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週三(5日)下午,美國國會首次針對武漢肺炎疫情舉辦了聽證會,這場聽證會由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召開,現場邀請到了三位相關領域的專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的努佐(Jennifer Nuzzo)教授、美國蘭德公司的流行病學家黃志環(Jennifer Bouey),以及前白宮伊波拉應對行動協調長克萊恩(Ron Klain)。
關於這場聽證會,自由亞洲電台 的記者 唐家婕 - Jane Tang 做了很好的報導(https://pse.is/P5656),很推薦大家看一下現場實況。觀測站根據她的報導整理了幾個重點:
聽證會上,大家關注的重點放在,美國如何在疫情爆發之後,對內要如何有效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協作,以及對外要如何與其他國家共同打擊疫情的蔓延。防疫不分國界,這是現場許多議員以及專家的共識,大家認為美國必須要趕快和中國建立合作機制,並且增加雙方之間的透明度。但也有議員質疑世界衛生組織在這次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中所扮演的角色,並趁此機會替遭到世衛排除在外的台灣發聲。
幾個主要爭點包括:
▍隔離中國,有用嗎?
從美國發了第一槍推出針對中國的旅遊禁令之後,現在世界多國包括台灣也都跟進這項政策。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呼籲大家無須對中國實施旅遊禁令的話言猶在耳,但在聽證會上,專家們其實也表達了相同的意見。
努佐博士就認為,根據他們研究證據,對特定國家實施旅遊封鎖,其實對阻止病毒效果有限。此外,她認為這樣把中國排除在外的做法,反而會降低中國對外揭露傳染病數據的意願。雖然後者聽起來也太中二,不過以我們對左岸政權的理解,的確是有這樣的可能(嘆)。
歐巴馬時代擔任美國白宮伊波拉疫情協調長的克萊恩,他也提出了另一個像這樣針對特定國家進行封鎖所衍伸的問題,也就是種族歧視。觀測站有許多在海外的觀眾,相信大家這一陣子也都開始注意到各國都開始有了排華運動的跡象,而克蘭認為這樣的旅遊禁令會更加深對於來自疫區人民的歧視現象(台灣人也無奈被掃到)。
現場的專家幾乎都一致認為:「封鎖中國效果有限,反而應該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頭有點痛,想要開罵這些專家了?先修但幾勒,讓我們想想,若今天換作是台灣成為新型病毒的爆發地,那麼「呼籲各國不要封鎖台灣,加強與台灣的合作,才能順利控制全球疫情蔓延」聽起來是不是有些道理呢?是啊,因為台灣是個公開透明的民主國家,所以反而這種時候加強與台灣的合作,才能有效控管疫情。
所以關鍵點就在這裡,今天中國就不是一個有公信力且公開透明的國家啊,我們要如何相信中國?
▍如何相信中國?
現場多位國會議員都對專家提出一個相同的質疑:中國一再對疫情隱瞞,美國要如何信任合作?為此,共和黨賓州眾議員佩里(Scott Perry)就一度與克萊恩交鋒,說他「對中共不瞭解」。會後,佩里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中國政府的資訊不透明,讓美國被迫在「黑暗中做決定」,並說道:「沒有資訊就很難做出決定。我們在與中國共產黨政府打交道,他們刻意地把訊息藏起來。要我們如何相信中國?」
民主黨加州眾議員薛曼(Brad Sherman)及共和黨佛州眾議員約霍(Ted Yoho)則不約而同地指出中國對世界衛生組織的影響力。約霍就說道:「如果我們回顧過去,無論是對抗MERS或是SARS,都需要全球的合作,其他國家像是台灣,也必須參與其中,因為他們也是協助對抗SARS的成員之一。疫情訊息與評估的延遲,不僅影響的中國的信譽,也阻礙國際社會防止更多人喪命和疾病蔓延的能力。此外,在這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中,中國繼續利用世界衛生組織,透過排除台灣來推進其政治立場,而危及整個亞洲地區。台灣也被禁止將其公民撤離中國大陸,直接威脅了台灣公民的安全和主權。」
面對議員提問如何看待中國阻擾台灣加入共同防疫聯盟的政治操作,在場的專家沒有直接回應。不過克萊恩也說了:「世界衛生組織延遲宣佈疫情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反映出中共對其的影響力。」
▍那我們可以不理中國嗎?
其實,聽證會上的專家之所以認為美國應該加緊與中國合作,除了防疫和人道的考量之外,更有現實利益的考量。因為目前,美國有90%以上的抗生素都是由中國進口的。努佐就說了,美國前一陣子肝素藥品短缺,就是因為受中國豬瘟疫情影響,此藥物需在豬小腸上提取。另外,中國還是常用醫學藥物抗凝劑的主要生產國。
中國一咳嗽,全世界都要生病。無論你再怎麼想要封鎖中國,我們都無法忽視房間裡的大象,那就是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的生產大國: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產國,也是你口袋中iPhone的製造國,若是中國按照目前這樣的速度持續封城下去,連帶受影響的範圍是全球性的。
而對台灣而言,不能不理中國的一個最好例子就是撤僑。在這疫情緊要關頭的時候,面對百萬以上在中國的台灣人,中國政府可以選擇耍流氓把這些人當政治籌碼,但台灣當局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沒有辦法跟著鬧起脾氣,如何確實地把國民從疫區接回來,這是一個沈重且艱難的任務,也是這次武漢疫情爆發以來,對台灣政府真正的挑戰。
▍那 … 口罩之亂?
台灣的口罩之亂恰好說明了為何防疫工作與決策會如此複雜燒腦。前面聽證會的專家不是說,按照他們「專業見解」,封鎖策略其實效果不好,那為什麼現在世界那麼多個國家還是採取對中國採取封鎖策略?這裡引用簡妤儒老師的話(https://pse.is/Q89GL):「疾病的演化和擴散,,並不只牽涉公衛專家和機制,而是座落在政治、社會與文化交織的在地脈絡之中」。這也是為什麼決策者有時不能只聽取專家的意見,還必須考量政治、社會文化,以及人民能不能接受等因素。而在台灣的口罩之亂中,我們就剛好可以看出不同文化、公衛教育下,人民對於口罩使用的見解之不同。
文章的最後,我們從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博士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預測及因應策略」專案報告(http://yt1.piee.pw/QGL7T)中,整理了幾個筆記,作為大家防疫的參考:
1️⃣ 不要搶口罩,洗手比戴口罩重要!洗手比戴口罩重要!洗手比戴口罩重要!
2️⃣ 在空調房間內,空氣近乎靜止,有利飛沫傳播,此時可以考慮戴口罩;然而在空氣流通的戶外,病毒濃度低到很難感染人體,不須戴口罩。
3️⃣ 可見的未來內,物資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但只要不要恐慌搶購,台灣的醫療資源一定夠。
4️⃣ 未來一定還會有病人,差別只是在來得多或少,不需要因為又多了一個病例就把自己嚇死。對台灣來說,最好的劇本就是撐到下一個冬天(夏季來時疫情會趨緩),但在這之中,會陸續有病人出現。
5️⃣ 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6️⃣ 以目前來看,台灣疫情一定會爆發,我們現在早已處在pandemic(全球大流行)之中,但大家毋須驚恐,只要做好準備(物資、床位、疫苗、藥物、人員訓練)就不會有事。
最後一點其實很重要。從何美鄉博士的報告中看來,疫情在台灣擴散在所難免,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全力保全我們的醫療資源到時候不會爆掉,這才是最佳的因應之道!目前台灣都還沒出現社區感染,就出現搶購口罩的風潮,其實都有可能造成醫療資源不必要的浪費。不知道口罩其實是給生病的人戴的、不知道口罩正確的使用方式、不勤洗手及加強保健衛生觀念,其實都大大地減弱了口罩的效益,甚至可能帶來「有戴有保庇」的錯覺,而疏忽其他層面的防疫措施。
最後觀測站要在一次呼籲大家,不要搶購口罩,把口罩留給第一線醫護人員以及病人使用,#保護醫療人員,#就是保護大家。
國共第一次合作筆記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八卦
美國當地時間週三(5日)下午,美國國會首次針對武漢肺炎疫情舉辦了聽證會,這場聽證會由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召開,現場邀請到了三位相關領域的專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的努佐(Jennifer Nuzzo)教授、美國蘭德公司的流行病學家黃志環(Jennifer Bouey),以及前白宮伊波拉應對行動協調長克萊恩(Ron Klain)。
關於這場聽證會,自由亞洲電台 的記者 唐家婕 - Jane Tang 做了很好的報導(https://pse.is/P5656),很推薦大家看一下現場實況。觀測站根據她的報導整理了幾個重點:
聽證會上,大家關注的重點放在,美國如何在疫情爆發之後,對內要如何有效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協作,以及對外要如何與其他國家共同打擊疫情的蔓延。防疫不分國界,這是現場許多議員以及專家的共識,大家認為美國必須要趕快和中國建立合作機制,並且增加雙方之間的透明度。但也有議員質疑世界衛生組織在這次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中所扮演的角色,並趁此機會替遭到世衛排除在外的台灣發聲。
幾個主要爭點包括:
▍隔離中國,有用嗎?
從美國發了第一槍推出針對中國的旅遊禁令之後,現在世界多國包括台灣也都跟進這項政策。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呼籲大家無須對中國實施旅遊禁令的話言猶在耳,但在聽證會上,專家們其實也表達了相同的意見。
努佐博士就認為,根據他們研究證據,對特定國家實施旅遊封鎖,其實對阻止病毒效果有限。此外,她認為這樣把中國排除在外的做法,反而會降低中國對外揭露傳染病數據的意願。雖然後者聽起來也太中二,不過以我們對左岸政權的理解,的確是有這樣的可能(嘆)。
歐巴馬時代擔任美國白宮伊波拉疫情協調長的克萊恩,他也提出了另一個像這樣針對特定國家進行封鎖所衍伸的問題,也就是種族歧視。觀測站有許多在海外的觀眾,相信大家這一陣子也都開始注意到各國都開始有了排華運動的跡象,而克蘭認為這樣的旅遊禁令會更加深對於來自疫區人民的歧視現象(台灣人也無奈被掃到)。
現場的專家幾乎都一致認為:「封鎖中國效果有限,反而應該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頭有點痛,想要開罵這些專家了?先修但幾勒,讓我們想想,若今天換作是台灣成為新型病毒的爆發地,那麼「呼籲各國不要封鎖台灣,加強與台灣的合作,才能順利控制全球疫情蔓延」聽起來是不是有些道理呢?是啊,因為台灣是個公開透明的民主國家,所以反而這種時候加強與台灣的合作,才能有效控管疫情。
所以關鍵點就在這裡,今天中國就不是一個有公信力且公開透明的國家啊,我們要如何相信中國?
▍如何相信中國?
現場多位國會議員都對專家提出一個相同的質疑:中國一再對疫情隱瞞,美國要如何信任合作?為此,共和黨賓州眾議員佩里(Scott Perry)就一度與克萊恩交鋒,說他「對中共不瞭解」。會後,佩里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中國政府的資訊不透明,讓美國被迫在「黑暗中做決定」,並說道:「沒有資訊就很難做出決定。我們在與中國共產黨政府打交道,他們刻意地把訊息藏起來。要我們如何相信中國?」
民主黨加州眾議員薛曼(Brad Sherman)及共和黨佛州眾議員約霍(Ted Yoho)則不約而同地指出中國對世界衛生組織的影響力。約霍就說道:「如果我們回顧過去,無論是對抗MERS或是SARS,都需要全球的合作,其他國家像是台灣,也必須參與其中,因為他們也是協助對抗SARS的成員之一。疫情訊息與評估的延遲,不僅影響的中國的信譽,也阻礙國際社會防止更多人喪命和疾病蔓延的能力。此外,在這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中,中國繼續利用世界衛生組織,透過排除台灣來推進其政治立場,而危及整個亞洲地區。台灣也被禁止將其公民撤離中國大陸,直接威脅了台灣公民的安全和主權。」
面對議員提問如何看待中國阻擾台灣加入共同防疫聯盟的政治操作,在場的專家沒有直接回應。不過克萊恩也說了:「世界衛生組織延遲宣佈疫情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反映出中共對其的影響力。」
▍那我們可以不理中國嗎?
其實,聽證會上的專家之所以認為美國應該加緊與中國合作,除了防疫和人道的考量之外,更有現實利益的考量。因為目前,美國有90%以上的抗生素都是由中國進口的。努佐就說了,美國前一陣子肝素藥品短缺,就是因為受中國豬瘟疫情影響,此藥物需在豬小腸上提取。另外,中國還是常用醫學藥物抗凝劑的主要生產國。
中國一咳嗽,全世界都要生病。無論你再怎麼想要封鎖中國,我們都無法忽視房間裡的大象,那就是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的生產大國: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產國,也是你口袋中iPhone的製造國,若是中國按照目前這樣的速度持續封城下去,連帶受影響的範圍是全球性的。
而對台灣而言,不能不理中國的一個最好例子就是撤僑。在這疫情緊要關頭的時候,面對百萬以上在中國的台灣人,中國政府可以選擇耍流氓把這些人當政治籌碼,但台灣當局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沒有辦法跟著鬧起脾氣,如何確實地把國民從疫區接回來,這是一個沈重且艱難的任務,也是這次武漢疫情爆發以來,對台灣政府真正的挑戰。
▍那 … 口罩之亂?
台灣的口罩之亂恰好說明了為何防疫工作與決策會如此複雜燒腦。前面聽證會的專家不是說,按照他們「專業見解」,封鎖策略其實效果不好,那為什麼現在世界那麼多個國家還是採取對中國採取封鎖策略?這裡引用簡妤儒老師的話(https://pse.is/Q89GL):「疾病的演化和擴散,,並不只牽涉公衛專家和機制,而是座落在政治、社會與文化交織的在地脈絡之中」。這也是為什麼決策者有時不能只聽取專家的意見,還必須考量政治、社會文化,以及人民能不能接受等因素。而在台灣的口罩之亂中,我們就剛好可以看出不同文化、公衛教育下,人民對於口罩使用的見解之不同。
文章的最後,我們從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博士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預測及因應策略」專案報告(http://yt1.piee.pw/QGL7T)中,整理了幾個筆記,作為大家防疫的參考:
1️⃣ 不要搶口罩,洗手比戴口罩重要!洗手比戴口罩重要!洗手比戴口罩重要!
2️⃣ 在空調房間內,空氣近乎靜止,有利飛沫傳播,此時可以考慮戴口罩;然而在空氣流通的戶外,病毒濃度低到很難感染人體,不須戴口罩。
3️⃣ 可見的未來內,物資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但只要不要恐慌搶購,台灣的醫療資源一定夠。
4️⃣ 未來一定還會有病人,差別只是在來得多或少,不需要因為又多了一個病例就把自己嚇死。對台灣來說,最好的劇本就是撐到下一個冬天(夏季來時疫情會趨緩),但在這之中,會陸續有病人出現。
5️⃣ 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6️⃣ 以目前來看,台灣疫情一定會爆發,我們現在早已處在pandemic(全球大流行)之中,但大家毋須驚恐,只要做好準備(物資、床位、疫苗、藥物、人員訓練)就不會有事。
最後一點其實很重要。從何美鄉博士的報告中看來,疫情在台灣擴散在所難免,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全力保全我們的醫療資源到時候不會爆掉,這才是最佳的因應之道!目前台灣都還沒出現社區感染,就出現搶購口罩的風潮,其實都有可能造成醫療資源不必要的浪費。不知道口罩其實是給生病的人戴的、不知道口罩正確的使用方式、不勤洗手及加強保健衛生觀念,其實都大大地減弱了口罩的效益,甚至可能帶來「有戴有保庇」的錯覺,而疏忽其他層面的防疫措施。
最後觀測站要在一次呼籲大家,不要搶購口罩,把口罩留給第一線醫護人員以及病人使用,#保護醫療人員,#就是保護大家。
國共第一次合作筆記 在 馮智政 Facebook 八卦
#RIP 【李鵬飛/習仲勳/衛奕信一段未出街小往事】。因為Now認識飛哥,亦因為認識飛哥,有次過渡時期教育史研究,我也請教時任首席議員的飛哥。
今日聽到飛哥離世的消息。我在檔案找了當年訪問飛哥的錄咅及筆記。看到一段「 #李鵬飛—習仲勳—衛奕信往事。因為與研究主題無關,我亦未有追問或收錄於文章之中。
今日再讀文稿,看見當年殖民官員及港人代表的良性互動。對於管治階層是知人善任,舉賢能,而且英華合作。你開始感受到當年精英的Collaborative Colonialism (協作式殖民)的味道。 戀殖,可能我們戀的,就是這種 #英式華人貴族 的精英管治,而非忠誠勇毅上位的小人當政。
====
李:我會搵港督嘛 ...隨時打電話,好似八九六四果時,朝頭早四點幾打電話俾我。佢話即刻要去港督府傾傾點搞啊。到越南船民暴動果陣時,打黎我屋企找我!那時我喺非洲,問我點樣處理啊。
====
李:好似七九年,七九年我地去廣州,見習仲勳。果陣時衛奕信仲係political advisor,佢都有份去架嘛。果陣時係,麥理浩帶我地去。我啱啱入左一年咋嘛(入局任首席議員)。鄧蓮如都有去。Wilson話「你中英文又得,上海話又得,一齊去喇」。(李在訪問,稱衛奕信為Wilson。我這後輩只敢尊為Lord Wilson, 港督衛奕信)
去到,習仲勳請我地食飯,見我哋個個熱到趴喺度,就攞左個冷氣機放喺地下,點知一插電,啲燈泡唔夠電量,熄晒!第二次麥理浩叫我再去,我唔去添啊。
習近平個老竇好客氣,我見過佢兩次,到八三年,佢老竇做黨嘅書記(黨中央書記處書記)。我以為佢搵個秘書黎,我唔鍾意,你搵個秘書黎。當時團友話,你對中國共產黨太唔了解啦。哈哈哈哈!
====
之於,當時是督爺麥理浩、英國外交部派來的Lord Wilson、為何要帶團去廣州呢?1979年未正式進入中英談判、時任習仲勳也只是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員會第一書記,未管全國政策。會不會是為了80年取消「抵壘政策」,或是為了82年中英雙方在北京商討香港前途問題鋪路,這就不得而知。
(網友Jonathan Kan 提起,應該是為了1979-80年中國改革開放,九廣鐵路再通車而開會)
國共第一次合作筆記 在 八年級中國史:聯俄容共 第一次國共合作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八下第一課中華民國的早期發展 第一次國共合作 #聯俄容共#黃埔軍校授課教師:高雄市陽明國中吳宜蓉教師簡報製作:高雄市陽明國中吳宜蓉教師. ... <看更多>
國共第一次合作筆記 在 國共第一次合作(黃埔軍校) - (中三級- 中國歷史) - YouTube 的八卦
(課題六) 國共第一次合作 與分裂錄像: 國共第一次合作 (黃埔軍校)同學觀看完錄像後,完成有關工作紙(趣味歷史短片工作紙- 黃埔軍校)。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