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大家的關心,收到好多祝福、關心的留言與私訊☺️ 昨天好好休息了一整天,今天有精神來和大家分享我的超長生產分享文✌️
2021年4月11日,我收到了這輩子最棒的生日禮物 - 弟弟順利出生了❤️ 這一天是我的生日,同一天也是我爸爸的生日,沒想到我這個計劃控連三寶的出生日都計畫好了😆(我真的是十個月前算好才懷孕的哈哈哈哈😂)居然真的可以三代一起過生日!
但要在預產期出生還真的是要有緣分,尤其大寶二寶都在大約38週就啟動了產程,而且還越生越大隻(哥哥3500多克、妹妹3900多克)所以其實我一直沒有看太重,只要寶寶健康平安就好🙏 但不得不說弟弟的產程真的長得很奇怪,生完到現在精神恢復的比較好了,終於有心力來分享這胎弟弟的產程。
大約從3月27日那天開始,我就一直感覺到下墜感、子宮大腿都很痠脹、很像生理期來潮時的那種宮縮感,依照過去兩胎的經驗加上時間也是差不多38週,我覺得弟弟應該真的想出來了,那時候規律宮縮到連手機的宮縮app都出現了「go to the hospital」的訊息,當天大費周章跑到醫院去結果又變成假警報😅
第二次假警報出現在4月7號,當時也以為真的要生了,因為規律宮縮也維持了好幾小時,然後好幾次冥想問肚子裡的弟弟要哪天出生,好幾次直覺給我的回答都是4/7這天!啊結果... 還是沒有發生任何事啊😆 我實在太不舒服又很困惑,一顆心懸在那裡真的很要命,好多本來規劃的事情都一直拖延拖延,延到我越來越心煩焦慮,4/7當天最後,我又冥想一次和弟弟溝通難道是想跟媽媽同一天生日?好!這次我就信你了!媽媽我繼續等😩
4/10 凌晨 3:30
規律宮縮到快站不起來,但是怕又是假警報所以不敢叫老公起床,撐到早上快六點實在受不了了,心想著宮縮都沒有停、五分鐘收縮一次,這次是真的了吧!再晚怕雪隧塞車,還是早點出門比較保險吧?我內心交戰猶豫了又半小時,也不知道在交戰什麼😂 可能突然真的要生了又很不想面對?最後和老公把東西整理整理還是決定往醫院前進。
早上七點多抵達醫院檢查,確實宮縮很規律又頻繁,但是內檢了一下發現宮口一公分都沒有開,看來又是要被退貨了🤷🏻♀️ 不過這次醫生要我們別回宜蘭了,在台北晃一晃、吃早餐之後有動靜隨時趕回醫院,因為我已經算是經產婦了,產程很有可能隨時說啟動就啟動。
吃完早餐、還跟老公在附近的建國花市走了一圈(?) 邊走我還邊想....疑? 我不是要準備生孩子嗎?為何我會在建國花市?? 現在到底什麼情況😂 結果沒想到到了中午規律宮縮又停了!我真的是想抱頭吶喊現在到底想怎樣啦!我快受不了了一下痛的要死做好心理準備要生了,一下又給我完全無感好像我剛剛在幻想?這種焦心的感覺加上身體不適真的很折磨人😭 由於產兆又默默消失了,只好暫時待在台北的弟弟家繼續等.....。
在弟弟家一路等到晚上都沒動靜,我們的助產士給了我們一些自然催生的建議,站著、跪著扭屁股、上網查的喝蜂蜜水、刺激乳頭、青蛙蹲、多走路等等各種招式都試一輪,還逼著不舒服的自己去夜市走一圈,真的是覺得超級無敵崩潰😭 然後到了半夜又開始規律的痛啊痛,結果痛到隔天上午又不痛了.... 🤦🏻♀️😵😵😵我覺得我的耐心已經幾乎要被磨光了,這時候醫生和我們討論了一下,是不是可以考慮剖腹產?
其實我真心很希望最後一胎可以不要再被剖肚子了,前兩胎在美國開的刀、身體結構、筋膜遭受的破壞,我到現在都還在承受著痛苦😢 尤其有在健身的我,這四五年來感覺好多動作都受限、身體感覺不像自己的,我真的好不想要最後一刻放棄自然產😭好想要體會看看,讓肚子裡的寶寶用最天然的方式來到這個世界的感受🥺
不過就像醫生說的,我們已經盡力了,至少我們嘗試過了,產程其實已經在過去兩三週就默默的啟動,有可能弟弟有什麼困難、正在向我們釋出什麼訊息,真的要剖開來看才會揭曉,母子均安比什麼都重要。從今年一月回到台灣後,我就很努力的讓自己放鬆、讓中醫針灸、做結構調整,也盡量不做重訓,以免身體結構在不當基礎下被破壞的更嚴重。經過中醫調整身體真的舒服很多,恥骨痛、肋骨痛、呼吸困難還有許多孕期不適症狀都緩解下來,以前真的不知道結構治療對孕婦這麼有效!早知道就早點回台灣早點開始治療了😭 我確實可能調整的時機拖的太晚,已經超過30週肚子很大很崩了才開始調所以效果有限😢 一切還是以安全為重,因此我們決定採醫生的建議就在今天剖腹了吧!剛好是我的生日,這也是命運的安排?
討論考慮要剖腹產後內心蠻複雜的,4/11一早我跟老公就在台北晃來晃去,心想著有沒有機會破水啊落紅啊,會不會突然又啟動產程了?加上又是我的生日,我們中午還跑去吃壽喜燒然後逛街了一下😂😂 當天每個moment 我都很疑惑「疑?今天不是要生小孩嗎?我在這裡幹嘛?」到了下午三四點了還是沒有產兆,連宮縮都消失了😞 只好去醫院面對要剖腹的命運,但是到了醫院的時候,發現宮口居然已經開了三公分(?)我整個困惑到不知道要不要繼等開指,還是要去剖?
又和老公、醫生討論了一下,最後還是決定不等了,畢竟從兩三週前就感覺弟弟想出來,但好像遇到了什麼困難弟弟出不來,而且因為我有過兩胎剖腹經驗所以不能打催生,醫生評估了一下風險還有經驗,我們最後還是決定剖腹了😭 雖然我有點小失望,但也算是鬆了口氣,今天終於可以把肚子裡的異形給排出來了啊啊啊!真的被要生不生的痛苦折磨到整個人毛躁到不行了🤯 加上又能和弟弟跟爸爸我們三代同一天生日真的很酷,好吧好吧我就臣服於宇宙的安排了!
剖腹前的準備很趕,因為沒看時程沒有計畫,完全是臨時決定,趕著辦理住院手續、浣腸、剃毛、填資料等等都做的好趕,好在之前弟弟假警報太多次,待產包裡什麼的都準備好了👌(這裡超感謝 六甲村孕兒精品 送我的待產包,不知道帶待產要準備什麼的人直接去買一袋就搞定,裡面什麼都有!不然我真的不知道在台灣生產要準備些什麼)
一切都就緒之後,好孕工作室 的助產士任虹陪著我們到手術室,老公也換了衣服進來手術室裡陪我,一進手術室我本來有點緊張的心情放鬆不少,因為裡面播放著很嗨的音樂😂😂😂 然後身邊又有老公還有這幾個月一直陪伴著我們的任虹在身邊,打麻醉的時候超痛,但任虹一直握著我的手讓我放鬆,整個過程都讓我感到非常溫暖,@陳鈺萍醫師 也有在手術過程中與我對話,對比我在美國生兩胎都像被推上手術臺當豬宰的冰冷恐懼感實在差太多了😭
晚上八點多,我聽到了弟弟響亮的哭聲!
剖腹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沒有感覺,我聽著音樂邊跟老公聊天,想化解布幕另一端下半身不知道現在發生什麼事的緊張感,但是有一小段時間我真的有感覺到擔心也有點害怕,腹部被剖開時聽到醫生說了一句「好緊!」然後我開始感覺到有一個人壓著我的身體,另一個人蠻出力的要把某樣東西從我身體拔出來,不知道為何這個過程讓我很想流眼淚,一方面是覺得很沒安全感,另一方面也可能淺意識覺得要跟弟弟分開了?但不得不說... 當弟弟被拔出來的那瞬間,我的身體真的他x的有夠舒服!!!被擠到很難受的內臟感覺都一起鬆了口氣😆 肋骨恥骨也是瞬間都放鬆了!
醫生果然很有經驗,一剖開肚子才發現,我的腹部筋膜果真的一整片都繃在一起,果然前兩胎剖腹手術把身體結構都搞砸了,第一胎剖腹切口太過接近恥骨,加上第二胎又得剖在同一個位置,兩次接連靠近在恥骨聯合處,對我的筋膜線造成很大的破壞,這也完全解答了為什麼我第二胎產後骨盆與脊椎角度活動度極差、超容易腰痠、肩頸不適、下腹脂肪容易堆積、整個怎都感覺身體不像自己的😢 謝謝陳醫師在手術過程中,也細心的幫我把前兩胎手術遺留的沾黏毒害都清理乾淨了😆😆🙏
肚子筋膜緊蹦的程度很嚴重,連徒手把弟弟拉出來都有困難,難怪過去兩週宮縮縮一縮又停了下來好幾次,因為光靠宮縮的力量真的沒辦法把弟弟擠出來啊啊😵 加上弟弟還有被臍帶繞頸一圈,這半個月弟弟果然在向我們釋出訊息!真的是弟弟想出出不來,還被關在我的肚子裡越養越大隻😂 出生時4305公克、身長53.5公分,真的是標準巨嬰無誤😆連嬰兒室的護理師都說這是滿月寶寶混進來的吧?
這兩天的相處發現弟弟的個性(目前為止)非常非常calm,從出生到現在只聽到他哭沒幾聲,就算肚子餓也不會大哭,半夜找奶喝也只是溫和的哀哀兩聲,摸摸他的臉還有放音樂給他聽馬上又快睡著了😆整個跟他哥哥姊姊差十萬八千里!然後他剛出生時還呈現十指交握的大師姿勢好一段時間(圖八)我從懷孕到生產每一天都冥想,難道真的是靈性大師投胎來的?
總之,生懷第三胎這趟旅程總算平安落幕了,昨天收到私訊說好像一部追了很久的劇終於完結篇(?) 好可愛的比喻😂 這段時間真心感謝 @陳鈺萍醫師 的專業,讓我整個孕期都非常放心,陳醫師結合了中醫與西醫的理論,讓在美國生懷兩胎後始終找不到自己身體哪裡出問題的我,通通都找到了答案❤️ 也非常感謝 昌盛堂中醫診所 的 @中醫師劉佳祐 從我回台灣後一路幫我調整結構,雖然因為太晚才開始調了,前兩胎的沾黏又太過頑固,希望這胎之後的復元之路能靠劉醫師的神手幫我把結構都調回我原來的身體應有的樣子,讓我的脂肪不要亂囤積、健身可以更有效率✌️
謝謝宇宙讓我平安生下三寶,還讓我們同一天生日🥰這真的是這輩子最大的禮物🎁 接下來要好好坐月子開始進入產後修復之路了,花了十個月被撐到跟西瓜一樣大的子宮,要花大概6-8週的時間讓他縮回拳頭大小,產後的身材恢復千萬不能急,越急越瘦不下來,或瘦下來也不會身心快樂,給我一年的時間,我要讓馬甲線回家💪❤️
謝謝大家的祝福還有耐心看完這個超長文☺️ 祝福所有跟我同期的孕妹們都能順利生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囤積也是一種病?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
囤積症清理 在 零雜物:讓生活輕盈,讓心更自由 Facebook 八卦
看到這篇文章,我想起我的外婆。
爸媽離婚後,判給媽媽輔養的我,被丟在台東跟外公、外婆生活。外婆有嚴重的囤積行為,她的房間被層層疊疊的行李箱所環繞,而且每個行李箱內,都有她用麥克筆直接寫在箱蓋內側的內容物清單。每隔一段時間,她都會翻箱倒櫃、打開行李箱清點內容物,確認無誤才能安心度日;萬一清點之後有所出入,則免不了又會和外公爆發一頓爭吵,質疑他把東西「偷去送給壞女人或是隔壁的寡婦」。
從小旁觀失序的日常,然後看著媽媽、舅舅、阿姨相繼複製同樣的囤積行為,甚至媽媽又複製了同樣荒謬的婚姻生活(而且還兩次),我只覺得悲傷和無力,悲傷的是他們無法跳出這個迴圈;無力的是,等到我認知到囤積是怎麼一回事,以及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時,他們都已經離開了我的生命。外婆和媽媽過世了,母系親戚則因為成功盜領我媽的數百萬遺產,而全數消失無蹤。
雖然我被母系親戚「斷捨離」,但光明面是我從此切斷這些與囤積相關的負面連結,活成了與他們截然不同的樣子。我是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小孩,因此我看待「囤積」這件事情,絕非抱著膚淺的「窺奇」角度,而是真真實實地感同身受。
順道一提,前幾天,有人留言罵我消費高姓立委,我很難過。這些留言者,多半不知道自己在別人版上罵人,會在別人心裡留下多大的陰影。
簡單講,是網友和粉絲一直傳新聞給我看,問我可以怎麼處理,是別人在她的臉書上 tag 我的粉專,導致她主動來我的臉書留言,怎麼變成是我在消費她了呢?
後續之所以有媒體採訪我,並不是因為我兼具整理師身分,而是因為我是《囤積解密》這本書的作者。這是華文界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探討囤積症的專書,高姓立委聲稱自己有囤積症,媒體因此採訪寫過囤積症專書的研究者,也是理所當然。
事實上,我是因為2015年寫了這本書,不斷有人問我家中有囤積者該如何進行協助,我才會在事隔兩年多之後持續進修,並拿到了「美國專業整理師協會」的專家資格。只因為媒體採訪我關於囤積症的事,就暗指我是個蹭熱度、沒品德的整理師,邏輯是不是太怪、也太自以為是了呢?
我能做的,就是在有媒體採訪機會時,讓大眾了解真正的囤積症究竟是什麼,因為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研究,而且還有切身之痛。但媒體會斷章取義,寫出來的未必是我的本意或受訪時所表達的完整意思,所以當廖哥找我做相關直播時,我也欣然同意,如此而已。
我從粉專上刪掉媒體採訪我的那篇文章,並不代表我心虛,而是我懶得再看到類似的垃圾留言。我真心想告訴這些酸民,「時間很寶貴,你們留言酸我的時間,不如拿去清理你家的雜物。」
囤積症清理 在 我家在阿爾卑斯山Alpenleben Facebook 八卦
藍藍的天!
這麼好的天氣,當然要在外面活動筋骨。
看大麥町每次在庭院鑽來鑽去,似乎很忙,但所為都是沒有意義的事。
那一堆當寶貝的廢材,沒事就是從甲移動到⋯乙,再從乙移動到⋯丙地,別以為會結束,因為繼續移動中....沒完沒了!
以前會因為越來越多,堆的亂七八糟的木材抓狂,常常爭吵。
現在眼不見心不煩,根本不想出去庭院。
好好的房子,被一堆木材亂七八糟圍繞著,不知道意義在哪裡?
庭院角落小木屋很久沒進去,今天看著木屋的煙囪冒著濃濃的煙霧,大麥町在燃材燒火,烘乾木屋的濕氣。
這煙霧之大,隨風飄的煙霧瀰漫,也許煙進鄰居住家!
做事沒帶腦。懶的說,只要一說就是吵架!
要進小木屋推不開門,大麥町緊張的叫我出去,他自己也知道我會罵!
我是已經習慣這玩意兒,只會闖禍不會有好事,所以處變不驚(嚇)!
小木屋又被他堆滿了木材,根本沒有立足地!
我不知道這是精神病?還是神經病?還是木材囤積強迫症!
目前我的最後地盤是屋子以內,如果沒有堅持他的木材大概也堆進屋子裡!
其實也差不多了!
木材堆的外面已經沒空間,就堆進了他的工作室,然後工作室的東西就堆進地窖,我要是再不注意應該地下室也會塞滿!
暫時不想說,給他時間清理,等哪一天受不了抓狂時,他自然找得到其他地方繼續塞!
真的是深深體會所謂的婚後要變睜眼瞎!
否則變潑婦也是沒辦法的事。
囤積症清理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記得打開CC字幕 #囤積也是一種病?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1:32 囤積症的定義
02:42 出現囤積症的原因
04:08 如何與囤積症患者溝通?
05:48 如何協助囤積症患者收拾?
06:42 我們的觀點
08:09 提問
08:26 掰比
【 製作團隊 】
|企劃:歡歡
|腳本:歡歡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維基|囤積病:http://bit.ly/2sGp0Va
→ 風傳媒|東西捨不得丟,房子堆得凌亂不堪,可能已經得了一種名為「囤積症」的精神疾病!:http://bit.ly/2M86Qm8
→ 50+|父母有囤積症好不了? Phyllis:不勉強老人的「節源開流」法:http://bit.ly/2PYiUY4
→ 愛・長照|伊佳奇:婆婆囤物塞爆家 該怎麼辦?:http://bit.ly/36QO4HC
→ 《囤積解密:用愛減量,告別雜亂人生》:http://bit.ly/2M9NLQo
→ 哇賽心理學|囤積症是強迫行為嗎?:http://bit.ly/2tqvrvJ
→ 《歐普拉秀》雪倫.朵夫曼
→ 紐約時報中文網|告別囤積癖,簡潔你的生活:https://nyti.ms/2r8oz5z
→ 維基|Collyer brothers:http://bit.ly/393ptS2
→ phyllis productions|消滅囤積,清理教練Go!:http://bit.ly/2PFaeXT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囤積症清理 在 無法斷捨離丟棄物品「囤積症」揭祕單元2|聚焦真相EP5 的八卦

過年要到了,不少家庭開始大掃除,但有些人家囤放的雜物垃圾,居然要出動怪手清潔車來 清理 。其實,近年有一種精神疾病叫作 囤積症 ,患者會因為丟棄物品 ... ... <看更多>
囤積症清理 在 父母囤積症的應對(第3頁) - Mobile01 的八卦
父母囤積症的應對- a70311520 wrote:我家也是阿,不只客廳...(恕刪)真的好能體會你說 ... 重新整理家裡是很好的時間點讓父母暫時搬離直接整間房子清理 ... <看更多>
囤積症清理 在 Re: [閒聊] 婆婆囤積症求解? - 看板marri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原p o的婆婆還不到囤物症的症狀。
我的婆婆有嚴重的囤物症,但她完全沒病識感。從門口進去到最裡面的廚房,通通都堆滿
了東西。婆家沒有桌子可以吃飯,因為放滿了調味料、電鍋。廚房一組、客廳ㄧ組。
整個公寓最多的就是塑膠袋、舊衣、棉被。
當然前面幾篇回文內容提到的筷子、塑膠湯匙、塑膠繩、舉凡免費的都囤。
也會前揀附近鄰居搬家搬出來等清潔隊來載的傢俱和其他物品。還有去舊衣回收筒揀衣服
回來。所以整間房子最多,也到處看的到的就是「衣服」!任何一處!!!但都不是她穿
的下的、年代、款式,只因她可以再送給別人做公關,但可想而知….誰要拿啦XD
我們沒住在一起,一個月回去一次。剛開始我會把廚房的堆疊塑膠袋打結放同一袋(視覺
空間少一點)結果下一次回去,那ㄧ袋打結的沒用之外,旁邊一樣又堆疊了一堆。我把全
部塑膠袋收起來要丟掉就有四大袋垃圾袋(還不是全部ㄛ)
婆婆很緊張的看著我丟塑膠袋趕快過來阻止。
這!才是囤物症的症狀。
不給清理,也不給丟。
曾經我在網路上看過節目採訪一個女生,因為她媽媽有囤物症,她溝通整理都無效,生氣
之後搬出去租房子。後來她媽媽去世了,她自己回家整理遺物時,花了4-5年才慢慢斷捨
離清掉大部分她媽媽的「囤物物品」。
是媽媽囤物物品喔,不是媽媽遺物喔!
後來她自己才驚覺,原來她在不知不覺中也有了囤物的症狀。
講了一堆。
囤物症很難治療,因為會造成這症狀絕對不是只有單一問題,相對的有囤物症的家人很多
也都因為如此。彼此關係因而不好。
沒住在一起,回去想整理就整理,不想整理就放著吧。因為整理完後,他們會用迅雷不及
掩耳的速度再填滿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0.94.19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riage/M.1665579809.A.D9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