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爸酬庸】
有一種靠爸酬庸
叫做
不是我的人都是靠爸酬庸
是不是過去70年的黨國歷史,掌握職權的都是靠爸酬庸?所以一換非我族類當官,就覺得別人也是這樣?
現在各方數據都出來了
吳音寧明明績效就比前任北農大菜蟲韓國瑜還好
為何突然成為眾矢之的?
明明這件事情就是張家地方勢力跟中國黨國勢力想要這個位置,才引起那麼多政治鬥爭,現在一堆人在講酬庸,好笑了,給張家黨國舊勢力拿去,就合乎現在輿論滿嘴的道德了?事實就是如此,一旦權力回歸黨國手上,那些假鬼假怪的,就都安靜了。
吳音寧真的做的那麼糟,糟到大家認為需要那麼大的媒體版面去罵?她有失職、瀆職到欠罵欠下台嗎?一直講吳音寧沒資格,請問資格是誰定的?她就是依法,由柯市府任命的官員,她犯了什麼法?她沒有把事情做好嗎?扯東扯西講一堆毛都很會,要用同樣的檢驗標準去幹現在政府各單位主管幹部,該罵的人,會輪得到吳音寧?中華體協隨便舉20個瀆職冗官都是一塊蛋糕,媒體要不要報來給大家跟風而已。
吳音寧上任以來的改革和績效圖表:
https://goo.gl/x3TX8q
大推這篇脈絡整理
吳音寧不只擋財路,還擋到農業統戰的路(陳子瑜)
https://taronews.tw/2018/06/08/47255/
後記:
留言發了一張照片,2010年7月在南港家樂福拍的。香蕉一斤9元,看到的時候驚呼天啊現在蕉農還要活嗎?後來還看到7元的…以前誰關心過北農議題?關心過水果時價?
以前馬政府時代,大家對北農、物價都無要無緊,現在卻叫別人一定要跟著罵民進黨,罵吳音寧,不然就是雙重標準…
到底雙重標準的定義是什麼?
大家都喜歡講別人雙重標準,但是很多人對「雙重標準」的定義根本不懂。雙重標準的原則是「公平」。所謂公平,是指公平的評價。馬政府的政績,和蔡政府的政績,如果事實就是不同,卻要求齊頭式平等用一樣的力道去罵。就好像馬英九作弊還考40分,蔡英文說他可以考滿分但是考了64分。說要一樣得力道去責備兩人?那是邏輯的問題,不是顏色立場意識形態。要求用對前政府一樣的力道去批評下一個政府?你要看雙方做的成績,給出合理的評價才是。就算今天時力、綠黨執政,如果他們也做的比馬政府好,但不夠好,我們也要一樣用力的幹政府?否則就是雙重標準?執政黨走狗?
會討厭這篇圖文的族群當中,最無法理解的。第一,這篇圖文又沒有在罵柯,只是陳述事實。第二,柯文哲最新發文也轉而力挺吳音寧。有些挺柯者一直來跟我說我是民進黨打手的邏輯是什麼?不跟著罵就是網軍?吳音寧真的很爛爛到欠大家罵的點到底在哪裡?
今天媒體唬爛一公斤一元也一堆人在傳…但其實零售均價是10元以上的,難道去澄清這樣的事也要叫網軍?要全民都被蒙蔽就是監督執政黨?
搞不清楚台灣現在的勢力現狀,這種自己為高尚的論政態度,只會讓黨國結構越來越穩固罷了。
在議題上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主流媒體沒有報,我也還沒倡議。現在罵吳音寧的聲量有多大?你覺得合理嗎?公平嗎?你認為吳音寧的問題大到值得再多一個網路作家去罵?那你當然應該要退讚,加油,努力去罵吳音寧。
現在政黨輪替了,很多人就一副好像在野黨亂搞,也不能罵,否則就是「監督在野黨」。政治倡議很有趣,也很複雜,有很多可以學的。格局再大一點。熱血的人很多,也都抱持著正義自許。但對長遠來說不一定是好事。
當年陳水扁就是被一群每天幹政府的正義之師推倒,上來的是馬英九。輿論對馬英九普遍的評價至今仍遠高於陳水扁蔡英文。但是誰對台灣整體是更有利益的?歷史會有評價。
如果你是挺國民黨的,那大可不用來亂。如果你是希望第三勢力起來,那請搞清楚自己在幹麻。不要以為國民黨倒了,下一個就換第三政黨起來。黨國結構還是盤根錯節的掌控著台灣。要搞清楚,黨國的(僅台面上的)黨產就百倍於第二大黨民進黨,民進黨在媒體輿論上還是被押著一面倒,不訪自己想想,如果今天是時代力量,白色力量,綠黨、基進上台執政,(不是說實質上的政績和表現喔)輿論民調會比今天蔡政府好嗎?只會被黨國勢力整的更慘。不要把自己看的太大,覺得自己在倡議的領域呼風喚雨了,現在罵民進黨,根本輿論大順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黨國媒體的上風處…換成對抗黨國結構的時候,可以再檢視自己的力量有多大。你以為馬政府很好打?他可是爛到第六年才發生318。你去問問前六年的社運有多難做,去問問野草莓那些人,他們很多是紅衫軍過來的,看看那種一瞬間從天堂掉到地獄的感覺,突然間媒體都把你當成敵人的三溫暖。如果你不知道陳水扁那八年是怎麼過得,去問問有印象的人,那時候的媒體輿論生態是怎樣。這一點事實都無法認知,在評論政治的時候實在應該謙遜一點再多看一點。很多人以為現在防範中國黨,就叫做監督在野黨。
以為這樣就可以讓第三勢力起來,破解所謂藍綠惡鬥。那真的還有的等。這種黨國勢力不破除,幸運撿到第三勢力執政,保證被媒體輿論秒殺,死的比民進黨還快。民進黨還算有一點資源,蔡政府還是不到兩年就被監督到大家覺得比馬政府還爛,請問時代力量、白色力量執政後能撐多久?輿論能給予多少的公道評價?到時候你們怎麼為正確的事情辯證?
覺醒這種事,往往會有好幾次。很多人覺得喔我參與了一次學運,就是社會精英了。當年紅衫軍的年輕人也是這樣想。三次政黨輪替以來,看盡神起神落,早已跳脫藍綠的顏色在評論事情,但是很多人還是用顏色來預設對方的動機,甚至對政治明星抱持著過度的信仰和依賴。這是很可惜的。還是請大家持續關心台灣,有一天能找到更公平評論時事的標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鷹飛基隆:台灣最美的四季賞鷹秘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世一 內容簡介: 喚醒世人的黑鳶紀錄片「老鷹想飛」、支持友善生態的「護鷹紅豆」「護鷹米」、一年一度基隆市歡慶的「老鷹嘉年華會」……,喚起世人重視我們身邊的野生猛禽,然後呢?換個說法就是想問,我們可以為泛稱老鷹...
圖文作家定義 在 nagee Facebook 八卦
【靠爸酬庸】
有一種靠爸酬庸
叫做
不是我的人都是靠爸酬庸
是不是過去70年的黨國歷史,掌握職權的都是靠爸酬庸?所以一換非我族類當官,就覺得別人也是這樣?
現在各方數據都出來了
吳音寧明明績效就比前任北農大菜蟲韓國瑜還好
為何突然成為眾矢之的?
明明這件事情就是張家地方勢力跟中國黨國勢力想要這個位置,才引起那麼多政治鬥爭,現在一堆人在講酬庸,好笑了,給張家黨國舊勢力拿去,就合乎現在輿論滿嘴的道德了?事實就是如此,一旦權力回歸黨國手上,那些假鬼假怪的,就都安靜了。
吳音寧真的做的那麼糟,糟到大家認為需要那麼大的媒體版面去罵?她有失職、瀆職到欠罵欠下台嗎?一直講吳音寧沒資格,請問資格是誰定的?她就是依法,由柯市府任命的官員,她犯了什麼法?她沒有把事情做好嗎?扯東扯西講一堆毛都很會,要用同樣的檢驗標準去幹現在政府各單位主管幹部,該罵的人,會輪得到吳音寧?中華體協隨便舉20個瀆職冗官都是一塊蛋糕,媒體要不要報來給大家跟風而已。
吳音寧上任以來的改革和績效圖表:
https://goo.gl/x3TX8q
大推這篇脈絡整理
吳音寧不只擋財路,還擋到農業統戰的路(陳子瑜)
https://taronews.tw/2018/06/08/47255/
後記:
留言發了一張照片,2010年7月在南港家樂福拍的。香蕉一斤9元,看到的時候驚呼天啊現在蕉農還要活嗎?後來還看到7元的…以前誰關心過北農議題?關心過水果時價?
以前馬政府時代,大家對北農、物價都無要無緊,現在卻叫別人一定要跟著罵民進黨,罵吳音寧,不然就是雙重標準…
到底雙重標準的定義是什麼?
大家都喜歡講別人雙重標準,但是很多人對「雙重標準」的定義根本不懂。雙重標準的原則是「公平」。所謂公平,是指公平的評價。馬政府的政績,和蔡政府的政績,如果事實就是不同,卻要求齊頭式平等用一樣的力道去罵。就好像馬英九作弊還考40分,蔡英文說他可以考滿分但是考了64分。說要一樣得力道去責備兩人?那是邏輯的問題,不是顏色立場意識形態。要求用對前政府一樣的力道去批評下一個政府?你要看雙方做的成績,給出合理的評價才是。就算今天時力、綠黨執政,如果他們也做的比馬政府好,但不夠好,我們也要一樣用力的幹政府?否則就是雙重標準?執政黨走狗?
會討厭這篇圖文的族群當中,最無法理解的。第一,這篇圖文又沒有在罵柯,只是陳述事實。第二,柯文哲最新發文也轉而力挺吳音寧。有些挺柯者一直來跟我說我是民進黨打手的邏輯是什麼?不跟著罵就是網軍?吳音寧真的很爛爛到欠大家罵的點到底在哪裡?
今天媒體唬爛一公斤一元也一堆人在傳…但其實零售均價是10元以上的,難道去澄清這樣的事也要叫網軍?要全民都被蒙蔽就是監督執政黨?
搞不清楚台灣現在的勢力現狀,這種自己為高尚的論政態度,只會讓黨國結構越來越穩固罷了。
在議題上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主流媒體沒有報,我也還沒倡議。現在罵吳音寧的聲量有多大?你覺得合理嗎?公平嗎?你認為吳音寧的問題大到值得再多一個網路作家去罵?那你當然應該要退讚,加油,努力去罵吳音寧。
現在政黨輪替了,很多人就一副好像在野黨亂搞,也不能罵,否則就是「監督在野黨」。政治倡議很有趣,也很複雜,有很多可以學的。格局再大一點。熱血的人很多,也都抱持著正義自許。但對長遠來說不一定是好事。
當年陳水扁就是被一群每天幹政府的正義之師推倒,上來的是馬英九。輿論對馬英九普遍的評價至今仍遠高於陳水扁蔡英文。但是誰對台灣整體是更有利益的?歷史會有評價。
如果你是挺國民黨的,那大可不用來亂。如果你是希望第三勢力起來,那請搞清楚自己在幹麻。不要以為國民黨倒了,下一個就換第三政黨起來。黨國結構還是盤根錯節的掌控著台灣。要搞清楚,黨國的(僅台面上的)黨產就百倍於第二大黨民進黨,民進黨在媒體輿論上還是被押著一面倒,不訪自己想想,如果今天是時代力量,白色力量,綠黨、基進上台執政,(不是說實質上的政績和表現喔)輿論民調會比今天蔡政府好嗎?只會被黨國勢力整的更慘。不要把自己看的太大,覺得自己在倡議的領域呼風喚雨了,現在罵民進黨,根本輿論大順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黨國媒體的上風處…換成對抗黨國結構的時候,可以再檢視自己的力量有多大。你以為馬政府很好打?他可是爛到第六年才發生318。你去問問前六年的社運有多難做,去問問野草莓那些人,他們很多是紅衫軍過來的,看看那種一瞬間從天堂掉到地獄的感覺,突然間媒體都把你當成敵人的三溫暖。如果你不知道陳水扁那八年是怎麼過得,去問問有印象的人,那時候的媒體輿論生態是怎樣。這一點事實都無法認知,在評論政治的時候實在應該謙遜一點再多看一點。很多人以為現在防範中國黨,就叫做監督在野黨。
以為這樣就可以讓第三勢力起來,破解所謂藍綠惡鬥。那真的還有的等。這種黨國勢力不破除,幸運撿到第三勢力執政,保證被媒體輿論秒殺,死的比民進黨還快。民進黨還算有一點資源,蔡政府還是不到兩年就被監督到大家覺得比馬政府還爛,請問時代力量、白色力量執政後能撐多久?輿論能給予多少的公道評價?到時候你們怎麼為正確的事情辯證?
覺醒這種事,往往會有好幾次。很多人覺得喔我參與了一次學運,就是社會精英了。當年紅衫軍的年輕人也是這樣想。三次政黨輪替以來,看盡神起神落,早已跳脫藍綠的顏色在評論事情,但是很多人還是用顏色來預設對方的動機,甚至對政治明星抱持著過度的信仰和依賴。這是很可惜的。還是請大家持續關心台灣,有一天能找到更公平評論時事的標準。
圖文作家定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慢慢跟自己的過去和解了
「因為從前跟父母親處不好,所以當自己有了孩子之後,更能看清楚什麼才是親子關係裡真正重要的東西…這麼一來,就能慢慢跟自己的過去和解了。」
我好喜歡這一段話,我們平常在整理自己的記憶,無非是想要不再被一些陳年舊事困住腳步。竟然在這本書裡面,這一小段篇章,用這樣的角度與文字,寫得這樣清楚。
「我們雖然無法改寫過去發生的事,但我們可以轉變對過往的詮釋。」
像這類的話,是我們再三跟許多朋友談到的概念。只是,在沒有足夠的同理,或者培養了一定的信任的情況下,或者在當事人正在負面情緒飽滿的當下,常可能被誤會為說風涼話。
這是臉書的好處,這是透過文字傳達某些概念的好處。觀念與方法靜靜地躺在這裡,等著準備好的人發現。
所以有時候,有些朋友用簡單的文字問很大的問題,缺乏背景資料,也不了解相關當事人的個性,實在難以回應。不過,如果願意往前查找,我有相當多文章在版面上,或許可以有一些啟發。
「當一個人可以從悲苦的過去找出幸福種子,從那一刻起,自然能從幸福的視角去看待人生。」
用白話說,要找出幸福種子,就是要從過去學得教訓,更認識自己一點,長一些智慧,下次遇到相同情境不至於重蹈覆轍。那所謂的幸福視角,也是一種能力,能看到過去所未見到的意義,不那麼沒經思考地接受苦難為苦難,不那麼自然而然地接受社會對人生喜樂的定義與詮釋。
要活得像自己,那麼,學著產生自己的定義與詮釋,這大概是要走過的一條路。
我在《讓好運每天都發生》這本小書中,意外學到許多智慧,圖文已請求出版社授權,跟各位朋友分享!
----------------------------------------
將「黑暗的過去」轉變成「幸運的過去」。
【本田健】
人或多或少會有一段黑暗的過去。
§
小時候體弱多病。
因為家庭環境無法上大學。
工作上因為過失被降職。
原本信任的另一半發生了外遇。
§
無論是誰,都有一段總是緊纏住自己、想忘卻忘不了的往事。有人就這樣一直抱著過去的悲慘不放,讓自己成為一個失落的人。
我們雖然無法改寫過去發生的事,但我們可以轉變對過往的詮釋。
有人曾經問松下電器創辦人松下幸之助先生成功之道,他的回答是:「因為我具備了三個必要條件:以前常生病,生活困頓潦倒,而且學歷是零」。
正常來說,這三點是造成人生不幸的原因,不過松下幸之助卻說因為具備這三要素,他才有了後來的成功。
他進一步解釋說,因為自己以前健康不佳、經常生病,所以不得不向他人求援。而能夠援引他山之石,讓他得以建立日本首見的「事業部」制度,成為松下電器邁向成功的基石。
此外,正因為他徹底體驗過貧困的滋味,使得他成為一個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輕易放棄的人。再加上完全沒有學歷可言,因此,他只好持續學習,終生不綴。
由此看來,這些乍看之下不利的條件,的確造就了他的成功,實在很神奇。
若照著松下先生的思維,過去我們雖然因為某些遭遇了而有一時的不幸,但這些波折卻可能成為日後收割幸福的種子。
小時候總是被父母嚴厲責罵,或是被喜歡的人拋棄。對於這些過去,我們無法改變,可是可以自由轉換自己對於這些事情的詮釋。
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念頭從「那段遭遇使我到現在仍然對自己毫無自信」轉變為「多虧了有那段過去的磨練,如今的我才能練就超強韌性」。
還有,正因為過去曾被拋棄,後來才更發憤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完美的人,也說不定就是這樣,現在才能擁有這麼完美的結婚對象。又比方說,因為從前跟父母親處不好,所以當自己有了孩子之後,更能看清楚什麼才是親子關係裡真正重要的東西。
這麼一來,就能慢慢跟自己的過去和解了。
當一個人可以從悲苦的過去找出幸福種子,從那一刻起,自然能從幸福的視角去看待人生。
所有運氣好的人,都有能力能將「黑暗的過去」想成「幸運的過去」。
.
讓好運每天都發生:你祈求的好運,90%掌握在自己手裡!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3994
--------------------------------------------
2016年9月《靜下心去愛》新書上市
1.博客來: http://ppt.cc/8fqNI (79折)
2.金石堂: http://ppt.cc/T0BZ9 (79折)
3.誠品: http://ppt.cc/6Vahf (79折)
4.星馬地區: http://ppt.cc/a2qjC
誠品網路書店2016閱讀職人投票(年度最期待作家),每日投票每日皆可得30元折價券:http://ppt.cc/poUfe (編號70和71,非網路會員也可投)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靜下心去愛》、《我想傾聽你》、《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http://0rz.tw/HJCSM
【課程】父母成長班-週三平日班(11/16-12/21) : http://ppt.cc/FW9zG
圖文作家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鷹飛基隆:台灣最美的四季賞鷹秘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世一
內容簡介:
喚醒世人的黑鳶紀錄片「老鷹想飛」、支持友善生態的「護鷹紅豆」「護鷹米」、一年一度基隆市歡慶的「老鷹嘉年華會」……,喚起世人重視我們身邊的野生猛禽,然後呢?換個說法就是想問,我們可以為泛稱老鷹的黑鳶在台灣近三十年來大量消失的困境,還可以再做些什麼改變?
台灣特有亞種的黑鳶早已列為有待保育級的野生動物,或許「尊重生命」的觀念深植人心才是一切的答案,因為唯有如此,老鷹族群飽受威脅的環境問題才有解套的可能,人鷹共好的生命教育才能落實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當中。
本書作者陳世一長期從事台灣生態、文化記錄與寫作,可說是位自然觀察者的熱愛與實踐者。話說他二十年前剛來基隆,就被一幕老鷹空中翻身的景像給深深震撼,心想一定要好好認識牠們,直到二○○九年基隆港口的海洋廣場建成後,終於一償宿願了。日後,只要得空就會到老鷹食堂的基隆港口,探望心儀已久的老朋友。因此,這本《鷹飛基隆》醞釀期長達二十年之久,密集觀察不輟更長達七、八年,而觸動他下筆寫就本書的動機,是他察覺到當你我欣喜看到老鷹在空中飛舞英姿表象背後,那老鷹在台灣生存困窘的真正原因……。
作者並非專攻鳥類的研究者,但是卻一針見血地道出猛禽性老鷹在台灣的處境;文字不是文藝派的奇思妙想,只是純然率真地想寫出旁人尚未看透的老鷹飛行美學;本書從未以生態攝影書自居,可是每張照片都捕抓到老鷹生命之舞的靈魂本質;筆者鮮少將生態教育掛在嘴邊,怎知字字句句都表達了愛老鷹的人道關懷見解;這本不是生態旅遊導覽書,卻將台灣最美的賞黑鳶勝地及隱藏版基隆港漫遊路線無私分享。
野生猛禽老鷹的生活行為觀察 + 風中舞者老鷹的飛行美學藝術創作 + 既使手指僵直仍要補抓捉老鷹一閃即逝的華麗身影 + 為老鷹發聲,將眾人不求甚解的老鷹生態角色價值重新定義……,作者發現原來圓滿的老鷹生態復育不會光只有老鷹,也有要四季鳥類飛舞、魚群跳躍,以及人類有智慧的善待,一切的一切盡收錄在《鷹飛基隆》的感性與理性兼具的圖文創作之中。
本書獨有:
⊙老鷹個資全揭密!圖解主角老鷹的外型特徵、羽翼特色、生活習性、花式俯衝鷹姿、水面抓食路徑總整理,從頭到腳、到天空飛行,無不精闢解說
⊙了解台灣老鷹的最佳入門手冊!圖解老鷹在生態鏈上扮演的角色、圖解人類生態金字塔中的老鷹角色
⊙天空猛禽不再傻傻分不清!圖解全台灣老鷹分布地圖、北台灣賞鷹地圖、台灣常見猛禽辨識特徵
⊙近距離與老鷹做深度接觸!圖解全台最美的基隆港賞鷹勝地、四季造訪基隆港的老鷹飛行路線、隱藏版的基隆港賞鷹漫遊行程
⊙有文學之筆、更有精采照片寫真!前所未有的老鷹飛行美學九大分類,高達62種動人心弦的鷹飛美姿文學解析
⊙隱藏版的基隆港豐富生態!6種肉眼可見的港區魚群,到基隆不再只有嘴巴品嘗廟口美食
本書特色:
(一)第一本台灣老鷹的飛行美學圖文專書!基礎了。
(二)全台賞鷹情報大公開,首推基隆港的老鷹嘉年華!堂》吧,那是夜歸者口腹飽足的身心避
(三)一書在手,你也可以成為賞鷹達人!
(四)懂老鷹、愛老鷹,就要知道老鷹吃什麼!其中,古今說老鷹抓雞、抓魚真是天大誤解!
(五)不可不知的台灣老鷹大量消失主因!
(六)作家獨有的感性書寫 + 生態攝影的銳眼鏡頭 + 老鷹飛行美學的細膩觀察,以多元創作方式呈現,說出專屬於台灣老鷹的故事
(七) 隱藏版的基隆港豐富生態,可能就連在地人都不知道!
作者介紹:陳世一
台北人,現居基隆。
自然觀察者、文史工作者。
長期從事台灣生態、文化記錄與寫作。
著有《九份之美》、《綠色旅行》、《尋找河流的生命力》、《基隆漁業史》、《基隆港市與相關行業發展的歷程》等書。
20年前剛來基隆,每當中午騎車從愛一路穿越仁二路時,總在被東岸高架橋墩錶框的天空,看到老鷹在旭川河口空中翻身的景像,這畫面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心想,有一天一定要好好認識牠們,直到2009年海洋廣場建成後,終於可以更靠近看、拍牠們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5xreb0Rsyw/hqdefault.jpg)
圖文作家定義 在 圖喜歡的圖文作家- 女孩板 的八卦
#圖喜歡的圖文作家. 女孩. 2017年4月23日11:02. 今天文博會剛結束半夜睡不著只好來發文老實說一直不知道有沒有人也跟我一樣喜歡消極男子? ... 定義還不喜歡人家問他幾歲因為社會總是以年紀先入為主的去看一個人更不喜歡人家問他你真的那麼消極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