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上街守護什麼?
#答案是韓國瑜不想讓你知道的
高雄市府已經完全轉型為韓國瑜的競選辦公室,這個週末,韓國瑜不只自己,還連同多名一級主管遠赴花蓮造勢,今日終於依依不捨地回到上班地高雄,當媒體詢問他對參與人數是韓國瑜造勢大會20倍以上的「香港反送中遊行」看法,韓國瑜竟連回稱「#我不知道,#我不曉得」。
到底,這個登上多家國際媒體版面的新聞,為什麼他不知情? 是他只看中天,還是他不敢說呢? 好過日今日由人在現場的特派員直接傳回畫面,好好把真相說給忙於造勢的韓市長聽。
📍 什麼是《#送中條例》?
所謂《送中條例》,原本是引渡犯人的《逃犯條例》,原本指其他國家可要求引渡犯人回犯罪地進行審判,但是這項條例「排除台灣、澳門、和中國」,另外要移交的時候也要香港的立法機關來審議通過。
而香港這次是要修法將《逃犯條例》放寬到所有國家,包含最爭議的「中國」,你或許會覺得移交犯人有什麼大不了的,但問題是:
1. 中國的法律和正常國家都不一樣。
2. 修法後,只要經過特首(中國魁儡)同意,就可以移交,不用經過立法機關審議通過。
因此,香港人都稱呼這條例叫做「送中條例」。未來,只要違反中國國內法,包含發表一絲一毫不利中國言論,都將被引渡中國審判。
📍 香港人群起反對,國際輿論也反對
香港內,商界、教育界、法律界、政治界、社福界、甚至連韓導最關心的賽馬界都跑出來反對!
國際上,美國、加拿大、歐盟、英國等,都用不同的方式表達關切和反對意見。
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更指出,《逃犯條例》修訂一旦通過,表示中國直接破壞香港自治,未來將會暫停行使《#香港政策法》,這也代表,香港將可能被取消現在的 #關稅獨立區 地位,將嚴重打擊香港經濟。
📍 中國會甩國際嗎?
但是,中國和過往不同,已經不理會國際警訊,在中國推出「大灣區」政策後,近一步把香港和鄰近中國城市「視為一體」,在美中對抗上升下,中國政經體制日趨內縮化,將可能會放棄香港作為對外窗口的重要性,來「維穩」,消除香港自治保有言論自由而帶來的「不穩定因素」。
韓國瑜曾經前往「密室會談」的香港中聯辦,其主任王志民,更說:「香港的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部分,」「只有『一國』之責,沒有『兩制』之分。」。
📍 昨日西藏,今日香港
若是為了中國所謂的「國家安全」,《逃犯條例》通過後,接下來可能再進一步通過:《基本法23條》。
基本法23條,也就是將「煽動叛亂」、「顛覆國家政權」罪刑的立法。2003年中國本來要硬推,但香港人民也和今天一樣,群起湧上街頭遊行,中共怕引發動亂而暫緩實施。
簡單來說,這條法律可以進行香港版本的「白色恐怖」,讓香港「國內化」。 過去,中國保證香港「50年不變」,但卻在不到一半時,就公開聲明中英協議只是一張白紙,這就像是中國過去保證西藏的和平與自治,卻派出解放軍血腥鎮壓一樣。
📍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因此,我們應該很清楚了,一國兩制是個謊言,韓國瑜大力讚揚的「92共識」,也同樣是謊言。
明年若我們選出簽下「和平協議」的總統候選人,我們正式踏上香港的後塵,任何中國的承諾,從統一那刻開始,將正式消失。
現在,我們有批評政治人物的自由,上街抗議的自由,這些,香港或多或少還有,但發行批判性刊物、組織反對政黨的自由,已經開始消失了。
就如我們的特派員在香港現場所看到,香港人的焦慮,在於清楚認知,他們自由的最後底線,即將被突破。 諷刺的是,這幾個禮拜,韓國瑜陣營砸下重金,用遊覽車載來的兩三萬民眾,集體喊著要向極權靠攏;香港今日出現在街頭百萬的自發性群眾,卻是拼命的要阻止極權前進。
但,如果走到香港這步,恐怕就來不及了。
這是韓國瑜不想讓你知道的,也是全台灣2300萬人民,應該要知道的。2020,我們作為完全民主自由的國家,對我們的未來,還有一次機會!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mobile01,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就是要你騎車安全!一探北海科大摩托車安全駕駛訓練課程 https://bit.ly/33sXLKH 因為國內法規與交通生態不夠健全,加上剛接觸摩托車的年輕人不那麼懂得避開危險,在觀念不全的情況下往往容易發生車禍事故,讓家長或學校覺得『讓學生騎摩托車就是危險』。為了降低學生發生騎車事故的機率,甚至有...
國內法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在2014年11月20日「國際兒童人權日」,我以總統身分宣布《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正式施行。我國雖不是1990年生效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締約國,但自此該公約在臺灣被「國內法化」後,即具有法律效力,讓國內對未成年者的權利保障與國際接軌,中央與地方各級機關行使職權,依法應都應符合公約有關兒童及少年權利保障之規定。
《兒童權利公約》第二條規定,不可因為兒童或父母的國籍、族裔、社會背景不同,使其權利受到歧視;第九條要求,應確保不違背兒童父母的意願而使兒童與父母分離;第十條更指出,兒童或其父母為團聚而請求入境或出境時,政府有義務依該法規定,秉持人道積極迅速處理。
2017年11月20日,蔡英文總統出席《兒童權利公約》首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時,特別強調政府保障人權的決心,並表示會持續落實公約,保障孩子的尊嚴和權利。然而,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後,蔡政府所採取的部分作為,卻明顯與《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的精神背道而馳,讓我們憂心人道精神不彰,人權保障倒退。
陸委會原本允許「未成年」、「大陸親人無能力照顧」且「父母皆在臺灣者」的陸配子女,可專案申請來台,不過在蔡總統指示檢討後,隨即撤回這項方案。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還特別強調,當初陸配替子女選擇國籍時,「沒有選擇臺灣,就要自己承擔」。
事實上,依現行規定,國人與陸配在大陸地區所生的子女,要取得中華民國國籍,遠比與其他外國籍人士所生的子女更困難,並非他們不選擇臺灣,而是即便已經選擇入籍中華民國,還必須經過漫長的等待,這一點當過陸委會主委的蔡總統必然清楚。就如同陸委會一開始所說的,是基於家庭團聚及人道考量,准予他們入境,「總不能讓這些在臺生活多年的小孩流浪街頭」。
但蔡總統一聲令下,就讓這些已選擇臺灣、已生活在臺灣,卻還沒等到國籍者,無法回臺與家人團聚。這些孩子,是《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所保障的對象,《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的主管機關,就是喊出「沒有選擇臺灣,就要自己承擔」的衛福部。
面對疾病的威脅,我們全力支持政府防疫,相信在周全的檢疫配套措施下,對於入境人員的管制,能採行更符合人權及人道的作法。蔡總統曾說,「移民和移工,都是我們臺灣的一份子」,難道這些父母不在身邊的「臺灣之子」,不是臺灣的一份子嗎?臺灣不是一向以人權立國,以法治自豪嗎?蔡總統,讓他們回家與家人團聚吧,不要讓民粹碾壓人權,歧視凌駕人道。
國內法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思念 是永無止盡的眷戀
祈福 是從今爾後的承諾
228
一個日期換三個數字
是你們啟航的日子
是台灣民主史上重要的一頁
(摘錄自二二八受難者王添灯外曾孫女何欣怡之作《曉行1947》)
「二二八事件」至今邁入第六十六年,我參與相關處理、補償、與平反工作也二十多年了。今天來到在宜蘭舉行的「66週年中樞紀念儀式」與台北市的「二二八66週年追悼會」,我帶著嚴肅、不捨、與反省的心握著受難者家屬的手,謙卑傾聽,再一次致上最誠摯的歉意。
對於「二二八事件」,一路走來,我始終秉持「面對歷史,就事論事;面對家屬,將心比心」的態度,來發掘歷史真相、向受難者及其家屬認錯道歉、立法辦理補償與恢復名譽、設立紀念碑與訂定國定紀念日。因為長期與受難者家屬互動,我深刻瞭解,這些工作雖然做了不少,還是無法完全撫慰每年因「二二八事件」而悲憤的家屬。因為60多年的傷痛與委屈,實非外人所能體會。
因此,前年建國百年之際,我堅持設立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終於落成啟用了,延續研究、教育「二二八事件」,繼續發掘真相、還原歷史。同時,為提升法治與人權的保障,我在上任那年的世界人權日(12月10日)宣佈我國將批准聯合國1966年的兩項人權公約,並國內法化,成為我國法律的一部分。去年更進一步,按照聯合國的標準發表《國家人權報告》,翻譯成英文並邀請十位世界級的人權專家來台審查,一兩天內就可提出審查結論。中華民國雖已失去聯合國的代表權,仍堅持完全照聯合國要求的規格來檢討台灣人權,讓台灣人權的發展跟世界同步接軌,代表我國以世界標準自我要求的決心與誠意。
追悼會上,學童朗誦紀念「二二八事件」詩作《曉行1947》猶在耳畔,鴿群圍繞紀念碑飛翔的畫面如此安詳和平。我們必須記取歷史的教訓,持續從教育、法制面著手,防範類似錯誤重演,讓台灣的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在這塊土地上永遠根深蒂固。
國內法 在 mobile01 Youtube 的評價
就是要你騎車安全!一探北海科大摩托車安全駕駛訓練課程
https://bit.ly/33sXLKH
因為國內法規與交通生態不夠健全,加上剛接觸摩托車的年輕人不那麼懂得避開危險,在觀念不全的情況下往往容易發生車禍事故,讓家長或學校覺得『讓學生騎摩托車就是危險』。為了降低學生發生騎車事故的機率,甚至有學校用『不發大一新生停車證』的方式來降低事故發生率...而不是用教育來建立學生的安全觀念,但這真的是解決之道嗎?
最新文章內容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7&t=5923921
#Mobile01#重機#安全駕訓
即刻訂閱Mobile01影片➔ https://goo.gl/mrjis6
更多精彩文章 ➔ https://www.mobile01.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Sdd_L71_RA/hqdefault.jpg)
國內法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評價
外交國防委員會/
國防部副部長夏立言 口頭質詢─
▶有關潛艦國造技術轉移問題,國防部長嚴明日前在立院表示,美方對我國自造潛艦樂觀其成,但後來美方卻不承認,是何理由?對此夏立言說,應該說是美方「部分人士」樂觀其成,「部長比較積極樂觀」。
▶媒體報導國軍正在裁減憲兵部隊,且將憲兵學校本屆畢業軍人移撥至海巡署,是否屬實?質疑憲兵移撥海巡署存在適法性問題,如憲法及國內法定位等,且海巡署另有招考管道,福利及退休年齡都與國軍不同。海巡署組織法當初通過時,也有提到8年內漸以文職人員為主,且逐年下降。
▶強調憲兵的角色不是用來對付民眾,甚至這2天使用橡膠槍。雖然定位上屬非致命武器,但確實有致人於死的例子。
▶歐巴馬到訪亞洲提釣魚台納入美日安保範疇,國防部立場為何?另美菲今簽10年安全合作方案,強化美軍在菲律賓軍力部署,國防部態度為何?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_pv8ANvlDg/hqdefault.jpg)
國內法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評價
▶本席從政以來,從沒見過駐外代表備詢時就「外交」兩字與召委爭論;因為同理大使的職稱一樣不被國際承認,但各委員們還是願意尊稱您為「大使」,所以沈大使強勢好辯精神,若能用在打壓我國的中國官員上會更有一番作為。
▶針對雙橡園升旗事件,本席認為替我國爭取有象徵意義的事務都是外交官的職責,但是溝通過程、損害管控等配套都要兼顧,才不會發生不必要的摩擦,影響雙邊實質合作關係。畢竟台灣的國安問題與雙邊經貿關係皆與美國利益範疇有共通點。在您下決定前是否知會國安會秘書長、及馬總統?
沈大使:美方政策官員理解我方沒有事先通知此事是出於善意,既然事件已發生就讓它過去,應專注在雙方利益交換上譬如:美方要求我們在伊波拉防疫多幫忙、selectUSA紀念日派較大的團體參加。大使館向美國爭取雙橡園擴大自由使用的過程中,每封電報都有知會外交部,且升旗典禮結束後有報告,一切都是依陳例處理。
▶ Tpp 遊說團所費不貲,駐美代表處的工作屬後端,重點還是台灣國內產業環境是否準備好,希望大使能將與美方溝通內容據實回報,有助後續政策要件的調整包含國內法規調整,以及國內如何形成共識來面對豬肉議題的壓力,本席不希望駐美代表處把此事當作公關來辦理。
▶有關我國太陽能面板業者被課反傾銷罪之事,本席認為這事關我國整體能源發展政策,不僅是單一廠商倒閉問題,朝野立委針對此議題更是共同連署寫信給美方,希望駐美代表處能體認事態嚴重性,且月底有最終判決,政府是否能確保勝訴?
沈大使:已協調44%稅降到11%,替廠商省1.07億美元的稅,且有派產業代表團與律師去遊說。
▶關於潛艦國造議題,美方現在態度為何?是否爭取到美方關鍵技術?希望外交部別有太多本位主義,能與國防部一同合作防衛我國國家安全。
沈大使:美方沒有明確地表示yes or no但將領發言都很正面,從商售立場觀之美方的諮商具體、平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HZEGlhMU3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