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文教學,第二彈》
上次發表了一篇跟國文課有關的文章,引發很大的迴響,但我在教育界也黑掉了+被封殺(哭),所以沉潛一段時間,還是覺得要寫一篇完整的文章,以充分回應前文產生的許多問題。
---(內容節錄)---
有一天晚上,我與我的同伴一起到育幼院給孩子們課後輔導。那一天我們要上的是張曼娟老師的〈人生需求愈少,負擔愈輕〉。張曼娟老師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家,看到她的文章被選入課本,我很開心。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寫到,她平常習慣背一個很大的背包外出,裡面塞滿書與筆電,長久下來,她的肩膀痠痛之極。她藉由這件事,領悟到了「人生需求愈少,負擔愈輕」的道理,她說:
「我們為了行動迅捷,想要一匹馬;為了居住舒適,想要一幢樓;為了受人尊崇,想要功名利祿,我們的欲想越來越多,我們的付出越來越沉重,直到我們無法承受那一天。然而,我們想要的,與我們需要的,是否不成比例?短短的人生,為了貪欲,我們真的需要花費這麼大的力氣,耗損這麼多元氣嗎?」
「我換了一個新背包,寬寬的背帶,小小的容量,只能放進一個錢包;一袋面紙;一支口紅與一串鑰匙,就這樣背著出門,並不覺得匱乏,彷彿已可以去到海角天邊。原來,當我們需求的愈少,負擔就愈輕,生活得更自在。」
寫得多好!我完全讃同作者的觀點,而且覺得作者寫得美極了!在解釋文義的時候,我講得口沫橫飛、眉飛色舞,但我的兩位國中孩子卻都提不起勁。我問他們怎麼了,其中一位孩子(這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說,這篇課文讓他覺得很困惑。
「我已經一無所有了,但我卻覺得一點也不輕鬆自在。」他說。
晴天霹靂!
會被這篇文章感動的,大概就是跟我同樣階級的人,我們擁有穩定的生活水平,然後才會嚮往一種自在灑脫的境界;但我從沒想過,這番道理對他人而言,可能是一種極為難堪的道德勸說。
他已經一無所有,我們還要他向陶淵明與鍾理和學習安貧樂道,向蘇東坡學習「竹杖芒鞋輕勝馬」的灑脫。難道不覺得這很諷刺嗎?
當天晚上,我的心情低落至極。我知道,這孩子說的是真的,他確實一無所有,所以他才會待在這個地方,聽我這個毫無同理心的大哥哥說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還相當自我感覺良好。
課文很美,我很感動,我講課講得眉飛色舞。但這篇文章究竟讓誰覺得美、讓誰覺得感動?──過去我只會從哲學的角度,批判這是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但這一刻我是整個生命被撼動了,就因為孩子輕描淡寫的一句話,我再也不知道自己是在教什麼鬼東西了。
我不理解他的世界,而他也不理解我的世界。我們的美與感動,毫無交集。唯一的交集只是課文。如此而已。
而課文究竟又代表什麼呢?
這就是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我陷入了一個危機狀態,而且一直持續到現在。我在想,我們的課文,到底是誰的選文?體現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價值意識?我們要教給學生的「美感」到底是什麼樣的美感?會不會,這個體制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規訓機器,它先規訓了老師、父母、社會大眾,然後,規訓我們的孩子──假「經典」之名,假「人文」之名。然後我們都成了這個生產過程中的一個小推手⋯⋯
我不敢再想下去。
是啊,也許不必想這些,我就是想太多了。
#論壇讀者迴響
厭世哲學家(目前正在凌雲峰深造修行,即將回宮。)
◎摘
我十分感謝張輝誠老師,提出了「學思達」的理念,而且幾乎風行全國,逐漸改變了僵化的體制;我也很感謝諸如海貍老師之類的創新教學者,我從他們的教學影片、網站與演講中學到了很多創新的教學,而且十分有效,我自己都是他們的忠實粉絲與追隨者。⋯⋯然而,我更想跟那些無法翻轉自我觀念的教師們對話(很有可能,大部分的教師仍是屬於這一類)。我想告訴他們的是:在進行任何創新教學方法之前,先停下腳步,檢視自己的觀念,不要以為製作了一份新的講義,或者是把桌遊融入課堂上,讓學生玩得很開心,就完成了所謂的「翻轉教學」。
____________________
【別忘了月亮──回應前文〈還在翻轉國文課?先翻轉腦袋吧!〉】
◆回應前文
我在上一篇文章討論到自己最近的危機狀態、對於教育體制的不滿,以及對於國文課存在整體的反思。(該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988175198079172&id=1972351909661501)
該文刊登之後惹上了一些爭議,身邊的朋友建議我的態度要和緩一些,不要太過主觀武斷,甚至有可能澆息一些教師的改革熱情,而且沒有提出任何建設性方案,恐怕有點「弊大於利」。
首先,我要對在教學現場中,所有正在進行改革的教師們致上敬意。不管你們改革的方式是什麼,是學思達也好、是桌遊教學也好,無論如何,你們都踏出了最困難的一步:就是「開始改變」的第一步。其實,所有充滿熱情的教師,都是持續進行翻轉教育與翻轉體制的生力軍,對於這樣的教師,我心中完全只有敬佩之情,沒有絲毫輕視、侮慢。
必須澄清的是,上一篇文章,最沉痛的檢討對象其實是我自己(那篇文章最初是我的日記,文中不斷指責的「你」其實是指我自己),我所批判的是我過去所受的國文教育,以及在我腦中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所以當有人指責我是「紮起一個稻草人進行攻擊」,這個指責是對的,因為我確實是在進行自我檢討,有可能完全沒有跟現實狀況對焦。在現實中,體制漸漸在改變了,投入改革的教師也愈來愈多。
如果那篇文章被理解為我在批評別人、檢討別人,要那些有志改革的教師停下腳步,「今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答司馬諫議書〉),那就是那篇文章最大的失敗。
「停止」的意義是反思、重新整裝,然後再出發,而不是躺著耍廢。
當我決定在公開的平台「國文課 ≠ 課文國」分享那一篇文章的時候,我知道會讓很多人看了不舒服,從根本上質疑我這個人的企圖,甚至成為箭靶;但其實我想展演的是一個體制內教師「自我質疑」的過程,重新評估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沒有偏離了方向?我要拿掉一切讓自己停住腳步、讓自己感覺良好的東西──我想說的其實可以濃縮成一句話:「看得更遠,走得更遠。」而不是停下腳步。
我真正的目的,不是指責,不是批評,不是澆冷水,而是展示一個歷程:一個體制內教師與自己的心魔抗爭的歷程。
教師最大的心魔是什麼?──自我感覺良好,成為體制的奴隸,還以為自己沒有,如此而已!那篇文章主要就是與這樣的教師進行對話(當然,首先我自己就是這樣的教師)。
不要披上任何糖衣,不要給自己留任何情面,不要留任何退路,置之死地而後生。我的性格一向如此。
但今天我們要走溫情路線。
—
◆誰的價值觀需要翻轉?
我在鄉下地方成長、受教育,如果不是長大之後到都市去讀書,我不會知道原來城鄉的教育資源差距這麼大。無論是家庭的背景、圖書館的數量、公共參與的空間、藝文活動、教師素質、人文氛圍、整個社會體制的臨在感⋯⋯等等,從各方面而言,城鄉地區都宛如兩個世界,毫無交集。這是從小在都市成長的人們難以體會到的,難怪鄉民喜歡諷刺「天龍國」國民不懂人間疾苦。
這兩年,我離開天龍國,回到令我熟悉又陌生的鄉下教書。就在這個時候,我拿到一本書:《學.思.達:張輝誠的翻轉實踐》──這本書徹底改變我對國文教學的觀念,從來沒想過高中國文課竟然也可以像研究所的討論課一樣,讓學生自主學習。就從這個時候開始,我跟著其他教師學習,並落實學思達教學,開始一段收穫豐碩,但也充滿困惑的歷程。
回顧我過去的學習歷程,「研究所」是讓我學到最多東西的一個階段。因為老師不再霸佔講台,而每個研究生都有不同的專長,各自帶著關心的議題,到課堂上激烈辯論,擦出燦爛火花──我是在這個階段真正學會「獨立思考」(擺脫權威的思考、體制的思考,真實面對自己的疑問,打破沙鍋問到底),並學會如何提煉、論證自己對某個議題的看法。這樣的能力,在我往後的人生中,受用無窮。
張輝誠教師的理念,令我感動;我也完全支持讓學生自己閱讀、討論。我甚至下定決心,在往後的教學生涯中,一定要持續實踐「學思達」的理念,培養出能夠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學生。
但在實踐的過程中,許多令人困惑的事發生了。比如講義題目的設計,雖然披上「文本分析」的外衣,但骨子裡仍然是以考試為導向;當學生回答出「不符期待」的答案時,教師無法站在學生的角度出發,去了解他為何這樣思考,反而迫於進度壓力,只能趕快宣佈「正確答案」,要他們回家再想想。
所有的問題都有一個預設的答案,學生沒有從教師身上看見真正「多元對話」的可能,學生們甚至根本沒有問題意識,沒有自己關心的議題,實在不知道要帶著什麼「先備知識」來進行討論,所以就開始跟組員聊起昨晚的偶像劇情節。
接著,學生開始埋怨:
📣老師直接告訴我們答案就好了,為什麼要讓我們在這邊「猜」?(真的,對他們來說,不是「思考」,而是「猜」。)
📣我們是繳錢來學校上課的,為什麼老師都不教?都丟給我們自己討論?
📣我就是想被填鴨,我只想考高分,上好大學,為什麼要否定我這樣現實的需求呢?
同事也開始質疑我的做法,所以我只好拿出段考成績,以證明:就算實踐「學思達」,我的學生成績還是很好;不只成績變好而已,他們全面的素養都在提升,變得更有競爭力了!──話雖如此,但我討厭這樣的自己。
我覺得自己仍然是一個控制狂。
我知道這些都不是「學思達」本身的問題,「學思達」的立意良善,有許多的教師已經運用這套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成功。更何況,這些都是在實踐「學思達」的過程中必然面對的質問,所以我們教師一定要堅持立場──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不管有什麼質疑的聲音,我們都要堅持做對的事!
但我卻從這邊,瞥見了教師(我自己)荒謬的價值觀。
啊,原來真正被升學體制綁架的,其實是我的腦袋啊!
不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不管跟隨哪一位教師的理念,不管有多少人在背後支持我,只要我自己的根本觀念不改變,這一切就通通沒有意義。原來要跳脫體制思考,是如此不容易,以至於我們要反復提醒自己、檢視自己,到底有沒有在過程中偏離方向,有沒有看見手指頭就忘了月亮?
──對自我的反思,對自我的摧毀,就從這一刻開始了。
一切只關乎「自我」而已,其實與「學思達」無關,或者,與任何創新的教學方法都無關。我開始意識到,其實用什麼方法上課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師本身有沒有過度執著於「學習成效」;當我們想盡辦法改善教學的時候,其實學生完全感受得到教師的企圖心與得失心,好像教師非得把他們每一個人都調教成國文高手不可。說穿了,我們看重的究竟是學生本身的需求,還是我們自己的教學成效有沒有被肯定呢?
—
◆得荃忘魚
這一年來,我有機會到鄉下的一所育幼院,替那裡的孩子進行課後輔導。我被分配到兩位國中生,其中一位學生的國文老師就在運用「學思達」教學。
但當我看到他的國文講義後,我很懷疑:這位老師真的在用「學思達」嗎?
講義上有一堆課文作者的補充資料,在我看來,就像是從《教師手冊》上剪下來的。學生說,老師要他們自己讀文章,劃重點,補充到課本裡,然後回答講義上的問題——果不其然,講義上設計的問答題,就是在段考考卷上會出現的那種形式的題目。
我想,這其實是「學(ㄒㄩㄝˊ)思(ㄒㄧˊ)達(ㄉㄢ)」才對吧?──我充滿困惑,但很顯然,這位教師真的以為自己在實踐的是「學思達」,也就是所謂的「翻轉教學」。
但⋯⋯別鬧了啦!這位教師根本沒有翻轉啊!
學生覺得很痛苦。他不知道為什麼老師要丟給他這麼多資料、讀這些資料到底要幹嘛,他讀了也不覺得真的學到什麼「帶得走的能力」。反正這一切還不是為了考試,不然老師幹嘛這樣折磨他?
台灣有許多傑出的教師,他們有豐富的學養、開放的心胸,他們真的能運用「學思達」翻轉教室,將學生培養成獨立思考的個體。但除此之外呢?有多少教師像當初的我一樣,或者像這位教師一樣,其實只是拿「學思達」的形式來持續填鴨學生,有「翻轉」之名卻無絲毫「翻轉」之實?
《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這意思是說,我們用網子是為了捕魚,要捕到魚才是重點,而不是拿著漁網炫耀自己的技術多麼高超。
以上所舉的是一個極端的案例。也許你會說,這位教師實踐的根本不是「學思達」,所以不能用這個例子來反對跟批評。我必須再三澄清,我的目的絕不是反對學思達、批評學思達(這麼做除了招黑之外,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本文的真正重點是,教學現場中真的有許多老師看到手指頭就忘了月亮,把「翻轉」理解成一種新的教學「形式」而已(也就是理解成一種更有「成效」的教學方法),忽略了更重要的核心精神,那也只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的填鴨。
也許,教師的「自覺」能力,比什麼都來得重要。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在討論學生的學習了,但會不會,有沒有可能,問題其實是出在教師身上?
真的,別再往前衝了,停下腳步檢視一下自己的觀念吧。
我十分感謝張輝誠老師,提出了「學思達」的理念,而且幾乎風行全國,逐漸改變了僵化的體制;我也很感謝諸如海貍老師之類的創新教學者,我從他們的教學影片、網站與演講中學到了很多創新的教學,而且十分有效,我自己都是他們的忠實粉絲與追隨者。尤其感謝舉辦「國文課 ≠ 課文國」的研究生們,給了我一個機會大放厥詞,也讓更多新生代的老師有發言的平台。因為有他們自覺的努力,台灣的教育確實在改變,如果繼續推動下去,未嘗沒有撼動體制的可能。
然而,我更想跟那些無法翻轉自我觀念的教師們對話(很有可能,大部分的教師仍是屬於這一類)。我想告訴他們的是:在進行任何創新教學方法之前,先停下腳步,檢視自己的觀念,不要以為製作了一份新的講義,或者是把桌遊融入課堂上,讓學生玩得很開心,就完成了所謂的「翻轉教學」。
不需要跟隨大師,只要問問自己的心,那一顆教育的初心。
—
◆課文,是誰的選文?
有一天晚上,我與我的同伴一起到育幼院給孩子們課後輔導。那一天我們要上的是張曼娟老師的〈人生需求愈少,負擔愈輕〉。張曼娟老師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家,看到她的文章被選入課本,我很開心。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寫到,她平常習慣背一個很大的背包外出,裡面塞滿書與筆電,長久下來,她的肩膀痠痛之極。她藉由這件事,領悟到了「人生需求愈少,負擔愈輕」的道理,她說:
「我們為了行動迅捷,想要一匹馬;為了居住舒適,想要一幢樓;為了受人尊崇,想要功名利祿,我們的欲想越來越多,我們的付出越來越沉重,直到我們無法承受那一天。然而,我們想要的,與我們需要的,是否不成比例?短短的人生,為了貪欲,我們真的需要花費這麼大的力氣,耗損這麼多元氣嗎?」
「我換了一個新背包,寬寬的背帶,小小的容量,只能放進一個錢包;一袋面紙;一支口紅與一串鑰匙,就這樣背著出門,並不覺得匱乏,彷彿已可以去到海角天邊。原來,當我們需求的愈少,負擔就愈輕,生活得更自在。」
寫得多好!我完全讃同作者的觀點,而且覺得作者寫得美極了!在解釋文義的時候,我講得口沫橫飛、眉飛色舞,但我的兩位國中孩子卻都提不起勁。我問他們怎麼了,其中一位孩子(這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說,這篇課文讓他覺得很困惑。
「我已經一無所有了,但我卻覺得一點也不輕鬆自在。」他說。
晴天霹靂!
會被這篇文章感動的,大概就是跟我同樣階級的人,我們擁有穩定的生活水平,然後才會嚮往一種自在灑脫的境界;但我從沒想過,這番道理對他人而言,可能是一種極為難堪的道德勸說。
他已經一無所有,我們還要他向陶淵明與鍾理和學習安貧樂道,向蘇東坡學習「竹杖芒鞋輕勝馬」的灑脫。難道不覺得這很諷刺嗎?
當天晚上,我的心情低落至極。我知道,這孩子說的是真的,他確實一無所有,所以他才會待在這個地方,聽我這個毫無同理心的大哥哥說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還相當自我感覺良好。
課文很美,我很感動,我講課講得眉飛色舞。但這篇文章究竟讓誰覺得美、讓誰覺得感動?──過去我只會從哲學的角度,批判這是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但這一刻我是整個生命被撼動了,就因為孩子輕描淡寫的一句話,我再也不知道自己是在教什麼鬼東西了。
我不理解他的世界,而他也不理解我的世界。我們的美與感動,毫無交集。唯一的交集只是課文。如此而已。
而課文究竟又代表什麼呢?
這就是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我陷入了一個危機狀態,而且一直持續到現在。我在想,我們的課文,到底是誰的選文?體現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價值意識?我們要教給學生的「美感」到底是什麼樣的美感?會不會,這個體制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規訓機器,它先規訓了老師、父母、社會大眾,然後,規訓我們的孩子──假「經典」之名,假「人文」之名。然後我們都成了這個生產過程中的一個小推手⋯⋯
我不敢再想下去。
是啊,也許不必想這些,我就是想太多了。
—
◆不是結語的結語
對不起,文章要結尾了,我還是沒有辦法提出任何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我只能用哲學家的角度來唱高調。所以我不是張輝誠老師,也不是海貍老師,他們是行動者,我不像他們身體力行推動創新教學,從體制內改變體制;但我想,社會可以允許我們走在同一條路上,卻有不同的分工。我是厭世哲學家,就現階段而言,我只能做到檢討跟反思;而哲學家的性格就是對自己誠實,針對一個問題挖到底,然後把問題攤在陽光下。
如果你是一個行動者,也許你會問:指出了問題,卻沒提出解決方法,有什麼用?
我永遠記得,在碩一的「莊子內篇研究」課堂上,老師跟我們說過:「要記住,提出一個『真正的問題』是最重要的。只要提出問題就好,沒有辦法解決也沒關係。當你提出了一個『真正的問題』,很有可能就解決了其餘大部分的問題,因為你會發現其他問題都不是真正的問題。」
在我看來,已經有太多人提出解決方案了,我何苦又來提一種,好像我自己的方法比其他人都要更好?現在要反思的是,這些現有的方案是否確實能導向那個目標,也就是真正的教育理想;如果不行,又要如何調整?
指出問題,就是要你停下腳步,移開注視著手指頭的目光,順著手指頭的方向往上看,然後看見光輝燦然的月亮。
如果這兩篇文章能發揮到一點點這樣的作用,那就是我的大幸了。
謝謝你們看到這裡。
厭世哲學家 2017.05.10 完稿
---------
(佛陀指月,圖片取自網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中會考於日前落幕,觀察這次的國文考卷題目,總字數就高達八千多字...對於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但要如何培養108課綱必備的「長文閱讀」能力呢?兒童閱讀診「聊」室邀請到曾獲教育部閱讀推手獎的圖書教師林季儒,分享閱讀字數多文章時的5大方法,以及透過少年小說,除了提升閱讀素養,還可以...
「國中生如何提升國文」的推薦目錄:
國中生如何提升國文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八卦
前天晚上,我接到一位國小畢業生媽媽的來信,說六年級學生7/3就畢業了,但搜索網路,卻找不到七月初的營隊可以參加。
看過來!看過來喔!畢業生&國際學校提早放假的學生家長,安儀老師聽到你們的呼喚了!我們決定加開:
1、7/6-7/10的宜蘭戶外閱讀寫作營
2、7/13-17的中正、內湖國學常識素養營,作為獻給畢業生的禮物,為準國中生安排專屬的國語文課程。
https://reurl.cc/Y1nopl
中正區:新北市中正區寧波東街
A班
上午9:00~12:00(翁清堂/楊嘉敏老師授課)
7/13(一)
閱讀文章《曇花的禮讚》桂文亞
國中文言有一課「愛蓮說」,以蓮喻人;而《曇花的禮讚》作者則廣泛運用譬喻、誇飾、擬人、映襯、排比......諸多修辭法,描述半夜盛放的曇花。本堂課將帶領同學深入閱讀後,以「XX花的禮讚」進行觀察摹寫,讓同學們得以深入淺出的一窺修辭學堂奧。
7/14(二)
將閱讀的觸角伸向經典,英國文學家毛姆知名短篇小說「午餐」,將當年還是窮酸文青的作者與法國貴婦共進午餐的虛榮感和阮囊羞澀的窘迫,與缺乏同理心的貴婦形成強烈的趣味對比。
寫作主題:「臉紅的時候」
7/15(三)
選用文言《王冕的少年時代》《五柳先生傳》等名篇,賞析文言文之精粹簡煉,以及記敘人物之技巧,本堂以「影響我最深的一個人」作為人物寫作練習。
7/16(四)
導讀《記承天夜遊》《大明湖》《大鼠》《為學一首示子姪》等名家作品,分析記事寫作的條理及方法,鼓勵思考與運用,練習題目為:「一場誤會」
7/17(五)
賞析元曲《天淨沙・秋思》《雁兒落兼得勝令・雲來山更佳》《沉醉東風・漁父詞》,從中了解記景寫作如何運用五感加乘,如何構建出一篇有畫面和意境的佳作。本堂課程亦有短篇詩作練習。
B班
下午2:00~4:00(羅葳老師)
7/13(一)
文章閱讀:《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誇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老師將用最幽默的方式,帶領孩子認識當代文人的思想言行,和門閥社會的生活面貌。
作文題目:「白話文改寫」
7/14(二)
文章閱讀:《我喜歡》(張曉風)
練習排比、類疊、譬喻來敘述人物、景色,並學習將感受穿插其中。
作文題目:「我喜歡」
7/15(三)
文章閱讀:《紅毛酋長的贖金》小說家歐亨利善於描寫美國社會尤其是紐約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外,值得深入探討。
作文題目:「故事接龍」
7/16(四)
文章閱讀:《初次的椰林大道》(簡媜),閱讀一篇優雅詩意的散文,有如一池清泉沁人心脾,簡媜文字清雅,富有詩韻,最能陶冶身心。
作文題目:「我最喜歡的地方」
7/17(五)
閱讀:余光中詩選(月光光、雨聲說些什麼、新月與孤星)
寫作:「xx伴我行」
內湖區:上午9:00~12:00內湖區:台北市內湖區大湖山莊街163號(陳瑩玲老師)
7/13(一)
文章閱讀:《促織》蒲松齡「聊齋誌異」
國中課程中開始接觸文言文,先讓有趣的鬼怪故事提升孩子對文言文的興趣,再一一感受精簡文字的魅力所在。「促織」就是蟋蟀,這個迷人的故事肯定能抓住學生的目光,對文言文有個好印象。
作文題目:「我是一隻XX」(擬人法)
7/14(二)
文章閱讀:《差不多先生》胡適
胡適是白話文倡導者,他的作品淺白易懂卻富含深意,幽默中帶有警示意味。這一篇「差不多先生」可以讓同學探討各式各樣人性缺點,可仿作亦可討論。
作文題目:「我看XXX」或「XXX先生」
7/15
文章閱讀:《國王的考驗》
除了敘述故事大意,還能從故事的人物、情節中探討事理,並分享自己相似的生活經驗。
作文題目:「國王的考驗」讀後心得
7/16(四)
文章閱讀:《我的丈母娘》陳黎
透過對外貌、服裝、表情、動作甚至說話語氣的生動描寫,成功展現人物的特質。
作文題目:「最認真的身影」
7/17(五)
唐詩閱讀: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辛棄疾各選其一,由詩作欣賞及辨認其詩風。
寫作:「押韻詩」
詳情及報名請洽:https://reurl.cc/Y1nopl
國中生如何提升國文 在 海倫清桃 Facebook 八卦
台灣生活奮鬥記–005 -《我的高中生涯》(一)
我很少向外人提起有關於我在台北唸女子高中的往事,主要的原因是在這期間,我的姊姊與父親相繼的過世,「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我只讀到高中二年級就黯然的休學了。我很羨慕電視劇裡演的那些喪失片段記憶的橋段,如果每個人有權利在一生中選擇一段記憶來忘掉,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這兩年,還有後來的2010、2011年。
1997年8月我來到台灣,對於台灣高中的情況是一無所知,從高中聯考要考哪些科目,到各地方高中對於錄取分數的最低要求,到乃至於我的實際程度,我是完全沒有概念。
父親每個月都會考核我的真實程度,並分析我有哪些科目較強,哪些較弱。擬定較弱的科目需要如何在距離「高中聯考」短短的10個月內衝刺的教戰守則。父親請了他一位在「花蓮中學」任教的同鄉朋友(伯父),幫我確定各科的實力。這位「花中老師」拿給我民國86年(前一年度)剛出爐燒滾滾的花蓮高中獨立招生考試試題給我做測驗。
我在英數學理化這些與「中文」相關性不大的科目考了近滿分的成績,因此國史地就成了我K書的重點項目。
要在10個月時間內大幅提升我的國文程度真的是不容易,幸好從小父親就要我學習中文,定期的寄給我台灣同學齡上課的教材,因此我對於現在要讀的東西並不陌生。中間的差別在於我對於許多課文都是囫圇吞棗,並沒有真正的弄懂其中的意思,並對於台灣這十幾年來所發生的時事是一無所知。
伯父拿給我本地國中生讀的課本,並幫我分析圈選可能會考的重點部份,要我集中火力在這上頭。就算是如此,七折八扣後的份量對我來說也是沉重的負擔。每天我早出晚歸,就像個上班族一樣,只是我上班的地點是「花蓮文化中心」。每天晚上我都會做著相同的噩夢,夢見從高空墜落,夢見被人追捕,一早起床常是筋疲力盡。
半年後,父親在伯父給我的模擬考後,心裡大致底定的問我「清桃,妳現在有兩個選擇,第一是留在花蓮考本地的「花蓮女中」,第二個是「北聯」。「北聯,什麼是北聯?」,「北聯就是台北區公立高中聯考,按照考試成績選填就讀的高中」,「請問爸,那麼花蓮女中和北聯的高中有什麼樣的差別?」,爸笑著說「北聯是集全國的優秀學生,要考上的難度也較高」,「那我要去考北聯」我不假思索的說,「很有可能一間都沒得唸喲」父親變得嚴肅。
「沒關係,我就去考北聯」。
國中生如何提升國文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評價
國中會考於日前落幕,觀察這次的國文考卷題目,總字數就高達八千多字...對於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但要如何培養108課綱必備的「長文閱讀」能力呢?兒童閱讀診「聊」室邀請到曾獲教育部閱讀推手獎的圖書教師林季儒,分享閱讀字數多文章時的5大方法,以及透過少年小說,除了提升閱讀素養,還可以怎麼療癒孩子的心。
直播時間:5/31(五)中午12:10
銘傳國中圖書教師 林季儒 VS.兒童閱讀研究院 童書顧問 張淑瓊
🙋♀留言抽獎:即日起至5/31下午1點前,至親子天下悅讀粉絲團留言小孩年段和長文閱讀問題,就有機會抽到親子天下5月神祕新書(名額3名)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ing.reading/videos/402612786997318/
...................................................................
親子天下官網 http://www.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Shopping http://Shopping.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http://best.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
粉絲頁:
親子天下 http://on.fb.me/1Kkng6j
親子天下Baby http://on.fb.me/1KQQAkP
親子天下悅讀 http://on.fb.me/1Sryt7P
親子天下育兒好物 http://on.fb.me/2dpFvHK
翻轉教育 http://on.fb.me/1QgVd3O
嚴選部落客 http://on.fb.me/1R3XbYD
國中生如何提升國文 在 如何讓國文變好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提供如何讓國文變好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學測國文範圍、如何讀好國中國文、國中生如何提升國文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歡迎來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提供您 ... ... <看更多>
國中生如何提升國文 在 如何讓國文變好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提供如何讓國文變好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學測國文範圍、如何讀好國中國文、國中生如何提升國文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歡迎來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提供您 ... ... <看更多>
國中生如何提升國文 在 請問國中生國文如何準備!! - Mobile01 的八卦
請問國中生國文如何準備!!我的小孩目前是國中一年級,剛考完第一次段考,其它科目分數都還在水準內,就國文異常的低分!!與他檢討考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