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遇見「創業家」:Noir. Dining in the Dark
從越南回來了。
這次旅行,崴爺多了一個難忘的體驗,也在越南遇見一位偉大的「創業家」。
在巴黎,崴爺曾在「安全指數」只有「1顆星」的第18區(貧民區)搭公車,整車黑人虎視眈眈的看著我這個「瘦弱」的亞洲人,當時心裡冒出可能回不了台灣的恐慌感;在長灘島,崴爺第一次水肺深潛20米,就遇到被潛水教練丟在海底的「瀕死體驗」
兩個「恐怖體驗」,卻變成崴爺最難忘的記憶。
這次越南行,這樣的體驗又增加了一個….
來胡志明市的第三晚,朋友帶我到一間「noir.」的餐廳,這間「Noir. Dining in the Dark」號稱是在「黑暗中」用餐,讓客人在沒有視覺的干擾下,專心地用其他感官來品嘗食物。
去之前,崴爺好傻好天真的以為只是「燈光昏暗」的燭光晚餐,沒想到卻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用餐經驗….
一開始,大廳接待人員就要崴爺戴上眼罩「玩遊戲」,把幾塊形狀不同的積木,靠著手的觸覺放到板子上相同的凹槽裡,說是要先適應等一下的用餐環境。
接著,讓我們在中式、西式、素食三種餐裡選一種,接待人員故作神秘地說,要等到用餐完畢後才告訴我們吃了哪些東西;聽到這,崴爺已經有種不祥的預感。
最後,我們被沒收了身上的東西(手機/手錶/相機任何會發光的東西),被帶到隔壁的建築物,交給下一位「服務人員」,一位「雙眼失明」的年輕女孩。
女孩領著我們上了二樓的餐廳,果真是「全黑」,100%無光線的環境;那時崴爺才發現自己超弱的,竟然有「黑暗恐懼症」,胸口有重重的壓迫感、頭部暈眩、想嘔吐。
本來我打算直接放棄,和服務人員說:「我要出去!」
但在兩位好友的「友情力量」下,握著崴爺的手、陪我聊天分散注意力,終於勉強撐過了一個小時的晚餐。
用餐過程中,共有四道前菜、四道主菜、三道甜點、兩杯酒,共被分成三次上菜;每道菜都被放在形狀不同的小容器中,幾個小容器又被放在「四格」的餐盤上,我們依指示要以「順時針」方向吃。
因為失去「視覺」,每道食物崴爺都只能先用鼻子、手指、舌頭去感受,放在嘴裡後,再從腦袋的記憶裡搜尋以往吃過的食物;其中有好幾道菜,味道非常熟悉,但竟然猜不出究竟吃進了甚麼。
恐懼、不安、無助、憤怒…「失去視覺」,原來就是這種感覺。
當我們因為看不見,撞到桌上的玻璃餐具,不斷發出聲響,我們才意識到,那位女服務人員竟然可以在黑暗中幫我們送餐、送酒、遞餐具。
一個小時後,晚餐結束,終於重獲了光明;我們和那位女服務人員道謝和擁抱後,回到了大廳。
坐在大廳,我們和店家聊天。這家餐廳的經營者是一位「荷蘭人」;為了創造一個新的用餐體驗,也為了提供盲人工作機會,他們在瑞典、加拿大、英國嘗試創立了「Noir. Dining in the Dark餐廳」。
他說:『一開始,在盲人學校找了許多盲人來受訓,發現大多數人都非常抗拒這樣的服務工作;經過培訓之後,終於有了第一批的服務人員;當這些受訓後的盲人開始了參與了這份工作後,他們有了謀生的能力、找到了價值和尊嚴,現在每個人都非常開心且珍惜這份工作。』
因為嚴格專業的服務訓練、特殊的用餐體驗,加上一點都不馬虎的餐點,讓這家餐廳成為TripAdvisor上胡志明餐廳中的「第一名」,而且必須要提前預約才行。
「Noir.」把「創意、創業、公益」完美的結合,變成了一種可以永續,可以獲利的商業模式;不但給消費者嶄新的體驗,也給盲人重生的機會。
此次「越南之旅」,崴爺最大的獲得,就是遇見了讓人感動、佩服的「創業家」。
#Noir.
#因為室內太暗沒有拍照所以用這張擋一下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