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地標級的專業藝文場館「#桃園展演中心」啟用至今已經10年,市府向文化部爭取前瞻計畫補助,整修硬體設備的問題,工程預計6月完成,將提供市民朋友更優質的藝文展演空間。
今年初,市府開始著手優化工程,趁疫情暫停演出期間進行整修,採用國家戲劇院等級硬體設備,觀眾席加大更舒適,重新分配座位改善視野;音響全面優化及環場吸音設計,提高音效品質;新式懸吊讓表演團體更安全演出。我們希望廣邀更多表演團體來桃園展演,讓桃園文化氣息更豐富。
桃園展演中心整修工程預計下個月完工,我們也將在7月結合「#桃園鐵玫瑰藝術節」,展開桃園每年最精彩、最熱血的藝文活動,市府也會陸續邀請藝文團體來桃園,讓藝文活動融入在地,邀請市民朋友一起貼近藝文、豐富生活!
「國家戲劇院座位視野」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國家戲劇院座位視野 在 鄭文燦 Facebook
- 關於國家戲劇院座位視野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 關於國家戲劇院座位視野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 關於國家戲劇院座位視野 在 [心得] 劇場形式&搶攻座位大作戰(中) - 精華區Drama 的評價
- 關於國家戲劇院座位視野 在 Re: [問題] 可以請問國家戲劇院的坐位嗎@@a - 看板BROADWAY 的評價
- 關於國家戲劇院座位視野 在 【問題】 請問國家戲劇院的座位- Drama板 的評價
- 關於國家戲劇院座位視野 在 [問題] 國家戲劇院的座位選擇- drama | PTT娛樂區 的評價
- 關於國家戲劇院座位視野 在 [閒聊] 衛武營音樂廳戲劇院和歌劇院2F側邊座位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國家戲劇院座位視野 在 [問題] 國家戲劇院座位- 看板Drama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國家戲劇院座位視野 在 [請益] 歌劇院大劇院座位選擇- 看板TaichungBun | PTT台灣在地區 的評價
- 關於國家戲劇院座位視野 在 衛武營葡萄園式音樂廳選位指南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國家戲劇院座位視野 在 [問題] 關於國家戲劇院的座位- Drama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國家戲劇院座位視野 在 國家音樂廳座位視線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國家戲劇院座位視野 在 國家戲劇院座位ptt 想請問國家戲劇院的觀賞位置? - Nhksod 的評價
國家戲劇院座位視野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衛報、館長、兩廳院
-台北角度 vs 國際視野
文:鳳山李雨蓁 Lí Ú-chin
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於10/13開幕後,獲得在地民眾好評與熱烈期待,英國三大報之一的《衛報》也專文報導。然而,在許多台北網紅或政治人物眼中,卻有不同看法。
例如,近日肌肉型網紅館長(陳之漢)說:衛武營本身是一棟歌劇院,一般人根本看不懂,只有貴族在看,營運後保證賠錢。「你有看過乞丐去看歌劇嗎?」館長批評,高雄人民活在水深火熱之下,政府卻還在談文化氣息,嬰兒光靠聽音樂就能活下來嗎?
這樣的言論,也和某些政治人物不謀而合,例如就有長期居住臺北的候選人表示:「有些當地人對這兩樣設施(大東、衛武營)都很不期待,會覺得大家都吃不飽了,然後政府卻一直想用藝術中心,叫大家去看表演。」
然而,這種「在地吃不飽,不需要文化」論,邏輯上真的正確嗎?
#國際上如何看待衛武營的意義
10/19衛報刊出建築與設計評論家Oliver Wainwright的文章,除了介紹衛武營這座「史詩地景」是世界最大表演藝術中心外,也強調了衛武營對台灣的文化國力與國際地位的意義,如作者寫道:
「目前台灣面對越來越多來自中國同化的壓力,而中國的文化建設潮幾乎每週都有新博物館和音樂廳開幕,此時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正是台灣這個勇敢國家在國際文化舞台上顯示份量的重要聲明。」
在台灣積極投入文化建設的一項意義則是「當中國透過金錢外交拔除台灣的邦交國時,看來文化外交可能是台灣所剩不多的武器。」
當國際上認真看待台灣正努力發展獨特在地藝術,保護民間表演文化,以推上國際舞台,強化台灣文化國力時。卻有一群人將這樣的努力貶低為「在地人不需要、浪費錢」,背後的動機不免讓人懷疑。
Wainwright最後這樣結尾:「衛武營開幕當天,成千上萬民眾聚集在公園內,觀賞戶外劇場的壯麗開幕表演,尾聲由無人機的芭雷舞作結。如果說那天彷彿摸得到的興奮感有何意義,那就是這座城市人民想要讓這座偉大廳堂充滿生命的渴望」
英國媒體都看得到在地人對於文化的渴望,但是台北觀點看不到,這是為什麼呢?
#比高雄早了三十年的台北兩廳院
外媒更能接近在地觀點,而與台北觀點相異,這或許也能在衛武營和台北兩廳院的差異中看出。
1975年,為紀念蔣介石逝世,當時中國國民黨政府組成中正紀念堂籌建小組,興建中正紀念堂、國家劇院及音樂廳等三大建築。中正紀念堂本身優先興建,而兩廳院本身費時12年,至1987年落成,兩廳院本身經費為「30多年前的74億」(楊其文, 2009)。當時,可沒人敢說「百姓吃不飽」、「地方不需要」這種話。
中正紀念堂的設計,是根據中國古代帝王陵寢格局,而兩廳院就位在「參道」的兩邊,在建築意義上屬於「附屬」角色。建築專業的Wainwright 也很清楚的看出,兩廳院「像是紫禁城的一對帝王神廟」,但這邊要補充的是,就建築象徵來講,雖用了極多廳堂式的語彙,但位置上是「陰廟」,而廳堂內的戲劇院或音樂廳設計,因為來自西方傳統且需要現代劇院技術,自然和外殼完全脫節。
相對來說,衛武營是一座「公園裡的大劇院」,起源自1990年代市民自發要求廢棄軍營改作都會公園的運動,設計上劇院也和整座公園融合。
藝術總監簡文彬就提到,希望「人群可以從公園流進藝術中心,並把它當作是市民的客廳」,而在入厝和開幕那天,數萬人潮湧入,散佈在榕樹大廳、樹冠大廳以及公園中,在現場的建築師荷班也看到,這座建築確實達成了她的發想。
「從帝王出發」vs「從人民出發」,這正是台北兩廳院和高雄衛武營的差距,也是解嚴30年以來台灣重要的進步。然而,仍有台北人無法了解,認為我們有是廳堂,你們的人民都乞丐,這是很令人遺憾的。
#這是CP值最高的世界級藝術中心?
衛武營高達百億的造價,對某些人來講不可思議,甚至拿「航母」來比對。但,就像他們不知道航母的造價,他們也不知道表演藝術中心的成本。
剛才提到,不算通貨膨脹,30年多前的台北兩廳院就花了74億元,但面積大約只有衛武營一半餘,而設備也落後許多。
若拿現代的音樂廳相比,法國巴黎愛樂音樂廳造價約154億台幣,但只有單個音樂廳;易北愛樂音樂廳造價更高達400億台幣,只有一大一小兩廳。而不論北京國家大劇院、廣州大劇院、或是近年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台北藝術中心,以單廳、單位面積、座位比例造價,都比高雄多了60%~100%。也就是說衛武營在預算控制上其實非常努力,以功能來說,是世界一流表演廳中「#CP值最高的」。(很符合台灣人個性了,不是嗎?)
而在營運上,過去兩廳院以國家預算支付,每年耗資7-10億補貼,但仍年年虧損,近10年平均每年虧損金額達4億7,333萬餘元(監察院資料)之下,還是一開30年,並沒有轉型成有迫切需要的公托中心與遊民收容所,而是每年服務超過50萬觀影民眾,並提供了數百個衍生工作機會,對於文化培養,留下菁英表演人才,以及國際能見度的上升均有幫助。
#如何發展衛武營價值?
誠然,衛報也提到台中歌劇院虧損的問題,是衛武營必須借鏡之處。除了積極培養在地節目,對社區和教育伸出觸角外,我們也希望衛武營的成立,能帶動表演藝術、舞台設計相關產業鍊在高雄生根。
另外,19世紀開始,歐洲許多城市就透過「音樂節」模式,賺取大量觀光財,例如拜魯特、琉森都是知名案例。而在近年,求新求變的音樂季結合跨界與創新元素,例如荷蘭烏特勒支(Utrecht)的「Le Guess Who?」音樂節。結合知名流行樂團,加上各地爵士、古典和非主流音樂的表演者,也能到財務平衡和創造額外觀光效益。
這樣精緻、創新、結合台灣特色的文化內容,才是吸引國際目光,創造觀光價值,提升能見度的好政策方向,而不是大興土木,只有硬體沒有內容,只能用「做愛做的事、賭博」來號招。
如何正視衛武營的潛力,提出結合在地能量的政策,才是在地生根政治人物該做的事!
國家戲劇院座位視野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紐約時報長文介紹衛武營
#開幕季超乎想像的成功吸引國際注意
原文作者:Chris Horton
翻譯:鳳山李雨蓁 Lí Ú-chin
(版權為紐約時報所有僅供非商業參考用)
<在台灣,一份到「文化客廳」的邀請函>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因為龐大的存在感和波浪型設顯得脫穎而出。
有些人會說衛武營像是一艘太空船,也有人認為它像是大魟魚。
有共識的是,設計由榕樹林和在地造船產業啟發的衛武營,已經提升了這座南台灣城市的文化聲望,並提供受市民歡迎的公共空間。
這座因座落在衛武營公園而命名的建築,是世界最大的單一屋頂表演藝術中心,造價達3.48億美元。去年十月開幕時,舉行了室內外的音樂會,代表過去被稱為「文化沙漠」的高雄,已成為世界級表演的新據點。
衛武營在轉型前,原本是日本帝國殖民台灣時設立的軍事基地,二戰後被蔣介石的國民黨政權佔領。今天,150萬平方呎的衛武營藝文中心座落在2010年開幕的公園北端,大概佔公園的1/7面積。
來到高雄的旅客,可能會因為居民如此敞開心胸擁抱藝文中心,誤以為它早就是此處生活的一部分。在早晨,有些市民在地墊上做瑜伽,有些慢跑經過榕樹廣場。這座廣場是屋頂覆蓋的開放空間,串連了2236席的歌劇院,1981席的音樂廳,1210席的戲劇院和434席的表演廳。
廣場中會播放影片,而舞蹈班、兒童國術班等各類公眾活動也在這裡舉行。在建物內,市民可以參觀免費的展覽,第一檔展出了台灣歌仔戲的演變。而對自拍族來說,這座內外都是「IG友善」的建築,可以拍出獨一無二的照片。
Mecanoo事務所創意總監,也是衛武營設計師的法蘭馨.侯班表示:「這座建築作為公園和城市的延伸,邀請市民來使用,我喜歡稱它為 #高雄的客廳」。
在藝文中心開幕的第一季,上座率達到80%,而許多表演,例如台灣知名的雲門舞團演出,門票都是秒殺。
在十月開幕時,數千人在戶外參與了一場特別的演出,利用建築物與地面相接的曲線頂蓋作為半圓劇場。這裡現在也成為市民坐著看夕陽的熱門去處。
台灣在1990年代解嚴後,政治系統轉而自由化。在開幕時,台灣總統蔡英文致詞表示:衛武營是台灣「空間民主化的案例」,「在此建立藝文中心,象徵空間解嚴,以及我們推動文化可及性的努力」。
(總統原文:這是臺灣的衛武營,也是臺灣空間解嚴最好的歷史寫照。假如把衛武營放到更長遠的歷史脈絡來看,這是一個空間民主化的議題。衛武營曾經是戒備森嚴的軍事用地,經過民間團體二十多年的努力,組成「衛武營促進會」,不斷的說服和爭取,才終於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衛武營。臺灣這塊土地上,處處充滿對威權不斷抵抗、折衷協調的痕跡。透過很多先人的努力、空間的民主化,才成為今天我們共享的果實。)
不意外的,衛武營周邊的房地產持續看漲,鄰近永慶房屋店長Alex Kuo表示,過去兩年已經漲了15-20%。他說:「衛武營蓋好後,開始有豪宅物件在周邊推出」「老公寓通常每坪10萬元左右,新建商的推案現在開價可達30萬」。
豪宅建案在衛武營附近已經開始冒出,和衛武營的勞工階級美學形成對比。侯班團隊一開始在建物外殼設計上遇到瓶頸,但最終從這座城市的海洋認同上找到答案。二十年前,高雄曾是世界第三繁忙的港口。
「我們曾試過幾個選項但都失敗了」侯班說
「我們持續研究建物的殼層,後來想到利用高雄在地精湛的造船產業」
讓耗資數億美元的現代化藝術中心具有類似貨櫃船的外殼,而不是鋼鐵或玻璃的光滑表面並不簡單。衛武營的現代的設計,代表台灣民主化後建築逐漸遠離「中華美學」,也代表台灣人的認同離中國越來越遠。
侯班說:「我們必須說服大家榕樹廣場的表面細節應該要類似貨船,而非豪華遊艇」
「我們不想做出光滑無暇的立面,而是讓造船工人在承包商可能會嚇到的大尺度上,創造出耐用、持久的表層。」
建築的四座表演廳是設計給世界級樂團使用,例如三月要來高雄的倫敦愛樂、四月要來演出《杜蘭朵公主》的德意志萊茵歌劇院。
Mecanoo聘用了劇場顧問加入團隊,確定建築在形式和功能上都能被面面俱到。台灣第一座360度環繞座位音樂廳的音場,讓巨大空間中的音樂演出更具有親密感。例如不規則的設計可讓觀眾更容易看到鋼琴家的手部。
藝術總監說簡文彬說:「荷班設計衛武營的原則就是讓民眾對藝術更親近,和彼此也更親近。」
簡文彬在上任之前,曾在杜賽朵夫的德意志萊茵歌劇院擔任藝術總監22年。雖然身為台北人,但他在2013年被文化部長龍應台說服回到台灣接掌此職。
簡文彬讚揚四個廳舞台與表演空間的多面性,他希望這可以讓創造表演者對演出的新視野,他說:
「我們希望藝術家自己來看看、自己來創造,我們要讓他們創作出新作品。」
衛武營的開幕是相當成功的,除了在九周內吸引80萬人造訪外,更大規模的表演也讓台灣北部、甚至遠從日本、香港、新加坡觀眾進場。
同時,衛武營也吸引到那些平常對藝術沒有特別興趣的市民。 在附近經營檳榔攤的陳曉麗(音譯)就認為藝術中心可以活化周邊,她說:
「我不太會去欣賞表演,但我女兒會,所以有她可以去欣賞演出的地方很好」
「對其他人來說,我覺得衛武營可以讓人進得來高雄,也讓周邊發大財。」
國家戲劇院座位視野 在 Re: [問題] 可以請問國家戲劇院的坐位嗎@@a - 看板BROADWAY 的八卦
... 二樓視野比較好較不容易被擋到二樓的話左右跟排數也是有分的^^'' : 想請教各位大大的是,因為我沒去過兩廳院,光看網頁上的戲劇院座位照片也@@a : 所以想請問如果是2 ... ... <看更多>
國家戲劇院座位視野 在 【問題】 請問國家戲劇院的座位- Drama板 的八卦
請問2樓2排偏旁邊(因中間是vip包廂) 票價1000與3樓3排在正中間票價700請問建議作哪邊比較好視野感受上的比較窮學生....比較斤斤計較@@麻煩比較有經驗 ... ... <看更多>
國家戲劇院座位視野 在 [心得] 劇場形式&搶攻座位大作戰(中) - 精華區Drama 的八卦
文章 by志零姐姐
圖文好讀版:https://blog.citytalk.tw/?p=44524
請再次喚醒塵封已久的回憶:17歲的你,高中三年級,在早起和
升學的雙重壓力下,每天唯一的期待─上國文課,才能看到全校
最年輕貌美又氣質出眾的美女老師。
但老師的美從每個位置的角度看出去都會有所不同,國文課很難
得一天最多也不過兩堂(註1)。為了欣賞這難得的美景,快狠
準的搶攻絕佳視野座位可說是高等教育裡最關鍵的一刻─而咬牙
解囊,拿出血汗錢到劇場觀賞表演藝術亦然,「好座位能帶你上
天堂,壞座位讓你罵別人的娘」,為了保有溫文儒雅的淑女紳士
形象,以下將以重點條列的方式介紹台灣幾處重點劇院出場:
●國家戲劇院‧偽劇院,真公寓
一‧座位安排:數字小在中間,例如「86421357」,面向舞台左單右雙。
二‧劇院如同公寓型一般,最頂樓的人不但看不到舞台上方的佈景,還完全只能俯視演員
的頭頂;故若非阮囊太羞澀,否則千萬別購買4樓的票。
三‧若想兼顧演員臉部細微表情&整體演出(又願意砸重金的話),需考慮到舞台面寬最寬
約22公尺,太近無法盡收眼底,至少要坐到6~10排比較剛好。
四‧2樓1排中央為VIP區,平常不開放售票,如果遇上釋出機會千萬別錯過!
五‧1樓13排中間位置的視野最好,2樓1排中間位置的爽感卻更高─>某位仁 兄曾以「午
門斬首」為喻,1樓座位是透早起床湊熱鬧圍觀群眾區,2樓位置是君臨天下皇帝龍椅區。
● 小巨蛋‧此乃天意,僅能認命
一‧座位安排以「惡名昭彰」著稱,不管哪個位置都請懷抱看淡的心情就座。
二‧演唱會時多半會做成延伸舞台,讓偶像歌手可以享盡被搖滾區粉絲簇擁的快感;但非
演唱會時,它只能用「完全不適合做表演場地,根本看不清」一言以蔽之。
三‧許多已經很昂貴的位置仍需要扭腰轉頭才能看到舞台,易筋骨痠痛者不妨帶罐肌樂。
若選擇側身觀賞,就請抱著「等一下要為擋住旁邊的人而道歉」的心理準備。
四‧紫特D及紅特D在舞台左右兩側,若以「看清楚」為訴求這是別無選擇的座位;如果想
盡覽整個舞台,只能考慮正中間的座位(距離舞台約有3個籃球場的寬度,都可以同時打三
場NBA了),但得默默接受它的遙遠。
● 國父紀念館‧萬里長,千丈(註2)寬
一‧座位安排為一整個往上延伸的扇型,最前和最後隔得很遠,最左和最右拉得很寬。只
要最旁邊的兩個區塊皆為視覺死角,千萬要小心避開!
二‧12排之後已經離舞台有一段距離,故12排之後就是望遠鏡該出馬的範疇。
三‧倒數4排除了得看舞台演出的螞蟻版外,還要忍受後方音控室傳來的干擾聲,易煩躁
者不宜入座。
四‧座位前後狹窄,不想為難雙膝大爺者請再帶肌樂。
p.s.由於座位不分層,通常燈暗後所有的觀眾都會往前排大遷徙,極具道德感者可能會受
不了這個貪小便宜的瞬間。
● 城市舞台‧憑欄(註3)賞戲好自在
一‧2樓前排為最佳觀賞座位,可綜觀全場。但需注意2樓1排有低矮欄杆,除了想悠哉趴
在欄杆上觀賞的觀眾之外,若深怕被擋到視線還是把2樓2排當作首選吧。
二‧為較小型的劇場,前後座位錯落有置,觀賞起來較為清楚舒適。
三‧3樓每一排都有欄杆,坡度較陡,需慎防滾落。再加上如廢話一般的「離舞台遠」問
題,除非一窮二白,不然還是直接略過3樓吧。
p.s.地面未鋪地毯,愛穿「叩叩叩」鞋者請注意在此遲到會比別處罪加一等。
因為我們的寶島不是文化沙漠,展場多不勝數,還有四位等著出場的佳麗只好下回再介紹
了,趕下班了各位再見!
※ 註1. 依教育部規定,高中國文課一週7堂。
※ 註2.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 註3. 倚著欄杆。憑,藉、靠、依,動詞。
----
※ 臨陣磨槍,不亮也光─惡補筆記本:
1.通常劇院的1樓7~15排中間和2樓前排為最佳觀賞位置,但別忘了凡事總有例外,
請攜帶望遠鏡以備不時之需。
2.若觀賞需看舞台左右兩側之字幕的劇目,請選前排中偏旁座位。
3.如果是兩側最邊邊,不如坐最末排的中間。
4.想看仔細坐1樓,注重爽感2樓另設雅座。
還有續集唷!明天再來PO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3.31.14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