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一封信:
現在小學社會科教什麼東東,我也不懂,看一位爺爺的感想!
我孫子就讀國小四年級,社會第一次小考全班不及格,後來2次孫子還是不及格,我看了課本真TMD語無倫次、不知所云,到底在教什麼?火大!
寫信給社會科編輯委員:
翰林書局的社會課本編輯委員們:你們好!
我的孩子就讀國小四年級,他的社會連續三次小考不及格,老師通知要我簽字,我原先想要 教訓孩子,但看完課本與考題後就原諒他了,因為我試著答題,竟有90%不會作答,這本社會課本到底在教什麼?是我們從前分科的歷史、地理、還是常識人文?
我要孩子問他同年級的表哥在永和讀書,也是社會最爛,全班都是社會考不好,這不是孩子的笨與愚蠢。
試考你們一題,內溝溪在哪裡? 如果你們不會,我不會認為你們沒有學問,除非你們有人住在台北市內湖區,因為它是在我家後面內湖山裡的一條小溪,台北市府還建有內溝溪生態展示館。
課本中不斷提到「家鄉」二字,家鄉指哪裡?表達的不清不楚!明明你們心裡想說台灣,卻不直說⋯⋯
其次,原住民的話題太多,依照原住民委員會的資料,原住民只佔全人口2.37%、比例非常低,97.63%是其他族群,編那麼多篇幅,花太多時間去學習它,是否值得與必要?我們尊重少數族群,但不需要學習他們,而且他們人少是自然形成的。
整本書見樹不見林,舉例如下:第40頁家鄉開發的故事說到巴宰族,請問這個族目前在哪裡?原住民委員會公佈十幾個族,找不到巴宰族?已經消失的族有何價值去讀它呢?浪費學生有限的時間。
第41頁的葫蘆燉圳,我年過七旬,都不知道它的名字及它在哪裡?還不是活得好好的!孩子學這些有何意義?能與國際接軌嗎?
台中人若不住在合併前的台中市區可能都不知道葫蘆燉圳,為何不教孩子台灣超過50公里的獨立水系,如濁水、高屏、曾文溪、淡水河及其他名山:阿里山、玉山、雪山等........
我看到幾個題目都是雞蛋裡挑骨頭,觀音這個名字哪裡來的?講到觀音,順便批判這二個互相矛盾不成邏輯的組合字,觀是看的意思,音無具體形狀,如何能「觀」得到「音」呢?
烏來是溫泉意思,這是那一族語言?頭城這名字怎麼來的?大里這名字怎麼來的等等?還有很多荒謬的題目,無法一一列舉。
地名是相約成俗,千百年來不知不覺形成的,從小就這麼跟著長輩稱呼,難道如何起源有那麼重要嗎?你們一定要把它當作考古學的考題嗎?孩子真倒楣,因為不知道成績就不會好。要後代子孫牢記怎麼來的,有必要嗎?
唯一可表揚你們的地方是第6課第76頁傳統節慶,有關農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節等。你們絕對的想逃避這些節日,卻無法迴避,硬著頭皮去表達,改用先民取代中國這兩個字。
第78頁的原住民豐年祭、飛魚祭、祖靈祭、五年祭等,這是2.37%人口過的節,當作地方政府觀光據點的說明書、介紹書就夠了。
第79頁新住民的潑水節,這是在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的一個慶祝活動,也要寫在課本上,有必要嗎?水燈節在台北市中正區,若不是你們寫在課本上,我還不知道呢?
還有越南春節就是中國春節的延伸,中國歷史上千古一帝漢武帝在西元前111年,距今2131年前消滅南越武帝後,直到1858年被法國佔領都一直是中國領土,他們當然過中國春節,所以沒有必要放在課本裡。
這些例子,就像我前面問的內溝溪在哪裡一樣無聊、無用。
結束前,說說你們的文章深淺,你們公司另外有出版國語課本,四年級課本,應該用三年級以下教過的中國字來編寫,你們不顧一切,將所有四年級認識與不認識的字全部寫進文章,一堆字不認識,雖然有注音,但也只能知道發音,老師還沒有教什麼意思,還要先查字典或問長輩,浪費學習效果與時間。
學學英文有種 階梯英語:分1000字、2000字、3000字的書本,可以從簡單的慢慢讀上去,不要查字典,因為他會一再出現,看完這個不認識的字就認識了。
希望你們改進,當然我寫沒有用,因為你們驕傲的不會理我,也不會改,但歷史會記得你們胡亂編寫社會課本。
副本同時發給孩子的學校校長、社會科老師。
學生家長 XXX 台北市內湖區 109年11月1日
國小四年級自然課本 在 王宏哲教養、育兒寶典 Facebook 八卦
1:母語都還沒學好來,千萬別急著大量學第二外語!
2:大隻雞晚啼,是不實際也不時髦的說法!
語言發展真有「黃金期」嗎?
談到發展與學習,我們常常聽聞有「黃金期」存在,那小朋友的語言發展是否也如此呢?「寶寶的語言學習的確有所謂『黃金期』存在,但家長往往過於在意第二語言的學習,反而忽略母語的重要性。臨床經驗上,孩子學習母語的奠基關鍵在5歲以前,若在此之前未能把握時機好好學習母語,日後的母語學習成效便會受到限制。」
因此在孩子滿5歲前,母語詞彙尚未累積充足、說話發音仍不清晰,無須刻意著墨在第二語言的教學上。想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家長應提供給孩子更充分環境刺激,讓孩子有空間自在揮灑母語能力。
學習外語真的要趁早嗎?
不少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家長,會選擇讓孩子就讀「雙語幼兒園」或「全美語幼兒園」,希望從小練就一口流利的英語。但孩子在母語根基穩固前,若貿然進入不熟悉的雙語、全美語環境,有可能對日後的學習造成影響,臨床上經常遇到貿然進入全美語環境讀書的小男孩,結果小學一年級時反而發生國語程度不及同齡者、不會造句、閱讀能力落後等問題,回頭追究根本的原因,發現竟是幼兒時期的全美語教學惹的禍。
學習模式及開不開心才是重奌!
對於學習外國語言,大家一直存有從小學習成效越好的迷思,其實學者曾經做研究過,一群從小乖乖待在補習按照課本學習英文的孩子,與另一群從繪本、歌曲、遊戲中學習英文的孩子相較,等國小四年級再來看他們的英文成績,會發現第一組孩子的英文成績竟不如第二組孩子。
主要原因在於填鴨式教育提早抹煞掉孩子對語言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反而讓孩子對學習語言極為反感。11歲以前孩子對外語的接觸經驗是否充足,未來將是能否學好語言的關鍵,在此之前多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學習語言自然會變成快樂的事。
語言趣味小遊戲,學習語言動一動
(1)發出聲音──適合滿2歲的小朋友
是一個訓練專注力並且使用聲音玩語言的活動,可以先替各種動物設定聲音,比方說公雞是咕咕咕、小鳥是吱吱吱、貓咪是喵喵喵、小狗是汪汪汪,而當爸爸媽媽說出動物的名稱,此時孩子就要喊出該種動物的叫聲,譬如媽媽講了「貓咪狗狗」,此時孩子就要回答:「喵喵喵汪汪汪」,聲音和順序都不能有錯誤。
(2)請你跟我一起說──適合3~4歲的小朋友
爸爸媽媽念出一段文字,比方說「我要去買早餐,早餐有吐司和牛奶……換你!」接著孩子要照樣造句跟著說:「我也要去買早餐,早餐裡有麵包和果汁……換你!」講過的品項不可以重複,這個遊戲一方面可以訓練孩子口說,一方面也能促進孩子的聯想力和記憶力。
(3)連接詞說故事──適合4歲以上,已有邏輯的小朋友。
再大一些的孩子,開始學習將「因為」、「然後」、「再來」等連接詞放入句子中,在孩子講故事的過程裡,家長可以協助孩子建立使用連接詞的習慣,例如像這樣的情境:
孩子:「我是一個小廚師,我在家裡煮菜。」
媽:「然後呢?」
孩子:「然後我放了番茄和蛋,好好吃喔!」
媽:「再來你要煮什麼?」
孩子:「再來還要煮濃湯,要放玉米……」
媽:「最後呢?」
孩子:「最後裝到盤子裡,大家就可以吃了!」
嬰幼兒語言能力檢測
1歲
*開始明白簡單的字義,如:「不可以」、「謝謝」、「再見」。
*開始了解話語和東西的關聯性。
*會用手勢或動作進行簡單溝通,例如,指東西、點頭、搖頭。
*牙牙學語,開始發出一串聲母和韻母結合的聲音,而且有語調的變化。
*樂於模仿簡單的聲音。
1歲半
*聽懂50~75個詞彙。
*會用手指身體一些部位,如眼睛和鼻子。
*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指令,如去睡覺、穿鞋子、坐下來……等。
*能使用約3~20個詞彙,例如:爸爸、媽媽、抱抱,但發音不大清楚。
*常會重複他所聽到的語彙。
2歲
*聽懂約300個詞彙。
*能聽懂較複雜的句子。
*能遵循兩個相關的指令,如:「去客廳拿衛生紙」。
*能說出約50個詞彙。
*能將已會說的詞彙組合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如:「媽媽開」、「爸爸抱」。
*會回答簡單問題或輪流對話。
3歲
*可以了解複雜句子,且能正確反應或回答。
*日常簡單對話大多可以理解及回應。
*可以使用簡單句子來表達意思,且發音更清楚。
*會回答以「誰」、「哪裡」、「什麼」開頭的簡單問句。
*大多使用話語來表達感受,較少哭鬧。
4歲
*日常對話大致沒有問題。
*聽得懂簡單情節的故事。
*能說出合乎語法的句子。
*能認識一些顏色,並說出顏色的名稱。
*除了ㄓ、ㄔ、ㄕ、ㄗ、ㄘ、ㄙ的音仍有些模糊外,大部分構音均可正確發出來。
5歲
*會遵循3個步驟的指令。
*可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圖片,或描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且口齒大致清晰。
*會正確使用代名詞,如:他、她、你、我、他們。
*說話流暢,不太會有重複、結巴的情形發生。
6歲
*詞彙量增廣,能將新學的詞彙用於對話當中。
*發音更精準,句子結構與選擇詞彙的能力完整。
*能重述故事,更有連貫性和次序感,並能說出自己的經驗。
*能精確的描述出過去事件的細節,也能自己編故事。
(From聽力語言學會)
國小四年級自然課本 在 愛蘭-波蘭Anna Facebook 八卦
稍微和我熟一點的朋友應該都有聽過,我有一個尚未實現的北歐夢想。
我從小很愛看北歐童書。當時阿斯特利德.林格倫和朵貝.楊笙是我最喜歡的作家,影響我最深的應該是林格倫的Bullerby系列故事,還有楊笙的嚕嚕米(又稱姆敏)童話世界。不論是故事中的劇情或大自然的描述,都很吸引我,一直很想置身在那種環境中。後來,大約國小四年級的時候,我在地理課本中第一次看到了極光的照片,一見鍾情!便下了決定,以後我至少要有一段時間住在北歐。很可惜,我和北歐超級無緣😂
這次之所以決定去芬蘭,是因為我看到優惠機票,一個人來回含稅價只要波幣79元(大約台幣600元)。出發時間也很棒,早上7點的飛機,隔天中午回來,這樣不會需要在那邊花太多錢,因此這次非去不可😍
我們從圖爾庫機場搭公車去市中心,再轉另一班車前往楠塔利。楠塔利是一個可愛的小鎮,充滿具有當地風格特色的建築,其中最出名的應該就屬「嚕嚕米世界主題樂園」。
這主題樂園和一般主題樂園不太一樣。位於一座小島上,整個島都被規劃成嚕嚕米故事中的場景,完全沒有任何雲霄飛車之類的設施!反而,有各個角色的房子,都是按照故事中所描述的內容蓋的,而且是用真正二手傢俱精心佈置的💕 所有擺設都可以觸碰及探索,還有一些為小朋友設計的小魔法❤️ 圓圓一進去廚房,我們三個大人都無法把她帶走,只好等她和謙謙玩完😂
但嚕嚕米世界主題樂園最重要特色不是木建築,而是嚕嚕米峽谷的居民!所有角色都出現在樂園裡,不只是主要那幾個。最有趣的是,他們其實不只是為了提供遊客拍照,他們一整天都在扮演他們的角色,都在演戲!雖然他們演得幾乎都是芬蘭語,我們聽不懂,但因為嚕嚕米的卡通我和小孩都很熟,我們都可以體會他們在演什麼,甚至小朋友也可以一起加入,和故事中的角色互動、玩、聊天⋯⋯ 而且演那些角色的工作人員都太厲害了,不管是聲音、講話方式,甚至一些動作,他們模仿卡通的相似度幾乎可以達到100分了!我還蠻確定謙謙圓圓以為他們是真的嚕嚕米、小不點、大耳、阿丁,都是真的!
另外,園區有規劃兩個相當特別的區域。一個是自由探索區,包括尋找昆蟲、回聲老木頭、幫巫婆煮湯、迷宮......等等遊戲。另一區則是休息區,有各種各樣的吊床、躺椅、墊子,都可以自由使用😁
雖然我個人對嚕嚕米世界的評價是非常高的,我好幾次感動得掉了眼淚,也還蠻確定謙謙圓圓過了她們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天,但我實在是不太敢推薦給所有人😅 門票不便宜,一個人要30歐🙈 而且2歲以上都要買全票入場,所以一定要是嚕嚕米的粉絲,起碼要懂一點劇情才會比較能夠享受園區的魅力。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帶小孩一起去!沒有小孩,就無法體會小孩與嚕嚕米峽谷角色的互動,會少許多快樂與感動。
***不過只要是跟我一樣愛嚕嚕米,絕對不會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