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四)的孩子看過來!!!
104學測數學各章節重點如下:
1.數與式:有(無)理數的判定/雙根號/算幾不等式
2.多項式:二次函數的圖形及根與係數/恆正(負)/牛頓定理(一次因式檢驗法,重要)/拉格朗日插值法(重要)/虛根成雙定理(重要)/勘根定理(重要)/簡易的高次不等式
3.指對數:圖形(判別根之個數)/對數定義的應用題(星等,分貝,地震強度,ph值)/不等式(應用題)/首尾數(位數的判定,複利,成長率,內插法(很重要)
4.數列級數:等差等比的綜合應用(重要)/等比求和/sigma的應用
5.排列組合:同物排列(重要)/排容原理/選排問題(重要)/分組分堆(重要)/同物分配與異物分配的比較/簡易的二項式/幾何計數(三角形,直線的計數)
6.機率:古典機率(銅板,骰子,數字問題)/條件機率(很重要)/貝士定理(很重要)/獨立事件
7.數據分析:標準差的判讀,資料混合求新標準差(重要)/相關係數(很重要)/回歸直線(很重要)/資料的伸縮與平移性質(很重要)
8.三角:定義(廣義角)/角度的轉換(重要)/正弦,餘弦定理(很重要)/
面積的求法/中線與偏線長(重要)/加減法公式/二倍角公式(重要)/三倍角公式/三角測量(立體+查表)
9.直線與圓:斜率的概念(重要)/4心(外,垂,重,內)/線性規劃(很重要)/圓與直線的位置關係(含最大,最小距離,很重要)/切線的求法(重要)
10.平面向量:加減法與作圖/共線理論(重要)/內積的性質與與應用(求夾角,長度,很重要)/直線的距離與夾角
11.空間向量:兩面角與三垂線/坐標系的設定(重要)/外積與體積(重要)
12.空間中的平面與直線:平面方程式(重要)/點面距/夾角問題/平面與直線的位置關係(求交點,夾角,平行,垂直,很重要)/兩線求交點
13.距陣:高斯消去法/乘法與性質(重要)/馬可夫鏈(很重要)/反距陣(很重要)
14.二次曲線:拋橢雙的定義與應用(很重要)/共焦點問題(很重要)/求方程式/兩圖形的交點個數(重要)
最後幾天按照上述重點,逐一複習,考試必得佳績
夠 夠 夠 (握拳)
(本文歡迎轉載分享/請註明出處)
回歸直線斜率公式 在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Facebook 八卦
< 用基礎濾泡與數學公式,預測最終取卵數目的方法 >
各位好
小弟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今天是一位39歲的患者,小誼。
備孕超過5年
-
39歲的小誼
AMH = 1.3
更年期指數FSH = 10
雙側輸卵管都有通
10年前因為巧克力囊腫開過一次腹腔鏡
子宮頸有沾黏跟狹窄但被我處理好了
-
小誼因為備孕時間很長以及高齡的關係
選擇來我這邊接受試管嬰兒療程
-
然而
雖然卵巢功能的抽血看似不太理想
但月經第二天的基礎濾泡檢查發現
小誼基礎濾泡左右邊加起來其實不差
一共有9顆
-
經過標準的排卵刺激
最後小誼一共取卵9顆,
共有8顆受精
最後養到囊胚共有四顆
胚胎品質都不錯(4BB*4)
-
後來在這個月初植入的小誼
第一次植入就順利懷孕
看起來應該是雙胞胎
真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
過去許多的科學研究
一直致力於希望在真正取卵前
就可以精準預測最可能的取卵數
-
過去提出許多的數學公式
有計算年齡及FSH的
有計算AMH的
今天我再另外提供一個
既簡單,又相當精準的預測公式給大家參考
-
早在2001年
AMH還沒有盛行以前
不孕症醫師們就知道基礎濾泡可以拿來預估取卵數
-
根據三百多個不同卵巢功能的患者作分析
發現基礎濾泡數跟最終取卵數目可以形成一條回歸直線
一個很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回歸直線
Y = 0.8 X + 2
斜率是0.8,截距是+2
-
也就是說
最終取卵數目 = ( 0.8 x 基礎濾泡 ) + 2
根據這個公式
以案例中的小誼為例
小誼的基礎濾泡是9顆
經過公式計算
預估取卵數 = 0.8 x 9 + 2 = 9
跟實際的取卵情形完全一致。
-
從這個公式中我們也可以發現
基本上
基礎濾泡不會每一顆都長大
平均大概只有8成的基礎濾泡可以取的到
-
另外
無論是基礎濾泡一般、非常少、或非常多的人
最後的取卵數還會有個 “加2”的 bonus
表示可能在標準的排卵刺激下
或許還是會有一些基礎濾泡檢查時沒照到的小卵泡
可能在刺激的過程中慢慢嶄露出來
-
所以齁
雖然故事中的小誼AMH看起來並不高
但因為基礎濾泡其實還不錯
所以最終取卵數目也還OK
所幸
後續受精率理想,
囊胚率正常、
以及我們的植入著床率穩定
看來又一對雙胞胎將在2021年誕生囉~
-
參考資料:Antral follicle counting in predicting the retrieved oocyte number after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J Assist Reprod Genet . 2001 Jun;18(6):320-4.
-
“雖然我們試著提出各式各樣的數學公式預測未來,但這些畢竟都只是數學。統計平均的結果未必就是妳的結果,低概率但發生的有之,高概率但沒發生的亦有之。我們能做的,就只是盡我們最大的努力,盡可能避免可能降低成功機率的因素,然後平靜地迎接結果的到來。”
-
~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臉書蒐尋 :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網誌連結 : https://mrwilliams999.blogspot.tw
-
回歸直線斜率公式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八卦
國三孩子,你們負責吸收會考自然科重點,偶負責挑帥氣的男倫~
吼~怎麼每個都這麼帥😻😻😻😻
經過三天國英數的洗禮,
衝刺重點進入自然和社會科了,
自然細分有生物+理化+地科,
社會細分有歷史+地理+公民,
複習範圍多又繁雜,
也是大家最容易顧此失彼的,
所以趕快把單元主題掌握清楚,
利用最後的衝刺階段,
把重點單元及觀念個個擊破!!
自然科會考30天衝刺重點
以下是今年全國會考自然科的重點~
在最後給學生的建議
一、想辦法控制錯題數
自然科根據去年會考的結果,錯題數在8或9題以內都還有機會落在A的等級。
雖然北北基區是以七分做每科的記分,但是其他考區還是有先比序ABC等級的,所以落點在B的同學要想辦法讓生物全對,地科能控制在1題左右,那理化就有較大的錯題容忍度(理化題數約27題強),可以在會考自然科上攻到A。尤其理化較弱的同學更可循此方式在最後的時間,來決定各科在準備時間上的比重強弱。
二、考古題的練習
會考的出題和過往基測為同一來源,所以考古題的練習絕對有用。
尤其是理化較弱的同學,在最後的時間中,不知如何下手,建議把93年以後該單元的基測考古題弄懂即可。(如果手邊有帶考古題)
至於會考比基測較難的這個命題趨勢,同學可以注意98年以後的題目,原則上不會更難,只是極簡單的基本題會削弱。
三、不要再練習艱澀或大量的計算了,寧可花時間把觀念和定義弄清楚。會考真正歸屬為計算的題目不會超過10題,其中一半又屬於基本觀念運算,所以要避免耗費時間在困難計算的練習。
四、重點提示
生物重點 約考13~14題左右
1 細胞生理的基本概念,像是滲透作用和酵素的觀念很多同學會忽略
2 光合作用、消化作用、輸導組織、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屬於第一冊自然六大重點,通常考五題
3 植物的感應、顯微鏡和恆定性合起來大概會考兩題,恆定性當中比較重要的是呼吸恆定和廢物恆定
4 生殖必考,包含動物的授精方式,花的觀察和蛋的觀察要注意
5 遺傳大概合併演化會出到兩題左右,演化通常和地科的地層沈積共同出題
6 生物的分類也是必考的重點。注意分類的依據,而動物界則以節肢動物和脊索動物最重要;植物要注意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比較。
7 環境和生態主要以圖表解釋能力出題,也是每年必考
理化重點 約考27題左右
【必考】
1 物理:力(浮力與摩擦力)、壓力、基本電學與效應、直線運動與牛頓運動定律
2 化學:原子模型、原子量(分子量)與莫耳數、電解質和有機化合物。
電解質除了內容重點以外,一定要弄清楚pH值和﹝H+﹞(莫耳濃度)的換算。
上面重點的出題數常常都不只一題,要特別注意。
【重要】
1 物理:溫度與熱、聲音與光、電磁學
2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氧化還原、電解和電鍍
◎各單元的實驗一定要再複習過,實驗是考試出題的大重點,重要的實驗包括:
滴定、皂化、竹筷乾餾、打點計時器、滑車實驗……會較需要注意。
◎考前同學不要再鑽研艱深的計算,應該確認自己瞭解觀念與定義。因為有許
多計算其實會考都不會考的很難。
地科重點 約考12~13題左右
【必考】
1 務必了解台灣位於的聚合性板塊交界,相關的岩石類別也要整理。
張裂性界線與聚合性界限的差異及所會出現的地質現象要分清楚。
2 地球自轉和地球公轉所形成的天體自然現象。
包括月相盈虧、潮汐現象、日月食和天體(太陽)東昇西落的原理。必考
3 高低氣壓的定義、氣團與鋒面、季風與颱風。
4 全球暖化和臭氧層破洞的比較很多同學都會混淆,但是考過好多次要注意。
【重要】
1 太陽系的組成
2 地震(震央與震源、規模與強度)的名詞解釋之差異
3 天氣圖的判斷(地面天氣圖與衛星雲圖)
◎相關的圖形一定要理解,重點內容不要死背,地科一定考圖形,要會看圖。
解題時注意事項
一、標記關鍵字
把重要的關鍵字抓出來,讓自己能夠很清楚的知道題目給的限定條件。
例如1.某物體質量5公斤,受一水平施力10牛頓,於光滑平面上移動……
【光滑】表示沒有摩擦力的介入
例如2.同質量且初溫相同的甲、乙、丙三物體,於相同穩定熱源上加熱……
【相同穩定熱源】表示單位時間內供給熱量相同
例如3.某物體沿斜面等速度運動下滑……
【等速度】根據牛頓運動定律,表示合力為0。
所以延伸出來的概念:有摩擦力或是合力作功為0
例如4.圖中所示甲、乙兩地分別為一年中太陽正午直射地表的最北界與最南界……
【最北界】代表夏至當日直射北回歸線
【最南界】代表冬至當日直射南回歸線
二、看清楚題目問什麼
1.注意題目的最後一句話,並劃線下來,確認題目的考點問題為何。
因為常常題幹的敘述和問題要問的點是在國中課程的不同章節,容易混淆。
例如:某物體質量5公斤,受一水平施力10牛頓,於不均勻質地水平面上由靜止啟動,並於5秒後達等速度運動,求第5秒物體所受磨擦力大小為?
題幹敘述好像是屬於運動學的題目,但是從最後一句話可知題意要求摩擦力;並從關鍵字【等速度】解出摩擦力大小為10牛頓
2.注意單位的標示,以確定適用的定義及公式。
三、時間分配得當
不要被過程中某一題的解題不順而影響!!!
1.避免因為一題的執著而耗費太多時間,導致題目寫不完。
2.不要因為一題不確定答案就緊張,這會影響原本正常的解題思緒。
3.告訴自己:我不會,別人也不一定會!我不要緊張,讓別人去緊張。
但是如果有跳題作答,記得一定要在題目卷上,做清楚且明顯的記號,避免畫錯答案卡。
有時候先跳過難題,後面題目穩穩的寫完後,再回過頭來看,會有不一樣的思路。這樣也避免了時間分配不當,導致題目寫不完。
四、計算時,記得將公式列出來,避免寫了一堆數字,回頭看卻不知代表什麼意義。
五、不確定的題目不要直接亂猜,可以從答案倒推;或著先刪去不可能的選項,以提高答題正確率。
回歸直線斜率公式 在 excel線性回歸斜率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八卦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excel回歸公式,excel線性回歸r平方,線性回歸excel公式,excel趨勢線公式,excel線性回歸截距,excel回歸直線,excel r平方公式,excel y ax+b計算. ... <看更多>
回歸直線斜率公式 在 Re: [中學] 高中統計一問- 看板Mat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 引述《beckda (五十倍一百倍我都)》之銘言:
: 關於y對x的迴歸直線
: 必過點(Ux,Uy)
: 若假設迴歸直線為y=2x+4
: 那請問下列幾個疑問
: (1)x對y的迴歸直線為何不可以改為x=(y-4)/2
: 雖然我知道要另外算新的斜率但不知道要如何解釋
y=2x+4 斜率2 (x-y系統),x=(y-4)/2 斜率1/2 (y-x系統)
假如兩迴歸直線可以直接像上述這樣表示
代表斜率要互為倒數,畫在x-y坐標平面上是同一條直線,真的是如此嗎?
資料(X1,Y1), (X2,Y2),..., (Xn,Yn)
y對x的迴歸直線y=ax+b
當中的a,b是使得 Σ[Yi-(aXi+b)]^2 達到最小的a,b ---(*)
結果推得斜率a=Sxy/Sxx (Sxy=Σ(Xi-Ux)(Yi-Uy), Sxx=Σ(Xi-Ux)^2)
x對y的迴歸直線x=cy+d
當中的c,d是使得 Σ[Xi-(cYi+d)]^2 達到最小的c,d ---(#)
結果推得斜率c=Sxy/Syy (Syy=Σ(Yi-Uy)^2)
從結論公式來看
a,c若要互為倒數(ac=1),那只有一種情形: 相關係數平方SxySxy/(SxxSyy)=1
所以只要不是完全相關,兩條迴歸直線的斜率就不會剛好是倒數了
或者你可以從散佈圖上說明一下 (*)以及(#)的意義
先在坐標平面上(橫x,直y)畫幾個資料點,畫一條感覺上的適合直線L
(*)的準則是將每個資料點(Xi,Yi)作鉛直線到直線L的長度,平方總和要最小
(#)的準則是將每個資料點(Xi,Yi)作水平線到直線L的長度,平方總和要最小
原始問題就變成了x-y平面上同一條直線L,同時能夠滿足(*)以及(#)準則
但真的會如此嗎? 從前面推得的斜率a,c結論已說明,除非是完全相關
否則斜率不會互為倒數,也就是這兩條迴歸直線畫在x-y平面上不會是同一條!
有點冷冰冰地直接從最小平方法的準則以及公式去解釋...
不知道有沒有更人性更生活化一點的方式說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41.39.249
※ 編輯: Pacers31 來自: 123.241.39.249 (09/01 17:13)
... <看更多>