到天空 宇宙戰艦最英勇
冒著險 作先鋒 每一次行動都成功
每一次行動 都成功
地球先鋒隊中配版 在 知史 Facebook 八卦
明成祖尋覓建文帝 需要鄭和七下西洋?(二)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續)
朱棣迫切需要找到一條發財致富的捷徑,維護大明王朝的統治。北方遊牧民族與明朝長期對抗,蒙古高原那邊不可能有甚麼發財的機會。那麼南方的海上有沒有機會呢?假如能夠在海上找到貴金屬比如黃金、白銀的產地,武力搶奪或是和平貿易,都會給大明王朝帶來足夠多的貨幣,國內經濟的差錢窘境也將一舉解決。
這就是鄭和下西洋的一個秘密任務:找錢。確切地說是尋找貴金屬貨幣,比如黃金和白銀。
不過,這個任務是不可示人的。朱棣就高舉道德的大旗,公開宣布我派鄭和出海是為了揚我國威,讓四方蠻夷歸化天朝。從儒家的正統觀念看,這個理由太主旋律了,於是反對之聲寥寥。背地裡,朱棣與鄭和卻務實地尋找發財致富的良機。
那麼,鄭和完成找錢任務了嗎?
隨著大明皇帝一聲令下,三保太監的船隊永遠地從湮波浩渺的印度洋和南海消失了。這到底應該算是「悲劇」還是「喜劇」呢?
那時,世界正在進入大航海時代,歐洲列強以西班牙、葡萄牙做先鋒,荷蘭做接應,英國和法國做中軍,德國、俄國殿後,紛紛撐起桅杆,在佔地球表面71%的海洋上縱橫捭闔,四處佔地殖民。而擁有著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艦隊、最先進的遠洋航行技術的大明王朝,卻在這個歷史的節骨眼上突然自斷經脈,片甲不許出海,把遼闊的大海留給了金髮碧眼的歐洲人。幾百年後,在海洋中做大的歐洲人把堅船利炮擺在東亞的海灘外時,古老的中央王朝終於為自己對海洋的忽視而受到了懲罰。
可是即使沒有了禁海令,鄭和寶船就真的能繼續縱橫四海,中國會先於西歐各國在貿易上稱雄海洋嗎?
如果成本大於收益,本著「無利不起早」的原則,人們寧可躺在家裡睡大覺。
大船適合遠洋航行,中小船隻適合近海航行。鄭和寶船是當時海洋上的巨無霸,本可以用於遠洋貿易,賺取暴利。如果明朝真把鄭和寶船開到歐洲去,買賣可就做大了。由於阿拉伯人在西亞興起,切斷了東南亞對歐洲的香料出口,香料可是歐洲人加工肉食的重要調料,所以才拼了命地派艦隊去尋找印度。以鄭和寶船幾千噸的排水量,運一批胡椒、肉桂和丁香到歐洲……那會賺得一塌糊塗。
可惜明朝政府官員不是現代人,沒有這麼敏銳的商業嗅覺。他們沒能發現歐洲市場對香料等產品的狂熱需求,所以寶船最終並沒有用來做大規模的遠洋貿易,更多的是用來彰顯國威,讓四周小國承認中國是天朝上國,然後小國定期或不定期地拿一些珍禽異寶之類的東西朝貢。所以寶船對於貿易並無實質的貢獻,不僅沒有增加國家的財富,反而消耗了大量財富。
成本既然大於收益,那麼長遠看,鄭和下西洋就不是個好的商業模式了。雖然永樂皇帝朱棣出於各種考慮,包括尋找黃金白銀的目的,支持鄭和的航海活動,但長此以往,國庫難免捉襟見肘,停止下西洋的活動僅僅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後鄭和時代的「海商王」
我們不妨再穿越空間,換個座位,坐在東南亞的海外華商的椅子上。我們已經知道,鄭和出海劍鋒所指,其實是那些不歸天朝管轄的海外華商。鄭和下西洋,給那些海外華商的貿易網絡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所以明朝停止了下西洋的活動,對海外華商來說,真是天降「喜劇」了。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在鄭和時代之後,中國的船隻徹底退出了東亞諸海和印度洋,給歐洲人開展跨洋貿易留下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其實,如果我們穿越回鄭和時代之後的東海、南海,觀察海面之上來來往往的船隻,就會發現,大部分船隻的主人依然屬於華人,華人是當時亞洲東部海域當之無愧的「海商王」。
確切地說,那些船隻並不是明朝官方的寶船,而是海外華商的大大小小的貿易船隻。
為什麼大明王朝沒有發展自己的官方船隊呢?
一個是面子問題,一個是商業模式問題。首先,天朝乃是上國,怎麼能屈尊和周圍的那些蕞爾小國開口,做平等互利的生意呢?談錢,太傷感情和面子了!
這就是明朝試圖建立的一種「商業」模式——朝貢制度。周邊小國承認天朝的宗主國地位,定期不定期地向大明皇帝進貢,然後從大明皇帝那裡獲得遠遠超過進貢物品價值的賞賜品。做這樣的虧本買賣,明朝並不是為了獲得商業利益,而是為了獲得周邊小國的臣服,至少是表面上的臣服。
反觀周邊小國,放著這種一本萬利的買賣不做,就是傻瓜!進貢就進貢吧,面子是小事,發財是大事。但是怎麼做,還是得合計合計。
鄭和寶船雖然運載量大,但建造成本高昂,速度緩慢,而且需要配備足夠的武裝護衛力量,否則只會是官府或海盜口中的一塊肥肉。此外,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進行跨洋貿易的重要通道,但那裡的熱帶季風卻很強烈,每年會改變一次風向。季風的這個特點對商人來說很頭疼,在蒸汽機動力還沒有亮相海洋的時代,船員們只能依靠風力和人力遠航,想頂風穿過馬六甲海峽做遠洋貿易,是難以實現的。所以,如果這些海外華商一定要建造大船,做遠洋貿易,一年就只能來回穿梭馬六甲海峽一次,這對於講求經濟效益的商人來說,時間成本也太高昂了。
華商建造中小船隻,其經營之道是把中國的絲綢、陶瓷運往馬六甲地區的中轉站,在那裡賣掉貨物,然後購買中國所需的印度棉、靛藍染料,裝船返航,運回中國販賣。這樣做的好處是資金流轉很快,每年可以往返中國和馬六甲地區數次,不必等很長時間才得到收益。商人要追求的是最大的利潤,中小船隻就可以滿足他們的需要,沒必要建造巨大的鄭和寶船。至於那些賣掉的絲綢和陶瓷如何輾轉運送到消費地即歐洲,那是南亞商人和歐洲商人的事情了。
(《透過錢眼看中國歷史》,波音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二之二,續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地球先鋒隊中配版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日本卡通《宇宙戰艦》原名「宇宙戦艦ヤマト」(宇宙戰艦大和號),松本零士原作,瑞鷹動畫公司製作。
第一部於1974年10月6日至1975年3月30日在日本讀賣電視台首播,共26集;第二部於1978年10月14日至1979年4月7日首映,共26集;在台灣播出的「宇宙戰艦」卡通包括第一部與第二部,共52集。
1980年7月14日至9月22日的週一至週五晚間,台灣的中華電視台(華視)首播《宇宙戰艦》中文配音版本,共52集。
第一部之劇情:柯米拉星面臨毀滅,該星球上的人們打算遷移至其他星球,進而侵犯地球。由於柯米拉星人的生存環境必須存在核子污染,所以地球持續受到他們的核子武器攻擊。此時,另一個星球傳送訊息告知地球總部,說他們擁有可以清除核子污染的機器;於是沈寂已久的宇宙戰艦再度復出,負起前往該星球將機器載回地球的使命。最後,宇宙戰艦成功達成任務。
第二部之劇情:白色彗星即將撞擊地球,柯米拉星的首領在臨死前留下一句話:「從海底到天空」。但就算集結了從海底到天空的力量,仍無法摧毀白色彗星,即使是宇宙戰艦的波動砲也無用武之地。最後,白色慧星是被人類的超能力所擊潰。
《宇宙戰艦》(第二部主題曲)
詞、曲:汪石泉
繞月亮 追星星 宇宙戰艦飛不停
志氣大 年紀輕 我是太空小英雄
新式的武器我來用 困難的任務我執行
團隊的精神要發揮 艦長的命令要服從
啦啦啦啦啦
從海底 到天空 宇宙戰艦最英勇
冒著險 作先鋒 每一次行動都成功
每一次行動 都成功
哲生的童年回憶之懷舊卡通主題曲:
http://www.jasonforce.com/memory/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