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到電話才知道原來守望相助隊算是警民合作的團體
一知道是台南警察局原本以為事情鬧大了,還是特別感謝第三分局警局還有記者能夠理解我的詼諧創作。
網路世界的KUSO 真實生活的SO-COOL
守望相助2.0 社區警政結合社區關懷
#我們的巡守隊也很派
#是一群正義的幫派
近日一個臉書社群網站PO出一組繪圖,描繪一位安南區巡守隊阿嬤的日常活動,誇張詼諧的手法,令人莞爾,吸引許多鄉民關注。但真實世界的巡守隊員,可不像KUSO版的手持球棒、身有刺青、飆車追少年,而是手持指揮棒、身著反光衣,穿梭鄰里巷弄,守護社區安全,實際狀況可是So Cool。
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三分局表示,安南區現有巡守隊13隊、400多名隊員,多為社區熱心公益的居民自主組成,無酬無薪的默默為社區服務,平時除了協助守護社區安全外,更結合了社區自主防災、社區弱勢關懷等公益服務,號稱「守望相助隊2.0版」,功能再進化。
例如「塩田里」巡守隊結合社區關懷服務據點,關懷照顧里內高齡長者及弱勢居民;「公親里」巡守隊成立關懷基金,隊員每月自主捐助100元公積金,積沙成塔,定期辦理清寒慰問與濟助;「州北社區」巡守隊經營牛排簡餐店的隊長,提供社區內成績優良學生免費用餐,更提撥每日部分營業收入,定期頒發清寒學生獎助學金。守望相助隊已著實成為社區的守護者,這群守護社區鄰里的天使,更屢獲內政部及臺南市政府表揚肯定。
而網路描繪的「KUSO版巡守隊阿嬤」,在真實世界確有其人,如塩田隊守隊的朱小蓮里長、州北巡守隊的黃慧萍隊長、公親巡守隊的林綺珍組長,都已為人阿嬤,但熱心公益的態度卻不輸年輕人,執勤時更是衝勁十足,穿起制服時,只能說So Cool。
據該臉書作者表示,他的圖文創作大多是偏向浮誇系列,以往作品中的阿嬤的人物更設定為善良正義角色,只是藉個人以往的經歷,將守望相助隊加以結合,期待讓他們變成連暴走少年也怕的守望相助隊員,守護社區安全。
人類超有病 Baxuan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戰犯 WAR Convict Studi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春艷FB:https://www.facebook.com/iamchunyan 春艷IG:https://instagram.com/lasachunyan 戰犯音樂FB:https://www.facebook.com/WarConvictStudio 戰犯官網:http://taiwan.wa...
「圖 文創作 經營」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圖 文創作 經營 在 人類超有病 Baxuan Facebook
- 關於圖 文創作 經營 在 李永萍 Facebook
- 關於圖 文創作 經營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 關於圖 文創作 經營 在 戰犯 WAR Convict Studio Youtube
- 關於圖 文創作 經營 在 DeluCat 迪鹿 Youtube
- 關於圖 文創作 經營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 關於圖 文創作 經營 在 可悲的圖文作家-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圖 文創作 經營 在 就能保證被看到?圖文創作的社群經營技巧Ft. 街頭故事李白 的評價
- 關於圖 文創作 經營 在 轉戰YouTube一樣夯!台灣10大「人氣插畫家」頻道大公開 的評價
- 關於圖 文創作 經營 在 Youtuber 跨界身份!創作者「人類超有病:霸軒」專訪 - T客邦 的評價
圖 文創作 經營 在 李永萍 Facebook 八卦
#漢字藝術 #百家姓 #姓氏圖騰 #弘揚中華文化 📚💡🔍📝☘️🖌🍵
中華姓氏源遠流長,現今常用漢姓便有四千多種。中華姓氏是由遠古的世族圖騰演變而來,每個姓氏都有一個淵源故事。位於基隆的甲古文藝術大師王金順老師,與永萍相識多年。他透過藝術呈現,將擁有千年歷史的「姓氏」,發展出獨樹一格的文創作品。更獲得了2011年德國紅點設計獎!永萍日前也特別拜訪,參觀王老師的百家姓圖騰藝術!
王老師自幼便熱愛繪畫及中華文化。但成年時礙於現實生活,使他經營一間住宅設備公司顧溫飽。這段期間,卻仍不停閱讀各種書籍,學習國畫、書法、西畫等藝術領域!15年前開始改弦易轍,投入於文創領域,把東方傳統文化與西方抽象藝術融合,創作出甲古文藝術字畫。全新風格的「百家姓圖騰」也就此誕生!
王老師擅以文字線條作畫,他將姓氏字體融入書法筆觸、國劇臉譜、米羅概念、畢卡索抽象等元素作為圖像呈現。同時考證各姓氏的源流,以此進行書法與圖像漢字的創作。百家姓圖騰也形成一種全新的畫作風格,也賦予漢字一種新的藝術形式!
以王老師的姓氏為例,「王」姓便是由部落首領與半月形的天文儀做成的王冠所組成;而永萍的「李」姓圖騰,便是一名童子、老虎和李子樹組合而成。典故為李姓始祖理利貞,因其父親理征得罪了商紂王而被害。後由母親帶出逃亡,因靠食木子果出機存活,為感恩而改理氏為李姓。
此外,他還將百家姓圖騰打樣於馬克杯、磚瓦、桌巾、背包、衣服、燈罩及明信片等商品上,拓展文創商機。
對永萍而言,王老師除了對傳統文化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外。他更一位以百家姓圖騰傳承中華文化與祖先智慧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原創功力一直以來都讓我相當佩服。「姓」是多麼的「貴」而且值得驕傲的,甚至可以營造生活文化及創新品牌的!
名稱:雞籠雧美術館
電話:(02)2420-1188
地址:基隆市仁一路165號
圖 文創作 經營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八卦
「和表弟閒聊時,他突然問我「是否支持台灣獨立」。我回答說「是」,表弟立即向我比了個中指,指責我「被台灣教壞了」。
我壓抑怒氣,問表弟「為什麼這麼認為?」
表弟非常自信地說:「網路報章都有寫啊」,那語氣彷彿我沒在看報紙。
我追問他都看哪些報章媒體,他舉了「人民網」、「鳳凰衛視」、「央視」等等。當時,我們眼前的電視正好停在「CCTV4」,一個中國中央電視台針對國際華人社群設置的頻道。」
#季風帶「故事」系列講堂後話篇—關於中國紅色力量與馬來西亞中華膠
▍「紅色認同」:淺談馬來西亞「中華膠」現象
作者:馮垂華
先從兩個個人案例說起。
案例1.
去年的農曆新年回到外婆家,和表弟閒聊時,他突然問我「是否支持台灣獨立」。我回答說「是」,表弟立即向我比了個中指,指責我「被台灣教壞了」。
我壓抑怒氣,問表弟「為什麼這麼認為?」
表弟非常自信地說:「網路報章都有寫啊」,那語氣彷彿我沒在看報紙。
我追問他都看哪些報章媒體,他舉了「人民網」、「鳳凰衛視」、「央視」等等。當時,我們眼前的電視正好停在「CCTV4」,一個中國中央電視台針對國際華人社群設置的頻道。
案例2.
一位非常敬佩的馬來西亞友人到台灣來旅行,我們在午後的酒吧討論香港反送中運動。友人持反對態度,我們為此花了不少時間討論這場運動的發生、過程以及後繼影響。
友人在討論過程中突然反問我:「難道你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嗎?」
我愕然,然後搖頭否認,並且試著解釋「族群」、「種族」以及「民族」之間的差異:我們並不是中國人。我們在族群類別上屬於「華人」,並且是「馬來西亞」公民,但絕對不是中國人。
一般上,如上述抱持大中華主義,認為所有華人同屬「中華民族」,並嚮往中國治理文化的人,常被戲稱為「大中華膠」。實際上,「中華膠」是相當貶義的詞彙,「膠」為粵語「硬膠」(「戇鳩」的諧音)的縮寫,泛指愚蠢、思維守舊僵化之意(維基百科,n.d.),因此「中華膠」通常旨在嘲笑或諷刺那些主張大中華主義的群眾。近來香港反送中運動引起馬來西亞華人社群在網路上辯論、謾罵,「中華膠」即被大量使用。然而,這樣的現象目前僅在網路上發酵,並未引起當地學界的興趣,也還沒產出足夠的研究。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對「中華膠」有全面的理解,也容易將這種貶義身份標籤化。
對任何一個集體的提問,我們首先應該理解它是如何組成、產生認同,或者被建構的。問題核心包括:是什麼樣的社會條件或社會關係有助於這種集體的生成?其認同建構的文化依據為何?又有哪些制度性條件支持這種認同?又為什麼「華人」特別容易被賦予甚至接受這樣的身份分類?唯有試著討論這些問題,我們才能對「中華膠」有初步的理解。
一、華人的種族建構
安煥然(2019)在〈什麼「中華膠」〉一文中認為「中華膠」其實是一種「中華情結」。他尤其指出早期接受華文教育,或參與左翼運動的前輩對所謂「中華文化」滿懷熱情,因此難免對中國懷抱強烈的認同。作為族群的華人,文化即為其中一種重要的認同依據,但族群認同的邊界其實是雜糅、模糊、易變的,不同世代、社會、教育、工作經驗等等都可能對認同產生影響。但也正因為這種易變的特質,我們才有可能轉換傳統的「中華情結」,將之本土化或在地化。因此,安煥然在文末感慨:「一個缺乏文化主體性的在地族群,注定是離地的」;「當馬華文化就只等同於中國文化的時候,不管老左還是年輕人,你的『馬』已脫韁」。不過,安煥然沒有討論到的是,為什麼一部分的馬來西亞華人認同會如此僵化、不易流動?
華人其實是複雜的文化群體,作為移民社會,馬來西亞華人其實涵蓋不同籍貫的社群。在殖民時代,籍貫社群彼此往往會因為經濟或政治利益而發生械鬥,釀成嚴重的流血衝突。這些彼此差異的社群在英殖民時代被建構為一支「種族」(race),相對的,歐洲人、馬來人、印度人也都被視為不同的「種族」。「種族」的知識建構首先從人口普查開始(如1891年後的人口普查),然後藉由分而治之以及「種族分區」的政策加以制度性強化。
在被視為「種族」的情況下,不同籍貫的華人社群產生極大的涵容性,開始將彼此視為「同種同屬」的群體;相對的,它也具備強烈的排他性,將被歸類於其他「種族」的群體視為絕對的他者。「種族」論述的建構背後暗含兩種意義:首先,「種族」是一種生物性的類屬,在接納這種認同時,人們往往會認知彼此之間的差異是「與生俱來」,並且不能改變的;其二,「種族」知識由歐洲殖民勢力引入時就被賦予了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意義,他們認為不同種族之間存在著優劣之分,而這也合理化了優勢「種族」對他者的歧視、壓迫、剝削、暴力。
「種族」雖然作為一種殖民帝國引入的知識,但馬來(西)亞人民也不全然是被動接受這種歸類的。當「種族」作為政治治理的策略以及經濟活動的單位時,不同族群為了捍衛自身的政治及經濟利益,往往會輕易挪用「種族」身份來區分彼此,以強調我群/他群的絕對差異來獨占特定的政治權力及社會資源。這種以「種族」為知識基準形構出來的國家、政治及社會關係可以被稱作「種族典範」(race paradigm),並且成為馬來西亞最成功的一種知識建構。時至今日,「種族」依舊是馬來西亞媒體及大眾的普遍用語,同時也是政治決策及實踐的主要依準。例如 Nakamura(2015)對馬來西亞大學學生廣泛使用「種族」一詞的現象進行研究,發現使用生物科學定義下的「種族」,其實暗示了馬來西亞各族群在身理及心理上存在著根本差異,繼而認定彼此之間的差異難以消除。
在「種族典範」的影響下,「華人」自認為一種「種族」,並且對自身的「歸屬」有一種本質的想像(nature of belonging)。這種歸屬的想像無可避免地連接到其祖輩的移民母國——中國,並認為彼此作為「種族」的情況下是本質上近似的。不過,類似的討論可能高估「種族典範」對馬來西亞華人社會關係及歷史文化的影響,畢竟當代族群關係是繁複互動與衝突下的產物,因此要思考華人對中國的認同,至少要回到獨立時代的政治局勢進行觀察。
二、民族之爭:華裔族群虛幻的民族認同
民族指的是現代主權國家中的人民集合的稱謂,他常藉著想像共享特定文化、歷史以及社會生活來形成一個共同體。由於「國家」是這一群體的主要行動單位和想像依據,因此民族通常也稱作「國族」,民族主義者常強調自身民族對於國家有行使主權的權力,有強烈的政治治理的意涵(紀駿傑,2014)。和民族不同,公民則是法律賦予的政治身份,並且合理地享有法律規定之權力與義務的群體。在很多時候,這兩種身份看似平等,但在建構民族主義的過程中,社會成員會藉著強調「我族」的共同性來訴求其民族地位,這時候往往會對社會裡的其他弱勢族群造成排除的結果,甚至剝奪其公民身份。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許多殖民地開始追尋殖民母國的政治經驗,試圖建立現代民族國家。作為一個多元族群社會,當時的政治團體、知識分子曾就一個「民族」的定義進行過數次爭辯。1946 年,左翼的政治聯合組織(PUTERA-AMCJA)草擬了一份開放而包容的《人民憲法草案》。《人民憲法草案》第二節中,嘗試將「馬來人」界定為一個高度包容性的國族身份,其中沒有任何宗教上的義務,公民僅需要學習一些簡單的馬來語作為對話工具,因此「所有馬來亞公民都會受到平等的待遇,因為『馬來人』(Malay)一詞是一個開放與包容的政治概念,並不帶任何族群或宗教的含義」。
PUTERA-AMCJA的左翼政治背景很快就引起英殖民政府的憂慮,而他將「馬來人」視為一種「開放與包容的政治概念」(實際上是在嘗試建構一個「民族」身份)則導致以巫統為首的馬來人民族主義菁英的憤怒。1948年,英殖民政府以反共為由宣布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並將PUTERA-AMCJA視為非法組織,《人民憲法草案》才遭到廢置,從此(尤其官方歷史中)無人聞問。
相對的,英殖民政府與巫統提出的《馬來亞聯合邦憲制》則成功取得憲制地位,成為1948年馬來亞聯合邦的憲法。這部憲制除了強調蘇丹及馬來人的特殊地位之外,也大大提高了其他族群公民身份的限制。雖然在往後的歷史中公民身份的限制被稍稍放寬,但仍無阻這部憲制強調馬來亞作為「馬來人的國家」的企圖。《聯合邦憲制》也成為未來馬來西亞憲法的基礎,正當化了馬來人的「國族」身份。
Suryadinata(2013)認為,馬來西亞在建構國族身份時,就將特定的族群文化(即「馬來人穆斯林文化」)視為其國族核心,任何抵觸核心者,其國族身份將遭受質疑。換句話說,這種被建構的國族身份保障了馬來人的優勢地位,其他族群的國族身份則隨著政治局勢擺盪,時而獲得認同,時而遭受質疑。此外,國族身份也常與公民權力發生衝突。雖然國族與公民所依據的建構核心並不相同,但若國族身份遭到質疑,公民在一國之內所行使的政治權力也將受到挑戰。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馬來西亞華人雖然在「公民」身份上受到承認,但始終被排除在「國族」(民族)核心之外。在此情況下,華人很容易就將缺失的「民族」想像勾連到中國因統戰需求,以及回堵西方自由主義國家的威脅而建構出的「大中華民族」概念。這樣一來,華人社群在認同上很容易產生同時是「馬來西亞人」又是「中國人」、「中華民族」的詭異又矛盾的認同。
除此之外,華人在馬來西亞政治場域遭剝削的現象也導致華人期待中國的崛起能為他們賦權。誠然,中國崛起了,而華人或許從中獲得些許政治及經濟資本,但其中的管道及方式是相當可議,並且有違民主的。追根究底,這是建構「中華膠」的關鍵因素——紅色滲透。
三、中華膠與紅色滲透
Hamilton(2019)以澳洲的局勢發展為例,討論了中國因素如何破壞澳洲的民主社會。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點,即是利用「僑務」及海外華人來進行滲透。他描繪了澳洲當地華裔商人、政治人物以及中國移民運用金權政治、貿易與投資、「銳文化」來突破民主防線,很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鑒。在馬來西亞,這些滲透一直被視為理所當然,使得「中華膠」的討論一直局限在上述我們提到的種族、文化情結,以及政治剝奪感等層面。
2018年,馬來西亞最大中文報刊《星洲日報》在其背頁刊載了一整版的「廣告」。廣告主為「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新聞與公共外交處」登出的廣告,標題為「真實的新疆」。
廣告內文很長,大致分成六小節:一、新疆的歷史;二、中國憲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中國政府尊重伊斯蘭文化;三、新疆實行民族自治、多民族和諧共處;四、新疆穆斯林族群的宗教信仰和習俗得到尊重和保護;五、新疆面臨著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重大現實威脅;六、中國充分尊重伊斯蘭宗教信仰,同穆斯林國家傳統友好。
這無疑是回應國際社會對於中國新疆集中營事件的指責,並且尋求其他國家華人社群的支持所「製造」出來的廣告。不僅如此,2019年,當BBC深入新疆集中營採訪,並批評中國政府的不人道政策時,數家中文媒體也同時獲准進入新疆報導,其中亦有《星洲日報》。7月7日,《星洲日報》以「新疆教培中心曙光:助維吾爾族重融入社會」為題,正面報導了集中營,寫下令人戰栗的詭異故事:
2019年7月11日,中國公佈「中國大陸以外華文媒體網站影響力榜單」,馬來西亞《中國報》、《星洲日報》、《南洋商報》分別名列第4、5以及12名。這份榜單的第一名為台灣《中時電子報》,其調查公正性十分可疑。換言之,馬來西亞媒體已遭中國勢力滲透,其獨立、自主的地位岌岌可危。
不僅如此,中國對教育機構的影響也十分令人擔憂。在海外,其手段往往是透過金錢及物質利誘,最終達到滲透的效果。在馬來西亞,我並沒實質證據證明教育機構正成為中國政府的傳聲筒,但中國大手筆資助華校已是不爭的事實。以我的母校寬柔中學為例,中國駐馬大使白天就在2018年捐贈了獎助金、贊助龍獅隊1萬5600令吉,以及提供校董會成員中國簽證便利等配套。另一個經驗是,馬英九在2016年前往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演講時,校方展示的海報、文宣上對馬英九的稱號竟然更改了數次,(印象中)從「台灣總統」或「中華民國總統」改成不倫不類的「世界華人前領袖」,令人疑心背後的政治角力。
企業方面,中國在一帶一路策略下的海外投資已有許多研究。不過,馬來西亞華人企業主一般上常被視為文化或政治意見領袖,因此中國對華人企業的影響不可不查。以馬來西亞海鷗集團為例,其業務主要以經營中國藥材、藥酒、美容及保健產品為主,與中國官方及市場往來密切。在今年的「海鷗與媒體大團拜晚宴」中,其董事經理就引用中馬建交45週年推出的歌曲《左肩》歌詞,比喻彼此之間的關係:「左肩位於心臟上方位置,而海鷗就如同右手般,可以放在左肩上,為其遮風擋雨。」
這段談話雖然僅僅暗示了兩者之間的親密關係,但董事經理提到的《左肩》其實是中馬建交45週年微電影《時間的眼淚》之主題曲。實際上,過去中馬建交週年紀念在華人社群與報章常常博得許多關注及版位,中國政府更不惜透過許多廣告、藝文創作、社團活動等來「凝聚」華人的「中國認同」,將建交週年構築得如慶典一般。這樣的盛況不會出現在馬美建交週年,不會出現在馬英建交週年,也不會出現在馬新建交週年等場合,「中國」是難得的特例。
最後,常常令人難以察覺,甚至認為無關緊要的,也許是中國對日常生活的細微滲透。那些出現在城市與小鎮中心、寫滿中國式標語與賀詞的掛簾與海報;那些在日常生活裡被認為政治意味並不濃厚的綜藝節目;又或者生活空間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日用品或小小裝飾,都可能對我們的認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友人Z的家庭在7月1日撕下農民曆的那一天,發現日曆上標著大大的「建黨節」字樣,畫面中還展示著共產黨標誌,彷彿時空的哪個節點出了差錯。Z翻了翻日曆,發現8月31日(馬來西亞獨立日)以及9月16日(馬來西亞成立日)兩頁在右上角部分標上了小小的馬來西亞國旗,象徵這兩天與馬來西亞有關。這樣一來,即確定他並未拿錯其他國家的農民曆,也並未生錯國家。但令人困惑的是,「建黨節」究竟與我們有何關係?
而那每一戶擁有這本農民曆的家庭,每一年7月1日望著那顯著的共產黨標誌,以及強而有力的「建黨節」粗體,他們還會記得那兩面被標識在8月及9月的小國旗嗎?
結語
「中華膠」確實是一個具有貶義的詞彙,但實際上非常值得進行深入討論。我認為,「中華膠」的建構不僅僅是「中華情結」或「政治剝奪感」下的產物,同時也應該關注中國「紅色滲透」的影響。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的歷史特殊性也許使得中國的「紅色滲透」更容易成功,甚至能輕易建構其「中國」認同,但這種認同並不純然是文化面向的。對中國的威權意圖而言,這種認同具有高度的政治色彩,並利於中國面對西方民主社會的批評時進行動員。與其稱之為具有貶義的「中華膠」或一般意義上的「中華情結」,我認為「紅色認同」更能帶出其「中國因素」的影響。
當然,這篇文章不過是過去研究的心得,以及胡亂的資料整理。要進行中國對馬來西亞滲透的研究,還需要更嚴謹的實證方法,而且具有其迫切性。也許,未來會好好來寫寫吧。
▍作者簡介:
馮垂華,1990年生。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生。研究興趣為族群關係、公民社會與社會運動。偶爾寫小說。
#季風帶—帶給你不一樣的跨域視野
#Read a different world. Read the world differently.
▍Reference
Hamilton C.著,江南英譯, 2019, 《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新北:左岸
Nakamura R., 2015, ―Race or Ethnic Group?‖ Politics of Race in Malaysia.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3(8): 389-398.
Suryadinata. L, 2013, The Making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State, Ethnicity, Indigenism and Citizenship.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安煥然,2019,<什麼“中華膠”>,《星洲日報》網頁內容: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072192.html
紀駿傑,2014,<族群關係>,頁181-207,收錄於《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延伸閱讀:
1. 關於季風帶「故事」系列講堂—Season 1
http://bit.ly/2NozRNr
2. 關於季風帶「電影月」系列講堂
http://bit.ly/2XdnrfI
3. 關於季風帶8月講堂
http://bit.ly/2M0JK2r
圖: http://bit.ly/2HcAHaw
【 季風帶文化網店:http://bit.ly/31NH4Zs】
圖 文創作 經營 在 戰犯 WAR Convict Studio Youtube 的評價
春艷FB:https://www.facebook.com/iamchunyan
春艷IG:https://instagram.com/lasachunyan
戰犯音樂FB:https://www.facebook.com/WarConvictStudio
戰犯官網:http://taiwan.warconvict.com/
表裡不一的古怪少年-春艷
網路超人氣!華語饒舌新銳鬼才!嘻哈界年度新人王強勢預定!春艷首張個人迷你專輯(圖文誌)-「大男孩主義」2014/12/30 戰犯音樂 正式發行
「春艷」是一個男生饒舌歌手的藝名,你如果好像有聽過「春艷」這個名字應該就是在DISS-RBL或是Instagram,如果你問我什麼是DISS-RBL跟Instagram,那就代表你老了,掰。
2013年年底,長的超不像傳統饒舌歌手(是的他的頭髮是西瓜皮)的春艷參與了在青少年之間掀起一陣風暴的饒舌battle競賽「DISS:RBL」,意外受到矚目,知名度在短時間內迅速累積,並受邀至綜藝節目「大學生了沒」擔任演出嘉賓,在網路社群間擁有不少追隨者與聽眾,善於經營社群網站的春艷亦不時在個人專頁上發表各式各樣的圖文創作小品,因此相較於其他同期獨立饒舌歌手,春艷的粉絲群擁有相當高的黏著度,影響範圍相當廣泛,個人風格強烈且獨樹一格,曲風也不同於基本教義派的嘻哈音樂,比較偏向New School的饒舌風格像是Childish Gambino、Tyler the Creator…等等新派作風,如果你問我誰是Childish Gambino跟Tyler the Creator,那就代表你老了,掰。
重度熱血中二病患者主題曲「大男孩主義」
改編「大男人主義」一詞,春艷創造了自己心目中「男孩精神」的定義,在接受各種接踵而來的挑戰下,依舊在洪流中站穩自己的腳步,永遠以青少年的反骨態度去迎擊,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子的態度太白目太中二,但是這就是春艷的重度熱血風格的「大男孩主義」,同時也是這張專輯的核心概念。
響亮的鐘聲和活力滿點的電吉他開場,搖滾與嘻哈節拍迅速轉換中,敘述一位把大學當成醫學院念的擺爛學生,面臨課業與音樂創作雙重的夾擊,逐漸獲得關注後心境上的轉變,「這首歌尤其在第二段明顯地呈現在我內心自我膨脹的一面,尤其當我還是個普通大學生,許多陌生人因為我的饒舌認識我,我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被強迫接受各式各樣的讚美和批評,大家對我的態度開始改變,我必須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春艷
春艷 大男孩主義通路購物車
誠品:http://goo.gl/qcfsu0
佳佳:http://goo.gl/NTTF3m
五大唱片:http://goo.gl/Omd8LU
博客來:http://goo.gl/8A5epD
大男孩主義數位上架
iTunes http://goo.gl/X3cpaz
Spotify http://goo.gl/2eQfsX
KKBOX
台灣 http://goo.gl/X8cmPq
香港 http://goo.gl/ZCwGyI
日本 http://goo.gl/CJVqnM
新加坡 http://goo.gl/xSznR6
馬來西亞 http://goo.gl/iOe8tO
泰寮 http://goo.gl/iWI4eg
MyMusic http://goo.gl/lrKQd7
Omusic http://goo.gl/su7C2u
iNDIEVOX http://goo.gl/lfiji6
戰犯音樂出品
詞曲/演唱:春艷Chunyan
編曲/製作:PeppyPeng.com
導演:鄭功佳 Chia
製片:葉人愷 Doyle
攝影師:劉威廷 Wei-Ting
感謝:
女演員 ChiChi
女演員 陸盈楹
琪基藥局
圖 文創作 經營 在 DeluCat 迪鹿 Youtube 的評價
"Notice: Unauthorized copying prohibited !!!注意:未經授權禁止拷貝使用此視頻內容!"
00:13 [ 建模師 ] 建模 by 李安瑟羅zelo: https://www.zeloan.net/facerig-cht.html
11:40 [ 日誌 ] 從圖文創作者到頻道經營的故事: http://delucats.blogspot.tw/2017/10/blog-post.html
►《迪鹿小動畫》系列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8-vvWp5adry6uZ6fBKXJnD0U3Cj7Nc_
►提供CC翻譯字幕 translation the video,Community contributions :
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tab=2&c=UCb0gOL3Ow7srd71q2AK8Q3g
►迪鹿 - DeluCat
Facebook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DeluCatTaiwan/
哔哩哔哩:http://space.bilibili.com/2117788
Plurk 噗浪: http://www.plurk.com/meowmi96
DeviantART: http://delucat.deviantart.com/
►商業合作請洽:2010delucat@gmail.com
圖 文創作 經營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8A%E5%A5%8F%E2%94%80%E2%94%80%E9%A7%B1%E4%BB%A5%E8%BB%8D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駱以軍 #小說 #推薦書
─────
小說的深層結構是什麼?為何駱以軍總喜歡把幾個不相干的故事「擠」在一起寫?
上一集我們討論了駱以軍的〈降生十二星座〉,敘事者「我」進入酒吧「滿妹的店」,破解了一款老遊戲「道路十六」裡奇怪的程式設計錯誤。
他進入一格空白迷宮當中,卻也意外闖入幕後一段糾纏私密的情事。那是兩位先後自殺的遊戲程式設計師(木漉、渡邊)和一個女人(直子)之間的三角戀情。
這格空白被取了一個叫做「直子之心」的暱稱,而空格內部卻沒有任何迷宮和道路,只留下兩行字。小說這樣寫:
直子:這一切只是玩笑罷了。木漉。
直子:我不是一個開玩笑的人。我愛你。渡邊。
「直子的心」。艱難地千方百計的進入,各種路線和策略。結果只是兩句話。
沒有缺口。無法進入──人終究是孤獨的。
透過單薄的兩行字以及電動遊戲畫面冰涼冷光的視覺意象,駱以軍的書寫如此淒涼蕭索。
那「希望得知謎底」的巨大盼望,以及盼望的落空(對,你終究不會明白那熾熱又寂寞的,愛的真相是什麼),較諸其間愛情之熾熱,幾乎更令人震懾。
而同樣在此篇〈降生十二星座〉裡的其他故事,
包括「滿妹的店」、「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小學同學鄭憶英事件」以及「十二星座」的設計,都有著類似的道理。
舉例,「滿妹的店」的故事也是如此──經營酒吧的女老闆為何有著「滿妹」這個綽號?因為她「命裡帶滿」。
什麼叫做「命裡帶滿」呢?因為她原來是個空姐,每次一上機值勤,只要是她值勤的班機,班班客滿。
客滿時的服務是最累人的了;可憐的滿妹因此遭到排擠,因為沒人想跟她一起飛,所有的其他空姐同事,都想盡辦法調班,不要跟她一起值勤。
命裡帶滿的滿妹束手無策,只好辭職不幹了,轉行開了間酒吧──
這倒是棒極了,因為自從酒吧開張,生意好得不得了,「天天客滿」。
這聽來只是個好玩的小細節,但事實上卻與小說主題直接相關──
厲害的小說家總能在看似不相干的細節中隱喻著對生命最深沉的扣問──是啊,滿妹「命裡帶滿」,但為什麼她命裡帶滿呢?為什麼就是她呢?
你能知道最後的道理嗎?在這些故事中,駱以軍往往拋出待解的謎題與懸念,卻又遲遲無法給出解答。
你知道那最後的核心就被放在「直子的心」裡面,但卻無法明白那就竟是什麼。
何以滿妹「命裡帶滿」?原因不明。
星體們何以遵循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何以這世界上有「萬有引力」這種東西?原因不明。
曾於泳池中偽裝死亡、狎玩死亡於掌中,對死亡如此輕蔑的的小學同學鄭憶英,何以終究在多年後竟自殺而死?原因不明。
雙魚座很浪漫嗎?對的。那為什麼雙魚座就很浪漫呢?不知道。
處女座很龜毛嗎?對的。那為什麼處女座就很龜毛呢?不知道。
彷彿一切世事皆不可解,而生命最後的真相只能指向類似小說結尾這樣的蒼涼:
突然想起這許多進進出出我底星座圖的人們。我記得他們所屬的星座並且嫻熟於那些星座的節奏和好惡,但我完全無法理解那像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是什麼......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圖 文創作 經營 在 就能保證被看到?圖文創作的社群經營技巧Ft. 街頭故事李白 的八卦
... 佐編茶水間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到知名 圖 文作家- 李白,來和你聊聊 圖文創作 的社群 經營 技巧。李白利用似顏繪打造出一個超過十萬人追蹤的IG 平台。在. ... <看更多>
圖 文創作 經營 在 轉戰YouTube一樣夯!台灣10大「人氣插畫家」頻道大公開 的八卦
畫作裡下巴抬高露出一臉憨笑是霸軒招牌表情,早期經營圖文多以諷刺時事居多,開始經營影音後,跟女友「小美」玩推理遊戲「海龜湯」系列影片收視相當好,霸軒魔姓笑聲搭配小 ... ... <看更多>
圖 文創作 經營 在 可悲的圖文作家- 心情板 - Dcard 的八卦
經營圖文創作 也三年了,加上當兵多浪費了一年,嚴格說起來只經營兩年,臉書圖文創作衰退的速度比我想像中快了許多,太多了⋯⋯,當兵前還是在最火熱的時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