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思考一個問題:年初訂下的目標,為什麼大半沒有完成?
預計讀50本書、減重10公斤、完成一個學位、達成目標業績…
很多想做的事情開始之後一再拖延,隨著時間大多半途而廢、不了了之,要怎麼改變?
📙分享最近市場先生看的一本書,書名叫做《完成》,解決了我多年來的疑惑。
➡網誌好讀版:https://rich01.com/finish-goal-book/
(以下大約2100字,閱讀時間3分鐘)
這本書市場先生含寫讀書心得這次一共翻了3遍,
它點出了許多自己的心理障礙。
《完成》作者是一位目標管理教練,幾年前他出了一本書叫做《開始》(已絕版),認為許多人無法達成目標,是因為沒有跨出第一步,事情只要好好的開頭就能做完。
但幾年後他發現自己當初的想法根本錯了,他開始了許多事情,但還是有一堆事情中途就放棄,
檢討原因以及做了許多實驗後寫了這本書《完成》,告訴人們如何完成目標。
為什麼你開始許多目標,但最後會選擇放棄?
作者認為事情之所已沒辦法完成,是因為人們都有一些認知失調,
分享4點書中我覺得想法上改變最大的重點:
➡問題1. 對自己的能力過度高估和樂觀
實際上,很多人去報名馬拉松的人,連半馬都沒有跑過
我們會覺得事情一定要做到非常好,
比方減重一定要減少10公斤、一年要看100本書。
於是一但過程不如預期,完美主義就會發作:
「我進度落後,已經趕不上了。」
「其它事情插進來,生活好多瑣事,我時間不夠。」
「現在事情一團亂,沒辦法修正了。」
完美主義最常用的藉口是:事情不完美了,所以我不再繼續。
大多數人在訂目標時對自己的能力都過度樂觀和高估,
因此在沒達到預期時給自己一個藉口放棄。
✔解決方法:接受不完美,設定完目標後先把目標砍一半
甚至把目標砍到一半再一半,
先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就可以看到事情的完成。
大多數的目標都屬於馬拉松,而不是短跑,
因此也不該認為自己可以一次達標。
目標砍半可以是數字減半、時間加倍,
總之你必須讓你的完美主義沒機會發作。
➡問題2. 戲劇性心理,認為成功一定要經歷痛苦
我們都有一個錯誤的偏見:想成功就一定要受苦
社會上很多宣揚成功的故事,
都是告訴你他們以前經歷過多少辛苦和困難,才達成最後的成就。
因此我們都有一個既定的想法是:想成功就一定要受苦。
其實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會看到這麼多案例是因為故事這樣寫才有趣。
凌晨5點起床在寒風中練習的運動員,
很多都不覺得那是吃苦,反而非常樂在其中。
任何事情痛苦和快樂是很個人化的,需要自己去尋找及定義,
如果只是看別人的案例或記者的採訪,
反而會受到過多戲劇化的媒體或故事影響導致偏見。
✔解決方法:想達成一個目標,過程一定要找到樂趣
放棄一件事最大的殺手不是那件事很困難,而是那件事很無聊。
不要覺得自己痛苦好幾年就能換到成功,那樣你很大機率只會換到放棄。
別人的故事聽聽就好,好玩的事情才你才會想做完。
注意,不是有樂趣的目標才去做,
而是從目標中找到樂趣。
這裡作者提到很有趣的一點,
樂趣能引發動機分成兩種,從得到獎勵中找到樂趣動機,或從避開懲罰中得到樂趣。
有些人用可以受到獎勵驅動,例如:減肥後穿下更小件的褲子、努力後增加更多收入。
但獎勵不是對每個人都有效,有些人是受到恐懼驅動,例如:害怕被別人嘲笑、害怕退休之後生活過的不好。
找到適合的樂趣作為動機,你在往目標前進路上就不會思考什麼是放棄。
💡為不愛的事情努力叫做壓力,為喜愛的事情努力叫做熱情
➡問題3. 冠冕堂皇的理由提高完成的難度
你的完美主義,常常會讓你把事情「提高困難度」
最常見增加難度的方法,就是增加達成的條件,以下是2種最常用來提高難度的詞語。
1. 「等到…就」:
例如:等到我英文夠強我就來學寫程式、等到我上班比較不忙下班就來運動。
實際上你完全可以直接去學寫程式、直接去運動,
但這個「等到」會立刻加大達成目標的困難度,讓你做不到因而放棄。
2. 「如果…就」:
例如:如果我有錢就會吃得健康一點,如果我有時間就會帶家人出去旅行。
這個如果通常也會大幅提高困難度,
完美主義往往都會給自己一個藉口。
✔解決方法:注意,當這些關鍵字出現代表你想放棄
盡可能讓目標簡單,並且出現上面的詞語造句時,
就要注意到很可能會讓自己放棄。
➡問題4. 蠟燭效應:無感的改善
當我們在房間每多點燃一根蠟燭,亮度就會有所提升。
在點燃第2根蠟燭時,房間的亮度增加了一倍,
但是一但點到第15根蠟燭時,房間的亮度就幾乎沒有太多改變了。
這就稱為蠟燭效應,一件事情增加同樣效果,但到一定的程度時我們感受會變得不明顯。
例如:每周預計要吃18餐的減肥餐,吃前1~3餐時你覺得進步很大,
但吃到第16~18餐時你覺得好像沒太多進展,數據也沒太大改變,
這時很可能就會因為感到灰心而放棄。
感受常常騙人,
例如你感覺到辛苦寫完求職履歷並寄出,卻遲遲沒有收到回應?
也許歸根究柢,是因為你只投了2封履歷,而不是20封或200封履歷。
✔解決方法:看數字而不是靠感覺
雖然數據不是萬能,
但數據最大的好處是他不帶有情緒性,也不會說謊。
減肥真的沒成效嗎?看看運動次數、體重、腰圍、體脂。
求職真的沒效嗎?你寄了幾封求職信、回復了幾封?
行銷活動真的沒效嗎?過往轉換率是多少、這次合理預期應該是多少?
透過數字而不是看感覺,可以避免受到過程的情緒影響。
💡盯著終點線時,我們往往會覺得還很遙遠,但記得回頭看看起跑線,我們就可以知道自己走了多遠。
---
➡去年你的目標完成多少呢?
市場先生自己只有完成40%左右,現在回頭看是真的覺得當初太高估自己了😂
這本書的方法目前剛看完,未來也會來實際實驗一下。
目前一年快結束,又到了要設定明年目標的時候,到時不管怎樣,先砍一半吧!
市場先生 2018.12
網誌好讀版:https://rich01.com/finish-goal-book/
---
更多心得整理都會先分享在FB讀書會社團
申請加入追蹤更多閱讀重點》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rich01/
「因而造句」的推薦目錄:
因而造句 在 呂欣潔 Jennifer Lu Facebook 八卦
【別為了打擊犯罪,擁護另一種邪惡】
近期,許多重大的社會事件,無差別殺人、人犯引渡中國案等,波折起伏。肯亞事件,除了主權的議題外,也讓大家開始討論詐騙的刑度,也因而瞭解了政治人物/政務官對於「法律打擊犯罪」的態度。
法務部長的言論引起議論紛紛,網友們的惡搞、照樣造句,是台灣式的幽默,也是人民對於我國政務官之素質,感到不可置信後「怒極反笑」的回應,然而,在歡笑轉貼之餘,更希望大家可以關注幾個重點。
其一,如 顧立雄 委員所述,按照我國刑法339-4條,電信詐欺的刑度為「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依法不能易科罰金。而且依「一罪一罰」(騙一人、罰一次)最重可合併執行30年有期徒刑,已是僅次於無期徒刑、死刑的重刑。因此,「詐騙刑度過輕」,其實根本不是事實。
其二,退萬步言,我國法度無法落實重刑,這是必須檢討、思考制度的缺失,「引渡中國」,並不是解決之道。中國的司法,並不獨立,也不健全,甚至在審查之前,公開判決(審判之前,台人即在央視認錯),這種制度,根本不符合民主與法治的原則。
最後,常常聽到「詐欺犯就是該死!」、「幹嘛援救詐欺犯?」這樣的言論,或許,我們都會在某個瞬間,覺得這樣的言論說得也沒錯啊!
不過,身為執法人員,查清犯罪事實是工作,但是,縱使是人犯,就沒有人權嗎?那麼,又是由誰來斷定,如何來斷定何者為人犯?在查清事實之前,就幫可能無辜的人貼上「人犯」的標籤,同時,宣告他就此沒有人權,不應該為他的權益而做任何努力,這是違反法治原則中的「無罪推定原則」。
如確認有罪,也有輕重,就該接受法律明訂的刑責制裁,在法律以外,不應受的、多加的磨難,就是另外一種犯罪,不是嗎?
詐欺罪犯,在查清事證之後,就應該要受到詐欺罪的懲罰;而在此之前,我們應該確保他擁有公平審判的權益,並且擁有合理的人身自由才是。
這就是民主法治最重要的價值。我相當認同顧立雄委員在參考文章中的結論,也推薦大家一起閱讀、思考-
以正當法律程序追訴、處罰犯罪,是一個民主法治國家最基本的底線。詐欺行為於法不容,但必須透過公平審判才能還原真相、毋枉毋縱。應該以對等、尊嚴方式,台灣中國雙方各自帶回己方人員,再透過司法互助協議之協商談判,決定如何偵查、審判,以及若有罪應如何執行。以正當法律程序打擊犯罪,才是民主法治的硬道理。
聞其情,哀襟而勿喜。
確認犯罪,給予罰則,不是為了享受「打擊犯罪」的快感,而是為了應該糾正這樣的行為,也思考如何才能更長遠地,減少詐騙犯罪?
不要為了打擊犯罪,而成就、擁護了另外一種的罪惡。這樣做,並不會使社會進步,用錯力道,或許會把理想推到更遙遠的地方去。
參考閱讀:
以正當法律程序打擊犯罪/顧立雄
http://goo.gl/AWahp0
肯亞案是司法問題還是政治問題/程晏鈴
http://goo.gl/r0plcP
肯亞案央視重演媒體認錯
http://goo.gl/Hk2VbX
==支持呂欣潔請這麼做==
1. 分享欣潔的臉書文章
2. 訂閱呂欣潔的youtube頻道 https://goo.gl/pwg4U4
3. 捐款給社會民主黨指定用途 https://sdparty.tw/donate
4. 成為欣潔的團隊志工 jenlutw@gmail.com / 0972732791
因而造句 在 Yim Mau-Kun Studio 冉茂芹畫室 Facebook 八卦
In part one of the interview on my blog I posted yesterday, I mentioned how my mother supported me to pursue my interest in art in my early years. I'm forever grateful to her. This is a portrait that I did for her in Hong Kong and below is an introduction of the painting and my mother in an oil painting collection to be published in China in the near future.
***
Mother 75x47cm 1982 Hong Kong
母親 75X47CM 1982 香港
In 1960, during my second year at the Affiliated High School of the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 while I was home for the winter break, I made an oil painting of my mother. That painting was unfortunately lost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fter my graduation, I was assigned to Zhaoqing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which was very far away from my hometown in Hunan. I only received 12 days a year for family leave including the travel time, so my trips home to Hunan were always rushed affairs with little time for painting. It was not until the 1980s that my mother, siblings, and I were all finally reunited one by one in Hong Kong. By that time, my mother was 72 years old. Two years later, we moved to slightly larger rental accommodations and I found time to paint this portrait of my mother.
1960年冬,我正在廣州美術學院附中二年級的寒假吧,趁假回家時為母親畫過一幅油畫像,可惜文革中丟失了。畢業後工作分配在廣東省的肇慶市,離湖南老家太遠,每年探親假連路程也才12天,因而,回湖南探親都是行色匆匆,少有時間作畫。直到1980年,母親與我們兄弟姊妹先後抵港,重新團聚。此時母親已高齡72歲了。再過兩年,我們搬租到稍大的房子,我才抽空為母親作了這幅畫像。
After I came to Taiwan, I happened to mention the tragedy of my parents caused by the cross-strait standoff to Mr. Liu Shaotang, the president of Bibliographies Publishing. Liu expressed his sympathies as well as his admiration for my mother because she managed to raise us all by herself despite everything that she went through.
我到台灣後,有一次與「傳記文學」社長劉紹唐先生談起父母在這海峽兩岸對峙中的悲慘遭遇時他深表同情與感嘆。並直說你母親真是了不起,經歷那麼多苦難,獨力將你們撫養大,真是很偉大。
My mother was born in Taoyuan County, Hunan. She attended the Zhounan Women's School in Changsha and, to escape from an arranged marriage, fled to Shanghai where she enrolled in the Daxia University. After that, she married, had children, and suffered through China's modern history. It was not until the mid-1980s that she was finally able to travel to Taiwan to sweep my father's tomb. When she passed away in 1994, we fulfilled her final wish by laying her to rest alongside my father.
母親,湖南桃源縣人,早年去長沙念「周南女校」,之後為逃婚獨赴上海唸「大夏大學」,結婚、生子,經歷中國現代史中一切苦厄。直到八十年代中才得以到台灣為父親掃墓。1994年,她老仙逝,我們將她與父親合葬,完成她老最後的願望。
My mother was a good and honest woman filled with compassion. She often taught her children that "integr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personal character." She was well-versed in ancient literature and wrote with a neat, beautiful hand. She frequently reminded me of the need to re-read my letters to ensure that they were "fluent and made sense", and to use well-accepted phrases rather than making up unfamiliar terms. How I miss her!
母親善良、誠實,富于同情心,經常教育子女:忠厚為人之本。她古文好,字端正、秀麗。常告誡我寫信要複讀一遍,要『文從字順』。遣詞造句不要自己生造,要約定從俗……啊,我的母親。
因而造句 在 因而造句救星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八卦
由於…因而… | 造句救星2015年12月14日· 因而…】 範例, 由於這道菜所需要的材料比較多,因而必須花費較多的時間準備。 用"因而"造句用因而造句和"因而"的例句: 1. 他工作 ... ... <看更多>
因而造句 在 李彥賢on Instagram: “請使用”因而”造句 #梗來自ptt就 ... 的八卦
22 Likes, 0 Comments - 李彥賢(@yvesli_0915) on Instagram: “請使用”因而”造句 #梗來自ptt就可t934370大大 #TAIWAN #KAOHSIUNG #万年筆 ... ... <看更多>
因而造句 在 因而造句救星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八卦
由於…因而… | 造句救星2015年12月14日· 因而…】 範例, 由於這道菜所需要的材料比較多,因而必須花費較多的時間準備。 用"因而"造句用因而造句和"因而"的例句: 1. 他工作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